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脏脂肪变性对肝脏部分切除术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作者:龚文;王程颉

    目的:观察肝脏脂肪变性对肝脏部分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脏脂肪变性的患者按脂肪浸润程度分为4组,具体为:对照组(<5%脂肪浸润)、轻度脂肪肝组(≤30%脂肪浸润)、中度脂肪肝组(31%~60%脂肪浸润)、重度脂肪肝组(>60%脂肪浸润),每组15例。每组根据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 ICU 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重度脂肪肝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其次是中度,后是轻度,中、重度脂肪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轻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住院时间和 ICU 时间比较: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术后并发症例数比较,中、重度脂肪肝3、4、5级手术并发症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对肝脏脂肪变性对肝脏部分切除具有较大影响。较轻度脂肪肝组,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 ICU 时间及出血量均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 全肝血流阻断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徐畅;程月娥;张平

    行一般肝叶切除时,通常只需阻断入肝血流;而切除第二、第三肝门区肿瘤时,因肿瘤位置特殊,极有可能发生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撕裂大出血.为了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大出血,需在肝门阻断的同时阻断肝上、肝下的下腔静脉,以达到在全肝血流阻断下切肝的目的,确保手术安全 [1、2] .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院实施全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共71例,现将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2例

    作者:许军;孙备;陶维阳;李军;周尊强

    肝脏血运丰富、管道结构密布等特点限制了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目前,腹腔镜肝脏手术仍主要局限于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轻度肝外伤修补术及肝癌微波固化术等简单手术,而肝脏部分切除术则报道较少.本文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腹腔镜治疗肺癌肝脏多发转移瘤1例,婴儿左外叶肝血管瘤1例.

  • 肝部分切除术对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顾健;孙颍;张春燕

    目的研究肝脏部分切除对利多卡因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肝部分切除术为试验组,以上腹部手术为对照组.硬膜外利多卡因首剂量4mg·kg-1给药后,以2 mg·h·kg-1恒速滴注,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取静脉血,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利多卡因血浆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利多卡因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均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147.03±67.05),(157.16±33.19)min;C120分别为(2.90±0.57),(2.71±0.38)μg·mL-1;Vd分另别为(1.60±0.40),(1.65±0.26)L;AUC分别为(844.32±295.82),(896.09±240.77)μg·min·mL-1.结论肝脏部分切除术对麻醉剂量利多卡因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玉霞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方法60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根据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将患者分为瑞芬太尼2 ng/ml组(A组)、瑞芬太尼4 ng/ml组(B组)、瑞芬太尼6 ng/ml组(C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B、C三组在T1~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明显低于T0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 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效果显著,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有所降低,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两种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作者:朱东阳;周国斌;黄静;刘作坤

    目的 对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后苏醒情况,探索不同浓度的麻醉对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122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1例.A组患者的麻醉方法 为:0.5 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的麻醉方法 为:1.0 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时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5 min(T3)、拔管后30 min(T4)时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时的Aldrete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时的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56%低于B组的1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脏部分切除术的麻醉中,高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苏醒后的苏醒质量较好,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七氟醚的浓度,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 肝癌下咽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韩丽;王少波;李吉洲;宋建京

    患者男,68岁,因声音嘶哑半个月于2005年3月2日入院.既往于3年前因肝癌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查体:右侧梨状窝前壁肿物凸出,黏膜表面光滑,右侧声带活动受限,右侧杓状软骨及杓会厌皱襞水肿.右侧颈部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份触及表面光滑肿物,活动度差.颈部CT扫描示以甲状软骨板为中心见一不规则软组织影,甲状软骨右板及右杓状软骨破坏.上缘累及甲状腺右叶,内缘累及右梨状窝及声带.颈部B超示甲状腺右叶外侧实性肿块.初步诊断为下咽肿物,性质待查.于2005年3月9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术,全麻成功后,行支撑喉镜下取活检术.

  • 肝脏手术的术中出血控制

    作者:马金良;许戈良

    肝脏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手段,出血和控制出血是肝脏外科发展的主要问题.出血量与手术病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显著关系.剖析肝脏外科的发展,肝切除的手术病死率已自早年的36%左右降至接近于零[1],因此熟练掌握各种控制出血技术是降低手术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 七氟烷预处理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胡礼宏;徐霞;张凯;韩新生;陆才德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肝门阻断前吸入2%的七氟烷30min,洗脱15min.于术前(T0)、手术结束(T1)、24h(T2),术后3天(T2)、5天(T4)、7天(T5)各个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0,记录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ALT、MDA、TNF-α和IL-6浓度于术后明显升高,观察组AST、ALT和MDA在T2、T2、T4和T5等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在T1、T2、L和T4等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OD和IL-10浓度于术后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血清SOD和IL-10浓度于T1、T2、T3、T4和T5等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能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6激活和释放,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促进IL-10的激活和释放来达到的.

  • 异甘草酸镁在肝脏部分切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建明;邹树;黎冬暄;马啸;李永继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在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A组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护肝治疗,B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护肝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在术前3 d~术后7 d,并且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7天的肝功能测值.结果 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但是术后第7天A组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功能指标仍然高于术前(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肝脏部分切除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健康教育在肝储备功能检测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赵文静;王丽芹

    肝脏部分切除术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肝癌大多有慢性病史,我国肝癌合并肝硬化者高达85%,硬化的肝脏再生能力差,储备功能降低[1],因此,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对预测手术风险性、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降低手术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

    作者:吴孟超

    肝癌的肝脏部分切除术目前,肝脏的部分切除术已甚为安全,根据影像学提示的肝癌部位、与肝内主要结构的关系、转移状况以及对肝脏代偿功能的准确判断,手术死亡率已降至极低水平.此外,肝癌"降期"后的二期切除和复发后的再切除也已成为肝癌外科治疗的成熟模式.近年内在该方面有一些进展,主要基于尽量延长患者"质量生存"这一目的和其他综合治疗手段的增加.

  • 肝脏肿瘤性疾病:血管造影CT样诊断图像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张海峰;郭蔚莹;王大伟;张元霞

    肝脏肿瘤的医学干预,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对于此类患者人群,目前积极的干预手段主要有肝脏部分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脏外科移植…….肝动脉系统的解剖学信息无论对于肝癌介入化疗栓塞,肝脏部分切除术,以及全肝或部分肝脏移植术均非常重要,使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更为恰当,从而减少干预风险[1].在介入干预术中,我们应用Dyna CT技术进行肝动脉系统及肿瘤供血动脉三维图像采集的实验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培升;罗汉传;覃俊仕;吴瑞正;贺新新

    目的:探讨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6名原发性肝癌并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肝脏部分切除术阻断肝门血流前先分别给予1个5 min缺血和再灌注的处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前、术后1天、3天、7天时分别进行生化检查,并于术前及术后1h对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及AI进行测定,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天、3天、7天时两组间的AST、ALT、TBIL等生化指标的含量情况相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患者AL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3.28±3.85天,对照组为19.48±4.92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h,两组患者的Fas-mRNA表达、Caspasc-3活性相比于阻断前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断前均未见肝细胞凋亡,术后1h时,两组组均可见肝细胞凋亡,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组(P<0.05).结论: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的重要特点,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中在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王春灵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微创系统具有安全、高效、局限性低的优势[1].目前,我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前列腺切除术、活体供肾切除术、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肝脏部分切除术、机器人辅助左乳内动脉采集术等.现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时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 营养强化蛋白复合粉在肝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顾杨娟;曹翔

    目的 评估营养强化蛋白复合粉在接受计划性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17年1-12月间160例因肝细胞癌接受计划性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治疗组82例患者接受营养强化蛋白复合粉的补充疗法.对照组78例患者接受常规低脂高蛋白营养膳食治疗.监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经干预后,治疗组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内,治疗组的人血白蛋白使用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服营养强化蛋白复合粉可显著提高合并低蛋白血症的肝癌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并减少围手术期人血白蛋白的用量,具有一定的快速康复价值.

  • 异氟醚对肝脏部分切除术病人肺泡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光明

  • 血栓弹力图在肝炎肝硬化患者术中评价凝血功能的应用

    作者:殷国平;卓九五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指导成份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5日至2016年10月30日择期在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35~65岁,ASA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EG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TEG组主要观察并测量凝血反应时间(R值)、形成时间(K值)、血栓大幅度(Ma值)和凝固角(α值),并结合血气分析结果决定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对照组则根据凝血功能常规检测、血气分析结果及出血量的情况,选择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结果 TEG组的出血量以及血液制品输注量(包括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EG组术后12、24 h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G可实时监控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指导围术期合理地输注血液制品,从而减少手术中血液制品的输入量,减少术后腹腔出血几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柃汐;刘庆;彭劲松;彭镌宝;倪玉霞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78例,年龄20~7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T 组)、0.5 MAC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S1组)、1.0 MAC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S2组),每组26例。术毕分别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改良 Aldrete 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并于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5 min(T2)、15 min (T3)、30 min(T4)对三组患者进行改良 OAA/S 评分及改良 Aldrete 评分;记录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S1、S2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 T 组,且 S2组明显少于 S1组(P <0.05)。S1、S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改良 Aldrete 评分达到9分的时间明显短于 T 组(P <0.05);S1、S2组 T1、T2时改良 OAA/S 评分、T1时改良 Aldrete 评分均明显高于 T 组,且 S2组明显高于 S1组(P <0.05)。结论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0.5 MAC 及1.0 MAC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更有助于提高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的苏醒质量,且1.0 MAC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时间较短。

  • 皮下局部麻醉镇痛系统在肝脏部分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李颂;胡礼宏;陆才德

    目的 探讨皮下局部麻醉镇痛系统在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组(LA组)手术切口皮下埋置渗透导管,外接输注泵,输注泵内充0.20%罗哌卡因250ml,输注速度4ml/h;静脉镇痛系统组(I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5μg/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流速2ml/h,锁定时间15 min,自控给液量0.5 ml;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LA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在T0时点显著高于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IA组显著高于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皮下局部麻醉镇痛系统在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后镇痛.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