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중국전과의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2.0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572
- 国内刊号: 13-122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 通过对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评估,提出针对性的社区干预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欧阳社区2 992例中老年人进行体质指数(BMI)测量和超声骨密度检查,并应用WHO推荐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对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和髋部骨折(HF)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45~59岁、60~79岁和≥80岁组发生MO概率≥20%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总=3.634,P>0.05);其HF概率≥3%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高呈现上升趋势,≥80岁组高于60~79岁组,且60~79岁组高于45~5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79-≥80=31.683,χ245~59-60~79=25.339,P<0.05).女性发生MO概率≥20%的检出率与男性比较[6/2 228(0.27%)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2,P>0.05);女性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与男性比较[112/2 228(5.03%)和5/764(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47,P<0.05).不同体质量组发生MO概率≥20%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总= 3.571,P>0.05);其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 49.579,P<0.05).3组不同骨量的中老年人发生MO概率≥20%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总=2.949,P>0.05);其发生HF概率≥3%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73.580,χ2骨量正常-骨量减少=19.231,χ2骨量正常-骨质疏松=77.746,χ2骨量减少-骨质疏松=18.861,P<0.05).结论 以年龄、性别、BMI、骨量为基础,结合FRAX和超声骨密度测量的综合性评估方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方面更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对于社区开展骨质疏松分层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
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目的 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接受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不同的吸烟状况是否影响其结局.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辽宁省20家医院的ASTEMI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住院时的一般状况、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治疗情况.主要观察终点及次要终点是随访结束(远期)及住院期间(近期)的全因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曲线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402例患者入选,吸烟组228例,不吸烟组174例,吸烟率为56.7%.吸烟组的年龄小于不吸烟组[(56.47±10.90)岁vs.(64.86±11.9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组的男性比例高于不吸烟组(94.7% vs.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吸烟组的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吸烟组(P<0.05).不吸烟组3支病变多于吸烟组,1支病变少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5.7%,4.8%vs.8.0%,均P=0.19).两组近期及远期的累积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08).年龄[HR=1.118,95%CI(1.069,1.168),P<0.001]、体质指数[HR=1.113,95%CI(1.107,1.219),P=0.02]、吸烟[HR=3.549,95%CI(1.305,9.650),P=0.01]是影响A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ASTEMI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吸烟者更年轻、并发症少及病变轻,但吸烟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与不吸烟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年龄、体质指数及吸烟是影响ASTEMI接受PCI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加用格列美脲治疗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探讨格列美脲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意义.方法 选取应用胰岛素治疗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胰岛素剂量,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治疗.共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素用量及治疗中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MI、FBG、2 hPG、HbA1c、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可有效降低FBG、2 hPG、HbA1c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实现HbA1c达标.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AD病因学研究及临床的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在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年医院住院的39例AD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经神经心理测验证明无精神障碍的32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对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自制调查表评定,并对相关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7个有意义的AD发病相关危险因素(P<0.05).职业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AD发病呈负相关;而年龄、糖尿病史、脑血管疾病史、头部创伤史是AD的危险因素.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有意义的独立因素:年龄、脑血管疾病史和头部创伤史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事脑力劳动是AD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在AD发病相关因素中,年龄、脑血管疾病史和头部创伤史是AD的发病危险因素,从事脑力劳动是AD的发病保护因素.对于有脑血管疾病史和头部创伤史的老年人应足够重视,并倡导和鼓励老年人多思考、勤用脑,积极投身到有益于提高老年人心智的各种健身和益智的社会活动中.
-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住院的非透析CKD患者1 639例为研究对象,符合条件者共1 432例,检测其血糖、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清蛋白、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计算估计肾小滤过率(eGFR);对SCH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1 432例CKD患者共检出SCH患者226例,SCH患病率为15.80%.不同性别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60岁为界,不同年龄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GFR CKD患者SCH患病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CH组和非SCH组年龄、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T4、TSH水平及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总胆固醇、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eGFR均是SCH的危险因素,校正其他相关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岁,SCH患病风险升高2.1%; eGFR每减少1 ml·min-1·(1.73 m2)-1,SCH患病风险升高1.6%.结论 非透析CKD患者SCH患病率较高,年龄、eGFR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CKD患者,尤其eGFR<15 ml·min-1·(1.73 m2)-1者应注意监测其甲状腺功能.
-
粪便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评价价值
目的 探讨粪便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UC患者45例为病例组,根据Mayo疾病活动指数(UCAI)、腹泻次数、便血情况、黏膜表现及医师对病情的评定,将患者分为缓解期组(19例)和活动期组(26例),活动期组根据UCAI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5例,中度9例,重度12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酶免法定量检测各组粪便ECP水平,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Youden′s指数,评价各指标判断UC疾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各组粪便EC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活动期组粪便ECP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活动期组CRP水平高于缓解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中活动期组ESR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活动度活动期UC患者粪便EC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中轻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轻度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和0.095).不同活动度活动期UC患者血清CRP水平及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粪便ECP水平与UCAI呈正相关(r=0.809,P=0.000).粪便ECP判断UC疾病活动性的AUC为0.939,血清CRP为0.578,ESR为0.721.当粪便ECP水平为52.41 μg/g时,Youden′s指数高(1.779),即判断UC疾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好.结论 粪便ECP与UCAI有很好的相关性,诊断效能优于血清CRP和ESR,有助于临床判断UC活动性,但对活动期患者活动度的判断价值有限;可作为一种简便、经济、准确、灵敏、无创的生物标记物用于监测UC活动性.
-
血清硫氧还蛋白-1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TRX-1)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4-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16例,于胃镜检查前抽血检测血清TRX-1水平,同时检测血清H.pylori抗体.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于胃窦和胃体分别钳取至少一块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HE染色及Warthin-Starry染色.结果 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TRX-1水平(9.45 ng/ml)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8.99 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 488.000,P=0.775).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血清TRX-1水平(8.98 ng/ml)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10.40 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 068.000,P=0.641).无论在CSG还是CAG患者,H.pylori感染与否对血清TRX-1水平影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5和0.423).男性患者血清TRX-1水平(8.24 ng/ml)低于女性患者(10.2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H.pylori感染与否对血清TRX-1水平无影响,在胃黏膜不同炎性状态下,以及不同炎性状态下H.pylori感染与否,血清TRX-1水平没有差异,性别对血清TRX-1水平可能有影响.
-
高校教职工体检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调查北京交通大学教职工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以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教职工健康体检数据为基础,对1 308例高血压观察对象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我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我校教职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我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为34.38%(1 308/3804);高血压患者中男807例,女501例.19~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高血压患者例数分别占高血压总例数的0.84%(11/1 308)、5.43%(71/1 308)、14.53%(190/1 308)、22.48%(294/1 308)、17.58%(230/1 308)、33.18%(434/1 308)、5.96%(78/1 3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尿酸、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和经常体育锻炼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我校男性教职工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较高者中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升高;且年龄、BMI、腰围、尿酸、TG、FPG为我校教职工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防治教育.
-
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101例GDM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满意组78例)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不满意组,23例),与同期住院分娩的无内科合并症的糖代谢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80例)进行对比,分析在孕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满意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围生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满意组(P<0.05).结论 GDM如能得到满意控制,孕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可降低到糖代谢正常孕妇的水平,加强孕期管理,规范化治疗GDM,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
亚甲蓝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亚甲蓝注射液染色示踪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1年10月-2009年12月经联合检测方法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182例,采用1%亚甲蓝注射液4 ml分4点注射于肿瘤周围或已切除瘤腔壁周围乳腺组织内,局部按摩5~10 min后,先行SLNB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两标本均标记送常规切片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查.参照美国Louisvill大学对SLNB技术的评价标准:检出率=检出前哨淋巴结(SLN)的例数/接受活检的例数×100%;准确率=(SLN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SLNB总例数×100%;灵敏度=SLN阳性例数/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例数×100%;假阴性率=SLN假阴性例数/ALN转移例数×100%.结果 本组182例患者中,发现SLN 172例(检出率为94.50%),未发现10例,SLN全部染色143例,大部分染色16例,小部分染色8例,极小部分染色5例.SLN转移69例,微转移1例,无转移102例,未发现跳跃性转移.而ALND转移80例,无转移92例,灵敏度为87.50%(70/80).SLN与ALN经病理检查完全符合162例,准确率为94.18%(162/172);假阴性10例,假阴性率为12.50%(10/80);假阳性0例.活检出SLN平均为1.5枚(0~4枚),ALN平均为12枚(10~36枚).结论 SLN是肿瘤淋巴转移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SLNB预测淋巴转移准确率高,亚甲蓝染色法在SLNB中安全价廉、效果好、易推广,SLNB可以取代ALND,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DOG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对67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病例组)及39例非GISTs患者(对照组)的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GISTs患者DOG1蛋白和CD11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DOG1蛋白在GIST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OG1蛋白和CD117蛋白在病例组及DOG1蛋白在对照组的表达情况,分析DOG1蛋白和CD117蛋白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中3例患者DOG1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9%(3/39);病例组中64例患者DOG1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5.52%(64/67),两组DOG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029,P<0.01).GISTs患者DOG1蛋白阳性表达率(95.52%)高于CD117蛋白阳性表达率(92.54%,6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17,P>0.05);在CD117蛋白表达阴性的5例患者中,DOG1蛋白均呈阳性表达.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及危险度的GISTs患者DOG1蛋白及CD11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G1蛋白是一种新的较敏感和特异的GISTs标记物,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与CD117蛋白联合应用可起到有效的互补作用,可提高GISTs的诊断率,且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研究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免疫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营养支持第10天分别检测营养相关指标: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评分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免疫指标:IgG、IgM、IgA、CD4、CD8、CD4/CD8.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研究组TP、PA、Hb、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两组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GCS、APACHE Ⅱ、CP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两组GCS、APACHE Ⅱ、CP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
动态监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在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在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科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危重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4周内存活60例(存活组),死亡24例(死亡组).分别于患者入ICU后第1、3、5、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和SOFA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APACHE Ⅱ和SOFA评分,分析器官损伤数与病死率及大SOFA评分的关系及两组受损器官数和大SOFA评分的差异.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存活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APACHE Ⅱ和SOFA评分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存活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6,P=0.00);其中入住ICU内3、5、7 d与1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95、7.84和8.39,P=0.00).死亡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93).存活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7,P=0.00);其中入住ICU内3、5、7 d与1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04、8.06和9.74,P=0.00).死亡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P=0.00);其中入住ICU内5、7 d与1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98和5.03,P=0.00).以受损器官3个为界,分为受损器官≥3个组和受损器官<3个组.受损器官≥3个组65例,死亡24例,病死率为36.92%;受损器官<3个组19例,无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P=0.00).受损器官≥3个组存活患者大SOFA评分为(7.73±2.23)分,死亡患者大SOFA评分为(12.70±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P=0.00);受损器官<3个组患者大SOFA评分为(4.63±1.30)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平均器官损伤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5);两组SOFA评分中心血管、肾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OFA评分中呼吸、凝血功能、肝脏、神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SOFA评分能更好地反映危重病患者器官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有利于早期重点治疗方向的制定.
-
Lichtenstein术式治疗妊娠合并腹股沟嵌顿疝三例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Lichtenstein术式治疗妊娠合并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7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例妊娠合并腹股沟嵌顿疝患者,所有患者行腹股沟嵌顿疝松解联合Lichtenstein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55、62、72 min,平均63 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5 d,平均4 d;术后无流产等并发症.本组3例患者均足月顺产健康婴儿.术后随访13~40个月,平均24.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Lichtenstein术式治疗妊娠合并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可行.
-
腹腔镜气膀胱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气膀胱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5例,其中3例采用腹腔镜气膀胱切除肿瘤,2例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情况、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改开放手术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3~5 d,住院时间8~15 d;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7~14 d,住院时间15~20 d;5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气膀胱治疗膀胱嗜铬细胞瘤手术创伤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患者恢复快.
-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 287例为研究对象,进行Possum评分.将手术时间纳入Possum评分系统中,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建立改良Possum(T-Possum)评分系统.同时比较Possum评分和T-Possum评分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的预测结果.结果 共有51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手术死亡18例.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T-Possum评分方程为:ln[R1/(1-R1)]=-6.18+(0.24×生理学得分)+(0.15×手术侵袭度得分);ln[R2/(1-R2)]=-7.92+(0.15×生理学得分)+(0.13×手术侵袭度得分),其中R1为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R2为手术死亡发生概率.Possum评分和T-Possum评分对胸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059,P=0.1105).Possum评分和T-Possum评分对胸外科手术死亡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554,P=0.0000);其中Possum评分预测值与T-Possum评分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87,P=0.000);Possum评分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175,P=0.0000);T-Possum评分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63,P=0.5238).结论 T-Possum评分在预测手术死亡方面优于Possum评分,与实际值更接近,可用于预测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
太原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与高血压和高血糖及高血脂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太原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2009-2010年太原市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测定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水平等指标.结果 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9.0%(249/1 308);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4.2%(122/2 920),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男性在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01).非高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比较、非高血脂组与高血脂组比较,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有关,医务工作者及广大群众应高度重视高尿酸血症,加强对其及相关疾病的防治,避免或减少高尿酸血症给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
-
云南省大理州农村地区高血压流行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云南省大理州山区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流行现状和控制情况,以期为该地区制定适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4个山区自然村≥25周岁的村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信息,并测量被调查村民的身高、体质量和血压,统计不同年龄和性别村民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5 110名村民参与调查,检出高血压患者1 340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6.2%,其中男性为26.9%(7 14/2 652),女性为25.5%(626/2 458),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男性分别为36.0%(257/714)、30.1%(215/714)和9.0%(64/714),女性分别为28.6%(179/626)、21.7%(136/626)和4.6%(29/626),女性村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吸烟、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和较好的经济能力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血压在云南山区农村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的"三低"现象,尤其是女性的"三低"现象非常突出.在制定该地区高血压防治政策时应向女性倾斜,以提高该地区女性的健康状况.
-
城市中小学生肥胖危险因素认知行为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本社区在校小学生和初中生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行为状况,探索有效的健康干预方式,预防学生体质量超重和肥胖.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浦东新区惠南镇辖区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进行肥胖危险因素认知行为调查,统计其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并对比分析体质量正常学生与肥胖学生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及对肥胖危害的知晓率.结果 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9.79%(1 266/12 936)和6.43%(832/12 936).其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81%(904/6 546)和8.11%(531/6 546);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67%(362/6 390)和4.71%(301/6 390),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80.931,P<0.05;χ2肥胖=62.162,P<0.05).体质量正常学生和肥胖学生对荤菜、素菜和看电视饮食的偏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零食、睡前饮食的偏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正常学生和肥胖学生的每周运动频率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对肥胖危害的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调查中学生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低于和高于上海学龄儿童水平.部分学生对肥胖危险因素认知不全,有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社会、学校、家庭应肩负学生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的健康干预重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肥胖危害,减少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
腹部创伤150例急救分析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急救的经验,提高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50例,总结分析其损伤情况、临床救治、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本组150例腹部创伤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75例、坠落伤25例、锐器伤21例、挤压伤18例等.损伤部位以脾脏57例、小肠43例、肾脏28例、肝脏24例为主.同时合并胸部损伤58例、骨盆骨折38例、颅脑损伤19例、脊柱骨折19例、四肢骨折及全身软组织损伤73例.腹腔2个及以上脏器损伤53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6~50分,平均21分,其中ISS评分16~24分(重伤)26例,ISS评分≥25分(危重伤)26例.快速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监测,完善相关检查后,行非手术治疗53例,手术治疗97例.术后并发症:感染中毒性休克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3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6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裂开2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肠瘘1例.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7%.3例自动出院.结论 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救治应争分夺秒,选择敏感检查方法,早期制定治疗方案,随病情变化修订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医院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构成分析
目的 了解急诊留观患者的基本情况,为加强急救系统建设,提高急救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科所有留观患者3 806例次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分类、年龄、性别及转归情况.疾病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结果 2009年、2010年、2011年急诊留观患者分别为1 169例次、1 070例次、1 567例次.位居前6位的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耳和乳突疾病.15~44岁年龄组患者数多,其次是>60岁年龄组,分别占总例次的49.40%(1 880/3 806)和27.12%(1 032/3 806);不同年龄段患者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41.21,P=0.000).男性以精神和行为障碍、损伤和中毒疾病为主,女性以循环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为主;不同性别患者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6,P=0.000).危重患者300例,占留观患者的7.88%;抢救成功264例,抢救成功率为88.00%.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损伤和中毒.对急诊留观患者疾病构成进行分析,可更有效掌握急诊科的常见病、急危重病及其年龄分布特点,有助于提高急诊患者的正确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
-
北京市城区120急救需求量区域和时间分布分析
目的 总结北京市城区120急救需求区域、时间分布规律,为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北京市2010年120急救需求量及未满足量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北京市六大城区120急救需求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西城区、东城区、石景山区.120急救需求量均在4:00~5:00少,此后逐渐增多,在9:00~10:00达到高峰,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在20:00~21: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在21:00~22: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各城区120急救需求未满足量在4:00~6:00少,此后逐渐增多,在11:00~12:00达到高峰,以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均在19:00~20:00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朝阳区急救需求未满足量多,石景山区少.结论 北京120院前急救需求具有区域、时间分布特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急救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市民急救呼叫需求.
-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进展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染色体异常是常见原因;其余还有解剖因素,包括子宫畸形、宫颈功能不全等;随着免疫学发展,发现部分不明原因性自然复发性流产还与免疫因素有关;有些生殖道感染也被认为是早期流产原因之一;另外,还有内分泌系统失调、环境影响、不明原因等.本文就上述病因做作一综述,为预防复发性自然流产提供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如果血尿酸水平男>420 μmol/L(7 mg/dl),女>357 μmol/L(6 mg/dl)则称为高尿酸血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如糖尿病肾病、IgA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等.关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有多项指南,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及核心,降尿酸治疗应达目标值<6 mg/dl.
-
中心动脉压——降压治疗新靶点
降压治疗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一直以来,血压控制目标均是基于外周肱动脉压.但是目前有研究显示,中心动脉压较外周肱动脉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降低中心动脉压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保护靶器官.而且目前已有无创的准确测量中心动脉压的仪器,为降低中心动脉压治疗提供了基础.中心动脉压或许能成为降压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述.
-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重要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工作极为缺乏,国际上也缺乏统一的诊断、治疗指南来规范管理这类患者,且因其发病的隐匿性及低知晓率,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和误诊.本文就近几年这二者的发病机制、分类、危害、影响因素及诊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并提出高血压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困惑以及二者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
抗高血压新药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紊乱、内皮系统功能改变和自主神经的问题,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其中RAAS的阻滞是当前药物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靶点,新的抗高血压治疗的靶点也更可能与RAAS相关.针对RAAS系统和内皮系统的更高选择性的新型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包括选择性醛固酮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合酶抑制剂、直接肾素阻滞剂和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这些药物已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耐受性.本文综述这些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低钙性心肌病二例误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低钙性心肌病分别误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低钙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1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抽搐;2例症状均不典型,有心力衰竭、意识丧失、抽搐、微小心肌梗死等表现;均伴有明显的低钙血症.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终确诊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结论 临床医师对有心力衰竭合并低钙血症的患者,用常见的心脏疾病难以解释时,应想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低钙性心肌病的可能.
-
脊髓痨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脊髓痨的临床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23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国外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例脊髓痨患者均有慢性进行性走路不稳,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双下肢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减退或消失,Romberg征阳性,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酶联免疫试验(TP-ELISA)均为阳性.双下肢针刺样疼痛2例;排尿障碍2例;双眼视力下降1例(先天梅毒者),双眼视神经萎缩1例,视野缩小(管状视野)1例,阿-罗瞳孔1例,双瞳孔不等大2例;面神经麻痹2例;脑脊液细胞计数升高2例;肌电图在正常范围内1例,异常1例.结论 国内脊髓痨患者呈现"不典型"表现.其原因可能与病程短,主要临床表现未出现有关,而临床症状的"不典型"表现是产生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对有共济失调、深感觉障碍、闭目难立征阳性等症状患者应做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检测.
-
硬皮病肾危象一例诊治分析
硬皮病肾危象是系统性硬化症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恶性高血压、进行性肾衰竭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治疗措施有限,病死率极高.本文对我科收治的1例硬皮病肾危象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进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指标及诊断流程分析
目的 通过对各种与缩窄性心包炎有关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多因素分析,设置合理的诊断流程,大限度地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漏诊.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临床疑似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及漏诊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共128例,对其症状、体征、生化检查、胸片、心电图、超声检查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胸闷、胸痛、发热、腹胀、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转氨酶升高、胸腔积液、室间隔抖动、左房室瓣E峰吸气相较呼气相>25%、下腔静脉增宽且随呼吸变化率<50%、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对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OR>1).根据多因素分析设计了合理的诊断流程,上腹部超声的检查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肝淤血的声像,选择较为廉价的心脏超声或者进一步实施心脏CT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或者CT的间接表现或直接表现可做出诊断.结论 医生应当熟悉缩窄性心包炎相关的各种特征的诊断价值,正确选择检查项目和合理设置流程,有助于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漏诊.
-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探讨其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机制.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肾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10 μg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肾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动脉内径、叶间动脉阻力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细胞比容)、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肾动脉内径、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细胞比容、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可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减少尿蛋白、抗肾纤维化等有关,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
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草分枝杆菌组(38例)和一般治疗组(38例),一般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草分枝杆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内的复发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另取15 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草分枝杆菌组在治疗后6个月及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一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草分枝杆菌组、一般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IgA水平及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分枝杆菌组和一般治疗组较对照组IgA水平明显升高,CD3、CD4、CD4/CD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分枝杆菌组和一般治疗组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草分枝杆菌组较一般治疗组IgA水平明显降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肌肉注射对预防过敏性紫癜复发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过敏性紫癜免疫异常恢复有关.
-
腺苷蛋氨酸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SAMe)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预防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可行肝癌切除且不愿接受化疗的患者30例,采用按中心分层的区组随机化方法,借助SAS统计软件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手术当天至术后第8天静脉滴注SAMe 1 000 mg/d;对照组手术当天至术后第8天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 800 mg/d.检测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4 d肝功能指标和免疫调节功能指标,患者术后6个月内每1个月复诊1次,6个月~1年每3个月复诊1次,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了1年的随访,无失访者.治疗组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15;对照组有7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1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4 d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 甲胎蛋白(AFP)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Me可降低肝癌复发率,与常规保肝药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肝作用基本相同,可明显降低AFP和HGF水平明显降低.
-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FOLFOX方案)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我院肿瘤防治中心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28例,患者餐后口服替吉奥40~60 mg/次(根据体表面积计算),2次/d,第1~14天;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静脉滴注3 h,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且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均接受2~6个周期的治疗,中位治疗周期4.3个周期,可评价客观疗效.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0例,进展5例,客观缓解率为13/28.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为4.7~5.7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生存期为6.8~8.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7个月.本组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及治疗相关性死亡者.结论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作为治疗FOLFOX方案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二线化疗方案,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