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背阔肌穿支游离皮瓣吻合血管交腿移植后皮瓣压疮一例

    作者:张功林;郭翱;章峰火;尤灵建;李俊;李栋

    病例患者女,42岁.因车祸致右小腿后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周入院.检查:右小腿后侧中部至足跟底,内侧至胫骨内侧缘、外侧至腓骨前缘范围内有9 cm×30 cm软组织缺损(图1),跟腱与跟骨部分外露,胫后动、静脉和大、小隐静脉损伤.小腿前侧与足背轻度损伤,仅靠足背动脉维持足部血液供给.

  • MR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评价足背动脉及第一跖背动脉的可行性

    作者:孙博;董越;宁殿秀;宋清伟;孙美玉

    目的 探讨MR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RICKS)技术在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及在趾蹼处分支成像中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怀疑足踝软组织病变行TRICKS技术扫描的患者资料,对图像采用MIP方法进行后处理.由2名高年资MR诊断医师单独对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及分支的显示评分,并对2名医师的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对于评分不一致的患者协商获得终评分结果.对影像质量评分≥2分的患者,评估第一跖背动脉的临床分型,共分为浅表型、肌内型、肌下型和缺如型4型;按第一跖背动脉中点血管口径的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3型;按第一跖背动脉在趾蹼处进入第一、二趾的分支口径分成分叉型、主干型和细支型3型.结果 2名医师对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及分支影像的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95,P<0.05),TRICKS技术可以较好显示足背动脉及其分支的动态充盈情况,终协商获得的评分为:8例4分、22例3分、8例2分、5例1分.对评分≥2分的38例第一跖背动脉进行临床分型:(1)解剖位置分型:8例浅表型、23例肌内型、7例肌下型,无缺如型;(2)按第一跖背动脉中点血管口径分型:2例大型、25例中型、11例小型.(3)对30例(图像评价3、4分)显示第一跖背动脉在趾蹼处进入第一、二趾分支按口径分型:11例分叉型、5例主干型、14例细支型.结论 TRICKS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及分支,为评估第一跖背动脉血管分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足背动脉病变

    作者:张纳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技术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HP)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41例单纯T2DM患者作为T2DM组,38例T2DM合并HP患者作为T2DM+HP组,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CDFI技术检测并分析三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差异.结果 T2DM组的D和PSV值[(2.09±0.32)mm、(39.96±8.27)cm/s]均低于NC组[(2.19±0.25)mm、(44.17±5.18)cm/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值(0.32±0.07)mm显著高于NC组(0.23±0.0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HP组的D和PSV值[(1.58±0.27)mm、(25.43±6.95)cm/s]均低于NC组和T2DM组,IMT值(0.43±0.09)mm高于NC组和T2DM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FI技术对T2DM合并HP患者足背动脉病变诊断效果良好.

  • 二维超声对正常人不同年龄段足背动脉的观察报告

    作者:周云萍;陈中恒;余娜;范程

    目的 观察正常人足背动脉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方法将29~75岁的正常检查对象分为不同年龄段的5组,对200支足背动脉进行检查.观察其内径,管壁是否光滑,主要观察管壁有无斑块.结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的减少和环境的污染,各种不健康的食品添加剂的增多及遗传因素,使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增加,且在年龄上有提前趋势.35岁以下出现斑块占正常人的12%;35~45岁出现斑块占正常人的30%;46~55岁出现斑块占正常人的50%;56~65岁出现斑块占正常人的60%;65岁以上出现斑块占正常人的70%.结论早期发现下肢血管病变,对治疗、预后和提高检查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超声评价

    作者:张纳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足背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非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4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36例),并与健康体检者构成的对照组(NC)组(33例)进行比较.采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FI)检测并分析足背动脉血管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及峰值流速(PSV)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NDR组、DR组的D值分别为(2.21±0.23)、(2.03±0.31)、(1.62±0.21)mm,IMT值分别为(0.24±0.05)、(0.32±0.04)、(0.4 1±0.06)mm,PSV值分别为(42.89±5.27)、(38.91±7.38)、(26.56±6.84)cm/s.NDR组与对照组相比,D值和PS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值显著性增高(P<0.05);DR组分别与对照组和NDR组相比,DR组的D和PSV值均降低,IMT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FI技术能够检测DR患者的足背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DR患者足背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更严重.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血管受损的超声观察

    作者:李保启;王金萍;陈晓艺;徐泉;午红强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对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非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超声检查颈动脉、足背动脉及测定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在加压和口服药的情况下与静息状态下相比血管内径均增大,但糖尿病组内径变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颈动脉、足背动脉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颈动脉异常率、足背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足背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颈动脉异常.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联合检测肱动脉皮功能及颈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是评价糖尿病血管异常的有效方法,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足背动脉缺如患者的足背静脉与桡动脉血气分析观察

    作者:陈堃;代金贞;向桂芳

    目的 观察足背动脉缺如患者比例,并比较足背静脉、桡动脉血气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观察1073例全麻下手术患者,仔细触摸患者双足背动脉,如未扪及双足或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应用B超仪检查足背,如未见有搏动性血流的动脉,仅见无搏动血流的静脉,即可视为双足或一侧足背动脉缺如.同时可发现足背动脉缺如的足背温暖、浅表静脉充盈.同时行浅表足背静脉采血(勿需上止血带)、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并比较.结果 足背动脉缺如患者36例,约为3.4%.足背静脉、桡动脉血气比较提示pH、PO2、P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2%、O2ct、HCO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临床观察结果提示,足背动脉缺如患者,经足背充盈浅静脉采血行血气分析,血气值虽与动脉类似,但pH、PO2、PCO2的差异应予注意,其结果仅供临床参考.

  • 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中层动脉厚度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洁;慕可好;杨继鹤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动脉中层厚度(IM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关性.方法收集无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A组)、糖尿病足患者42例(B组)、正常对照组40例(C组),分别测量足背动脉管径(D)、大流速(Vmax)、流量(Vol)、IMT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用酶法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用电化学发光法测量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D、Vmax、Vol、IMT与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关系.结果 A、B两组患者CH、TG、HbA1c、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足背动脉D、Vmax、Vol减低,IMT较对照组增厚.A、B两组间比较足背动脉各项参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IMT与HbA1c 、HOMA-IR呈中度相关(P<0.01),与TG、CH、FBG呈低度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BMI未显示相关关系.1

  • 高频CDFI超声在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劲松;王洁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在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CDFI超声检查63例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观察其管腔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管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并伴有管腔狭窄,其血流速度减慢,舒张早期反向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正向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正常人减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CDFI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一种无创、实时、敏感的首选检查方法,为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对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 充分重视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建;王国华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踝部动脉(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高值之比,它是诊断外周动脉缺血的一种准确、简便、无创的方法[1].目前国内对ABI的测量主要集中在血管外科,而与之亦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学科,ABI仍未得到重视和普及.事实上,ABI的测量不仅是筛查外周动脉病的手段,而且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病、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为临床医生进一步判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

    作者:吴丽霞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TAO),好发于股浅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主要症状为患肢冷感、静息痛、间歇性跛行.

  • 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足背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辉

    目的 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为外科皮瓣手术和足部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通过解剖36例尸体下肢,观察在踝前区及足背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 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有四种类型的位置关系.第一种(36.1%),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内侧走行 ;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内侧.第二种(25%)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的内侧;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的外侧.第三种(30.6%), 足背动脉和腓深神经在多处出现交叉走行.第四种(8.3%) 腓深神经内侧终末分支缺失,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外侧终末支的内侧走行.结论 四种类型出现机率不同,位置关系有所差异,在足外科手术和皮瓣制作时要充分了解此处神经和血管的位置变化.

  • 右内踝足背动脉筋膜瓣植皮术1例

    作者:景心国;姜大全;徐松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个体从业.因右踝撞伤、肿疼、活动受限1 h,于2004年10月22日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双肺呼吸音正常;右踝肿胀、成角畸形,右足趾血循环良好.X片示右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

  • 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动脉栓塞1例

    作者:罗淑荣;张艳梅;杨庆刚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因反复泡沫尿7个月,尿蛋白 +++入院.入院时查体心肺无异常,超声提示:脂肪肝,腹腔积液,双肾未见异常.入院后行肾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肾病综合征,行强的松、环磷酰胺等对症治疗.入院后2周,患者突感右小腿麻木、疼痛.查体:精神差,痛苦面容,右下肢皮肤颜色苍白,皮温较对侧明显降低,右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股动脉未及,右足末梢血循环差.实验室检查:血纤维蛋白原5.85 g/L,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血总蛋白36.1 g/L、球蛋白17.5 g/L、白蛋白18.6 g/L,甘油三酯5.36 mmol/L,总胆固醇8.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6.34 mmol/L.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晓坤;金鑫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探讨其在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200例正常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内径狭窄情况及是否闭塞,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单纯IMT增厚、低回声或强回声斑块、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足背动脉能在早期发现足背动脉病变,反映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踝肱指数检测规范

    作者:杨士伟;胡大一

    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又称踝臂指数(ankle arm index)、Winsor指数(Winsor index)或踝肱压力指数(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ABI并非新鲜事物,早期主要用于检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ABI≤0.9对诊断P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9%[1],被认为是诊断PAD的佳无创指标[2].近年来,人们发现ABI降低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3~6].因此,ABI不仅可用于诊断PAD,还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也被广泛采用.研究发现,ABI的测量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检测过程必须规范化.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近期完成的一项ABI≤0.9的横断面调查过程中的体会,就ABI的规范化检测进行探讨.

  • 重视踝臂指数,关注下肢外周动脉病

    作者:胡大一

    踝部收缩压和臂部收缩压之比称为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其测量方法为:采用标准仰卧位测量上臂和踝部(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分别使用踝部和上臂的收缩压高值,踝臂指数的计算为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收缩压的高值与两上臂收缩压的高值之比.正常人踝部收缩压应大于等于臂部收缩压,正常值范围为1.0~1.4.而ABI≤0.9已被确定为下肢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对于经动脉造影显示的中度至闭塞性外周动脉血管疾病,这一标准的敏感性约90%,特异性约98%.它所基于的原理是外周动脉狭窄达到临界水平并导致狭窄远端灌注压的降低程度大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踝臂指数测量用于外周动脉病的筛查方法简便、价格低廉并且无创,可在诊室中使用.

  • 椎管内麻醉及复苏状态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相关性临床研究

    作者:张鲲;李维;王力甚;夏中元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和休克复苏状态下,以及不同年龄段平卧位时踩部足背动脉与臆动脉血压的相关性,探讨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围术期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骨科和妇产科住院病人中拟行硬膜外麻醉100例、低血容量休克(创伤、失血性体克)和复苏组80例,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相应监测平卧位麻醉前、麻醉满意后和术毕,以及休克时和复苏过程中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另选期择期手术病人儿童组、青中年组和老年组150例(各50例),监测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结果:麻醉前、麻醉满意后左踝部足背动脉SBP和DBP与肱动脉血压相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毕左踝部足背动脉SBP和DBP分别较肱动脉血压高9mmHg和7mmHg(P<0.01,三时点两部位血压直线正相关:休克时、复苏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时和复苏至血压恢复正常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变化一致、数值接近,具有显著正相关.儿童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肘部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P>0.05),而成人组和老年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SBP和DBP分别较肘部肱动脉血压高20mmHg和5mmHg(P<0.01、P<0.05)、21 mmHg和6 mmHg(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小腿远端测压处周径与上臂周径接近,且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主动脉血压显著正相关.结论:椎管内麻醉和休克复苏状态下,以及不同年龄段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高度相关,监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可及时、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必要时替代肘部肱动脉血压监测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方法.

  • 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与体会

    作者:王丽娟;李国华

    血气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可以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HC03及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了解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和性质,是临床诊断疾病、判断病情,进行治疗和抢救的重要依据.临床上常用的采血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等,因桡动脉位置表浅,皮下脂肪较少,易触及其搏动,采血方便等优点,我院一直采用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现将桡动脉穿刺方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 多发动脉粥样硬化致无脉症一例

    作者:于俊英;于福玲;刘凤芹

    患者,男,69岁,因间断胸痛、气短10余年,加重伴浮肿并发现无脉1个月,于2002年8月26日入院.之前3年曾检查发现患腔隙性脑梗死.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20次/min,上、下肢血压测不出. 神志清,口唇微绀,双肺呼吸音粗,心界扩大,心率98次/min,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杂音,肝脾无肿大,双踝部呈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未见异常,双上肢桡动脉及双足背动脉未扪及搏动.

361 条记录 4/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