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 중국림상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53X
  • 国内刊号: 42-16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3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马廉亭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治疗视神经损伤

    作者:李旭;陈君;王永照;傅继东;王义善;赵晓建;田在生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发生机理、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3年8月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治疗的21例视神经损伤病人的诊治过程及疗效.将伤后病人视力分为失明、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指数和视力>0.05五个级别,术后上升一个级别评价为治疗有效.结果21例病人术后有效率为71.4%(15/21).结论颅脑创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手术可获得较好疗效,原则上应尽早手术.

  • 术前因素对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时忠华;周岱;王中

    目的探讨术前因素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中的反应变量为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回归模型,对465例动脉瘤手术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Hunt-Hess病情分级动脉瘤的大小等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动脉瘤大的患者其预后比动脉瘤小者差(P<0.05,RR>1.24);Hunt-Hess病情分级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1=0.006,RR1=11.02;P2=0.01,RR2=8.56;P3=0.05,RR3=4.92;P4=0.13,RR4=354);性别及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患者的Hunt-Hess病情分级、动脉瘤的大小是影响动脉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年龄、性别等因素则对其无明显影响.

  • 后颅窝重建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

    作者:马志国;杨辉;安宁

    目的探讨后颅窝重建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7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经MRI确诊后,应用后颅窝重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并随访3月以上.结果27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头颅MRI见脊髓空洞缩小.结论该手术可使颅颈交界区充分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对脊髓空洞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扩大修补硬脑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0例体会

    作者:谌德雄;胡飞;宗绪毅;王建一;邵强;陈俊;肖恺

    目的介绍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40例病人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40例垂体腺瘤中,镜下全切30例,次全切10例.术后随访3月~2年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35例,轻残4例,重残1例.结论采用显微技术切除垂体腺瘤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行之有效的方法.

  • 小脑梗塞的手术治疗23例

    作者:金卫星;雷万生;朱炯明;祝斐;吴明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脑梗塞的方法.方法应用侧脑室外引流及枕下开颅减压术治疗小脑梗塞病人23例.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1年后随访,13例治愈,6例生活自理,3例左侧肢体偏瘫,1例失访.结论侧脑室外引流加枕下开颅减压术是治疗中、晚期大面积小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 脑室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探讨

    作者:潘仁龙;张晓峰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4年以不同术式治疗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室镜辅助手术死亡率17%;常规开颅手术死亡率22.7%;脑室镜手术较能提高生存率(P<0.05).结论早期用脑室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改良自制颅锥法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5例分析

    作者:白天峰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改良自制颅锥穿刺冲洗引流术治疗CSDH 35例.结果3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并发症发生,血肿无复发.结论改良自制颅锥法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经济,宜作为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

  • 前颞叶切除术对癫痫患者临床记忆商的影响

    作者:梁树立;李安民;姚斌;蒋虹;高丽萍;张敏;姚世斌;张志文;傅相平

    目的探讨前颞叶切除术前后癫痫患者临床记忆力的变化.方法58例颞叶癫痫患者均经前颞叶切除手术治疗,其中左侧手术者27例,右侧手术者31例.在手术治疗前后对其记忆商(MQ)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手术预后、术前MQ与术后MQ的关系.结果51例预后Engle Ⅰ-Ⅱ级,其中术后MQ改善16例(31.4%),无变化30例,下降5例;7例预后Ⅲ-Ⅳ级,其中术后MQ无变化1例,下降6例;两组术后MQ改善率相差显著(P<0.01).右侧手术者术后MQ评分均值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左侧手术者手术前后MQ评分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右侧手术组术后MQ改善率(35.5%,11/31)明显高于左侧手术组(18.5%,5/27).术前MQ障碍者术后MQ改善率(385%,10/26)明显高于术前MQ优秀(0.0%,0/5)和中等者(22.2%,6/27).结论经受了右侧前颞叶手术切除的癫痫病人术后MQ有明显改善,左侧手术者则无明显变化;颞叶癫痫患者的手术预后和术前MQ是影响其术后MQ变化的重要因素.

  • 壳核动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管勇;吕少萍;孙淼;余发昌;李传峰

    目的观察壳核动脉的解剖学特征,为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壳核的原因分析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镜下解剖和脑血管铸型方法,对60侧脑标本、6例脑血管铸型标本壳核动脉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60侧大脑半球共观察到470支壳核动脉,平均每侧7.8±2.6支,其中80.6%来源于大脑中动脉;17.9%来源于大脑前动脉;1.5%来源于脉络膜前动脉.壳核动脉行程迂曲,在穿入壳核时尚形成弓状、环状弯曲,其直接形成直径<0.01 mm分支的情况亦明显高于基底核区其它结构的供血动脉(P<0.01),且76%的壳核动脉起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 mm范围内.结论壳核动脉的起源、行程以及其分支发出形式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壳核动脉在高血压情况下易破裂出血.

  • 硬脑膜动静脉瘘CT、MRI及DSA对比研究

    作者:杨铭;刘忠;余泽;马廉亭;薛德麟;雷霆;胡军民;陈刚

    目的对比研究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CT、MRI及DSA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差异,探索DAVF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对98例不同类型DAVF的CT、MRI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及MRA检查能较好地显示因DAVF所致的颅内继发性病变,扩张的引流静脉,继发性出血及静脉窦狭窄、闭塞等改变;DSA检查则能准确地显示瘘口部位、供血动脉、静脉引流情况及颅内血流分布情况,但无法显示继发的脑实质病变.结论DSA检查是诊断DAVF的金标准.CT、MRA检查亦能为诊断DAFV提供可靠依据.

  •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张黎;于炎冰;徐晓利;马延山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86年5月至2005年7月对50例舌咽神经痛患者进行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17例,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16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加行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17例.结果100%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全部消失.44例患者获平均6.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治愈率为100%.无1例疼痛复发.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嘶6例,阵发性干咳4例,耳鸣1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无菌性脑膜炎2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是有效、安全的,合理选择术式、熟悉局部显微解剖、掌握娴熟显微手术技巧和积累丰富手术经验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

  • 颅咽管瘤组织炎症与术后尿崩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保国;漆松涛;潘军;张喜安;彭玉平;方陆雄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组织炎症与术后尿崩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毗邻下丘脑的颅咽管瘤组织中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以标记炎性细胞.根据CD45标记的炎性细胞数量将肿瘤炎症分为4级,术后尿崩按发生程度分为轻度尿崩、中度尿崩及重度尿崩,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D45标记的炎症反应在毗邻第三脑室底部的颅咽管瘤组织中广泛存在,炎症Ⅰ级(0.0%,0/5)和Ⅱ级(0.0%,0/8)患者重度尿崩发生率明显低于(P<0.05)Ⅲ级(25.0%,3/12)和Ⅳ级者(60.0%,3/5).结论颅咽管瘤组织炎症与术后尿崩程度有关,分析颅咽管瘤组织炎症有助于预测术后尿崩发生的严重程度.

  • 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沈晓黎;邓志锋;祝新根;张铭文;朱健明;程祖珏;毛国华;江峰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皮质中央区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4例(68.6%),Ⅱ级切除11例(31.4%).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至5年,4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的损伤,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 脊髓髓内病变的显微手术切除

    作者:林江凯;冯华;艾松;朱刚;王宪荣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未经手术治疗的15例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室管膜瘤5例均全切,均恢复工作学习.胶质瘤4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其中2例病理Ⅱ级,术后8月及1年症状加重,肌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神经鞘瘤3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1例完全恢复,2例肿瘤边界不清楚者中,1例术后改善不明显,1例仍在恢复中.血管母细胞瘤、结核瘤各1例均全切除,恢复好.1例海绵状血管瘤部分切除,术后疼痛和上肢无力部分改善.随访3月~3年,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10例,不变2例,恶化3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边界清楚的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重要的手段,对部分无确定边界的髓内肿瘤手术可切除主要病变,明确诊断.

  • 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在人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林;赵洪洋;赵甲山;朱贤立

    目的探讨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Ⅰ R)对髓母细胞瘤增殖的作用.方法选择34例髓母细胞瘤手术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IGF-Ⅰ R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IGF-Ⅰ R和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髓母细胞瘤中IGF-Ⅰ R表达率(64.7%,22/34)较高.在髓母细胞瘤中Ki67的表达与IGF-Ⅰ R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髓母细胞瘤IGF-Ⅰ R的表达促进了肿瘤增殖,提示了IGF-Ⅰ R在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182例颅内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林宁;张严国;周迎春;姚东晓;姜晓兵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大型脑膜瘤的疗效;总结颅内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的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进一步提高颅内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全切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对从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本组显微手术治疗的182例颅内大型脑膜瘤(大径>4.5 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结果本组颅内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总的全切率达到89.0%(包括按Simpson分级的Ⅰ、Ⅱ级).颅底大型脑膜瘤中,桥小脑角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嗅沟脑膜瘤、鞍结节鞍膈脑膜瘤的手术全切率分别达到了84.6%(11/13)、82.1%(23/28)、80.0%(16/20)、69.2%(17/23).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4周内统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目前根治颅内大型脑膜瘤首选治疗方法.良好的显微手术技术和对颅内各部位特别是颅底解剖的熟悉是提高手术全切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前提.对手术后并发症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能有效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 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研究

    作者:周杰;章翔;蒋晓帆;高大宽;常洪波;梁景文;宋蕾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等人的方法造成大鼠颅脑损伤模型,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后者根据伤后处死时间点不同,再分为伤后1 h,6 h,12 h,24 h,48 h和72 h组,每组动物3只,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伤区脑组织行抗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一般为静息状态,OX-42为阴性,在切片上不易发现或细胞形态不清晰;伤后1 h,小胶质细胞为轻度反应,OX-42浅染,细胞形态隐约可见,不规则;伤后6 h,小胶质细胞反应明显,由静息状态变为早期反应状态,OX-42深染,细胞形态清楚;伤后12 h,小胶质细胞反应达高峰,细胞形态更清楚,突起上可见到小棘;24 h以后,反应减弱,OX-42浅染,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海马区亦有激活改变;反应的时程变化是伤后1 h出现激活,6 h反应明显,12 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

  • 冷冻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和p21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宽明;冯艳琴;张力;秦军;付锐;李新建;涂汉军;王伦长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于冷冻治疗后第15天留取标本,以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冷冻可诱导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上调p21的表达,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FCM分析显示G1峰前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峰.结论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冷冻杀伤脑胶质瘤细胞的另一重要机制;p21基因可能参与了这种细胞凋亡的调控.

  • 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的脑组织水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翀;朱贤立;赵洪洋;李玉;李金星;赵甲山;陈登

    目的探讨ICAM-1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rmarou等人的方法建立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S-P免疫组化法测定ICAM-1蛋白在外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的表达,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切片HE染色观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伤后6 h,脑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72 h达到高峰,其后下降,7 d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伤后6 h、12 h、24 h、48 h、72 h和7 d时,脑组织含水量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伤后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大量聚集.结论大鼠脑外伤诱导了ICAM-1蛋白的表达,ICAM-1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浸润可能参与了伤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

  • 垂体解剖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雄;雷霆;李龄

    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由Rathke's囊演变而来,而神经垂体由漏斗演变而来.腺垂体包括结节部(漏斗部)、中间部和远侧部(前叶、腺部).神经垂体包括正中隆起、漏斗茎(中经柄)和漏斗突(后叶、神经叶、神经部).漏斗自视交叉与乳头体之间的灰结节下伸,呈中空结构,逐渐变细,延续为漏斗茎,同结节部合为垂体柄.正中隆起为漏斗后下部的隆起,是下丘脑与腺垂体间血管联系的重要部位.

    关键词: 垂体 解剖 MRI 血供 蝶鞍
  • 颅脑损伤与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波;叶伟;包桂秋;蒋传路;王晓峰;赵春波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忽略了颅脑损伤后的性忧虑和性功能障碍问题,故此类病人资料相对非常缺乏.在很多颅脑损伤的文献中均忽略了性功能改变的描述,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增进我们对颅脑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了解.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端脱入盆腔1例

    作者:何跃;于加省;陈劲草;陈坚;雷霆;朱炎昌;李龄;王煜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颅脑损伤术后11年,右侧头痛数年"而入院.1994年患者因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1995年7月行颅骨修补术及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发生癫痫,以"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控制良好.2004年因右股骨骨折行X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分流管脱入盆腔内,因无症状未予处理.近1年来出现修补材料凹陷,患者感右侧头皮切口处疼痛,遂来诊要求行修补材料取出术.查体:神志清楚,右侧修补处皮缘头皮触痛,无红肿,修补材料触之可滑动.左侧听力丧失.颈软,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触诊未触及分流管,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头颅CT检查见分流管头端位于右侧侧脑室体部,轻度脑室扩大,右颞顶叶、左顶叶可见脑软化灶(图1).腹部平片见下腹部可见导管存留(图2).

  • 同期椎动脉及颈动脉内膜切除1例

    作者:尹震;张宝国;程钢戈;武琛;黄永安

    1 临床资料男性,70岁,入院前10 d突然出现头晕,频繁呕吐,四肢无力,左侧更明显,不能站立.查体:意识清醒,精神差,语言不清,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半身痛觉减退,四肢肌张力降低,右侧肢肌力Ⅳ级,左侧肢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四肢共济障碍,左侧明显.头颅MRI示两侧基底节、小脑及左侧中脑多发性脑梗塞.颈部MRA示右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图1).颈部DSA示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80%.

  • 微小型脑膜瘤25例报告

    作者:吴明;雷万生;朱炯明;祝斐;金卫星

    微小型脑膜瘤是脑膜瘤发生的较早期阶段.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螺旋CT及MRI的广泛应用,部分微小型脑膜瘤得以及时确诊和治疗.本文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的经增强MRI及手术病理确诊的25例微小型脑膜瘤进行分析和总结.

  • 颅脑损伤致单瞳散大的救治(附4例报告)

    作者:周兆文;胡寒平;朱章宝;杨监;王少强;王厚清

    1 病例资料例1女,10岁,车祸致头颅左额受伤0.5 h,昏迷10 min,频繁呕吐入院.查体不合作,T:38.40℃,R:26次/min,烦躁.GCS评分:12分.左眼睑青紫、肿胀,左眼角、眉弓、颧部擦挫裂伤2 cm,左瞳直径2 mm,光反射迟钝;右瞳散大,直径6mm,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无光感.眼底改变:右眼视盘苍白,颞侧动静脉血管出血,视网膜贫血.

  • 钻孔注入尿激酶引流颅内血肿的临床护理

    作者:周建萍;张帆;谭丽

    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下行钻孔注入尿激酶引流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注入尿激酶颅内血肿引流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控制血压,加强颅内压的监测和引流管的护理,保持正确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28例患者颅内血肿术后3~7 d消除,CT证实血肿消除80%~90%后拔除引流管.引流后再出血2例,开颅清除血肿后痊愈.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出血早期采用钻孔注入尿激酶颅内血肿引流术,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可进一步保证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同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作者:李彦君;秦相义;党东丽;刘盟盟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52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57例(37.5%).

  • 枕下减压治疗20例颅底陷入症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学芳;李莺

    颅底陷入又称颅底内翻,主要是以枕骨大孔为中心的颅底骨组织内翻,环椎向颅内陷入,枢锥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而进入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前后径缩短和颅后窝缩小,以致延髓受压和局部神经根被牵拉而产生症状.其病情进展缓慢,偶可自行缓解,也可在外伤后突然加重.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晕、呛咳,颈项粗短,后发际低,颈部活动受限,有时出现强迫头位.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步行障碍.有的由于畸形压迫或粘连造成脑脊液障碍,但甚为少见[1].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颈项粗短[1].我科于1998年6月至2004年10月行枕下减压治疗20例颅底陷入症患者,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珑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