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sdiagnostics 중국오진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647
  • 国内刊号: 11-451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zgwzxzz.periodicals.net.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经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耘;典淑贞;魏晓霞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①Medonic CA610型血液分析仪(瑞典Medoic公司);②稀释液、清洗液、溶血素(该公司提供的原装试剂);③许汝和稀释液:显微镜计数法;④EDTA-K2抗凝剂。1.2 方法依据Medonic CA610型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原理及血小板直方图。把由小红细胞干扰的标本分成3组,分别在仪器及显微镜目测法测血小板计数,并对两法结果作配对t检验。

  • 老年性与青壮年破伤风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李汝勇;吴翠萍;冯爱芳;杨谦

    1989-01~1999-07我院共收治外伤性破伤风患者327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7例(治疗组),占同期破伤风患者的20.4%。为探讨老年破伤风的临床特点,我们与同期124例青壮年患者(为对照组,占37.9%)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治疗组67例,其中男46例,女31例,发病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1岁,潜伏期3~17d,平均7.13d;对照组124例中,男75例,女49例,年龄16~59岁,平均31.5岁,潜伏期3~15d,平均6.98d,发病至入院时间1~5d,平均为3.01d。以上资料除发病年龄无从比较外其余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 11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中文文献分析

    作者:黄凯文

    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日渐引起人们的头注。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常见,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为严重。本文对近10a国内文献中的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113例进行统计分析。1 对象和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对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按主题词检索。具体方法如下:先将检索文献限定在1990~2000-06内,以头孢菌素为主题词,加副主题词副作用查询,将查询结果与病例报告组合后,获得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文献。从查询的头孢菌素不良反应病例中进行筛选,凡是过敏性休克的病例都列入本组研究,剔除资料不完整的文献,从中收集到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报道100篇共113例,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 新发现传染源延误诊断调查分析

    作者:付传有;李清源;付洪庆

    肺结核传染源以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这段时间是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结核菌的危险时期。监测传染源诊断延误结核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998年活动性肺结核延误诊断调查分析,探讨传染源发现时间早晚,以评价本地区肺结核传染源发现工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年安丘市防疫站结核病防治门诊,确诊且登记化疗管理的18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 方法发现方式、首次就诊单位、发现时间,出现结核病症状2wk以上未去就诊者,或未按医嘱进行各项检查属患者延误。出现结核病症状就诊后,2wk没有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属医生延误。

  • 输尿管膀胱误伤的处理和预防

    作者:娄庆;田凯;王宜林

    我院自1994-08~2000-12共收治输尿管、膀胱误伤患者26例,输尿管下段损伤12例,膀胱损伤14例,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8例,女18例。年龄8~52岁,输尿管损伤12例,膀胱损伤14例。疝修补术、盆腔淋巴瘤、直肠癌切除术引起者8例,宫外孕、子宫肌瘤、宫颈癌手术切除引起18例。伤后就诊时间1d~0.5a。 本组手术后次日出现腹部伤口渗尿者4例,阴道溢尿者12例,左侧腰痛者3例,右侧腰痛者5例。术后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2例。经术前行超声、X线静脉排泄性造影、膀胱镜检等检查诊断输尿管结扎8例,切断3例,不完全切断1例。阴道残端与膀胱缝合致膀胱阴道瘘12例,膀胱附壁线结结石2例。

    关键词: 输尿管 膀胱 损伤
  • 颅内肿瘤误诊分析及对策

    作者:姚宏伟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年发病率约10/10万人[1]。颅内肿瘤典型病例诊断大多并不困难,但在临床实践中不乏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误诊者,本文将我院1990-08~2000-08收治的院内外误诊4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对象和方法 本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3~79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程2h~9a,平均63a。表现为头痛29例,头晕17例,呕吐12例,意识障碍5例,精神异常3例,肢体瘫痪3例,癫痫3例,颜面部痛2例。2 结果 误诊为血管性头痛21例,神经官能症5例,神经衰弱症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出血4例,颅内炎症2例,原发癫痫3例,三叉神经痛2例,胃肠道疾病2例。

  •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IL-2 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民;包广宇

    本文介绍CAH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CAM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发病机理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1 CAH组 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21~56岁,按1990年第6次全国肝炎学术会议(上海标准),其中11例肝活检证实,36例患者HBsAg均阳性。1.1.2 正常对照组本院献血员20例,女10例,年龄20~40岁。乙肝五项、丙肝均阴性,肝功能正常。1.2 试剂1.2.1 TC亚群 CD3、CD4、CD8单克隆抗体,华美生物工程公司。1.2.2 IL-2 北京军科院。1.2.3 SIL-2R 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秋旺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鉴别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在明确肺部病变性质上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总结我院肺部占位性病变在CT导向下经皮肺穿活检25例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5岁,以48~64岁居多,25例在活检前均进行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常规CT扫描,常规细胞学痰查。3例经纤支镜检查,均难以确定诊断。病灶分布:肺门型8例,肺野型17例,病灶小3 cm×3.5 cm,大7 cm×10 cm,呈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等。

  • B超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及误诊原因探讨

    作者:王怀禄;程瑞萍;赵夏夏;刘俊娥;常虹;曹敏丽;孙厚坦;张希平;闫瑞玲;郑英;付小燕;吕建红

    本文回顾总结我科1985-01迄今,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其他检查、临床后确诊的胰腺占位性病变195例,其中B超误诊29例,就其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95例均系住院患者,男148例,女47例。年龄6~80岁,平均62.6岁。手术病理证实133例,B超导向穿刺证实1例,其余61例经CT和MRI、ERCP等检查,临床后确诊。 仪器为Aloka SSD-240、SSD-256、ALT Apogee 800、Ultramark 9等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按胰腺检查常规检查。2 结果 195例中后确诊为胰腺癌154例(含胰头淋巴结核漏诊1例),腹膜后肿瘤2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胰腺假性囊肿(PPC)34例,先天性胰腺囊肿1例,慢性胰腺炎(CP)2例,胰腺结核1例。B超诊断符合者166例(85.1%),分别为胰腺癌135例,PPC31例。假阳性24例(12.3%),假阴性5例(2.6%)。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详见表1。

  • 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引导下穿刺对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孟刚;李曰才

    我院自1994年开始了乳腺彩色多普勒(以下简称彩超)检查,并探讨其对乳癌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正确率达94.6%,但有一定的漏诊率。自1997年开始对部分患者行彩超引导下定位穿刺活检。并取得了满意效果。1 对象和方法 应用美国产ACUSON彩超,5.0~10MHz宽频探头进行检查。穿刺用20 ml针管,0.9 mm针头。分2组。第1组1994-01~1996-12共324例,第2组1997-01~1999-12共426例。对第2组部分患者行引导下穿刺活检。2 结果 经彩超检查,第1组诊断乳腺癌48例,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正确率达94.6%,但有一定的漏诊率。第2组诊断乳腺癌64例,正确率与第1组相同。对第2组其余362例中所有实性及混合性肿块,部分囊性肿块172例,共行穿刺活检181例次,其中又检出乳腺癌21例。

  •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误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赵友明;洪汝康;王振文;池永龙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组织,韧带损伤的误诊将会造成膝关节的不稳、疼痛及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现报道9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误诊病例,并就误诊的原因予以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7~56岁,平均31.5岁。损伤原因:机动车撞轧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重物压伤1例。合并伤:股骨髁骨折1例,股骨骨折2例,胫骨骨折4例,其中有1例同时合并股骨及胫骨骨折,内侧付韧带损伤2例,外侧付韧带损伤1例,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各1例。9例中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1例。误诊距受伤时间:短2d,长为8个月。1.2 方法对早期发现的前、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损伤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本组有4例,对单纯前或后交叉韧带体部断伤,时间较久的行保守治疗,本组有5例。

  •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术后同期再手术教训分析

    作者:戢运宏;蔡志义;严克纯

    回顾我院1988-06~1997-06间,共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186例,其中5例在术后1wk内再次大量出血,并行2次或3次手术治疗,现就其发生原因和教训分析讨论如下。1 对象和方法 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35~68岁。5例均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第1次行穿孔修补加旷置术;4例均为后壁溃疡;其中3例行出血点缝扎加溃疡旷置术,另1例病灶未作处理而予以旷置。 术后出血时间:1例发生在术后24h内,4例发生在术后36~78h内,其中1例在7d内反复3次手术。 再手术的处理方式:2例出血部位缝扎,3例行溃疡局部切除,其中1例在第3次手术时加作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周围血管结扎。5例均采用了十二指肠置管造瘘。

  • 甲状腺术中并发气管痉挛性窒息抢救9例分析

    作者:盛世忠;杨国平;陈方焘

    甲状腺手术中止血,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是术者时刻注意的问题,而气管痉挛往往不被重视。气管痉挛性窒息是甲状腺手术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自1992年以来,施行甲状腺手术516例,术中发生气管痉挛性窒息9例,占1.74%,全部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8例。年龄23~45岁,平均37.2岁。其中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双侧巨大甲状腺腺痛2例,右侧及峡部甲状腺囊腺瘤并囊内出血2例。全部病例均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经病理检查确诊。施颈丛麻醉7例,针麻加局麻2例。气管痉挛发生时机均在完成甲状次全切,止血和缝合甲状腺残留部分时发生。其中4例因过度牵拉创面,造成气管痉挛性窒息;2例发生原因为缝合时,进针过深钩伤气管所致;1例因创面有渗血,残余腺体缝合止血,缝完第1针较浅止血不彻底,第2针较深,出针困难,用力拔针时,患者突然憋气,发生气管痉挛性窒息;2例发生于因手术时间过长,缝合残面时又反复冷盐水冲洗造成气管痉挛性窒息。

  •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14例分析

    作者:李秀珍;龚四堂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EM)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限性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以皮肤粘膜多样化表现为特征,严重者有广泛粘膜病变和内脏受累,甚至导致死亡。我院于1993~2000年共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1例,女3例。年龄4个月~13岁,学龄期起病8例。在病史中有明显诱发因素5例;出疹前2~3d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3例,服用APC2例(其中1例同时静脉用头孢类抗生素),腹泻1例。14例中轻型8例,重型6例,复发3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1]。有4例初诊时误诊为水痘并感染而收住传染科治疗。 本组发热13例(其中12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出疹2d后发热),T38~39℃,1例腹泻起病,无发热。发热1~7d内出疹,皮疹呈多形性,为红色斑疹、丘疹及疱疹样伴局部水肿,呈对称性,9例可见典型靶形红斑。6例重型皮疹遍及全身,以颜面及四肢为主,手指、手掌、足跖、足底均见皮疹,可融合成片。粘膜损害常与皮疹同时出现:有结膜炎5例,口腔粘膜受累10例,重型患儿唇、颊、舌、牙龈、上腭均见粘膜肿胀、水疱、糜烂至溃疡出血;有6例唇肿胀明显,见皮革样厚痂,张口困难,影响进食。肛门或外生殖器红斑、糜烂4例,尿道口红肿3例。病程中有乏力、纳差、头晕、烦躁等症状6例。血象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2例,肝损害(ALT45~84U/L)5例,心肌损害3例(CK-MB)升高且CK-MB/CK<5%),ESR升高3例,CRP升高1例,蛋白尿2例;血培养均阴性,血HSV-IgM(-),血IgA、IgG、IgM均正常;胸片均正常。

  • 消化道手术使用吻合器的手术配合168例分析

    作者:彭燕萍

    吻合器在国内临床应用已10a余,我院自1989年开始使用吻合器行消化道手术,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就吻合器的使用及配合要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8例,胃食道吻合62例,胃肠吻合106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岁。1.2 吻合器的选择和使用本组均使用上海第六手术器械厂生产的GF-1、GF-2型28 mm管型吻合器,Q/YAF2-91型残端吻合器(60 mm、90 mm)。

  • 胆汁瘘诊治19例分析

    作者:刘防震;张书亭;宋德余

    胆汁瘘是胆道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我院在1990-01~2000-01共行胆道手术425例,其中19例术后并发胆汁瘘,发生率为4.4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12例,年龄27~75岁,平均49岁,单纯胆囊切除术后9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5例,胆肠吻合术后5例,胆汁瘘出现时间术后第1天至第9天,平均3d,胆汁瘘量20~150ml/d,平均350ml。 本组病例均用有效引流、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治疗。1例胆总管探查患者,术后第1天,燥动自拔T管,再次手术置T管,腹引管引流;另1例胆总管探查患者,术后第4天翻身时不慎压住T管脱出于腹腔,继行引流治愈;急诊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Y式吻合术后第5天,腹引管引出脓液,第9天引出胆汁,量逐日增加至1200 ml行空肠营养性造口术;2例whipple术后因均合并胰瘘,引流量1000~1500 ml/d,行空肠营养性造口。

  • 房间隔缺损误诊21例分析

    作者:王鹏霄;尉国典;王得美

    随着心脏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房缺)的检出率明显上升。自1998-01~2000-12我们先后检出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房缺21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72岁。所有患者都有容易感冒病史,13例女性患者平均顺产2.3个胎儿。以劳累性胸闷、气短为首发症状就诊8例,以发作性心慌就诊6例,以经常性咳嗽就诊4例,查体时偶然发现3例。查体:心界扩大4例,心律不齐6例,胸骨左缘3~4肋间及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12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19例,肝大3例,下肢水肿3例。心功能代偿期10例,Ⅰ~Ⅱ级8例,Ⅲ~Ⅳ级3例(NYHA分级)。 心电图:心房纤颤7例,频发房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3例,P-R间期>0.20s 3例,电轴右偏8例,右室大7例,心肌劳累15例,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Ⅱ、Ⅲ、avF导联R波切迹9例。胸部X线片:肺淤血16例,右室大3例,肺动脉段凸出4例。超声心动图:房间隔缺口直径6~35 mm,右室、右房大17例,肺动脉压升高11例,二尖瓣返流8例。

  • 心脏疾患误诊为急腹症10例分析

    作者:胡伟;赵红梅

    以急性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严重心脏疾患易误诊为急腹症,1993-08~2000-08收治此类10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在14~70岁之间,急性心肌梗死8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有右上腹痛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5例,上腹痛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胃痉挛3例,恶心、呕吐、腹泻误诊为急性胃肠炎2例。典型病例 例1 男,55岁。晚饭后突感右上腹绞痛,既往有胆石症史8a。查体:T36.7℃,P90次/min,BP98/68 mmHg,大汗,面色苍白,右上腹有明显压痛,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术前查心电图示V2~V5为QS、Qr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5~0.25mv,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转心内科住院治疗4wk后痊愈出院。

  • 高胆红素误诊为病毒性肝炎42例分析

    作者:陈宏芳

    3a来,我院传染科收治病毒性肝炎781例,其中有42例血胆红素升高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0例,女12例,男∶女为2.5∶1,年龄3~77岁,平均年龄47岁。全部有巩膜黄染,其中伴有发热5例,伴有腹部饱胀或隐痛38例,伴有纳减30例,伴有恶心、呕吐36例,伴有乏力31例,合并妊娠4例,伴有双下肢肿胀1例。

  •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误诊34例分析

    作者:郭刚;陆春玲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是一种以胶原纤维增生、硬化为主要特点的结缔组织疾病,本病根据典型的皮肤症状即可确诊,但是本病变症繁多、损害范围广,可累及皮肤、肌肉、筋骨关节及内脏各系统,而且亦可有完全无皮肤症状的PSS存在,给诊断造成困难。笔者统计近期我院收治确诊为PSS患者100例,其中34例入院前被误诊,误诊率34%,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29例。年龄大者74岁,小者4岁,平均41.7岁。病程长者18a,短者5个月,平均20.4个月;春季发病者4例,夏季发病者9例,秋季发病者6例,冬季发病者15例。

  • 青光眼首诊误诊26例分析

    作者:邓淑珍;周尚莉;匡毅

    自1992~1999年在眼科门诊连续收集到他院眼科及他科首诊青光眼误诊患者26例34眼,青光眼为常见主要致盲眼病,为此就误诊原因及如何避免误诊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本组女21例(24眼),男5例(10眼),年龄大76岁,小18岁。双眼8例,单眼18例。26例中第1主诉为夜间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去内科急诊8例(占30.76%),另1主诉为雾视者18例(占69.23%)。误诊情况,以来本科诊疗前的后诊断为依据,误诊为感冒及胃肠道疾病8例,白内障16例,屈光不正2例。误诊1次者8例,被2个医院误诊2次以上者18例。以上被误诊患者,来我科后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常规视功能检查,裂隙灯进行屈光间质检查,眼底、眼压、前房角、视野及屈光系统等全面仔细的检查分析,后被确诊为青光眼。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误诊
  • 髌骨纵行骨折漏诊13例分析

    作者:于芙萍;于华清;谢波;鞠洪润

    髌骨纵行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特点是症状轻、体征少,患者可行走,因而容易漏诊。我院自1995-03~2000-10共收治1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18~35岁,平均27.2岁。新鲜骨折11例,陈旧骨折2例,骨折有移位的10例,无移位的3例。骨折线位于近中央的6例,内侧3例,外侧4例。所有病例均有屈曲性或半屈曲性损伤。症状与体征:膝部疼痛轻重不一,大部分患者能行走,关节伸屈活动受限,2例陈旧性骨折仅在上下楼梯时疼痛,骨折有分离移位的及中央型肿胀较重,疼痛明显,偶尔可及骨擦感,局部有瘀斑。X线检查:除1例中央型骨折且有分离移位的,其余12例正侧位平片均无异常发现,经屈膝髌骨轴位摄片发现骨折。骨折块分离多在5 mm左右,关节面不平。本组3例无移位者行石膏固定,4wk后去除外固定,有移位的行切开复位交叉针内固定,4wk后取出内固定。边缘性骨折骨块较小及不影响关节面平整的行骨块切除。2例陈旧性骨折,切除骨折端间瘢痕组织后行交叉钢针固定。外固定去除后,主动练习膝关节功能。本组均获0.5a以上随访,患肢行走有力,无疼痛,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X线检查示:骨折线消失,关节面平整。

  • 首发肺部症状的某些内科疾病误诊122例分析

    作者:金景澍

    内科不少疾病常以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导致误诊。笔者收集13种内科疾病因以肺部症状发病被误诊122例,本文就误诊类型、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以冀从中吸取教训。1 误诊类型与分析1.1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误诊为肺炎、肺结核18例(14.8%) 异常组织细胞肺部浸润的X线可呈网状、束条状、粟粒状,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陈森[1]报道1例,因发热、咳嗽、胸闷、X线示右上肺野有斑片状模糊阴影,以肺结核给予抗痨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查体发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经骨髓、淋巴结活检,均找到异常组织细胞,确诊为恶组。1.2 急性白血病误诊为肺结核26例(21.3%) 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浸润也可发生在肺、胸膜,常导致胸部X线的异常、胸腔积液,从而被误诊为肺结核。黄全忠[2]报道1例,因发热、胸痛、气短,查体示右侧胸腔积液体征,胸水检查为渗出性,以肺结核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但不久又出现皮下瘀血,外周血液中发现幼稚细胞,经骨穿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成人Still病误诊16例分析

    作者:刘建中;刘艳芳;高志强

    成人Still病是病因未明的,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周围粒细胞增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多系统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往往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我院1992-01~2000-11诊断成人Still病18例,其中病初误诊16例,现将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8~51岁,平均31.6岁。诊断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排除感染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其它风湿性疾病后确诊,确诊时间30d~2a。1.2 临床表现①16例均发热,T39~41℃,其中弛张热10例,稽留热2例,间歇热4例,发热时仅3例伴寒战,其余一般情况较好,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②皮疹14例,其中为淡红色散在分布或融合成片的充血性斑丘疹11例,荨麻疹样皮疹2例,猩红热样皮疹1例,均为一过性皮疹,发热时出现,热退疹消,其中2例呈昼隐夜现。皮疹部位以颈部、躯干、四肢为著;③关节痛13例,以四肢大关节为主,伴关节肿胀者11例,发热时疼痛明显,热退后减轻。四肢肌肉痛9例;④咽痛8例;⑤浅表淋巴结肿大11例;⑥肝脏肿大8例;⑦脾肿大10例;⑧其它:胸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2例,腹痛1例,黄疸1例。

    关键词: Still病/诊断 误诊
  • 肾柱肥大及分叶肾误诊32例分析

    作者:王秀平;李黎

    现将近几年外院将肾柱肥大或分叶肾误诊为肾肿瘤来我院诊治的患者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大52岁,小12岁,平均年龄35岁。外院行B超检查,见肾轮廓局部隆起,或肾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疑为肾脏肿瘤,送来我院诊治。 B超检查:肾脏大小均正常范围。其中14例可见肾轮廓局部稍隆起,多见于左肾外侧中下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正常走向。考虑为分叶肾。18例于肾中极上下肾盏之间可见低回声区,该处肾轮廓并不隆起,变换角度探察,无明显球体感。考虑为肾柱肥大。CT检查:均未见明显肿物。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60例分析

    作者:杜启鹏

    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咳嗽常常反复,迁延不愈。有相当一部分慢性咳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所致,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而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科门诊1997-01~2000-12被误诊的6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8例,女22例,男∶女1.8∶1。年龄小5月龄,大12岁;平均21月龄。城市居民儿27例(45.0%),农村及外来打工家庭儿童33例(55.0%),以前到正规医院就医者36例(60.0%)。 临床特点:所有病例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晨起咳嗽为主者12例(20.2%),夜间咳嗽为主者22例(36.7%),夜间咳嗽和晨起咳嗽均明显者26例(43.3%);活动后咳嗽加剧者21例(35%);开始由上感等诱发,上感已愈,而咳嗽迁延不愈者24例(40%);用药后咳嗽好转,停药后又复发者47例(78.3%);肺部听到哮鸣音9例(15.0%)。有家族过敏史的33例(55.0%),其中1级过敏史24例(40.0%);2级过敏史9例(15.0%);个人过敏史42例(70.0%),包括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及药物过敏等。胸部X线有35例做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16例(45.7%),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8.6%);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25例,阳性者8例(32.0%)。诊断和治疗均按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常规(试行方案)中CVA的标准。大多数病例病情控制良好,有23例(38.3%)在6个月~2a间出现喘息症状。

  • 雅克什综合征误诊36例分析

    作者:郭存涛;王秀存

    我院儿科自1987-11~2000-11间诊治雅克什综合征210例,被各级医院误诊36例,占17.14%,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误诊的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个月3例,~1岁9例,~2岁22例,~3岁2例,病程3~14个月。1.2 临床表现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25%的24例,低于~30%的9例,低于~40%的3例;不规则发热34例,咳嗽9例,腹泻14例,活动性佝偻病体征阳性17例,腹胀8例;面色腊黄及食欲不振29例,皮肤粘膜有散在性出血点的21例,肺部罗音4例,肝脾肿大35例,其中脾达脐及脐下者8例,全部病例浅表淋巴结肿大,精神萎靡、反应差19例,口腔粘膜发炎12例。

  • 青壮年肺癌误诊51例分析

    作者:杨绪珍

    作者收集了误诊的51例青壮年肺癌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旨在通过分析,找出青壮年肺癌的误诊原因,探讨其防止误诊的对策。1 临床资料 男34例,女17例,年龄20岁以下1例,21~30岁6例,31~40岁44例。全部病例均经过病理或细胞学证实。首发症状为咳嗽者41例(80.4%),咯血或痰血19例(37.3%),胸痛11例(21.6%),发热或胸闷9例(17.6%),以胸腔积液就诊3例(5.9%),表现为关节肿痛者2例(3.9%)。误诊时间1个月以内者12例(23.5%),2~3个月28例(54.9%),4个月以上11例(21.5%),误诊为肺结核者25例(49%),其中浸润型肺结核(包括结核球)19例,粟粒型肺结核4例,肺门淋巴结核2例;误诊为肺炎者(包括炎性假瘤)17例(33.3%),误诊为肺化脓3例,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各2例,肺不张及风湿性关节炎各1例。X线表现:呈斑片及团片状阴影23例,团块影12例,结节或粟粒状阴影5例,空洞影3例,胸腔积液3例,肺门阴影增大或增浓和肺不张各2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X线误诊21例,误诊率42%。痰细胞学阳性25例,淋巴结活检确诊5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21例。未分化癌24例(47.1%),腺癌19例(37.3%),鳞癌8例(15.7%)。

  • 儿童癔症误诊15例分析

    作者:夏贤惠

    我科自1995~2000年,共收治25例癔症患儿,因儿童癔症不典型和临床医生缺乏认识,其中误诊15例,误诊率达60%。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13例。8岁1例,≤10岁 2例。≤12岁4例,≤14岁8例;小学生7例,中学生8例;8例集体发病,7例散在发病。12例发作2次,3例数次发作;家庭生活水平均为中下水平,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误诊时间长2a,短7d。全部均为突然起病,发病前都受到外界精神刺激;表现为不同躯体症状,2例出现瘫痪,4例全身震颤和肢体抽动,4例出现咽部异物感,1例咽喉部梗阻、失语,呼吸困难,1例出现双下肢疼痛,行走困难,3例出现反复腹痛、腹部不适、恶心。全部患儿依据临床表现作了相关检查,如ECG、脑脊液、纤维胃镜、X线片、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 硬膜外阻滞失败原因60例分析

    作者:杨磊;刘银华

    硬膜外阻滞是临床麻醉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阻滞不全或阻滞失败发生。现将60例连续硬膜外阻滞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盆腔及下肢手术。采用直入法穿刺硬膜外腔,头向置管3~3.5 cm。选用1.5%~2%利多卡因药液做局麻药(含1∶20万肾上腺素)。1.2 阻滞失败的标准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15~20 ml)后,观察20~30min,无阻滞平面,或阻滞平面不够,切口上下缘疼痛,或镇痛不全,肌肉松驰不良,追加局麻药或用辅助药仍不能完成手术者,定为硬膜外阻滞失败。据此,将阻滞失败的原因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病例列表1如下。

  • 儿童毒鼠强中毒误诊36例分析

    作者:康喻;何福厚

    我们从1990~2000年间,共收治儿童中毒病例82例,其中毒鼠强中毒36例,由于儿童往往不能自述病史,再加上部分医务人员对此病的认识不足,36例儿童毒鼠强中毒全部在外院或门诊被误诊,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误食拌有毒鼠强的红苕颗粒27例,手指接触伴有毒鼠强红苕颗粒,吸吮手指后中毒发病2例,食用毒鼠强中毒死亡的鸡肉引起7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8岁。误诊为低钙抽搐10例,误诊为癫痫19例,误诊为脑炎7例,全部来源于农村。本组从食毒饵后至出现中毒症状的潜伏期为10~45min,都是以突发全身抽搐为首发症状。起病初期每次抽搐持续2~30min,轻者可自行暂时缓解或者用止惊剂有效,但反复发作,继续使用止惊剂仍有效,多数在3~10d治愈。重者起病就表现为持续性顽固性抽搐,使用止惊剂后可有短暂的缓解,反复发作后则使用止惊剂无效,并伴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本组无腹痛、腹泻,且呕吐也不明显,早期三大常规检查无异常,其中27例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发现。

    关键词: 毒鼠强 中毒 误诊
  • 先天性输尿管囊肿B超误诊4例分析

    作者:胡波

    先天性输尿管囊肿临床上较少见。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囊肿的不断增大,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我院自1986年以来收治4例,B超检查均误诊。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例均为成年女性,年龄24~40岁,平均32岁。未婚1例,为婚检时发现下腹部包块,余3例为已婚,以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及下腹部不适,劳动时加重而就诊,临床上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妇检时发现下腹部扪及较大囊肿包块,不活动。B超发现:左(右)附件区探及较大液性暗区,大为146 mm×116 mm×90 mm,较小为80 mm×74 mm×66 mm,包膜清。其中3例为左侧,1例为右侧。B超诊断:左(右)卵巢囊性占位。手术诊断:3例左侧输尿管末端囊肿,其中2例伴有重复肾。右侧为先天性右肾发育不良,右输尿管巨大囊肿。病理诊断:左(右)输卵管单纯性囊肿积水。

  • 食管裂孔疝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5例分析

    作者:刘志清;徐昌青;李雷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食管旁型裂孔疝患者有1/3易发生嵌顿而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自1988-05~2000-11我院共收治以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食管裂孔疝患者21例,其中15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1岁±9.7岁,4例有2次以上的发病。有冠心病2例,糖尿病史1例,平时无明显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只有2例在健康查体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但未见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的胸骨中下段疼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漓,5例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2例曾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11/15例)。疼痛发作后,出现心电图改变6例,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其中1例ST段平直下移1 mm,无1例出现心肌酶学变化(观察12~72h)。因严重疼痛,均注射杜冷丁50~100 mg,1~3次,3例因心率低于60次/min,合用阿托品1 mg注射效果好。误诊时间6~72h不等,平均27.2h±18.6h,1例因反复发作剧烈胸痛的患者曾在CCU治疗72h。

  • 易误诊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分析

    作者:沈雪莉;吴哲;单文君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是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项强,对于有典型临床特征的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以突发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经过类似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而来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经头CT扫描和腰穿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这类病例文献少有报道,现将我们诊治的2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1995-04~2000-06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起病的老年患者,排除外伤性及其他疾病如血液病所致者,除外耳鼻喉科疾病。26例中,男7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2.7,年龄大72岁,小45岁,平均59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短30min,长为3d,平均14h。既往高血压者18例,冠心病者14例,糖尿病者3例,既往头痛病史1例。

  • 胫腓骨折合并膝关节后十字韧带损伤18例分析

    作者:邢健鹍;王芳

    胫腓骨骨折合并同侧膝关节后十字韧带损伤早期常易忽视造成漏诊,错过佳治疗时机,难取得满意疗效,我院自1996-07至今共收治1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3例,女5例。胫腓骨粉碎骨折12例,横断骨折6例,其中开放骨折6例,本组18例均为车祸伤。后十字韧带损伤早期确诊11例,漏诊5例,伤后至就诊长时间98d,短5d,平均24.4d。急性期诊断明确的11例中,2例采用外固定治疗,余9例均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损伤行探查修补术。早期漏诊后十字韧带损伤5例,采用半腱肌重建后十字韧带术。本组18例,均获8个月~2a随访,优12例,骨折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良6例,骨折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范围90~110°,阴雨天或劳累后关节有痛感,无明显膝关节不稳,但跑跳或突然转向受影响。

  • 低热烧伤误诊26例分析

    作者:王惠杰;祁义;王斌

    所谓的低热烧伤,就是指接触的温度虽然不高,但接触时间较长的烧伤。这类烧伤多属深度烧伤,因为有水泡,临床上常误诊为Ⅱ度烧伤,因而延误了手术时机。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05~2000-11共收治门诊住院患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7~72岁,烧伤面积0.1%~2%,均为Ⅲ度,伤后来我院求治时间为2~78d。烧伤部位为足背4例,小腿13例,大腿3例,上肢1例,臀骼5例。接触低热源时间短为2h,长时间为11h,1例截肢,17例植皮,通过换药自然愈合8例。典型病例 女,19岁。1997-12睡觉时使用热水袋取暖,次晨起床后即感左小腿屈侧疼痛,起小水泡,大小约4 cm×5 cm,曾去门诊求治,诊断为Ⅱ度烧伤,行包扎疗法,不见好转,3wk后,来我科求治,创面为黑色痂皮,痛觉消失,周边红肿,诊断为Ⅱ度烧伤,局麻下切除黑痂植刃厚皮片,7d后治愈。

  • 先天性处女膜闭锁误诊12例分析

    作者:马水娟;张慧珍;蒋淑卿;雷先兰

    处女膜闭锁又称无孔处女膜,是泌尿生殖窦上皮未能向前庭部贯穿所致[1],为女性外生殖器发育异常中较常见的一种,初诊易误诊。作者就12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11岁3例,占25%,12岁4例,占33.3%,13岁5例,占41.6%。月经均未来潮,其中来自农村8例,占66.6%,城镇4例,占33.3%。临床表现:腹痛12例,占100%,腹胀7例,占58.3%,便秘11例,占91.6%,尿频6例,占50%,尿潴留4例,占33.3%,排尿困难7例,占58.3%,肛门坠胀10例,占83.3%,食欲不振8例,占66.6%。体检:生长发育均正常,腹部肿块7例,占53.3%,B超子宫颈囊状扩张积血12例,占100%,子宫腔内积血10例,占83.3%,阴道积血12例,占100%。妇科检查:处女膜闭锁12例,占100%。12例行处女膜X线形切开引流积血,切除多余的处女膜瓣,使切口呈圆形。术后鼓励早日下床活动,有利于经血流出,给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擦洗外阴2次,保持外阴清洁,肿物消失痊愈。误诊原因:误诊为胃肠功能紊乱7例,占58.3%,尿潴留3例,占25%,盆腔肿瘤2例,占16.6%。误诊时间长5个月,短2个月,平均3.5个月。

  • 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失效16例分析

    作者:赵剑波

    钢板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一种方法,但若运用技术不当,则会造成内固定失效及骨折不愈合。我们自1996-03~2000-02共收治16例股骨干骨折钢板治疗后内固定物折断病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均为单侧股骨。男12例,女4例。年龄20~45岁。伤因:车祸10例,跌伤3例,砸伤3例。骨折部位:上段4例,中段8例,下段4例。骨折类型:闭合骨折12例,开放骨折4例,粉碎骨折6例,横形骨折4例,短斜骨折6例。术后开始负重时间:4wk~5个月。1.2 就诊时情况所有患者均有局部痛、跛行,患侧膝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钢板过短8例,为4~6孔钢板,4例8孔加钢板配普通螺钉,4例普通钢板及螺钉;其中4例将钢板置于股骨前侧。螺钉折断8例,松动拔出4例,钢板折断4例。

  • 干扰降压疗效的部分医源性因素37例分析

    作者:王宝兰

    高血压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合并症死亡率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及低控制率又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虽然1999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已普及,但在这已是低治疗率的高血压患者中,医源性因素干扰降压治疗却不容忽视。本文搜集了1999~2000年间在各科遇到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些干扰因素,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7岁。年龄30~71岁,其中维族14例,哈族5例,回族3例,汉族15例,均确诊为高血压病。分布于内科17例,外妇科11例,中医科9例,其中内科、中医科患者均为专治高血压而来,外妇科患者均为术前控制血压者。高血压程度:1级13例,2级17例,3级7例,均为中高至极高危患者(极高危中无肾功不全者)。

  • 小儿伤寒误诊27例分析

    作者:谭心海

    近年来小儿伤寒呈轻症化、不典型化趋势明显,极易误诊。我院1997~2000年收治小儿伤寒53例,其中误诊27例,误诊率达47.9%,现将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6月龄~2岁2例,~6岁9例,~13岁16例;从发病至入院时间1~15d,平均7.5d,四季均有发病,其中夏秋季发病21例,占77.7%;2例有伤寒接触史。1.2 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以急性发热起病,其中稽留热4例,弛张热16例,不规则热7例,咳嗽20例,头痛7例,呕吐5例,腹痛12例,腹泻6例,抽搐1例,表情淡漠12例,相对脉缓6例,咽痛10例,扁桃体肿大5例,肺部湿罗音9例,心音低钝2例,肝大24例,脾大5例,未见皮疹。1.3 辅助检查血WBC>10×109/L 19例,4~10×109/L 6例,<4×109/L 2例,肥达反应阳性24例;血培养或骨髓培养检查出伤寒杆菌17例,肝功能异常5例,尿蛋白(±~+)17例;胸片提示支气管感染6例,支气管肺炎8例,ECG T波改变4例,EEG中度异常3例。

    关键词: 伤寒/诊断 误诊
  • 儿童视神经间接损伤延误治疗2例分析

    作者:刘爱平;杜反珍

    Battle(1890)将因视神经管骨折或因管内段视神经受挫伤所致的视神经损伤称为间接损伤。Walsh和Hoyt[1]将视神经间接损伤定义为眼底镜检查下无眼球及视神经改变的外伤后视力丧失。1 病例报告 例1 男,7岁。1996-10-01左眉弓部碰伤,在某医院诊为皮肤擦伤,局部涂红汞并包盖。3d后来院检查。眼部所见:右眼视力1.2,左眼眉尾部3 cm×2 cm皮肤擦伤,表面干痂无渗液,视力光感(±),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Marcus Gunn Pupil征阳性。屈光间质透明、视乳头、视网膜未见异常。视神经孔位片、CT均未发现视神经骨管有骨折,考虑视神经间接损伤。给予视神经保护性治疗(包括20%甘露醇、激素、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伤后第4天左眼无光感,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较健侧变淡,视网膜中央动脉变细,静脉无明显改变。伤后5d视乳头明显变淡,显示视神经萎缩。

  • 强直性脊椎炎误诊24例分析

    作者:朱勇锋;蒋之

    强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种慢性致残性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由于其长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导致诊断延误或误诊,就此将我院1994-07~2000-04收治误诊为髋关节结核的24例强直性脊柱炎分析其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4例。年龄9~40岁,平均年龄为16.4岁,从起病到确诊短者1a,长者3a,其中误诊为髋关节结核19例,骶髂关节结核5例。

  • 鳃裂癌误诊为颈部淋巴结核3例分析

    作者:张练平

    鳃裂癌或鳃源性癌在临床上罕见,文献多以个例或数例报告。不少医生对其缺乏深刻、全面认识,故极易被误诊。作者回顾1990~2000年共收集鳃裂癌3例,术前均被误诊为颈部淋巴结核。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2、70、75岁。左侧1例,右侧2例。发病部位在颈外侧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1例,下颌角后上方1例,另1例病变波及腮腺区、颌后区、及颌下区。病程从发现肿块到就诊长2 a,短2个月。肿块大小在3~8 cm,3例就诊时均伴疼痛症状,2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1例阳性。典型病例 女,75岁。1997年无诱因出现右颈上部肿块,伴疼痛,抗炎治疗10 d余,疼痛减轻,肿块未缩小。1999-07疼痛加剧,为持续性钝痛,偶伴半侧头部牵涉痛,肿块亦增大,抗炎治疗无效。就诊于省肿瘤医院,B超示:右颈上部囊实性肿物,伴局部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结核,抗痨治疗1个月无效,于1999-12就诊我院。查体:右颈上部胸锁乳突肌上1/3处隆起,表面皮肤正常,触可及一3.0 cm×3.0 cm×2.0 cm肿块,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质硬,压痛(+)。肿块表面有小范围波动感区,穿刺抽出类干酪样坏死物质。肿块表面尚可及2枚1.0 cm类圆形淋巴结,界尚清、表面光滑、活动、压痛(+)。口腔内鼻咽部、扁桃体检查未见异常。ESR50mm/h,结核菌素(PPD)试验:5u()表面有水泡形成。胸片检查:心膈肺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右颈部淋巴结核。行联合抗痨治疗2 wk,仍无效。在强化局麻下行右颈部淋巴结核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上1/3处深层、二腹肌后腹浅面之间。肿块质硬、脆,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肿块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物质,伴空洞形成。术后抗痨、抗感染治疗。手术切口愈合好。术后病检:镜下见囊壁衬有复层鳞状上皮,可见上皮不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巢。上皮周围有大量淋巴样组织。病理诊断:鳃裂癌。停止抗痨治疗,追加术后放射治疗。现患者仍健在,无复发。

  • 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疾病27例分析

    作者:张伟;梁直英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确立诊断重要依据临床表现,若不注意对患者的症状(哮喘发作的情况)和体征(肺部听诊情况等)仔细鉴别,往往会将一些具有相似表现的其他疾病误诊为本病,延误治疗。本文总结了我院近10a来收治的368例支气管哮喘病例,其中有27例误诊。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2~68岁,平均52岁。入院后更正诊断时间:<3d 15例,3~18d 8例,19~42d 3例,60d 1例。临床表现:胸闷24例,喘息24例,活动后气促18例,发热5例,双下肢水肿2例,紫绀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但无咯粉红色泡沫样血痰;体检双肺哮鸣音20例,一侧哮鸣音7例。辅助检查:X线胸片及CT提示双侧肺野透亮度增高11例,左心室增大4例,右心室增大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痰脱落细胞检查找到癌细胞1例。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病种如下:喘息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肺癌6例,急性左心衰竭5例,支气管异物2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1例。

    关键词: 咳嗽 哮喘/诊断 误诊
  • Maisonneuve骨折漏诊漏治3例分析

    作者:管廷进;韩国华;郑良国

    Maisonneuve骨折临床少见,易漏诊[1]。此是踝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指下胫腓韧带发生部分分离,腓骨颈处有螺旋骨折[2]。若漏诊、治疗不当,可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功能障碍。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本病11例,其中3例出现漏诊漏治,原因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 男,57岁。车祸伤后4h诊断右踝部骨折在某院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4wk,去除石膏后右踝关节肿胀,行走困难,于伤后43d来院。X线示右内踝骨折已愈合,距骨外移3.5mm,腓骨颈螺旋骨折,短缩6 mm已畸形愈合,术中在下胫腓骨联合上3cm处Ⅰ型截断腓骨,外下翻腓骨远端,清理增生的纤维疤痕组织,用巾钳夹持腓骨远端向下牵引,纠正短缩的旋转畸形。修整截骨断端后用5孔钢板固定,下胫腓关节用一枚长螺钉经钢板孔贯穿胫腓骨,固定时直视下恢复踝穴各骨性结构正常位置。术后U型石膏固定4wk,8wk时取出下胫腓关节固定螺钉,随访3a零6个月踝关节背屈25°,跖屈42°,功能良好。

  • 早期复极综合征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2例分析

    作者:马华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94-07~2001-02住院患者中有1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12例,年龄25~48岁。4例有胸闷、气短症状,发病无明确诱因及固定的时间,8例无任何症状。常规ECG:HR70~85次/min,平均心率78次/min。V3、V4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3例,Ⅰ、Ⅱ、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4例。Ⅰ、V2、V5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1例,V3~V5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者4例。其中有5例患者QRS波与ST段连接处可见明显的胚胎J波,类似于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活动平板:有2例提示心肌缺血。

  • 声带病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5例分析

    作者:孙晓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极少数患者却因声带病变以致临床表现也酷似哮喘发作,误诊误治时有发生。为不断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1992年以来经呼吸科门诊或住院收治的15例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2例。年龄31~74岁,平均56岁。其中8例患有慢性基础病:糖尿病3例,溃疡病2例,慢性肝炎2例,过敏性鼻炎1例,均否认慢性支气管肺部疾患者。吸烟者7例。1.2 临床特点 15例均呈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喘息时轻时重5例,进行性加重2例,伴有咯血3例,低热伴咳嗽1例,声音嘶哑9例。从出现喘息到我科就诊时间2~18个月不等,在外院均诊为支气管哮喘。全部患者常规胸片和痰检查:双肺纹理粗乱7例,双肺透亮度增强4例,未见异常4例。连续3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或癌细胞均为阴性。经正规抗炎、解痉、激素及吸氧等综合治疗2wk或以上,部分患者咳嗽、咯血症状虽然减轻,但吸气性呼吸困难并无改善。为查明病因,遂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或纤维喉镜检查。

  • 下肢长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12例分析

    作者:赵国英;高冀敏

    我院从1992~1999年采用国产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631例,其中内固定失效12例,占1.9%,本文就12例患者发生钢板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的措施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2.4岁。股骨干骨折5例6肢(1例为双股骨干骨折),其中上段1例,中段3例4肢,下段1例,胫骨干骨折(均合并腓骨干骨折)7例,其中中段2例,下段5例;车祸伤8例,砸伤3例,跌伤1例;横断骨折5例6肢,螺旋型骨折1例,短斜形骨折2例,粉碎型骨折4例。本组病例均于钢板内固定术后3~5个月发生钢板折断、折弯、螺钉松动退出骨折端成角畸形等。术后3个月时,因弃拐完全负重行走5例致钢板断裂,2例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在20~45°之间,1例64岁女性患者,床上做膝屈伸锻炼,螺钉松动退出,骨折端向外成角40°。术后4个月时,2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致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分别为20°和25°。术后5个月时,2例弃拐完全负重行走,致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均为20°左右。本组12例患者发生钢板失效后,均再次行钢板内固定加植骨后治愈,功能恢复良好。

  •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误诊50例分析

    作者:李春海;李新军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简称SCVC)又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是指既往健康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脏瓣膜支架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心脏病。SCVC病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易发生误诊。近年随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问世,SCV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提高,本文回顾性对我院SCVC住院患者诊断错误50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0~2000年共收治SCVC86例,其中50例入院前或入院时误诊。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0~90岁,平均70岁,既往无瓣膜疾病病史。1.2 误诊情况 50例中误诊为冠心病32例,风心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心肌病4例,误诊时间短者0.5a,长者15a,平均5a。

  • 反流性食管病(炎)误诊为冠心病21例分析

    作者:李易;韩盛玺

    为了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病(炎)的认识,特对我院1999-01~2000-12 21例误诊为冠心病的反流性食管病(炎)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1.2岁。本组均因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被外院或本院医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并给予扩冠等治疗3wk~5个月不等。均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而反酸、恶心、嗳气等表现多不明显。胸骨后疼痛好发于夜间睡眠时,而白天多在饱餐、饮酒后发生,发作频率为每天数次至每月数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0.5h以上,夜间的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均比白天明显,给予硝酸酯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效果不佳。所有患者均做了心电图检查,17例正常,4例有轻度心肌缺血(胸痛发作与非发作时比较无变化)。有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本组中18例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

  • 严重创伤合并肺结核的诊治12例分析

    作者:张志伟;夏清松;王彦红;李满柱

    我科从1996-09~2000-10共收治严重创伤、多发骨折合并肺结核患者12例,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21~47岁,平均31.5岁。均无明确的肺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均为创伤重,骨折部位多患者。根据AIS-ISS创伤评份法[1],创伤分值24~50分,平均36分。骨折部位:4~9处,平均6处。肺结核主要症状:发热12例,其中高热8例,咯血6例,盗汗6例。1.2 诊断情况发热1wk内确诊2例,1~3wk内确诊4例,3wk以上确诊6例。确诊依据:痰涂片阳性5例,其中仅1例为首次涂片阳性;纤支镜刷片阳性2例,根据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标准[2]回顾诊断5例。其中Ⅰ型肺结核2例,Ⅱ型肺结核6例,Ⅲ型肺结核4例。1.3 治疗情况抗痨的同时手术3例,抗痨2~3wk血沉正常手术4例,未抗痨(未确诊)即手术2例;抗痨下非手术治疗3例。所有病例肺结核均抗痨治疗而愈;创伤修复,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2a不等,平均9个月。

  • 盆腔包裹性积液误诊为卵巢肿瘤28例分析

    作者:张竹亭;徐俊;陈晓辉

    盆腔包裹性积液可为结核、炎症所造成,另有少数原因不明,单纯手术常致术后复发。本文收集了盆腔包裹性积液误诊为卵巢肿瘤而开腹手术者2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6-01~1996-01将盆腔包裹性积液误诊为卵巢肿瘤28例,年龄小19岁,大45岁,平均28.1岁。未婚6例,原发或继发不孕15例,占已婚患者的68.18%,既往有结核病史5例。1.2 症状及体征 28例中发热6例(37.3~37.9℃);腹胀、下腹坠痛17例,盗汗4例,排便困难4例,月经紊乱2例,腹部有柔韧感2例,压痛7例,移动性浊音阳性2例。妇科检查示子宫大小正常,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均可有盆、腹腔包块触及,小者如乒乓球,大者包块上界平脐,边界不清,系囊性包块,活动度差。1.3 辅助检查 WBC>10×109/L 7例,血沉增快5例,胸透28例中9例肺部显示钙化灶。B超均探及盆腔包块,边界不清,为无或低回声区,10例可探及隔状反射。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82例分析

    作者:潘海涛;麻松;牛淑敏

    自1985年以来,再次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82例。经1a以上随访82例,优良71例(86%),进步6例(7%),差5例(6%)。分析再次手术原因是初次手术术式选择不当、术中检查不仔细、切除不彻底、康复不正确和术前诊断不准确。我们认为医源性因素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2例,女30例。首次手术年龄21~62岁,平均38例。再次手术年龄24~59岁,平均40岁。2次手术间隔38d~8a,平均13个月。初次手术开窗法56例,半椎板切除法20例,全椎板切除法6例。发病原因:初次手术失败48例,腰部扭伤、摔伤、劳累等诱因33例。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由于再次手术复杂、困难大,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位置,再次手术前行脊髓造影12例,CT检查72例,MRI检查35例。

  • 颈椎病性类冠心病综合征误诊14例分析

    作者:方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45~73岁,病程3个月~5a,所有患者在出现胸部症状的同时(或先后)均伴有颈肩臂部的不适。本组10例有胸闷伴放射性刺痛,持续时间长短不等约5min~5h,4例有心慌、胸壁隐痛,5例在颈部及左肩臂部活动时加剧,3例伴头晕、头痛耳鸣,1例有一过性的视物模糊,4例有颈部拘紧,1例左手臂麻木。在发作时检查心电图:8例无明显异常,4例ST段出现下移,2例有阵发性的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中伴有高血压者6例,低血压2例,高血脂3例,糖尿病1例,血压不稳2例。 颈椎照片显示:所有患者患颈椎椎体后缘不同程度的增生,其中颈椎生理前凸变小或消失者4例,椎间隙明显狭窄者6例,颈椎小关节错位者3例。先天性C3~C4椎体融合者1例,按冠心病、心绞痛予扩冠、降脂及活血化瘀3~6个月后仅4例症状略有改善,后按颈椎病予颈椎牵引、局部封闭、针灸理疗及配合中药治疗9例症状消失,5例症状基本缓解。

    关键词: 颈椎病 心绞痛 诊断
  • 罗伯逊易位与假两性畸形1例

    作者:崔朗;张海燕;刘华

    1 病例报告 女,27岁。因原发性闭经来医院就诊。查体:身高168 cm,体重65 kg。喉结不明显,似有胡须,声音较粗,腋毛较多,双乳房未发育,双乳距离宽,阴毛呈女性分布,浓密。大、小阴唇发育尚可,阴蒂肥大,有尿道口于其下。B超检查:盆腔空虚,呈男性骨盆图像。未见子宫及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图像。于会阴两侧探及左侧睾丸3.5 cm×1.5 cm,右侧睾丸3.7 cm×1.5 cm,形态规则,未见无声区及结节图象。染色体检查:核型为45,XY,-13,-14,+t(13:14)(13qter→cen→14qter)。家系调查:其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否认遗传病史。3个姐姐和1个妹妹表型均正常。

  • Sezary综合征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孙胜利

    1 病例报告 女,38岁。因关节痛7a伴低热1wk于1989-06住某院,检查ESR94 mm/h,类风湿因子(+),免疫荧光法阳性,血清DNA阳性,血清免疫复合物阳性,血中找到LE细胞,当时皮肤瘙痒但无红皮症,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初步诊断:SLE,因治疗效果不满意于是1993-08转入我院。入院前1个月因感冒口服螺旋霉素后2d周身瘙痒加重泛发性红皮症,不发热,当时考虑药敏性皮炎经中西药物治疗病情稍减轻,但皮肤仍显弥漫潮红瘙痒不退而且伴糠状脱屑。既往否认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闭经2a未生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正常,一般情况良好,血压正常,面部暗红色,轻度水肿,头部毛发稀疏无光泽,心肺无特殊发现,躯干四肢弥漫性潮红附糠状鳞屑,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均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3 cm,剑突下5 cm,质软表面光滑,脾肋下约2 cm,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度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 儿童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1例

    作者:武芳

    1 病例报告 女,11岁。因发热、咽痛、全身乏力1wk于1999-07-21入院。1wk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病毒唑及对症处理无效转我院。查体:T38.3℃,R35次/min,P115次/min,BP105/60 mmHg,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不大,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脓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心音稍高亢。腹平软,肝脾均肋下1 cm,质中等。实验室检查:WBC8.6×109/L,RBC4.62×1012/L,Hb160 g/L,N0.68,L0.32,尿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入院后仍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先锋霉素、病毒唑及对症处理,但病情不稳定。入院后第6天患者仍发热,体温高达39.2℃。复详细追问病史及查体,患者发病来从未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但咽痛明显,并向耳及下颌角放射。甲状腺Ⅰ度肿大,质地中等,触痛明显,未扪及结节。据以上病史及体征,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性大。遂停用抗生素等药物,改口服强的松治疗,同时作血沉、甲状腺功能检查,ESR70 mm/h,T3 9.6 nmol/L,T4 315 nmol/L,TSH 2.8 mU/L。2d后体温开始下降,7d至正常。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明确,住院15d症状明显缓解,出院继续用激素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右位心、法鲁氏四联征合并短食道畸形1例

    作者:许波;李庆刚

    1 病例报告 男,2岁。因咳嗽、发热2d入院。查体:右侧胸廓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 cm,心音有力,HR120次/min,律齐,在胸骨右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可见杵状指。X线检查:右位心,心影扩大呈靴型,心尖圆钝,翘起,心腰平直,上纵隔增宽向左移位,肺门影缩小,肺野血管纹纤细;吞钡可见一短食管、下接一扩大膈上疝囊,疝囊位于左膈上。彩超:右位心,各房室腔大小基本正常,腔内无异常,右室流出道明显狭窄、右室型增厚,室间隔缺损约1.0 cm左右,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分流束,主动脉骑跨约50%,房间隔未探及。

  • 子宫脂肪瘤1例

    作者:李代瑛;于占彩;彭会文

    1 病例报告 女,24岁。因晨起排尿困难0.5a而就诊。肛诊:盆腔正中稍偏左侧可扪及14 cm×14 cm大小实性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差,无压痛。B超示:盆腔实性占位,考虑皮样囊肿。临床初诊子宫平滑肌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孕4个月大,前壁突起,直径18 cm,表面光滑,质较软。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挖出肿瘤为实性肿物,包膜完整,切面淡黄色,组织均匀细腻,似脂肪组织。报告为子宫脂肪瘤。术后8d痊愈出院。

  • 舌根异物误诊咽部长期溃疡2例

    作者:刘煜;姜杰;张伟;王士美

    1 病例报告 例1 女,38岁。因咽部进食时疼痛,痰中带血1个月。患者1个月前在食鱼时突感咽部不适,速往当地医院就医,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此后常感咽部疼痛,吞咽时尤为明显,唾液中时有血丝,误认为咽部溃疡,多次治疗,未见好转,转来我院就诊。查体:无发热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咽反射敏感,双侧扁桃体Ⅱ°大,表面干净,口咽后壁大片状溃疡,溃疡面中央部有棕黑色物附着,清除后见口咽部粘膜渗血,纵行条状滑痕迹,边缘部呈灰白色,边界尚清,周围充血,舌乳头肥大,仔细查找后,舌根正中部硬质尖状异物时即取出。后证实为白色骨质异物,长约1 cm,呈细尖端锐利状,予以抗炎及对症处理,2wk后复诊痊愈。

  • 颈部淋巴阻塞并发滑膜肉瘤误诊1例

    作者:徐月明;孙秋江

    1 病例报告 男,32岁。自幼不明原因地右上肢呈缓慢增粗伴该处皮肤增厚、粗糙,上肢关节活动受限。1996年右手背起不明肿物,间断隐痛,周围渐出现黑褐色扁平丘疹。1998年对初发肿物行手术摘除,病理示透明细胞瘤。其后复发,试用碘化钾治疗无效,1999年长至核桃大小,周围原述皮疹呈扩展趋势,再次手术摘除此肿物,病理报告高分化滑膜肉瘤。术后行钴60放疗并截肢至肱骨中段。

  • 舌红苔剥滋阴法误治3例

    作者:常政红;韩建军

    1 病例报告 例1 气虚津液不布女,45岁。1998-05-23入院。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4个月余,伴腰困、口干欲饮、大便干燥、精神欠佳,舌质鲜红、苔剥燥、舌根部苔微黄腻。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尿培养:无菌生长,肾功能检查:正常。入院诊断:中医:淋证,西医:泌尿系感染。入院前在门诊曾服数十剂中药,均为清热利湿之品,并输先锋霉素Ⅴ4d。综合舌、脉、症及病史,考虑湿热未尽、津液已伤,治则:滋阴生津、利湿通淋,方药:生地15 g,元参30 g,沙参15 g,旱莲草12 g,女贞子12 g,(艹)/(扁)蓄30 g,瞿麦30 g,白茅根30 g,木通10 g,车前子15 g(包煎),继续静脉点滴先锋霉素Ⅴ。1wk后,停用抗生素,仍服中药。治疗半个月,病情时好时坏,且精神倦怠、肢体乏力懒言、不思饮食,脉沉细无力、舌象同前。患者另求他医,取来一方:黄芪30 g,党参10 g,白术10 g,云苓12 g,葛根12 g,炒薏米30 g,防己10 g,猪苓10 g,泽泻10 g,甘草6 g,余虑黄芪四君子甘温燥热、悖逆舌象,不利于病情,不意药后竟然获效。连服10剂,病情明显好转,舌质转淡红,舌面生薄白苔,舌根部黄腻苔亦退。

  • 误服复方康纳乐霜致全身剥脱性皮炎1例

    作者:吕怀志;李扬馥

    1 病例报告 男,1岁。2000-06-11不慎误服皮肤外用药复方康纳乐霜少许,随即出现哭闹不安,嘴角红肿。次日可见唇周、眼眶及胸部皮肤潮红,颈部、腋窝皮肤出现针头样水疱,第3天皮肤松懈,剥脱,且逐渐向躯干发展,遂急诊入院。查体:T37℃,R30次/min,P110次/min,W10kg,发育正常,精神疲倦,颜面稍水肿,全身皮肤干燥潮红,可见弥漫性针头样大小之皮疹,皮肤稍用力按压或摩擦即脱落,双眼见少许分泌物,口腔可见溃疡面,咽喉肿胀,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剥脱性皮炎(药源性)。遂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3次/d,每次40 mg,静脉滴注,连续3 d;同时积极抗感染,罗氏芬每次0.5 g,2次/d,加强抗过敏治疗,滴注葡萄糖酸钙、甲氰咪胍及大量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和增加营养,保护皮肤创面,用皮维碘纱布覆盖加包扎固定,再结合精神护理,8 d后痊愈出院。

  • 难治性脑曲霉菌性肉芽肿1例

    作者:周青;周敬安;王利清;刘策;王君

    1 病例报告 男,27岁。突然下意识不清5min,头部CT示左颞顶叶占位病变,1995-10-09入某医院诊断为胶质瘤,行左颞开颅手术,近全切除肿瘤、去骨瓣减压,病理报告结核瘤,术后抗结核治疗,痊愈出院。1996-10因言语不清、右肢体无力、行走困难1个月再次就诊,复查头部MRI示左颞顶叶巨大占位病灶,诊断结核瘤复发收入我院。查体:无发热,骨窗处张力高,言语不清,右侧肌力Ⅲ级,右侧Babinski氏征阳性,血象及肝肾功能正常,脑脊液(CSF):无色、透明,细胞总数2.0×109/L,糖(Glu)4.5mmol/L,蛋白质(Pro)2.23 g/L,氯化物(Cl)137.0 mmol/L,培养无真菌生长。既往有副鼻窦炎病史多年,检查鼻腔分泌物,培养未见真菌生长,重阅上次病理切片,诊断为曲霉菌性肉芽肿,给予抗真菌药物达扶康静滴及脱水治疗2个月,复查头部CT示左颞顶叶占位病灶明显缩小、局限,患者言语及右侧肌力恢复正常,1997-01-03出院。1997-02-27又出现头痛、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并抽搐一次,复查头部CT示左颞顶叶巨大炎性肉芽肿,不规则花环样强化。1997-03-07 2次开颅,原切口入路,术中见肿物约15 cm×13 cm×10 cm,供血丰富,质地坚韧,基本全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报告曲霉菌性肉芽肿,肿物培养证实为曲霉菌生长。给予普通抗生素以及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术后患者头痛、发热近1个月,言语不清,右侧肌力Ⅲ级,化验CSF:WBC2.30×109/L,N0.65,L0.35,Glu3.0 mmol/L,Pro 1.08 g/L,Cl-122.0 mmol/L,1997-03-13复查头部CT示左颞顶叶脑内大片低密度软化灶,无强化,术后1个月,体温正常,头痛消失,言语及右侧肌力基本恢复正常。1997-04-07复查头部CT示左颞顶叶片状低密度病灶,无强化,1997-04-09出院。查体:言语基本流利,右侧肌力Ⅳ级。

  • 前列腺不成熟畸胎瘤1例

    作者:马世玲

    1 病例报告 男,75岁。因尿频、排尿困难渐进性加重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及,心肺未见异常。肛诊:前列腺增大Ⅲ度,中央沟消失。B超检查示前列腺增大。临床诊断:前列腺增生。于2000-03-20手术。术中见前列腺肿大,大小为7 cm×6 cm×5 cm,弹性好,质中等,无结节。病理大体检查:切除前列腺组织为6.5 cm×5 cm×5 cm,实性,切面灰白,部分呈半透明状,质较软。显微镜下检查:肿物前列腺腺体消失,代之以鳞状上皮、皮脂腺、平滑肌及纤维组织,以上各成份分化成熟;另有部分区域由小圆形细胞、短梭形细胞成团灶状分布,细胞小、幼稚、排列紧密,不规则,胞浆少淡染,胞核圆形,梭形染色深,可见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病理诊断:前列腺不成熟畸胎瘤。2 讨论 畸胎瘤多发生于卵巢、睾丸等性腺部位,发生于前列腺部位的不成熟畸胎瘤实属少见。

  • 腹茧症误诊1例

    作者:付军

    1 病例报告 男,41岁。因上腹部反复疼痛4a,进行性加重0.5a入院,伴腹部包块,停止排气、排便、无呕吐。查体:消瘦体型,脐周及左上腹局限性压痛,腹平软,腹痛时可见肠型,肠鸣音高亢,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X线片示:胃内大量滞留液,小肠积气明显,尤其第5、6组,小肠可见多个液平面,升结肠胀气明显,结肠远端有气液平面,诊断为不全肠梗阻,入院经内科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胃肠减压,消炎治疗后,排柏油样便,腹痛间断性发作,转外科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腹膜下一层灰白,质地较硬的纤维膜,包裹部分回肠及全部结肠,距回盲部10 cm的回肠可见,回肠与包裹之纤维膜有少量蚕茧样粘连,大网膜缺如,横结肠以上脏器无粘连,腹腔内其他脏器正常,手术将此层纤维膜切除,分离回肠粘连,因肠管增粗,浆膜受损,切除1m多小肠,行肠吻合术,关腹。术后诊断:腹茧症,不全肠梗阻,中度营养不良,术后经营养、支持、消炎治疗恢复正常,病愈出院。

    关键词: 腹茧症/诊断 误诊
  • 先天性食管气管瘘误诊3例

    作者:王荣华;贾杰;王学练;魏长亭

    1 病例报告 例1 女,29岁。咳嗽、咳痰10a余,无规律性发作,每次发病在在当地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均诊断支气管炎,并按其治疗。本次因感胸闷、食欲不振及阵发性腹痛1wk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胃肠钡餐检查:右中下肺纹理明显粗大,纹乱;吞服稀钡液后在平第6胸椎水平造影剂有少量向右主支气管内分流;随着吞服造影剂量的增加,右支气管呈树枝状显影,表现杵状支气管扩张征象。食管与主支气管吻合处有一约0.6 cm大瘘道口,并有一假的瓣膜。诊断:先天性食管与右主支气管瘘。 例2 男,26岁。反复咳嗽、咳痰多年,并呼吸困难、发绀。数次壅患肺炎,在一次透视吞钡观察心脏时发现患有食管气管瘘。彩超诊断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 先天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内脏完全转位1例

    作者:独建军

    1 病例报告 男,26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20a余,咳嗽4个月于1995-05-08入院,患者自幼年起哭啼后的口唇紫绀而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1988年在某医院诊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小而未做。平日可胜任一般轻体力劳动。于4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按急性支气管炎治疗,咳嗽时轻时重,入院前2d咳嗽加重,伴大量出汗、心慌、气短明显、发热,以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而入院。入院时查体:T38℃,P120次/min,R34次/min,BP113/30 mmHg,被迫半卧位,面部、口唇轻度紫绀、全身皮肤多汗、气管右移,颈静脉充盈,胸廓右侧隆起,心尖搏动在剑突下及右前胸明显,较弥散,未触及震颤,心界于第5肋间,右锁骨中线外1.5 cm,左至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2.5 cm,胸骨右缘3~4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较响亮,HR120次/min,律齐。左胸第4肋以下叩实,呼吸音消失,语颤减弱,右肺无异常,肝肋下2 cm,质中,无触痛。双下肢无水肿。双手指呈杵状指。辅助检查:胸部后前位片示,心影扩大,左心室位于右侧胸腔,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增宽,左肺门可见大片状浸润影,左肋隔角变钝,提示右位心,左侧肺炎,左侧胸膜炎。B超探查胸腔:可见液性暗区前后径10.2 cm,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探查腹腔:肝于左上腹探及、脾于右上腹探及,提示内脏转位。心脏彩色多普勒示:全心扩大,房间隔完全消失,室间隔膜部完全中断,剩余残端增厚,肺动脉增宽。提示:右位心、心内膜垫完全型缺损,大血管无错位,左胸腔积液。ECG示:窦性心律,右位心,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双心室肥厚。入院诊断:①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心功能Ⅲ级;②内脏完全转位,右位性心脏;③左侧结核性渗出胸膜炎伴大量胸腔积液。入院给予抗结核治疗,4d后体温降至正常,胸水20d后消失,心慌、气短明显减轻,于1995-05-29出院,出院随访6a心脏杂音无变化,心功能好转至Ⅱ级,胸膜炎治愈。

  • 肝肺综合征误诊1例

    作者:吕喜英

    1 病例报告 男,47岁。主诉劳累后呼吸困难1a,口唇青紫1个月就诊。于1a前因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尤以行走时加重,伴头晕、周身乏力,卧床休息后好转。近1个月行走时口唇青紫。查体:T36℃,P76次/min,R24次/min,BP90/60mmHg,神志清,口唇青紫,杵状指,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肝于右肋下一指,边缘锐利,质硬,轻压痛,肠鸣音正常。既往乙型肝炎病史10a,X线胸片:双肺下野可见斑点状阴影,肺纹理间隙模糊。肝功能:HBsAg阳性,白蛋白27 g/L,A/G0.9。诊断:肝炎后肝硬化。给予保肝药物治疗(肝泰乐、益肝灵)并卧床休息。1wk后病情减轻,呼吸困难明显缓解,但10d后又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再次就诊。查体紫绀较前有所加重,动脉血气PaO260 mmHg,血氧饱和度86%,给予卧床,吸氧,紫绀消失,进一步监测直立位PaO2为70 mmHg,卧位PaO290 mmHg,后诊断为肝肺综合征。

  •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误诊1例

    作者:田勇;杨萌;宋若先

    1 病例报告 男,37岁。反复左髋关节痛6个月。于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髋关节钝痛,初期行走时加重,休息后减轻;病情进行性加重,入院前1个月在省级医院诊为左髋关节结核,给以利福平、异烟肼等治疗,自感疼痛减轻。患者于2000-02-16以左髋关节结核入院。查体:跛行,左腹股沟中点压痛,4字试验(+),Thomas征(+),左髋关节活动障碍,屈曲90°,外展10°,外旋20°,内旋15°,轴向叩击痛。ESR30 mm/h,X线片示:左髋关节间隙消失,左股骨头呈高低密度混杂,印象:左髋关节结核?于2000-02-24行探查及病理活检术,术中见髋关节膨隆、关节液为淡红色、滑膜呈黄褐色、充血、水肿结节样增生。股骨头软骨关节面破坏、剥离,头颈交界处有4处大小不等的空腔相通,内有肉芽组织填充。将病变组织及滑膜切除并搔刮空腔。术后切下部分组织送济南军区总医院病理检查诊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伴软骨游离体形成。

    关键词: 滑膜炎/诊断 误诊
  • 前置血管破裂致新生儿死亡2例

    作者:郭永;陶华娟;李国涛

    1 病例报告 例1 女,27岁,因孕38wk,下腹痛30h,于1996-12-05入院。G2P1A1L1。查体:T36.8℃,BP113/75 mmHg,心肺正常,胎心140次/min,宫高32 cm,肛诊示:宫口开大3 cm,未触及异常,宫口开大5 cm自然破膜,继而出现阴道流血,色鲜,量约40 ml,给予止血吸氧治疗1h后,胎心不规则,加快产程,20min后娩出一男婴,Apgar评分1′评1分,经抢救无效死亡。查胎盘,帆状附着,脐带胎膜附着处有一3 mm的血管断裂。诊断:38wk妊娠分娩,G2P2A1L1,血管前置破裂,新生儿死亡。

  • 单心房1例

    作者:杨爱兰;田洪德

    1 病例报告 男,30岁。因心慌、胸闷、气短10a余,加重4d,于2001-02-10入院。查体:口唇轻度紫绀,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HR110次/min,律齐,二尖瓣区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较柔和,不传导。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并有固定性分裂。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平软,肝在右肋下3 cm,剑突下5 cm,质软,触痛,边缘锐利,表面光滑。心房极度扩大,长轴切面二尖瓣后叶之后连接较短强光带回声长约1.9 cm,室间隔连续完整,心室正位,右室内径明显扩大,大动脉位置正常。二、三尖瓣开口于心房内,瓣膜结构正常,开放可,关闭欠合拢。CDFI示:收缩期二、三尖瓣口均见重度返流信号,CW测二尖瓣返流Vmax 5.34m/s,PG114 mmHg;三尖瓣返流Vmax4.59m/s,PG84.3 mmHg,主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宽。肺动脉瓣结构开放正常。CDFI:肺动脉瓣区见轻度返流信号。主动脉瓣结构开放正常。估测肺动脉收缩压105 mmHg。右室前壁之前,左室后壁之后心包内见无回声区,直径均约1.08 cm。心脏超声示:单心房,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临床诊断:单心房,心功能Ⅲ级。

    关键词: 单心房 诊断
  • 扁桃体切除并发脑梗塞1例

    作者:吴梅花;张友模

    1 病例报告 男,20岁。因扁桃体重度肥大,反复发炎,在某医院行剥离法切除术。术后大出血,输血1800 ml止血无效,继而出现肢体麻痹、昏迷而转来。查体:T39.5℃,P144次/min,BP60/30mmHg,浅昏迷,面色苍白,瞳孔等大,无对光反应,颈强,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阳性,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侧肢体完全性瘫痪,右侧扁桃体窝损伤重,肿胀、出血。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复查及各项凝血因子追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均正常,脑地形图示右后颞区病变,脑CT检查示右基底节区呈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显示4~6层面,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提示右脑梗塞。给予抗感染、输血、止血、抗栓及支持疗法,住院21d感染控制,神志清,自动离院,随访1a肢体未恢复。

  • 同侧肾脏双原发癌1例

    作者:葛文敏;王新杰

    1 病例报告 男,72岁。因左腰痛伴肉眼血尿0.5a余,于1999-01-11入院。查体:心肺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左肋缘下可扪及16 cm×10 cm包块,中等硬度,活动度差,轻压痛,左肾区扣击痛。B超示左肾中上极实性占位。临床诊断:左肾癌。手术所见左肾明显增大,表面不规则,上极有肿物凸出肾脏表面。 病理检查:一侧肾脏,大小16 cm×9 cm×8 cm,肾门纵切面可见肿物位于中上极,占据约3/4肾脏,进一步观察发现肿物呈现2种形态,肾上极肿物球形,大小8 cm×7 cm×6 cm,灰黄色,质脆,有坏死及出血;肾中部肿物占据肾盂及周围肾实质,大小6.5 cm×5 cm×4 cm,灰白、灰褐相间,坏死明显,界限不清,两肿物之间不见正常肾组织。镜下观察,肾上极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梁状,细胞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伊红,颗粒状,细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异型明显;肾中部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大多数瘤细胞似鳞状上皮的棘细胞,有角化及癌珠形成,病理诊断:左肾颗粒细胞癌并左肾盂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访1.5a死于肺部转移。

  • 自然避孕法与宫内节育器效果比较

    作者:尹春艳;张翠琼

    目的探讨比林斯法(Billing)与测定基础体温(BBT)相结合自然避孕法(NFP)与IUD效果比较,解决IUD失败又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物并拒绝使用外用避孕药具的育龄妇女的节育问题。方法对163例适宜NFP的妇女传授使用Billing法和BBT相结合的NFP,即根据观察宫颈粘液及外阴部感觉,进行自我监测排卵日的方法与测定BBT相结合,找出可孕期、安全期,指导性生活。与同期163例健康IUD妇女进行跟踪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妇女避孕有效率相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部分不宜使用避孕药具的妇女,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应用NFP,解决由于避孕药具的副作用与失败给妇女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达到节育与生殖健康的目的,不失为较好的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 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

    作者:李银官;游瑞雄;江飞;郑义浩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方法对19例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进行CT分型诊断。结果将视神经管骨折分为3型:①管内型(10例);②管外型(7例),又分颅口型和眶口型两个亚型;③混合型(2例)。结论视神经管骨折CT分型诊断有助于临床确定手术适应证和制定手术入路。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郎岳明;王兴东;徐立权;水淼;甘海鹏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测定30例重型颅脑损伤和30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7d,8~20d、21~30d的两组血清淀粉酶值并观察胰腺CT影像学的动态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淀粉酶值在1~20d显著升高,与中型颅脑损伤组相比P<0.01;随颅脑损伤的康复下降而趋于正常;CT检查发现重型颅脑损伤组中胰腺肿胀积液发生率高,与中型颅脑损伤组相比P<0.01,,但随颅脑损伤的康复亦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一过性胰腺损伤。

  • 滑膜肉瘤误诊研究

    作者:戎利民;蔡道章;王昆;卢华定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减少误诊。方法对15例滑膜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年龄、部位、病史特点、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从发病到后确诊时间平均20个月,本院术前误诊率40%,多误诊为其他软组织肿瘤或关节炎。结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的不足是造成滑膜肉瘤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综合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 滑膜肉瘤 误诊 研究
  •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作者:张宏;杨晓东;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王峰;刘霞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59~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对386例并发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1539例吸入性损伤中死亡333例,其中237例与全身感染有关,占吸入性损伤总死亡人数的71.17%;烧伤面积、休克、吸入性损伤程度和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影响感染的发生及其预后;改善抗感染治疗措施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吸入性损伤治愈率提高。结论感染是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针对影响感染发病的诱因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 无痛亚性甲状腺炎、Graves′病、激素合成不足性甲肿的核医学特征

    作者:谢昌辉;张玉萍;高凤彤;李秀江;马志海

    目的探讨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PST)、Graves′病(GD)、激素合成不足性甲状腺肿(HIG)的核医学特征。方法用IMMULITE法测定正常对照组、PST、GD和HIG患者血清TT3、TT4、TSH,并进行甲状腺99mTcO4-平面显像,用感兴趣区分析法计算甲状腺与三对唾液腺的放射性比。结果 PST患者TT3、TT4升高,TSH降低,摄99mTc功能降低;GD患者TT3、TT4升高,TSH降低,摄99mTc功能增高;HIG患者TT3、TT4降低,TSH增高,摄99mTc功能增高。结论 TT3、TT4、TSH激素水平与摄99mTc功能的不同分离现象是鉴别诊断PST、GD和HIG的核医学特征。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志男;雷力成

    目的观察小剂量(50 mg)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分别应用rt-PA和UK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分别rt-PA组80.65%和UK组为51.85%;患者在发病后6h内治疗,冠脉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91.18%和UK组67.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wk住院病死率分别为rt-PA组6.5%和UK组11.1%。结论小剂量(50 mg)rt-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h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并发症少,可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 肝穿刺活检在重症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思印;许佳平;鲍冰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在重症肝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径1 mm带有针芯的穿刺针,1s快速穿刺,78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脏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 78例中69例1次穿刺成功,8例2~3次穿刺成功,1例在穿刺引导下穿刺成功。结论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简便、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重症肝炎的确诊与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马顺利;李士星;种庆贵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1993-03~1999-12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尿道狭窄73例,其中19例失败。回顾性分析失败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失败原因中包括瘢痕组织切除不彻底或吻合口有张力8例(42%),手术方法选择不当4例(21%),围手术期感染控制不利3例(15%),合并假道形成3例(15%),瘢痕过度增生1例(5%)。结论针对手术失败原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后尿道狭窄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5 cm肝细胞肝癌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郭跃东;李俊来;杨爱平;郭云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5 cm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5 cm肝细胞肝癌78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球蛋白(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AFP阳性率47.4%;本组病例超声确诊率62.56%,检出率94.88%。随着瘤灶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越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对肝癌检出率高,而确诊率相对较低。

  • 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分析

    作者:路兰花;杨林花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诊断正确者36例,误诊16例,误诊率为30.8%。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

  • 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的表现特征及误诊分析

    作者:胡良安;吴亚梅;李童

    目的提高肺结核类赫氏反应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肺结核类赫氏反应误诊为耐药结核达36.7%,但前者好发于青壮年痰菌阳性重症患者的化疗初期,胸片发现病灶恶化与痰菌量减少呈矛盾现象,新病灶主要是渗出性改变,继续原方案抗痨此反应短期内消失。结论提高对类赫氏反应的认识,特别是将其与耐药结核的鉴别十分重要。

  • 小波分析多分辨率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洪;许纬洲;曹冠东

    目的探讨小波多分辨率技术(WAMT)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WAMT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脊柱X线片进行处理,获得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椎管局部额状面数字图像,根据该图像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手术切除组织常规病理活检。结果 WAMT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阳性率85.2%,CT阳性率77.6%。结论 WAMT简便实用,定位诊断正确率高,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护士长素质论

    作者:景尔玲;朱水莲;许慧娟;王水英

    现代护理对未来人才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管理生金,与护士长有效的领导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有效的领导受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环境四方面因素的影响,护士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够胜任护理管理工作,才能跟上新时代步代。1 政治思想素质1.1 护士长应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文选》的精神实质,学习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的思想。1.2 建立领导威信,对己从严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说话有说服力,才能带动全科工作。

  • 护理失误的伦理因素及对策

    作者:李丽娟

    护理失误是指发生在护理操作、护理观察中的,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给患者带来各种身心损害的错误[1]。由于护理工作中大量实际性操作的不同一性,患者病情的错综复杂,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变化,护理人员素质、经验、思维方法及操作水平的差异,每一个护士在各个工作时期的身心状况不同等,决定了护理工作将永远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失误。为使患者免受各种身心损害,使护理失误的发生降到低限度,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失误原因,消除隐患,做到防范于未然。1 伦理因素1.1 主体因素护理失误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发生的原因也相当复杂,大致归纳为责任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3个方面[2]。

  • 系统思想在误诊学研究中的意义

    作者:冯亚民;张经建;许纬洲

    临床误诊问题现已成为医学界、法律界、舆论界以及患者群体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怎样从误诊学角度探索误诊规律,研究失误的因素,总结失误的教训,提出相应的对策,终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已成为临床医学的一大课题。误诊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尚有大量的探索性工作,本文拟从系统思想角度去认识现代误诊学研究。1 系统理论概述 20世纪30年代L*Ven.Bertalanffy在对分子生物学进行研究时发现生物解剖越来越细,反而失去全貌,于是将机体与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创立了一般系统科学。此后,在系统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日臻成熟并与数学相结合出现了一系列系统分析法,在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

  • 噬血细胞综合征

    作者:王志华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以骨髓检查有相对特异性的噬血细胞而命名,亦属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临床病型。于1979年由Risdall等[1]首次报道,近年来对其报道逐渐增多,尤多见于东方人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 病因及分类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家族性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 FHL)和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reactive hemophagocytic syndrome,RHS)。 FHL多见于婴幼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90%患者在2岁时即有症状,由Farguhar于1952年首先报道[2];RHS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病毒、细菌、原虫、蠕虫感染,肿瘤亦可并发,病毒感染相对多见,称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V-AHPS),发生于细菌感染者称细菌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B-AHPS),健康人可以患病,免疫功能低下或异常者相对多发。

  • 药物与体外某些物质的相互作用

    作者:吴瑞萍

    有关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由此产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十分常见,人们也相对重视。但关于体外药物与某些物质接触而产生相互作用并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例如在输液前添加药物时,药物与塑料容器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一般说来,体内药物的相互作用常导致某药物毒性增强,药效降低甚至失效,而体外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降低了生物的利用度或改变药效。1 药物与塑料制品的相互作用 尽管人们对药物与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后果的认识还不十分明了,但塑料制品对某些药物有明显的吸附作用,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有效浓度,这一点在临床实践过程已得到证实。现已知道塑料对下列药物能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吸附作用:西地泮(安定)、硝酸甘油、硝异山梨醇、维生素A醋酸酯、华法林钠、盐酸肼酞嗪和硫喷妥钠,还有一些抗组胺类药、吩噻嗪类药等。

  • 梗塞性Q波的诊断进展

    作者:赵霞

    病理性Q波的诊断指标多年来一直延用①Q波时限>0.04s;②Q波电压>同导联R波的1/4;③Q波切迹或顿挫。但近年来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上述病理性Q波的诊断指标已远远不能适应临床上某些心肌梗塞的诊断要求,许多小于该指标的Q波也被列入梗塞性Q波范畴。此外,对于梗塞性Q波的发生机理和心电图中梗塞性Q波的产生基础,近年来亦出现一些新概念,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认识。1 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学说 对于梗塞性Q波的发生机理常认为与局部心肌坏死造成的除极作用丧失有关。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梗塞性Q波的发生一部分确系心肌坏死所致,另有一部分与心肌的电静止有关。心肌电静止包括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关键词: 梗塞性Q波 诊断 进展
  • 控制医院内感染是做好临床各项工作的关键

    作者:刘桂珍;郑芳;候丽娜;樊变兰;田峰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已得到很大的控制,某些烈性传染病有的已被消灭或接近消灭,因此一些法定传染病以外的感染病,如医院内感染、机会性感染已成为临床各项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住院前获得的感染,住院时正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后发病者不属于医院内感染。反之,感染是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才发病者,也列为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的对象除住院患者外,还可以是门诊患者及医院的工作人员、陪床人员和探视者,进而还可能把感染带到家庭及社会上去。1 医院内感染的原因 据资料统计:我国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72%,美国医院内交叉感染每年大约有150~200万人,直接死于医院内感染的为3%。近年来,医院内感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由于①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地方,提供了相互交换病源体的机会;②住院患者的年龄愈来愈大;③恶性肿瘤患者增多;④慢性病的患病率逐渐提高;⑤侵袭性检查方法增多;⑥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增多;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患者易感染性增加。另外,一些带菌者、潜伏期患者、漏诊、误诊的患者均可造成医院内感染。因此,预防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可为;彭冬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诊断和治疗疾病两个方面,以诊断部分为主体,包括人体各个系统:心血管、内分泌、骨骼、神经、消化、泌尿、呼吸和血液等疾病的诊治。放射性核素显像是: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可在活体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动态地研究机体内的各种变化,指示细胞活动的功能,器官或组织的代谢状态,神经递质传递和体液调节功能变化等情况。不仅显示机体内不同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同时反映其代谢量变过程。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灵敏及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等特点,是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皮质类固醇治疗单疱性角膜炎应用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孟祥;马颖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简称单疱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常见眼科疾病,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治疗比较棘手,目前已成为感染性角膜炎中主要致盲眼病之一[1]。近年来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深层型HSK普遍增多,常成为治疗中一种重要方法,但应用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以做到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减少不良后果。1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发病特点及危害 HSK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引起,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的增加,HSV-Ⅱ也可以引起HSV角膜的感染[2],两者均为DNA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群中,极易在人体内潜伏和复发,当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是HSK复发的关键[3]。HSK在临床上可分二型,一种是上皮型或浅层型,另一种为以实质和内皮损害为主的深层型。由于抗病毒药物及免疫增强剂等药物使用对于上皮型和浅层型HSK的治疗比较容易,如果治疗及时彻底,治愈后能够保持良好的视功能,而深层型HSK单靠抗病毒药物不容易在短时期内治愈,长时期的基质层水肿和浸润并可引起后弹力层皱褶,必将会使角膜内皮发生损害导致后果严重,视功能障碍甚至失明。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亦不同,因此,正确认识其病变的性质和类型,是HSK治疗中的重要环节[4]。

  • 误服部分中药过量引起危症的探讨

    作者:赵俊波

    近年来,因服用过量中草药引起多种难治性疾病不断发生,个别患者甚至死亡,为中西药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打破了服用中草药安全的普遍认识,现将几种常用中草药过量引起的危重症,加以探讨,望从事中医药工作者重视,严守中草药的用量,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1 超量乌头致严重心律失常 乌头为毛莨科植物,药用其块根,主根为乌头,旁根可附子,我国约有70余种,除四种栽培的称川乌外,其他产地统称草乌,乌头所含生物碱以乌头碱毒性强,乌头能通过消化道或经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肾及唾液排出,因吸收快,故引起中毒过程迅速,服用过量的突出症状为全身麻木、四肢无力、不能行走、心悸、胸闷、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泄等。 乌头碱的毒副作用:①主要对迷走神经有强烈的兴奋作用,引起窦房结抑制,房室传导阻滞而导致心律缓慢或心律失常,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增高心肌应激性引起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②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皆可麻痹至死亡。内服乌头碱0.2 mg即可中毒,3~4 mg可致死,乌头的一般治疗量内服为2.5~5 g,中国药典规定生品内服宜慎,一般经炮制后用,乌头或附子水煎3h以上可使乌头碱完全破坏而不含毒性,故服乌头需炮制并水煎时间必需适宜。临床上一旦发现乌头碱中毒的患者,早期立即催吐洗胃,静脉补液促进毒物的排泄,注射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阻滞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影响,应用阿托品后仍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可选用利多卡因或心律平等药物纠正。

  • 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作者:肖翠娥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进行机械性人工呼吸。对于重型脑外伤患者还起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但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笔者从1991年以来护理了60例重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60岁。入院时GCS计分,6~8分25例,3~5分28例,<3分7例。50例拔管伤愈出院;8例因伤情危重于拔管前死亡;2例带管出院。60例患者带管时间为2~56d。发生呼吸道感染5例(不包括气管切开前的呼吸道感染)。现将重型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1 湿化气道 人体气道是由鼻腔、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组成,这些气管表面粘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分布,它们担负着加温和湿化吸入气体的作用,使从体外吸入的相对较冷而干燥的气体变得温暖和湿润,防止气管分泌物干涸结痂,以维持气道粘膜纤毛运载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分泌物和异物及时排出,防止细菌生长繁殖。气管切开后,这一生理功能降低,所吸入的空气干燥,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排出困难,易引起局部炎症。因此,湿化气道是保护气道粘膜、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措施是:

  • 容易误诊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内分泌疾病

    作者:邸晶;周玉萍

    很多内分泌系统疾病均有消化道症状,很容易误诊。现分别介绍如下。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昏迷前发生范围广泛的阵发性剧烈腹痛、腹胀、呕吐,又称糖尿病假性急腹症。查体可见轻度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升高,体温可轻度升高,腹部X线可见液平面,极易误诊为阑尾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穿孔及肠梗阻等。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①有糖尿病史;②颜面潮红、充血、呼吸有酮臭;③酸中毒前多先厌食、恶心、呕吐或嗜睡等,而后有腹痛,腹痛呈弥漫性、局限性压痛不明显,或虽有压痛但反跳痛不明显;④查血糖、血酮体均明显高出正常范围,尿糖、尿酮阳性,甚至有蛋白尿、管型尿。此症经积极抗糖尿病治疗与纠正酸中毒后(4~6h),腹痛即可完全消失。

  • 细菌药敏与临床疗效不符的原因分析

    作者:楚世尊;何子毅;袁文清

    目前细菌药敏是指导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依据,细菌药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但在临床细菌感染治疗过程中,常常遇到细菌药敏耐药而临床治疗有效,细菌药敏敏感而临床治疗无效的情况,为此,对细菌药敏检测的有关环节及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认为主要与下面6个因素有关。1 细菌药敏检测不规范1.1 细菌药敏平板,按照NCCLS的规定,细菌药敏平板应该使用MHA琼脂,对于有些细菌应加入一定量的生长因子,并提供特殊环境,而目前部分实验室成本的角度考虑,用普通营养琼脂代替MHA琼脂,有些实验室缺乏细菌所需要的特殊环境使一些本来耐药的细菌由于缺乏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出现假敏感现象。1.2 细菌药敏的菌液浓度药敏试验接种菌的浓度至关重要,按照NCCLS的规定,应为0.5麦氏u(1.5亿/ml),据报道,当药敏试验和菌液浓度≥109/ml就会出现假耐药现象,而目前大多数基层实验室配制药敏菌液浓度时,以硫酸钡浊度管为准,但其稳定性较差,A625值常大于或大于0.08~0.10,从而使药敏菌悬液失控,造成假耐药或敏感,少数实验室测药敏时不配制标准的菌悬液,而是直接挑取菌落涂板,这样其浓度大于109/ml的范围,从而使假耐药现象机率大大增加。

  • 乙肝五项检测中易引起临床误诊的钩状效应

    作者:鲍文明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五项标志物(俗称两对半)的检测是乙肝患者必做的检验项目。医院检验科通过颜色深浅用肉眼或用酶标仪读数来得出结果,但这些结果并不一定总结表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甚至有时会导致临床医生误诊。1 在临床中可见到以下几种类型的检验结果 见表1。

  • 无呼吸道症状肺癌的误诊原因与对策

    作者:朱英

    笔者收集国内有关文献发表的无呼吸道症状的肺癌153例,入院时全部误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分析如下。1 无呼吸道症状肺癌的早期表现与误诊1.1 以上肢麻木、肩臂痛就诊,被误诊为肩周炎、臂丛神经炎本组有42例(27.5%);肺上叶或肺尖肺癌向上发展侵犯胸膜,累及肋骨、胸壁组织及肩关节,可引起肩痛或上臂痛,侵犯臂丛神经时常有上肢放射性疼痛,以此症状就诊则易被误诊为肩周炎、臂丛神经炎。江枫[1]报道1例,因右肩痛,以肩周炎给予按摩治疗4个月症状无缓解,后右肩拍片发现骨质破坏,又拍胸片见右上纵隔有一弧形阴影,边缘呈毛刷状,右肺门浓密片状阴影,确诊为右上肺癌肩转移。1.2 以一侧肢体瘫痪、抽搐就诊,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本组有31例(20.3%)、肺癌易发生脑转移,因为肺血管与椎静脉之间常有吻合支,肺具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网,呼吸时胸腔压力改变,促使癌细胞落进入血循环,并直接经左房、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进入脑,特别是小细胞癌分化快,倍增时间短,呈浸润生长,易发生脑转移[2]。肖世全[3]报道1例,因突发头昏、头痛、呕吐、右侧肢体瘫痪,被误诊为脑血栓形成,不久出现呼吸道症状,拍胸片发现左上肺有片状阴影、分叶,CT示颅内转移病灶,痰中找见腺癌细胞,确诊为肺癌脑转移。

  • 糖尿病诊治中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邱惠芝;王京杨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单位医护人员由于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在诊疗中存在一些误区,现将其产生原因与对策作一阐述。1 误区与对策1.1 对诊断指标不理解①仅据尿糖诊断糖尿病。由于老年人肾动脉使肾糖阈增高致尿糖阴性,未进一步查血糖即除外糖尿病。反之,尿糖阳性即诊断糖尿病并开始使用各种药物治疗是危险的。因为同尿糖并非阴性都不是糖尿病一样,尿糖阳性也非均有糖尿病。②部分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h血糖增高易被误诊,一般说来餐后2h血糖比空腹血糖更为敏感也更重要,因此不能权根据空腹血糖不高而排除糖尿病的诊断。1.2 以糖尿病特殊表现而就医的患者易被误诊①对晚发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在青壮年时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而被误诊为急腹症。②糖尿患者群1992年调查显示冠心病及脑血管(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病率分别为9.32%及6.65%。当其出现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昏迷时易被误诊。③以各种感染为首发症状就诊的糖尿病,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常被非专科医生误诊。④16%的糖尿病患者以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首诊于眼科,如不注意病因易误诊。⑤10%~20%小儿糖尿病起病急,多饮多尿症状不易被发觉,而以酮症酸中毒起病。部分患者起病缓慢,表现为软弱无力、体重减轻、视力减弱等[1]。临床医生往往对此认识不足,从而造成误诊。糖尿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各器官表现复杂易误诊。

  • 某些消化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原因与教训

    作者:张日华

    由于一些脏器的感觉神经纤维在体壁和皮肤上的定位相互重迭,故这些脏器病变难以从疼痛的部位进行鉴别,例如食管病变引起的食管源性胸痛与心绞痛相混淆导致误诊。笔者收集某些消化道疾病被误诊为冠心病的病例6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以冀从中吸取教训。1 误诊为冠心病的消化道疾病1.1 因食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47例王福安[1]报道1例,发作性胸骨后疼痛,ECG示偶发性室早,以心绞痛给予消心痛、心痛定治疗,时好时坏,经详细询问病史已有反酸数月,遂作内窥镜检查,发现食道下端粘膜水肿,线状糜烂,活检证实为炎症,停用消心痛,改用硫糖铝治疗3wk而愈。李德仁[2]报道1例,发作性餐后胸骨后隐痛,ECG示频发性室早呈三联律,以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无效,经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上述症状每于饱餐、平卧时加剧,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证实为食道裂孔疝,后以少食多餐、餐后散步,并配合胃得安等治疗,症状改善,心律失常消失。

  • 对过早复极综合征的认识与鉴别

    作者:田瑞雪

    早期复极综合征(Premature Repolarization Syndrome,PRS)是正常心电图变异,临床上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近年来虽然对PRS误诊的报导较多,但仍有不少临床医生尚未引起足够的认识,以致于造成这个本无害的综合征同一些严重心脏病之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混淆,带来不良后果,本文仅从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讨论,以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1 PRS的心电图诊断 PRS的心电图诊断条件是:①ST段成凹面向上型抬高,以V2~6导联常见,V3,4导联显著,抬高振幅0.1~0.6mv,Ⅱ、Ⅲ、avF可同时出现,对应导联无ST段降低;②R波降枝粗钝;③有胚胎型J波或明确的J波,如J波明显,很象r′,当出现于V1,2导联时,可能误诊为右束支传导阻滞;④胸导联QRS波可能有快速过度区,如有rS突然变为Rs,常有逆钟向转位;⑤T波对称高大,上述心电图改变可长期存在,有时消失又复出,运动后或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可能消失。

  • 尿毒症不典型抑郁障碍的漏诊问题

    作者:王群元;周文燕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在我国有所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4个国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综合性医院患者中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25%~35%,其中以抑郁为主要表现者占第1位[1,2],另有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常有约1/3被漏诊[3],尤其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尿毒症患者出现其他方面的并发症较多,其抑郁症的表现往往被忽视,其实该类患者心理承受压力较大,其抑郁症患病率更高,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就我院门诊及住院45例尿毒症患者不典型抑郁障碍病例分析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5例尿毒症患者均系我科1997-04~2000-02收治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衰的诊断标准[4]。其中非血透性治疗27例,维持性血透治疗18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9岁±15岁,病程2~18a不等。

  • 梅毒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刘修海

    梅毒性关节炎可发生于先天或后天梅毒,因而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直接由梅毒螺旋体侵入关节或由于脊髓痨后发生神经营养性关节病。1 X线表现1.1 先天性梅毒性关节炎为双侧对称性浆液性滑膜炎,关节周围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常伴有间质性角膜炎,由于主要是关节滑囊和滑膜受累,故不具有特征性X线表现。1.2 后天性梅毒性关节炎二期梅毒早期,可累及多数大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积液相似,缺乏特征性。但常伴有其他梅毒症状,如淋巴结肿大,皮肤斑疹等。三期梅毒时,梅毒性骨炎和树胶肿可蔓至骨端而引起关节改变,关节囊和滑膜增厚肿胀,关节有波动感,但局部皮肤不红。此外,关节软骨和构成关节的骨端均可受侵犯,但病变往往仅限于一个关节面。骨骼可发生骨炎或骨髓炎,骨干部多发性不规则骨质增生或分散存在的软骨下骨侵蚀。关节病变多为单发,常见于膝关节,可发生半脱位或夏科氏关节。有些学者认为如膝关节肿胀,附近骨组织有骨膜炎而患者又无外伤史就应考虑为梅毒性,但确立本病应赖于血清康、华氏反应阳性和其他的梅毒症状。

中国误诊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