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 중국림상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53X
  • 国内刊号: 42-16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3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马廉亭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大脑淀粉样血管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红朝;王宝峰;郝志鹏;黄琪亮;彭桦;邓建松;李刚;郭东生;雷霆;李龄

    目的 探讨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CA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CAA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点,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CAA的报道逐年增多,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脑叶出血是CAA常见的表现;该病诊断困难,确诊需病理学检查;对CAA所致的脑出血手术要慎重.结论 目前还没有临床标准来区分脑出血是由CAA还是由其它原因所导致的.原发性、非外伤性和非高血压性老年患者脑出血应考虑CAA.

  • 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乾锋;徐海涛;王龙;徐海涛;黄书岚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6例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术58例,行常规修补术8例.结果 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修补术手术时间为(98.5±2.9)min,较常规修补手术(128.0±3.2)min明显缩短(P.<0.05),使用钛钉固定的数目为(7.3±1.6)个,较常规修补手术的(11.1±3.2)个也明显减少(P<0.05).常规修补术组发生皮下积液1例,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之后消失;两组均无手术切口感染,无1例修补手术失败,患者外形对称,塑形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 数字化三维成型塑形钛网修补术具有手术修补时间短、并发症少、使用的钛钉数目少等优点,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作者:冯裕修;高沃光;黄丽梅;陈智国;高振军

    目的 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6~2010年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0例,其中80例行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A组);50例行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按GOS评分评定预后.A组:良好29例(36.3%),中残20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14例(17.5%);B组:良好9例(18.0%),中残11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7例(34.0%).A组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能达到彻底解除或减轻高颅内压,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明欣;张华楸;雷霆

    目的 探讨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GC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10年3月收治的1例神经垂体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 神经垂体GCT的首发症状以头痛、闭经、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多饮多尿为主.从1989年1月至今国内已报告的GCT患者7例(含本例),均全部接受手术治疗,1例完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切除情况不详.肿瘤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以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为高.结论 神经垂体GCT发病率极低,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粘连较紧、质地较硬的肿瘤,有时为保护垂体柄等重要结构,行部分切除术亦是治疗此病的合理选择.

  • CT引导下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8例

    作者:李国良;李平;钟亮;王正锐;隋航;李兴泽;蓝孝全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适合微创穿刺术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CT引导下定位体表穿刺点及测量穿刺深度、方向.结果 78例患者均穿刺精准,血肿基本清除时间3-7 d,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Ⅰ级15例,Ⅱ级31例,Ⅲ级26例,Ⅳ级6例.结论 CT引导下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穿刺准确、临床效果肯定等优点,特别适应基层医院的高龄危重患者.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曹旻;于如同;董伟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全组26例并发症患者中,13例感染者均经阀门处抽取脑脊液行常规及生化检查,并作细菌培养,确诊感染后拔除分流管并抗感染治疗;5例分流管阻塞者行分流管调整;4例分流管异位者,1例调整,2例因引流通畅未作处理,1例自肛门排出,予以拔除;4例脑脊液过度引流者,2例拔除,2例更换高压分流管.结果 25例治愈.17例拔除分流管,其中9例再次分流治愈,2例更换高压管分流,6例脑室未再扩张而未行手术.1例系合并重度颅内感染,家属拒绝拔管,终因感染未能控制而死亡.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认真分析原因,正确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48例分析

    作者:孙绪祥;白海平;张伟;刘巍;骆磊;范辉

    目的 总结48例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对48例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16例,2例因年龄、体质原因拒绝手术自动出院.结果 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38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 对于出血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动态观察病情、及时CT复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 脑挫裂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防治

    作者:刘仍利;田素臣;孟凡鹏;韩帮华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收治的213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均无或仅有较小颅内血肿,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106例脑挫裂伤患者早期用速尿脱水,7 h内不用甘露醇;对照组107例早期用甘露醇脱水,其他止血、护脑等基本治疗两组相似.72 h内动态复查头颅CT,观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发生率及手术率,伤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出现颅内PHI 36例(34.0%),对照组为62例(57.9%);治疗组需开颅清除血肿者12例(11.3%),对照组为27例(25.2%);GOS评价预后,治疗组恢复良好者73例(68.9%),对照组53例(49.5%),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挫裂伤后早期应用速尿脱水,不用甘露醇,能减少颅内PHI的发生率及因此而需手术患者的比例,降低脑挫裂伤患者的残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附38例报告)

    作者:朱青峰;王国芳;周志国;禹书宝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23%±6.73%下降至5.46%±1.78%,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月~4年,2例4年后复查DSA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置入治疗;2例支架内轻度狭窄,给予药物治疗.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路径血管迂曲,支架到位困难时,影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撑力不同的导丝以及一定的技术调整,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金庆;陈立忠;薛勇;赵学俊;蔡书雄;李龙;董星河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出血后72 h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例宽颈动脉瘤中,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瘤颈成形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其余动脉瘤均仅用弹簧圈栓塞.结果 本组40例共47个动脉瘤,100%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中未作处理1个.术后随访3~6月,脑血管造影复查25例,未见动脉瘤复发,也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应用血管内栓塞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可以防止再出血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 分段梯度治疗对痉挛型脑瘫的效果观察

    作者:常崇旺;吴玉燕;耿宁;王学廉

    目的 探讨分段梯度疗法对痉挛型脑瘫(SCP)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SCP患者配对入组并随机分为梯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共34对病例;分别给予分段梯度疗法和常规疗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脑瘫分项功能、脑瘫痉挛临床分项、肌力及总体疗效评估.结果 梯度治疗组术后6个月脑瘫分项功能评分如卧姿、立姿、步姿及蹲立变换等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肌张力和肌力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梯度治疗组术后6个月肌张力和肌力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梯度治疗组的疗效为"优"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分段梯度疗法可有效提高SCP患者的疗效.

  • 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祝源;赵洪洋;朱贤立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25例患者症状改善,2例上肢肌力下降和声音嘶哑症状加重.术后随访1.5~2年,无任何症状,且恢复正常生活20例;轻度颅神经功能障碍3例,生活自理2例;部分自理2例.2例星形细胞瘤1年后复发.结论 MRI检查对颅颈交界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设计有重要的帮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熟练显微外科技巧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及血管内治疗

    作者:丁建军;高永中;伍健明;廖宇钦;陈保东;蒋太鹏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夹闭4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手术联合栓塞治疗2例.结果 5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45例,轻残7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可靠且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 颅内外旁路移植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作者:孙玉明;张永力;石祥恩;刘方军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影响疗效因素.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12例,其中多发3例,均行颅内外高流量旁路移植术及动脉瘤孤立术.移植血管为大隐静脉6例,桡动脉6例.供血动脉为颈外动脉主干10例,颌内动脉2例.受血动脉为大脑中动脉颞干1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1例.结果 术后随访0.5~2.7年,按GOS评分,11例恢复良好,1例重残.影像学复查示移植血管通畅10例,闭塞2例(其中1例为二次手术后闭塞).结论 颅内外高流量血管旁路移植术+动脉瘤孤立术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理想方法,尤其是对于较年轻的患者;合理选择供血动脉、移植血管和受血动脉,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和处理,保证移植血管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死(附49例报告)

    作者:刘文鹏;郑冬;方伟武;张朝利;刘燕;崔绍杰;黑博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和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出院时按GOS分级,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GOS Ⅰ级15例,Ⅱ~Ⅲ级4例,Ⅳ~Ⅴ级19例.1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GOS Ⅰ级4例,Ⅱ~Ⅲ级1例,Ⅳ~Ⅴ级6例.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 数字化钛网与手工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比较

    作者:杨绮帆;钱锁开;陈小宝;邓磊;温建峰;熊鹏举

    目的 探讨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技术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用数字化钛网行修补颅骨缺损203例,并与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用手工塑型钛网修补的颅骨缺损168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数字化钛网组和手工塑型钛网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6)min和(150±11)min,钛钉用量分别为(6.3±0.8)枚和(10.2±3.6)枚,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9%和37.5%,外观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1%.上述指标两组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 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塑型效果更好,手术操作过程简捷,并发症更少.

  • 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疗效分析

    作者:陈劲草;周平;欧一博;王胜;李正伟;韩庆东;张庭保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患者21例,术前1 d、术后1周及术后3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21例患者无1例发生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临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2例行双侧血管重建术外其余均行单侧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MRA或CTA检查均示吻合口均通畅.术前1 d、术后1周h术后3月mRS评分分别为(3.05±1.43)分,(2.90±1.58)分,(1.43±1.50)分,术前1 d与术后1周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前1 d与术后3月和术后1周与术后3月均差异显著(P<0.05).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联合血管重建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关键词: 烟雾病 血管重建
  • LRIG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毛峰;席桂发;杨洪宽;王宝峰;郭东生;雷霆

    目的 探讨构建人类富含亮氨酸重复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1(LRIG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的技术方法,为研究LRIG1的功能提供帮助.方法 用EcoR Ⅰ及BamH Ⅰ双酶切LRIG1基因和plvxDsRed-monomer-n1慢病毒载体,琼脂糖凝电泳回收LRIG1片段和载体片段;通过T4连接酶将LRIG1基因连接至慢病毒载体上;按Lenti-X HT慢病毒包装试剂盒说明包装慢病毒;用EcoR Ⅰ及BamH Ⅰ双酶切法鉴定重组慢病毒载体;然后用plvxDsRed-monomer-n1l和plvxDsRed-monomer-n1-3×flagLRIG1分别转染293T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LRIG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U87细胞感染病毒载体后经嘌呤霉素筛选显示细胞红色荧光较空载体感染细胞减弱;实时PCR结果显示LRIG1 mRNA过表达组较对照明显升高;提取感染后细胞蛋白,Western blot鉴定flag标签蛋白表达成功.结论 LRIG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能感染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可使外源基因获得稳定表达.

  • 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彦玲

    美国每年发生外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近14000例,每年为这些截瘫患者支出的医疗费用超过60亿美元.而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现有截瘫患者约40万例;另每年新增约1万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SCI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对SCI的治疗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治疗 进展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

    作者:李朝晖;梁前垒;付红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较常遇到的一个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生,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处理,处理措施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从发生机制、术前预测、术中处理及术后综合治疗几个方面,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水平.

  • 低颅内压综合征致双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

    作者:胡胜;尹建军;周滨音

    1.病例资料患者,男,31岁,阵发性双侧颞部胀痛1月余,站立、坐位和活动时头痛加剧,平卧时头痛消失,头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和颈部酸痛.无头部外伤史.在外院以"颈椎骨质增生"行局部理疗,效果不佳,2010年5月1日来我院就诊.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行颅脑CT检查示:双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右侧较左侧多.血常规、凝血因子、肝功能、血生化等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急诊行双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给予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未使用脱水剂.5月3日引流管无引流物流出,拔除引流管,病人开始下床活动.

  • Orem自理理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的应用

    作者:方丹;陈发军;陈光忠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64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评估、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对所有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2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并建立随访记录.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9.23±10.41)分,(62.71±14.73)分,差异显著(P<0.01),出院2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96.63±3.91)分、(92.15±9.67)分,差异显著(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1.50±3.70)d及(20.84±14.06)d,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高,住院天数减少.结论 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降低了患者致残率.

  • 血管内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王国芳;朱青峰;周志国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要点,为血管内治疗CCF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方法 血管内治疗前后通过心理疏导、眼部护理、压迫颈总动脉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卧位护理、病情观察、过渡灌注护理、面部护理、出院护理等环节,对围手术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 本组13例患者均取得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CCF的血管内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作者:于耀宇;李建;李立宏;曲友直;于嘉;邓建平;高国栋;张文彬;焦德让

    目的 探讨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MAN)的制备方法及其物理性能.方法 用热处理法将人血白蛋白分散在纳米磁性微粒(Fe3O4)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在超声激烈搅拌下加热,使人血自蛋白稳定,得到人浆白蛋白包裹的生物相容MAN.结果 实验制备出MAN具有纳米级的大小、尺寸和形状,扫描电镜和粒径测试仪测试MAN直径为100~1000 nm,且具有确切的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等性能.结论 用热处理法可以制备出纳米级具有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的生物相容的MAN.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