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1例
患者男,52岁.发现右下颌骨包块2个月.查体见双侧甲状腺增大,质硬,与气管位置固定,无推动.双侧颈部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图1):甲状腺左叶内约54 mm×29 mm×34 mm的实质不均质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可见大量簇状分布的点状钙化,CDFI示结节内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甲状腺上静脉至颈内静脉内可见实质回声充填;左侧颈部2、3区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淋巴门结构消失,实质回声增强,CDFI示淋巴结内混合型分布的丰富血流信号.超声提示:甲状腺癌伴甲状腺上静脉、颈内静脉癌栓及左侧颈部2、3区淋巴结转移.术中见左侧甲状腺结节状肿块,大小为7cm×5 cm,甲状腺上静脉和面静脉被癌栓填塞完全并延伸至左侧颈内静脉汇合处,颈内静脉近甲状腺中静脉汇入处被甲状腺癌侵犯,静脉内扪及1 cm×1cm大小的质硬癌栓.术后病理诊断:左侧甲状腺滤泡状癌伴左颈内静脉癌栓及左颈部淋巴结转移.
-
超声引导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癌伴发门静脉癌栓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肝细胞癌(HCC)伴发不同类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HCC伴不同类型PVTT患者行超声引导PEI治疗,每周1~2次.治疗结束后随访12~60个月,统计患者1~5年生存率.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52.22%、23.33%%、15.56%、12.22%、10.00%,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不同类型PVTT患者生存率不同,分型越低者生存时间越长.结论 超声引导PEI治疗HCC伴发PVTT安全、有效,可明显延长分型较低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
-
肝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本文简述2000年以来国外文献和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部分工作.小肝癌切除的疗效继续得到公认,局部治疗的疗效虽未超过切除,但未来将部分取代切除.微创外科和微创外科观念值得重视.肝癌筛查可使更多患者获得治疗机会.肝癌切除的禁区已基本攻克,未来将更多研究对合并肝内静脉癌栓的外科综合治疗.临床肝癌中不能切除者仍将占多数,由于局部治疗的进步,不能切除肝癌的降期后(缩小后)切除是部分不能切除肝癌的一条出路.对于小肝癌,肝移植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切除者,故其作用将缓慢上升.21世纪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将成为重点,目前在转移复发预测和预防方面已有不少进展,但成为临床常规还有待时日.随机分组试验和荟萃分析是推动肝癌外科进步的必由之路.
-
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肾肿瘤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30~78岁,中位值55岁.7例因体检发现肾肿瘤,6例临床表现分别为血尿(4例)及腰痛(2例).伴肾静脉癌栓7例,下腔静脉癌栓6例.13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方式,肾静脉癌栓患者行完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癌栓取出术;下腔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2例)或经后腹腔联合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4例).联合入路手术先于后腹腔镜下控制肾动脉、处理腰静脉及侧支循环血管,随后在经腹腔入路下完成下腔静脉癌栓取出.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4 ~456 min,中位值195 min.肾静脉癌栓患者术中出血量50 ~150 ml,中位值50 ml.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出血量100 ~2 500 ml,中位值325ml.1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大径平均值(7.9±2.5) cm;肾透明细胞癌11例,嫌色细胞癌1例,骨肉瘤肾转移1例.术后随访时间2~22个月,中位值13个月,无死亡病例.2例分别于术后13、17个月发生双肺转移,1例于术后9个月发生腰椎转移.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及静脉癌栓取出术安全可行,且可达到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经后腹腔联合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结合两种入路的优势,方便术中操作.
-
复发性左心房转移癌二次手术治疗1例
病人男,41岁.2005年2月体检发现肝占位,在外院行右叶肝切除,病理报告肝细胞癌.4年后左肺转移瘤侵犯左心房及心包伴左上肺静脉癌栓形成.2009年3月在我院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左心房、左上肺静脉癌栓取出术、左全肺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转移性肝细胞癌.
-
胸骨后巨大甲状腺癌并上腔无名静脉癌栓梗阻1例
病人男,75岁.颜面肿胀,气促1月余.查体:颜面肿胀,颈外静脉迂曲.64排螺旋CT见前上纵隔椭圆形肿块延伸至甲状腺,造影后上腔静脉增粗,其内可见两处充盈缺损(图1),左无名静脉受压充盈缺损,右胸积液,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钙斑.
-
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提高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诊治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依据和手术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结果 14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5年生存率65%.侵袭腔静脉壁患者2例5年生存率25%.结论 超声波,CT,特别是MRI是诊断静脉癌栓的合理检查手段.正确选择术式及术后生物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白细胞滤器2例
术中自体血回输(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IOCS)技术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输血反应、血源性感染以及免疫抑制反应,在骨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等手术中的应用趋于成熟.由于担心肿瘤手术IOCS存在混入肿瘤细胞而导致复发和转移的风险,IOCS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存在争议.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1-3] ,IOCS联合白细胞滤器(leukocyte depletion filter,LDF)能有效去除肿瘤细胞,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再回输的风险,但国内尚未见临床相关报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6年8月至11月在2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中应用了IOCS联合LDF技术,现报告如下.
-
国内首例腹腔镜下肾肿瘤合并静脉癌栓手术成功
本刊讯 近日,国内首例腹腔镜下肾肿瘤合并静脉癌栓手术在北京友谊医院成功施行.
-
宫颈癌合并髂静脉癌栓1例
由于宫颈在解剖上易暴露,诊断相对容易,而当患者表现为少见的压迫症状时,病因则容易被掩盖.本病例以单侧下肢肿胀为首发症状,宫颈肉眼未见明显病灶;经PET-CT及MRI检查发现存在髂外静脉癌栓及肿大淋巴结压迫,在临床上少见.在治疗上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
-
多层螺旋CT肝双期扫描后血管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SVR),SVR有两种方法:表面遮盖法(SSD)和大密度投影(MIP).结果:MSCT肝双期扫描后动脉期血管SVR图像直观,立体感强,能清晰显示动静脉瘘,但不能显示瘘口;MPR成像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及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整体形态及范围.结论: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技术是显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静脉系统内癌栓的有效无创伤性方法.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取术
1 病例资料1. 1 初发资料 患者男,50岁,已婚,工人,籍贯安徽省. 于2015年6月21日在当地医院行常规体检, B超检查发现左肾下极见108 mm × 78 mm团块状回声,内血流信号丰富,考虑肾癌可能性大;下腔静脉内团块样回声,上至肝内下腔静脉内,考虑Ⅲ级癌栓可能;左肾小结石;右肾未见明显异常;诊断:肝脏占位,血管瘤? 转移灶? 腹部MRI检查示:左肾癌,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肝右叶转移癌? (图1).
-
右肾巨大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浸润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及腹部包块. 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肝下部分腔静脉切除结扎术,术后肾功能损害较轻,亦无下肢肿胀. 结论 右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当癌栓浸润静脉壁时,行肝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并结扎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是可行的,对左肾功能影响较小.
-
全肺切除加扩大左心房切除5例临床分析
对部分左心房受侵的Ⅲb期肺癌,既往常采用化疗、放疗、免疫等综合治疗,不主张手术治疗。近几年来,随着报道手术治疗此类病人例数的增多,我院对此类病人亦试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较佳疗效。近三年我院选择部分左心房受侵的Ⅲb期肺癌5例,行全肺切除加扩大左心房切除术,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4~69岁,60岁以上2例。全肺切除加扩大左心房切除,右侧3例,左侧2例。5例均有咳嗽、咳痰,合并胸痛3例,痰血1例,发热1例,胸痛并气促1例,无头痛、全身骨骼疼痛等远处转移症状。除病变部位相应的肺部呼吸音减弱外,5例均未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1.2 辅助检查:胸片:右肺肿块3例,左肺肿块2例,直径大8cm。CT示肿块与左心房关系密切,怀疑侵犯左心房5例,均无N3淋巴结转移。肝、肾功能正常。B超示肝脏无转移灶,胸腔、心包无积液。肺功能:VC>60% 4例,<60% 1例(51%),MVV 60%~70% 3例,>70% 2例,FEV 1% F 60~70% 3例,70%~80% 2例。心电图示:大致正常4例,心肌供血不足1例。纤支镜示一侧主支气管完全阻塞2例,叶支气管阻塞3例。纤支镜活检或刷检病理:鳞癌4例,腺癌1例。1.3 术前诊断:5例均为Ⅲb期肺癌部分心房受侵。术中见肿块侵犯部分左心房5例,其中肿块大1例,直径10cm并侵犯心包,手术时连同心包切除才能翻起,暴露肺静脉,方可进行手术。5例均有肺下静脉癌栓侵犯左心房少许,合并肺上静脉癌栓1例,并有多组纵隔淋巴结肿大,4~7组及10组淋巴结肿大常见。3例心包内处理肺动脉总干,另2例纤支镜示一侧主支气管被息肉样肿物完全阻塞,5例均行全肺加扩大左心房切除术。术中肿大淋巴结予彻底清除。术后病理报告:5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左心房癌转移。N2组淋巴结部分转移,TNM分期(1997)均为Ⅲb期肺癌。
-
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的诊治(附8例报告)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仅次于膀胱肿瘤,它除具有侵犯邻近脂肪肌肉组织等特征外,还具有向静脉内扩散形成癌栓的特点.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间共收治肾癌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
静脉癌栓对近端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的预后因素及静脉癌栓的意义.方法 应用Cox回归、χ2检验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近端胃癌D2根治术327例患者6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癌栓、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静脉癌栓是一种有价值的预后不良信号,阳性者均应进行系统高效化疗.
-
肾癌合并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10例
目的 探讨肾癌合并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肾癌合并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0级3例,在肾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用无创血管钳夹肾静脉,结扎切断.Ⅰ级4例及Ⅱ级2例,在肾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环形切开下腔静脉壁取出癌栓,Ⅲ级1例,取出肝静脉下腔静脉内部分癌栓,姑息手术.结果 1例取出下腔静脉部分瘤栓,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肺转移外,余9例手术均成功,4例存活3年,2例存活4年,3例手术后5年仍健在.结论 肾癌合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积极手术切除肾癌取出癌栓,肾癌预后仍较好.
-
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的诊治(附6例报告)
目的:提高肾细胞癌(RCC)伴静脉癌栓的诊治效果.方法:1996~1999年诊治RCC伴静脉癌栓6例,其中肾静脉型1例,肝下型3例,膈上型2例,经磁共振成像(MRI)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均行肾癌根治术加癌栓取出术.结果:肾静脉型平均生存36个月;肝下型3例分别生存25个月、4个月(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及22个月,终均死于远处转移;膈上型1例(伴肺转移)术后2个月死于远处转移,1例右心房癌栓者在取出癌栓开放血流时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结论: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RCC伴静脉癌栓的较好方法;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手术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癌栓水平.
-
肾癌合并静脉癌栓诊疗方式的探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诊疗方式,观察整体生存状况及静脉癌栓级别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21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9±14.9)岁.癌栓级别1级(癌栓位于肾静脉内)9例,2级(癌栓位于肾静脉以上膈肌以下)10例,3级(癌栓位于膈肌以上)2例.18例行手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癌栓级别对预后的影响.结果:B超、增强CT和MRI对静脉癌栓的检出率分别为52.4%、100%和92.9%;1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7.2±86.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 233.3±2 848.2)ml,平均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6.9±6.4)d,平均住院时间(28.4±18.8)d.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4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6.8%.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静脉癌栓级别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增强CT或MRI评估癌栓准确率高;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治疗方式仍以手术为主,但风险高,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癌栓级别与预后相关.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的初步经验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8年3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5例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51~64岁,平均57.4岁;肿瘤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例;Ⅱ级腔静脉癌栓1例,Ⅰ级腔静脉癌栓3例,0级癌栓1例;肾动脉阻断时间16~26 min,平均20.8 min;估计出血量100~1 000ml,平均520ml.术后均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患肾及静脉癌栓是治疗肾癌局部晚期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