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介入治疗即刻前向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血流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刻前向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4-01至2009-01的273例急诊PC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 3级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为心功能不全组,由其余前壁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 3级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心功能正常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结果: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 3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9%.心功能不全组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症状开始至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TMBG),室壁运动积分(WMS),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室壁运动积分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与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 3级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相关(P<0.05).结论: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恢复TIMI 3级,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微血管损伤和室壁运动异常可能会促使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形成;梗死前心绞痛有助于微循环血流增加,可能减少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左心室功能不全没有相关性.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 介入干预 左心室功能不全 -
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瓣口面积估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主动脉瓣口面积估测方法.方法连续方程测量4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合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口面积(aortic valvue orifice area,AVA);由传统伯努利方程(△P=4v2)算出主动脉瓣口跨瓣压差(△P);用Simpson容积描记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计算EF与主动脉瓣前向血流流速(Ⅴ)比值即EF速度比值:EFVR(EFVR=EF/V),直线回归分析AVA与△P、EFV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用EFVR估测AVA较传统的△P法更准确(r=0.903 8比r=-0.679 6)结论EFVR能准确估测伴有心功能不全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及瓣口面积.
-
心力衰竭伴发继发性二尖瓣反流的病理生理和预后及治疗
由于左心室功能不全引发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强烈提示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不良。造成继发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可能具有挑战性和细微差异。无论是内科、外科治疗,还是介入治疗对于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治疗是否恰当,是有争议的和不断变化的。该综述探讨了心力衰竭伴发继发性二尖瓣反流的病理生理、评估和预后。同时,细致地评价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证据,包括根据临床指南对左心室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适当时机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血管重建治疗,以及二尖瓣手术和导管介入治疗。后,该综述还讨论了多学科心脏小组确定继发性二尖瓣反流佳管理策略的方案。
-
心原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治疗
各种原因导致的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左心房压力升高,使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淤血、静水压升高、水分进入间质和(或)肺泡,称为心原性肺水肿,轻者或慢性患者多发生间质水肿,急性重症患者多同时发生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引起心原性肺水肿的常见原因有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急性瓣膜损伤致血液返流、高血压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在以上心脏病的基础上输液过多、过快容易加重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
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在心血管病研究应用中的现状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因首先从猪脑中分离出来而得名[1],后来发现脑钠肽主要来源于心脏分泌的脑钠肽前体(proBNP).左心室功能不全时,proBNP裂解为BNP和没有生物学活性的N-末端片段(NT-proBNP).以前,更多研究集中于成熟BNP的生物学功能上,忽略了对无生物学活性的NT-proBNP的研究.近来,人们发现NT-proBNP在判断左心室功能不全及其预后,区分心脏性和非心脏性原因导致的临床症状方面很有价值.下面就NT-proBNP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病例,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是否要对二尖瓣进行处理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行CABG者中37例合并IMR者在不同手术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术前合并有轻-重度IMR者中24例仅行CABG,无手术死亡,术后1周左室舒张直径由52.95mm降至48.18mm(P=0.001),左室射血分数从0.46上升到0.55(P<0.001),二尖瓣反流面积(MR)由3.93cm2下降至1.48cm2(P<0.001);13例同期行CABG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手术死亡1例.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无二尖瓣明显病理结构改变的IMR,单纯行再血管化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IMR短期内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度以上IMR并有二尖瓣发生病理结构改变时,需同期对二尖瓣进行干预,但是手术死亡率较高.
-
左心室功能不全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对48例左心室功能不全(EF值<0.4)的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门控心肌显像预测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早期疗效
目的 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显像(SPECT)检测结果预测存活心肌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8例接受CABG的患者手术前行静息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99mTc-MIBI SPECT显像,术后3个月行静息SPECT随访.根据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基线的变化,患者被分为2组:A组19人,术后LVEF值提高≥5%;B组19人,术后LVEF值提高<5%.结果 A组术后LVEF值较基线提高(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明显缩小(P<0.05);B组术后LVEF、EDV、ESV值均无明显改善(P>0.05).临床随访过程中B组有3位患者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以术后LVEF较基线提高≥5%作为标准,用ROC曲线得出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提高≥4.5%为预测值.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提高≥4.5%在A组中有10人,在B组中有3人.以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提高≥4.5%作为术后LVEF提高的标准,敏感度为76.9%,特异性为64%,准确性为68.4%.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与术后LVEF有明显相关性(r=0.83,P=0.000);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EDV、ESV与术后EDV、ESV有明显相关性(r=0.79,P=0.000,r=0.88,P=0.000).结论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99mTc-MIBI SPECT显像中LVEF提高≥4.5%可作为术后LVEF提高的预测指标.
-
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肌内注射12μg/kg左西孟旦,之后再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予0.1μg/(kg·min)左西孟旦,持续滴注24 h;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2μg/(kg·min)多巴酚丁胺,持续滴注24 h。详细观察并记录给药后30 min、6 h、24 h患者的血压、心率、肺啰音以及呼吸情况,24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复测床旁胸部X线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9.66%,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仅为62.07%;SV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了15.3 mL;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了4.4 mL;LVEF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了12.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了6.3%。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疾病时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左心室功能不全(LV<0.4)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并评价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因慢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而致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本院行冠脉搭桥术的相关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41~80岁,男20例、女8例.LVEF为0.19~0.39,其中0.30~0.40间22例、小于0.30 6例.冠脉造影均为3支病变,其中9例合并左主干病变,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共用内乳动脉10支、桡动脉2支、大隐静脉78支,人均3.2支.手术后死亡2例,其他均恢复良好,随访14~50个月,生活质量均较前改善.结论 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CABG手术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的病例评价、术中充分再血管化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应激性心肌病
1991年日本学者Dote等报道心理或躯体应激状态可以诱发一过性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造影呈现一种特殊的心肌运动不协调,左心室心尖和前壁下段运动减弱或消失,而基底部心肌运动代偿性增强[1].
-
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1 概述围手术期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伴随着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以及血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而且,相当多的外科手术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进行,这些患者年龄大,约有30%的患者患有冠心病,因此,围手术期交感张力的增高使得这些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左心室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严重低血压等)的风险大大增加.研究显示,进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冠心病患者),术后30天的死亡率高达3%~6%;术中和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4.8%和3.6%,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4%~41%,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8%~74%和27%~38%;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术后30天的病死率高达36%~70%.
-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
1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及流行病学1.1定义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较宽的左心室功能异常谱,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正常至重度心室扩张和(或)LVEF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为心输出量降低和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其严重程度常与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相一致。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异常激活,参与和促进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不断进展恶化的基础。因为部分患者有容量负荷增多的症状或体征,故用“心力衰竭”优于既往常用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不是“心肌病”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同义词,后两个术语仅描述了发生心力衰竭的结构或功能原因之一。1.2分类可根据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以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
Cardiovasc Drugs Ther:二甲双胍可缩小心梗面积
本文发表在Cardiovasc Drugs Ther(2014 Apr 28;2:163~171)上,心肌梗死面积增加与左心室功能不全、心衰和死亡率风险增加相关。实验研究提示诱导性心肌缺血后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Lexis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提示,与不含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相比,长期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缩小STEMI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除了降血糖的疗效以外,二甲双胍可能还有其他有益的效果。同时,Lexis教授也建议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阐明二甲双胍的心脏保护作用,以及其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
EUROPA ACEI培哚普利--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新里程碑
已有充分的临床试验证据表明,在左心室功能不全,近期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
-
脑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肽,是继心钠肽后被发现的又一种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利钠肽激素,因首先从猪脑中分离出来而得名[1].BNP主要储存于心室肌内,其分泌量随心室充盈压的高低变化[2].
-
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 147例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CI组(60例)和CABG组(87例),记录其,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和住院,临床结果等资料,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与随访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所有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I组和CABG组相比,院内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与9.2%,P>0.05);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与8.0%,P>o.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院内MACCE风险相当(OR=3.03,95%C/0.27~34.48,P>0.05).平均随访22个月(中位数时间668 d)显示,2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与13.8%,P>0.05),再次血运重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0%与1.7%,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蟊,2组随访MACCE风险基本相当(HR=1.35,95%CI 0.44~4.13,P>0.05).结论 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PCI支架术与CABG的住院及随访MACCE发生率均相当.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PCI术的远期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
-
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对缺血性心脏病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对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冠脉支架植入术组(治疗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及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12个月时的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LVEDD、LVESD、Tie指数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SV、CI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可激活缺血无收缩性(冬眠)心肌,改善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心功能.
-
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II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伴左心室功能不全(LVD)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的改善有益[1].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ACEI对患者左室重构和预后的影响是否有更进一步的益处,目前尚无循证医学的证据.卡维地洛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时阻断β1、β2、α受体,抗缺血作用更强,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均优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我院对于伴LVD的AMI患者,在应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ACEI等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卡维地洛,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肥厚(LVH)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参附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病人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
自Kountzd等(1963年)报告尸检发现肺心病有左心室肥厚以来,慢性肺心病是否存有左心功能不全的问题曾有争议[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单纯肺心病也可发生左心室结构的异常[2],并且影响病人的预后[3].本研究通过给予慢性肺心病发作病人参附注射液(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观察该药对肺心病急性发作病人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影响,来探讨改善肺心病病人左心室功能不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