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 중국림상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53X
  • 国内刊号: 42-16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3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马廉亭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多靶点软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内巨型血肿

    作者:梁观钦;蔡厚洪;吴举

    目的 总结多靶点软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内巨型血肿(≥50 ml)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多靶点软通道穿刺术治疗的58例高血压性脑内巨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死亡4例,5例因再出血行开颅手术,49例术后2~7 d拔管.54例随访半年,死亡5例,其余49例GOS评分5分13例,4分21例,1~3分15例.结论 多靶点软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内巨型血肿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显著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 老年多发性脑膜瘤6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长志;丰育功

    目的 探讨老年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老年多发性脑膜瘤68例,其中52例行手术治疗,16例行γ刀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的52例中,肿瘤全切除18例(45个),次全切除34例(60个),其中19例海绵窦或颅底存在小脑膜瘤,术后予以γ刀治疗.16例(45个)γ刀治疗后,肿瘤未消失,但均有效控制.68例术后随访半年,42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仍有听力下降,8例仍有颅内压升高,6例仍有癫痫症状.结论 老年多发性脑膜瘤临床表现多样,多以显微神经手术为主,γ刀治疗后是有效的辅助方法.

  • 双孔引流术加尿激酶冲洗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李小进;许转正

    目的 探讨双孔引流术+尿激酶冲洗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双孔引流术+尿激酶冲洗治疗的58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均临床治愈出院,无术中再出血、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癫痫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复发3例(5.2%),再次采用本方法治愈.结论 双孔引流术加尿激酶液化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微创、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

  • 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5例分析

    作者:贡伟一;周金方;王文明

    目的 探讨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经过.结果 幕上骨瓣、幕下骨窗开颅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术后无手术部位再出血.4例出现对冲伤部位的颅内血肿扩大,再次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 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旦确认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幕上骨瓣、幕下骨窗开颅并保留横窦上骨桥是一种清除横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可靠的手术方式.

  • 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及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吴亮;宋子木;夏鹤春;张庆华;张斌;杜磊;蒋生智;刘海波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术前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 5年6月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8例垂体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术后脓液培养发现致病菌阳性2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肺炎链球菌1例;其余6例均未培养出致病菌.8例术后均未出现颅内感染及脑脊液鼻漏.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5例头痛均缓解;2例垂体功能低下需要长期口服氢化可的松和甲状腺素等药物替代治疗;1例尿崩恢复正常;视力减退、视野缺损6例中,改善5例.8例术后3个月头颅MRI复查,脓肿无复发.结论 垂体脓肿术前极易误诊,尽早手术、围手术期内分泌替代治疗以及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可治愈.

    关键词: 垂体脓肿 诊断 治疗
  • 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作者:李红闪;史彦芳;郭毅;朱海涛

    目的 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4 h内采用经侧裂-岛叶人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90% 18例,70%~90%为11例,<70%为4例.术后死亡2例.31例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26例(83.9%;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Ⅲ级),恢复不良5例(16.1%;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Ⅳ~Ⅴ级).结论 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手术路径短,清除血肿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 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吴有志;罗良生;张健;陈骅;吴鸣;史岩

    目的 探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按Simpson标准,Ⅰ级切除24例(66.7%),Ⅱ级10例(27.8%),Ⅲ级2例(5.6%).3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体积增大.结论 术前充分影像学评估、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及合适的手术方法,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重要脑皮质损伤及术后妥善处理,有助于提高窦镰旁脑膜瘤手术疗效.

  • 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的影响

    作者:刘邦勇;林光飞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急性高血压脑出血12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6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60例(观察组).结果 两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7 d ND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28 d病死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P<0.05).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和NDS评分与术后28d病死率都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82、-0.192、0.433;P<0.05).结论 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降低术后APACHEⅡ评分和提高GCS评分,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状况,降低术后病死率.

  • 颅内压监测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李建飞;陈治标;邓钢;叶应湖;蔡强;王龙;刘骏辉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1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依据颅内压变化调整脱水药物种类及用量.结果 术后复查头部CT示,术后3d内血肿基本清除20例,3~7 d 82例,8~10d8例,10d以上2例.依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54例,重残3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3例因术后再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论 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术后颅内压增高.

  • 头皮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体会

    作者:冯康;韩立虎;佘希龙;刘晓晖

    目的 探讨头皮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 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头皮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29例,其中12例采用三叶皮瓣转移修复缺损,17例采用轴型头皮皮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缺损.结果 所有转移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完全成活,所有头皮缺损Ⅰ期修复成功,伤口愈合好.术后随访1年以上,头皮未见坏死.结论 二叶皮瓣转移或轴型头皮皮瓣转移结合游离皮片移植是修复头皮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的有效方法.

  • 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邱军;范涛;赵新岗;盖起飞;梁聪;王寅千;郭超

    目的 探讨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椎管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髓内25例,髓外硬脊膜下6例;颈段10例,颈胸段5例,胸段3例,胸腰段5例,腰段8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6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均全切除;23例髓内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除1例髓内肿瘤病人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稍差,其余病人神经功能障碍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3~36个月,行颈、胸、腰椎MRI及X线或CT复查,除2例椎板未复位,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外,其余脊柱稳定性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室管膜瘤的有效方法.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颅脑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许乐宜;陈丽;费智敏;张珏;龚立;书国伟;王静予;蔡佩浩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颅脑损伤诊治及预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96例,按入院时GCS评分分成观察A组(GCS评分9~15分)与观察B组(GCS评分3~8分),各48例;另选取健康受试者48例作为对照;均接受床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分为良好组(GOS评分4~5分)和不良组(GOS评分1~3分),各48例.以健康受试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作为参考值,将颅脑损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分为Ⅰ、Ⅱ、Ⅲ、Ⅳ级.结果 观察A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分级明显优于观察B组(P<0.05).良好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分级明显优于不良组(P<0.05).良好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好转36例,恶化18例;不良组好转15例,恶化33例.良好组好转率(75.00%)明显高于不良组(31.25%;P<0.05).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颅脑损伤诊治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郝海龙;唐志高;王海亮;刘赵东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8例TSE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复发36例,发生率为26.09%;复发时间为18~92 d,平均(36.2±10.6)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进展型硬膜下积液以及使用脱水剂是TSE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SE术后复发率较高,以老年、进展型硬膜下积液、使用脱水剂的患者为多见.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

    作者:何少宇;李玉;李杨;任仲坤;王波;郭朋坤;杨智勇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及其分支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表现,将岩静脉和其属支分为四种情况:①岩静脉主干妨碍手术操作;②岩静脉属支妨碍手术操作;③岩静脉为责任血管;④岩静脉未妨碍手术操作.结果 岩静脉主干妨碍手术操作32例,电凝切断10例;岩静脉属支妨碍手术操作40例,电凝切断28例;岩静脉及其属支为责任血管3例,电凝切断1例;岩静脉未妨碍手术操作17例,均未切断.术后疼痛消失8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手术有效率为97.8%.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复发3例.术后死亡1例,为小脑梗死,术中切断岩静主干.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是术中重要的操作环节,同时也是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谈志辉;陈艾;江才永;苏俊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去骨瓣减压术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颅脑损伤中,继发脑积水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积液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脑积水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较大及二次手术是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昏迷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二次手术等均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 脑震荡综合征的静息态功能MRI分析

    作者:闵朋;杨锐

    目的 探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在脑震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脑震荡综合征3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脑震荡综合征问卷调查表(RPSQ)评分,同时进行rs-fMRI检查.结果 观察组RPSQ评分[(11.44±2.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22±1.93)分;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双侧扣带回前部皮层在Slow-5亚频段分数低频振幅(fALFF)显著增高(P<0.05),而显著减低的脑区为双侧枕中回和楔前叶(P<0.05);观察组左侧颞下回在Slow-4亚频段fALFF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扣带回前部、左侧颞下回fALFF与RPSQ评分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56、-0.547;P<0.05);而双侧枕中回和楔前叶fALFF与RPSQ评分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598、0.585;P<0.05).结论 rs-fMRI检查能反映脑震荡综合征脑白质的轻微异常情况,可提供病理层面的检测客观证据.

  • 血清降钙素原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洪微;窦榕榕;渠雪红;范爱娥;李侠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择期开颅手术965例,术前1d、术后3、7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常规进行白细胞计数.依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做出颅内感染诊断,并全部得到细菌学检查确诊.结果 965中,确诊颅内感染64例(感染组),未发现颅内感染901例(无感染组).感染组术后7d血清PCT、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心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非感染组术后7d血清CRP和心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较术前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感染组血清PCT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RT和心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诊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PCT分别为95.31%和91.23%;血清CRP分别为100%和59.93%;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分别为87.50%和67.04%;心率分别为85.94%和38.85%;血清PCT、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心率的尤登指数分别为0.87、0.60、0.55、0.25.结论 血清PCT在开颅术后早期诊断颅内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临床上可根据血清PCT的变化指导治疗及抗生素应用.

  • 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辛灿;许双祥;王煜;游超;何跃;陈劲草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脑12例,中脑4例,延髓2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经坐位枕下后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12例,坐位乙状窦后入路4例,坐位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翼点人路1例.结果 病灶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症状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8个月,次全切除2例均复发并行二次手术;术前KPS评分为(75±6)分,术后KPS评分为(84±8)分,随访1年KPS评分为(90±5)分.结论 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术者经验及习惯选择手术方式,坐位可以作为大部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手术体位;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全切除,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 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淇;李辉;方开萱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7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小骨窗组(32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骨瓣组(232例,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及外引流术组(160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1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结果 术后1d,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2.69±1.69)%、(90.55±1.65)%、(77.25±1.58)%;术后1个月,分别为(90.18±1.85)%、(90.34±1.65)%、(90.25±1.71)%.术后1个月,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GOS评分分别为(4.01±0.69)分、(3.98±0.75)分、(4.12±0.71)分.结论 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存在一定影响,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 早期栓塞和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明;党伟;胡志卿;曾振东;陈雪江;魏川江;林超群;丁建军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早期栓塞和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颅内破裂动脉瘤68例,其中早期栓塞治疗33例(栓塞组),手术夹闭治疗35例(夹闭组).结果 术后1周,栓塞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夹闭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栓塞组术后癫痫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两组脑积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术后3个月存活率(96.97%,32/35)与夹闭组(88.57%,31/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具备开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早期栓塞与开颅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均具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栓塞并发症较少.

  •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分级标准判定

    作者:汪子文;桂铮;卢学刚;郭栋;朱明;李臻;韩新巍;于耀宇

    目的 探讨兔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及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分级标准.方法 应用两次枕大池注血法建立兔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3、7d观察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后,行DSA造影;然后取基底动脉进行HE染色和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造模后3、7d,出现明显行为和神经功能异常,血管造影显基底动脉中度-重度痉挛;HE染色示基底动脉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小,血管明显痉挛;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造模后3d基底动脉内皮细胞核出现凋亡小体,线粒体空泡样变性,造模7d基底动脉内皮线粒体肿胀溶解,包浆空泡样变性.结论 应用两次枕大池注血法能够重复建立成功的兔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判定标准(4级分法),有利于科学地综合评价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模型.

  • TEM8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任勇;何威;齐曼丽;陈昕薇;梁励玮;冯俊明

    目的 探讨肿瘤内皮标记物8(TEM8)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脑胶质瘤及15例颅脑损伤减压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TEM8的表达,并分析TEM8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胶质瘤TEM8高表达率(47.6%,40/84)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6.7%,1/15;P<0.01).高级别胶质瘤TEM8高表达率(64.4%,29/45)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28.2%,11/39;P<0.01).TEM8表达与胶质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TEM8高表达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24.5个月)明显长于TEM8低表达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36.0个月;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TEM8呈高表达,并且与胶质瘤级别和预后显著相关.

  • LRIG1在人脑胶质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伟;易伟

    目前,胶质瘤主要采用手术加术后放化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但肿瘤复发率高、预后差,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toma multiforme,GBM)1年生存率仅为58%,2年生存率也仅为31%,中位生存期只有12~14个月[1].随着胶质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多学科、多措施联合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胶质瘤的治疗新方向[2].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信号传导系统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调控细胞周期,促进损伤修复.

  • 氯离子通道与胶质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陆丽娟;李玉凤;赵喜庆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根据WHO肿瘤分级,胶质瘤分为WHO Ⅰ~Ⅳ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快、侵袭性强且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即使术后进行放化疗,效果仍不明显,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少于12个月,恶性胶质瘤是目前预后较差的肿瘤之一.近年来,离子通道与胶质瘤的关系逐渐成为关注热点.本文主要探讨氯离子通道(chloride channel,CLC)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成人法洛四联症致颅内血管密度增高1例

    作者:姜明旭;彭龙锋;李学芝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受限2h入院.患者3岁时确诊为法洛四联症.既往无颅脑损伤、脑出血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90 mmHg;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右侧正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Babinski征(+),颈无抵抗,Kernig征(-).

  • 小儿头颅贯通枪伤1例

    作者:李响;朱婉春;何锦涛;汪雷;邸飞;李鑫;李春德;宫剑

    1 病例资料患儿,男,2岁,因头部枪伤4h入院.入院时未出现恶心、呕吐等.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嗜睡,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外院头颅CT示头部子弹贯通伤,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复查CT示:右侧颞顶枕部硬膜下出血及颅内血肿,子弹留下弹道并镶嵌在右侧额颧弓靠近颞肌处(图1、3A、3B).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决定急诊行开颅清创术.计划先行右顶枕开颅,清除危及生命的占位坏死脑组织,移除部分脑组织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皮质区.

  • 右顶枕叶胶质肉瘤1例

    作者:高庆飞;付强;张玉定

    脑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同时含有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两种细胞成分,临床罕见.2015年2月收治右顶枕叶胶质肉瘤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持续性头痛、头晕2个月入院.头部MRI扫描示右侧侧脑室后角旁顶枕叶交界区见大小约3.3cm×2.1 cm病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区,左侧侧脑室后角旁白质区也有片状水肿区;增强扫描示右侧顶枕叶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左枕叶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A、1B).术前临床诊断为右侧顶枕叶胶质瘤.

  • 转移瘤误诊为脑膜瘤1例

    作者:谢宝树;殷玉华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发现头皮肿物20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颞部头皮可触及一椭圆形肿块,大直径约4 cm,质韧,无压痛,不能推动,颌下、颏下、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右侧额颞部颅骨内板下见一团块状稍高密度影,以广基底与颅板接触,邻近颅骨骨质破坏,并突破颅骨向外生长(图1A).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右侧额颞部颅骨内板下可见一团块状异常信号影,病灶大小约6 cm×4.5 cm×5 cm,T1WI呈稍低信号(图1B),T2WI呈稍高信号影(图1C),增强后呈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强化呈脑膜尾征(图1D).术前考虑脑膜瘤,行右颞部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转移性癌,倾向肝细胞癌.进一步查血清甲胎蛋白为1 000 μg/ml,肝脏CT示肝脏占位,肝癌可能性大.

    关键词: 转移瘤 脑膜瘤 误诊
  • 引流管周滴乙醇预防外源性颅内感染的临床应用

    作者:严颖;李玲;柯晓燕;黄静;阮巧芬;喻军华

    目的 探讨引流管周滴乙醇对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完成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在引流管周近头皮处滴乙醇1次/4h.结果 观察组外源性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流管周近头皮处滴乙醇消毒是预防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外源性颅内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

  • 延续性护理在昏迷患者院外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张晴;孙蔚宇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昏迷患者院外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出院时昏迷患者及其陪护,各42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在院期间均给予常规预防压疮的护理和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出院前制定并落实个性化院外压疮预防计划,与陪护达成通过QQ群进行延续性护理的合约;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跟踪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发生院外压疮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发生压疮2例,均为Ⅰ期;对照组发生压疮10例,其中Ⅰ期2例,Ⅱ期1处2例,Ⅱ期2处3例,Ⅲ期1处2例,Ⅲ期2处1例.干预组压疮发生率(9.5%)明显低于对照组(47.6%;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陪护起到了很好的督促指导作用,对昏迷患者院外压疮预防效果良好.

  • 吞咽干预护理对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吞咽功能的效果

    作者:石要红;朱永刚;骆海燕;王敏

    目的 探讨吞咽干预护理对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5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干预护理.应用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和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评估吞咽障碍等级与吞咽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CNSAT评分[(5.47±4.89)分]较干预前[(8.74±7.66)分]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1周CNSAT评分[(6.58±5.56)分]较干预前[(8.52±7.98)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CNSAT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吞咽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吞咽功能.

  • 内镜下经鼻蝶术后迟发性鼻出血的护理

    作者:赵建平;张红波;穆林森;白吉伟;李储忠;桂松柏;宗绪毅;张亚卓

    目的 总结内镜下经鼻蝶术后迟发性鼻出血(DE)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内镜下经鼻蝶术后DE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经1年以上随访,平均15.3个月;13例成功进行止血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发性鼻出血;1例植物生存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围手术期疾病知识宣传和术后鼻腔观察,能有效及时发现DE等少见并发症;针对患者临床表现及鼻腔情况的不同,积极护理干预及个性化治疗可有效控制DE.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