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对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作者:陈陵;杨仕明;蔡永国;房殿春;李晶晶;罗元辉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相对分子质量Mr 127000,包含1132个氨基酸,其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5p15.33),在90%以上的人类肿瘤中高表达,而正常成熟组织中则基本没有表达,可作为广谱的抗肿瘤治疗分子靶点.DC是已知体内激活静息T细胞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经DC递呈hTERT抗原表位信息后,CTL能识别从hTERT提取的多肽表位,并在体外杀伤多种组织来源的hTERT阳性的肿瘤细胞.因此hTERT是迄今发现的一个具应用前景的肿瘤广谱相关抗原,针对hTERT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又一研究热点.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rhALR调节基因

    作者:刘蔚;成军;张连峰;纪冬;刘妍;郭江;张黎颖

    目的:筛选与克隆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激活基因,了解其在体内的调节功能线索及机制.方法:应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纯化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蛋白.刺激HepG2细胞,以溶剂PH7.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30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000 bp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19种编码基因,包括15种已知基因和4种未知基因.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肿瘤免疫发生及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推测了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在体内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 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肿瘤免疫状态和分子分型:描述肿瘤特征及影响临床预后及治疗的重要因素

    作者:项金峰;刘亮

    消化系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放化疗策略的不断进步,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从目前的治疗方案中获益.癌症诊治已逐步从单纯的组织病理分类时代进入到依靠分子生物学手段分型的精准治疗时代,随着对于肿瘤及其对机体影响的研究的深入,肿瘤免疫状态可能成为认识肿瘤,描述肿瘤,判断预后的新手段.免疫治疗也可能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肿瘤治疗策略的第四大治疗方式.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基因6的反式激活基因的筛选

    作者:王建军;刘妍;成军;杨倩;纪冬;党晓燕;王春花

    目的:筛选与克隆NS5A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NS5ATP6的反式激活基因,探讨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NS5ATP6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以NS5ATP6表达质粒pcDNA3.1(-)-NS5ATP6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NS5ATP6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33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2000 bp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26种编码基因,包括24种已知基因和2种未知基因.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信号转导、肿瘤免疫发生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推测了NS5ATP6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 调节性T细胞与慢性感染性疾病

    作者:张莹;姚咏明

    近年来,随着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对T细胞及其亚群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近年来,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的效应和意义受到了高度关注,它作为一个具有调节功能的成熟T细胞亚群,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耐受、肿瘤免疫、微生物感染等发病过程[1],本文拟重点介绍Treg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 老年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会平;洪海鸥;李庆;张爱梅;徐修才;张翠萍;沈元元;卢娟;翟志敏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CD4+CD25+凋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免疫衰老的关系.方法 以64例健康青年人(青年组)、52例健康老年人(老年组)和64例老年肿瘤患者(老年肿瘤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荧光素标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low T细胞,分析和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以外周血中CD4+ T细胞设门,青年组、老年组和老年肿瘤组CD4+CD25high T细胞分别为(1.390±0.4]2)%、(1.729士0.247)%和(2.150±0.769)%,CD4+CD25+FoxP3+细胞分别为(1.180±0.343)%、(2.477士0.400)%和(4.980±2.177)%,CD4+CD25+CD127low T细胞分别为(5.213±0.942)%、(6.186±1.196)%和(7.194±1.538)%.3项指标均为老年肿瘤组高,青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均呈正相关(P<O.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过量累积可能与免疫衰老及老年肿瘤密切相关.

  • 嗜酸粒细胞增高在晚期肺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凯;杨拴盈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增高在晚期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确诊的756例肺癌患者,根据患者嗜酸粒细胞正常与否分为嗜酸粒细胞增高肺癌组(增高组)121例和嗜酸粒细胞正常肺癌组(正常组)635例.将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一年生存率与一年后幸存患者的肿瘤生存质量评分(KP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的临床分期,增高组Ⅳ期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组Ⅲ期的比例高于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但增高组晚期(Ⅲ期+Ⅳ期)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的病理分型,增高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一年的随访,增高组晚期(Ⅲ期+Ⅳ期)的一年生存率、KPS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嗜酸粒细胞增高可能为预测晚期肺癌预后良好的标志.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立;吴文川;刘保池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耐受、免疫自稳、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抑制自身抗原或者非自身抗原如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人们对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新研究表明其能够诱导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局部的免疫反应.此综述将讨论Treg细胞的相关表面分子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调节性T细胞和肝细胞癌

    作者:汪礼坤;徐阿曼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CD4+ CD25high Foxp3+T细胞,它不仅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耐受,而且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研究表明,肝细胞癌患者血循环和肿瘤组织中Treg数量增加,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影响患者生存率与预后。消除Treg免疫抑制有望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同时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提高机体肿瘤特异性T细胞记忆反应以清除潜在转移灶和预防复发,提高HCC临床疗效。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谷氨酰胺与肿瘤免疫、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文献综述)

    作者:周雪峰;陈纪伟

    谷氨酰胺是机体内含量丰富的氨基酸,在荷瘤机体常出现谷氨酰胺的缺乏.本文拟对谷氨酰胺在荷瘤机体中的代谢及在肿瘤免疫、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新的进展作-综述.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作者:廖晓锋;易继林

    以树突状细胞(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正逐步走人临床.本文就近年在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肿瘤细胞对DC成熟的影响、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以及DC的回输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屠海燕;寿张飞;姜虹

    CD+4CD+25 Treg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淋巴细胞群体,其能够识别自身抗原并抑制自身反应性细胞的免疫反应,是自身免疫耐受不可缺失的一环,同时也可在炎症情况下抑制效应性细胞过度活化,防止免疫反应过强而对机体造成损伤.在CD+4CD+25 Treg 细胞缺失或功能障碍情况下,将导致机体发生自身性疾病,而在细胞过度活化情况下,则机体发生肿瘤的概率大为增加.故研究CD+4CD+25 Treg细胞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CD+4CD+25 Treg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志;(2)CD+4CD+25 Treg细胞理想的分离扩增方法;(3)分析其维持免疫耐受可能的分子细胞机制;(4)CD+4CD+25 Treg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肿瘤免疫、以及移植排斥的防治等临床疾方面的作用.

  • 人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基因疫苗肿瘤免疫研究

    作者:何宇;杨述华;刘勇;周钢;李涛

    目的 观察人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SART3)基因的DNA疫苗能否诱导小鼠产生针对表达该基因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 构建表达人SART3基因的C3H小鼠肿瘤细胞LM8-SART3.以空载体为对照,注射疫苗,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检测CTL反应.于疫苗免疫后2周接种肿瘤细胞,比较免疫组与空载体组肿瘤长出及出瘤后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体外可检测到疫苗诱导的小鼠脾细胞CTL活性;疫苗注射后小鼠成瘤率降低,肿瘤生长慢于对照组.结论 表达人SART3基因的DNA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表达该基因的肿瘤细胞LM8-SART3在小鼠体内的成瘤及生长.

  • ULBP3胞外段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王玲;王宏;徐莘香;王丽颖;于永利

    目的为了研究ULBP3刺激NK细胞增殖分化的功能,首先需构建、表达ULBP3胞外段重组蛋白.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结肠癌组织中钓取ULBP3胞外段基因,构建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经测序证实,所获得的cDNA克隆为ULBP3胞外段基因,其序列与genebank中已经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经筛选获得的阳性重组菌稳定表达ULBP3胞外段重组蛋白.结论成功表达了ULBP3胞外段重组蛋白,可用于进一步研究ULBP3刺激NK细胞增殖分化的功能.

  • 经不同途径应用NK-NKG5-SV细胞防治肝细胞肝癌的研究

    作者:孙婧;吴孟超;沈锋;郭亚军;钱其军;卫立辛;贺平;阎振林;崔贞福;薛会斌;曹惠芳

    目的研究NKG5-SV导入肝癌病人NK细胞对其抗肝细胞肝癌作用的影响.方法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癌病人外周血NK细胞,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NKG5-SV基因和报告基因LacZ导入NK细胞.将不同NK细胞与LCI-D20裸鼠人肝癌同时皮下接种或待LCI-D20肿瘤成瘤后瘤内注射,观察对肿瘤成瘤和生长的影响.术中经切缘或脾内注射不同的NK细胞,观察其对LCI-D20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不同NK细胞与LCI-D20肝癌同时皮下接种NK-NKG5-SV细胞组成瘤率、肿瘤直径(cm)均低于NK-LacZ细胞组(P均小于0.01).肿瘤内注射不同NK细胞,NK-NKG5-SV细胞组的肿瘤生长明显低于NK-LacZ细胞组(P均小于0.05).肝癌切除术中应用NK细胞对照组、NK-LacZ细胞组、NK-NKG5-SV细胞组切缘复发瘤直径、肝内转移灶数目、转移灶累及肝叶数、转移灶累及腹内部位数分别为切缘注射:1.51±0.47、0.86±0.49、00±1.76,2.40±1.80、0.80±0.54、0.40±1.18,01),2.60±0.70、1.40±0.54、1.0.50=0.19(P<0.4.20=2.16、1.80±0.13、0.60±0.54(P<0.05).脾内注射:1.18±0.34、0.86±0.40、0.70±0.35,2.40=1.6 7、0.60±0.89(P<0.05)、0.40±0.89(P<0.05),2.2±1.09、0.4±0.54(P<0.05)、0.2± 0.01(P<0.01).4.60±1.14、1.20±1.70(P<0.01)、0.80±1.09(P<0.01).结论NK细胞具有抑制LCI-D20肝癌生长及防治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作用.NKG5-SV基因转染NK细胞后可提高NK细胞的抗肝癌作用.

  • 乳腺癌细胞抗原肽修饰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汪谢丹;郑启昌;宋自芳;尚丹;屈新才

    目的 探讨经重组乳腺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冻融法获取BALB/C小鼠4T1乳腺癌细胞抗原肽,体外重组HSP70-4T1抗原肽复合物.检测BALB/C小鼠DC经该复合物修饰成熟后IL-12和TNFa的分泌.检测修饰后成熟的DC对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增殖后淋巴细胞对4T1细胞的杀伤功能.BALB/C小鼠注射修饰成熟DC,观察该方法对4Tl乳腺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 0.75 μg抗原肽与HSP70结合,可使1×106 DC成熟;成熟后的5×103 DC可激活2×106 小鼠脾淋巴细胞.与直接用HSP70-4T1复合物刺激脾细胞比较,DC途径抗原肽的用量减少40倍.增殖后淋巴细胞对4T1细胞杀伤率为(60.24±6.23)%.接种该DC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 重组乳腺癌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复合物能够诱导DC成熟,成熟后的DC能激活淋巴细胞并抑制肿瘤生长.该途径能有效降低肿瘤免疫治疗时抗原肽的使用剂量.

  • 血管活性肠肽瘤一例

    作者:冯燮林;彭俊平;胡勇;刘爱祥;田浪;张辉

    患者男,58岁,2008年8月入院.1年多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水样便,量多,每天3~10次,在多家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减,但仍反复有腹泻,伴有乏力、头晕、明显脱水症状,偶伴恶心、呕吐,曾在外院诊为低钾血症、肌炎.查体有明显脱水貌、皮肤干燥.B超示胰体尾实性占位7.1 cm×6.4cm弱回声团块,与相邻脾静脉紧贴,与脾门分界不清,与左侧肾脏有间距.MRI示胰体尾8.1 cm×6.2 cm× 6.6 cm不规则占位,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稍减弱.与邻近胃壁、左肾有分界.实验室检查:K+ 1.82 mmol/L,Glu 6.57 mmol/L,Ca2+ 2.85 mmol/L,Na+ 131 mmol/L,C1- 94 mmol/L,P 0.66 mmol/L,CA19-923.55 U/ml(正常低于20 U/ml).CEA、CA125、CA50、CA242等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予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12 h1次,口服KC1缓释片1 g,3次/d,10% KCI 120 ml+0.9%NaC1 120 ml以10 ml/h微泵泵入,并监测血糖,同时予静脉营养输液纠正脱水状况,连续1周后复查血电解质正常,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约9 cm×8cm×8 cm大小,质中偏韧,有较完整假包膜,脾动静脉包裹其中脾门静脉支明显增粗,局部淋巴结无肿大.右肝Ⅶ段扪及0.6 cm大小质硬结节.行胰体尾肿瘤与脾联合切除、右肝结节切除.术后病理右肝结节见局部血管扩张,肝组织内汇管区轻度慢性炎症,未见肿瘤.胰体尾肿瘤病理学检查考虑血管活性肠肽瘤,肿瘤免疫表型检测:CK(+)、SY(+)、CgA(+).随访至今患者恢复良好,无异常表现.

  • 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作者:

    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于2014年9月12日在山东济南开幕。国内外近5000名肿瘤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围绕“科学防癌、防治并重、共赢健康中国梦”的主题,就肿瘤免疫治疗进展、肿瘤个体化医学等临床及科研成果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 IL-12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免疫杀伤肝癌细胞

    作者:李宝金;殷晓煜;吕明德;王亮;向邦德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通过IL-12基因修饰DC可望使其在呈递肿瘤抗原的同时又持续分泌高滴度的IL-12,从而更有效地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进一步增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我们采用HepG2肝癌细胞株的肿瘤相关抗原(TAA)致敏IL-12基因修饰的DC,观察了其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效能.

  • 可溶性Fas阻断Fas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

    作者:王平;张柏和;杨家和;吴孟超

    在用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制备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过程中,应用可溶性Fas阻断激活T细胞间诱导T细胞凋亡可望短时间获得大量肿瘤特异的激活T细胞.本研究进一步观察阻断Fas介导T细胞凋亡后制备的CTL抗肿瘤免疫活性,观察肝癌细胞表面Fas被封闭后对杀伤敏感性变化,可望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新策略[1].

658 条记录 3/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