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肝癌继发门脉癌栓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26~73岁。所有病例均经CT、核磁及CDFI确诊,其中3例经肝穿细胞学确诊。 应用泰索尼—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患者空腹、平卧或侧卧,检查肝癌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内部及周边异常血流情况。门脉癌栓大小、形态、回声强度及门脉内径。彩超检测门静脉及周围、肝动脉及分枝血流形态、特点。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同时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是肝癌晚期合并症之一[1].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极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二维超声显示肝内癌肿病变及门静脉栓子的同时,能显示门静脉血流变化及结构变化.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又是继发于门静脉癌栓之后的一种代偿性病变.
-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双期增强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双期增强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加s和60s行全肝螺旋CT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每例CT片均经三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按双盲法阅读后,再共同讨论分析,并达成一致共识.结果:46例中,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者5例,右支癌栓3例,左支癌栓13例,主干和右支同时受累者4例,主干和左支受累者7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14例.正常肝组织异常灌注者11例,表现为动脉期不规则片状或楔形较均匀高密度影,而门脉期恢复为等密度,按叶、段、亚段分布者分别为2例、4例和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者9例.结论:动脉性门脉造影的DSA检查对显示和诊断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为其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
肝癌切除术中经断面门静脉和胆管取栓
肝癌并门静脉主干或主支癌栓者常被视为不宜手术切除[1].但随着近年来对肝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和肝癌手术后综合治疗措施的加强,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在其肝功能储备功能允许下行肝叶切除同时作门静脉取栓已有报道[2,3],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作者等对近年来26例采取了积极手术处理的肝癌合并门静脉或胆管癌栓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肝癌合并门静脉或胆管癌栓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方法.
-
肝移植治疗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一例报告(附视频)
患者男,55岁.以右上腹不适伴发热10 d于2010年2月26日入院.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伴发热.患者发病以来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10年.体格检查:体温38℃,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1 U/L、总胆红素(TB)30 μmol/L、血清白蛋白(ALB)32 g/L,肾功能、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甲胎蛋白(AFP)768 μg/L.超声检查示肝右叶有一直径为10 cm的低回声包块,考虑肝细胞肝癌(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上腹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门静脉癌栓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图1).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肝右叶巨块型肝癌,门静脉癌栓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
左半肝切除联合门静脉切开取癌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附视频)
肝细胞癌(肝癌)发展到一定程度极易侵犯门静脉,并形成门静脉癌栓。据文献报道,40.0%~90.2%的晚期肝癌患者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癌栓[1-2]。既往认为,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为手术、介入等治疗的禁忌证。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3-5]。目前观点认为,对于门静脉癌栓未累及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的患者均应积极手术切开取癌栓[6]。本文结合左半肝切除联合门静脉切开取癌栓治疗1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
-
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行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在2008-2014年所治疗的9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为观察对象,用放射介入的方法对患者加以诊治。在92例患者中, A组有8例患者采用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B组有70例患者采用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药物灌注,C组有14例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C组效果佳,存活率占86.1%,对肿瘤诊治有效率达78.9%;A组存活率占50.1%,对肿瘤诊治有效率达42.7%;B组存活率占66.9%,对肿瘤诊治有效率占62.8%。结论: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要选择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死亡率。
-
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PW)能通过门静脉及其周围血流的形态变化,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判断门静脉癌栓的堵塞程度以及门静脉断流后侧枝循环是否形成等.本文总结了3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门静脉血流的形态变化,旨在探讨CDFI及PW对门静脉癌栓诊断的应用价值.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诊断
肝癌继发门静脉癌栓,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影响极大,故癌栓的检出至关重要.现收集我院1999~2001年263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超声诊断,报告如下.
-
彩色多谱勒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血流测定
目的主要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塞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80例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谱勒超声特征及血流测定,分为单纯性肝癌52例(PHV)和肝癌合并门静脉栓28例(PVCT).结果肝癌滋养血管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均值合并门静脉癌栓时较高,阻力指数(RI)低.结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时(PSV)和(RI)有明显差异.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超选择性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栓塞化疗后,易引起肝功能衰竭.我们回顾分析了首次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化疗的3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变化.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常见的原因,在我国更是位居十大癌症第二位。近年来,以外科为主等综合治疗使肝癌的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但术后复发率仍高达60%,严重影响疗效,其原因之一就是:肝癌细胞极易侵入门静脉系统,形成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在晚期肝癌中PVTT发生率高达90%,即使在小肝癌中,PVTT发生率也达20%~30%。癌栓可由患侧蔓延至主干甚至对侧,造成肿瘤肝内转移、门静脉压力升高,引起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癌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HC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配合
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癌发生肝内播散转移及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预后较差.随肝脏外科的发展,对部分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1],本文总结32例术中配合经验.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
针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栓塞、消融术、放疗、栓塞放疗等.近年来,更多的倾向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tumor thrombus in the portal vein, TTPV)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
关键词: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portal vein 肝癌发生 病理现象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
原发性肝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干癌栓病人往往表现为急性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预后凶险,多数未经治疗的病人在确诊3~4个月后死亡[1],至今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研究表明,TTPV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肝癌合并TTPV的治疗是当今肝癌治疗上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又称肝细胞癌(HCC),是危害人体严重的肿瘤之一。在中国,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30万患者死于肝癌,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1)。近30年来,随着外周血甲胎蛋白检测的应用、小肝癌的发现、不规则性肝切除技术的进步,大肝癌综合治疗的发展,肝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手术切除率由20%左右提高到40%左右,切除后5年生存率由0%提高到20%左右,而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70%,不能切除的肝癌二期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30%~50%(2)。90年代以来,肝癌的治疗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新措施。但肝癌肝内复发和转移率仍高,总的预后较差。本文就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现状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是伴发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根据尸检、影像学及肝癌病理学检查,20%~70%的HCC合并有PTVV[1].门静脉癌栓的出现是肝癌中晚期病程表现,预后很差,如果不治疗,中位生存期只有3个月[2].近年来随着肝癌综合治疗的提高及手术技术的改进,对PVTT治疗的认识趋于更积极,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模式综合治疗,疗效也有大幅度提高,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可能会降低术后的复发率,但只有部分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并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总的来说,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仍然很差.
-
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诊断
对24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探讨肝癌的类型及部位与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根据癌栓的血流特点提高对癌栓的鉴别诊断.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微创介入治疗现状与应用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是肝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癌细胞易于侵犯肝内脉管系统,尤其是门静脉,发生率为62.2%~90.2%[1],即使是小肝癌,在手术切除标本中PVTT仍可达12.5%~39.7%[2]。作为晚期肝癌的严重并发症及转移方式,PVTT可加剧预后恶化[3],在非治疗干预下自然病程的平均生存期仅为2.7~4.0个月[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门脉癌栓的微创介入治疗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临床效果尚佳。本文就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特点、分型及微创介入技术的现状与应用作如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