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
目的 探讨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颈椎手术215例中并发CSFL 12例,术中采用硬膜破损缝合、筋膜片修补、明胶海绵压迫,配合术后引流管口缝合,保持切口干燥及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 8例术后未见明显脑脊液被引流出,切口一期愈合.4例于术后5、6 d拔除引流管后仍持续有较多脑脊液渗出,其中2例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于7 d和14 d后切口愈合;1例采用缝合法治愈;1例缝合后切口处出现大小2 cm×2 cm波动性包块,3周后消失.结论 颈椎手术并发CSFL根据硬脊膜损伤不同给予相应的修复是首选方法,术后控制引流量、并发症能有效防治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胸腰椎骨折后路间接复位与开窗推顶复位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间接复位与开窗推顶复位对椎管内骨折块的影响.方法 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64例,28例采用间接复位,36例通过椎板间开窗用骨块推顶器推顶复位,测量术前术后伤椎椎管狭窄率、椎体前高、椎体后高及胸腰段后凸角.结果 术前术后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有5枚螺钉突破椎弓外侧壁,无神经并发症.结论 对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若椎管狭窄率小于50%,则无需打开椎管,间接复位可对椎管进行有效的减压.
-
远端锁钉盲置法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置入的新方法.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1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72例,远端锁钉均采用盲置法置入,在远端瞄准器定位好长度后,于远端锁钉处直接切开显露,在骨质侧方正中用6 mm粗钻头钻钻通近侧皮质,直视下可以看到髓内主钉远端锁孔,更换4.5 mm钻头钻通对侧皮质,近端攻丝后直视下拧入锁钉.结果 7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均骨折愈合.其中延迟愈合14例,改动力性固定3个月后愈合,远、近端锁钉100%在位,无锁钉断裂和退出.结论 远端锁钉盲置法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简单可靠,锁钉在位率100%,可减少医源性X线辐射,节省手术时间,使髓内钉技术更加微创化.
-
退变性下腰椎再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退变性下腰椎再手术的原因及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退变性下腰椎手术失败45例再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失败原因包括非医源性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临床疗效评价参照邹德威"0-9"分临床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良率为88.58%.结论 退变性下腰椎再手术必须是定位准确,病因与前次手术密切相关,尽可能保留椎弓根的完整性,减压彻底,良好的植骨融合,尽可能恢复脊柱正常负重力线.
-
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和评价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不同原因的上颈椎不稳并脊髓不全损伤行手术治疗,采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固定寰枢融合10例,枕颈融合2例,一期前路减压或病灶清除3例,后路减压或枕骨大孔扩大2例.结果 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2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4枚,枕骨上用椎弓根螺钉固定2枚,其他螺钉4枚,随访中均获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退钉、螺钉钢板断裂,神经症状改善率为82.8%.结论 前柱结构基本完整者,后路手术能满足减压和稳定目的 ;对仅有寰枢椎不稳而CI、2结构完整者,应作寰枢融合;经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是首选的固定方法.
-
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 将328例膝骨性关节炎分为非手术组和关节镜手术组.分别进行膝关节综合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 非手术组132例膝关节综合评分:优52例,良42例,可26例,差12例.而关节镜手术组196例膝关节综合评分:优94例,良75例,可22例,差5例,疗效明显优越(P<0.01).结论 关节镜的使用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方法.
-
前路钢板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及效果分析
目的 对前路钢板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治疗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33例行经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或骨折椎体次全切除髂骨取骨植骨Cordman或Zephir钢板固定.结果 随访12周~2年,内固定稳定,颈前植骨于12~16周骨性愈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固定节段稳定性维持良好.15例不全性脊髓损伤的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18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是脊髓功能无恢复,Frankel分级无变化.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可获得彻底减压、即刻稳定性、恢复椎间高度及颈椎的生理曲度,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方法 对23例胸腰段单节段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23例均取得良好复位及固定效果,伤椎压缩百分比从术前(41.2±9.6)%到术后(4.2±4.8)%.随访1年复查X线片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达到有效复位,获得良好固定效果.
-
髌股关节内骨软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髌股关节内骨软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髌股关节骨软骨骨折早期进行关节镜检查及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以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评级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随访8~18(12.5±2.2)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和Tegner运动评级比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关节镜检查可以确诊髌股关节骨软骨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髌股关节内骨软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 探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特点和评价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直接复位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直接复位内固定联合应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24例.结果 平均随访17.3个月,骨融合率达100%,患者均得到满意的复位,复位率达96.4%.近期内无明显矫正丢失,椎管矢状径达到正常范围.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按Charles标准临床疗效优良率87.5%.结论 对不稳定的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重建术既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维持矫正效果,又能增加植骨融合率,是治疗严重创伤性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术式.
-
应用个体化椎弓根钉置入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 观察个体化椎弓根钉置入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个体化椎弓根钉置入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即传统的定位方法、结合个体影像检查及术中感知体会手感来确定椎弓根钉道位置和方向.结果 共144处椎弓根均在术中一次置钉成功,平均随访15个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个体化椎弓根钉置入技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精确可靠、置钉准确、一次成功率高等优点,易于被术者所掌握,术中可减少X线机的使用.
-
正中入路小切口胸腰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术
目的 探讨在正中入路小切口下行胸腰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对16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患者,在原正中切口瘢痕作2个1.5~3 cm长的微创切口,将内固定物取出.结果 1例因手术器械不配套改常规切口,其余15例成功在小切口内取出内固定物.切口长度平均4.1 cm,手术时间平均78min,术中出血平均87 ml.无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具有微刨、愈合快、出血少、感染少、不增加新瘢痕、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 对12例(15侧)膝关节外翻畸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前后测量胫股角(FTA),并使用KSS膝评分评估.结果 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FTA平均16.82.,术后平均5.62.,术前KSS膝评分平均48分,出院前KSS膝评分平均68分,术后12个月随访平均评分88分.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临床效果肯定.
-
胸腰段椎体区域性骨密度分析及其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青壮年人胸腰段椎体区域性骨密度(BMD)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每个椎体不同区域的BMD和骨矿盐含量(BMC),分析其存在的差异.结果 在单个椎体内部,椎体上半的BMD和BMC均小于椎体下半;椎体前半的BMD和BMC均小于椎体后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腰段椎体的BMD存在区域性差异,这是临床上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椎体前上部的原因之一.其可用于指导临床上胸腰椎骨折的后路植骨融合范围.
-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自2002年1月~2008年11月手术治疗3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结果 随访9个月~2年,平均15个月,采用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优良率分别为93.2%和90.3%.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有:早期准确诊断,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术后适时制动及完善合理的康复治疗.
-
伤椎骨水泥成形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行椎体内注骨水泥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15个月(14.95±5.36)个月,术后伤椎的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 内注骨水泥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复位可靠、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经后路减压,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横突间或者椎间植骨,恢复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的椎体.结果 经过术后6~18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术前对比术后2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8个月对比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伤椎复位较好,矫正后凸畸形的同时,也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
起网机绞伤玫月骨脱位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渔船起网机绞伤所致月骨脱位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9例月骨脱位早期采用腕背侧入路行月骨复位内固定术及腕背侧腕骨间韧带修补术.结果 本随访6~72个月,平均48个月.X线片显示未出现月骨坏死.优良35例,可3例,差1例.结论 对于高能量外伤所致的月骨脱位,月骨与周围腕骨韧带损伤严重,闭合复位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因此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韧带修补,取得了满意疗效.
-
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运用CPC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平均年龄68岁.所有病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注射CPC治疗.结果 23例平均随访12个月,以Sait0及Shibata为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后随访的平均分值<2.6分,结果为优.结论 小切口切开复位结合CPC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胸骨针钢丝环扎加髌前"8"字结扎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胸骨针钢丝环扎加髌前"8"字结扎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髌骨骨折采用胸骨针钢丝环扎加髌前"8"字结扎治疗.结果 随访11~18个月.优51例,良7例.结论 胸骨针钢丝环扎加髌前"8"字结扎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操作方便等优点,可作为不同类型髌骨骨折的常规选择.
-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
目的 探讨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辅助下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 对18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技术行镜下减压融合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5 min,平均出血量210 ml,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Macna法评价疗效:优16例,良2例.结论 MED下微创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不使用内固定等优点.
-
原发性掌指关节交锁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掌指关节交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掌指关节交锁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13例均出现突发性的掌指关节背伸不能,好发于示指,其中9例X线检查有阳性征象而予手术治疗,经3周~8年的随访,掌指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 突发性的手掌指关节背伸不能、x线片可见掌骨头旁出现骨嵴或掌骨头肥大、术中发现侧副韧带交锁是原发性掌指关节交锁症的共同特点,手法解锁失败时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骨折内固定物取出遇到的困难与对策
目的 探讨金属内固定物取出术时遇到的困难,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7例金属内固定物取出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根据内固定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取出.结果 本组中有1枚螺钉、2枚克氏针、2枚髓内钉未取出,内固定物遗漏2例,再次手术取出,其余病例均一次性手术取出.结论 内固定物取出术存在一定困难,术前要充分准备,术中根据不同情况仔细操作,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
椎间融合器与颈椎钛板联合在颈椎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多节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3节或4节应用融合器以及颈椎前路钛板固定术.结果 使用JOA评分评定其效果,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为(14.2±1.5)分,平均增加(4.5±1.0)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改善率优良的13例,临床满意率为86.7%.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3±2.3)分,与术后1个月时的JOA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后的X线片示15例均完全融合.结论 对于前路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患者,进行融合器固定同时应用钛板内固定术,效果良好.
-
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钛笼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附1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钛笼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病椎切除减压椎体置换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术后2例完全截瘫,其中1例感觉部分恢复,截瘫指数5,1例感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部分恢复,截瘫指数3.余15例不完全恢复.后凸畸形矫正20~35.,平均29.5..根据ASI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优14例,良3例.结论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内固定结合钛笼植骨术能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其稳定性;恢复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效果肯定,且手术安全可靠.
-
半月板隐性层裂的MRI检查对行关节镜检术的意义
目的 通过半月板隐性层裂的MRI和关节镜下征象的对比研究,明确术前MRI检查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关节镜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半月板隐性层裂的MRI表现和镜下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镜下未见半月板层裂,而术前MRI检查证实有半月板层裂现象.结论 术前MRI检查对于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的半月板隐性层裂的诊断及治疗方式具有指导性意义,而仅凭关节镜检查,直视下难以确诊此类病变.
-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临床再评价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4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00例RA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5 d及治疗30 d后关节肿痛症状、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目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30 d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对于治疗RA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
可吸收钉张力带固定和AO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可吸收张力带固定和AO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方法 对42例老年髌骨骨折,采用PDS~Ⅱ结合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A组),50例采用AO张力带内固定(B组).结果 随访6~24个月,按陆裕朴关节功能评定法,术后A、B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活动度优良率比较,组间无差异.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髌骨骨折均为有效可靠的方法.可吸收张力带生物学固定遵循了生物学固定的原则.
-
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
目的 探讨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对笔者1998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3例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 例术后疗效满意,1例失败,此例经残端修整后创面愈合.38例创面一期愈合,4例组织缺损处皮瓣完全覆盖并成活,但周围软组织挫裂伤重致坏死的小创面需经二期植皮或局部小皮瓣转位处理后愈合,术后经1~36个月随访,下肢外形和功能基本满意.结论 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多由高能量致伤原因引起,往往是复杂的多发创伤,借助灵活简便的内外固定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特别是皮瓣修复技术,能大程度的一期修复.
-
一期前路钛板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位颈椎严重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位颈椎严重骨折脱位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2月对119例下颈椎严重骨折脱位一期前路行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融合,同时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前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以下简称PACS),采用X线片及64排CT片对下位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椎弓根的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尾侧倾斜角度、螺钉直径及长度数据值,术中根据术前测得的数据值,应用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打孔、置钉、固定.结果 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98例获得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24.7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骨折脱位均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15级,22例术后神经症状无变化.结论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彻底的减压和即刻三维稳定性的重建,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内固定选择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三种不同形式内固定技术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冰冻成人膝关节标本12具,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法,比较它们的强度、刚度、关节稳定性和关节接触特征量上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扭转力学性能.结果 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三种不同形式内固定中以外侧支持钢板结合前内侧抗滑钢板力学性能优,其次是外侧钢板结合内侧经皮拉力螺钉,而单侧锁定钢板为差.结论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外侧支持钢板结合前内侧抗滑钢板内固定为可靠,外侧钢板结合内侧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其次,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较差.前两者在生物力学能上占有较大优势,固定后能较好的维持关节的静力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
-
三维CT导航在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研究(附13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三维CT导航在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因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13例,其中腰椎间盘术后继发椎管狭窄4例,腰椎置钉失败2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后腰椎不稳4例、椎体滑脱3例.在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同时在三维CT导航引导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采用术中G型臂X线机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比较测量以及术后三维影像系统(CT、MRI)评估螺钉位置的准确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置钉位置准确,记录螺钉平均置入时间.结果 共置入62枚螺钉,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度为100%,术后三维影像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1.8%,螺钉平均置入时间(4.7±0.7)min/枚,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近期并发症.结论 腰椎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患者术中应用CT维影像导航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有效的提高置钉的精确性以及保证了安全性,降低了脊柱再次手术及翻修手术的风险性,减少放射线的暴露强度.
-
腓骨内固定治疗中重度开放性胫腓骨折的随机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腓骨内固定与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架治疗中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GustioⅡ、Ⅲ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5年2月治疗180例Ⅱ、Ⅲ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随机分为四组.比较各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患肢膝踩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感染率、固定失效率、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率.绪果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以上,腓骨骨折的愈合时间和膝、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按Johner-Wruh标准评定),四组无统计学意义.在胫骨骨折的愈合时间单纯腓骨内固定组少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率方面单纯腓骨内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小于另外两组.固定失效率、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率方面单纯腓骨内固定组少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Ⅱ、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单纯行腓骨内固定可简化手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各种并发症并且能获得较好的患肢功能.
-
全关节镜与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对全关节镜及小切口两种方法修复肩袖损伤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和PubMed Medline(1966~2008.5),Embase(1980~2008.5),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2008)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08.5),搜集到所有的已发表的用于论证这些问题的对照研究,且采用RevMan 4.2.1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人10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这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SMD=-0.04,95%CI=-0.24~0.16,P=0.68)、患者满意度(OR=0.7,95%CI=0.35~1.40,P=0.32)、肩袖翻修率(OR=0.75,95%CI=0.40~1.41,P=0.37)、关节僵硬发生率(OR=0.48,95%CI=0.22~1.06,P=0.07)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肩袖损伤全关节镜术后2年随访肩关节功能、病人满意度、肩袖翻修率及关节僵硬发生率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是它有较少的软组织损伤、极低的三角肌劈开风险、较少的早期切口疼痛及更快的功能恢复等潜在优势,可明显改善术后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而有趋势表明关节僵硬发生率与小切口相关,由于目前缺乏随机化对照试验证据,进一步比较仍须要大样本的多中心的随机化对照试验研究.
-
GEMINI MK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GEMINI MKⅡ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从2003年11月~2008年9月,对102例(143膝)膝关节疾患行GEMINI MKⅡ全膝关节置换术,男35例,女67例.右侧78膝,左侧65膝.结果 平均随访28.3个月(6~49个月),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99膝(69.2%),良34膝(23.8%),中10膝(7.0%),优良率93.0%.结论 GEMINI MKⅡ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膝关节严重疾患所致疼痛,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手术效果取决于适应证的选择、假体的设计改进及正确选择、精湛的手术技术和严格的术后康复等诸多方面的协同.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9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骨缺损时支撑植骨,临床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平均39岁.
-
折顶复位法结合二期石膏托加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髁与肱骨干之间骨质相对薄弱部分的骨折.常见于5~8岁的儿童,约占全部肘部骨折的50%~60%[1].其并发症常见于肘内翻畸形、VolKmann缺血性挛缩、骨化性肌炎等.如何纠正骨折的内外侧偏斜、旋转及预防复位后再移位等是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的难点[2].笔者自2001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折顶复位法结合二期石膏托加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掌骨颈骨折
掌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不稳定性骨折,传统的石膏及小夹板固定较难达到理想的复位和固定效果[1],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复杂,术后易发生肌腱粘连等后遗症,并需再次手术取出.笔者自2003年8月~2006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掌骨颈骨折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AO外固定架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多见,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复位质量差且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单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也常因为骨折块碎多而难以良好复位且内固定物不易把持.笔者自2005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AO外固定支架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开放性Ⅲ型Pilon骨折32例治疗体会
开放性Ⅲ型Pion骨折大多属高能量损伤,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胫骨远端骨折波及踝关节面,入院后需急诊手术处理.笔者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32例开放性Ⅲ型Pilon骨折,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
青少年髌骨骨软骨骨折临床相对少见,因其多表现为隐匿性骨折,常规影像检查难以发现,极容易漏诊而延误治疗,导致预后不佳.自2003年1月~2008年6月,笔者共收治髌骨骨软骨骨折9例,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小切口加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8例
髌骨是人体中大的籽骨,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髌骨后方组织起保护作用;在伸膝活动中,髌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保持膝关节的稳定和美观也非常重要.因此.当髌骨骨折时,应尽可能地保留其完整性.笔者自2006年8月~2009年5月,对28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有移位者,采用天津威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髌骨环配合小切口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钢板螺钉取出术中的困难及处理策略
自2004年2月~2009年5月,笔者共收治钢板,螺钉取出困难34例,其中普通钢板26块,螺钉64枚;锁定钢板8块,螺钉13枚,均顺利取出.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50例分析
肱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5%[1].自2004年7月~2008年5月,笔者分别采用外固定及加压钢板治疗50例肱骨干骨折,现就其疗效作比较.报告如下.
-
踝部异位骨化一例
异位骨化多见于髋、肘、膝关节,踝关节异位骨化比较罕见.笔者于2009年1月收治1例踝部异位骨化.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6岁,左踝前外伤术后包块凸起、活动受限2年半.2006年7月因车祸致左足疼痛、伤口出血、活动受限,就诊于当地医院,予行清创缝合(具体过程不详),术后痊愈出院,3个月后下地行走正常.
-
老年拇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手指的离断再植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常规的手术,但是对高龄的手指完全离断,再植难度大,术后治疗比较棘手.笔者于2009年9月成功完成1例76岁老年女性拇指完全离断的再植手术.现报告如下.
-
踝关节慢性滑膜囊肿一例
慢性踝关节滑膜囊肿比较罕见,其诊断和治疗缺乏成熟的经验,笔者2009年收治1例慢性踝关节滑膜囊肿.现将诊断和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CTGF在软骨中的研究进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CCN家族成员之一.CCN(CTGF、Cef10/cyr61和Nov的缩写)家族包括半光氨酸富集蛋白(cysteine-rich61,CYR61/CCN1)、CTGF(CCN2)、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蛋白(ne-phroblastoma overexpressed,NOV/CCN3)、Wnt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nt-induced secreted proteins-1,WISP-1/CCN4)、WISP-2/CCN5和WISP-3/CCN6.
-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进展
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KA)是指单纯置换膝关节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面的手术.针对单间室膝骨性关节炎它是有效治疗方法,同时也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或高位胫股截骨术(HTO)的有效替代方法.随着手术指征的认识、假体设计的完善、手术技巧的改进,UKA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中远期假体生存率与TKA相近.微刨概念、计算机导航、机器人辅助等新技术的应用,使UKA的优越性得到明显体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目前UKA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新进展及与TKA、HTO相比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局部双氯芬酸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兼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三大功能的非甾类抗炎药(简称抗炎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用途.该类药物不仅品种繁多,还备有口服、注射、栓剂和外用等多种剂型,其目的是为临床不同病情患者提供所需.
-
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感染性骨不连是指骨折不愈合同时伴有持续性的感染达6个月以上者[1].造成感染性骨不连的因素很多,开放性骨折是常见的原因,此外,随着外科医生对手术治疗骨折或骨病热情的增长,经内固定术后发生的感染性骨不连比例正逐渐提高.在全身骨骼中,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发生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胫骨解剖结构特异,滋养血管少且易损伤,同时胫骨前内侧面肌肉组织薄弱,极易在创伤后发生较严重的骨折,并伴有感染.感染性胫骨骨不连伴发的病理损害包括:骨髓炎、多发性的窦道形成、骨质及软组织缺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复杂的肢体畸形、肢体的长度不等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等[1].这些损害通常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病残率,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对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患者,应早期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治疗,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促进骨折的愈合.
-
皮质骨和其他不同来源兔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比较
目的 通过比较皮质骨和其他不同来源兔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部分成骨功能,鉴定并探讨不同来源成骨细胞的增殖、成骨能力及其培养方法.方法 取材于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尺骨皮质、髂骨、胫骨骨膜来源的细胞,取髂骨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干细胞,将细胞分为皮质骨组、骨膜组、松质骨组、干细胞诱导组和干细胞常规组.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和结晶紫染色比较细胞形态、MTT 法测定细胞增殖曲线、对硝基酚法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免法测定骨钙素(BGP)活性等.结果 普通显微镜下不同来源细胞在形态学上无显著差异:增殖和成骨能力:骨膜组和干细胞常规组增殖快,皮质骨组和松质骨组居中,干细胞诱导组增殖慢;干细胞常规组无明显ALP、BGP表达,不同来源细胞的ALP、BGP表达情况大致呈如下关系:骨膜组>皮质骨组>松质骨组>干细胞诱导组.结论 皮质骨、骨膜、松质骨、骨髓干细胞均可以培养出成骨细胞,皮质骨来源的成骨细胞成分相对单纯,生命力较旺盛;骨膜细胞在增殖和成骨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细胞成分相对不纯.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