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神经瘤致三叉神经痛误诊1例

    作者:林璐;宗娟娟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是源于前庭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为桥小脑角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6%[1]。作者在临床中接诊了1例表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听神经瘤患者,早期因主要表现为患侧牙痛而发生误诊,报道如下。

  • 桥小脑角脉络丛乳头状瘤一例

    作者:陆明;巫北海

      患者 女,34岁。头痛6个月,双目视力下降、左耳鸣、面部麻木11个月。  体检:双目视力下降,双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见火焰状出血及白色分泌物。角膜反射迟钝。左耳听力较右侧稍差。闭目站立征阳性,站立不协调。左侧第Ⅱ、Ⅴ、Ⅷ颅神经麻痹。  CT(外院):左侧桥小脑角(CPA)见边界清楚的混杂密度占位,第4脑室受压移位。幕上脑室轻度扩张。增强后病变呈均一强化,约3.97 cm×3.49 cm大小,其后方可见弧形带状低密度未强化区。岩骨无破坏,内听道无扩大。CT诊断:左CPA脑膜瘤,听神经瘤待除外。  MRI:左侧CPA见约4 cm×5 cm大小占位,T1WI呈低信号(图1),T2WI呈高信号(图2),信号不均匀。其后上极可见一约1.0 cm×1.5 cm大小的囊。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病变呈明显强化,略不均匀,其囊性部分无强化(图3)。在肿瘤近桥小脑角池的部分可见较粗大的迂曲流空的血管影(图4)。第4脑室受压变形。幕上脑室轻度对称性扩张。面听神经束形态正常。MRI诊断:左CPA脑膜瘤。

  • 3T MRI容积再现技术在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中的价值

    作者:肖虎;陈宏;刘文亚

    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为临床常见病,病变部位包括内耳、内听道和桥小脑角以及大脑内几个部分.新生儿先天性SNHL中约26%存在细微或严重内耳畸形,其中20%为骨迷路畸形,80%为膜迷路畸形[1].内耳膜迷路因其位置深在、结构精细复杂、体积微小且埋藏于颞骨岩部深处,因此一直是影像检查的难点[2].

  •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戴易;徐善水;陶进;潘先文;许安定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7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无死亡,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桥小脑角脑膜溜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 桥小脑角区大型肿瘤显微手术及面神经保护方法探讨

    作者:汪恩焕;王洪飞;周家利;朱成;马骥;周钟阳;张妮娜;王茂林;王宏伟;乔慧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大型肿瘤显微手术方法及在手术过程中面神经保护的手术技巧以及应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大型肿瘤23例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19~71岁,平均39.6岁;病程3个月~2年.主要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耳鸣听力下降12例,头痛、恶心及呕吐10例,行走不稳4例,面部麻木7例,三叉神经痛2例,面瘫6例.其中5例行面神经术中监测.结果 本组23例显微镜下全切除为18例,次全切除5例.18例术中无神经电生理监测解剖保留面神经12例,术后3月后面瘫不能恢复的7例,5例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解剖保留面神经5例,术后3月后面瘫不能恢复的1例,23例总面神经解剖保留率73.9%,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5.2%,无死亡病例,面瘫8例.结论 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应用,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技术,能有效地保护桥小脑角周围的重要结构及面神经功能.

  • 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张学广;耿凤阳;焦盈盈;张秀;李忠民

    目的 总结分析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28例,疼痛明显减轻6例,减轻3例.头晕症状6例均消失,听力改善3例.脑脊液切口漏3例,口周疱疹4例.1例于术后6个月症状明显加重口服药物效果不佳再次行手术治疗疼痛症状消失.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为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主要治疗方法,显微外科技术配合适当的手术技巧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磁共振成像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作者:姜华;梁爽;李强;潘洪良

    目的 研究听神经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特征,探讨听神经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手术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11例听神经瘤的MRI表现.结果 听神经瘤位于内听道开口处,有包膜,易囊变,T1WI上多呈低、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结论 MRI是诊断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

  • 桥小脑角脑膜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策略

    作者:赵贵福;李长茂;范益民;王建宝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特点,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其在肿瘤切除程度、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1例中行Simpson Ⅰ级切除8例(25.8%),Ⅱ级17例(54.8%),Ⅲ级6例(19.4%),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22例,基本同术前者7例,症状加重者2例,无死亡病例,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3例(74.2%),听力保留者21例(67.7%).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术中结合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内镜技术,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显微手术切除CPA区脑膜瘤的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王美书;钟小秋;易秀梅;李新军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CPA)脑膜瘤术后护理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34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预后良好,无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结论 桥小脑角脑膜瘤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是必要的.

  • 乙状窦后入路听觉脑干植入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蔡超;李永新;席焕久;宋炳楠;韩德民

    目的 通过在尸头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模拟听觉脑干植入手术(ABI),明确与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手术显微镜和内镜,在30具头颅湿标本上经乙状窦后入路模拟ABI手术,观测骨窗大小与角度和颅内相关结构的对应关系,留取解剖数据和图像资料.结果 (1)在顶切迹和乳突尖连线中点垂直向后(26.42±1.29)mm作为骨窗中点,开半径20 mm的圆形骨窗,此骨窗大限度的靠近乙状窦,并且不伤及乙状窦,该点到横窦、乳突尖的距离分别是 (22.45±1.41)、(35.51±1.65)mm,到luschka孔、到颈静脉孔、内耳门后缘、蜗神经根部的距离分别是(43.86±2.20)mm,(16.56±1.64)mm,(15.01±0.63)mm,(46.27 ±1.70)mm.(2)0.、30.、 70.内镜下均能顺利找到luschka孔,但30.成角内镜下能更清楚的看到手术靶区,并避免了对小脑的过度牵拉,测得luschka孔到内耳门的距离是(15.01 4±0.53)mm.(3)luschka孔位于绒球、二腹叶和舌咽神经根部围成的三角形内,脉络丛是其外口直接的标志;外侧隐窝全长(17.53 4±1.03)mm,听结节到lusehka孔的距离为(16.52 4±1.67)mm,听结节到蜗神经根部的距离为(13.77±1.66)mm.结论(1)适当调整颅骨窗的角度和明晰桥小脑区解剖是准确定位luschka孔的关键.(2)30.内镜辅助下能更准确的定位luschka孔和显露手术靶区.

  • 颅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

    作者:宫晔;谢清;陈衔城;赵帆;孙安;徐宏治;寿佳俊

    患者男,58岁.因右面部触痛伴右耳听力下降2年入院,以三叉神经第2支分布区域为主伴右枕部不规则钝痛加重.既往无明显头部外伤史;曾有心肌炎病史;有右侧输尿管结石.体格检查:右耳听力轻度减退(神经性),角膜反射正常对称,双侧咀嚼肌有力无萎缩,面部浅感觉对称,无面瘫,无吞咽困难,咽反射灵敏,软腭及悬雍垂居中,无共济失调.头颅CT示右侧桥小脑角2 cm×3 cm×3 cm类圆形、高密度病灶,CT值56 Hu.

  • 颅内桥小脑角区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转移瘤1例

    作者:李凤菊;郎新宇;韩峰;杨甲光

    胶质母细胞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非常少见,而合并转移瘤0则更为罕见.现将我院门诊发现的1例桥小脑角区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转移瘤报告如下.

  • 三叉神经根减压术中出血的保守治疗

    作者:桂训海;宋美荣

    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为人们所公认,但由于三叉神经根位于后颅凹桥小脑角,该区狭小且有较多的颅神经和血管,减压术中出血为首发并发症,轻者致残,重者死亡.1988年8月-1999年10月,我科采用乙状窦后人路桥小脑角三叉神经根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32例,术中遇合5例出血,采取保守方法止血成功,术后疼痛消失且无严重后遗症,报告如下.

  • 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郝志;杜金梁;孙桂琴

    为探讨各种影像学方法在颅咽管瘤诊断中作用,笔者对我院1988-2000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88-2000年共收治颅脑肿瘤4027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118例,占同期颅脑肿瘤的2.9%.其中男60例,女58例.年龄2~68岁,其中<15岁31例,占26.3%,≥35岁56例,占47.5%,成年人87例,占73.7%.病程短15d,长达30年.肿瘤部位:鞍上97例,占82.2%,鞍内12例,占10.2%,第三脑室6例,占5.1%,桥小脑角2例,占1.7%,视交叉前1例,占0.8%.

  • 脑膜瘤的CT诊断

    作者:孟志华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CT对于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甚高,但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上也不无问题,分析本院1990年1月-1997年1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以期进一步提高CT对于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9例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12~69岁,平均43.6岁,肿瘤部位:镰旁13例,蝶骨嵴9例,大脑凸面10例,大脑半球5例,桥小脑角3例,矢状窦旁3例,鞍结节2例,额极、外侧裂、溴沟、侧脑室内各1例.10例为恶性脑膜瘤,占22%.49例中45例术前CT诊断为脑膜瘤,占92%,2例诊断为胶质瘤,1例为脑脓肿,1例诊断未明.1.2 方法采用SHIMADZU-3000TC全身CT扫描机进行检查.先进行平扫,然后常规用60%泛影葡胺60ml增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10mm.

  • 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胆脂瘤继发性面肌痉挛的体会

    作者:刘宗浮;张祥;尹港峰;胡长伟;任宝文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胆脂瘤继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的6例桥小脑角胆脂瘤继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资料.结果 6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均消失,术后并发暂时性单纯耳鸣1例,轻度面瘫并听力下降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出院时均治愈.术后随访3a,均未复发.结论 继发性面肌痉挛多由桥小脑角生长较广泛的胆脂瘤引起,应行颅后窝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如发现血管通过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还应行责任血管显微血管减压术.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梁日生;林于峰;宋施委;杨卫忠;石松生;庄晓云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义.方法: 本组CPA肿瘤病人25例,均于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面神经、三又神经和对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面神经功能保留15例.术中对侧BAEP变化明显的是Ⅲ、Ⅴ峰波幅和峰间潜伏期.结论: 在CPA肿瘤手术中,采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等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脑干等重要结构的保护.

  • 面肌痉挛的病因及治疗

    作者:刘好文

    面肌痉挛指面肌不自主抽搐样收缩,多在40岁左右发病。开始由眼眶下部出现不自主微小抽搐,继而波及全眼眶周围、口唇及面颊部,往往迁延不愈,随病程的延长,症状大多逐渐加重,由每日抽搐数次致抽搐数十次,由微小抽搐致大幅抽搐,不少患者为此痛苦不堪。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有:①血管压迫学说:指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处的压迫,导致面神经根部的髓鞘脱失,血管的搏动造成对面神经核团的异常刺激,引起异常兴奋,导致面肌痉挛。②颅内的肿瘤,如胆脂瘤、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压迫了面神经,而引起面肌痉挛。③各种感染引起蛛网膜粘连、压迫,包裹面神经,而致面肌痉挛。④面神经炎后遗症,引起面神经的髓鞘脱失,形成各轴索之间的不正常传导,而引起面肌痉挛。其中第一种情况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原因。

  • 岩斜区表皮样囊肿52例报告

    作者:耿少梅;耿少英;郭二坤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4~70岁,平均41岁,病程4个月~18年。 2. 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颅神经功能障碍、桥小脑角综合征、颅内压增高。 12例为三叉神经痛, 4例为外展神经麻痹, 3例面瘫, 9例出现多发颅神经功能障碍,主要为第Ⅴ、Ⅵ、Ⅶ、Ⅷ颅神经复合症状,其中3例伴有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 14例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 9例表现为颅压高。 3. 影像学检查:本组52例均行头CT或MRI检查。 CT检查32例,病灶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平扫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影者29例,混杂密度3例。 27例强化扫描均无强化。 MRI检查20例,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病变无强化或仅有周边强化。 4. 手术治疗与结果:全组病人均手术,本组肿瘤全切36例,次全切12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30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好转者14例,基本同术前者8例。术后12例发生无菌性脑膜炎,经激素治疗和连续腰穿放液后痊愈。术后脑水肿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脑积水1例,经行侧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

  • 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治疗(附20例报告)

    作者:卢进发;张松林;王文犀;王新亮;张文坡;郭立刚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例上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CT、MRI表现及并发症防治.结果全切15例,次全切5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采用适当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大部分肿瘤能做到全切,术后腰穿放脑脊液,对预防无菌性脑膜炎及其它并发症至关重要.

253 条记录 3/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