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27例疗效分析

    作者:陈景熙;吴璐鹏;许东辉;苏旭;刘育建;李秀东;李滨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再次肝切除的27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资料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再次肝切除手术时间较首次切除明显延长,但术中失血量、需输血病例和术后并发症与首次切除相似.3年总体生存率再次肝切除术后为67.6%.结论 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安全、有效.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6例诊治分析

    作者:程云霄;王宾;许跃明;杜为兵;何江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0年8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例SPTP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6例SPTP患者11 ~ 44岁,平均32.4岁,其中女12例,男4例.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颈部2例,胰体尾部8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显示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或MRI检查显示胰腺低密度占位病变,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肿块切除及胰管空肠吻合术,2例行胰腺节段切除及远端胰管空肠吻合术,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胰体尾切除联合脾切除术.对14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年女性,切除肿瘤后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适应证及手术操作细节

    作者:邹良旺;徐李娟;蔡华杰;施红旗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术的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腔镜外科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实施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2例手术,仅1例因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紧密中转开腹;术后胆漏、切口感染予保守治疗各1例,术后结石残留经ERCP成功取出1例,术后剑突下切口出血致腹腔血肿再次手术1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只要娴熟掌握腹腔镜及胆道镜操作技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理想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 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肝囊肿开窗术28例临床体会

    作者:娄正海;盛伟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肝囊肿开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从2003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为28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肝囊肿开窗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联合手术均获得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肝囊肿开窗术具有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 三种不同入路点的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作者:李国伟;方海星;温怡洪;唐晓明;邵锦辉;齐瑞华;袁年勇;闻立平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对我院2009年至今收治的1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患者不同的胆囊解剖情况决定何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x2检验比较术后感染率和术后镇痛率.结果 A、B、C三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及术后镇痛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的手术时间较A组,B组延长(P<0.05).结论 三种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各有优势,不同病例应选择不同入路方法,应根据术者掌握手术技巧的程度和手术指征选择入路点.

  • 胆囊癌27例手术诊治体会

    作者:李胜阳

    目的 总结胆囊癌的临床诊治经验,为胆囊癌的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11年收治的27例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临床诊断率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胆囊癌术前影像学定性诊断率为46.1%,术中病理诊断率为100%.19例胆囊癌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性切除,胆囊癌患者年生存率37.03% (10/27),5年生存率11.5% (3/26).结论 早期胆囊癌术前定性诊断较为困难,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能够提供准确诊断,为根治性切除提供依据.

    关键词: 胆囊癌 诊断 治疗
  • 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67例

    作者:韩德荣

    目的 探讨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动态变化及治疗.方法 无原发疾病创伤性脾破裂67例,脾切除术后按1~3d、4~5d、7d、10 d、14 d、17 d、21 d规律监测血小板变化,指导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增多,大多数持续高于正常长达4~11周左右,无血栓形成.结论 动态监测血小板变化,及时抗血小板祛聚及抗凝药物治疗,避免血栓形成.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85例疗效分析

    作者:祝平;詹银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 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为8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LCBDE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96.47%)顺利完成LCBDE,其中T管引流68例,一期缝合14例;手术时间40 ~ 90 min,平均50 min;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3例.全组患者住院7~15 d,平均11d.1例术后T管造影结石残余,术后42 d经T管窦道取尽残石.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胆总管结石理想的治疗方法.

  • 胆道镜下电切治疗胆囊罗-阿氏窦内结石的临床体会

    作者:张诚;杨玉龙;林美举;史力军;张洪威;李婧伊

    目的 探讨胆道镜下电切技术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罗-阿氏窦内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中采取胆道镜下电切技术治疗的75例罗-阿氏窦内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共发现364处罗-阿氏窦内结石,平均4.9处,多31处;采取胆道镜下黏膜电切开后全部取净,胆囊一期缝合47例,留置胆囊造瘘管28例,术后脂餐试验提示71例胆囊收缩率高于30%,平均收缩率46%.随访2个月至3年,胆囊结石复发1例.结论 胆道镜下电切技术是治疗罗-阿氏窦内结石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迅速控制取石过程中发生的活动性出血,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19例诊治及护理体会

    作者:黄敏;孙建民;张玉宝;朱晓麟;蔚丽;王莉丽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胃瘫(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诊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19例PD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具体的诊治、护理过程.结果 胃瘫多发生于PD术后5~14 d,经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中医中药等保守治疗,胃瘫均在术后2至8周内消除.结论 PD术后在明确胃瘫的情况下采取积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关键措施,预防离子紊乱,并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可提供有效帮助.

  • 生长抑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的影响

    作者:许志伟;陈胜;朱坚;费健;陆一凡;李磊;武均;闵东;毛恩强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腔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30例SAP病例按腹内压分组,腹腔高压组应用生长抑素0.5 mg/h治疗,普通SAP组应用生长抑素0.25 mg/h进行治疗,均维持7d.结果 治疗后两组分别各有1例病例在72 h后腹内压仍超过25 cm H2O,发展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均在72 h后进行手术减压.其余病例未在7d内手术,且7d内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大剂量生长抑素联合治疗腹内高压的SAP可缓解腹腔压力,但必要时仍需手术.

  • 脾血管瘤18例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林斐颛;屠金夫;杨继安;王明;蔡龙;蒋飞照

    目的 探讨脾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18例脾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仅3例有临床症状,其余均为体检发现.术前7例行B超检查,13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提示脾血管瘤分别为1例、4例、2例.15例患者行开放脾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脾血管瘤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发现脾血管瘤主要依赖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脾血管瘤有赖于病理检查,直径大于3 cm的脾血管瘤主张行脾切术治疗.

  • 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免疫增强剂的治疗作用

    作者:范卫东;聂洪峰;陈永兵;孙伯洋;梅建民

    目的 探讨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免疫增强剂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无明显黄疽(TBi1<17.1 μmol/L)的胆石症患者(A组,无黄疸对照组,n=20),恶性非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TBi117.1 ~ 342 μmol/L)(B组,恶性非重度黄疸组,n=20),恶性重度梗阻性黄疸(TBi1>342 μmol/L)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患者(C组,恶性重度黄疽组,n=39).其中C组又分成免疫增强剂治疗组(C1,n=18)和非治疗组(C2,n=21).C1组PTCD术后当天开始给予注射用胸腺肽α-1,1.6 mg/d,皮下注射,连用7d.比较各组血浆细胞因子(IL-2、IFN-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C组CD3+、CD4+、CD8+、NK细胞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A组(P<0.05),CD3+、CD8+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B组(P<0.05);TNF-α、IFN-α 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 0.05);B组CD3+、NK细胞百分率及IL-2明显低于A组(P< 0.05);CD4+/CD8+比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C1组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及IL-2呈升高趋势,TNF-α、IFN-α呈降低趋势,胸腺肽α-1治疗后第5天CD3+、CD4+百分率明显高于C2组(P< 0.05),第7天CD4+百分率、CD4+/CD8+比值、IL-2、IFN-α明显高于C2组(P< 0.05),TNF-α明显低于C2组(P<0.05).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重度黄疽时免疫功能受损更加明显.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免疫功能.

  •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左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陈钟;唐伟东;常仁安;朱李瑢;陈二林

    目的 评价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我院手术切除治疗的76例左肝肿瘤患者,分腹腔镜手术组(15例,均为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和开放手术组(61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4 d ALT、ALB以及TBIL.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肝功能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176±59 mL vs 301±119 mL,P< 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6.3±1.0 dvs 12.1±2.1d,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放组(1.2±0.4 d vs 3.3±0.6 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0% vs 32.8%,P<0.05).腹腔镜组术后1、4dALT与ALB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开放组(1 d ALT:162.6±55.2 U/L vs 358.3±202.9 U/L,P< 0.05、4 d ALT:68.2±33.5 U/L vs 156.8±130.7 U/L,P<0.05;1 d ALB:36.3±1.8 g/L vs 30.6±2.9 g/L,P< 0.05;4 d ALB:36.2±3.4 g/L vs 32.5±3.5 g/L,P<0.05),而TBI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d:20.8±5.5μmol/L vs 21.2±5.1 μmol/L,P> 0.05;4 d:15.8±2.8 μmol/L vs 15.2±2.7 μmol/L,P>0.05).两组手术时间(138±25 min vs 130±41 min,P>0.05)、住院总费用(34 764±5 748元 vs 32 472±6 215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并不延长手术时间,也不增加费用,安全可行,值得有条件单位推广.

  • 胆囊管结石残留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剖学基础

    作者:胡春雷;刘海斌;王向昱;李立义;姜明哲

    目的 探讨导致胆囊管结石残留的原因及其与胆囊管解剖异常的关系.方法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施行LC术2235例,回顾性分析LC术后患者胆囊管结石残留情况.结果 2235例中共发现胆囊管解剖异常63例,结石残留15例:其中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远端低位汇合37例,发生结石残留8例;开口于肝总管左侧壁者11例,结石残留4例;开口于肝总管前壁9例,结石残留1例;开口于胆总管后壁4例,残留1例;胆囊管极短2例,残留1例.无解剖异常的2172例中仅8例发生结石残留.另,2235例中,急诊手术105例,发生结石残留5例;泥沙样结石134例,发生结石残留11例;颈部及胆囊管结石嵌顿213例,发生结石残留9例.结论 胆囊管解剖异常增加了LC的操作难度及胆囊管结石残留的潜在风险,正确辨认和处理解剖异常的胆囊管是减少胆囊管结石残留的关键.

  • 经T管窦道生物蛋白胶植入协助治疗拔T管后胆漏

    作者:任贵兵;毛中鹏;吴凤云;张瑞奎;马熙;王磊

    目的 研究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处理办法;在临床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探讨生物蛋白胶封堵T管窦道漏口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LCTD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18例,拔除T管出现胆漏后,行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治疗,同时经胆道镜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研究组18例,拔除T管出现胆漏后,除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治疗、经胆道镜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外,经胆道镜从T管窦道置入生物蛋白胶堵漏,封闭窦道撕裂或未完全愈合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单纯使用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鼻胆管引流,腹膜炎体征恢复慢,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其中2例患者行二次手术;研究组在使用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鼻胆管引流的基础上,加用生物蛋白胶封堵窦道漏口,腹膜炎体征恢复快,治疗时间短,费用低,无二次手术患者.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的患者,除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再次T管窦道置入尿管引流或鼻胆管引流外,联合胆道镜植入生物蛋白胶堵漏治疗拔T管后胆漏,较单纯使用尿管引流或鼻胆管引流效果更好,恢复快,费用低,值得推广.

  • 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清HGF、TGF-β1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汪家富;陈坚;刘绪舜

    目的 探讨断流术对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储备功能及肝硬化病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30例HBsAg(+)、HBV-DNA(-)、肝功能Child-Pugh A或B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断流术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及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和总胆固醇(CHOL)等肝储备功能指标;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HGF和TGF-β1;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N端肽(PC-Ⅲ) 、四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结果 ①血小板术后快速回升,至术后2周迟高峰,然后缓慢下降,术后半年稳定在(169±27)×109.②肝储备功能术后轻度下降,至术后2周恢复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及半年较术前明显改善.③断流术后3个月及半年,HGF与TGF-β1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同时HA、PC-Ⅲ、Ⅳ-C、LN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断流术可改善肝脏储备功能,使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细胞因子含量下降,有助于控制肝硬化患者病情.

  • 肝脏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秦建民;顾新刚;张敏;吴旸;夏寅娟;王康;殷佩浩;李琦;陈腾

    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造影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26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病倒资料.微波消融62个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前、术中和术后均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经皮穿刺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治疗22例,术中B超导向微波消融治疗4例.结果 本组病例消融术后无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B超CDFI检查判断肝脏肿瘤微波消融后疗效的准确性为64.5%,肝脏CEUS判断准确性为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41,P<0.05).增强CT诊断准确性为91.9%,与B超CDF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6,P< 0.05);与肝脏CEU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7.672,P<0.05).结论 肝脏超声造影能够精准指导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精确地用于消融术后疗效评价和随访.

  • 一种胆胰分流的重建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甫;张晞文;李可为;王贵阳;施维锦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一种胆胰分流的吻合方式运用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以改良的四吻合口法行消化道重建的12例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行胆胰分流的重建术式后,发生2例胰漏(16.7%),1例胆漏(8.3%),2例出血(16.7%),没有出现1例胰漏合并胆漏患者,没有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改良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操作简便,遏制了胆胰液在其吻合口附近的激活,可作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生存率的参考术式.

  • 血浆K-ras基因突变检测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影响

    作者:武文;陈炯;杨仁保;周杭城;陈龙江;胡立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检测血浆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点突变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由两名统计人员电子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5月31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同时逐篇进行质量评价和诊断准确度的资料提取.应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12.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690例研究对象.异质性检验无阈值效应,但是存在其他异质性.对PCR-RFLP亚组进行分析,敏感性为0.714(95% CI:0.649-0.773),特异性为0.868(95% CI:0.781-0.930),SROC 中AUC=0.8544,Q*=0.7853.结论 现有资料表明检测血浆K-ras基因突变对胰腺癌早期诊断效能中等,单独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指标尚有不足,可以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可选检查方法.

  • 切割闭合器在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金水;胡先贵;金钢;邵成浩;蔡晓棠

    目的 探讨切割闭合器(Endo-GIA stapler)在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胰腺断端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一组采用Endo-GIA法,共30例,另一组采用手工缝合法,共80例;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总住院费用等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以及术后胰漏、腹腔出血、腹腔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割闭合器(Endo-GIA stapler)处理胰腺残端安全可靠,疗效明确.

  • 早期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檀胜华;吕德超;曹斌;曹荣格;叶宁;赵涛;陈秋星

    目的 探讨早期腹腔置管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50例,随机分为早期腹腔置管灌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两组同时予以禁食水,胃肠减压,预防感染,补液,制酸抑酶等常规治疗,灌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予以腹腔置管灌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7天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以及两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器官数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CRP、APACHEⅡ评分及中性粒细胞值差异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7天比较存在更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1);两组SIRS持续时间、发生MODS的例数、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腹腔置管灌洗术可以有效减少SAP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 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研究与肝脏外科手术

    作者:金望迅;程向东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多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对此类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是安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且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本文就近年来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进展

    作者:张阳;兰勇;牟永华

    原发性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由于原发性胆囊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多属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本文综合近期国内外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的有关文献,就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影像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诊断、治疗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对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依然困难,早期诊断对胆囊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原发性胆囊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免疫、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正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一种新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复杂肝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处理

    作者:张成武

    自1888年Langenbuch实施首例肝脏切除手术至今,肝脏外科已得到巨大发展,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已显著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在5%以下[1].同时,肝脏外科的"解剖禁区"被逐个突破,手术适应证也有很大的扩展.肿瘤瘤体巨大、侵犯肝周重要血管、位置特殊不再是手术切除的障碍,但这些肝切除术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性高,手术后并发症较多,通常被称为复杂肝切除术.目前对复杂肝切除术尚无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下列肝切除术通常被多数学者归为复杂肝切除术[2-4]:①肿瘤巨大(直径>10 cm)需行半肝或扩大半肝切除术;②肝Ⅳ、Ⅴ、Ⅷ段联合切除术(肝中叶切除术);③特殊部位的肝切除术,如肝Ⅰ、Ⅷ段切除术;④肿瘤累及肝门或侵犯肝静脉主干及下腔静脉患者的肝切除术.

  • 逆行胃左动脉行腹腔干灌注治疗大鼠胰腺炎的模型制作

    作者:谢阳云;余夙慧;陈必成;杨丽红;梁勇;周蒙滔

    目的 建立用于治疗大鼠胰腺炎的区域动脉灌注动物新模型,并探讨此模型的技术要点,及其在胰腺炎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组为A、B组(各24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泵入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A组通过逆行胃左动脉行腹腔干灌注,B组通过左股静脉穿刺输注.输注等量美兰染色液,确定插管部位并观察胰腺局部染色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后输注等量治疗药物5-Fu,分别于12 h、24 h处死后,检测血清中淀粉酶,并做胰腺病理检查.结果 通过区域动脉灌注等量美兰染液,发现胰腺局部染色程度明显提高,持续时间明显延长.A组24 h亚组有1只死亡,B组24 h亚组有7只死亡,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A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胰腺病理检查评分分值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逆行胃左动脉灌注模型是有效、稳定的大鼠区域动脉灌注模型,通过显著增加胰腺局部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提高治疗SAP的治疗效果的目的.

  • 小鼠自体胰岛肌肉移植及疗效评价

    作者:李慧;傅红兴;江玲;徐燕妮;潘仁彪;李校堃

    目的 探讨小鼠自体胰腺部分切除及自体胰岛的肌肉移植方法,并对术后小鼠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分为三组,胰腺部分切除后移植组为麻醉后切除十二指肠部沿胃大弯至脾部位的胰腺组织,并将胰岛纯化后移植至自体肌肉组织;以切除部分胰腺后未移植组和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小鼠自体胰腺部分切除和自体胰岛肌肉移植术后存活率较高,但在饲养过程中均出现持续体重下降和血糖不稳定,OGTT显示两组术后小鼠20、40 min的血糖均较正常组高,肌肉移植7d后HE染色显示胰岛在肌肉中存活,但胰岛中心部位细胞有坏死.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无免疫排斥下研究小鼠胰岛移植的方法,可为进一步探索改进胰岛移植研究提供参考.

  • 胆囊腺瘤伴出血一例

    作者:王逢春;丛嘉

    病例患者,女,33岁,2012年3月1日以"间断性右上腹剧痛2年,黑便10 d"为主诉收住我院普外科,患者右上腹痛发作时伴有右侧腰背酸痛不适,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无发热、寒颤.腹部查体:右上腹轻度压痛,余无异常体征.2012年3月1日查血细胞分析示WBC 3.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40.7%,RBC 3.33×1012/L,HB 108 g/L,HCT 31.7%,PLT242×109/L,查肝功能示ALB 43.4 g/L,TB 9.7 μmol/L,DB 2.4 μmol/L,AST 40 U/L,ALT 17 U/L,γ-GT 233 U/L.2012年3月1日彩超示胆囊增大、胆囊内实性回声.2012年2月20日CT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厚,胆囊内见不规则的高密度影,结石可能性大.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示结肠炎,未见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占位性病变.于2012年3月3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囊增大,大小约11 cm×4 cm×3 cm,胆囊壁厚,与周围组织黏连,表面充血、水肿明显.于腹腔镜下松解黏连,切除胆囊,置入标本袋,自腹内取出.

  • 胆囊炎合并CA199值异常增高一例

    作者:胡斌;赵玮;吕伟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约95%以上的患者有胆囊结石,称结石性胆囊炎;5%的患者无胆囊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糖链抗原19-9即CA199是一种糖蛋白,是在胃肠腺癌中发现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也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高的标记物.当组织病变时,特别是恶性肿瘤病变时分泌亢进,并经肿瘤血管释放入血,形成高CA199血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CA199来评估胰腺癌患者病情,连续检测对病情进展、手术疗效、预后估计及复发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某些良性病变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CA199值升高.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外科收治1例急性胆囊炎合并CA199异常升高的中年男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 胰腺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李勇;李文美;杨小勇;张斌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的软组织和内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困难,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发生于胰腺更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IMT报告如下.病例 患者,女,25岁,因左上腹包块伴隐痛半月余入院.患者近半月来感左上腹部隐痛,呈持续性钝痛,不剧烈,无发热,无腰背部疼痛,伴体重下降,自行可触及左上腹有一包块.查体:一般情况好,中上腹触及一大小约13 cm×8 cm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轻压痛.患者于2011年11月23日查上腹部增强CT:胃、胰腺、脾间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与周围器官间隙不清,脾脏受累(脾栓塞?),脾门血管多表现为被推移、包绕肿块表面(图1).实验室检查结果:CA19-9 7.30 U/mL,CEA 0.29 μg/L,Hb 88 g/L,RBC 3.43×1012/L.2011年11月28日在全麻下行联合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术中见于胰腺体尾部可见一约13 cm×10 cm×8 cm大小肿块,质地较硬,呈分叶状,表面较光滑,肿瘤可以推动,外侧缘与脾脏致密粘连,下缘紧邻横结肠系膜.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