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吕尚东;方哲平;王爱东;蔡柳新;杨健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本院100 例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患者的临床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100 例患者均取得手术的成功,结石介于1.0~2.6 cm,平均手术时间55 min,失血18 mL,术后疼痛评分4 分,平均住院4.2 d,1 例出现胆漏较多,2 例结石复发.整体上,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保存胆囊功能、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胆囊结石的微创手术疗法.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文杰;王喜艳;王磊;白磊;薛瑜峰;冯艳丽;朱炳光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7 年9 月月至2008 年9 月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者共178 例,其中LC 139 例,OC 39 例.LC 按手术时间长短分为3 组:A 组手术时间≤30 min,26 例;B 组30~60 min,76 例,C 组>60 min,37 例.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观察比较手术方式以及LC 手术时间长短对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 譹訛LC 组术后1 d ET 明显下降(P<0.05),术后3 d 恢复至术前水平;OC 组手术前后ET 无显著变化;譺訛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SOD 活力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LC 组术后2 d 恢复至术前水平,OC 组术后3 d 恢复至术前水平;譻訛不同LC 手术时间组对术后各应激指标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C 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OC.

  • 经脐入路美容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例探讨

    作者:刘勇峰;黄江;王桂莲;贺爱军;贺晓斌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新入路,达到腹壁美容的理想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 年2 月,采用经脐入路美容戳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 例的临床资料,脐缘三戳孔呈"等边三角形"顶点分布,穿刺路径呈"喇叭口状",腹腔内戳卡间距变大,操作较方便,切口缝合后似"花瓣型".结果 手术时间36~121 min,平均55.23 min,住院3~5 d,平均住院4.6 d,脐部切口愈合后,腹壁无肉眼可见疤痕.结论 经脐缘对称三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入路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切口并发症少,达到了理想的腹壁美容效果.

  • 骨肉瘤胰腺转移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傅文?;吴卫泽;严佶祺;袁菲;韩天权

    目的 探讨骨肉瘤胰腺转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 例骨肉瘤的原发灶手术切除及化疗,以及3 年后胰腺转移灶的手术治疗.结果 左膝关节近侧肿胀伴活动受限半年,经影像及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骨肉瘤后行左股骨远端骨肉瘤切除及手术前后19 次化疗.术后2 年半出现上腹部胀痛和阻塞性黄疸,CT 等影像学检查为骨肉瘤胰腺转移,术前经内镜胆道引流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肿块6 cm×5 cm×4 cm,病理证实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胰腺转移.术后8 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骨肉瘤是胰腺转移瘤的原发灶之一.在骨肉瘤原发灶切除的基础上,数年后出现胰腺转移,仍可手术切除机会,预后较好.

  •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15例临床分析

    作者:缪文忠;蒋建龙;陶锋;孙金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的形成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 例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病例.结果 15 例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经B 超、MRCP 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予再次手术治疗,均痊愈后出院.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且经常伴右上腹疼痛者应及时手术治疗.预防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主要在于术中准确处理胆囊管.

  • 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体会

    作者:王全;杨俊杰;王勇攀;张宁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9 年9 月至2009 年9 月期间行LC 手术的267 例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7 例患者中手术操作较困难59 例,肝床出血26 例,中转开腹2 例.术后出现胆漏1 例,胆囊床局限性积液7 例,腹水10 例.术后复查肝功能,出现肝酶改变和低蛋白血症,经采取积极治疗全组均治愈出院.结论 掌握好适应证,并在围手术期间进行精心的监测和处理,肝功能处于Child A、B 级的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行LC 是安全可行的.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体会

    作者:焦成文;王坚;张大治;皋岚雅;刘存官;郝立校;蔡珍福

    目的 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间,在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的病例中,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然后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435 例.结果 本组成功369 例,其余66 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成功率达84.8%.取出胆管内结石多者9 枚,结石大直径为12 mm.术后平均住院日为(6.8±1.3)d.结论 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术是一种低创胆道手术方法,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此技术,更加突出了低创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14例临床观察

    作者:曾新桃;杨培;罗华;张伟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有上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道探查的1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4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 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4 例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直径大于1.5 cm 者10 例,结石>2 枚者5 例.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 管引流术(LCTD).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55~235 min,平均(128.1±46.3)min,术中出血20~300 mL,平均(130.6±118.5)mL.术中无胆道损伤、肠道损伤、大出血、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道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由操作熟练的腹腔镜医师进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空肠经十二指肠床消化道重建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文灿;许建伟;沈滨;殷凯

    目的 评价空肠自十二指肠床向上引出行消化道重建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7 月至2011 年1 月间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空肠经十二指肠床消化道重建方法的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肠经十二指肠床消化道重建,无手术死亡病例,无胃排空障碍、无腹腔感染及残留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空肠经十二指肠床消化道重建接近原始的消化道排列方式,符合生理状态,术后引流更通畅,腹腔感染及脓肿、肠梗阻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一种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 胆道塑料支架治疗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患者

    作者:陈欣然;陆仁达;周鸣清;金颖明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道塑料支架治疗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从2006 年1月至2009 年12 月行胆道塑料支架引流的49 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胆道支架置入,术后24~48 h 患者腹部体征好转,发热症状缓解,术后1~2 周患者黄疸基本恢复正常出院.出院后随访,患者中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胆总管结石相关症状28 例,其中15 例经抗炎治疗后好转,13 例反复出现上述症状,经内镜再次治疗后好转.14 例患者未再出现胆总管结石相关症状,无胆道疾病及支架相关原因引起的死亡.结论 对于高龄高危胆总管结石患者无法耐受或不愿手术的及不能耐受较长时间内镜下取石的,行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短期疗效显著.长期引流需密切随访,发现支架阻塞脱落并出现临床症状者及时行更换或再次置入支架等处理.

  • 术中胆囊癌漏诊14例原因分析

    作者:俞南松;袁兴贵

    目的 分析术中胆囊癌漏诊的原因,提高术者警惕,减少胆囊癌漏诊.方法 对我院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2 月住院期间各种手术术中漏诊胆囊癌14 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胆囊癌漏诊原因.结果 14例漏诊患者中急诊手术漏诊4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漏诊7 例,术中冰冻病理未发现2 例,行其他肿瘤手术漏诊1 例.14 例患者中再次手术5 例,接受放疗1 例,其他8 例均密切随访中.结论 术中可疑患者即刻送病理切片,术后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及时再次手术,切除标本一定要送病理检查.

  • 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君;蔡建明

    目的 观察诱导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切口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LC 的患者80 例,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组(P 组)和对照组(C 组),两组分别于全麻诱导前10 min 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溶于5 mL 0.9%NaCl 溶液﹚或0.9%NaCl 溶液5 mL 静注,记录术后1、4、8、12、24 h VAS 评分、杜冷丁用药病例数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 组术后1、4、8、12 h 的VAS 评分均低于C 组(P<0.05),术后24 h两组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组术后杜冷丁使用例数明显少于C 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有不良反应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LC 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LC 治疗伴发MODS 的急性胆囊炎

    作者:杨波;周文平;吕东文;江少杰;曹军英;蒋苏齐;王占江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伴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急性胆囊炎疗效及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03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收治52 例伴发MODS的急性胆囊炎联合使用PTGBD 和LC 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2 例患者PTGBD 全部成功,LC 成功49 例.全部患者在1~3 d 内腹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及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接近正常.术前52 例患者功能不全器官总数为138 个,经PTGBD 治疗术后1 周功能不全器官恢复率31.2%(43/138),术后2 周为53.6%(74/138).结论 对于伴发MODS 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急早采取PTGBD 联合择期LC 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急早的PTGBD 治疗,能缓解危急,避免急诊手术的风险,为后续的LC 治疗赢得时机;LC 治疗的佳时机应选定在PTGBD 后的1~2 周内.

  • 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庄永敬;曹云飞;薛蓬;刘小红;卢良生;吴桂荣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8 例肝血管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 组(n=6):对照组(C0)、NAC 预处理组(PR)和NAC 后处理组(PO),其中PR和PO 组分别于肝门阻断前和开放后给予NAC 120 mg/kg.三组患者均于切皮前(T0)、肝门阻断开放后1 h(T1)及6 h(T2)抽血检测谷丙转氨酶活性(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于肝门阻断开放后1 h(T1)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 肝门阻断开放后1 h(T1)和6 h(T6),各组的ALT 和AST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门阻断前(T0)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PR 和PO 组的MDA 含量在肝门阻断开放后1 h(T1)明显减少(P<0.01),但NF-κB 的活性仅在PR 组显示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 NAC 预处理可有效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再灌注后NF-κB 的启动激活有关.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作者:李永利;江奎;朱海林;程伟华;朱立峰

    目的 评估现阶段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肝胆胰脾外科开展的经脐单孔LC 40 例临床资料.结果 40 例手术中37 例成功,手术时间48~130 min,平均71 min,术中出血量1~30 mL,住院3~5 d,平均3.6d,术后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3~24 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发生,腹部切口愈合后无明显疤痕.未成功的病例中2 例改为三孔法、1 例中转开腹.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具有熟练的传统LC 技术与经验后可开展单孔法LC,能大程度地实现手术微创、疤痕小、美容效果等目的,具有推广价值.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薛秀成;王全;杨俊杰;沈强;李明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 例择期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n=30)及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可行的,可加速患者的康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原发性胆囊癌Flt-4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朱锦辉;刘金明;赵挺;邹寿椿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Flt-4 在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 年8 月至2010 年8 月我院手术切除病理明确的19 例原发性胆囊癌和13 例胆囊腺瘤样息肉新鲜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在mRNA 和蛋白水平检测Flt-4 在原发性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lt-4 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病例与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Nevin 分期等恶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中Flt-4 mRNA 阳性表达率为73.68%(14/19)和7.69%(1/1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染色Flt-4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42%(13/19)和7.69%(1/1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lt-4 的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和Nevin IV、V 期组明显高于无肝浸润、无淋巴转移和Nevin I、II、III 期组(P<0.05),而在高、中和低分化组三者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Flt-4 在mRNA 和蛋白水平均存在高表达,Flt-4 的阳性表达同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和Nevin 分期明显相关,但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 成人首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谭凯;周杰;张国伟;唐彬;田玉伟;张胜

    目的 探讨影响成人首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90 d 内)死亡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 年8 月至2011 年2 月所施行的218 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术中共46 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一并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的相关因素.结果 剔除不符合研究条件的3 例,218 例参与本次研究,早期死亡34 人(15.6%).单因素分析提示多项因素与术后早期死亡有关.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有:肝性脑病(HE)、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结论 多种因素可导致成人首次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术前纠正HE、肝肾综合征(HRS)、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改善内环境,有助于降低术后病死率.

  • 经皮穿刺引流和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40例

    作者:朱艳丽;张彬;张兰芳;郭晓鹤;张利利;韩宇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引流和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在我院消化科和普外科住院治疗的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资料齐全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穿刺引流和外科手术两组.随访3 个月~2 年.结果 40 例患者,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6~65 岁(平均43.1 岁).治疗总有效率100.0%,首次治愈率87.5%.经皮穿刺引流组8 例,首次治愈5 例(治愈率62.5%),余3 例手术治愈;外科手术组32 例,首次治愈30 例(治愈率93.8%),术后复发2 例,1 例再次手术治愈,1 例引流治愈.穿刺引流组和外科手术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刺引流与手术均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可靠疗法,穿刺引流为微创,如不成功再行手术无特殊影响.外科手术疗效好,疗程短,相对穿刺引流创伤较大.

  • 胰头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为胰头癌1例

    作者:马龙滨

    患者,男,58 岁,主因:上腹部不适1 周.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剑下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既往30 年饮酒史,每天250 mL,无发热史,无结核接触史.CT:胰头部动脉期强化影,血象情况,淀粉酶,肿瘤标记物正常.

  • 胰头部肿块术中组织芯活检临床价值

    作者:夏菁;陈坚;徐天放

    目的 评价胰头部肿块术中组织芯活检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11 年间行胰头部肿块术中组织芯活检245 例患者的结果,结合手术后病理切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术中组织芯活检诊断结果示:胰头腺癌188 例(76.7%),慢性胰腺炎39 例(15.9%)、胰腺不典型增生8 例(3.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0 例(4.1%).有3 例(1.2%)假阴性的患者,无假阳性病例.穿刺活检敏感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8.8%,特异性为100%.2 例(0.8%)发生并发症,其中1 例活检过程中因损伤血管导致胆总管出血,病理提示为腺癌,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另1 例慢性胰腺炎行胆肠内引流术,穿刺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胰头部肿块术中组织芯活检是判断胰头部肿块性质较为安全、有效而准确的方法,与术后病理切片诊断符合率极高,可以为手术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侯宝生;林擎天;金立;邓磊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 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盲升结肠癌9 例,横结肠癌3 例,降结肠癌2 例,乙状结肠癌8 例,直肠癌3 例.同时性肝转移癌9例,异时性肝转移癌16 例.肝左叶转移15 例,肝右叶转移4 例,左右叶转移6 例.单个转移15 例,多个转移10例.高分化腺癌13 例,中分化腺癌5 例,低分化腺癌6 例,未分化腺癌1 例.9 例同时性肝转移癌中施行肝左外叶切除7 例,其中加1 例门静脉插管埋泵化疗;右前叶切除2 例,1 例仅作门静脉和肝动脉双插管埋泵化疗.16例异时性肝转移癌中施行肝左外叶切除4 例,左半肝切除5 例,肝右前叶切除2 例,门静脉和肝动脉双插管埋泵化疗2 例,股动脉插管肝动脉介入治疗3 例.结果 全组均经3 年随访,同时性肝切除术8 例中5 例存活(62.5%),异时性肝切除术11 例中4 例存活(36.3%),仅作门静脉和肝动脉插管埋泵化疗或股动脉插管肝动脉介入化疗6 例中2 年内死亡5 例,3 年死亡1 例,3 年存活率仅16.6%.结论 同时性或异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只要全身情况和局部条件许可,均应首选手术切除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可采用动、静脉插管埋泵或作股动脉插管肝动脉介入化疗,以延长患者生命.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乳糜腹水1例

    作者:马军亮;蒋建国;侯小龙;朱智辉

    患者,男,56 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8 h 入院.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为咖啡色胃液,呕吐后腹痛症状无减轻,同时伴腰部疼痛不适.入院查体: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明显,墨菲征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

  • 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更天;胡智明;赵大建;邵钦树;邹寿椿;张成武

    目的 探讨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的48 例胰头癌患者施行在常规whipple 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采用JPS 的淋巴结分组标准,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的重点清扫肝总、肝固有动脉周围所有淋巴结(8a,8p)、腹腔干周围淋巴结(9)、肝十二指肠韧带区所有淋巴结(12abp)、胰十二指肠后的淋巴结(13a、13b)、从SMA 开口至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PDA)间的SMA 右侧的淋巴结(14abcd)及胰十二指肠前的淋巴结(17a、17b)、腹腔干至肠系膜下动脉(IMA)间的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面的淋巴结(16a2、16b1)并包含Gerota 筋膜.结果 48 例胰腺癌患者施行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中常规行胰腺、胆管断面检查,证实无癌残留.2 例患者肠系膜上静脉部分切除并血管重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 例.并发少量胰瘘2 例,发生胃瘫1 例,切口感染3 例,急性左心衰1 例,均治愈.48 例患者累计清扫淋巴结716 个,平均每例14.9 个.其中有20 例(41.6%)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以胰十二指肠后(13a、13b)(14/48)29.1%、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缔组织(14abcd) (8/48)16.7%发生率高;N1 阳性(8/20,40.0%),N2 阳性(6/20,30.0%),N3 阳性(6/20,30.0%).结论 规范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可以有效清扫区域内更多淋巴结和后腹膜组织,同时没有增加其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 一氧化氮与门脉高压症

    作者:胡良硕;Jacob George;王建华;吕毅

    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肝内循环阻力及内脏循环血流量两方面的变化有关.一氧化氮(NO)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各亚型截然不同的调控机制和作用,参与了肝血窦收缩舒张、肝星状细胞激活、肝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变及门脉循环新生血管生成等病理改变并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NO 作为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的研究方兴未艾,旨在选择性利用其特性在降低门脉压力的同时不影响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从而达到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目的.现就NO 与门脉高压症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以上所述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石小举;王广义;刘亚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具有病情复杂、术后残石率高、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特点,其治疗方法包括常规手术治疗、腹腔镜治疗、胆道镜治疗、中药排石、溶石治疗、化学栓塞、基因治疗等方法.现对目前肝胆管结石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点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应用.

  • 胰性脑病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平;倪家连

    胰性脑病(PE)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危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病情凶险,预后极差,临床医生提高对PE 的认识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对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及该病症防治方面的进展进行详细论述.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钟飞彪;杨惠民;毛利军;程巍;张良清

    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技术(NOTES)由于具备可减少术后疼痛、减少或隐藏手术瘢痕、促进术后恢复等优势受到了推崇.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单孔腹腔镜手术(SPLS) 与NOTES 的技术结合体应运而生.严格来讲,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NOTES,但其利用脐孔遮盖了手术疤痕,同样达到微创和无疤痕的效果.我们自2010 年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 例,对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手术方法作一总结,现报告如下.

  • 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细胞癌13例术前漏诊原因及防范

    作者:刘文申;赵秀兰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primary 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 指起源于二级及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5%~30%[1].ICC 在浸润方式和肉眼形态上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近,但在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又明显不同于肝外胆管细胞癌.本病症状隐匿、早期即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对我院2005-2010 年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13 例术前漏诊分析如下.

  • "胰腺肿块"涵盖哪些疾病?

    作者:王俭

    扫描逐渐推广,"胰腺肿块"检出率明显提高.由于对"胰腺肿块"认识不足和对胰腺癌的极度恐惧,多数未能取得病理的"胰腺肿块"被当作胰腺癌诊治,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增加鉴别难度,也使许多有治疗机会的其他胰腺疾病患者失去合理治疗机会."胰腺肿块"究竟涉及哪些疾病? 鉴别要注意哪些要点?现结合本人经验和文献复习,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对临床医生拓宽诊断思路有所帮助.

  • 依照我国国情合理选用肝癌肝移植

    作者:霍枫

    虽然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首选方法, 但不适用于合并严重肝硬化或多中心发生的病例,且术后复发率也较高.肝移植不仅完全切除肿瘤及潜在的多中心癌灶, 还切除了病变的肝脏以预防肝癌复发,临床疗效获得了广泛认可.

  • 多途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类β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陆玉华;朱铭岩;范向军;朱沙俊;王尧;郭青松;王志伟

    目的 通过诱导法和转基因法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制备成类β细胞.方法 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BMSCs,运用细胞因子诱导剂诱导和共培养诱导,将BMSCs 诱导分化为类β细胞,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外源性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BMSCs,使其表达外源性胰岛素基因;获得分泌胰岛素的类β细胞;通过腺病毒载体将PDX-1、NeuroD1 及MafA 基因转导入小鼠BMSCs,刺激内源性的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制备类β细胞,比较四种途径制备类β细胞的效果.结果 四种方法均能诱导出类β细胞,均有胰岛素分泌,但诱导法和转三基因法制备出的类β细胞产量均较低,转胰岛素基因制备的类β细胞效率高,但对葡萄糖刺激无反应.结论 多细胞因子诱导法和转三基因法制备的类β细胞在功能上更加接近β细胞,但需提高制备效率;转胰岛素基因法制备的类β细胞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 活血清解汤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大鼠瘦素的调控作用

    作者:梁超;冯寿全;张晓云;沙盈盈;朱晓明

    目的 探讨活血清解汤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大鼠瘦素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60 只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 组:正常对照组(NC 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组(HLAP 组),活血清解汤组(HXQJ 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3 周后经腹腔注射L-精氨酸500 mg/100 g 体重制作大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模型,经注胃管给予生理盐水或中药1 mL/100 g 体重,每12 h 一次.各组分别造模后24 h、36 h 处死半数大鼠,观察血清淀粉酶、瘦素、TNF-α、IL-1β、IL-10 水平的释放以及胰腺病理学、胰腺组织中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24 h HLAP 组和HXQJ 组血清淀粉酶、瘦素和IL-1β、TNF-α水平均较NC 组升高(P<0.01),胰腺组织损害也明显增强(P<0.01),胰腺组织瘦素表达明显增高(P<0.01).HXQJ 组淀粉酶、IL-1β、TNF-α水平均较HLAP 组低(P<0.01),而瘦素和IL-10 水平以及瘦素、瘦素受体表达高于HLAP 组(P<0.01).造模后36 h,HLAP 组和HXQJ组淀粉酶、瘦素水平均下降,胰腺瘦素、瘦素受体表达也减弱(P<0.01),但HXQJ 组淀粉酶水平已回落至NC 组水平,而瘦素水平仍高于HLAP 组,HLAP 组和HXQJ 组IL-1β、TNF-α及IL-10 水平继续上升,胰腺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但HXQJ 组IL-1β、TNF-α水平较HLAP 组低,而胰腺组织瘦素表达和IL-10 高于HLAP 组,胰腺损害也较轻(P<0.01).结论 活血清解汤能够通过上调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阻断炎症介质的级联效应,从而阻止HLAP 的发生和发展.

  • 肝细胞癌中Lumican 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迈宇;陈钢;陈雷;金肖丹;陈峰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Lumican 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62 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umican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Lumican 阳性表达率为35.48%,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6.13%,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umican 蛋白的表达与Edmondson 分级及是否伴有门静脉癌栓相关(P<0.05),与性别、肿瘤大小、HBsAg、肝硬化和AFP 无关(P>0.05).结论 Lumican 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均较低,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该蛋白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