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效果评价
背景: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这种碱性氨基多糖具有天然抗菌活性,且抗菌广谱,但将其纳米化后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报道较少.目的: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3/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聚合物分散法用脱乙酰度分别为88.5%和95%的2种壳聚糖粉末制各壳聚糖纳米粒.方法:取0.5mL.含幽门螺杆菌(NCTC11639和NCTC11637)5×108 CFU/mL 的布氏肉汤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待干燥后,采用打孔法检验不同质量浓度(5,10,15,20 g/L),不同pH值(pH=6,5,4)和不同脱乙酰度(88.5%和95%)壳聚糖纳米粒溶液的抑菌效果.主要观察指标:抑菌环直径.抑菌环直径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抗菌效果越好;反之越小,抗菌效果越差;若无抑菌环,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结果:pH值在4~6时,壳聚糖纳米粒的抑菌作用与pH值呈负相关(P<0.01),且在pH值为4时的抑菌效果强.2种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壳聚精纳米粒(脱乙酰度95%)的抑菌效果优于壳聚糖纳米粒(脱乙酰度88.5%),在质量浓度处于5~20 g/L时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纳米粒提高了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作用,且此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明显增强.用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粉末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具有更好的抑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
壳聚糖和纳米金混合膜生物传感器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目前只有通过控制血糖浓度的方法来控制糖尿病发病率,因此创建一种快速、稳定、精确测定血糖浓度的方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目的:观察壳聚糖和纳米金混合膜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地点:观察实验,于2009-02/04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内完成.材料:将CHIT/AuNPs膜电镀到金电极表面,利用戊二醛交联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得葡萄糖传感器.方法:以K3Fe(CN)6为探针离子,采用三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组装特性及电催化活性,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特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及稳定性与重复性进行考察.主要观察指标:不同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葡萄糖浓度和响应电流的关系.结果:在0.001~6 mmol/L范围内,葡萄糖浓度和响应峰电流成线性关系.且该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响应速度快(<2 s),重复性及稳定性好,检出限低(26.56 μmol/L),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结论:以壳聚糖和纳米金混合膜材料研制的葡萄糖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并且对葡萄糖的响应速度快,评测结果为可以应用于临床.
-
新型荧光-超声双功能复合成像剂的制备和表征
目的:将量子点和微泡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技术复合在一起,得到一种新型双功能复合成像剂,并对其荧光-超声成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①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微泡的制备:对司盘60和吐温80表面活性剂混合乳液进行超声处理,分离并洗涤得到包裹全氟丙烷气体的微泡.②复合成像剂的制各:静电吸附自组装得到聚电解质和量子点包覆的复合微泡.③复合成像剂的表征: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确定量子点是否成功吸附于微泡的外表面;测量荧光光谱以证明复合成像剂的荧光成像功能;进行动物体内超声造影实验以证明复合成像剂的超声造影成像功能.结果: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证明量子点吸附于微泡的表面.②荧光光谱证明复合成像剂具有荧光成像的功能.③动物体内造影证明复合成像剂具有良好的超声成像功能.结论: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可得到具有荧光-超声双功能成像效果的复合成像剂,并在实验动物体内超声造影得到验证.
-
聚丙烯补片与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及传统方法修复战伤性腹壁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的人工合成修补材料问世,应用这类材料修补疾病所致的腹壁缺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应用于战伤腹壁缺损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聚丙烯补片以及传统方法修补战伤腹擘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8 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及唐都医院动物实验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脱细胞真皮基质由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聚丙烯补片购于北京.方法:27只成年杂种犬制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脱细胞真皮基质、聚丙烯补片,传统修复方法进行修补.主要观察指标:3组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时取材行光镜检查及抗拉力强度测定.结果:全部动物无伤口裂开、无腹壁疝形成,脱细胞真皮摹质修补组脏面未与内脏粘连,聚丙烯补片修补组均与内脏粘连.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表明脱细胞真皮基质较聚丙烯补片、传统修补更有利于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形成,6个月内脱细胞真皮基质可逐渐降解替代:6个月时聚丙烯补片仍有炎症反应,表现了长期的异物影响:传统修补只是肌肉之间简单的瘢痕愈合,增殖较少,生长较慢.抗拉力试验结果提示在3个阶段除6个月时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处与聚丙烯补片修补处抗拉力强度相等外,余均提示在抗拉力强度上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处>聚丙烯补片修补处>传统方法修补处.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战伤腹壁缺损的效果等同于聚丙烯补片,均优于传统修复方法,安全性优于聚丙烯补片.
-
牙科氧化锆/磷酸镧复相可切削陶瓷断裂机制及加工性能评价
背景:有研究提出在氧化锆中添加一定量低机械强度的辅助相如磷酸稀土类化合物等,可降低其强度,使其物理机械性能满足可切削加工的要求,降低加工成本.目的:对牙科氧化锆/磷酸镧复相可切削陶瓷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进行评价.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7/2008-06在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无机材料制备工艺实验室完成.材料:实验以 3Y-ZrO2,LaPO4,Y2O3粉体为原料制备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根据磷酸镧含量的不同分为0%,10%,20%,30%,40%组.方法:在EZ-100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三点弯曲强度,采用压痕法测定试件的断裂韧性,采用显微硬度仪测试试件的维氏硬.度.试件在CEREC牙科CAD/CAM系统上进行加工,计算机切削嵌体的预设时间为320 s,观察瓷块在预定时间内是否可以完成嵌体的加工制作.试件夹持固定在台式钻床上,在恒定钻速和恒定轴向压力情况下用硬质合金钻头测定每个试件的钻孔深度.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弯曲断口显微形貌.主要观察指标:三点弯曲强度、断裂韧性、维氏硬度、可切削性能评价、钻孔深度、试样断口显微形貌.结果:①随着磷酸镧含量的增加陶瓷材料的弯曲强度、维氏硬度均呈下降趋势;10%磷酸镧含量组的断裂韧性高于0%磷酸镧含量组,然后从高的6.62 MPa·m1/2 下降到2.10 MPa·m1/2.②切削实验结果显示,30%,40%磷酸镧含量组在切削预设的320 s的时间内完成了大小体积相同的嵌体加工.而0%及10%,20%组在320 s的预设时间内无法完成嵌体的加工.③钻削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磷酸镧含鼍的增加,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钻孔的深度有逐渐加深的趋势.④氧化锆/磷酸镧复相陶瓷断裂形式以晶粒去除为主,磷酸镧在两相体系中的断裂呈层片状形式.结论:通过改变磷酸镧含量可以获得不同机械强度的瓷块,在保证其可加工性能同时又可达到对其增韧补强的作用.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可以针对不同修复情况使用不同组分的氧化锆/磷酸铡复相陶瓷.
-
唾液污染对托槽粘接剂微渗漏的影响
背景:唾液污染能够增加微渗漏,影响托槽粘接剂的性能;应用新型粘接剂能否减少唾液污染导致的微渗漏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唾液污染对新型托槽粘接剂微渗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9-02/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50颗.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①磷酸复合树脂组:37%磷酸30 s,喷枪彻底冲洗5 s,吹干5 s,用棉球蘸混合后的A、B底胶于牙面上,10 s后将调好的适量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涂于托槽背板,将其置于牙面并稍加压,清除托槽周围的多余粘接剂.②自酸蚀封闭剂(self-etching primer,SEP)酸蚀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MGIC)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RMGIC粘接托槽后照射.③SEP酸蚀前唾液污染组:在牙面上滴1滴唾液,用气枪吹5s,自酸蚀底胶涂布30s,用RMGIC粘接托槽后照射.④SEP酸蚀后污染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s,在牙面上滴1滴唾液,用气枪吹5 s,用RMGIC粘接托槽后照射.⑤SEP酸蚀后污染再酸蚀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在牙面上滴1滴唾液,气枪吹5 s,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RMGIC粘接托槽后照射.主要观察指标:微渗漏值.结果:①磷酸复合树脂组和SEP酸蚀前唾液污染组的微渗漏值明显大于SEP酸蚀后污染组、SEP酸蚀后污染再酸蚀组和SEP无污染组(P<0.05).②龈端微渗漏显著大于切端(P=0.000).③每一颗牙齿托槽去除后粘接剂-托槽界面上发生了贯通整个托槽的微渗漏.结论:①唾液污染能增加SEP酸蚀前污染的微渗漏,但是不影响SEP酸蚀后污染的微渗漏.②与传统磷酸联合应用复合树脂比较,SEP联合应崩RMGIC能明显降低托槽的微渗漏.③托槽龈端渗漏比切端严重.
-
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的细胞亲和性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是一种较好的细胞支架材料,但细胞亲和性较差、机械强度不够等缺点又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聚乳酸类支架材料的改性是非常必要的.目的:研究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Ⅰ型胶原复合生物支架的细胞亲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2/12在遵义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利用多聚赖氨酸对聚乳酸-羟基乙酸改性后与Ⅰ型胶原构成复合生物支架.方法:将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与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各12块,分别放入2块24孔培养板中,每孔加1×1011 L-1 第2代兔耳软骨细胞悬液100μL.在37℃、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中培养4h后,每孔加1 mL含血清DMEM培养24 h.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改性前后支架空间结构.②观察改性后支架吸附细胞的形态结构.③计算改性前后支架对兔耳软骨细胞的吸附率.结果:改性后复合支架的粗糙度增加,其细胞吸附率明显高于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组(P<0.05),细胞形态结构较好.结论: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Ⅰ型胶原复合生物支架具有较好的细胞亲和性.
-
氧化锆增韧羟基磷灰石纳米复相多孔生物陶瓷的制备与性能
以过氧化氢为成孔剂将羟基磷灰石、氧化锆、氧化钇粉料按比例混和、成型、烧结制备出氧化锫增韧羟基磷灰石纳米复相多孔生物陶瓷材料,并与纯羟基磷灰石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比较.通过阿基米德法测定成型压力为15 MPa所制备的纯羟基磷灰石和多孔生物陶瓷的孔隙率分别为26%和28%.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多孔生物陶瓷材料的物相组成为羟基磷灰石和四方氧化锆相;扫描电镜观察多孔生物陶瓷形貌具有多孔结构;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在成型压力15 MPa条件下所制备多孔生物陶瓷和纯羟基磷灰石的抗弯强度分别为48.7 MPa和30.8 MPa;弹性模量分别为3 851.27 MPa和3 071.58 MPa;断裂韧性分别为0.34 MPa·m1/2和0.09 Mpa·m1/2.
-
反复铸造对镍铬烤瓷合金金瓷结合力的影响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回收再利用烤瓷合金废旧料及是否添加新合金问题上存在争议.其中镍铬烤瓷合金在真空加氩气保护的环境下反复铸造后金瓷结合力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反复铸造对镍铬烤瓷合金金瓷结合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06/08分别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技工室、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生物研究中心完成.材料:镍铬烤瓷合金为 UNI METAL VH,SHOFU Co.,Japan产品,烤瓷粉为VINTAGE,SHOFU Co.,Japan.产品.方法:根据ISO 9693 标准,用三点弯曲试验测试在氩气保护真空加压铸造环境下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的镍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力,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试件被加载至瓷层完全剥脱后,试件金属基底表面形貌及脱落瓷的形态.主要观察指标:试件加载后金瓷开裂瞬间的力值,瓷层剥脱后的金属表面形貌及瓷层剥脱后的瓷表面形貌.结果: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的镍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力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64).体式显微镜下可见剥脱的瓷层完整无破裂,试件金属基底瓷层剥脱面呈毛玻璃样.结论:镍铬烤瓷合金在真空加氩气保护铸造条件下分别经过1~5次铸造后,金瓷结合力无显著性下降.
-
平滑肌祖细胞在新型细胞外基质支架上的生长特性
背景:血管壁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合成分泌的胶原蛋白、弹力蛋白和蛋白聚糖等细胞外基质是提供血管塑形及张力的主要成分,平滑肌细胞在细胞外基质支架上生长可能更接近体内生长环境特性.目的:观察鼠骨髓来源平滑肌祖细胞在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上的生长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水平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7/2008-07在江苏大学临床检验实验室完成.材料:将纤维蛋白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新鲜大鼠血浆促凝coagulation作用下,构建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方法:实验组诱导培养骨髓来源的第2代平滑肌祖细胞种植在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表面.对照组将骨髓来源的第2代平滑肌祖细胞接种到无菌圆盖玻片上.主要观察指标:于培养1,4,7,10,14,21 d用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结构及平滑肌祖细胞生长情况;Westem Blotting法、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α-SMA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平滑肌祖细胞贴壁率、增殖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电镜显示细胞在支架表面形成较平整的平面,如典型"平滑肌"形状:实验组平滑肌祖细胞为多层、三维立体、更接近天然血管的结构;实验组α-SMA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胞外基质支架能显著促进平滑肌祖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可作为一种新颖的合成人造血管的生物组织工程支架.
-
不同粘接修复材料对窝洞充填修复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背景:微渗漏被认为是影响牙体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认为应用粘接剂是减少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有效方法.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5种牙科修复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实验研究,评价不同充填材料、不同粘接材料对窝洞充填修复边缘微渗漏的影响,以及热循环对各种修复材料边缘封闭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2008-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完成.材料:选取50颗正畸拔除的新鲜上颌前磨牙,近或远中制备长方体形Ⅱ类洞型.样本随机分成5组,分别用全酸蚀粘接剂粘接纳米树脂修复(SB组)、自酸蚀粘接剂粘接纳米树脂修复(AP组);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Ket组);自酸蚀粘接荆粘接银汞合金修复(AgAp组);单纯银汞合金修复(Ag组).方法:粘接和充填过程严格按厂商说明书操作.每组选取5颗牙进行0~55℃的热循环200次,另5颗牙热循环500次.所有样本放入0.5%碱性品红中37℃染色24 h.取出样本在石膏修磨机上进行逐层磨片,并在体视显微镜下用软件测量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深度.主要观察指标:微渗漏深度.结果:经One-way ANOVA和SNK检验统计分析,热循环200次和500次后5组样本各组间比较均显示AP组的微渗漏大于其他各组(P<0.01),而其他各组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Paired Samples t test统计显示同组中轴壁微渗漏小于龈壁(P<0.01);热循环500次后各组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均较热循环200次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各组窝洞充填修复边缘均可见微渗漏.自酸蚀粘接剂粘接修复边缘封闭效果弱于其他4种充填方法;修复体轴壁抗微渗漏能力好于龈壁;热循环次数的增加会加重修复体的边缘微渗漏.
-
光固化复合树脂经抛光处理后的表面变化
背景:新型超微填料混合型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粘结系统具有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是一种可替代银汞合金的良好牙科修复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各种材料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临床鲜有报道.目的:探讨抛光对不同光固化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3种临床常用的前后牙通用光固化型复合树脂(Filtek Z250,Spectrum TPH,CHARISMA),每种树脂分别制作10个Φ10mm×2mm的圆片.方法:经光照固化后,均用Sof-lex抛光系统修整、抛光,扫描电镜观察抛光前后的表面形态,并用表面粗糙度仪测定其粗糙度,用SPSS软件包对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比较何种树脂抛光性能更优越.主要观察指标:抛光前后的表面形态和粗糙度.结果:不同复合树脂经抛光处理后的粗糙度值均增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udent-Newman-Keuls进行3种复合树脂之间的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Filtek Z250组粗糙度无论抛光前后,均较其他两种树脂小.扫描电镜观察Filtek Z250组表面较其他两组均匀、致密,抛光后的划痕较浅而且较少,而CHARISMA组划痕较深而且多.结论:Filtek Z250 与其他两种树脂相比抛光性能较佳,可形成比较平整光滑的表面.
-
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支架材料的性能分析
背景: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因其来源广泛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较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其关键点为免疫原问题,如能解决免疫原问题,则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目的:通过理化方法制备脱蛋白松质骨,对其结构、组成及生物安全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2/2009-01在黑龙江省纤维化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取成年猪和山羊股骨远端松质部分,1:1氯仿甲醇液脱脂、体积分数30%H2O2脱蛋白,制得脱蛋白松质骨.方法:①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力学测试仪进行载体性能测试.②取第3代人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浓度为2×108 L-1 细胞悬液,接种到载体至饱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种子细胞黏附及生长增殖情况.③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离小鼠股后肌肉制成肌袋,实验组植入猪脱蛋白松质骨,对照组直接缝合.术后1,2,4,8周检测分析血清肌苷、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④采用免疫酶组织染色方法分析猪脱蛋白松质骨和植入小鼠体内4周脱蛋白松质骨标本的免疫原性.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实验分析脱蛋白松质骨理化性能、免疫原性.动物实验分析生物安全性能.结果:脱蛋白松质骨载体无机成分主要是与人骨天然成分相同的羟基磷灰石,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胶原蛋白并没有被脱除,这种结构保持了较好的力学性能.脱蛋白松质骨由于脱除了主要的免疫原性物质,其免疫原性较弱,毒性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载体后生长分化良好.结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骨组织工程载体.
-
血液污染对新型托槽粘接剂微渗漏的影响
背景:微渗漏增加继发龋和治疗结束后的敏感性,也增加了粘接剂-釉质界面白斑形成的可能性,但目前涉及托槽粘接材料微渗漏的报道很少.目的:以自酸蚀底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为新型托槽粘接剂,观察血液污染对其粘接托槽时微渗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对比观察,于2009-02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50颗,杭州三比燕尾型托槽,自酸蚀底胶、37%磷酸,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复合树脂釉质粘结剂,志愿者献血10 mL.方法:50颗牙齿随机分为5组,10颗/组.磷酸复合树脂组:37%磷酸30 s,喷枪彻底冲洗5s,吹干5 s,用棉球蘸混合后的A、B底胶于牙面上,10 s后将调好的适量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涂于托槽背板,将其置于牙面并稍加压,清除托槽周围的多余粘接剂.无污染对照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照射.血液污染1组:在牙面上滴1滴血液,用气枪吹5 s,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照射.血液污染2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在牙面上滴1滴血液,用气枪吹5 s,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照射.血液污染3组: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在牙面上滴1滴血液,用气枪吹5 s,自酸蚀底胶涂布30 s,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照射.主要观察指标:微渗漏值.结果:磷酸复合树脂组微渗漏值明显高于无污染对照组及血液污染组(P<0.05),无污染对照组与血液污染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121).龈端总体微渗漏值明显高于切端(P<0.000).碱性品红溶液染色后去除托槽,在粘接剂-托槽界面上发生了贯通整个托槽的微渗漏.结论:与传统的磷酸复合树脂比较,自酸蚀底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联合应用能明显降低托槽的微渗漏,且血液污染对其粘接托槽时的微渗漏无显著影响,龈端渗漏比切端严重.
-
微囊化成年兔许旺细胞的体外培养
背景:研究发现将体外培养扩增的大量许旺细胞种植到神经导管上来引导周围神经再生效果明显,而目前备受关注的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在克服免疫排斥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与实用性.目的:微囊包裹兔许旺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许旺细胞形态及增殖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水平观察实验,于2005-09/2006-05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子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家兔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微囊发生器由南昌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研制.方法:使双侧坐骨神经发生Wallerian变性,经改良后反复差速贴附法进行培养,快速分离纯化许旺细胞.海藻酸钠-氯化钡一步成囊法包裹生长良好的第3代许旺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微囊化许旺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不同时期微囊化许旺细胞及游离许旺细胞的增殖改变.结果:在培养过程中可见微囊及其囊内许旺细胞形态均保持完整,微囊未见破损.微囊化后的许旺细胞总体呈现悬浮生长的趋势.培养0,1,3,5,7 d时MTT检测微囊许旺细胞组与游离许旺细胞组吸光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囊包裹的许旺细胞体外可存活较长时间,微囊化许旺细胞相比游离许旺细胞增殖速度有所减慢.
-
膨体聚四氟乙烯用于肺切除后的残腔填塞
背景:肺切除后由于处理不当产生的胸内残腔是导致胸腔内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残腔的处理尚无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目的:探讨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肺模型消除肺切除后残腔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9-03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填塞组,6只/组.膨体聚四氟乙烯肺模型由上海颦料研究所提供,该肺模型为预先消毒好的医用海绵及膨体聚四氟乙烯,根据胸腔三维结构进行设计制作,模型质量500~700 g.方法:2组犬均进行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填塞组将预先设计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模型直接置入胸腔,胸顶和隔肌缝针疏松固定防止移位;模型组按肺切除手术常规处理,未置入任何材料.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并发症的发生;分别于肺切除后6,12,24周处死解剖,行动脉血气分析,取胸膜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1只犬因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于术后10 d死亡,气管纵隔有移位;填塞组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无纵隔移位,置入体内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肺模型保持原状,表面覆盖纤维结缔组织,剖面内无积液.与肺切除前比较,肺切除后两组均出现氧分压下降(P<0.05)、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0.05);肺切除后2组间比较,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HCO3-浓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肺切除后6,12,24周,两组动物胸膜组织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基本相似,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结论:肺切除后人工材料填塞消除残腔是可行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是现阶段理想的填塞材料.
-
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合金机械性能及体内外的生物毒性
背景:在口腔修复领域广泛应用的纯钛和Ti-6AI-4V合金存在强度低,耐磨性较差,加工性能不理想,易出现卡环折断现象等缺点,并且含有人体有害的AI及V元素.因此,研制机械性能优良,生物学性能良好的口腔修复用钛合金,对于克服纯钛及钛合金修复体的缺陷,扩大口腔钛合金修复体临床应用范围,提高齿科修复体的质量及制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口腔修复用钛锆铌锡(Ti-12.5Zr-3Nb-2.5Sn)合金机械性能及体内外生物毒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4/2009-02在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生物材料实验室及天津市现代医药开发研究所完成.材料:纯度为99.9%的钛板,纯度为99.9%的锆板,纯度为99.9%的铌棒和纯度为99.9%的颗粒状锡由宝鸡市胜超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制备Tj-Zr-Nb-Sn合金,测试合金的机械性能和显微硬度,观察拉伸试样的金相组织、物相结构及断口形貌.参照ISO7406 技术报告中的相关标准,对Ti-Zr-Nb-Sn合金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机械件能,合金金相结构,端口形貌,细胞相对增殖率,急性毒性反应.结果:Ti-12.5Zr-3Nb-2.5Sn 抗拉强度为(652.0±34.5)MPa,屈服强度为(590.0±29.8)MPa,延伸率为(28.3±2.4)%,弹性模量为(93.8±7.9)GPa,维氏硬度为(315.8±13.0)HV,XRD分析显示合金显微组织主要为α相,金相组织表现为细小的针状α相结构,合金断口呈韧窝状形貌,体现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细胞毒性试验及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钛锆铌锡合金细胞相对增殖度为124%,分级为0级,无细胞毒性;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结论:Ti-12.5Zr-3Nb-2.5Sn 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安全性,可满足口腔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要求.
-
胶原基纳米骨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及钛膜修复即刻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背景:影响即刻种植术成功的主要因素是种植体大小、形状往往与拔牙创不相适合,不能形成种植体与拔牙创的紧密接触,解决这一影响因素的方法多采用诱导骨再生膜技术或应用植骨材料.目的:观察胶原基纳米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ogen,nHAC)复合重组入骨形成蚩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及钛膜修复即刻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1/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宝鸡有色金属研究院提供的纯钛材料制成直径2mm,长10mm,螺距0.4mm,带自攻式螺纹的钉状螺旋种植体,无穿龈部分.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不可吸收医用钛膜,大小为2 cm×2cm.胶原基纳米骨由清华大学崔福斋教授惠赠,加工成0.5 mm×0.5 mm×0.5 mm的立方体.rhBMP-2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将rhBMP-2用盐酸胍溶解,将制备好的胶原基纳米骨浸入其中,抽真空,冻干,每粒胶原基纳米骨约复合1 mg rhBMP-2.方法:选用健康雄性Beagle纯种犬4只,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分为以下6组:①阳性对照组植入自体牙槽松质骨.②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物质,只覆盖钛膜.③nHAC组仪植入nHAC.④nHAC+钛膜组植入nHAC,表面覆盖钛膜.⑤nHAC+mBMP-2组植入nHAC复合rhBMP-2材料.⑥nHAC+rhBMP-2+钛膜组植入nHAC复合rhBMP-2材料,表面覆盖钛膜.每只动物的每侧下颌骨各形成6个缺损区,将6组材料随机植入.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12周,采用X射线摄片、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和新骨与种植体的关系.结果:12周时各组骨缺损区均愈合良好,骨创均由新生骨所充满,种植体稳固,骨整合良好.nHAC+mBMP-2组及nHAC+nhBMP-2+钛膜组成骨较早,骨成熟较早.nHAC+钛膜组、空白对照组、nHAC+mBMP-2+钛膜组,钛膜下骨生成较好,牙槽嵴较丰满.nHAC+rhBMP-2+钛膜组不但成骨较早,骨形成量多,而且牙槽嵴为丰满,12周时骨密度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但较自体骨移植牙槽嵴更丰满,成骨量更多.空白对照组成骨慢,阳性对照组成骨快,但牙槽嵴顶稍有吸收.结论:nHAC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较好,复合rhBMP-2或/和钛膜后效果更佳.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修复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方法.
-
新型三维编织型生物支架的研制及体外生物相容性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有胶质瘢痕的阻隔,使再生的轴突难以穿越损伤区域,从而影响脊髓功能的恢复.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在三维支架的空间诱导作用下,让再生的轴突和支架内部携带的细胞能够三维有序的生长,穿越瘢痕屏障,连接脊髓损伤断端.目的:采用编织工艺研制新型以聚乙交酯-丙交酯为原料的三维支架,检测新型支架与许旺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3在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为9:1的聚合材料聚乙交酯-丙交酯,通过熔融纺丝、拉伸、编织等步骤制作聚乙交酯-丙交酯三维支架.取新生3 d SD乳鼠的坐骨神经,分离、纯化许旺细胞.方法:实验分3组:三维支架组将许旺细胞接种在新型三维支架内培养;明胶海绵组将许旺细胞接种在胶原海绵上培养;细胞培养皿组直接接种在预涂左旋多聚赖氨酸的24孔培养板上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微管道的排列规律,测量其孔径大小、孔隙率等指标.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许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情况,包括许旺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和凋亡情况等.结果:支架外径为3 mm,微管道内径为100 μm,呈均匀平行排列,支架的孔隙率为68%.三维支架组与细胞培养皿组中的许旺细胞黏附、增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明胶海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三维支架组与明胶海绵组中细胞凋亡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它们均低于细胞培养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新型三维编织型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改建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软骨细胞移植载体修复兔软骨缺损
背景: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易丁修剪,制成微粉状皮内或皮下注射后,可见到成纤维细胞的移入及胶原的沉积,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整形修复临床实践.目的:验证脱细胞真皮经改建后作为软骨细胞移植载体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3-08/2007-02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材料:新生小牛的真皮层由北京元亨圣马生物研究所提供;体质量250 g的SD健康成年大白鼠24只,雌雄不限.3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36只.方法:①取新生小牛背部真皮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分别用戊二醛和水溶性交联剂进行交联;再用生长因子对其进行纤维表面修饰.②取SD大白鼠,于大鼠脊柱两侧各设计3个长方形皮瓣,分别植入两组交联后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2,6,12周取出植入物.③取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从其左侧关节面取原代软骨,分离软骨细胞并接种于复合后的ADM上进行培养.将实验组兔右侧后肢造成软骨缺损,植入含有自体软骨细胞的ADM,再将生物胶滴加于载体表面;对照组兔右侧后肢造成软骨缺损后分层缝合伤口.分别于第4,12,24周取材,对照组每次取2只,实验组每次取5只.主要观察指标:①交联效果的比较.②兔软骨缺损修复结果.结果:①经戊二醛交联后的ADM植入大鼠皮下后有强烈的炎症反应,并有组织出血坏死:而经水溶性交联剂交联的ADM的组织相容性较好.②在植入接种有自体软骨细胞的ADM24周后大白兔股关节的软骨缺损修复完好,附和的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ADM本身基本降解.结论:经脱细胞及纤维改建和交联及生长因子修饰的ADM孔隙均匀,组织相容性好,适于细胞黏附及长期生长.ADM胶原支架在兔体内可基本降解,未见排异反应,移植24周后见骨缺损修复.
-
太极扣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修复后的组织相容性评价
背景:太极扣附着体固位的覆盖全口义齿较之传统全口义齿稳定性好、固位力强、咀嚼效率高,但由于基牙覆盖在义齿基托下,缺乏口腔的自洁作用,易发生基牙牙周组织炎症而导致覆盖基牙丧失,义齿修复失败.目的:评价太极扣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比观察,于2006-01/2008-12在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2006-01/2007-12就诊于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的牙列缺损患者20例,女13例,男7例;年龄54~78岁;上颌4例,下颌16例.单颌余留1或2颗失牙、双尖牙或其残根,松动度不超过Ⅰ度,根长大于或等于8mm,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2.方法:按常规桩核冠根管预备要求进行基牙的根管预备,取印模,灌模型,完成太极扣附着体单颌覆盖全口义齿,将带有太极扣的金属根桩粘固于基牙根管内,使义齿在口内就位.主要观察指标:每例患者分别在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6,12个月,4个时间段测定基牙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并拍摄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比较修复前和修复后12个月基牙的牙槽嵴高度.结果:修复前和修复后1,6个月的基牙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修复后12个月基牙的牙龈指数高于修复前(P<0.05).同一个体修复前和修复后12个月基牙的平均牙槽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太极扣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较小,组织相容性较好.
-
石墨碳纳米颗粒对体外培养细胞生长曲线及周期的影响
背景:有报道指出石墨碳纳米颗粒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只要尽可能将其控制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石墨碳纳米颗粒会具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增敏效应.目的:观察石墨碳纳米颗粒对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材料学体外实验,于2007-01/2008-12在国家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石墨碳纳米颗粒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自制.人肝细胞(L02)、人肝细胞(H17702)、小鼠细胞(3T3)、人肝癌细胞(HepG2)购自湘雅医院中心实验室公司.方法:取石墨碳纳米颗粒母液,稀释10倍后,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石墨碳纳米颗粒的大小及Zeta电位.取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设立11瓶,分别加入适量石墨碳纳米颗粒母液,使其含石墨碳纳米颗粒的浓度分别为100,75,50,25,20,15,12.5,10,7.5,5,0 mg/L.将L02细胞、H17702细胞、3T3细胞、HepG2细胞密度均调整为1×109L-1,接种后置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各项指标测定.主要观察指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石墨碳纳米颗粒的粒径约20 nm,带有负电荷,其电位值为-14.8 mV.与未加石墨碳纳米颗粒的空白对照组比较,除人肝癌细胞(HepG2)外,不同浓度的石墨碳纳米颗粒对其余3株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且浓度为7.5 mg/L时促细胞增殖作用强.在石墨碳纳米颗粒浓度为7.5 mg/L.条件下,4株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石墨碳纳米颗粒作用24 h的L02肝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期细胞数减少,更多的细胞进入到S期和G2期.结论:石墨碳纳米颗粒能进入体外培养细胞内,并对细胞生长、增殖产生促进作用,不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强度与浓度有关.
-
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煅烧骨在大鼠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直接植入、复合细胞植入以及加入生长因子植入.近年来,复合细胞植入和加入生长因子植入的研究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目的:观察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的煅烧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宦及口腔研究室完成.材料:取成年牛长骨骨骺端,经脱脂、脱蛋白、煅烧处理后制得煅烧骨.将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加到煅烧骨上制备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将富血小板血浆因子滴加到将要植入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上,制得含富血小板血浆因子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方法:用牙钻在Wistar大鼠左侧下颌骨下缘备出1.0 cm×0.8 cm大小缺损,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将煅烧骨直接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将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组:将含富血小板血浆因子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煅烧骨在4,8,12周的成骨情况.结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组煅烧骨在4,8,12周3个时间点的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煅烧骨及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煅烧骨(P<0.01),,对照组和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之间的成骨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的煅烧骨可以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增加血管化与骨化.
-
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背景:新型生物材料的孔径形状、大小以及孔隙率对引导细胞的附着、浸润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初步评价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sol gel bioactive glass,PHBV/SGBG]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材料学实验,于2006-03/09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PHBV/SGBG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研究所提供,骨髓基质细胞为课题组前期制备.方法:确定PHBV/SGBG浸提液的标准浓度为培养液与材料表面积之比10 mL/cm2,将PHBV/SGBG浸入完全培养液中,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浸提两三天,吸出浸提液,无菌封存备用.同法制备8倍、4倍、2倍、1倍、0.5倍、0.25倍、0.125倍标准浓度的PHBV/SGBG浸提液.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PHBV/SGBG超微结构,采用常规称量法计算PHBV/SGBG孔隙率,MTT法评价材料的毒性分级,通过直接接触培养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与PHBV/SGBG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电镜下 PHBV/SGBG材料为疏松多孔结构,孔隙相互联通,其中可见纳米级的SGBG颗粒镶嵌或包裹在PHBV基体孔壁上,孔隙率>90%.培养第1,3,5天各浓度PHBV/SGBG浸提液组毒性分级均在0~1级.骨髓基质细胞可紧密附着于PHBV/SGBG材料表面,黏附生长,并有突起向PHBV/SGBG材料的连通微孔内伸展.结论:新型纳米仿牛骨植入材料PHBV/SGBG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毒性作用,具有优良的细胞亲和性,可能与材料的泡沫多孔状结构有关.
-
不同组分电纺丝素蛋白/聚己内酯超细纤维膜与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
背景:近年来,静电纺丝法已被认为是一种制各纳米至亚微米级纤维组织工程支架的简便方法.目的:对3种由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纤维膜进行生物学评价.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9 01/04在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完成.材料:电纺丝素蛋白/聚己内酯超细纤维膜(SF70/PCL30,SF50/PCL50)以及丝素蛋白/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超细纤维膜(SF50/PCL50-nHA,其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30%)由浙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备.方法:将L929细胞以5.5×108L-1浓度接种在3种电纺超细纤维膜上进行培养.在1,3,5 h和1,4,7d时用MTT法测定细胞黏附和增殖情况,在1 d和7 d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主要观察指标:L929细胞在电纺SF70/PCL30,SF50/PCL50,SF50/PCL50-nHA超细纤维膜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L929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相比于没有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电纺纤维膜,电纺SF50/PCL50-nHA 超细纤维膜会较好地提高细胞在其上的黏附和增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也表明,L929细胞可以在电纺SF50/PCL5-nHA 超细纤维膜上很好地呈梭形生长,并且在其表面可以观察到丰富的绒毛和伪足,伪足与材料紧密相联.结论:3种电纺超细纤维膜特别是电纺SF50/PCL50-nHA 超细纤维膜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组织再生.
-
合成、自体及组织工程阴茎增粗充填材料的特性及其临床应用
不同种类阴茎增粗充填材料各有优缺点.天然生物组织材料为自身组织、取材方便、无毒性、无刺激性、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反应,但有移植脂肪吸收、供区切口瘢痕、远期外形不佳等缺点.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中硅橡胶假体可塑性强、不被机体代谢、吸收和降解等,但有异物感、易使皮肤破溃感染等缺点;膨体聚四氟乙烯组织相容性好、材质软、易塑形,但价格昂贵;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织相容性好、不引起免疫反应、易于注射,但缺点是易形成硬结,若发生了并发症很难取出.组织工程材料是近年来阴茎增粗研究的重点,但其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多数报道仅处于实验室阶段,在国内推广尚需时日.文章对有关阴茎增粗充填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不同种类充填材料在阴茎增粗术中的应用.
-
可生物降解材料载药双层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可生物降解载药双层微球是一种新型的控制药物释放的给药系统.它将药物与一种生物降解聚合物均匀混合形成内核心,另一种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外壳材料包裹于微球外部,通过壳部聚合物的降解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双层微球可以在若干方面用来提高药物传递技术,如减小释药初期的"爆破效应", 用生物降解材料制备微球可迭零级释放动力学和脉冲给药方式.这种微球制备的新技术可能应用于药物或蛋白质传递领域中.文章从制备工艺、应用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探讨了可生物降解双层微球的研究状况,显示双层微球给药系统在药物缓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义齿性口炎的修复学防治
义齿性口炎是佩戴活动义齿患者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以上颌全口义齿佩戴者多见.临床表现为义齿基托承托区黏膜广泛发红,形成界限弥散的红斑,有时基托组织面未和承托区黏膜不密合,可在红斑表面有颗粒形成.随着全球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牙列缺损或缺失而需要佩戴活动义齿的人数不断增多,如何解决戴用义齿后引发的义齿性口炎等继发疾病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基托材料的选择、义齿的制作方式、义齿消毒和基托改良4个方面入手,总结了其在修复学领域的预防研究情况.
-
负载抗生素硫酸钙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前公认的开放性骨折治疗主要包括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及抗生素的应用,如何防止感染的发生是其中的要点和难点.抗生素缓释系统是近20年来在一系列新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一些特殊的载体组织负载抗生素,应用于骨髓炎及感染性骨缺损,在防止感染发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载体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硫酸钙及聚乳酸、壳聚糖、Ⅰ型胶原、几丁糖等有机材料.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硫酸钙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的开放性骨折缺损修复材料,负载抗生素硫酸钙在开放性骨折中的研究及应用也已得到开展.文章参考国内外文献,从开放性骨折的分类及治疗进展、负载抗生素硫酸钙的优点、目前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争议等几方面做一综述.
-
纳米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正成为医药学者研究的焦点,纳米载体作为控释系统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其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高效,稳定,特异性强等优点,因其粒径呈纳米态,可透过细胞膜和穿透血脑屏障等,能更好的向靶器官,靶细胞,靶分子输送药物,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文章针对纳米载体的结构和特点,综述了纳米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
-
两种根充糊剂用于根管充填后的疗效比较
背景: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根尖封闭性,根充后有持续的消毒作用、与根管壁密合充填后体积不收缩、能促进根尖组织的愈合等特性.目的:对比观察AH plus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用于根管充填后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病例观察,病例来自于2007-09/2008-04桂林市口腔医院.对象:选取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3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2例,对照组156例.方法:观察组以AH plus根管糊剂为根管封闭剂,对照组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为封闭剂,分别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在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进行追踪观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根管充填情况、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疗效.结果:术后1周AH plus糊剂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H plus糊剂术后疼痛反应小,远期疗效较好,生物相容性较好,是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
-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植入人体内不会引起炎症反应、免疫排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具有骨传导活性的新型植入材料.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效果,比较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于2001-03/2008-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对象:颈椎病患者70例,伴3节或3节以上压迫或合并颈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外伤15例.方法:行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治疗中植入自体骨23例,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62例.主要观察指标:①对比观察治疗前后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②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结果:8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间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手术用时65~110 min,平均85.2 min:自体骨组手术用时75~150 min,平均116.4 min.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术中出血量130~400 mL,平均 210 mL;自体骨组手术出血量170~500 mL,平均260 mL.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除3例有羟基磷灰石碎裂外,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少.
-
多椎体病变一次性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31例
背景:老年性骨质疏松、骨髓瘤和转移性肿瘤时往往发生多个椎体的病变和压缩,但文献对多发性椎体病变的成型治疗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多椎体胸腰椎病变一次性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材料与宿主反应的注意事项.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试验,病例来自2004-11/2008-10十堰市太和医院脊柱外科、康复科和肿瘤科等.对象:选择十堰市太和医院脊柱外科、康复科、肿瘤科等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合并压缩性骨折、多发性骨髓瘤和溶骨性转移性肿瘤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6~82岁.方法:对31例2个以上椎体异常的患者进行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局麻下先后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在严密监测下依次向各病变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术后观察椎体内骨水泥注入情况和患者的反应,术后1周评价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一次性椎体成形的数目,椎体穿刺成功率,骨水泥注射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骨水泥向椎旁软组织和静脉泄漏情况,疼痛缓解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共进行33次75个椎体的成型治疗,少1次2个椎体,多1次5个椎体,平均1次进行2.27个椎体成型;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4~12 mL,平均7.5 m L,椎体内骨水泥均匀充填49个,部分充填椎体者26个;注入骨水泥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其中明显缓解或消失者20例,部分缓解者11例.结论:经皮穿刺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是治疗椎体病变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多椎体一次性成形治疗要求合理的骨水泥注射方法和剂量以及严密的治疗过程中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