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Millard术式修复不完全唇裂几点体会
先天性不完全唇裂主要是因口轮匝肌异位附着所引起的以组织移位为主的畸形。异位止点分别为鼻小柱基底前鼻嵴,鼻翼基底下方的上颌骨,患侧鼻底桥接的软组织仅含有薄而稀少的肌纤维组织[1,2]。应用Millard Ⅱ式修复Ⅱ度不完全唇裂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术式。因不完全唇裂病例畸形表现各异,局部畸形各不相同,因此术中要求术者对具体的畸形情况灵活地运用Millard方法,才能达到完美的修复效果。在修复幼儿唇裂时对鼻畸形的矫正,主要是鼻小柱健偏矫正,鼻孔基底变宽,缩窄宽度及衬垫鼻底凹陷畸形。因鼻翼软骨结构纤细[3],对手术幼儿软骨支架破坏搔扰大,待鼻发育成熟后再行矫正。传统Millard Ⅱ式修复方法有几点不足之处:①健唇裂侧上部肌层因C瓣形成而遭到分割,肌层不能完整地从前鼻嵴异位附丽点解剖复位,整体旋转下降一定程度受限。②唇裂隙两侧肌层组织显得薄弱量少,直接肌层对位缝合形成裂侧人中嵴较健侧人中嵴立体感差,欠丰满。③修补后的裂侧鼻孔基底凹陷仍明显。④唇珠欠丰满而裂侧红唇略显臃肿不对称[4]。针对上述缺点,我们做了几点改进,效果满意。
-
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编者按:小睑裂综合征在国内整形外科书籍中,多编属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或“内眦赘皮”题下,又因伴有“睑裂狭小”俗称为小眼畸形。按眼科学界是将其划分在眼睑发育异常项下,称之为“小睑裂综合征”。本病多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睑裂狭小,其睑裂横向宽度明显小于正常人,且同时伴有其它眼部先天异常如上睑下垂、内眦赘皮、小眼球或无眼球等等,故命名为小睑裂综合征更为准确。另外由于本病的症状也可在其它一些先天性畸形的综合征中出现,故需结合伴有身体其它部位的先天畸形作出进一步诊断。
-
女性耳廓再造胸部供区切口设计
耳廓再造一般需从肋缘切取自体肋软骨,并从另一部位切取皮片[1],致使遗留两处瘢痕,而且胸部瘢痕易增生,使之更趋明显。因此,对于女性患者,我们在乳房下皱襞设计一个新月形切口切取肋软骨、皮片两项组织。自1998年以来已用于20例青春期以上女性患者,获得了满意效果。
-
斜方肌——菱形肌肌皮瓣修复枕项部巨大癌性溃疡一例
1 病例 男性,68岁,因枕项部皮肤溃烂45d于1999年3月入院。45d前于枕部发现一米粒般大小的痛性包块,红肿,外院行局部处理时,自包块内挤出浅黄色分泌物,其后进行性扩大,表面破溃呈菜花状。门诊活检报告为:皮肤鳞状上皮细胞癌(Ⅰ~Ⅱ级),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枕项部有一14cm×8cm大小创面,表面凹凸不平,较多浅红色粘稠分泌物,恶臭;组织呈灰白色,质脆,创缘不规整;局部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诊断为皮肤癌,另有高血压病,脑软化,脑梗塞,左侧偏瘫等宿疾。
-
有腋蹼畸形的Poland’s综合征一例
病例女性,5岁,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后1个月发现其左腋前有一皮肤蹼状皱襞,2岁后发现左上肢较短小无力。家族中无类似病例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智力及营养发育正常。双侧乳房未发育,左侧乳头位置较右侧低。左前胸壁软组织较右侧薄弱,左上肢较右侧短2.5cm,瘦小,肢体内收、屈伸和手握持力明显弱于对侧。左腋前有一蹼状皮肤皱襞,其游离缘起于左锁骨中线第3肋间,止于左上臂中点前内侧,长19cm,其皮下可触及一条坚韧的索条状物似弓弦样紧张,致左上肢外展和上举受限(图1 )。在静脉麻醉下行Z成形术,术中见皮下条索状物宽0.5cm,呈腱索状,将其切断后弓弦样紧张即明显减轻。行皮肤Z成形术后蹼状皱襞完全消失(图2)。术中探查未发现胸大肌,条索状物经病理切片诊断为肌腱样组织。
-
双侧面横裂并腭裂一例
病例男性,8岁,因上腭裂隙,双侧口角扩大,口裂增宽,造成口涎及食物外溢,发音含混不清,要求手术矫治入院。查体:心、肺、肝、脾均未发现异常。口裂增宽、右侧口角裂至咬肌前缘,左侧裂至颊部,右侧唇峰标志不清,红唇丰厚而短缩,右侧上颌骨及颧骨向后退缩,下颌骨两侧发育不全呈小颌畸形(因患者经济困难,未拍颌面部X线片)。颜面肌肉发育不良,鼻梁向右偏移,鼻尖指向左侧。上腭软腭裂,腭中缝粘膜菲薄,软腭短缩,硬腭穹窿狭深,右侧颊粘膜通过右上第3、4龄槽裂隙向前腭移行。右侧舌腭弓中断,周围组织结构紊乱形成隐沟,颊部粘膜则由口角裂至后牙结节。左上颌结节向外后方移位。入院诊断:双侧面横裂,先天性。腭裂Ⅱ度并右侧齿槽裂,先天性。入院后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腭裂修复术,术后10d拆除缝线。腭裂修复术后2周在基础加局麻下行双侧面横裂修复术,术后7d拆线痊愈出院(图1,2)。
-
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整形治疗
神经纤维瘤多发于头面颈部[1],虽属良性,如果瘤体较大,致使面部五官畸形及功能障碍,常需手术治疗改善。1994年及1998年,我们收治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2例,经整形手术治疗,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例1 男,13岁。右头面部肿瘤逐渐增大12年,于1994年2月入院。体检:全身散在大小不等的色素斑和皮肤结节,右侧头面部包括右颞、额、上下睑、耳、鼻及唇颌部因不规则肿物隆起,范围约40cm×20cm×15cm,局部皮肤色泽灰黑,粗糙、质地柔软,边界不清,无明显条索感,无压痛,肿物呈袋状下垂,牵拉五官肥厚变形,功能障碍。右眼视力光感,右耳听力减退,右侧鼻塞,右口唇变形,进食不便,右颞额部可触及4cm×3cm颅骨质缺损区。X线片:右上下颌骨、颧骨、眶骨、岩尖、颞骨骨质压缩性骨质破坏吸收,右眼眶及上颌窦增大。头颈CT检查:右颌面部、颈部巨大软组织混杂密度块影,边界不清,右上颌骨形态发育异常;右蝶骨大翼、小翼、额骨、枕骨发育性骨缺损;右岩骨发育细小,右额叶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并见有脑质向骨缺损部位疝出,增强后上述巨大软组织影内有增强表现。双侧肾上腺B超检查未见异常。于1994年3月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先行右颈外动脉结扎术,然后分离形成蒂在颈颌部的病变组织皮瓣,由下向上切除右面部肿瘤,右口角切除、缩小成形,右上唇楔状切除改形、右鼻翼上、右上睑及右眉上额部肿瘤大部分楔状切除,将眉、眼裂、鼻翼及上唇缩小上移,复位固定,改善外形,右耳廓上方肿瘤组织楔状切除,耳廓复位固定。右颜面部肿物大部分切除,保留少量较深层的病变组织。病变组织较脆,分界不清,术中出血多,止血困难。主要用电凝,缝扎及结扎止血,后用病变皮瓣覆盖修复,皮瓣下留置负压引流,外加敷料轻压包扎。术中切除病变组织772g,输血1 700ml。病理报告为神经纤维瘤。术后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大部分坏死,后行坏死组织清除中厚皮片移植修复,但外形不佳。再经胸肩峰皮瓣及腹部皮管移植修复整形,于1995年4月痊愈出院,外形满意。随访至1999年3 月,其外形仍较满意,肿瘤无复发增大现象(图1,2)。
-
阴囊双蒂袋状皮瓣套入法一期修复阴茎皮肤缺损一例
病例男,33岁,以阴茎根部切割离断伤入院。入院后即急诊行阴茎回植术,术中吻合阴茎背动脉,阴茎背浅、深静脉及阴茎背神经,术后阴茎血运良好。术后4d,阴茎皮肤出现血运障碍,局部有瘀斑形成。术后10d,阴茎皮肤全部坏死,但阴茎头及海绵体血运佳。第17d 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彻底清除阴茎坏死皮肤及皮下组织,在阴囊前壁设计一12cm×3c m、蒂在阴茎根部两侧的阴囊双蒂皮瓣,利用阴囊皮肤松驰的特性,将皮瓣长轴对折后间断缝合皮瓣同侧边缘,形成一长6cm,周径6cm肉面朝内的口袋状(图1)。在袋底中央做一3cm 长与皮瓣长轴一致的切口,将阴茎套入袋中,阴茎头从上述切口处伸出,在冠状沟处间断缝合。阴囊部继发创面直接缝合。
-
胫前肌修复胫前骨外露溃疡
病例男,29岁,汉族,1999年以左小腿胫前贴骨瘢痕合并溃疡外露1个月余入院。缘于198 7年因高压电线火花烧伤,面积达84%,Ⅲ度 45%。检查:四肢躯干可见大面积瘢痕,质较软,无明显挛缩。左小腿胫前有约10cm×4cm表皮薄,呈暗褐色,固定,与胫骨粘贴紧密的区域。在膝关节下约10cm处,有一直径约2cm骨外露的溃疡创面,周边呈暗紫色,不易出血,有触痛。 手术切除溃疡后,以胫前肌移转植皮片法修复。胫前肌位于胫骨外侧,紧靠胫骨,其血供来自胫前动脉,胫前动脉发出8~12支短小血管,呈节段性供养胫前肌,血管入肌后分成数支环绕肌肉,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纵向间有小血管互相吻合。麻醉显效后,左下肢上止血带,术区常规消毒铺巾。沿胫骨外缘纵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深筋膜,长约11cm,钝性分离胫前肌后,沿肌肉外侧中间向内纵向切开肌肉到距胫前肌内侧缘约0.5~1cm处,保留内侧部分肌肉,并以此为蒂部。按贴骨瘢痕所在部位,在分开的胫前肌上端横向切断,形成约11cm×4cm肌瓣。按肌瓣所能覆盖的范围扩大切除溃疡及贴骨瘢痕,凿除骨外露皮质至出血,反复冲洗伤口后,向内翻转移位胫前肌肌瓣填充覆盖创面,用3-0线缝合固定,松解止血带,见肌瓣血供丰富,彻底止血后,在腹部取中厚皮片移植于肌瓣上,缝合打包,肌瓣下置橡皮条引流,适度加压包扎。术后第2d,拔引流条,术后第9d打开包扎拆线,皮片完全成活。住院月余,治愈出院(图1,2)。
-
Poland’s综合征四例
1993年以来我们曾遇到Poland’s综合征4例,均无家族遗传史。2例治疗效果满意,1例失败,1例未行手术。1 病例介绍 例1 女,20岁,未婚。右侧乳房发育不良,乳头内陷,乳晕直径2.0cm,乳房体积约60ml 。左侧乳房发育良好,乳晕直径3.0cm,乳房体积约260ml。胸X线片示胸壁正常。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无并指畸形。建议先到心血管专科就诊,未行手术(图1)。
-
环周一期吸脂塑形术
目的探讨如何克服局部分次吸脂术后身体各部环周曲线的不和谐。方法依据美学要求,在肿胀麻醉下,对49例受术者进行多部位一期整体协调性环周吸脂。结果 49例受术者,经3~9个月随访,术后效果良好。结论本法可有效地塑造身体多部位符合美学原则的体态美,一期成形,安全可靠。
-
同期修复泪小管断裂伴下睑外翻
目的同期修复泪小管断裂伴下睑外翻以缩短疗程。方法采用二合一同期手术,即泪小管端端吻合、硅胶管支架固定术及下睑瘢痕挛缩松解、全厚皮片移植术同期修复泪小管断裂及下睑外翻。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同期修复16例泪小管断裂及下睑外翻,经半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同期愈合既恢复了生理功能,又解决了美容需求。
-
阴蒂成形术11例报告
目的为严重男性化的女性假两性畸形、误养为女性的男性假两性畸形、男性易性癖及要求转变为女性的Klinefelter综合征等患者重建一个符合美学和功能要求的新阴蒂。方法在3例阴蒂显著肥大的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外阴整复术中,采用带阴蒂背血管神经蒂部分阴蒂头组织移植法缩小阴蒂;在5例误养为女性的男性假两性畸形、2 例男性易性癖和1例要求转变为女性的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外阴女性化手术中,采用带阴茎背血管神经蒂部分阴茎头组织移植法再造阴蒂。结果 11例术后新阴蒂均完全成活,感觉敏锐,外阴形态满意。结论在两性畸形的外阴女性化手术及男转女性手术中,采用带阴蒂(或阴茎)背血管神经蒂部分肥大之阴蒂头(或阴茎头)组织移植行阴蒂缩小成形或阴蒂再造,可形成符合美学和功能要求的新阴蒂。
-
颌骨骨折颌间固定者的体重下降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患者的体重下降情况及进食高蛋白复合流质预防体重下降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进食普通流质为对照组,100例进食高蛋白复合流质者为实验组,分别于进院当天,术后第10,20,30d测体重4次,并计算其体重下降的百分率。结果对照组体重大下降百分率达17%,实验组仅为3.5%。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患者有明显的体重下降现象,进食高蛋白复合流质有预防作用。
-
外伤性眼睑退缩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索采用异体巩膜移植行眼睑退缩矫正手术的疗效。方法自上睑板上缘切断上睑提肌腱膜,或自下睑板下缘切断下睑缩肌,充分分离后使上下睑缘位置恢复正常,在上述腱膜与睑板之间植入异体巩膜片,以使上睑提肌腱膜或下睑缩肌延长。结果本组18例22只眼,除1例轻度矫正不足和1例发生轻度上睑下垂外,其余均获得成功。结论采用异体巩膜移植延长上睑提肌腱膜或下睑缩肌,是修复外伤或手术后眼睑退缩的有效手术方法。
-
腹内斜肌游离肌瓣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瘫
目的用带血管及多神经蒂腹内斜肌游离肌瓣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瘫,重建瘫痪肌肉功能。方法尸体解剖研究腹内斜肌22侧,观察形态,厚度,神经支配,血供规律,及肌切除后腹壁缺损的修复方法,在此基础上临床应用带血管及多神经蒂的游离腹内斜肌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瘫。结果腹内斜肌的血供来自旋髂深动脉的腹内斜肌支,动脉直径(1.3±0 .2)mm,尚有来自第11肋间动脉,直径(1.14±0.3)mm,和肋下动脉,直径(1.5±0.2)m m。旋骼深动脉或其腹内斜肌支或肋下动脉可作为腹内斜肌移植的吻接血管,腹内斜肌的神经支配来自第1 0,11肋间神经,长(12.7±1.5)cm.,及肋下神经,长(12.9±1.3)cm,可选用第11肋间神经或(和)肋下神经作为吻合神经。临床治疗晚期面瘫14例,随访10个月~6年,其中13例,术后移植肌肉恢复了功能,静态时口及人中歪斜消失,鼻唇沟两侧对称,微笑时两侧面部肌肉活动协调,且有的病例术后瘫痪侧眼睑能够闭合。结论用带血管及多神经蒂的腹内斜肌移植,是一期重建面部瘫痪肌肉功能的新方法,手术方便,肌肉功能较以往肌肉移植的方法恢复完全。
-
胎儿伤口无瘢痕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1971年,Burrington发现孕中期的胎儿创伤后没有瘢痕形成,并提出无瘢痕愈合的概念,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瘢痕愈合机制的研究[1],我们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胎儿无瘢痕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予以展望。
-
MTT法测定鸦胆子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剂量的鸦胆子粗提物对正常皮肤(NF)与增生性瘢痕(KF)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该药在治疗瘢痕增生的体外效果,为临床应用贴敷制剂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DMEM培养液,MTT(四氮甲基唑蓝),0.1g*ml-1鸦胆子仁乙醇溶液。1.2 细胞培养:取增生期瘢痕和正常皮肤进行培养,以第5代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试验。 1.3 药物敏感试验:以细胞浓度为4×104ml-1接种96孔板,细胞贴壁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加细胞不加药物,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鸦胆子,每浓度4个复孔,C O2孵箱培养,48h后加入MTT,继续培养4h,测定吸光度A值。1.4 数据处理:生长抑制率=(1-用药组A/对照组A)×100%,以SPSS软件统计。
-
面部海绵状硅橡胶置入的远期演变与组织学反应
固体硅橡胶的生物学性能相对稳定,至今在整形、美容、神经外科等作为充垫、修补材料和防止粘连的间隔物被广泛使用,但其长期置入体内是否安全,文献报道不多。我们遇到1例海绵状硅橡胶置入面部已达35年之久者,报告如下。
-
乳房下皱襞与下胸壁皮肤内胶原纤维的观察
乳房下皱襞是乳房手术的重要解剖学标志[1]。以乳房下皱襞为参考点的设计在隆乳术、乳房缩小术和乳房再造手术中,都有广泛应用。在所有这些手术中,保留原有乳房下皱襞的自然形态,对取得富于美感的手术效果都非常重要。虽然大家对乳房下皱襞的重要性都一致公认,然而,它的组织结构还不是十分明了。我们在进行了乳房下皱襞的皮下和筋膜系统的检验后[2],发现即使是去除了所有皮下结构的乳房下皱襞皮肤,也能保持其原有形态,提示该区皮肤结构有其特殊性。同时,许多乳房下皱襞再造手术是通过向上固定下胸壁皮瓣实现的[3,4]。因此,我们通过实验比较了此二处皮肤结构的异同。
-
无神经损伤的双蒂股前外侧游离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以其血管恒定,蒂长径粗带有感觉神经,供区面积较大,部位隐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该皮瓣的血管蒂为旋股外血管降支及其发出的肌皮动脉穿支,多数为2~3支。尽管第一肌皮动脉穿支为该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但皮瓣切取面积较大时,仍需包括2~3个肌皮动脉穿支,这样就难免损伤股神经的股外侧肌神经。我们设计的双蒂股前外侧皮瓣,既保证了皮瓣的血液供应,又避免了股外侧肌神经的损伤,临床应用8 例全部成功。1 解剖学基础
-
双蒂上睑轮匝肌瓣修复外伤性下睑短缩、外翻
眼眶下软组织外伤瘢痕,常造成眼部各种畸形及闭眼功能障碍。我们于1 995~1999年先后应用双蒂上睑轮匝肌瓣移转修复下睑短缩、外翻畸形8例,疗效满意。1 应用解剖 眼轮匝肌起于内眦韧带,呈椭圆形环绕睑裂,相会于外眦韧带的前方。该肌位于皮下组织的深层,分睑部与眶部两个部分。睑部较窄(约8mm)、较薄(约1mm),作用为闭眼瞬目。眶部较宽( 约1.8mm)、较厚(约2mm),当用力闭眼时眶部肌肉才发挥作用。眼睑的血管丰富,动脉同神经一起走行于轮匝肌筋膜深层,由眼动脉及泪腺动脉分出的内、外两则上下睑动脉相互吻合,形成3个动脉弓,即上、下睑缘动脉弓和睑板上动脉弓,前两者距睑缘3mm,静脉多而粗大,分别在睑板的前后方汇入内眦静脉、颞浅静脉和眼静脉,神经支配为面神经颧支[ 1-3]。
-
局部输入低剂量肝素提高肌皮瓣继发性静脉淤血存活率的实验
目的探索局部直接输入低剂量肝素可否提高继发性静脉淤血再灌注损伤的游离肌皮瓣的成活率。方法 27只SD大鼠分成3组、每组9只。所有SD大鼠的皮大肌肌皮瓣都经受2 h的原发性缺血,20h的重新供血和 6h的继发性静脉淤血。第1组未做任何治疗。第2组给予7d经过体循环输入5~6U·5kg-1·5h-1的肝素治疗。第3组接受了局部直接输入同剂量肝素的治疗。结果术后7d皮瓣的平均坏死率为:1组60.8%;2组62.1%,3组所有的皮瓣完全成活。结论局部直接输入低剂量肝素可明显提高肌皮瓣的存活率,且与肝素的全身抗凝机理无关。
-
颈部严重放射损伤的临床治疗
目的总结了22例颈部严重放射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本组共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小32岁,大68岁。主要为乳腺癌、鼻咽癌等颈部、锁骨上转移而以60Co-r射线、深层X射线或加速器电子线放疗后造成的损伤。局部累积照射剂量为65~130Gy。采用姑息性清创,部分切除变性的胸锁乳突肌、有锁骨骨髓炎或骨坏死者一并切除,然后以轴型皮瓣或肌皮瓣移转修复。结果移植的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22例,溃疡甲级愈合20例(90.9 %),乙级愈合2例(9.1%);颈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阻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颈部严重放射损伤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用整形外科原则,选用血循环丰富的轴型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能取得改善颈部活动功能和良好外形的效果。
-
地塞米松对阻断静脉的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寻求对岛状皮瓣阻断静脉回流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保护药物。方法采用大鼠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对照组静脉阻断8h皮瓣大部分坏死,而地塞米松治疗组则可明显延长皮瓣耐受静脉阻断时间,再灌注8h内给药均可起良好的保护性作用。地塞米松5mg/kg保护效果佳,再增加剂量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皮瓣保护效果。结论地塞米松对阻断皮瓣静脉回流所致的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性作用。
-
下腹部轴型皮瓣在阴茎延长术的应用
目的较好的覆盖阴茎延长术后的继发创面。方法在16例患者中,利用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旋转覆盖阴茎延长术后的耻骨上区继发创面。结果 16例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年,皮瓣回缩少,延长效果好。结论此皮瓣特别适用于耻骨上区较大创面及有瘢痕患者。
-
以骨延长术为主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以下颌骨延长术为主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现代综合治疗。方法一期行下颌骨延长术,二期手术取出延长器并根据畸形的特点配合相应的辅助手术,术后接受牙科正畸治疗,共14例。结果 14例患者下颌骨延长过程顺利,成骨良好,无成骨不良等并发症,二期手术后面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结论矫正下颌骨畸形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关键,骨延长术是治疗下颌骨畸形的有效方法,二期手术还需要配合相应的辅助方法以完成对该畸形的综合治疗。
-
颧骨、颧弓缩小整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颧骨、颧弓肥大的治疗体会,三维CT的临床应用及诊断标准。方法通过测量制定颧骨、颧弓肥大的诊断标准,对64例患者经头皮冠状切口和口内切口,进行颧骨、颧弓截骨,颧弓缩小整复术,使颧骨向上、内、后移位。结果所有病例臃肿粗犷的方形面型轮廓均得到改善。结论颧骨、颧弓缩小整复术能改善面型轮廓,三维模拟设计和坚固内固定技术可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
眶骨骨折眼球移位的矫正
目的探索矫正眶周外伤、肿瘤造成的眶骨骨折眼球移位的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截骨或去除挤占正常眼球位置的碎骨块或肿瘤组织,给眼球复位提供空间,于眼球复位后所出现的空间植骨或置入组织代用品。采用此种手术方法进行眶周肿瘤切除眼球复位2例,各种原因外伤导致的眶上壁、眶内侧壁、眶下壁骨折眼球移位复位4例。结果 2例肿瘤患者均为良性向眶内生长的占位性病变,手术完整切除,眼球位置恢复正常。4例外伤骨折中的1例内眦韧带附着处骨折,内眦韧带复位不佳,余3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眼眶、眼球移位修复是较为困难的课题,我们介绍的手术方法实用可靠。
-
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反义RNA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基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将α1(Ⅰ)型前胶原基因片段反向克隆至非整合型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的多克隆位点中,以构建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RNA表达载体pREP9-AScoll,并籍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其导入人胚肺HLF细胞中,运用MTT试验、电镜、 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反义RNA表达载体对HLF细胞的影响。结果外源重组体pREP9-AScoll对胶原蛋白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结论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能有效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有在基因水平防治瘢痕的前景。
-
神经酰胺在Fas介导的信号通道中的作用
目的判断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介导的死亡信号通道是否有阻断及阻断的具体位点,检测和比较FasMcab作用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变化。方法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通过细胞培养4~6 代后,不同浓度梯度的FasMcab处理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一定的反应体系内,抽提细胞内神经酰胺,与外源性32P-ATP反应,通过放射自显影、闪烁记数等半定量、定量地反应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随着FasMcab浓度梯度的增高,其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不断增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各种浓度梯度下,胞内神经酰胺的含量无增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作为Fas介导的死亡信号通道中的第二信使,神经酰胺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的产生有缺陷。因此,Fas介导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死亡信号传导阻滞是“上游”事件。
-
日本形成外科发展史及学会简介
我国的整形外科在日本称为形成外科,发展历史较长。有关日本外科的早记录,见南北朝时代的《太平记》一书[1],从事外科治疗者称为“金创医”,此时日本正处于战乱中,有关外伤的书籍也陆续出版。1689年,高岭德明用蒸馏酒消毒,缝合治愈了琉球王的唇裂。17世纪,西方外科传入日本,1706年,NFDA1林镇山翻译的法国外科学之父Ambroise Pare的著作《Opera Chirurgica》——《红夷外科传》一书内,将“外科医师”一词正式确立,其中含有著名的Pare唇裂手术图。18世纪,华岗青洲在全麻下施行了唇、鼻、眼、会阴整复术。明治维新时期,经过留欧归国人士的共同努力,日本外科水平大大提高。19世纪将Plastic Surgery一词正式译成“形成外科”,有关知识也陆续传入日本。先后有桥本网常在东京大学(1879年),佐藤进在顺天堂大学(1885)开始讲授形成外科;1882年出版的小山内建的译作《貌氏形成手术图谱》(Bruns著)被认为大概是日本早的形成外科著作。1883年松浦千里(意大利法)、1885年佐藤进(印度法)先后施行了鼻再造术,又在植皮术原法发表数年后成功的施行了皮肤移植术[2]。此后,外科、耳鼻喉科、眼科、骨科、皮肤科等都开始进行了重建术,特别在军队医院多次进行了全鼻再造术。因此,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形成外科发展较快,水平已十分接近欧洲,但因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巨大影响,视外治疗医学为邪学,所以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继续更快的发展。
-
人工尿道括约肌治疗尿失禁
尿失禁是失去自主憋尿能力的疾患,尿道开放及尿液不停的流出,并易引起逆行感染,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
1996 | 01 02 03 04 05 06 |
1995 | 01 02 03 04 05 06 |
1994 | 01 02 03 06 |
1993 | 01 02 04 05 06 |
1992 | 01 02 03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4 |
198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