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 중국림상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53X
  • 国内刊号: 42-16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3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马廉亭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近期再出血分析

    作者:丁振荣;刘汉华;杨华;郑春华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近期再出血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1 210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患者,其中术后近期发生再出血102例,对患者的再出血与年龄、性别、开颅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首次手术时间、出血时间、术后血压监护、术前相关疾病及用药、手术相关技巧、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再出血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第三次出血,患者住院20~60 d,平均35 d,48例死亡,死亡率47.1%,54例病情稳定出院.其中50例获随访,随访期5个月~14年,11例生活能自理或工作,22例需人照顾,17例死亡.分析发现近期再出血与患者年龄、性别、开颅骨瓣大小无关,而与首次手术时间、出血时间、术后血压波动、术前相关疾病及用药、手术相关技巧等相关.结论 如病情允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次出血后的手术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发病后7~24 h;术后血压控制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有出血倾向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清除血肿时应尽量不切除血肿壁.

  •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荆俊杰;王守森;王如密;郑兆聪;陈宏颉;赵琳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枢法模公司的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7例.结果 17例术后复查CT或MRI,显示病灶全切除,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袋、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92例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

    作者:袁凌竹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8年3月间收治的92例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肿清除加去骨辨减压术治疗18例.骨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13例,结果临床结果按GOS分级,良好84例,中残6例,死亡2例.结论 遵守医疗技术操作原则,重视临床观察,动态头部CT扫描,把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等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重要环节.

  • 颅底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作者:崔佳嵩;石传江;刘滨;杨涛;杨波

    目的 分析总结颅底骨折及其并发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颅底骨折并发症的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因颅底骨折并发症致死6例,遗留颅神经损伤21例.结论 颅底骨折大多不需要处理,但在合并有并发症时应及时明确诊断及采取相应正确治疗,大多效果良好.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8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俊明;王文浩;郁毅刚;李君;黄巍;罗飞;胡连水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58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及处理方法,比较各种术式疗效.结果 163例消退型及稳定型者经保守治疗而愈.9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演变型患者经锥颅穿刺冲洗引流治疗而愈,7例直接经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而愈,67例行锥颅置管引流.67例行锥颅置管引流者中,效果良好39例(58.2%,39/67);14例改行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9例(64.2%,9/14)治愈,5例好转;9例改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6例(66.7%,6/9)治愈,41例术后因分流过度出现薄层硬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分流管堵塞;5例改行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而愈.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大部分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对需手术治疗者,首选脑室镜下小骨窗手术清除硬膜下积液.

  • 22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作者:李大志;成晓江;赛力克;李江;周庆九;姜磊;麦麦提力;柳琛;鲍遇海;买买提力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痿(TCCF)血管内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8年9月诊治的TCCF病例2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先行全脑血管造影,通过MagicPD导管将球囊送人瘘口,使球囊充盈闭塞瘘口.结果 20例术中成功栓塞瘘门且颈内动脉通畅,2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术后10 d 2例患者发生球囊早泄,再次行球囊栓塞治疗成功.22例患者术后眼部症状及颅内杂音均消失或减轻.结论 血管内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TCCF的有效方法.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救治体会

    作者:李奋强;李松年;韦刚;徐育智;云宇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降低其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此36例患者中,脑内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6例和硬膜外血肿12例.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8例.结果 伤后半年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其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1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只有及时诊断,尽早处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应用产科真空吸引器治疗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

    作者:李继东;刘汉东;李元柱

    目的 评价产科真空吸引器对治疗儿童杯状颅骨凹陷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998年至2006年应用产科真空吸引器治疗8例单纯颅骨凹陷性骨折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用真空吸引器治疗的8例,年龄为3个月~4岁的儿童患者.整形和影像学效果均满意,治疗后除1例小的头皮血肿外,余均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产科真空吸引器治疗新生儿"类乒乓球样"骨折或大一些儿童的"杯状骨折"简单,安全、有效.

  • 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诊治分析

    作者:段志新;王洪财;吴芳芳;楚胜华;张红;朱志安;马延斌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DA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着重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46例DAI患者中,6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1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结论 DAI原因多为车祸伤及高空坠落伤,早期确诊缺乏有力的影像学证据,治疗效果欠佳.联合应用CT和多种MRI序列有利于早期诊断,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 丁基苯酞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及智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军;赵洪洋;闫鹏飞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和智力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丁基苯酞(NBP)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用韦氏记忆量表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估患者记忆力和智力.结果 NBP治疗组治疗前、后记忆商分别为63.77±7.88和74.13±7.10,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智力状态评分分别为17.33±4.52和24.60±3.7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记忆商分别为63.87±7.90和68.57±9.02,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智力状态评分分别为17.56±5.06和22.03±5.45,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NBP治疗组对记忆商和智力状态评分的提高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NBP可有效促进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力和智力恢复.

  • 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血清β-HCG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作伟;王凯;王长春;姜宏志;褚德发;王大明

    目的 比较血清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哑单位(β-HCG)升高与β-HCG正常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预后,研究血清β-HCG与生殖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在治疗前全部行血清β-HCG检查,其中血清β-HCG 正常者45例,β-HCG升高者27例,经过系统的治疗后,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在β-HCG升高的患者中,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25/27)和89%(24127),5年,10年无复发生存率均为81%(22/27);在β-HCG正常的患者中,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43/45)和91%(41/45),5年、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4%(38145)和82%(37/45).在两组患者中,预后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中β-HCG水平的高低与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的联系.

  • 颅脑损伤后血清NSE动态变化及其与ICP、CPP及预后的相关研究

    作者:侯博儒;任海军;高俊玮;张建生;程得钧;彭绍鹏

    目的 动态测定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变化,并探讨NSE含量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223例,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在伤后1、3、5、7 d应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血清NSE浓度水平,并结合ICP、CPP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其处理同颅脑损伤组.结果 ①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升高,轻型组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组与轻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重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型组(P<0.01).②血清NSE含量与ICP呈正相关(P<0.05),与cPP呈负相关(P<0.05).③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与脑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病情的重要指标:监测血清NSE水平联合ICP、CPP等指标,可更为准确地判断病情、评价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纳络酮对重型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6含量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薛胜祥;贡平

    目的 研究纳络酮对急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患者入院序号将68例sTBI患者平均分为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纳络酮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脑脊液中IL-6含量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GCS、颅内压(ICP)及预后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sTBI患者早期脑脊液中IL-6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纳络酮治疗后1 d,治疗组病人ICP值与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3 d后IL-6含量达到低水平,直到治疗后21 d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纳络酮治疗后3 d和7 d患者意识障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伤后6个月治疗组恢复较好者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TBI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IL-6含馈增高,纳络酮可以降低ICP和抑制IL-6超表达,改善sTBI患者的临床预后.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黄俊红;赵洪洋;王海均;熊南翔;张方成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其OR值分别是0.921、0.153和0.228,其95%可信区间分别是(0.864~0.981)、(0.063~0.374)和(0.116-0.449).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年龄、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Fisher分级和Hunt-Hess分级的增加,患者的预后明显愈差.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金虎;曹作为;李钢;陈晓东;林鹏;陈伟明;陈焕雄

    目的 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51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7 h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269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11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47例行CT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32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 510例中,死亡89例,死亡率17.4%,术后6个月根据ADL分级,Ⅰ级67例,Ⅱ级119例,Ⅲ级138例,Ⅳ级73例,Ⅴ级24例.结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应据患者个体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尤其是微侵袭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 翼点与纵裂联合人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

    作者:陈刚;李俊;徐国政;秦尚振;龚杰;杨铭;潘力;余泽;马廉亭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纵裂人路手术治疗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天.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未发牛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时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 应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一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颅骨成形术治疗颞部颅骨缺损

    作者:王永;赵亚群;周敬安;俞建臣

    目的 研究颞部颅骨缺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颅骨成形术的材料制作和固定方法.方法 对32例颞部颅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颅骨成形术进行处理.头颅超薄CT扫描,了解颅骨及周围软组织的形状,制作患者缺损颅骨及颅骨缺损区周围感兴趣软组织的模型及补片模型;患者认可后制作钛合金网补片,手术植入.结果 手术处理32例,补片与缺损颅骨完整适配,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手术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头痛,1例于2周后、1例于4周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无植入物松动、移位及感染发生.结论 对于颞部颅骨缺损患者,根据CT的颅骨及周围软组织信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成形术,制作钛合金植入材料,联合应用钛钉和加长钛螺丝将颅骨缺损补片固定在颞肌与头皮之间,可以简化手术,提高疗效.

  • 经眉弓眶上锁孔人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黄成;秦尚振;徐国政;龚杰;胡军民;黄河

    目的 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及其在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6例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的手术,在内镜的辅助下或显微镜下观察鞍区手术间隙的解剖学结构.结果 在显微镜和内窥镜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较好的暴露第Ⅰ、Ⅱ间隙内部结构,内窥镜自第Ⅱ间隙进入基底池,可暴露基底动脉分叉部;此人路对第Ⅲ间隙暴露较差;对第Ⅳ间隙暴露直接,但操作空间较为受限.结论 在显微镜和内窥镜下模拟手术入路,暴露鞍区四个间隙及相关结构,能得到与标准额下入路基本相同的显露范围.

  • 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治疗前后免疫相关基因研究

    作者:姚智强;卢亦成;胡国汉;陈菊祥;骆纯;楼美清;李瑶;郭懿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放射治疗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采用BioStarH-141s(2004)型含13 929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两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在直线加速器(60Gv)放射治疗前后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比较,组织表达差异基因共17个,其中上调10个,下调7个.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如SPARC、ID3、HLA-DQAI和HLA-DOA等上调.细胞增殖、细胞调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如MLL5上调和POLR2B下调等.结论 对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经直线加速器照射(60 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其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早期寻找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 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大鼠重型颅脑损伤

    作者:黎国雄;王传湄;龚利平;吴江;龚良庚;田洪涛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Feeney等人的方法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 h将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损伤灶内.伤前24 h、伤后24 h及伤后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结果 移植后1和2周,接受神经十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 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损伤灶的神经于细胞可存活、增殖、分化、并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 胶质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詹梦熊;林秋泉;冯华;朱刚

    胶质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生长迅速、浸润性强且易复发.虽然目前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胶质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预后差,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陈晓东;唐万忠;丰育功

    1994年Viiikins等[1]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的概念,揭开了蛋白组学研究的序幕.蛋白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机体的蛋白质组成、表达,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 胸椎椎管内色素性神经鞘瘤1例

    作者:段晓春;武永康;董伦;许存林;张恒柱;王晓东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右下肢浅感觉障碍半月余"入院.查体:胸椎脊柱叩痛(+),右下肢痛触觉、温度觉均消失,平面位于L1以下,左下肢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肌容积左侧正常,四肢肌张力、肌力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无明显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 鞍区软骨样脊索瘤1例

    作者:范寿成;汤志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4岁,主诉月经紊乱6月、停经伴泌乳3月,于2008年3月18号入院.6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紊乱等症状,元痛经和白带增多,外阴无瘙痒,无头痛、呕吐,无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等症状.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前血糖、生化及血气分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作者:张穗;吕健;张晓燕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前血糖、血生化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特点.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人手术室后立即抽取足背动脉血测定血糖(Glu)、血乳酸(Lac)、Na+、K+、Ca2+度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并同步测定血气值,包括pH、PaCO2、PaO2、HCO3-、剩余碱(BE)、氧饱和度(SatO2).结果 观察组102例中有92例患者至少存在1项以上指标异常,对照组20例中有3例至少存在1项以上指标异常,观察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aO2、SatO2和BE均低于对照组(P<0.05).电解质分析显示,观察组K+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lu和La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前通常存在血电解质、Glu、Lac以及血气等一系列的失衡,手术室护士应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协助麻醉医生加强围手术期血电解质、Glu、Lao以及血气等指标的监测,并及时纠正其异常,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微创钻孔对口冲洗引流治疗硬脑膜下脓肿

    作者:刘丛;程远

    近几年我院利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硬脯膜下脓肿进行微创钻孔对口冲洗引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硬脑膜下脓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0~48岁.有鼻鼻炎或中耳炎病史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后1例,头部开放性外伤史1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