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老年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探讨

    作者:黄河;张绍华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可行性及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58例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LC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LC 249例,中转开腹9例,开腹率3.48%.发病24 h内行LC 118例,中转开腹1例;发病24 ~ 48 h内行LC 105例,中转开腹3例;发病48 h以上行LC35例,中转开腹5例,无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急诊入院经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尽量在发病48 h内行急诊LC,越早越好,发病24 h内行LC为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原因与预防

    作者:王巍松;钱蕾;俞杰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黄疸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13例LC术后并发黄疸患者的诊治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LC术后胆管残留结石8例,肝外胆管损伤伴胆漏3例,肝炎活动肝细胞性黄疸1例,胆囊颈部癌遗漏肿瘤复发胆管梗阻黄疸1例,均经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胆管残留结石是LC术后黄疸常见原因,术前全面评估以及术中的规范操作是预防LC术后黄疸的关键.

  • 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丁俊;李甫;唐坚;李可为;张晞文

    目的 探讨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14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分别运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扩张术(EPBD)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乳头扩张术(EST+EPBD),并辅以取石篮、取石球囊、鼻胆管和碎石篮机械碎石进行取石.结果 43例患者行EST术,42例成功取石,并发出血4例、穿孔2例、急性胰腺炎1例、结石复发1例;39例患者行EPBD术,38例成功取石,并发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5例、结石复发2例;61例患者行EST+EPBD术,59例成功取石,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结石复发2例,无出血、穿孔患者.共4例取石失败,1例因直径大于3 cm,2例因胆总管结石充满,1例因行毕Ⅱ式吻合后镜身不够长转外科手术治疗.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内镜下运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乳头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脂肠乳头旁憩室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手段.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夏慧;王伟力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以胰腺占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CP) 12例标本中符合AIP诊断标准的4例,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AIP均符合IgG4-RD病理表现的诊断共识.胰腺组织内见大量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并与IgG阳性细胞比值>40%,导管复合体中上皮细胞表达CK19,胰腺周围淋巴结中上皮巢表达CKpan.结论 胰腺组织内IgG4阳性浆细胞是区分AIP与胰腺癌的重要指标,糖皮质激素对其有治疗作用.

  •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相关因素研究及外科治疗

    作者:叶永茂;王晓年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81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两组,98例合并胆囊结石者为观察组,另183例单纯门脉高压症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和超声参数等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观察组中11例保守治疗,8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4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43例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酗酒、生化指标、胆囊壁厚度及腹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Chlid-Puhg分级、门静脉宽度≥1.3 cm患者比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中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与联合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功能状况、门静脉宽度是影响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对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同期行胆囊结石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胆胰疾病的ERCP诊治

    作者:陈相波;费洪江;林淑莹;宋玉琼

    目的 介绍和探讨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胰疾病患者的ERCP内镜治疗经验.方法 24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插管成功者行EST和(或)EPBD、ENBD、ERBD及EMBE等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插管造影成功,19例使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其中1例(5.26%)进镜困难改用胃镜操作;5例使用透明帽辅助胃镜,均插管成功(100%).其中22例胆总管结石,行EST 16例、EPBD 6例,胆总管结石取净率100%;1例胆管癌行EMBE和1例胆道手术后胆管狭窄行ERBD,均顺利完成.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例,EPBD后一过性胰腺炎1例,未发生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ERCP诊治是安全、有效的;使用透明帽辅助前视镜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视野,便于胆管插管及结石的清除;预置塑料内支架则有助于安全的乳头肌切开,提高ERCP的成功率.

  • 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79例诊疗体会

    作者:代劲松;邓志波;颜登高;夏二建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61例用取石钳取出,9例经胆道镜引导下用碎石仪碎石后取出,4例以胆道镜将结石推送入肠道后排出,此7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5例切开十二指肠前外侧壁,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及取石,该5例患者中,1例出现十二指肠漏,经通畅引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痊愈.结论 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多数可用取石钳取出,正确的取石方法是取石成功的关键.结石嵌顿紧密者宜在胆道镜引导下以碎石仪碎石后取出,不提倡以胆道镜推送结石入肠道.十二指肠切开取石有并发十二指肠漏的风险,不宜轻易采用.

  • 单层连续缝合联合大网膜环形包裹在胰肠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高峰;曾兆林;仇公才;李福军;庞新亚;吴德全

    目的 总结在胰肠吻合中应用单层连续缝合联合大网膜环形包裹技术的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组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肠单层连续缝合联合大网膜环形包裹吻合技术的2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胰漏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24例患者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5±2.3) min,术后发生A级胰漏1例,无B级以上胰漏出现,胰漏发生率4.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4.2)d,没有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胰肠单层连续缝合联合大网膜环形包裹吻合术后胰漏发生率较低,操作简单,吻合时间短,可作为胰肠吻合的参考术式.

  • 肝内胆管结石128例诊治分析

    作者:姚宁;龚谋春;方旭东;方晓明;姜朝晖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11.7%),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术后结石残留24例(18.8%),后经胆道镜T管成功取石9例.103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疗效优良91例(88.3%),再手术6例(5.8%).结论 术前准确的病情评估,选用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术后配合胆道镜应用,是提高疗效、降低残石率、避免再手术的关键.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乳糜漏的成因分析和治疗手段

    作者:纪伟平;邵卓;沈力;胡先贵;马洪运;杨彪;王朝军;金钢

    目的 研究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乳糜漏的成因,并总结预防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81例,其中23例术后确诊发生乳糜漏,发生率约为6.04%.结果 23例发生乳糜漏的患者中,术后病理回报胰腺恶性肿瘤21例,胰腺良性肿瘤2例.发生乳糜漏的平均时间为术后第6天(第5天至8天),每日引流量约为260~ 450 mL,平均355 mL.全部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乳糜漏多发生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手术过程中对淋巴管道和钩突系膜的物理结扎或缝扎效果要优于应用超声刀、Ligasure等电外科技术.术后乳糜漏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量,适时调整治疗策略.

  • 三种开窗引流术治疗老年先天性肝囊肿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作者:孙敏;曾少波;黄东;李恒;菅志远;江斌;兰明银

    目的 比较腹腔镜开窗网膜移植术、腹腔镜单纯开窗术和开腹单纯开窗术三种方法治疗年龄60岁及以上先天性肝囊肿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老年先天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网膜组(腹腔镜开窗网膜移植术)25例,单纯组(腹腔镜单纯开窗术)28例,开腹组(开腹单纯开窗术)21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等.结果 单纯组手术时间较网膜组、开腹组缩短(P< 0.05).开腹组术中失血量、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较腹腔镜组增多(P均< 0.05).网膜组术后引流量和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单纯组、开腹组减少(P均< 0.05),但三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如术后出血、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腹水、胆漏等以及复发率、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老年先天性肝囊肿患者,腹腔镜开窗网膜移植术在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上更具优势,腹腔镜单纯开窗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 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比较及预后分析

    作者:徐克育;黄约翰;陶崇林;宋其同;单云峰;施红旗;张启瑜

    目的 比较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时间,探讨合理的治疗选择,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组),29例采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组),对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并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7.00±5.65)个月,TACE组为(10.00±4.49)个月,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TACE组患者2.7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728,P< 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切除和TACE均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长,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首选,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可能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何友钊;翟年宽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胰岛素瘤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11 ~ 52岁,平均(32±15)岁.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性、定位检查确诊,并进行手术干预和随访观察.结果 7例为单纯性胰岛素瘤,3例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相关的胰岛素瘤;9例为良性肿瘤,1例为交界性肿瘤.10例均有典型的Whipp1e三联征.肿瘤直径<2 cm者占79.5%.手术切除肿瘤16个,其中12.5%位于胰头部,6.25%位于胰颈部,25%位于胰体部,56.25%位于胰尾部.术前定位检查发现的胰岛素瘤敏感性:经腹超声检查30.5%,多排螺旋增强CT 68.9%,薄层CT灌注扫描79.5%.术中定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术中多普勒超声检查100%.81.25%的病例可行肿瘤的局部摘除术.随访6个月~5年,10例病情稳定,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 手术切除是胰岛素瘤的佳治疗方式.薄层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是目前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术中多普勒超声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加强对胰岛素瘤的认识,早期诊断并合理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胆汁回输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血清CRP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方昌义;昝建宝;宋康颉;苗祥;何承龙;徐爱忠

    目的 探讨胆汁回输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对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7例术后行胆汁外引流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胆汁回输组(A组)、EEN组(B组)、胆汁回输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联合组,C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3、7天晨同一时间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L,测定CRP、C3、C4、IgA、IgM、Ig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观察患者病情转归情况,统计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血清CRP水平低于EEN组及胆汁回输组(P<0.05).联合组与EEN组相比较,其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更迅速、恢复程度更高(P< 0.05),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术后恢复较快(P<0.05);联合组与单纯胆汁回输组比较,两组术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的恢复,在速度和程度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EEN组及胆汁回输组(P< 0.05).结论 胆汁回输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 胰腺CT多参数测量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心余;王兴民;钟海涵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胰腺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CT影像学检查对糖尿病患者胰腺进行多参数测量和计算,分析8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12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正常组)的胰腺CT及临床资料.结果 与正常组比,糖尿病患者胰腺头、体、尾三部位前后径均明显萎缩,密度减低,容积缩小,羽毛状胰腺增多,其深切迹深度与厚度比值升高.结论 胰腺CT多参数测量从影像学角度评价糖尿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生存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定银;郭德超;虞名旭;宋胜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后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126例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采用x2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4 ~ 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19个月,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型、切除范围、切缘状况、门静脉浸润与否,白蛋白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其中肿瘤分型、切除范围、切缘状况、门静脉浸润与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较差,患者肿瘤的进展程度及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 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处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

    作者:王坚;郝立校;蔡珍福;顾树南;皋岚雅;焦成文;刘存官;张大治;吴健健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45 30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年医源性胆管损伤数量、比率及阶段性比率差异变化.结果 20年来共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32例,平均发生率为0.071%,低于大宗病例发生率的下限(1%);尤其是后10年的损伤率更趋下降,为0.026%,与前10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传统开腹式胆囊切除术在技术上和方法上的一个大的改进和发展,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至关重要,具有特殊意义.术者只要做到思想重视、规范操作,可以减少胆管损伤或将严重胆管损伤降低到低限度.

  • 肝硬化并发血细胞减少的机制和治疗进展

    作者:孙旺;高博;薛东波;张伟辉

    肝硬化并发血细胞减少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中有脾功能亢进,失血,营养吸收障碍,造血生长因子减少,骨髓抑制等多方面发病原因,对其治疗主要有非手术和手术两个方面.在临床中医师应对此类患者做全面诊断,不可盲目治疗.研究肝硬化患者骨髓内皮细胞相关激酶改变,以期寻找改善骨髓造血药物,或许能改善其临床治疗.

  • 肝脏核受体LXRs/FXR在胆固醇结石病防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晓强;章学林;顾宏刚;马恩伟;朱培庭;张静喆

    胆囊胆固醇结石前提发病条件为胆囊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失衡导致胆固醇的过饱和.胆汁的形成和分泌主要由肝细胞来完成.肝细胞内胆固醇/胆汁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肝细胞内胆固醇沉积与结石形成密切有关.本文就与胆固醇/胆汁酸代谢紧密相关的肝脏核受体LXRs/FXR在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晔;王震侠

    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与肝癌血管生成存在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已逐步开展抗肝癌血管生成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肝癌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抗肝癌血管生成的药物研发在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生成与抑制的理论基础上逐步开展,如贝伐单抗、索拉非尼、沙利度胺、西妥单抗等药物在临床取得一定的疗效,靶向分子药物相互联合治疗、靶向分子药物与TACE.联合治疗等治疗理念已逐步开展研究.本文对近年肝癌血管生成的相关因素,抗肝癌血管生成的机制和治疗方式、效果、进展做一综述.

  • SIRS发展在胰腺坏死、继发感染致胰腺炎病变加重中的作用

    作者:余夙慧;康牧星;孙洪伟;陈必成;周蒙滔;张启瑜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胰腺坏死、继发感染致胰腺炎病变加重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四组:SO组仅翻动胰腺,Ⅰ、Ⅱ、Ⅲ组经胰管逆行注射1%、3%、5%牛磺胆酸钠+104/mL大肠杆菌混合液.8 h后处死大鼠,检测胰腺组织细菌培养、脂肪酶、磷脂酶A2、c反应蛋白、TNF-α、IL-1β、IL-6水平,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Schmidt评分.结果 ①SO、Ⅰ、Ⅱ、Ⅲ组胰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 (0/10)、0(0/12)、25% (3/12)、90% (9/10),其中Ⅲ组与SO、Ⅰ、Ⅱ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②SO、Ⅰ、Ⅱ、Ⅲ组血清脂肪酶、C反应蛋白、TNF-α、IL-1β、IL-6、Schmidt评分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Ⅰ、Ⅱ、Ⅲ组血清磷脂酶A2水平较SO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Ⅲ、Ⅱ组比Ⅰ组亦有显著性升高(P<0.01).④病理学检查结果:SO组未见明显病变;Ⅰ组可见胰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Ⅱ组腺泡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充血,散在坏死灶与出血点;Ⅲ组可见凝固性坏死灶,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微血管破裂,片状出血,甚至可见微脓肿.结论 ①胰腺坏死程度越重,其继发感染的概率越大;②SIRS可能是胰腺坏死、继发感染致胰腺炎病变加重的共同机制,抑制SIRS有助于SAP的治疗.

  • 不同浓度CCl4对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及IL-6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晓飞;邓文升;徐庆

    目的 探索一种稳定可靠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方法 46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5%、30%和45%的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2周;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橄榄油.后一次注射结束3d后处死小鼠,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血清生化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 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内IL-6、TGF-β1蛋白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脏逐渐出现纤维化,其中45%组已有肝硬化表现.15%、30%和45%组的小鼠死亡率和建模成功率分别为8.3%、16.7%、41.7%和27.3%、80.0%、57.1%.与对照组此,随注射浓度增高,模型组血清ALT、AST含量逐渐升高(P<0.01),Alb逐渐降低(P< 0.01);IL-6和TGF-β1含量也逐渐升高(P<0.05).结论 注射30% CCl4 12周能够诱导明显的肝纤维化形成,建模成功率较高,且死亡率较低,是一种较理想的制作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为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与分析

    作者:钱昌林;季福;刘骅;沈志勇;蔡端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胆固醇结石患者与正常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差异,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表达蛋白,为胆石成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提取胆固醇结石患者和正常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蛋白,构建相应的双向电泳蛋白质表达谱并应用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获得差异蛋白点信息,采用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胆固醇结石患者与正常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均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表达谱结果显示19个蛋白点在两者之间差异较大,质谱成功鉴定11个,1个重复.其中Tropomyosin 4(TPM4)、Transgelin (sm22)、Transthyretin (TTR)、CyanometRhbl.1、Haptoglobin-related protein precursor、Chain A,the structure of Holo type human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在结石组中表达上调,Myosin、Peroxiredoxin 3(Prdx3)、Hypothetical protein、T cell receptor alpha chain在结石组中表达下调.TTR、TPM4、SM22、Prdx3蛋白差异为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所验证.结论 初步建立了胆固醇结石患者与正常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分析、鉴定并验证了差异蛋白点,为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键调控蛋白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拓扑替康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体外迁移、黏附的影响

    作者:周新宇;徐益文;张骏;蒋伟

    目的 研究拓扑替康(topotecan,TPT)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体外迁移、黏附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BEL-7402细胞,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实验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用0.1、0.2、0.3 mmol/L的TPT进行干预,空白组给予不合TPT的培养液.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TPT对BEL-7402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黏附实验检测TPT对BEL-7402细胞黏附和异质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0.2、0.3 mmol/L TPT组中BEL-7402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受到抑制,同质黏附能力增强,而异质黏附能力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拓扑替康可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的迁移和异质黏附能力,增强肝癌细胞的同质黏附能力.

  • 球体形成实验联合药物筛选建立耐顺铂胰腺癌干细胞株

    作者:杨德君;傅红兵;卫子然;徐嘉鹏;朱振新;蔡清萍

    目的 探索建立顺铂耐药人胰腺癌干细胞株,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通过球体形成实验联合顺铂药物筛选建立耐顺铂胰腺癌干细胞株;MTT法计算耐药指数;免疫荧光半定量检测OCT-4、SOX-2表达水平,检测干细胞标记物;免疫荧光半定量检测MUC-1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分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侧群细胞和表面特异抗原标记(CD44+/CD24+)检测肿瘤干细胞含量.结果 耐顺铂干细胞株的耐药指数是亲代株PANC-1的71.5倍;干细胞标记物的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耐药株中OCT-4、SOX-2、MUC-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耐药干细胞株及亲代株SP细胞比例分别为(25.1±1.1)%和(7.8士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P< 0.01);耐药株及亲代株中CD44+/CD24+表型的细胞亚群分别占(20.8±1.3)%和(2.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3,P< 0.01).结论 球体形成实验联合顺铂药物筛选能建立耐顺铂胰腺癌细胞株,该细胞株能高效富集胰腺癌肿瘤干细胞.

  •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合并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小肝癌四例报道

    作者:池俊霖;次仁桑珠;陆慧敏;田伯乐;陈晓理

    125Ⅰ核素粒子是一种新型的近距离辐射治疗的核素源,在国外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癌.近年来我们将其试用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小肝癌,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脾脏错构瘤一例

    作者:张晓辉

    病例患者,女,32岁,因上腹部疼痛2d住院,无恶心、呕吐、发热、寒战,无肝炎病史,查体:腹部未触及肿物,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及肝功能无异常,腹部B超显示:脾脏中极内可见回声均匀的大小约为8 cm×6 cm实性肿物,腹部CT、MR1提示:脾脏占位(见图1),脾脏错构瘤?脾脏血管瘤?脾脏淋巴瘤?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