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 중국림상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53X
  • 国内刊号: 42-160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3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马廉亭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锥颅脑室外引流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出血

    作者:徐建林;马军;幸海滨;李建飞

    脑室内出血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为30%~38%[12].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锥颅脑室外引流尿激酶注入方法治疗脑室内出血2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19例,女9例.年龄31~72岁,其中31~50岁7例,50~65岁18例,65~72岁3例.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吕彦恩;赵春平;王秀;刘云廷;魏群;蔡国宁;李运军;何江弘

    我院自1990年至2000年,共收治嗅神经母细胞瘤(ONB)6例,现对其诊断与治疗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例0NB中男4例,女2例,年龄13~62岁,中位年龄22岁.首发症状鼻出血者3例,鼻塞者2例,头痛者1例.经CT和MRI检查,证实有鼻腔、鼻窦、眶内、颅内占位,或相互勾通,形状不规则,界限清楚,质地较均匀,强化明显.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0NB.

  • 硬脑膜减张缝合在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鑫;朱志安;张红;邱建华

    我科于1997年9月至2000年1月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术中采用自体骨膜或颞肌筋膜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9例,女7例.年龄:18~51岁,平均28.4岁.其中车祸伤25例,殴斗伤8例,坠落伤1例.术前意识障碍程度(按GCS评分):3~4分2例,5~6分17例,7~8分11例,9~12分5例,>12分1例.

  • 细孔钻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苏万东;吴承远;李玉庆;王建刚

    作者自1996年4月至1999年12月用细孔钻颅置管及低位持续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4例,女6例;年龄1~86岁;病程2 d~3个月.1.2症状与体征精神症状21例,意识恍惚4例,眼底水肿22例,不全性失语8例,前囟饱满1例,肢体肌力减弱16例,Babinski征阳性4例.

  • 小儿脑室系统的CT测量正常值研究

    作者:陈谦学;黄书岚;操廉;叶应湖;郑晓华;童世平;陈坚;王国安

    自1995年6月至1998年4月,我们采用头颅CT扫描,分别测量了426名国人正常小儿脑室脑比(Ventricle to Brain Ratio,VBR)、第三脑室横径、第四脑室横径和前后径,提出了CT测量的正常值.1对象和方法

  • 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与预后

    作者:杨林;梁健;白祥军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术后的死亡率相当高(50%~90%)[1,2],且许多因素可影响其手术效果.本文收集34例aSDH手术病例,依术前CT蛛网膜下腔的表现将其分成两组,回顾性地分析了术前CT蛛网膜下腔的改变对手术预后的影响.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附23例报告)

    作者:路丕周;张剑宁;章翔;郭衍

    颅内蛛网膜囊肿占颅内病变的1%[1],随着CT、MMRI的广泛应用,报告逐渐增多.我科从1999年2月至2000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2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67岁,平均38岁,其中12岁以下12例.有头部外伤史者5例.其发生部位:侧裂池12例,大脑凸面5例,枕大池5例,桥小脑角1例.

  • 发作间期18F-FDG PET在难治性癫痫手术定位中的价值

    作者:欧阳辉;邱炳辉;漆松涛;任文德;冯文峰

    许多学者认为脑PET显像不仅能诊断癫痫,且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为癫痫的手术、立体定向和放射外科治疗提供了定位依据[1].本研究分析了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18F-FDG PET脑显像与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以探讨术前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远期随访分析

    作者:胡尧飞;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杨义;马文斌;幸兵;李永宁;连伟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4例有症状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13例患者进行了3月~5年的随访.每位患者来院复查时行全面神经系统检查及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随访过程中均行DSA检查1次.结果1 3例随访病例在随访期间均无中风发生.除2例患者外,其余均无TIAs.TCD、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DSA检查发现2例再狭窄,其中1例无症状,另1例有TLAs,予内科保守治疗.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TCD对病变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 椎管内良性肿瘤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作者:林元相;康德智;何理盛;张义成;陈锦峰;吴喜跃;戴琳孙;林章雅

    目的分析椎管内良性肿瘤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十年来13例行二次以上手术的椎管内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二次手术时发现肿瘤复发8例,残留3例,髓内囊肿1例,肿瘤漏诊1例;三次手术4例;四次手术1例;六次手术1例.治愈8例,好转2例,无变化l例,加重2例.结论椎管内良性肿瘤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复发、残留、漏诊或疤痕粘连.对复发肿瘤早期诊断和再切除,将有助于提高椎管内良性肿瘤整体治愈水平.

  • 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刘志雄;刘运生;袁贤瑞;侯永宏;姜维喜;刘景平;王君宇

    目的报告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显微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35例,囊肿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34例,加重2例.随访30例,时间2~31个月.结论采用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及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

  • 超低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研究

    作者:栾文忠;赵卫东;梁冶矢;江涌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双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超低双侧额下人路(超低组)及传统单侧额下入路(传统组)切除巨大鞍区肿瘤40例,将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低组大型肿瘤(2 cm≤直径<4 cm)10例,全切除9例、次全切1例;传统组7例,全切5例,次全切2例.超低组巨型肿瘤(4 cm≤直径)15例,全切4例,次全切11例;传统组8例,次全切5例,部分全切3例,无l例全切.超低组的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肿瘤复发等方面均优于传统人路组.结论超低双侧额下人路显露充分,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对于适合额下入路的巨型鞍区肿瘤的治疗优于传统的单侧额下入路.

  • TachoComb在颅底外科的应用

    作者:黄楹;焦德让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干式泡沫纤维网(TachoComb)在颅底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经验.方法分析TachoComb在75例颅底各型手术中的止血和预防脑脊液漏之效果,总结其使用经验和适用范围.结果不论使用目的是预防脑脊液漏、止血亦或两者兼有,所有75例术后均未发生术区血肿和脑脊液漏.结论TachoComb的使用简单可靠,可节省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阻止术后脑脊液漏,并增强术者全切肿瘤的自信心.

  • 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所致的术中急性脑膨出

    作者:向进;陈建良;刘丽君;陈洪;吕文;郭伟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后开颅血肿清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方法对发生于近5年内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发生的急性脑膨出患者进行统计,总结其中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发生情况.结果5年中发生于颅脑损伤后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急性脑膨出患者75例,其中迟发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25例(25/75),占同期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5.1%.死亡6例,死亡率为24%(6/25).结论颅脑损伤后减压术中出现原因不明的颅内压增高、脑膨出时,应首先排除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可能,以防漏诊,延误治疗.

  • VHL相关性和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作者:祁晋清;袁先厚;郭国炳;陈卫国;江普查

    目的探讨VHL病相关性和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母细胞瘤(HB)临床、处理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2牟中我科收治的66例CNS-HB病人资料.对近期病例作了VHL基因突变和VEGF表达检测.结果66例HB病人中,散发性58例,VHL相关性8例,共79处病变,7例为多发病变.全组62例共施行了70次手术治疗,其中5例进行了多次手术.8例VHL相关病人中有3例多次手术.64次全切,6次大部分切除.大部分切除的病人有4例复发.手术死亡3人.70次手术中手术效果良好者46次,病情改善者18次,稳定者3次.57例平均随访6.7年(1~16年),41例恢复工作,5例生活自理,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各1例,9例死亡.VEGF基因突变率为75%(18/24),HB中均见VEGF过度表达.结论CNS-HB病人的手术治疗结果良好,VHL相关病人的远期愈后较差.

  • 胶质瘤明胶酶A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王文犀;马红菊;王爱民

    目的了解明胶酶A在胶质细胞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36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其中I~Ⅱ级胶质瘤13例,Ⅲ~Ⅳ级胶质瘤23例.提取组织总RNA;用逆转录共扩增定量PCR方法测定明胶酶A(MMP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Ⅲ~Ⅳ级胶质瘤明胶酶A基因表达水平(1.41+-0..43)明显高于I~Ⅱ级胶质瘤(0.54+0.07)及正常脑组织(0.29±0.∞).胶质瘤MMP2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结论明胶酶A在脑胶质瘤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郑伟明;钟鸣;鲁祥和;吴近森;诸葛启钏;瞿宣兴;谭显西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64例71枚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及其疗效.结果8枚动脉瘤夹闭后切除,1枚梭型动脉瘤作包裹术,其余均作夹闭术.术中动脉瘤破裂13例.HuntⅡ级以内动脉瘤的良好率为94.7%(36/38),无死亡,Ⅲ级以内动脉瘤的良好率为88.1%(52/59),死亡率为3.4%(2/59).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

  • 颅后窝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胡文安;雷霆;舒凯;董震

    目的探讨颅后窝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收集同济医院99年以来的颅后窝脑膜瘤25例,分析其在诊断与治疗上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25例脑膜瘤中女性17例,男性8例,发病年龄多见于24~58岁(22/25),多以头痛起病,病程平均2~3年,增强CT或MRI显示肿瘤位于后颅窝,大小为3 cm×3 cm×2 cm~5 cm×5cm×6 Cm;所有25例经枕下或幕上人路,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结论后颅窝脑膜瘤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程较长且多以头痛起病,没有明显的听觉障碍,增强CT或MMRI可明确诊断,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岩骨脊型和横窦型;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入路以枕下入路为主,采取幕上入路时注意Labbe静脉的保护.

  • 鞍区硬膜结构相关的临床解剖研究

    作者:王守森;章翔;张发惠;王如密;郑和平;荆俊杰;张锡增

    目的研究鞍区硬膜结构的显微解剖及其手术意义.方法观测尸颅鞍区硬膜结构的显微解剖特征.结果床突间皱襞将海绵窦顶分为两个三角.少数鞍隔向内下倾斜成盆状,动眼神经硬膜孔大致位于后床突水平.隔孔区的垂体腺由二层组织覆盖.上层是蛛网膜,下层是更薄的膜样结构,少数蛛网膜层以脂肪垫形式填塞于鞍隔与垂体腺之间,仅见一例垂体池.结论隔孔大者垂体容易下陷,蛛网膜坠入鞍隔下方与隔孔较大有关,垂体池是形成空蝶鞍的潜在因素.国人鞍隔屏障性能差,经蝶手术后容易脑脊液漏.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作者:刘建民;黄清海;许奕;周晓平;洪波;赵文元;王来兴;王永春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60例67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54例为破裂动脉瘤.采用双弯塑形、横向成篮、分部填塞及篮外填塞等方法治疗55例,瘤颈重塑形技术2例,血管内支架结合GDC 3例.结果栓塞程度: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54个(54/67),栓塞9%以上9个(9/67),栓塞90%以下4个(4/67).术中出血2例(2/60),死亡2例(2/60).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改进栓塞技巧及瘤颈塑形技术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血管内支架结合GDC可能成为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 6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作者:蒋正方;游潮;蔡博文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按levi分级法依据人院时GCS和瞳孔情况,将我科1997年1月至2000年7月收治的64例DAI病人分为Ⅰ~Ⅳ级,分析各级临床特点、人院时GCS和瞳孔变化与预后(GOS)的关系.结果I级2例(1/64),Ⅱ级8例(2/64),Ⅲ级18例(18/64),Ⅳ级36例(36/64).Ⅲ、Ⅳ级的人院时GCS均明显低于Ⅱ级(P<0.05),其昏迷时间明显长于Ⅱ级(P<0.01).预后按GOS分5级:恢复良好组、中残组重残组、植物状态组及死亡组.死亡组年龄分别大于中、重残组(P<0.05).死亡组GCS分别低于中、重残组(P<0.05),植物状态组GCS低于中残组(P<0.05).死亡组瞳孔改变发生率分别高于中、重残组(P<0.05).结论入院时GCS和瞳孔情况有助于对DAI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

  • 兔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作者:罗志毅;马廉亭;吴佐泉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造影剂对兔脑血管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正常兔及脑血管痉挛模型兔蛛网膜下腔注入不同类型造影剂,于当天、术后第3天、第7天用3D-TCD检查颈内动脉(ICA)颅内段血流速度(BFV),并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于兔蛛网膜下腔注人生理盐水或75%泛影葡胺或Omnipaque或自体动脉血加300 mgl/ml Omnipaque后,各组ICA颅内段BFV无显著差异(P>0.05),DSA检查显示脑血管无痉挛现象.在造成脑血管痉挛后,于兔蛛网膜下腔注入Omnipaque,ICA颅内段BFV未见明显增加,注入前后BFV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造影剂无致脑血管痉挛作用,对脑血管痉挛亦无加重作用.

  • 脊髓缺血性损害时检测血糖、丙二醛、神经源性胞浆酶的意义

    作者:雷晚红;周青山;陈卫国;黄海波;涂仲凡;王国安

    目的观察家兔脊髓缺血性损害时血糖、丙二醛(MDA)、神经源性胞浆酶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6只家兔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分缺血40min和再灌注后1 h两时点采血.分别检测各组血糖、MDA、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的含量.结果缺血期血糖、CK、CK-BB及MDA均增高.再灌注后血糖下降,MDA持续增高,CK、CK-BB较缺血期进一步升高.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K、CK-BB明显增高,实时检测CK-BB的变化可反映脊髓损伤的程度.

  • PCNA反义脱氧寡核苷酸体外抑制BT325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美华;朱贤立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PCNA反义和正义脱氧寡核苷酸经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Y325.用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后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3H-TdR法检测细胞DNA合成速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PCNA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BT325细胞的生长;明显减慢其DNA合成速率,阻滞细胞由G0/Gl期→S期,PCNA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也同时受到抑制.抑制效应在转染后12 h即出现,24 h达到高峰,48 h后逐渐减弱.抑制作用随反义寡核苷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强,0.8μM PCNA反义寡核苷酸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84.6%.同样浓度的正义寡核苷酸和脂质体则无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论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生长、DNA合成、mRNA和PCNA蛋白表达.PCNA基因可望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作者:姚国杰;马廉亭

    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脑氧供应情况为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为临床提供了一种便携、实时、连续、操作简单、相对廉价的无创伤测量方法.`1基本原理`近红外光谱法测量血氧饱和度以朗伯一比尔定律(The Lambert-Beer Law)和光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还原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系数的差别来进行.

  • 脑瘤的端粒酶研究进展

    作者:尤永平;浦佩玉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发现细胞正常的有限生命周期的缺陷是肿瘤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使细胞永生化,形成肿瘤.端粒酶的激活是细胞永生化的关键[1],脑瘤尤其是胶质瘤与端粒酶的关系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脑肿瘤 端粒酶 进展
  • 中脑背侧自发性出血1例

    作者:夏祥新;雷霆

    患者56岁,男性,因进行性睁眼困难,行走不稳12 d人院.患者起病时先出现右眼睁眼困难,伴行走不稳,呈酒醉步态,烦躁;渐出现左眼睁眼困难,无明显视力障碍,起病6 d后出现言语不清,神志恍惚、狂躁,在外院行MRI检查提示"脑干梗塞,右则大脑中脚点状出血,双基底节腔隙性梗塞",在外院住院治疗10余天后转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恍惚,检查不合作.双眼睑下垂,右侧瞳孔直径6 mm,左侧瞳孔直径4 mm,光反射均消失,双眼球可见活动,向内侧运动减弱,无肢体偏瘫,无长束征,双小腿胫前可见多处皮下瘀斑,皮肤青紫.

  • 头皮巨大皮样囊肿1例

    作者:田庆涛

    患者男,40岁,因自幼发现左侧头顶部生长一包块至今入院.平时无头痛,仅在压迫久时有不适感.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好,左侧额颞顶部见一半球形包块呈蕈样突出,其上下、前后径分别为18 cm、23 em,触之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基底部不活动,颅骨未触及缺损.头颅CT示头皮囊肿.临床诊断:头皮巨大囊肿.局麻下手术治疗.术中见包块位于皮下组织层,囊壁完整,囊内为灰白豆腐渣样物并含有毛发,囊肿底面腱膜层消失,骨膜尚完整,颅骨局部有受压变薄区.

    关键词: 皮样囊肿 头皮 诊断
  • 家族遗传性von Hippel-Lindau病1例报告

    作者:郭锁成;周游;雷霆薛;薛德麟

    血管网状细胞瘤又称血管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伴有视网膜血管瘤,肝、肾、胰腺囊肿或血管瘤者称为von Hippel-Lindau(VHL)病.我们收治1例,具有家族遗传史,报告如下.患者女,41岁.因行走不稳3个月于1997年10月2日入院.查体:双侧指鼻实验欠准稳,Romberg征阳性.MRI:双侧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共8处占位性病变,直径1.0~1.5 cm,增强明显,诊断"脑囊虫病".腹部B超:多囊胰,多囊肾.入院后行左小脑半球一处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血管网状细胞瘤".

  • 椎管内神经上皮性囊肿1例

    作者:张新庆;余新光

    1临床资料男,17岁.左枕颈部疼痛5个月.查体:强迫头位,颈部活动受限,左枕部痛觉过敏,左侧膝腱反射活跃,右侧亢进.MRI检查显示延-颈髓交界区左前方长T1、长T2梭形异常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主体于椎管内,相应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严重受压移位.病灶无增强.以延-颈髓腹外侧蛛网膜囊肿收住院.经左侧枕下外侧入路行囊肿摘除术.术中见囊肿将C2神经根明显挤向后方.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乐奇志;刘伟;王春林

    随着影像与立体定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日趋增多,现将我科以不同术式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2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0例,女7例,年龄40~70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2例,小脑半球2例,颞顶部皮质下3例,其中破入脑室者3例.意识状况分级:I级3例;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7例.出血量20~100ml,平均46.7 ml.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附8例报告)

    作者:吴锦坤;梅炳勋;包光裕

    我院1993年至1998年收治小脑血管母细胞瘤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43~59岁.头痛呕吐7例,视物模糊3例,视乳头水肿3例,共济失调7例,偏瘫1例,昏迷1例.3例血红蛋白超过160g/L.8例均无家族性发病史.CT扫描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1例、右侧小脑半球7例.囊结型2例、囊肿型1例、实体性5例.术中取病变组织作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血管母细胞瘤.

  • 自体骨及异体骨灭活再植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允胜;崔佳嵩;熊晖;刘滨;石传江

    我院1986年2月至1999年6月采用自体骨及异体骨(猪髂骨)灭活再植,择期修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及疾病性颅骨缺损81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1例中,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在15-699岁,平均年龄41岁.自体颅骨组53例.猪髂骨组28例.颅骨缺损面积4 cm×4.5 cm~10 cm×13 cm.1.2方法自体骨瓣在冰箱恒温下保存三个月左右,手术日前1 h将骨瓣放人100℃沸水中煮沸25 min后,取出置人庆大霉素(16万单位)溶液备用.

  • 1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作者:昝明熙;季耀东;夏鹰;姚惠斌;张维;田彦龙

    我科近一年来收治GCS 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1例,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7例,女4例;年龄10~78岁.其中车祸6例,坠落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23 h,平均3.5 h,其中3 h以内8例.1.2临床表现及诊断11例均有瞳孔变化,其中单侧散大5例,双侧散大5例,双瞳缩小l例;入院时呼吸不规则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5例,其中3例合并脑室出血.11例中,7例并发消化道出血,3例有肺部感染.

  • 32例开颅术后昏迷病人空肠内营养治疗体会

    作者:易智峰;方好;万金中;丁斌

    我科自1996年2月至1999年12月对32例开颅术后昏迷病人实施了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病人年龄19~68岁,平均42.5岁,GCS评分4~9分,深昏迷患者16例,昏迷时间长31d,短6 d.采用液囊鼻空肠组合管,开颅术后第3天用能全素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由小剂量低浓度开始,逐日增加,至第6天过渡到全量全浓度.32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10例.其间出现返流、误吸1例,应激性溃疡2例.

  • 大剂量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报告

    作者:余定庸;唐文国;漆建;罗仁国

    本文报告2例输入大剂量甘露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产生的机理等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4和37岁.1例因突发头痛伴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0 h人当地医院;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转诊前18 h内输入甘露醇450 g,入院时血压23/17 kPa,昏迷,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血肿.另1例因醉酒后颅脑损伤12 h入当地县医院,浅昏迷,瞳孔左0.6 cm,右0.2 cm,右侧肢体轻瘫.头颅平片示右枕骨线形骨折,考虑左额颞部对冲性颅脑损伤伴硬膜下血肿.

  • 论对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治

    作者:袁先厚

    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疾病,才能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这对每一位临床医师都很重要.脑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脑血管性肿瘤,其名称甚多,实际上属于良性肿瘤,常称为良性毛细血管母细胞瘤.该肿瘤幕上幕下均可发生,脊髓偶发,常见发生在小脑,亦称脑血管母细胞瘤,或叫毛细血管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瘤.在1926年由Lindau在一例小脑半球内首先发现此病,因此亦称Lindau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