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 중국림상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53X
  • 国内刊号: 42-16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3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马廉亭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后尿潴留穴位注射治疗体会

    作者:雷树言;程卫东;王学军;曾艳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配合按摩导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尿潴留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于两侧三阴交穴注射维生素B1 100 mg,并在膀胱底部按摩导引;对照组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方法(如改变体位、流水声诱导及热水袋热敷).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61/6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52.3%(34/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和有效时间分别为(13.2±1.2) h、(50±4.3) h和(24.6±1.4) h、(96.8±3.8) h,观察组平均显效时间和有效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维生素B1穴位注射配合按摩导引是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尿潴留的安全有效方法.

  • 外伤性脑脊液漏89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李国合;王富启;张照立;程永立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外伤性脑脊液漏病人89例,保守治疗65例,手术治疗24例.结果 预后良好78例,中残9例,重残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外伤性脑脊液漏一般经保守治疗即可治愈,保守治疗观察时间窗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延长4~6周,甚至8周;因合并伤需要手术的病人,在行清创、清除血肿及脑挫裂伤的同时要妥善重建颅底,才能很好地防止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广鑫;周椿;许民辉;徐伦山;杨东虹

    目的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直接夹闭和血管内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前交通动脉瘤患者75例,显微手术治疗35例,血管内治疗40例,对照组为正常人30例.采用简单精神状态检查法测试对象的认知功能,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显微手术组明显高于血管内治疗组(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分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均可引起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且前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明显大于后者.

  •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作者:董宇峰;麻晓融;高麟;张英华;于海东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尼莫地平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良好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67%、20.00%、46.67%和66.67%、10.00%、1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骨瓣成形自体筋膜修补治疗窦汇区硬膜外血肿

    作者:何建青;徐勤义;蔡学见;刘斌;董吉荣;王玉海;胡旭;石立科

    目的 探讨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将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头颅CT明确诊断的34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患者行窦汇区骨瓣开颅加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术.结果 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34例中,恢复良好17例,中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其中对冲部位开颅术中发现迟发性窦汇区硬膜外血肿致脑膨出13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 跨窦骨瓣成形,自体筋膜加压修补治疗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开颅时间短,暴露完全,能有效提高止血效果及临床疗效.

  • 吡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俊;王超;杨承勇;张勇;王曲;马俊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高颅内压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4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吡拉西坦治疗组(治疗组)和甘露醇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早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颅内压变化、脑水肿程度;应用巴氏指数(BI)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周内的意识清醒率、脑水肿的程度、3个月后BI及MMSE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拉西坦具有与甘露醇相似的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并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阮玉山;肖绍文;卢桂花;罗昱;谭源福;张超元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36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成功栓塞34例,其中19例100%栓塞,7例95%以上栓塞,4例90%~95%栓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一起栓塞4例;术中因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34例出院时治疗结果好27例,差7例.29例随访10~48个月,无再出血病例,10例出现迟发性脑积水,3例动脉瘤复发.结论 后循环动脉瘤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脑肿瘤26例体会

    作者:方应洪;张忠;韩金安;周雄鄂;董平

    目的 探讨CT或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脑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ASA-6025立体定向仪,在CT或MRI导向下,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脑肿瘤26例.结果 26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复查头颅CT或MRI示肿瘤全部切除.结论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很小,对幕上脑肿瘤可精确定位,有助于提高颅内肿瘤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 CTA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牛久卿;张建党;孙瑞迅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及急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TA指导设计手术入路及动脉瘤夹的选择,急诊手术夹闭动脉瘤,并将术前CTA所示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42例患者术前CTA所示的动脉瘤大小、形状、瘤顶指向、起源、与载瘤动脉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均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 CTA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诊手术夹闭中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

    作者:周国俊;刘红朝;李俊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效果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49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CT全部病例血肿清除满意,29例血肿清除100%,11例血肿清除90%以上,9例血肿清除80%以上.存活38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6例.38例随访6个月~9年,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2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3例.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治疗效果可靠,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 侧脑室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显微手术策略

    作者:范振;杨春春;魏祥品;钱若兵;牛朝诗;姜晓峰;傅先明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的侧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1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性质、临床分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经纵裂胼服体入路手术5例,经皮层切开入路手术46例.术后密切随访,并进行Kamofsky操作评分(KPS)以评估预后.结果 术后病理提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30例,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7例;恶性肿瘤21例,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3例.48例随访12~50个月,29例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中,KPS>80分25例,60~80分4例,有癫痈发作5例.1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KPS>80分者5例,60~80分者3例,<60分者1例;死亡10例.结论 根据侧脑室肿瘤的临床类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降低病残率、死亡率;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颈1~2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伟;胡国汉;吴小军;蒋磊;陈菊祥;刘长虹

    目的 探讨颈1~2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2005年至2011年共收治颈1~2哑铃形神经鞘瘤患者16例,均采用颈后中线或倒钩形切口手术治疗,先从囊内分块切除肿瘤,再分离肿瘤包膜和神经根,后探查硬脊膜下肿瘤.结果 16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随访3个月至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颈1~2哑铃形神经鞘瘤可采用颈后中线或倒钩形入路手术,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

  • 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中视觉功能保护

    作者:孟亮;余小祥;陈治标;刘智明;樊成;陈波;徐剑;樊文;龚年春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手术切除过程中视觉功能的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74例鞍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入路及手术前后视觉功能状况等.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2年,术前视觉功能正常的25例患者中,术后没有发现视觉功能下降;术前视觉功能障碍的49例患者中,术后视觉功能恶化2例((4%),无变化9例(18%),好转38例(78%).结论 鞍区肿瘤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合理的手术入路以及手术过程中对视觉通路及其微血管的保护是避免术后视觉功能恶化的关键.

  • 松果体区肿瘤的MRI表现与其病理学对照研究

    作者:邱炳辉;肖罡;莫益萍;邱晓瑜;方陆雄;漆松涛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性质的松果体区肿瘤MRI表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开颅手术治疗的131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MRI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这131例松果体区肿瘤中,纯生殖细胞瘤21例,畸胎瘤18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2例,绒毛膜癌6例,胚胎性癌2例,内胚窦瘤1例,神经上皮肿瘤27例,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脑膜瘤14例和其它肿瘤13例.本组生殖细胞肿瘤60例,MRI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含有小囊状改变39例;其中生殖细胞瘤21例,5例MRI有较典型蝶形征;畸胎瘤18例,13例MRI有较典型的峰窝状改变;绒毛膜癌6例,5例MRI示出血.脑膜瘤14例,MRI示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均明显均匀强化,局部硬膜增厚6例;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神经上皮肿瘤27例及其他肿瘤13例,MRI表现各式各样.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部分MRI征象对一些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特异性,但敏感度不高,依据MRI仍不能完全鉴别出松果体区肿瘤的病理性质.

  •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辛志成;龙连圣;王伟明;赵朝晖;李夏良;张建忠;蒋超超;苏强;吴钟华;章红梅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 )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年龄、GCS、合并伤、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 )、颅骨骨折、低血压及脱水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对TCI发生的影响.结果 本组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继发TCI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合并伤、脑庙、t-SAH、低血压与TO发生有相关性(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疝、低血压是T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年龄、GCS、合并伤、脑疝、t-SAH和低血压是TC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脑疝、低血压是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及其并发症防治

    作者:程安林;冯雷;蔡明俊;刘鹏;潘力;马廉亭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37例TCCF患者,单纯应用可脱球囊栓塞治疗31例,带膜支架植入治疗5例,1例未治疗自动出院.结果 36例患者全部血管内治疗成功,31例闭塞瘘口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5例行可脱球囊闭塞瘘口同时永久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3例,术后脑缺血1例,高灌注3例,颈内动脉狭窄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2例术后第3天、第6天复发,再次行可脱球囊闭塞瘘口治愈.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6个月,均无瘘口再通,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单纯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效果良好,在可脱球囊治疗困难时,选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在降低血压情况下颈内动脉闭塞试验是评价能否可闭塞颈内动脉的金标准.预防并发症发生、处理好术后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 电解铂金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66例报告)

    作者:彭翔;夏星;石磊;赵炎;钟海;熊君;吕明;马廉亭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铂金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在全脑数字减影造血管影确诊后,经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66例,其中50例择期栓塞,16例72 h内急诊栓塞治疗.结果 66例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63例100%栓塞,3例95%栓塞.死亡6例;余60例随访3个月至3年,按GOS,恢复良好51例,轻残7例,重残2例(经康复治疗2年后生活能自理).6例术后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好转.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 新型颅内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

    作者:张海林;任军;赵贤军;李强;丁永忠;张新定;任海军;袁治;潘亚文

    目的 探讨新型自膨式闭环颅内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3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2例,破裂动脉瘤21例.行单纯支架治疗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1例.结果 23例共使用24枚支架,23枚支架均成功定位、释放,1枚解脱后移位;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致密栓塞16例,瘤颈残留4例,瘤体显影3例.术后发生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并发症2例.出院时按改良Rankin评分0分19例,1分2例,2分1例.死亡1例.结论 Solitaire支架输送简单,顺应性好,定位准确,完全释放后仍可以完全回收,安全性高,即刻栓塞效果满意.

  • 抑制beclin-1信号通路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自噬的影响

    作者:王忠强;杨剑虹;姚秀芬;唐忠志;段秋红

    目的 观察抑制beclin-1信号通路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母细胞瘤系N2a细胞,脂质体转染beclin-1的miRNA干扰质粒,以缺氧、缺营养方式模拟缺血再灌注,甲基噻唑基四哇法检测各组N2a细胞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N2a细胞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 3)的表达,电镜观察该细胞自噬活性.结果 在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干扰组较相应假于扰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 ;干扰组beclin-1和Caspase 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的假干扰组(P<0.05),但两组之间LC3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缺血30min再灌注24 h细胞活性,beclin-1、Caspase 3和LC3的表达真假干扰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在正常组没有观察到细胞自噬现象;在缺血30 min和90 min再灌注24 h,真假干扰组均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自噬现象,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时,干扰beclin-1的表达虽不能明显改变N2a细胞自噬水平,却减少了凋亡,有利细胞存活.

  • 枕叶病变相关性视觉功能障碍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孙兆良

    枕叶病变导致的视觉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及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枕叶病变相关的视觉功能障碍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高压氧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兰川

    高压氧治疗是在高于大气压下的条件下给予纯氧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低灌注区域的血管生成,已应用于创伤、一氧化碳中毒及软组织感染坏死,"等的治疗.缺氧可促进肿瘤的生长并使肿瘤细胞对治疗的耐受性增强,从理论上讲,高压氧改变肿瘤的乏氧环境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2].

    关键词: 高压氧 肿瘤 治疗
  • 小儿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易汉娥

    目的 探讨小儿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小儿颅咽管瘤患者3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注意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等病情观察.结果 术后发生尿崩症11例,电解质紊乱5例,高热7例,垂体功能不足4例,癫痛发作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术配合精心的手术后护理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积极预防及正确处理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喉罩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孙林;曹军容;张玲;余光勤;梁玉红;郑玉清;刘宇;周毅

    目的 为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探索更快捷、更有效、更易推广普及的气道开放方法.方法 选择心肺脑复苏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实施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急救中的时效性、胸外心脏按压的协调性、喉罩正压通气效果、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患者存活率.结果 实施组气道有效开放时间明显缩短,置入过程不影响胸外心脏按压,喉罩正压通气效果显著,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提高,实施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使用喉罩能及时、有效、可靠地开放气道,能更合理地协调与胸外按压的交互性,提高CPCR患者存活率.适合在CPCR中普及推广.

  • 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

    作者:王鹿婷;周建;宋萍;周小妹;蔡春妮;赖亚芳;张屏;吴秋兰

    目的 总结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技术.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36例,术后发生尿崩症20例,给予严密监测、系统观察和预防性护理等处理.结果 20例尿崩症患者中,15例在1周内得以控制,5例在2周内得以控制;无1例死亡.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出现的尿崩症,早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促进尿崩症的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脑挫伤合并肺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1例

    作者:粟时颖;郭珩;姚国杰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因"乘车发生车祸致头部外伤1 d"由外院转入.入院时神志深昏迷,呼吸浅快,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5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颈抗3指.四肢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入院后行头颅CT检查示:中脑挫伤,环池及双侧侧裂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呈低密度改变.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