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Qilu 제로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341
- 国内刊号: 37-128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出生1~7 d有早产、窒息或难产史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526例,散瞳后用儿童广域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记录视网膜出血情况,按出血程度分为1、2、3度.对不同程度视网膜出血与窒息程度、分娩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26例高危新生儿出现视网膜出血者110例,发生率为21%.经阴道分娩418例,出现视网膜出血98例,发生率23.4%.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浅层出血.视网膜出血发生与新生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差异无关(P>0.05);与分娩方式相关,经阴道分娩引起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较剖宫产高,差异有显著性(x2=36.999,P<0.01).视网膜出血程度与窒息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重度窒息较轻度窒息更容易引起新生儿视网膜出血(x2=6.172,P<0.05).结论 高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与性别和出生体质量无关,与窒息和分娩方式有关,一般出血2个月内能完全吸收.
-
青岛市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为切断母婴间梅毒的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 2015年12月青岛市各区市妇幼保健机构及各医疗机构孕产妇291 195例,均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再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结果 孕产妇梅毒感染率为1.80‰,3年间感染率无明显变化(P>0.05).感染梅毒孕产妇年龄多在20~34岁,流动户籍者居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x 2=29.08~110.12,P<0.01).结论 青岛市孕产妇梅毒感染处于较低水平,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以大限度减少梅毒母婴传播的发生.
-
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仪联合冲击波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病人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冲击波组以及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病人.3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中药熏蒸组以自拟组方并运用国产智能熏蒸仪进行中药熏蒸治疗,冲击波组运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联合治疗组采取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3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3组病人的疼痛治疗有效率、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肩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中药熏蒸组的73.3%与冲击波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8、2.967,P<0.05);疗程结束时3组病人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2~3.819,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肩痛病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低频和高频有氧运动对老年大鼠骨骼肌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频和高频有氧运动对老年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的Wistar大鼠20只,其中青年大鼠(A组)5只,老年大鼠15只,随机将15只老年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B组)5只、低频有氧运动组(C组)5只、高频有氧运动组(D组)5只.A组和B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C组和D组大鼠分别行低频、高频有氧运动,共8周.第8周运动结束后立刻测量各组大鼠腓肠肌处皮温,并处死大鼠测定腓肠肌质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表达,同时观察大鼠腓肠肌形态变化情况.结果 C组和D组大鼠腓肠肌肌纤维明显增粗,间隙变小,形态较A、B组规则;4组VEGF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8.37,P<0.05),各组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腓肠肌内GDNF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5.03,P<0.05),除C、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腓肠肌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3.46,P<0.05),除C、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腓肠肌/大鼠体质量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28.34,P<0.05),除C、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和高频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老年大鼠的腓肠肌质量,并提高大鼠腓肠肌组织内VEGF和GDNF的表达,延缓老年大鼠腓肠肌的衰老性改变.
-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手术前后MRI T2WI信号改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伴有髓内MRI T2WI高信号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高信号改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伴有颈椎MRI T1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的CSM病人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对74例病人手术前后信号强度进行评分,根据术后MRI T2 WI信号的变化,分为高信号强度减弱组(Ⅰ组)、不变组(Ⅱ组)、增强组(Ⅲ组),对3组病人临床及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性别、术前脊髓信号评分、术前病变节段脊髓压迫率、术后脊髓压迫率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术前脊髓信号评分与术前脊髓压迫率、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均无相关性(P>0.05);Ⅰ组与Ⅱ组及Ⅲ组年龄、病程、高信号发生的节段数目、术前脊髓压迫组织、术后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3.358~10.354,x2=9.150、7.113,P<0.05).结论 伴有单纯髓内T2 WI高信号的CSM病人术后高信号强度减弱提示临床预后良好,但是术前T2 WI信号强度评分不能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病人年龄、病程、高信号发生节段情况及脊髓受压迫的组织类型是影响高信号转归的因素.
-
对乙酰氨基酚并舒芬太尼对新生儿开腹术后镇痛效果
目的 评价对乙酰氨基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新生儿开腹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开腹术后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脉输入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5 μg/(kg·h);B组静脉输入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3 μg/(kg·h),联合肛门塞入对乙酰氨基酚栓20mg/kg(每6h用1次).观察术后1、6、12、24 h两组病儿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43,P<0.05).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新生儿开腹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并且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毛细支管炎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构成特点.方法 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联合试剂,对424例确诊为毛细支管炎的病儿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424例病儿中共检出病原体阳性病儿263例,男女病儿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毛细支气管炎以冬春季高发,主要感染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夏秋季主要感染病原体为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9种联合检测病原体中,单一检出第一位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分别为肺炎支原体和副流感病毒;混合感染以两重病原混合感染多见.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混合感染的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
-
我国癌症病人弓形虫感染情况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我国癌症病人弓形虫感染情况及感染风险.方法 检索2017年3月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癌症病人弓形虫感染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文献23篇,纳入癌症病人6 196例,对照人群7 8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癌症病人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为18.1%(95 %/oCI=14.2~22.1),远高于对照人群的5.8%(95%CI=4.3~7.2);癌症组弓形虫感染风险是对照组的3.19倍(OR =3.19,95%CI=2.63~3.87).结论 癌症病人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临床上治疗癌症病人时,应留意弓形虫继发感染,给予足够重视.
-
IRGM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免疫相关鸟苷三磷酸酶(IRGM)基因rs10065172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查找关于IRGM基因rs10065172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3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9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3 956例结核病病人,4 896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合并分析中,IRGM基因rs10065172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之间的相关性在隐性基因模型(TT vs TC+CC:OR =0.87,95%CI =0.78~0.97,P=0.01)、共显性基因模型(TT vsCC:OR =0.89,95%CI =0.78~1.01,P=0.08;TT vs TC:OR =0.85,95%CI =0.76~0.96,P=0.007)中有统计学意义.在亚洲人群中,IRGM基因rs10065172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之间的相关性在共显性基因模型(TT vs CC:OR=0.80,95%CI=0.67~0.95,P=0.01;TT vs TC:OR =0.80,95%CI =0.68~0.94,P=0.007)、等位基因模型(T vs C:OR =0.91,95%CI=0.84~0.99,P=0.03)、隐性基因模型(TT vs TC+CC:OR =0.80,95%CI =0.69~0.93,P=0.005)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加索人群及非洲人群因纳入文献较少,未发现IRGM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论 在亚洲人群中IRGM基因rs10065172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病风险有相关性,其中野生型等位基因C与结核病发病风险增高相关.
-
IGF-Ⅰ对外斜视猫模型内直肌Myf5和MyoD表达影响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外斜视猫模型内直肌生肌因子5(Myf5)、成肌分化因子(MyoD)表达的影响,探讨外源性IGF-Ⅰ治疗斜视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视觉发育期内的幼猫,行外科手术制备外斜视模型.实验组术后即刻及术后每2周右眼内直肌注射50 μL(5 μg) IGF-Ⅰ,标准对照组注射50 μ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4、8、12周时处死幼猫取眼外肌组织,提取RNA进行荧光定量PCR,观察各组幼猫内直肌MyoD和Myf5表达差异及其与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4周时,3组My f5、MyoD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时,实验组My f5、MyoD mRNA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标准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388~342.990,P<0.01).实验组My f5、MyoD mRNA的表达量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949、0.949,P<0.01);标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My f5和MyoD mRNA表达量与治疗时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IGF-Ⅰ局部注射能够促进眼外肌中My f5和MyoD mRNA的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作用更加明显.
-
双硫仑样反应病人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特点、分布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双硫仑样反应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双硫仑样反应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原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急救措施.结果 双硫仑样反应主要发生于31~50岁中青年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x 2=31.270,P<0.05);其发生原因与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及饮酒或服用含乙醇制品等有关;其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头痛头晕等,严重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昏迷等.58例病人经积极抢救治疗,30~180 min症状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药物病人用药过程中及停药后1周内禁止服用含乙醇制品.
-
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抗血小板效果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3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00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应用TEG测定花生四烯酸(AA)及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3组病人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1~2.791,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AA及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与单一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2.413、13.586,P<0.05).3组病人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6.682~8.417,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单一用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7.025、9.412,P<0.05).3组病人均未发生致死性出血现象.结论 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均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从两个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活性,减少血管炎性反应,减少血栓发生风险.
-
Quadrant通道微创椎体间融合术和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微创椎体间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22 mm 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间融合术,对照组采用MIS-TLIF.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4~2.317,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术后1周、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5~2.251,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间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Quadrant通道微创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早期减轻病人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效果优于MIS-TLIF,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二维超声评估胎儿肺部发育的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胎儿肺及胸腔的相关参数评价胎儿肺部发育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产前超声检查、孕20~40周孕妇356例,在四腔心切面上测量左右肺的横径及前后径并描记左右肺面积、心脏面积、胸廓面积及胸围,计算心脏面积/总肺面积;在左右肺大矢状面测量左右肺纵径,计算左、右肺体积及总肺体积.应用Bivariate相关分析法分析左右肺纵径、总肺面积、总肺体积、心脏面积、胸廓面积、胸围及心脏面积/总肺面积与孕周的相关性;绘制孕20~40周胎儿左右肺纵径、总肺面积、总肺体积、心脏面积、胸廓面积及胸围的生长曲线图.结果 获得孕20~40周胎儿左右肺纵径、总肺面积、总肺体积、心脏面积、胸廓面积及胸围的参考值范围.左右肺纵径、总肺面积、总肺体积、心脏面积、胸廓面积、胸围与孕周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左肺纵径Y=0.120 5X+0.188 1,r=0.829;右肺纵径Y=0.193 9X-0.278 2,r=0.893;总肺面积Y=0.814 9X-10.021 0,r=0.824;总肺体积Y=4.068 2X-72.848 0,r=0.910;心脏面积Y=0.713 2X-11.229 0,r=0.915;胸廓面积Y=1.563 9X-21.852 0,r=0.916;胸围Y=0.728 6X-0.652 0,r=0.905.不同孕周胎儿心脏面积/总肺面积在稳定范围内(0.56~0.77).各参数值随孕周增加而增长;肺面积及心脏面积在20~29周增长速度较快,胸廓面积在29周后增长速度较快,左右肺纵径及总肺体积在整个孕周基本呈匀速增长.结论 应用二维超声可精确测量胎儿肺及胸腔的相关参数,对评估胎儿肺部发育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不同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健康子女血浆AM、AngⅡ及ET水平的变化
目的 了解不同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健康子女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ET)的水平,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来我院查体中心查体、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女80例为实验组,根据《2004年WHO/ISH高血压诊疗指南》将不同危险分层双亲的健康子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组4个亚组,以双亲均无高血压的健康子女2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浆AM、AngⅡ及ET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浆AM、AngⅡ及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4.70~90.76,q=13.08~39.78,P<0.05),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q=21.33~96.65,P<0.05).实验组血浆AngⅡ与AM、ET水平呈正相关(r=0.765、0.687,P<0.01).结论 有EH家族史的健康子代在高血压出现之前AM、AngⅡ和ET水平已经升高,且随双亲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增高而增加.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些血管活性物质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与发展,这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对宫内窘迫胎鼠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对宫内窘迫胎鼠心肌组织自由基和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对宫内窘迫胎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孕鼠15只,随机分为缺血低氧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ham组)、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治疗组(T/M组),每组5只.于妊娠第19天以35 g/L水合氯醛(10 mL/kg)腹腔注射麻醉,应用无损伤动脉钳钳夹双侧子宫、卵巢血管20 min建立缺血低氧宫内窘迫模型.拆除动脉夹恢复血供,并逐层关腹.缺血前30 min,T/M组以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45 mg/kg腹腔注射,Sham组和I/R组均给予9 g/L氯化钠注射液(45 mg/kg).Sham组只进行开关腹手术,不钳夹子宫卵巢动脉.各组均于手术后24 h计算胎鼠死亡率;每组随机取10只胎鼠心肌组织制备标本,检测心肌组织的丙二醛水平;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高倍镜下观察胎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I/R组胎鼠死亡率明显高于Sham组,T/M组胎鼠死亡率较I/R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x 2=12.938,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胎鼠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T/M组胎鼠心肌组织丙二醛活性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174.9,P<0.05).T/M组胎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较I/R组轻.结论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能够减轻宫内窘迫胎鼠心肌损伤,对缺血低氧心肌有保护作用.
-
多原发恶性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多原发恶性肿瘤指同一宿主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本文报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病人1例,自2010年始先后发生胆囊癌、结肠癌、食管癌、胃癌,于我院行积极手术治疗.随访至今,病人一般状况良好,无肿瘤转移、复发.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
多途径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应用价值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多途径超声动态监测能有效减少肌瘤残留,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病人恢复,减少肌瘤的复发,指导病人术后再次妊娠时间,减少子宫破裂等不良产科事件的发生.本文对多途径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运动改善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的研究进展
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功能衰退是老年人生活的常见现象.运动给老年人带来许多认知行为方面的好处,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的提高.中老年人定期运动,有利于降低痴呆风险,且运动对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具有预防作用.运动可以改善大脑功能,防止整个生命周期的认知衰退.本文综述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的脑功能和结构以及认知功能表现的影响.
-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生物分子因素研究进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腿痛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其发生的主要病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发病机制,有望为延缓、修复、甚至扭转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本文对椎间盘退行性变与相关生物分子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据此展望其发展趋势.
-
周围神经损伤对脊髓影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周围神经损伤后,不仅会在其直接损伤部位产生炎症反应、神经纤维脱髓鞘变性等病理过程,也会对受累脊髓节段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受损程度与感觉运动功能损害关系密切.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内部神经元死亡、神经营养因子变化、胶质反应以及康复训练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沉默WISP3基因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侵袭力
目的 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Wnt诱导分泌蛋白3(WISP3)基因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将其随机分为siRNA-WISP3组、siRNA-对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细胞中WISP3基因表达,MTT法检测3组细胞转染后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3组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结果 siRNA-WISP3组细胞中WISP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iRNA-对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95.134,P<0.01).与siRNA-对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siRNA-WISP3组细胞24、48、72和96 h时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84~93.472,P<0.05).siRNA-WISP3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iRNA-对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685,P<0.01).与siRNA-对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siRNA-WISP3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914、16.632,P<0.05).结论 特异性下调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中WISP3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加速细胞凋亡,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位.
-
过氧化物还原酶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还原酶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病人共3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过氧化物还原酶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病人血清中过氧化物还原酶3的水平,并与同期入院的30例良性病变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子宫内膜癌病人血清及癌组织中过氧化物还原酶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过氧化物还原酶3在子宫内膜癌病人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8、2.819,P<0.05),但其在子宫内膜癌病人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血清雌二醇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1、2.905,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过氧化物还原酶3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其局部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关,其表达上调可能有助于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而病人血清中过氧化物还原酶3水平升高,可能与其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
-
低分子肝素联合5-FU对荷H22肝癌小鼠血液TF及TFPI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荷H22肝癌小鼠血液中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组、LMWH组、LMWH联合5-FU组(联合组)和5-FU组,各8例.制备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除外),各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LMWH、LMWH+5-FU、5-FU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经心脏取血,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液中TF、TFPI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荷瘤组小鼠血液TF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TFPI浓度低于空白对照组;LMWH组、联合组及5-FU组小鼠血液中TF的浓度均低于荷瘤组,TFPI的浓度高于荷瘤组,差异有显著性(F=82.534、34.755,P<0.05).LMWH组、5-FU组、联合组小鼠血液中TF、TFPI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与5-FU均对肝癌小鼠TF有抑制作用,两者都可提高TFPI含量,但二者无协同作用.
-
HA与CD44对卵巢癌细胞Nanog基因表达影响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与CD44对卵巢癌细胞Nano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序列测定等方法检测SKOV-3细胞Nanog基因的表达.在SKOV-3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HA、抗CD44抗体和HA,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及细胞核内Nanog蛋白的表达.结果 SKOV-3细胞中存在Nanog基因.SKOV-3细胞培养液中加入HA后Nanog蛋白表达增加,加入抗CD44抗体和HA后Nanog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1 419.356、1 181.229,P<0.05).结论 HA、CD44可促进卵巢癌细胞Nanog基因表达,可能在卵巢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高危型HPV检测与TCT筛查宫颈癌准确性比较
目的 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准确性,探讨不同筛查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女性病人,采用TCT联合HR-HPV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将结果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级别或者HR-HPV检测阳性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并将病理检查结果与HR-HPV检测结果和TC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60例.在387例TCT结果为ASCUS的病人中,病理结果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者64例、浸润癌2例,两者共占17.05%;108例TCT结果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的病人中,病理结果显示为HSIL者43例,符合率为67.59%;51例TCT结果为HSIL的病人中,病理结果显示为HSIL者45例、浸润癌2例,符合率为94.12%;在TCT阴性的114例病人中,病理结果显示为HSIL者19例、浸润癌1例,两者共占17.54%.在432例HR-HPV阳性病人中,病理结果示HSIL及浸润癌者共168例,占38.89%;228例HR-HPV阴性病人中,病理结果示HSIL者8例、宫颈癌1例,两者占3.95%.25~34岁年龄组TCT符合率显著高于HR-HPV符合率(x 2=8.643,P<0.01).结论 TCT在筛查高级别宫颈病变方面的准确性较高,但也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对于35岁以上的女性,建议将HR-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初筛手段,并结合TCT检查,以大限度地减少漏诊病例.
-
Rac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6例子宫内膜癌和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Ra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病人生存的关系以及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Rac1 mRNA相对表达量为1.75±0.1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3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5,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Rac1 mRNA相对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浸润有关(t=5.322~9.739,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ac1低表达组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58.82个月,高表达组为45.9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 =4.972,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Rac1mRNA相对表达量是影响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风险因素(HR=2.449~13.582,P<0.05).结论 Rac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是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之一.
-
腺病毒介导FOXA2基因过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影响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FOXA2基因过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人叉头蛋白A2(FOXA2)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FOXA2基因的引物,扩增获得全长FOXA2,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进一步获得腺病毒Ad5.FOXA2.应用腺病毒Ad5.FOXA2感染胃癌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A2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甲基噻唑基四唑(MTT)、细胞划痕实验等方法,检测FOXA2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了携带FOXA2的腺病毒Ad5.FOXA2.Ad5.FOXA2感染胃癌细胞系研究显示,Ad5.FOXA2组FOXA2蛋白表达是对照组和Ad5.GFP组的3.85倍;各组FOXA2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6,P<0.05).MTT检测显示,Ad5.FOXA2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d5.FOXA2抑制了c-Myc、β-catenin、Cyclin D1以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论 腺病毒Ad5.FOXA2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Myc、β-catenin、Cyclin D1和PCNA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
囊性小肾癌MRI表现与Bosniak分级相关性
目的 探讨囊性小肾癌的MRI表现与Bosniak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的肾脏囊性病变病人85例,将其中经CT检查结合Bosniak分级诊断的16例囊性小肾癌病人作为对照组,依据MRI模拟Bosniak分级诊断的18例囊性小肾癌病人作为观察组.计算MRI模拟Bosniak分级诊断囊性小肾癌的有效率,并比较两组病人的Bosniak分级差异,以及MRI和CT两种检查方法的Bosniak分级差异.结果 观察组检出的18例囊性小肾癌病人,均经病理检查确定为囊性小肾癌,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检出的16例囊性小肾癌病人,经病理检查确定为囊性小肾癌12例,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0,P<0.05).两组病人Bosniak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RI和CT两种检查方法的Bosniak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19.258,P<0.05).结论 MRI结合Bosniak分级诊断囊性小肾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CT检查比较,可以提高恶性病变的诊断有效率,避免病人错过治疗时机.
-
As2O3对人子宫肉瘤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子宫肉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裸鼠40只,建立子宫肉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s2O3低、中、高剂量组及生理盐水(NS)组、异环磷酰胺(IFO)组5组,每天将相应剂量(1.0、2.5、5.0 mg/kg) As2O3、NS及IFO腹腔注射入裸鼠体内,连用10d.停药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称瘤质量,比较各组抑瘤率;同时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 pase-3)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基因的表达.结果 As2O3各剂量组裸鼠一般情况可,与NS组裸鼠差别不大,IFO组裸鼠一般状态不佳.As2O3各剂量组及IFO组瘤质量均小于NS组,As2O3高剂量组及IFO组瘤质量小于As2O3中、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F=108.368,P<0.05).As2O3各剂量组及IFO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NS组,As2O3各剂量组细胞凋亡率高于IFO组,As2O3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高于中、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F=778.240,P<0.05).As2O3各剂量组细胞caspase-3基因表达高于NS组及IFO组,差异有显著性(F=30.670,P<0.05).As2O3高剂量组细胞p-ERK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低于NS组,差异有显著性(Z=-2.063,P<0.05).结论 As2O3对人子宫肉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能通过上调细胞中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而通过下调p-ERK基因表达影响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
-
PTEN基因表达对大细胞肺癌H661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
目的 探讨PTEN基因表达对大细胞肺癌H66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合成PTEN基因的siRNA,构建PTEN基因过表达质粒.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661细胞,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TEN蛋白在肺大细胞癌H661细胞中的表达;采用划痕实验检测PTEN基因对肺大细胞癌H66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TEN基因对肺大细胞癌H66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TEN基因对H66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PTEN(过表达PTEN基因)质粒组中PTEN表达增加,PTEN RNAi组PTEN表达降低.划痕实验结果显示,PTEN RNAi组H661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细胞计数较阴性对照组增多(t=2.05,P<0.05);pPTEN质粒组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和PTEN RNAi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3.30,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PTEN RNAi组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增强(t=2.03,P<0.05);pPTEN质粒组较对照组侵袭能力降低(t=2.95,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TEN RNAi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t=3.15,P<0.05);PTEN质粒组较对照组增殖能力降低(t=2.07,P<0.05).结论 PTEN基因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迁移能力密切相关,PTEN基因有望成为治疗肺癌侵袭迁移的潜在靶点.
-
单侧多灶性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方式比较
目的 研究单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了解单侧MPTC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比较单侧MPTC(127例)和双侧MPTC(80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将单侧MPTC病人分为全甲状腺切除术组(70例)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组(57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分析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侧MPTC的临床病理因素与双侧MPT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MPTC不同方式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t =9.063,P<0.05).多因素分析示,甲状腺包膜侵犯(OR =26.392,95%CI=2.373~344.254,P<0.05)和手术方式(OR =0.041,95%CI=0.003~0.436,P<0.05)是单侧MPT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单侧MPTC的临床病理因素与双侧MPTC相比无差异;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有效降低单侧MPTC术后复发或转移率,尤其对癌灶侵出包膜病人.
-
青岛市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的 调查青岛市医养结合实施的现状,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青岛市医养结合实施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青岛市医养结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护理保险费用的结算管理办法不完善、养老机构现有床位入住率不高、养老服务队伍总量不足及结构不合理、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等.结论 青岛市需要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
加压氧治疗结肠多发气囊肿病1例
病人,女,47岁,因下腹部不适7月余入院.201 7年2月3日以下腹不适原因待查收住院.自述7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中下腹部不适,与进食及体位无明显关系,伴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每天约4~5次,为黄色稀糊状大便,无便血及黏液脓血便,伴肛门坠胀感,便后腹部不适有所改善.入院后结肠镜检查示:升结肠、横结肠可见数百个0.4 cm×0.5 cm~1.0 cm×1.2 cm大小囊状隆起,黏膜光滑,部分半透明状,穿刺针穿刺囊袋消退,不能抽出液体(图1).腹部立位X线平片示:腹部散在短小液平,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图2).初步诊断为结肠多发气囊肿病,给予加压氧治疗10次后,病人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肠镜示升结肠、横结肠气囊肿基本消失.
-
腹膜后侵袭性纤维瘤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
病人,女,50岁.因“自觉腹部包块3月余”入院.病人1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片经我院病理科会诊为神经纤维瘤.病人既往子宫肌瘤病史5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8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史.查体:腹部平坦,上腹部正中见长约15 cm纵形手术瘢痕;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腹部可触及直径约10 cm质韧包块,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行上腹部增强CT:右侧腹膜后区域可见巨大占位性病变,病变大小约67.8 mm×100.0 mm×122.2 mm,病变边缘较光整,病变将胰腺压向后方(图1).积极术前准备,取上腹部旁正中切口,长约25 cm,术中见:腹腔轻度粘连,十二指肠前方及升结肠和横结肠系膜后方可扪及直径约10 cm质硬肿瘤,结肠及十二指肠与肿瘤粘连不能分离,遂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术.
-
联合非药物干预方法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蔗糖溶液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干预对足月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接受静脉穿刺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第1组新生儿在静脉穿刺前2 min经口给予240 g/L的蔗糖溶液2 mL,喂毕给予非营养性吸吮(A组);第2组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B组);第3组仅给予蔗糖溶液(C组).3组常规护理和操作均相同.采用心率、血氧饱和度、啼哭时间和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等评估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反应.结果 3组病儿静脉穿刺和恢复阶段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有显著性(F=9.858~69.728,P<0.05);3组啼哭时间差异有显著性(F=206.144,P<0.05),3组穿刺阶段、恢复阶段NIP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37.924、121.702,P<0.05).结论 蔗糖溶液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干预方法较各干预方法单独干预能更有效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
年 | 期数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