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并肝性皮质盲5例临床分析
肝性皮质盲是肝性脑病的一种特殊表现,是肝病患者双侧外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辐射、视皮质受损而出现的双眼视力障碍,为肝病的一种少见并发症[1],以肝性脑病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可逆性双目视力障碍为特征,其中大部分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掩盖了症状,而影响本病的诊断,易误诊误治.现将我科收治的5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
招聘管理创新与医院服务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隶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1].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2],目前基于医院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已较为深入,但如何在管理过程中体现管理工作的服务价值,通过管理创新提升管理的服务文化品质,尚未见报道.
-
鼻胃管置入过程中3种特殊表现
鼻胃管置入过程中有3种特殊表现,胃管虽然在胃内但用教课书中的3种方法无法判断,并且胃管末端溢出较多气泡;胃管在胃内打成活结;胃管插入到气管中,并且注入100ml生理盐水+0.5g氟尿嘧啶后患者无呛咳、无呼吸困难、无紫绀表现.经讨论其原因有深昏迷患者胃内滞留大量空气、术后胃肠不规则的蠕动及个体差异等.
-
肺底积液的X线诊断体会
肺底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一种特殊表现,指液体位于肺底和横膈之间的胸膜腔内,多为感染性.报告肺底积液患者36例,分析其临床X线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
-
高校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的有效康复措施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时间>6个月)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见的伴随症状有记忆力减退、头痛、肌肉痛、咽喉痛、低热以及淋巴结肿大,抑郁、认知问题(如混乱和健忘)及睡眠障碍也会随CFS的其他症状一起出现.CFS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希望借助本领域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探索CFS发生的机制,依此陆续出现了"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等学说[1].
-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表现及早期诊断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表现,并分析其早期诊断要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特殊表现,并分析其早期诊断要点.结果 全部患者均未见胸痛,心肌酶谱动态改变,血清肌钙蛋白阳性,即刻心电图检查均有心肌缺血的表现,其中22例出现病理性Q波和ST段进行性改变,占84.62%;2例未见病理性Q波而ST-T段演进性变化,占7.69%;1例仅见ST段下移、T波低平,占3.85%.经治疗后,临床好转19例,占73.08%;死亡7例,占26.92%.结论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常无典型症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诊断时应结合临床体征、心肌酶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一过性多发颅神经损伤及截瘫一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损伤部位除血管内皮、软脑膜、蛛网膜、脑实质外,亦可发生视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等颅神经损害,但同时合并面神经、听神经损伤和截瘫很少见.通过对2005年收治1例混合型暴发型流脑合并周围性面瘫、耳聋和截瘫的报告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特殊表现的认识.
-
鲜为人知的肺结核症状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咯血或者痰中带血、胸痛以及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疲乏无力等.除此之外,肺结核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特殊表现,认识这些特殊表现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中医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也是生理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表现,属中医"骨萎"范畴.古人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亦不例外,日常生活中要牢记四个对策.一 要固肾护元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张景岳认为,早衰的产生是由于不知摄生,损耗精气,所谓"残伤有因,唯人自作",说的是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护阳气,重视阴精在养生中的作用.老年人肾气已衰,肾精已亏,元阳耗散,更应该注意节欲惜精,聚存阴精才能养护阳气,使阳有所依;保全阳气才有助于生化阴精,使阴有所化.精足髓旺,则骨骼得以充养.
-
过敏性咳嗽从肝论治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咳嗽是小儿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亦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国内统计哮喘的发病率为0.9%~1.6%,婴幼儿可达5%左右,其中过敏性咳嗽约占1/4左右.
-
特殊表现的小儿脑囊虫病19例分析
脑囊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病变以大脑皮质为常见。主要见于青壮年,但目前小儿发病亦见增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精神障碍等多种症状。现将1995~1998年诊治的特殊表现的小儿脑囊虫病19例报道如下。
-
胎儿颅内实性占位的超声诊断与鉴别3例
胎儿颅内实性占位,在胎儿占位性疾病中较鲜见,妊娠期间孕妇往往无任何特殊表现,一般通过超声检.超声可以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例1 孕妇36岁,停经32周,2胎,1胎正常分娩,胎儿无明显异常;另1胎孕12周在外院做超声检查,胎儿未见明显异常,期间未做超声检查.来我院超声检查结果为:双顶径8.3 cm,胎儿脑中线偏移不明显.一侧脑室内见2个团状略强回声,边界清晰,尚规则,不均质.分别为2.8 cm×2.4 cm、2.2cm×1.6cm,前者内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速为62 cm/s.RI:0.80.股骨长6.2 cm,躯干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胎心率136次/min,羊水适量,胎盘附着于宫底前壁,Ⅱ级.超声诊断为:(1)33周妊娠,单胎头位;(2)胎儿颅内实性占位.恶性可能性大,建议CT检查.孕妇未做CT检查,选择引产,入院后引出1女婴,外观未见明显异常.病理诊断结果为:胶质细胞瘤(图1).
-
儿童过敏性咳嗽36例分析
儿童过敏性咳嗽义称咳嗽变异性哮喘简称CVA、隐匿型哮喘、变异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一种潜在形式,以顽固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尤气喘及肺部哮鸣音,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支气管炎.本院确诊36例现报告如下.
-
脾分叶遗迹超声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脾分叶遗迹是原始分叶状脾脏在出生后的部分存留,文献报道很少,超声检查有特殊表现,我们对脾分叶遗迹的认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1999年2月至1999年12月的日常超声检查病人及体检人员1000例,其中男581例,女419例,年龄7~74岁,平均年龄38岁。使用美国产Auceson XP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MHz。检查时受检者平卧位或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涂耦合剂后探头在左季肋部进行仔细扫查。若显示不清可饮水500~800 ml,注意脾脏内部结构及周邻关系,随呼吸活动度等。发现自膈面脾包膜伸向脾门的线样强回声,做好出现部位,线样回声两侧大小,回声强弱比较等记录,并结合临床分析。
-
先天性短食管伴右侧胸腔胃畸形一例
患者男,8个月。症状:出生后吃奶时溢奶,症状逐渐加重,现呕吐频繁,呕吐胃内容物,卧位加重。体格检查:右下肺呼吸音弱,其他无特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正常。 X线检查:胸部仰卧前后位拍片右肺底下方可见一气泡影,立位透视右肺下野及心影后见一气泡影,位于膈上,其内无液平面,双膈下均无胃泡影。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食管短而宽,约于T5
水平食管与贲门相连,贲门较宽,黏膜较粗。随着喝入钡剂,右肺下野气泡影消失,逐渐显示胃黏膜,完全位于右侧胸腔且位置固定,胃大弯缘转向右,胃小弯缘向左,十二指肠经膈肌中部相当于食管裂孔处进入腹腔。钡剂排空后,小肠显影良好,未见梗阻征象(图1)。诊断:先天性短食管伴右侧胸腔胃,胃扭转。 -
脾淋巴管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54岁.主诉:反复左上腹不适1年余.查体无特殊表现.超声所见:脾门厚约5.2 cm,长径约11.9 cm,包膜完整,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囊性无回声区(图1),边界清,透声尚好,呈蜂窝样改变,各囊内未见血流信号,大约6.6 cm×6.3 cm,囊壁毛糙,位于脾门区(图2).超声诊断:脾大,脾多囊性改变(淋巴管瘤可能).CT提示:脾增大,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较大约5.9 cm×6.4 cm,增强无强化,考虑脾内多发囊肿.手术探查:脾脏明显肿大,脾门区见巨大囊肿占据,脾周围上下极见大小不等小囊肿隆起,脾下极与网膜粘连,分离粘连,腹腔无渗出液,肝脏胰腺无异常,行剖腹探查术+脾切除术.病理诊断:脾脏淋巴管瘤.
-
单绒毛膜囊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及其超声诊断
近年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为1%~2%,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1/4是单绒毛膜囊双胎,约3/4是双绒毛膜囊双胎[1].双胎妊娠病死率为单胎妊娠的4~6倍,其中单绒毛膜囊双胎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双胎胎盘绒毛膜板存在连接两个胎儿循环的吻合血管,可能会出现双胎输血综合征、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征、双胎贫血-多血序列征、选择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多种并发症[1];同时双胎之一死亡后,另一胎也会出现多囊性脑软化等特殊表现.
-
1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特殊表现及护理体会
我院于2004年7月28日成功抢救1例人工肝支持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患者休克早期临床表现比较特殊,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
以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小肠肿瘤4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特殊表现形式-肠梗阻,预防误珍.方法:自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肠梗阻30例,其中确诊小肠肿瘤4例,主要表现为反复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本文作者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果:原发性小肠中瘤临床上可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及肠梗且,多以小肠出血为首发症状,此4例首先表现为不完全肠梗阻.结论:肠梗阻反复发作未能明确病因时,应考虑到小肠肿瘤.
-
肝脓肿的胆管细胞癌一例
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十余天收住入院。患者在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达39℃以上,午后、晚上明显。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8041,血培养阴性,结核菌、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均阴性。给予美洛西林、甲硝唑、帕珠沙星抗感染治疗7d 无效,遂至我院行进一步检查。腹部增强MRI检查示:肝右后叶见一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界较清,大小约18 mm ×23 mm,T1WI为稍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灶伴低信号环,病灶周围见T1 WI低信号影,DWI呈明显高信号灶伴周边稍高信号影,动态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周边强化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界较前清楚,延迟期可见病灶周边轻度强化及内部环形状强化,肝内血管无特殊(图1~4)。考虑肝脓肿可能大。遂以“肝脓肿”收住入院。入院后,高热时多次行血厌氧和需氧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分别使用美罗培南和夫西地酸、亚胺培南加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仍有高热。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浓度77 g/L,白细胞计数18.1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952;肝功能提示低蛋白血症,白蛋白浓度30 g/L,其余指标均正常;肾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风湿ENA谱、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补体、血免疫球蛋白(含IgG4)均为阴性;患者使用解热镇痛药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经过上述治疗,患者病情无任何好转。20 d后复查腹部增强MRI示:肝右后叶病灶较前增大,见大片状异常信号影,呈稍长T1、T2信号影,边缘不清,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囊性结节影,DWI 呈明显强化,较大一枚约33 mm ×23 mm,位于肝右叶包膜下,增强动脉期肝右叶呈大片状异常强化,内多发结节呈环形强化;肝左叶无特殊表现,肝内血管无特殊表现(图5~12)。PET-CT示:肝右叶见大截面约73.8 mm ×51 mm、糖代谢异常增高的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界模糊,大SUV值约10.8;肝内外胆管无扩张,符合肝脓肿表现。因患者长期强效抗生素治疗无效,脓肿无液化,肝脓肿诊断证据不足;影像学无法确诊。建议肝穿刺病理活检。经过充分准备,遂在超声造影引导下,使用18 G BARD自动活检枪穿入肝右后叶近膈顶肿块内,选取超声造影增强区,取出活组织2条。活检后病理提示:肝穿刺未见正常肝组织,增生纤维组织间见异性上皮巢,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可能;免疫组化提示肝内原发胆管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