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心衰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35例老年心衰合并急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预后.结果:3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喘憋、浮肿、胸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其中28例好转,5例维持透析,2例死亡.结论:老年心衰合并急性肾损害须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但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
-
血液透析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害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血液透析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害的效果,为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急性肾损害提供实践经验.方法:使用血液透析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急性肾损害患者11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治愈7例(63.6%),转为长期透析1例(9.1%),死亡3例(27.3%).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如果出现肌酐快速升高,且伴有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等尿毒症症状时,应考虑发生急性肾损害可能,及时行血液透析治疗,以防止患者病情反复转为慢性肾衰竭,持续血液透析增加患者负担.同时,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应根据患者自身承受力,病情变化情况,选择透析时机,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
-
对比剂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对比剂肾病(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也称对比剂诱导急性肾损伤,是指在放射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使用对比剂后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急性肾损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与之相关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因接受动脉造影和经皮动脉腔内介入治疗而使用对比剂的患者也不断增加。 CIN是使用对比剂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仅次于肾血流灌注减少和肾毒性药物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肾功能损害的第三大原因[1-4]。CIN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也增加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5-6],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CIN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在急性心肾综合征中利尿剂抵抗及处理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和肾脏衰竭共存的一组综合征,早在100年前(1913年)Thomas Lewis就提出Cardiorenal,但近5~10年才被日益重视,2008年意大利学者Ronco等[1]将CRS分为5个类型.急性CRS(acute cardio-renal syndrome,ACRS)按急性肾损伤与急性心力衰竭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为Ⅰ型、Ⅲ型和部分V型CRS.Ⅰ型CRS是指心脏功能的急骤恶化为起始原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Ⅲ型CRS是指突然的肾功能恶化导致的急性心功能损伤;V型CRS则是指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脓毒血症)导致的心脏和肾脏功能障碍.ACRS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肾损害(常出现于住院后第1周内)、利尿剂抵抗.
-
硝苯地平控释片预防对比剂肾损害的随机化临床研究
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指接受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2~3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下降,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原凶,增加患者住院及随访期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1].
-
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防治进展
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即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目前备受关注,但是相关的临床资料较少.笔者结合新临床文献和我们的临床前瞻性研究,就CIAKI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
心肾综合征:概念、分类与思考
心脏病与肾脏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能相互影响,这早已被临床医师关注.例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心律紊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发生急性肾损害[1-2];另一方面,慢性肾脏病患者又常并发心血管疾病,并且已成为患者重要死因(终末期肾病患者44%~51%死于心血管疾病)[2-3].此外,当心、肾疾病并存时,患者病情将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亦更差[2].
-
提高对挤压综合征的认识建立多学科联合的灾难救治队伍——汶川大地震救治启示
5·12汶川地震是建国以来损伤程度严重的地震灾害之一,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解放军、武警官兵、专业救援人员、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浴血奋战,成功救治了近4万名地震伤员,受到社会的高度赞誉.地震后继发的挤压综合征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大挑战.地震伤挤压综合征导致的急性肾损害具有不同于其他急性肾损害的特点:(1)肾功能恢复与挤压伤部位、时间及骨科合理治疗密切相关;(2)合并其他器官复合伤影响患者的预后;(3)治疗过程中经常合并心肺功能不全、出血及感染等合并症,影响患者肾功能恢复及预后;(4)伴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危重地震伤员实施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时间常常需要3~4周以上.由于危重地震伤员的临床表现复杂,救治难度大,存在特殊性与危重性,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积累经验,提高我国灾难医学救治水平.
-
重视造影剂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
现代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造影剂的应用日益增多,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害(又称造影剂肾病,CN)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据统计,CN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的第三位常见原因.CN是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肾功能减退,通常以血清肌酐比造影前升高≥25%或50%作为诊断标准.典型的CN发生于造影后24~48 h,多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目前对造影剂所致急性肾衰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虽然多数病人肾功能可在7~10 d左右恢复,但仍有30%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CN可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病人的病死率,还可因其增加发生呼吸衰竭、败血症等其他并发症的危险性.近期研究证实,发生CN病人的病死率为34%,而年龄匹配、接受造影剂但未发生CN的对照组的病死率为7%[1].因此,提高对这一医源性并发症的认识,预防其发生是降低CN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
普罗布考预防对比剂肾损害的随机化临床研究
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指接受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2~3天发生的急性肾功能下降.
-
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害超声早期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害(AKI)超声早期诊断的临床评价,为急性肾损害的确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62例进行研究,根据第7天的超声诊断结果及血肌酐(Scr)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合并AKI患者3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AKI患者3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第1天及第7天的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期的水平;观察组在第7天的Scr水平显著高于第1天及对照组第7天时的水平;超声检查真阳性28例,真阴性29例;Scr检测真阳性21例,真阴性20例;早期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分别高于Scr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超声在早期时评价重症全身性感染者是否合并AK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好,值得推广。
-
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急性肾损害超声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重症全身感染的患者治疗期间观察对于急性肾损害使用超声波法诊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2年1-12月随机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超声波及实验室检测血肌酐两种方法进行急性肾损害早期的诊断,超声波测量肾脏的大小、肾脏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峰值流速、肾脏的阻力指数等,实验室检测血肌酐值;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于急性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性。结果使用超声波检测肾脏的大小、肾脏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峰值流速、肾脏的阻力指数、肾血管搏动指数等指标,结果有53例患者诊断急性肾损害,血肌酐有两例检出急性肾损害。结论在重症全身性感染患者进行急性肾损害的诊断中,应用超声波法取得了很好的诊断结果,能够更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输注对早期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输注对早期脓毒症大鼠肾脏是否存在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6只/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开始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 ml/h.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和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LPS组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 ml/h,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持续输注0.06、0.30、0.60 μg/(kg· min)去甲肾上腺素溶液1 ml/h,均持续输注24 h处死大鼠.检测2、6h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IL-10水平,24h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膜电位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电镜观察肾脏线粒体肿胀程度,显微镜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 h LPS组TNF-α浓度为(2 203.3±1 028.7) pg/ml、IL-1β (2214.5±457.0) pg/ml、IL-6(7 784.7±248.2)pg/ml及IL-10(1 076.1±368.4) pg/ml,均明显升高(P< 0.05);24 h CRP(0.35±0.24) mg/L,Cr(30.8±11.5)μmol/L,BUN(7.7±1.8) mmol/L,一氧化氮(1 057.4±172.9) μmol/gprot,均明显升高(P<0.01),肾脏线粒体膜电位0.0464±0.0185,明显下降(P<0.01).与LPS组比较,2h低剂量组TNF-α浓度为(506.8±301.7) pg/ml、IL-1β(415.6±178.0) pg/ml及IL-10(381.7±171.0) pg/ml,均明显下降(P<0.05),24 h BUN下降为(5.2±1.4) mmol/L(P <0.05),线粒体膜电位上升为0.3474 ±0.152 6(P <0.05);2 h中剂量组TNF-α浓度为(323.9±227.9) pg/ml、IL-1β(700.0 ±246.2)pg/ml,IL-10(282.6±134.4) pg/ml,均明显下降(P<0.05),24 h CRP下降为(0.17 ±0.08) mg/L(P <0.05),线粒体膜电位上升为0.3775±0.143 7(P <0.05);高剂量组2hTNF-α浓度为(378.7±89.8)pg/ml、IL-1β(945.7±264.4) pg/ml,明显下降(P<0.05),24 h CRP(0.19 ±0.12) mg/L、Cr(23.2±3.4)μmol/L均明显下降(P<0.05).电镜观察显示LPS组线粒体包膜模糊及基质空泡化、凝固,显微镜观察显示LPS组肾组织间隙水肿,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肾小球皱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等,中剂量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输注对早期脓毒症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风暴的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害、改善线粒体功能相关.
-
流行性病毒感染致危重症儿童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流行性病毒感染危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血肌酐及尿量在AK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住院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儿(H1N1组)及肠道病毒EV71感染患儿(EV71组)临床资料.结果 共28例,H1N1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岁,EV71组10例(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1.1岁.(1)H1N1组4例发生AKI,平均受累脏器5.3个,2例1期患儿治疗后痊愈;2例3期患儿死亡;14例未发生AKI,平均受累脏器3.0个,死亡4例.(2)EV71组:3例发生AKI(1期)者与3例血肌酐升高45.0%~ 47.6%者平均受累脏器5.7个,均死亡;4例无血肌酐升高者平均受累AKI脏器3.0个,病情好转.结论 流行性病毒感染所致危重症,发生AKI者受累脏器更多;H1N1感染AKI程度轻者早期积极干预预后相对好,程度重者预后差;E V71感染发生AKI则预后极差.诊断儿童AKI血肌酐较尿量的敏感性高.
-
莲必治注射液相关急性肾损害3例
3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男1例,女2例,年龄18~45岁)给予莲必治注射液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第2~3天均出现腰痛.肾功能检查:BUN 9.6~15.3 mmol/L,SCr 233.0~550.0 μmol/L,血尿酸 553.0~722.0 μmol/L.立即停用莲必治注射液,行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
-
尼莫地平致急性肾损害
1名55岁女性因脑血管轻度痉挛引起头痛而口服尼莫地平30 mg,3次/d.服药约10 d后,患者出现肾区胀痛、夜尿增多、尿黄、浑浊.尿常规检查:蛋白(+++)、隐血(+++)、尿糖(+);肾功能:BUN 6.1 mmol/L,Cr 129.3 μmol/L.停用尼莫地平,口服卡巴克络5 mg,3次/d,维生素K 4 mg,3次/d,约5 d后症状消失,多次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
-
尿γ-谷氨酰转移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 静脉滴注,1次/25~35 d,30 min 滴完,连续应用3次。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次日留取患者清晨尿液及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尿γ-GT、LAP 和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100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8例,女52例,年龄25~82岁,平均(60±11)岁。第1次应用唑来膦酸前、后尿γ-GT、LAP 和 Scr 分别为(7±5)、(8±5)U/ L,(332±110)、(375±113)nmol·s-1·L-1和(52±12)、(54±12)μmol/ L;第2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0±4)、(12±5)U/ L,(407±104)、(460±126)nmol·s-1·L-1和(51±13)、(53±13)μmol/ L;第3次用药前、后分别为(16±8)、(19±9)U/ L,(549±159)、(662±199)nmol·s-1·L-1和(52±15)、(53±14)μmol/ L,3次用药前、后比较尿γ-GT、LA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 Scr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次用药后尿γ-GT、LAP 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Scr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患者尿γ-GT、LAP 水平变化早于 Scr;尿γ-GT、LAP 可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
美罗培南致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致我院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我院住院期间使用美罗培南的4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用药前后血清肌酸酐水平变化和联合用药情况.通过筛选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的病例,并用Naranjo评分法进行美罗培南与急性肾损伤的关联性评价.结果 终共收集到375例患者,其中急性肾损伤组8例(肾损害发生率为2.13%),无急性肾损伤组367例.急性肾损伤组男性6例,年龄(72.83±9.79)岁,女性2例,年龄(84.50±12.02)岁;无急性肾损伤组男性194例,年龄(80.24±11.24)岁,女性173例,年龄(77.84±12.87)岁,2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应用美罗培南前,急性肾损伤组和无肾损伤组的血清肌酸酐浓度分别为(104.25±53.22)和(100.23±14.54) μmol·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美罗培南2 ~11(5.75±2.86)d后,急性肾损伤组血清肌酸酐升高为(304.38±160.78)μmol·L-1,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中,6例同时联用肾毒性药物,3例出现急性肾损伤后立即改用其他抗菌药.结论 美罗培南可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合并易引起肾损害的基础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可能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相关.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18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害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组,n=60)和对照组(n=60),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bid+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注射,连续7d.记录治疗后3、5、7d患者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尿量,并计算2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期间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5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4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5、7d,2组患者Cr、BUN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3、5、7d观察组患者Ccr和尿量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观察组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级别平均值为1.28±0.39,对照组心功能级别平均值为3.17±0.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害,对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并能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心力衰竭进展.
-
警惕中药引起的肾损害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的宝贵财富,对许多疾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某些中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多,如雷公藤中毒214例中,肾损害病例占54.2%,44例因急性肾损害致死,死亡率37.6%[1].我们查阅了这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综合浅析,以引起同道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