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linical Medicine 생물의학공정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090
  • 国内刊号: 12-132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杜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氟涂层镁铝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陈旭琼;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张余;艾福志;王智运;张涛;王新宇

    目的 研究氟涂层镁铝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镁铝合金组(M组)、氟涂层镁铝合金组(F组)和阳性对照组(P组)4组.细胞毒性实验:将L929细胞在各组的DMEM浸提液中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应用WST-1法测量光密度(OD)值.溶血实验:按GB-T 16175-2008《医用有机硅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第13部分《溶血试验》进行实验.测量各样本的OD值,计算溶血率.豚鼠大剂量致敏实验,按照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进行实验.观察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片后24、48、72h豚鼠皮肤致敏情况.结果 各观察期F组的形态分级为0级,M组为4级.各组各观察期内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96,P=0.000).第3天,实验组OD值均高于P组(1.050±0.065vs 0.292±0.010)(P<0.05).第5天、第7天,F组与N组OD值(1.429±0.096 vs 1.622±0.156,0.928±0.040 vs 0.995±0.070)处于同一水平(P>0.05),均高于P组(0.270±0.015,0.281±0.006)(P< 0.05).M组溶血率为68.3%,F组为0.8%.24 h、48 h和72 h后N组、M组、F组皮肤均无红斑.结论 氟涂层镁铝合金体外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高频超声预测急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冠动脉皮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葛玉霞;段云友;袁丽君;朱秀梅;张翔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预测急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 将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分别灌服3.3 g/kg体质量的L-蛋氨酸(M组)、等量自来水(N组).然后于0、4、8、12、24h检测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同时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其髂外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并与兔冠状动脉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M组兔血浆中NO在上述各时间点与N组相比均明显降低,ET在上述各时间点与N组相比明显升高;M组兔灌服L-蛋氨酸0、4、8、12、24 h后,髂外动脉EDD分别为13.98%±1.96%、3.50%±1.61%、-1.53%±3.01%、-2.49%±1.83%、-5.03%±1.62%,较N组显著降低;而EID无明显改变.病理结果显示,兔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弹力板裸露,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心肌细胞空泡化.结论 兔骼外动脉外周血管的内皮功能变化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为临床无创、简便预测冠心病提供了新思路.

  • 超声微泡联合脂质体介导双自杀基因杀伤MCF-7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利华;周平;李兴华;钱滢;田双明;李家乐;李瑞珍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介导双自杀基因(CD /TK)对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MCF-7细胞分为5组:裸质粒组、脂质体组、超声辐照微泡组、超声辐照脂质体组、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转染pEGFP-KDRp-CD/TK质粒于MCF-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转染后,再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组、转染组;未转染组和转染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给予前药丙氧鸟苷(GCV)、5-氟胞嘧啶(5-Fc)、GCV± 5-Fc.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双自杀基因对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多、强.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组转染率(39.59%±1.19%)高(P<0.05).MTT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1),转染组中联合用药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90.77%±2.68% vs 64.75%±2.27%、67.81%±2.43 %;P< 0.05).转染组各前药组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高于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对MCF-7细胞的转染率(P<0.05).结论 超声辐照微泡联合脂质体能明显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是较理想的乳腺癌基因治疗策略.

  • 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疾病中的价值

    作者:吕传凯;薛红霞;焦彤

    子宫内膜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超声成像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首选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技术特点及近年来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子宫内膜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路晓荔;杨凯华;杜联芳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检出率逐渐升高,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有时并不能完全区别其良恶性,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文章就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中的不同表现,即甲状腺结节增强模式、甲状腺结节在造影前后大小变化情况、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超声造影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的细针穿刺,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功能梯度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东;宫赫;王丽珍;张西正

    功能梯度生物材料是根据人体组织的特殊结构和特点,结合金属材料和生物材料各自的优点,制备出一类兼顾生物特性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文章介绍了现阶段功能梯度生物材料常用的制备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Optima PT/VS型输液泵结构原理及常见故障报警检修

    作者:徐太祥;尹军;任鹏;赖晓娟

    临床上输液速度是根据药物和患者病情决定的.输液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会导致水肿和心力衰竭;输液速度过慢,影响治疗并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1].传统重力输液方式存在药液量控制不准、药液流速不稳定、输液管路堵塞、管路中有气泡、管路脱落、无报警等弊端,使用输液泵恰能做到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量;能对气泡、空液、输液管路堵塞和电源异常等情况进行报警,自动切断输液通路;确保患者的安全.输液泵已逐步取代传统的重力输液方式,成为医院患者输液的重要手段[2].

  • 医学检验仪器的质量安全

    作者:束红慧;张华伟;蒋红兵;张卉泳

    文章以三甲医院评审医学装备管理为新标准,论述保障检验仪器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安全监测指标.后提出,应加强医学检验仪器的质量安全监测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检验仪器在医学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 医院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的实施与体会——以黄石市中心医院为例

    作者:陈维进;王雨来;罗鹏程;张杰

    目的 探讨黄石市中心医院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解决方案.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和良好的环境下,应用C/S架构模式,即由一个服务端、N个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相连并进行数据的交互处理,再在门诊、病房、体检、急诊等模式下试运行,分步运作,逐步实施心电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结果 该系统极大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整个医院的运转效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了医生疾病诊断的精准性、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强化了管理.结论 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的实施对医院、医生和患者三者均有极大的好处,应用效果好,成果明显,值得推广.

  • 金水鲜胶囊联合放射治疗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徐慧琳;戈伟;刘梁;明平坡;曹德东;郑永法;李长虎;宋婧;罗卫

    摘 要;目的 观察金水鲜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金水鲜组、放疗组、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每组6只.放疗剂量为2 Gy,金水鲜制成悬液后灌胃给药.游标卡尺测量瘤体长短径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VEGF的表达.结果 肿瘤体积在接受处理后明显减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肿瘤体积减小为明显(分别为303.209 mm3±14.445 mm3,284.758 mm3±21.891 mm3,303.228 mm3±2.335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或放疗组比较,VEGF表达阳性率降低(分别为12.97%±0.82%,15.13%±1.31%,13.6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水鲜胶囊与放疗联用对Lewis肺癌小鼠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

  • 高氧致新生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作者:安东;姜红

    目的 以高氧诱导建立慢性肺部疾病(CLD)的新生大鼠模型为对象,动态观察肺损伤过程中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在肾组织中的变化规律,以探讨高氧对肾脏的损伤及其发生机制.方法200只新生足月Wistar大鼠,体质量5~7g,分为2组,即高氧组100只,空气组100只.将高氧组采用高氧建立新生鼠CLD模型,在80%±5%氧气条件下持续暴露;空气组新生鼠生后在正常空气中暴露;于第1、3、7、14、21天各处死12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动态检测肾组织中TNF-α 的表达部位和强度变化.结果 病理组织学表明,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肾脏呈轻度改变,第3、7天主要为肾小管空泡变性、水肿、扩张,第14、21天可见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偶见肾小管出血、坏死,肾小管再生,未见肾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空气组大鼠肾组织内无或仅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表达,高氧组各期显示出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广泛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高氧组第3天肾组织TNF-α (0.49±0.02)表达增强(P<0.05),第7天TNF-α (0.63±0.14)表达达高峰(P<0.01),第14天TNF-α(0.45±0.22)表达减弱,但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TNF-α (0.32±0.05)表达减弱,与空气组TNF-α(0.29±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人高氧的新生鼠可产生肾脏病理学轻度改变,细胞因子TNF-α在肾脏表达一过性增强,可能参与了肾脏损伤的发生.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骨骼畸形大鼠血清及羊水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丁皞;周晓航;蔡爱露

    目的 探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骨骼畸形大鼠血清及羊水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方法 选择孕l0d的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50 ~ 3009.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只.实验组予溶有全反式维甲酸的大豆油(40 mg/mL),按照135 mg/kg以灌胃方式给药制作骨骼畸形胎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孕20d时处死母鼠,采集母鼠血液,实验组每窝选择骨骼畸形胎鼠4只,对照组每窝随机选取胎鼠4只,抽取胎鼠羊水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测定血液及羊水内FGF2浓度;利用游标卡尺测量胎鼠头臀长,双前肢各段及双后肢的长度.结果 实验组胎鼠出现四肢发育不良、脊柱裂、下颌裂等畸形.实验组胎鼠头臀长、双前肢各段及双后肢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母鼠血液及胎鼠羊水内FGF2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24.124±1.271) pg/mLvs(27.451±2.026) pg/mL,(23.918±0.369) pg/mLvs (27.305±2.125)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骨骼畸形大鼠FGF2表达情况低于骨骼发育正常的大鼠.

  •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导航左心室室壁瘤手术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冯天鹰;何怡华;李治安;郎瑞;韩建成;刘琳;薛超

    目的 室壁瘤切除术中应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导航,定量分析手术前后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功能,探讨对患者远期愈后的作用.方法 64例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手术患者,分2组,每组32例.行3D-TEE为试验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46~ 76岁,平均年龄59.9岁.对照组术中未行3D-TEE检查,其中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38 ~ 79岁,平均年龄60.0岁.在患者手术前3d内、术后1年分别行3D-TTE检查,对照分析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手术患者心功能,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辅助治疗、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及治疗前后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术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5.88±6.60)%,每搏量(49.95±7.18)mL,心指数(2.17±0.44) L/(min·m2);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7.88±6.82)%,每搏量(40.54±10.12)mL,心指数(1.68±0.38)L/(min·m2);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应用3D-TEE检查能够安全、便捷地评价室壁瘤形成患者的左心室.在术中应用3D-TEE为导航,更利于外科医生的判断和处理,对患者的远期效果应该更好.

  • 2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分析

    作者:李刚;解丽梅;刘守君;高树熹;徐忠义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IMT患者超声图像,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0.5~76.0岁,平均年龄45.1岁.分析病变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有无转移等特点.仅有5例腹腔IMT和2例盆腔IMT进行增强CT检查,余14例只做了超声检查.结果 位于腹腔7例,位于盆腔4例,位于泌尿道2例,位于前臂、颈部、甲状腺、眼眶、阴囊、腹股沟、锁骨下、小腿各1例.13例瘤体大径<5 cm,8例瘤体大径>5cm.14例瘤体边界清楚,7例瘤体边界不清楚.15例瘤体为低回声,6例为囊实混合回声.14例瘤体血流信号不丰富,7例血流信号丰富.仅1例IMT发生腹腔大网膜多发转移,余20例IMT未发现转移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MSA、Desmin,其阳性率分别为100 %(21/21)、100%(21/21)、100%(21/21)、47.6%(10/21).结论 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其有无转移等,但超声图的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阴道分娩对初产妇盆膈裂孔影响的超声影像学研究

    作者:李玲玲;张桂萍;迪利努尔;许云;李红霞;高晓丽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观察阴道分娩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41例(产后组),平均年龄26.59岁,身高(156.33±5.75) cm,体质量(59.45±4.62)kg.未育女性35例(对照组),孕0产0,平均年龄22.54岁,身高(157.21±6.25) cm,体质量(55.77±5.38) kg.经会阴三维超声分别采集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的图像,观察产后组盆膈裂孔的形态改变,并测量裂孔的形态学参数.结果 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测得对照组矢状位盆膈裂孔长度分别为(4.56±0.75) cm、(4.02±0.58) cm、(4.82±0.80) cm;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测得产后组矢状位盆膈裂孔长度分别为(4.81±0.68) cm、(4.41±0.85) cm、(5.24±0.79) cm.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测得对照组盆膈裂孔面积分别为(13.98±2.04) cm2、(12.25±1.49) cm2、(15.22±2.46) cm2;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测得产后组盆膈裂孔面积分别为(15.11±1.67)cm2、(13.27±2.44) cm2、(16.88±1.98) cm2.产后组3个时期盆膈裂孔的面积及矢状位裂孔的长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 0.001).产后组盆膈裂孔形态学异常主要表现为裂孔呈“类椭圆形”,耻骨直肠肌向外膨隆,裂孔内器官排列较松散.结论 三维超声能有效评价阴道分娩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可以为妊娠分娩相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及产后盆底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提供影像学信息.

  • 彩色超声诊断隐睾附睾炎1例

    作者:毕建民;李广翠

    1 临床资料1例男性,22岁.因腹部触及肿块于2012年4月26日就诊.临床检查为右侧腹股沟区触及一肿物,有触摸痛.外科医生初步诊断为肿大淋巴结或疝气,建议彩色超声检查.在排除肿大淋巴结及疝气同时,为了排除隐睾,给予患者加做双侧阴囊彩色超声检查.彩色超声所见:右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向上扫查至腹股沟,于腹股沟近外环扣附近显示隐睾图像,其位置表浅,呈椭圆形,体积较健侧小,约22mm×12mm×26mm,内部为均匀分布的低回声;附睾(隐睾)尾部明显肿大(图1),约20 mm×20 mm,内部回声不均匀减低;左侧睾丸及附睾声像图未见异常;彩色血流示右侧附睾(隐睾)尾部肿大区血流信号丰富(图2),隐睾实质内未见异常的血流信号.

    关键词:
  •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王开华;汪令生;陈平有

    目的 分析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膜后MFH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6.5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S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相对照.结果 15例腹膜后MFH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5例MSCT平扫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平均直径为12.5 cm,瘤内坏死9例,出血7例,钙化6例.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13例见分隔状强化.组织学上呈明显多形性,其中车辐状-多形型MFH 11例,巨细胞型MFH3例,炎症型MFH 1例.结论 腹膜后MF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针刺足三里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作者:刘连生;曾道辉;孟贞贞;史长征;梁敏杰;李恒国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的静息态脑区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探讨针刺穴位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0 ~ 34岁,中位年龄23岁.利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针刺前(对照组)、针刺足三里后分别进行静息态扫描,运用统计参数图(SPM8)软件,采用Reho的数据后处理方法,分析2组被试不同脑区Reho值的差异,并运用错误发现校正(FDR-corrected),得到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结果 针刺足三里组与针刺前相比,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前扣带回(8.17)、左侧额中回(4.84);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左侧小脑半球(-7.75)、右侧后扣带回(-6.66)、左侧豆状核(-6.87)、右侧岛叶皮层(-7.57)、左侧胼胝体(-5.71)、左侧楔前叶(-4.68)、右侧额叶内侧回(-8.59).结论 针刺足三里后造成局部脑组织血氧水平信号同步性改变,提示针刺足三里不仅有特异的脑功能激活区,而且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存在Reho差异.

  • 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研究

    作者:武新英;张娣;毛存南;刘林栋;杨眉;殷信道

    目的 分析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 MRA)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血管性病变,提高对该血管异常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635例行头颈部CE MRA检查患者,其中男性337例,女性298例;年龄23 ~97岁,平均年龄62.4岁.将其图像传入工作站Volumeview软件行后处理,进行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有孔型椎基底动脉共22例,其中有孔型基底动脉18例(检出率2.83%),有孔型椎动脉4例(检出率0.63%).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异常血管形成圆孔状、裂隙样或凸透镜样形态.22例有孔型椎基底动脉中5例有孔基底动脉可见小脑下前动脉(AICA)开口于有孔血管,1例伴有烟雾病,1例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伴颅内出血,13例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结论 颅内有孔型椎基底动脉的检出率约3.46%,有孔型血管尚可合并动脉瘤等其他血管性病变,CE MRA结合常规扫描能清楚显示和诊断有孔型椎基底动脉这一少见的血管异常.

  • 3D-DSA与3D-256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对比研究

    作者:张政;童玉云;王家平;顾亚律;李迎春;曹毅;姜华;杨青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旋转三维成像(3D-DSA)与三维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比(3D-CTA),探索其对颅内动脉瘤(AN)(尤其是直径<3mm的微小AN)的探测能力有无进一步的提高,以及3D-CTA与3D-DSA不同技术之间的对颅内AN检出率的一致性分析.方法 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AN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怀疑为AN 56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49岁.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查;由2名影像医师盲法独立判读CTA图像,由1名神经介入医师和1名介入影像医师共同判读3D-DSA图像.以3D-DSA为“金标准”,评估3D-CT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不同技术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3D-DSA在56例患者中的47例共检出59个AN病灶,其余9例未发现AN.3D-CTA检出AN 54个,灵敏度为93.20% ~ 94.90%(均值94.05%),特异度为81.8%~100.0%(均值90.9%);对于AN病灶直径<3 mm,3D-CT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值分别为86.4%和95.0%.对AN的检出,3D-CTA判读者之间及3D-CTA与3D-DSA不同技术之间一致性均为优(分别为K=0.847,均值K=0.802);对于AN瘤体大径的测量,3D-CTA判读者之间及3D-CTA与3D-DS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256层螺旋CTA对直径<3 mm的微小AN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所提高,判读者之间及与3D-DSA之间的一致性较高,可以作为疑似AN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两者联合可提高AN的检出率,为介入治疗AN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能谱CT在鉴别克罗恩病肠道与正常肠道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耿小川;华佳;龚红霞;朱炯;沈骏;许建荣

    目的 分析能谱CT在鉴别病变累及回肠的克罗恩病肠道与正常肠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经肠镜、胶囊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20例(研究组),所有患者病变均位于回肠,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岁;收集11例由内镜或手术排除消化系统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55岁.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检查,测量两组患者肠壁及同层面血管的碘浓度、水浓度及单能量CT值(40~140keV,间隔10 keV),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应用GraphPad Prism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 研究组碘浓度值、水浓度值及单能量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09 ~ 5.16;P< 0.05).两组间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4).研究组与对照组血管的碘浓度值、水浓度值及单能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 ~ 1.20,P>0.05).结论 能谱CT对于鉴别克罗恩病肠道及正常肠道患者具有诊断价值.

  •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作者:曲学玲;韩璐;高坤;石媛;杜春霞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 2013年5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20例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年龄33 ~77岁.将患者分2组,每组60例.60例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60例仅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的肌电变化客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痊愈率为48.3%,显效率为46.7%,无效率为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疗效果较差,痊愈率为10.0%,显效率为26.7%,无效率为63.3%,总有效率36.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盆底肌2s快速收缩表面肌电图(sEMG)大值、盆底肌持续10s收缩sEMG平均值、盆底肌肉60 s耐受收缩sEMG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1998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