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损伤新标志物miR-122的研究进展

    作者:胥萍;宋华峰;张学光

    ALT和AST是临床上普遍用来诊断肝损伤程度的指标, 但由于ALT和AST在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升高还有可能来自其他临床疾病,从而降低了它们临床诊断肝损伤的价值. miR-122在肝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且在外周血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miR-122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用来诊断肝损伤程度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此文将miR-122作为新的肝损伤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乙型肝炎合并心肌酶谱异常的原因分析

    作者:马彩艳;王结胜;陈君柱

    心肌酶谱中除了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在肝脏病变时可升高外, 对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肝脏病变本身对这些指标无明显影响[1].

  • 补肾护肝法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星瑜;管斯琪;傅天啸;刘潇;陈卓

    目的:观察补肾方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酶活力及肝脏指数的影响,探讨本处方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6°红星二锅头酒(10ml/kg,2次/d,连续8周)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8周后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海王对照组(金樽海王片)、补肾方(熟地、巴戟天、仙灵脾)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3.0g/ml)10ml/(kg·d)、(1.5g/ml)10ml/(kg·d)、(0.75g/ml)10ml/(kg·d)灌胃处理;模型对照组用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4周,同期设正常对照组。给药结束后,禁食12 h,取肝脏检测肝脏指数,门静脉取血检测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脏指数、γ-GT、ALT及AST 活力显著升高(P<0.05),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海王组肝脏指数、γ-GT、ALT及AST 活力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体质量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补肾方能降低γ-GT、ALT、AST活力,减少肝脏脂肪的蓄积,降低对肝细胞的损伤,对酒精性脂肪肝确有保护作用。

  • 肝癌患者的异常线粒体同工酶活性探讨

    作者:汪子伟;程永樟

    本文选择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CD)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线粒体同工酶(m-AST),对其在肝癌和其他疾病中的血清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和评价.肝癌患者中的血清AST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同工酶的剧烈升高引起的,它代表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崩解、以及线粒体破坏的程度.因此,血清线粒体酶的升高,尤其是比例的增高对于肝癌的诊断和临床评价是有价值的.

  • 二种金属烤瓷冠对基牙龈沟液量及其成分的影响

    作者:廖小平;叶芳;朱洪水

    目的 探讨二种金属烤瓷冠(PFM)对基牙龈沟液(GCF)量、龈沟液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均需修复的患者39例,每例双侧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别行钛合金和金合金PFM修复,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1周、1月和6月检测GCF量、GCF-AST和GCF-ALP活性水平三项指标.结果 2组实验牙修复前三项指标接近(P>0.05),修复后1周、1月和6月钛合金PFM组的三项指标较修复前增加(P<0.01),并高于同期金合金PFM组(P<0.05),且修复后1~6月GCF-AST、GCF-ALP水平呈现递增趋势(P<0.05);相反金合金PFM组则随时间的推移较修复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金合金PFM是一种较钛合金PFM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更小的修复体.

  • 乌药醚内酯对肝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方亮;黄瑞平;陈青华;徐仙娥

    目的 考察不同剂量乌药醚内酯对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乌药醚内酯低、中、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采用CCl4腹腔注射建立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期间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等体积的水,造模6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测定血清ALT、AST、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取肝脏组织染色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对比,乌药醚内酯能剂量依赖性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高剂量组还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评分.结论 乌药醚内酯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心肌酶谱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翠萍;赵利;曹显刚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三期的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各期心肌损伤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1年5月~2014年8月收住院的86例既往无心脏疾患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三期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86例患者入院次日早晨采空腹静脉血4 ml送检心肌酶谱,后每2日行心肌酶谱检查1次,至恢复正常为止,平均每人查心肌酶谱7.2次.记录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热期所有患者的心肌酶谱异常,AST、CK、CK-MB、A-HBDH明显升高,特别是CK、CK-MB显著上升,多器官功能障碍期心肌酶谱异常改变达到高峰,恢复期逐渐下降至正常.说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心肌酶谱异常出现早,而恢复相对较快.另外SFTS普通型与危重型患者比较,CK及CK-MB在发热期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期,虽都明显升高,但危重型患者心肌酶谱各指标较普通型上升幅度大,两组升高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心肌酶谱普遍发生异常改变,且病情越重,心肌酶谱异常越明显,较客观的反映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心肌损害的普遍性及心肌受累程度,故对本病患者应及时做心肌酶谱检测,以便尽早发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时处理,避免心脏损害相关风险发生,降低病死率.

  • 缺血预处理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汤守营;王晓军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只健康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进行缺血预处理,再持续阻断后肢血流4 h;对照组直接阻断后肢血流4 h,制作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再灌注期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中CPK和AST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骼肌线粒体空泡变性和肌原纤维溶解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增强骨骼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 益肝颗粒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齐腊梅;朱庆丰

    目的:观察益肝颗粒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益肝颗粒分别以1.33,2.67,5.33 g/kg灌胃给药,连续8 d,末次药后用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l)复制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24 h后测定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结果: 益肝颗粒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的AST、ALT和TBIL含量.结论:益肝颗粒对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极重型全身性弓形虫病1例

    作者:齐静姣;张平

    患儿男,15月龄.因发热3d,伴左侧肢体反复抽搐2d入院.体查:体温39℃,神志清醒,精神萎靡.腹软,肝脾均在肋下2cm,无明显触痛.颈软,左上、下肢轻度瘫痪.头颅CT显示右顶部小片状低密度影.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培养阴性.血培养阴性.天冬氨酸转氨酶57IU.

  •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分析

    作者:张燕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并发症中尤以心肌损害较为常见。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6月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494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600检测心肌酶谱: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4;同时选取59例健康儿童作对照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的损害。

  •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应用与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修订

    作者:潘柏申

    心脏损伤时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检测值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医生和临床检验专家的重视.1954年,Ladue等首先发现血中天冬氨酸转氨酶(GOT,现称AS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人中增高,他们提出GOT可作为的AMI的诊断标志物.1955年,Wroblwski等发表文章,认为血中乳酸脱氢酶(LD)的变化也与AMI有关.

  • 正畸治疗中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

    作者:任旭升;WANG Xu-xia;张文娟;XU Jian-guang;张君

    目的 探讨直丝弓正畸过程中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r)、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的变化对衡量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择使用直丝弓矫治器的青少年患者44名.治疗前及安装矫治器1、3个月后采集龈沟液,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分析龈沟液中AST、ALP的水平变化,并检查牙龈指数(GI).结果 矫治1个月时AST、ALP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3个月时AST、ALP酶水平趋于正常;1个月时GI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3个月时GI比1个月时显著降低(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龈沟液AST、ALP可做为牙周组织炎性改变的重要衡量指标.

  • 他克莫司对肝移植患者外周静脉血 IL-2、IL-1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张晓宁;王建海;鞠明艳;景亚青;李克秋;李光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肝移植患者外周静脉血IL-2、IL-1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患者60例,均采用FK506+甲基强的松龙+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治疗。肝移植术后第1、3周取外周血,检测血清ALT、AST及外周静脉血IL-2、IL-10基因表达。结果与肝移植术后1周比较,肝移植术后3周患者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AST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肝移植术后3周外周静脉血IL-2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IL-10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血清ALT水平与IL-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与IL-10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AST水平与IL-2、IL-10基因表达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FK506可能通过影响外周静脉血IL-2、IL-10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免疫排斥,诱导免疫耐受。

  • 淫羊藿苷预处理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金华;蔡克瑞;董建将;孙晓冬;闫磊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ICA)预处理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CA低剂量组、ICA高剂量组各10只,ICA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ICA 30、8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后2h,模型组和ICA低、高剂量组给予0.35% CCl4灌胃制作肝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 h后处死.取大鼠股动脉血,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取肝组织,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MDA、TNF-a水平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ICA低剂量组、ICA高剂量组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组织SOD、GSH-Px活性增高,MDA、TNF-α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 ICA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GSH-Px活性,降低MDA、TNF-α水平,从而减轻自由基损害和炎症反应有关.

  • microRNA-122在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作者:许文龙;李祥云

    目的 探讨血清中microRNA-122成为脂肪肝肝脏损伤标志物的可能性和意义.方法 收集60例中度至重度脂肪肝患者,分别在用药后0周、1周、2周、4周和8周5个时间点采集血液,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酶速率法对microRNA-122、谷丙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中microRNA-122在脂肪肝患者用药后5个时间点(0周、1周、2周、4周和8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用药后各时间点microRNA-122与ALT、AST、ALP和GGT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0.67、0.54和0.58.结论 microRNA-122表达升高可以反映脂肪肝患者肝脏损伤,可能成为脂肪肝肝脏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的一种新的检测标志物.

  • 围生期母婴心肌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伟;陈昌辉;叶长宁;李良忠;饶绍琴;刘华;张惠英;邓君;兰大丽

    为了解围生期母亲和新生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作者同时测定了临产母亲、脐血、新生儿和成人对照组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分析,以探讨母亲和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 丙肝患者血清IL-17和IL-21水平与HCV-RNA载量的相关性

    作者:朱兵帅;郭世龙;乔瑞娟;郭新胜

    探讨丙肝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1与丙型肝炎病毒R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8例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和40例无偿献血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1水平,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将87例丙型肝炎病毒Ab 、丙型肝炎病毒RNA均阳性的患者分为低、中、高病毒载量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阳性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 .01) ,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 ;阳性组白细胞介素-21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P<0 .01) ,且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随着病毒载量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细胞介素-17水平呈递增升高,白细胞介素-21水平呈递减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载量与白细胞介素-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0 .01) ,与白细胞介素-2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 .01) .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载量与白细胞介素-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白细胞介素-2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 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尤金兰

    目的:探究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分析对象,将此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在同时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转氨酶水平检测,对两组被检测人员的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将两组被检测人员的血液进行检测分析,观察组被检测人员的检测结果中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被检测人员中男性被检测人员转氨酶升高的比例高于观察组女性,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氨酶水平检验能够有效的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脂肪肝,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检验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永业

    资料与方法1.资料与方法: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A/C)患者60例为观察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13~84岁,平均47.9岁.血液透析治疗8例,非血液透析治疗52例,排除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者.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8~69岁,平均44.9岁,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将患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在未进行任何治疗前抽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肾功能.治疗2周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肾功能恢复至基础肾功能水平)、预后不良组(肾功能未恢复或需要持续替代治疗).

312 条记录 12/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