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g与TG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监测及其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庄大勇;李继霞;贺青卿;陈世敏;罗南萍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er,DTC)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198例行甲状腺全切及次全切的DTC患者进行术后及术后半年血清Tg水平的追踪检测,同时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与转移组进行比较.结果:160例Tg< 20ng/ml的DTC患者阴性组术后1周血清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g水平<10ng/ml者为56例,占35%.38例Tg> 20ng/ml阳性组术后1周时Tg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半年Tg水平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下降,与术前1周之间呈明显正相关(t =4.951,P<0.01).23例远处转移癌的Tg水平明显高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0.01).术后Tg阴性患者其TGA增高者为25例,占20%.术后Tg阳性组TGA增高阳性率为42%.远处转移组TGA增高阳性率为56%.结论:Tg作为DTC的肿瘤标志物,在监测DTC手术效果、预后判断、复发、转移的诊断和鉴别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18F-FDG PET/CT显像在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智轶;马超;傅宏亮;王辉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对碘-131(18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探查的价值.方法 对178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及经131I成功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或转移灶的DTC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超声或胸部CT有持续异常发现,但131I全身显像阴性)给予18F-FDG PET/CT检查,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可疑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下的18F-FDG PET/CT显像探查复发或转移灶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共77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65例.12例18F-FDG PET/CT显像呈假阳性,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炎症细胞浸润.在77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患者中,血清Tg阳性患者50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45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血清Tg阳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90.00%(45/50);血清Tg阴性患者27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20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Tg阴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74.07%(20/27).结论 对于随访期间怀疑存在复发或转移灶,且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DTC患者,18F-FDGPET/CT显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 甲状腺球蛋白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病中对癌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柴红;陈泽泉;余永利

    目的 研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桥本病患者手术及131I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水平对甲状腺癌转移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其相应的截断值.方法 164例DTC合并桥本病患者术后均接受131I治疗并进行3年随访.164例患者分为有或无复发/转移两组,进行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分析在DTC合并桥本病患者中Tg和TgAb预测转移的截断值.结果 以ROC测试的Tg和TgAb预测转移的截断值分别为1.48 μg/L(敏感性72.13%;特异性98.06%)和45 kIU/L(敏感性48.53%;特异性100%).Tg和TgAb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7和0.650.所有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病患者,根据转移组Tg与TgAb的测值制作散点图,呈现为直角双曲线形状.结论 在DTC合并桥本病患者中,以ROC曲线得出的Tg和TgAb预测转移的截断值分别为1.48 μg/L和45 kIU/L.根据敏感性、特异性和AUC的大小,Tg对甲状腺癌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TgAb.此外,Tg与TgAb在散点图中的测值呈明显的负相关.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小芹;王辉;马超;傅宏亮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甲状腺切除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随访中血清Tg增高、131I全身显像未发现病灶的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显像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持续随访(Tg、B超、CT和MRI等)结果 进行比较,获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诊断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35例患者中,27例终被病理检查或持续随访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度为81.5% (22/27),特异度为75.0% (6/8),准确度为80.0% (28/35),阳性预测值为91.7% (22/24).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与病理检查、持续随访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499,P=0.006).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14例卵巢甲状腺肿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作者:高玉平;朱建善;许雁萍;姚维;邱维;林鸿翔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SO)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后诊断为SO 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14例SO常见症状为腹部包块和腹部不适,3例合并腹水,6例合并同侧或对侧其它卵巢肿瘤.肿瘤均为包膜完整结节,单房12例,多房2例.囊内多为黄褐色胶样物和淡黄绿色液体.镜下见甲状腺滤泡样结构,1例恶性变.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除1例失访外,其余13例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SO是高度分化单胚层畸胎瘤,罕见.可出现甲状腺的各种组织学形态,恶性变的诊断标准同甲状腺癌.免疫组化甲状腺球蛋白阳性有助于诊断.恶性者可借鉴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继勇;罗琦;吴惠红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指标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29)和未复发转移组(n=80),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对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1±2.4)个月,出现复发转移29例(26.61%).复发转移组超声检测有低回声占93.10% (27/29),内部回声点状强回声占82.76%(24/29),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P<0.01);复发转移组随访结束时TG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1);年龄、病理类型、肿瘤体积、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灶是否多发、TNM分期、术后131I治疗与否对分化型甲状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有明显影响(P<0.05,P<0.01);TNM分期高、术前有淋巴结转移、病灶多发、肿瘤直径≥5 cm是分化型甲状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TNM分期、术前淋巴结转移、多发病灶、肿瘤直径≥5 cm是分化型甲状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为危险因素,可将超声检查结果和血清TG水平作为患者术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 巨大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麻醉处理一例

    作者:孙杰;丁正年;刘存明;张国楼

    患者,女,51岁,70 kg,藏族,因发现颈部肿物1年余、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0余年入院.入院检查:B超提示双侧胸骨后甲状腺多发包块;胸部X线片提示气管向右移位,双肺纹理多;肺功能提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颈部平片提示颈椎退行性变;CT:喉部狭窄,气管明显受压,狭窄处直径7~8 mm;类风湿因子19.7 IU/ml,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46.9 IU/ml,C反应蛋白(CRP)7.68 mg/L;甲状腺素21.5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035 mIU/L,甲状腺球蛋白205.2 μg/L.

  • 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30例甲状腺功能回顾分析

    作者:董达科;杨莉佳;潘展砚

    目的:研究30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与血常规、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分析甲状腺功能与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sCRP、ESR 等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30例中有23例(76.7%)甲状腺功能指标存在异常,主要为 FT3、TT3、TT4低于正常范围,并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 =6.39、5.55、3.57,均 P <0.01),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7.68,P <0.01)。患者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 及 ESR 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 =3.96、8.73、2.51、2.35,均 P <0.05),而血红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t =3.7,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 FT3、TT3、TT4分别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 =0.63、0.59、0.37,均 P <0.05),FT3、TT3、TSH 分别与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r =-0.45、-0.50、-0.37,均 P <0.05),TT3与 hsCRP 也呈负相关(r =-0.39, P <0.05)。结论症状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期普遍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低 T3综合征和甲状腺抗体阳性率增高,其与机体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和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

  •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131I治疗后早期Tg变化与远期临床转归的关系

    作者:王宸;赵腾;李娇;高文;林岩松

    目的 探讨DTC肺转移患者131I治疗后早期Tg变化与远期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合并肺转移DTC患者47例[男13例,女34例;平均年龄(41.6±16.3)岁],根据2次131I治疗后血清抑制性Tg变化分为3组:G1组,Tg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于50%;G2组,Tg下降幅度不足50%或上升幅度不足10%;G3组,Tg水平上升,且升高幅度大于10%.中位随访时间为1 501 d,根据血清学及影像学随诊结果将患者临床转归分为缓解、稳定、进展.探讨131I治疗后早期Tg变化与远期临床转归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 G1组占44.7%(21/47),G2组占40.4%(19/47),G3组占14.9%(7/47).G1组缓解人数占19.0%(4/21)、稳定占81.0%(17/21)、无进展患者,G2组相应数据为2/19、12/19和5/19,G3组全部进展(7/7).131I治疗后早期Tg变化与远期临床转归有关(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结论 早期131I治疗后的抑制性Tg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DTC肺转移患者的远期临床转归.131I治疗后的抑制性Tg水平上升者,提示从131I治疗中获益小,进展为131I难治性概率加大.

  • 激发态甲状腺球蛋白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甲治疗后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夏黎;武新宇;闫新慧;王鹏;汤敏敏;崔静;李晓飞;徐俊玲;高永举

    目的 确定TSH激发状态下Tg(sTg)诊断DTC转移的临界值,并探讨sTg/抑制态Tg比值对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330例DTC术后行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的患者(男87例、女243例,年龄12~ 70岁),患者血清TgAb水平均正常.综合B超、CT、WBS等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转移组(147例)和转移组(183例).分别监测2组的抑制态Tg和sTg值,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sTg差异,并利用ROC曲线分析sTg、sTg/抑制态Tg比值与DTC转移的关系,推算临界值.结果 无转移组和转移组的sTg分别为1.0(0.1,2.0)μg/L和36.5(3.9,126.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642,P<0.05).发生转移时sTgROC的AUC为0.85,临界值为2.05 μg/L(灵敏度为85.2%,特异性为67.3%,准确性为82.3%).当sTg <2.05μg/L时,sTg/抑制态Tg比值ROC的AUC为0.941,临界值为4.3(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88.2%,准确性为92.3%).结论 sTg对DTC术后是否转移有一定诊断价值,临界值为2.05 μg/L.利用sTg/抑制态Tg比值可对sTg值进行有效校正,提高sTg对DTC术后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 颈部超声和18F-FDG PET/CT显像在血清TgAb阳性DTC患者随访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娇;刘保平;杜彪;程兵;韩星敏;刘艳;闫志华;刘婷婷

    目的 探讨颈部超声及18F-FDG PET/CT在经手术及131I治疗后,血清TgAb阳性而Tg及131 I-Dx-WBS均阴性的DTC患者随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间41例(男10例,女31例,年龄16~73岁)血清TgAb阳性(>115 kU/L)而血清Tg及131 I-Dx-WBS均阴性的DT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颈部超声是否提示异常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评价2组复发或转移率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此41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评价显像对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终诊断依据病理得出.使用x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41例血清TgAb阳性而Tg及131I-WBS均阴性的DTC患者中,颈部超声阳性患者复发或转移率(9/17)明显高于颈部超声阴性患者(16.67%,4/24;x2=6.047,P<0.05),18F-FDG PET/CT显像诊断41例患者复发或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2/13、78.57%(22/28)、12/18、95.65%(22/23);ROC曲线分析示,当SUVmax的界值定为4.35时,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复发或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1/13和100%(28/28).12例患者因行18F-FDG PET/CT检查而改变了治疗方案,其中8例再次行手术治疗,4例行大剂量131I治疗.结论 颈部超声及18 F-FDG PET/CT显像对血清TgAb阳性而Tg及131I-WBS均阴性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Ⅱ的检测及其对甲状腺疾病临床处理的影响

    作者:单凤玲;王婷婷;王大志;蒋炜;陆汉魁

    目的 比较新一代高灵敏血清Tg(TgⅡ)与其原代血清Tg(Tg Ⅰ)的检测结果差异,并分析其对甲状腺疾病临床处理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49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甲状腺疾病30例,DTC 219例;男64例,女185例,平均年龄43.0岁)的血清标本,于-40℃存储,解冻后同时进行血清TgⅡ与TgⅠ检测.血清TgⅠ的检测范围为0.10~1 000.00 μg/L,TgⅡ为0.04~500.00μg/L.分析血清TgⅡ与TgⅠ的结果差异及其对甲状腺疾病临床处理的影响.采用IBM 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TgⅡ与TgⅠ检测值高度一致(rs=0.979,P<0.05),但绝大多数患者(246例)的TgⅡ检测值低于TgⅠ,二者的M(Q1~Q3)分别为2.31(0.06~ 13.17)μg/L和3.63(0.41 ~ 16.84) μg/L(z=-13.25,P<0.001).3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TgⅡ为5.61(1.07~26.39) μg/L,TgⅠ为6.31(2.07~33.93) μg/L(z=-4.78,P<0.05);108例未接受过131Ⅰ治疗的DTC患者TgⅡ为2.18(0.07~7.47) μg/L,Tg Ⅰ为3.50(0.39~10.18) μg/L(z=-9.02,P<0.001);TgⅡ分别低于TgⅠ约11.09%和37.71%,但这种改变对临床诊疗无影响.TSH在低值、TgAb在参考范围内且经131Ⅰ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的DTC患者共71例,其中3例患者Tg Ⅰ>1.0 μg/L,但TgⅡ<1.0μg/L,12例患者Tg Ⅰ >0.1 μg/L,而TgⅡ<0.04 μg/L.结论 血清TgⅡ与 TgⅠ检测值高度相关,但TgⅡ检测值低于TgⅠ.TgⅡ对甲状腺良性疾病和DTC的临床诊断无明显影响,但TgⅡ的低值可部分改变对DTC患者清甲治疗后的病情判断.

  • 血清midkine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孟召伟;谭建;张桂芝;李宁;田伟军;付强;何向辉;李卫东;张卿

    目的 探讨血清midkine(MK)能否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及131I治疗前血清MK能否预测DTC患者是否存在转移灶.方法 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研究中,有162例患者(其中DTC 7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92例)入组,同时有7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通过ROC曲线研究术前MK和Tg水平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在预测是否存在转移灶的研究中,有214例DTC患者入组.通过ROC曲线研究131 I治疗前血清MK和Tg水平对是否存在摄131I转移灶的预测价值.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MK和Tg间的相关性行Pearson分析,对无转移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分析显示MK和Tg呈显著正相关(r=0.917,P<0.05).手术前,DTC患者血清MK和Tg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z=-7.283和-3.191,均P<0.05),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z=-7.328和-4.384,均P<0.05).对于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MK的佳切点值为323.12 ng/L,此时的诊断准确性为75.31%(122/162),高于Tg的60.49%(98/162).对于DTC的鉴别,MK和Tg的诊断准确性均为77.93% (113/145).对于预测是否存在转移灶,Tg的佳切点值为19.50 μg/L,诊断准确性为96.73% (207/214);MK的佳切点值为504.71 ng/L,诊断准确性为89.25% (191/214).Kaplan-Meier分析显示对于DTC患者,当MK或Tg水平高于阈值(分别为500 ng/L和20μg/L)时无转移灶生存率较低于阈值时低(x2=118.539和209.823,均P<0.05).结论 术前MK水平不但可用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也可用来预测DTC患者是否存在转移灶,是良好的DTC血清标志物.

  • 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变化

    作者:孟超;龙文;梁军;林岩松;李方;康增寿

    目的 探讨患中低危DTC初次131I治疗后6个月复查131I全身显像(WBS)示阴性、刺激性Tg阳性(≥10.00 μg/L)患者Tg的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按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诊断其复发危险分层为中低危的DTC患者[男20例,女36例,平均年龄43.11(21~70)岁],患者均经甲状腺全切除术+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均于131I治疗后6个月停用甲状腺激素,复查131I WBS均为阴性.此时刺激性Tg≥10.00 μg/L即为刺激性Tg阳性.56例中,刺激性Tg阳性组19例,阴性组37例,追踪2组131I治疗后1年及2.5年抑制性Tg变化,同时监测颈部超声表现等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刺激性Tg阳性组131I治疗后6个月血清刺激性Tg明显高于阴性组,分别为(24.27±4.10)与(2.73±3.01)μg/L(t=7.191,P<0.05);阳性组中68.4% (13/19)的患者血清抑制性Tg水平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131I治疗后2.5年时为(0.53±0.15) μg/L,比治疗后1年时的(1.38±0.50) μg/L低;阳性组131I治疗后1年时抑制性Tg仍高于阴性组[(2.21±0.55)与(0.48±0.10) μg/L;t=3.102,P<0.05],至2.5年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0.52)与(0.38±0.07) μg,/L;t=2.001,P>O.05].2组各有l例患者治疗后2年时随访颈部超声发现肿大淋巴结(抑制性Tg分别为1.4和0.1 μg/L),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结论 131I治疗后6个月刺激性Tg阳性的中低危DTC患者血清Tg水平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此时停用甲状腺激素行131I WBS的意义及经验性131I治疗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 131Ⅰ显像及Tg值监测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灶疗效的探讨

    作者:崔静;刘保平;高永举;武新宇

    目的 探讨131I显像和Tg在监测131I治疗DTC肺转移患者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DTC肺转移患者50例,分别以131I显像、Tg、131I显像+Tg 3种方法监测及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灶效果.比较131I显像肺转移灶呈弥漫性摄取和局灶性摄取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计算有无肺外远处转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按治疗前及治疗中Tg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 100 μg/L、100 ~ 1000 μg/L和>1000 μg/L组,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差异.131I治疗前后Tg比较及不同组Tg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独立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0例治疗前131I显像阴性2例,131I显像阳性48例.48例阳性患者中,治疗后11例显像阴性,24例病灶好转,有效率73%(35/48).肺转移灶呈131I弥漫性摄取与局灶性摄取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9%(11/16)、75%(24/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1,P >0.05).DTC肺外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明显低于无肺外远处转移患者(x2 =3.868,P<0.05),分别为3/10和70%(28/40).治疗后患者中位Tg水平由108.7 μg/L下降为78.3μg/L(Z=-0.698,P>0.05).Tg升高患者17例,降低33例,按Tg判断治疗有效率66%(33/50).Tg< 100 μg/L组的疗效明显优于>1000 μg/L组[80% (20/25)与3/10,P=0.015],而100~1000 μg/L组与另外2组疗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10/15),x2 =0.320,P>0.05;P =0.111].综合131I显像及Tg结果判断,50例患者中6例临床治愈,25例好转,有效率62% (31/50).结论 131I显像结合Tg是评价DTC肺转移131I治疗疗效的重要标准,Tg异常升高和肺外远处转移是DTC肺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 131I治疗前刺激性Tg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田军;林岩松;梁军;李小毅;邱李恒;王莎莎;陈永辉;康增寿;李方

    目的 探讨刺激性Tg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术后、131I治疗前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231例经过甲状腺全切术拟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分为M1[38例,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9±16.3)岁]和M0[193例,男60例,女133例,平均年龄(42.4±11.4)岁]2组.用t检验及x2检验观察2组的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Tg水平,通过ROC曲线及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刺激性Tg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的年龄(t=-0.675,P=0.50)、性别(x2=1.02,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刺激性Tg水平分别为1.5~17.5 μg/L和93.8~1000.0 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7.5,P <0.001).Tg的ROC AUC为0.893(95% CI:0.823~0.962),Tg界值点为52.75 μg/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90%和91.70%.结论 刺激性Tg在PTC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对PTC的远处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Tg升高131I显像阴性的甲状腺癌患者131I疗效评价

    作者:田蓉;潘明志;匡安仁

    目的评价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但131I全身显像(WBI)未见局部131I浓聚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的疗效.方法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常规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6例,血清Tg升高,WBI未见局部放射性浓聚.分为试验组16例,行3.7~7.4 GBq 131 I治疗;对照组10例,Tg升高但未行131I治疗.分别随访监测Tg水平变化.结果随访半年后试验组Tg由(21.3±13.7) μg/L明显降至(10.8±4.7) μg/L(t=2.438,P<0.05),对照组Tg则明显增高(t=2.672,P<0.05),由(18.9±11.6) μg/L增至(29.8±15.3) μg/L.结论 Tg升高而WBI未见局部放射性浓聚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密切随访,当Tg大于10 μg/L时应常规行131I治疗.

  • 血清Tg测定和131I显像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

    作者:罗加;李建国;陈显煜;李小放;任邦明;段东;彭志平;陈婉蓉;王润华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显像是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和131I治疗后有无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手段[1,2]。但2种方法预测疾病的变化存在某些差异[3-6]。本研究对82例DTC的Tg测定结果及131I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筛选建立DTC随访中Tg测定的正常分界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受检对象。正常对照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4.2岁,均无甲状腺肿大与甲状腺病史,甲状腺功能正常。DTC患者组82例,男18例,女64例,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59例,滤泡状甲状腺癌23例,年龄12~73岁,平均41.5岁,均行甲状腺次全切或部分切除,并行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或治疗转移灶。服131I后随访时间1~17年,平均4.5年。均给予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用量达到TSH≤正常值)。82例患者中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有局部复发或淋巴、肺、骨等处转移者48例。  2. 血清Tg测定。选择血清中无Tg抗体的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每隔6~12个月检测1次,检测前停服左旋甲状腺素片4周以上,Tg RIA试剂盒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按常规方法测定Tg灵敏度为2 μg/L,结果以±s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Tg升高的复发患者以首次Tg升高时的测定值纳入统计。对48例复发或转移的DTC和34例无复发或转移的DTC患者血清Tg分布与出现频率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界值特征曲线(ROC)选择佳正常分界值[7]。  3. 131 I显像。患者每年至少1次颈部或胸部诊断剂量的131I(111~185 MBq)显像。对Tg升高或临床其他检测提示有复发或转移者,给予治疗剂量131I 1 850~7 400 MBq后3~7 d加做全身或骨显像。寻找转移灶或复发灶在停止替代治疗后4周进行。另外对11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诊断剂量131I和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比较。131I显像范围包括全身各部前位和后位,显像仪器为国产γ相机和Siemens Diacam SPECT仪。

  • 甲状旁腺癌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99Tcm-MIBI双时相显像一例

    作者:游金辉;张涛;吴晓华;李素平;孙秀华

    患者女,31岁.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癌?双肾结石,全身衰竭"入院.自觉纳差、乏力,下肢疼痛.体格检查:左侧甲状腺上叶外侧可扪及1.5cm× 1.0 cm大小结节,质硬,活动欠佳;双下肢压痛明显,骨盆挤压试验阳性,脊柱明显向左侧突出,以腰椎为甚,腰椎局部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CEA、CA-19-9均为阴性.游离 T3 4.67 pmol/L,游离T4 3.23pmol/L,超敏TSH 2.42 mU/L,甲状腺球蛋白13.1 mdL,肌酸激酶1.3 mdL.

  • 超敏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魏伟军;沈晨天;宋红俊;邱忠领;罗全勇

    DTC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常规治疗包括手术及131I治疗.目前,标准的DTC随访监测项目包括血清Tg测定和颈部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细胞是体内Tg的唯一来源,外周循环血中的Tg可作为DTC随访中预示肿瘤持续存在或复发转移的特异性生化指标.近年来Tg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显著提高,使低水平或超低水平Tg的测定成为可能.为此,笔者对各种超敏Tg测定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368 条记录 10/19 页 « 12...78910111213...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