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鳞癌肿瘤大长径与浸润深度(T分期)的关系

    作者:吕双;宋昕;赵学科;陈培楠;范宗民;胡守佳;程让;杜丹凤;张向阳;鲁建亮;王苒;周福有;王立东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大长径(MTL)与浸润深度(T分期)的关系,为准确判断临床T分期及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171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男性13009例,女性8703例.通过对根治术后食管大标本形态测量和镜下观察,记录每例患者MTL和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分析食管鳞癌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MTL与T分期的关系,运用SPP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决定截点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MTL和T分期的关系.结果:21712例食管鳞癌患者MTL为0.2~16.5(4.1±1.7)cm.Spearman秩相关显示MTL与T分期呈正相关(rS=0.355,P<0.001).取3.9 cm为MTL的截点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L>3.9 cm的患者,T2+T3期的发生风险比≤3.9 cm组明显上升7.146倍(95%CI=6.449~7.918,P<0.001).男性患者MTL高于女性患者[(4.2±1.8)cm vs(3.9±1.6)cm,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患者MTL均与T分期呈正相关(男:rS=0.341,P<0.001;女:rS=0.36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L>3.9 cm时,男性和女性T2+T3期的风险均明显升高(男:7.251倍,95%CI=6.343~8.288,P<0.001;女:7.315倍,95%CI=6.234~8.584,P<0.001).结论:食管鳞癌MTL与T分期呈正相关,MTL>3.9 cm是灵敏反映T分期严重程度的截点值.

  • 胸段食管癌222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作者:李体平;张建辰;李军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2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2例中86例(38.7%)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1342枚,转移度15.7%(211/1342),其中胸上、中、下段癌转移度分别为35.2%、12.3%、20.2%,胸上段食管癌转移以颈部、食管旁、支气管旁为主;中段癌以瘤旁、胃左动脉旁、食管旁、贲门旁及隆突下转移为主;下段以瘤旁、贲门旁、隆突下及胃左动脉旁转移为主.不同浸润深度的转移度有差异(P<0.01),不同分化程度的转移度无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病灶部位越靠上转移度越高,但胸下段比胸中段转移度高,转移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 P2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卫梅;刘建民;孙汝学;封琳;付刚

    目的:探讨rasP2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P21基因检测.结果: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和浸润深度的升高,癌组织P21表达降低,(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P21在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一种简单的方法评测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志锋;刘进忠;石荣亚;卞永生;孙蒙蒙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X2在6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30例结直肠腺瘤及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CDX2与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CDX2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76.7%(23/30)、90.0%(27/30),CDX2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肠组织(P<0.05),CDX2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形态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CDX2阳性表达患者和阴性表达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3.1%,CDX2阴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阳性患者明显缩短(x2=5.565,P=0.018).[结论]CDX2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结直肠腺癌的参考指标,对结直肠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非溃疡性原位胃癌的剖腹缩小手术

    作者:卢敏;吴涛;姜波健;涂长龄

    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除了常用的D2根治术外,现已出现趋向胃镜下粘膜切除术和腹腔镜下手术切除以及剖腹缩小手术.虽然胃镜下粘膜切除术和腹腔镜下手术具有侵袭性小、良好的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花费少等优点,但适应范围较小.另外,从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深度的角度看,仅不到10%的早期胃癌采用这二种术式.因此,本文重点介绍早期胃癌的剖腹缩小手术.

  • 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研究发展方向

    作者:王磊;陈典克;汪建平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为120万,患者确诊后5年存活率仅为55%,且约有20%的患者在初诊时即发现有远处脏器的转移.尽管随着治疗模式的改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治疗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多年来其5年生存率并无多大改观.目前,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主要依靠个体化的综合诊断和治疗,而其主要依据仍然是传统的临床病理分期,即TNM分期或Dukes分期.这两种分期系统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了较好的依据,但它们的局限性在于都是以肿瘤在肠壁中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为基础,并没有考虑结直肠肿瘤本身所存在的异质性:临床病理诊断为同一分期的患者,采用相同方案治疗的效果不同和预后不同.传统的临床病理分期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区别不同生物学行为的结直肠癌.因此,基于分子标识物研究为基础的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将使得肿瘤的治疗方案更匹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发展规律,将会显著改变以往的肿瘤治疗策略,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Fas和FasL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德云;莫曾南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肿瘤复发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收集1995~2000年在我院手术切除的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的石蜡包埋切片.浅表型均为T1期,共20例;浸润型20例,其中 T2期 7例,T3期 11例,T4 期2例.38例随访回复病例中,16例复发标本作复发组,余22例无肿瘤复发标本作非复发组.

  • 老年人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术后化疗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贺彬彬;叶盛威;魏少忠;张克亮;何汉平

    目的 探讨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胃癌手术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共存病(高血压及心脏病)、手术根治程度、胃切除范围、病理类型(WHO)、TNM分期、术后化疗情况,建立数据库.结果 老年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9月(平均44月),明显低于中年组(78月,P= 0.001)和青年组(72月,P= 0.009);老年患者原发肿瘤以T3/T4为主;较少的患者接受联合脏器切除;更多合并高血压及心脏病,而较少患者接受术后化疗.结论 老年人胃癌手术患者原发灶的侵犯深度、术后较少接受化疗与预后差有关.

  • 203例舌癌患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韩其滨;张文峰

    目的:探讨舌癌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3例舌癌患者的病程、生长方式、肿瘤表面大直径、生长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治疗手段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3例舌癌患者中有73例复发.病程>6个月,肿瘤表面大直径>3 cm,生长方式为浸润型,浸润深度>3 mm,临床T3、T4期以及非N0期的舌癌患者复发率明显增高.结论:舌癌复发与病程、肿瘤表面大直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T分期、N分期密切相关.

  • 用水量减少的水灌肠CT检查直肠癌

    作者:

    A.Palkó,Cs.Gyulai,N.Fedinecz,et al 目的:在水灌肠CT(WE-CT)作直肠癌局部分期检查时,确定是否可减少水的用量,而不影响检查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9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WE-CT检查。静脉注射平滑肌松驰剂并向直肠内灌注400~500ml微温热水之后,行对比增强CT(平衡期)检测。评价取得的扫描图质量,并分析图像以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将CT检查的结果与手术发现相对比。结果:尽管水灌肠时减少了水的用量,29例接受检查的患者中有19例效果极佳;6例效果良好;4例效果差,但是仍能诊断。鉴别肿瘤是局限在肠壁内还是超出肠壁范围,所取得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0.1%,准确性为86.2%。结论:行直肠CT检查时用大量的水灌肠,会引起不适且增加并发症的危险。本研究结果证明,较少的用水量不会影响检查的质量和直肠癌局部分期的准确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关键译郭俊渊校摘自:Fortschr Rntgenstr 2000,172∶901

  • 鼻咽癌的CT诊断(附38例分析)

    作者:徐彧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较多发的肿瘤之一.其发病部位隐蔽、病灶小、易向邻近组织蔓延,且较早发生颈淋巴结转移.CT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颈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本文搜集3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例,分析其CT征象、扩展途径与病变范围,以作出正确的临床分期,从而设计合理的放疗方案.

  • 胃癌的病理形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作者:程水良;赵红刚

    目的探讨胃癌的病理形态学指标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自1985年以来所做255例胃癌手术根治标本,经肉眼检查后取样,常规切片,HE染色,部分病例加做VG及银染,光镜观察.分别观测其肿块大小、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和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分析浸润深度与其他几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证实癌的浸润深度与肿块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2.0cm者和>8.0cm者分别与其它几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癌的浸润深度与肉眼观类型及组织学类型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浅表型和局限溃疡型分别与浸润溃疡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比较,它们之间差异显著(P<0.01);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其它类型比较,它们的浸润深度不尽一致,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浸润深度与癌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分化差者,浸润得较深;随着肿块的增大,浸润深度有增加的趋势,但当肿块达到一定的大小时,浸润深度不再有差别.

  • 鼻咽癌的CT诊断(附100例报道)

    作者:朱勇华;管雪静

    鼻咽癌是来自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广泛见一世界各地,在我国以南方省份发病率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较常见肿瘤,CT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我科经鼻咽部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的鼻咽癌100例本文就鼻咽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进行分析和讨论.

  • 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作者:尹杰;蔡军;张军;郑智;张忠涛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为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早期胃癌患者11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22.3%(25/112),其中<60岁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30.6%,≥60岁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2%(P=0.018);粘膜内癌(T1a)和黏膜下癌(T1b)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和31.0%(P=0.004);分化型早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8%(2/53)低于未分化型淋巴结转移率39%(23/59)(P=0.000);9例患者合并脉管内瘤栓,其中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病灶≥2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病灶<2 cm者(P=0.05),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仍考虑其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性别、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肿瘤大体类型、是否多原发、有无癌结节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仅出现第1站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出现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转移;第1站淋巴结转移以第3组淋巴结和第4组淋巴结转移频次高,分别为9例和6例;第2站淋巴结转移3例;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OR =0.198,95% CI,0.059~0.668)、肿瘤组织学类型(OR =13.568,95% CI,2.644~69.630)、浸润深度(OR =5.805,95% CI,1.441~23.392)及脉管内瘤栓(OR =6.945,95% CI,1.219~39.567)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当肿瘤局限于粘膜内,年龄≥60岁、病理类型为分化型且不伴有脉管内癌栓的患者并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当肿瘤浸润至粘膜下层,所有分类中均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与年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及有无脉管内瘤栓相关;我们认为:年龄≥60岁、肿瘤局限于粘膜内、分化型且无脉管内瘤栓的早癌患者可行EMR或ESD切除;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患者,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行D1或D2根治性切除术。

  • 胃癌各Borrmann分型与浸润深度之间的特征探讨

    作者:李治国

    目的:研究125胃癌根治术患者Borrmann分型与浸润深度之间的特点。方法:取2010年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且无远处转移者125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30例。根据其不同的Borrmann分型进行浸润深度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Borrmann分型与年龄、性别并无统计学意义。Borrmann0型仅存在于T1a和TAb,BorrmannⅢ型T4a占的比例大,不同Borrmann分型在浸润深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且Borrmann0型中T1a多数为低分化腺癌,T1b多数为管状腺癌,统计得出不同浸润深度的病理类型也有明显差异的(P<0.05)。虽然BorrmannⅢ型占的比例大,Ⅳ型仅存在于T3、T4。但BorrmannⅢ、Ⅳ中浸润深度与肿瘤部位及病理分型未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胃癌患者根据其Borrmann分型的不同,可判断出浸润深度的大小。除Borrmann0型浸润深度与病理分型有明显相关性以外,其他Borrmann分型与病理分型及肿瘤部位未见明显相关性。

  • Notch 信号通路与胃癌

    作者:张雪松

    目的:总结Notch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关系。方法:总结和分析近年学界对Notch信号通路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结果:Notch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有重要的关系。结论:通过进一步研究Notch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关系可以促进改善胃癌的治疗方式,提高胃癌的治愈率。Notch信号通路是十分保守的信号通路,Notch基因早发现于果蝇中,在动物界特别是哺乳动物中是非常重要的信号通路,改信号通路是许多重要信号通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调控位点,决定了人体内许多主要调控行为的结局。Notch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形成、发展、生存、增值、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发生Notch基因的改变或缺失,而在不同恶性肿瘤中Notch信号通路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学者将它称之为“双刃剑”。胃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病率为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病死率目前仍居于全球各种实体恶性肿瘤首位。当前的胃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为辅。胃癌术后生存率差异性及变化性较大。五年生存率大约为30%~50%,病死率较高。虽然今年出现了多种新的治疗方法,如生物治疗,免疫治疗及新辅助和辅助化疗。胃癌的生存率仍未有明显改善。随着对胃癌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胃癌的治疗逐渐走向新的阶段。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Notch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Notch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血管浸润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就近年来学界对Notch信号通路及胃癌的研究进行科学整理及系统分析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进一步促进胃癌治疗方法的发展。

  •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与病变浸润深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安祥;王俊生;杨海军;张倩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诊断与癌组织浸润黏膜深度的相关性.方法 总结该院2004年9月~2005年11月经内镜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早期食管癌6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该组中以糜烂型为多,术后证实发现黏膜内癌44例,侵犯黏膜下层17例,并有2例胃左淋巴结内见转移癌.结论 内镜下分型及病变大小与浸润深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充血型、小于2.5 cm糜烂型为黏膜内癌,病变面积大于2.5 cm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应综合分析和判断.

  •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评估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价值的 Meta 分析

    作者:李婷园;张烁

    目的:系统评价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评估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6年2月,全面收集有关 ME-NBI 评估食管癌浸润深度相关的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按诊断试验评价标准(QUADAS)系统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 Stata 12.0版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6篇文献,提取出7组数据,包括319例患者的366例病变进行合并分析。ME-NBI评估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Se)为93.8%[95%可信区间(95%CI):0.886~0.967)],特异度(Sp)为75.2%(95%CI:0.658~0.827),阳性似然比(LR+)3.779(95%CI:2.685~5.318),阴性似然比(LR-)0.083(95%CI:0.044~0.15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下面积(AUC)0.80(95%CI :0.770~0.840),诊断比值比(DOR)45.658(95%CI :21.006~99.240)。结论 ME-NBI 对评估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术前诊断黏膜内癌的有效工具,对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 腹部超声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振平;姚鹏;李建波

    体表超声扫描可以反映胃癌的浸润深度,浸润范围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我院自1999年9月~2002年9月应用体表超声扫描对128例胃癌患者进行观察,探讨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宫颈癌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关联分析

    作者:李亚利;赵麦娟;杨亚莉

    目的:探讨宫颈癌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5例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与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浸润深度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基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浸润深度选择宫颈癌治疗方案,利于临床宫颈癌治疗。

223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