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合并冠心病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余年,活动后心悸、胸闷2年入院.10余年前曾在当地医院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但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2年前始感活动后心悸及胸骨后闷压不适,休息数分钟后症状缓解.查体:血压122/72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正常,心浊音界向左下轻度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局限、柔和的连续性杂音.活动平板试验显示下壁心肌缺血.X线胸片显示肺血稍多,心影轻度增大,心胸比率0.50.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腔稍大,心脏瓣膜形态及活动正常,房室间隔连续性好,未见异常血管交通.
-
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于2008-10-26因饮白酒200 ml后突感胸骨后憋闷,伴大汗,症状持续,不能缓解,送入我院急诊科.
-
马凡综合征并发心肌梗塞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1998年5月11日驾车途中突感胸骨后刀割样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大汗,疼痛持续3小时难以缓解.急送当地医院,经心电图检查(附图),以"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塞"收入院.
-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导管断裂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6岁.主因发作性胸骨后紧缩感10年,加重3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30年,脑梗死后遗症病史6年.查体:血压:180/100 mmHg(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率68次/分,律齐,A2>P2,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辅助检查:X线检查:主动脉迂曲增宽,左心室略增大,心胸比例0.53;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顺应性下降.
-
多发性肌炎致心肌坏死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陈旧性心肌梗死11年,"心肌酶"高2年于2004年11 月1 日入院.该患者于11年前夜间睡眠时,突发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痛,持续数小时,至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未予溶栓或介入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好转出院.此后胸痛未再发.2年前患者肢体乏力明显加重.先后在多家医院求治,考虑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有关,并多次查"心肌酶"显著升高,但肌钙蛋白(TnT)多次均为阴性.既往史:患者于13年前就有肢体乏力,伴活动后肌痛,因程度较轻未就诊.入院查体:血压125/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 70 次/分,节律整齐,未闻及心脏杂音,心界向左扩大.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V级.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CK) 2 244 IU/L,肌酸激酶MM型(CKMM) 94.3%,多次检测TnT (-).甲状腺功能正常.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冠心病三支病变、反复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抢救成功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50岁,男性,主诉活动时胸闷、气短1年余,加重半个月.患者1年多前开始胸骨后憋闷、气短,偶有胸痛伴出汗,无恶心、呕吐、咳嗽、咯血、双下肢浮肿等,无乏力、盗汗.否认外伤史,否认长期卧床史.
-
超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2014-11至2015-03期间,择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13岁,体重7~28.7 kg;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3例,术前心功能Ⅰ~Ⅱ级,ASA Ⅰ~Ⅱ级,肺动脉高压轻到中度,无其他合并症。术前20分钟口服咪唑安定0.5 mg/kg。患儿入室后行心电图、PETCO2、SpO2及无创压监测。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1 m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常规穿刺桡动脉监测有创血压,颈内静脉置双腔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术中吸入七氟醚MAC 0.5~0.7,右美托咪定1μg /(kg·h)维持麻醉,切皮前追加舒芬太尼0.5~1μg/kg,间断追加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转机后丙泊酚4~5 mg/(kg·h)泵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恢复机械通气,吸入七氟醚MAC 0.5~0.7维持麻醉,麻醉全程舒芬太尼不超过2μg/kg,体外循环结束不再追加肌松药物,缝合胸骨后停七氟醚及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超滤滤出多余水分,血气指标满意。术后采用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4~0.06μg/(kg·h)维持镇痛,关胸骨后手动通气诱导自主呼吸,VT5 ml/kg以上,循环稳定,拔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均采用PCV 模式,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 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等。 -
青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5 h于2007年1月19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我院诊断为回盲部恶性淋巴瘤,行姑息性术后治疗.本次为第4次化疗结束后3 d发病,否认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查体:体温37.3 ℃.BP:95/60mm Hg,意识清楚,呼吸均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7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
等位性Q波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探讨
1临床资料例1,王某,女,68岁.因劳累而出现胸骨后压榨样剧痛,向左肩背放射,急诊入院作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rm,ECG)检查,发现胸前导联R波逆向递增,V2、V3、V4的R波均小于V1R波.3h后再作ECG,仍示相同结果,发病后12h描记ECG,出现了右束支传导阻滞,V2、V3导联出现明显Q波,ST段呈弓背抬高,查肌钙蛋白阳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ECCV1~V6导联如图1.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剧烈疼痛5h人院.2003年7月6日晨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压榨性剧烈疼痛难忍,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抬高0.1~0.2mV,Ⅱ、aVF呈R型,Ⅲ呈RS型,T波高尖.
-
"巨R波形"ST段抬高变异型心绞痛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以反复胸骨后闷痛2年,加重2d入院.近2d每天发作2~3次,多在凌晨3时左右发作,发作时伴出汗、胸闷、气短,每次持续10min余,含服电图表现为Ⅱ、Ⅲ、aVF、V6 ST段均呈"巨R波形"抬高.
-
单冠状动脉畸形介入治疗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2周”就诊。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胸骨后憋闷样疼痛,发病1小时就诊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上抬0.3~0.5 mV、V2~V6导联ST段下移0.1~0.2 mV。原发性高血压史10余年,血压高达180/100 mmHg(1 mmHg=0.133kPa),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2/日,血压130/80 mmHg;吸烟史10年,10支/日;糖尿病史3年,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早晚各18单位皮下注射,血糖空腹<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予以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溶栓1 h后患者胸痛缓解,复查心电图可见Ⅱ、Ⅲ、aVF导联ST段回降大于50%。应用静脉肝素、硝酸甘油及口服阿司匹林、氯吡咯雷、美托洛尔等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根据患者心电图动态表现及心肌酶酶峰前移等情况,考虑溶栓再通。择期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检查,术中见:左冠状动脉缺如,前降支由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发出,左室后支延续为回旋支,发出钝缘支。右冠状动脉中段90%左右狭窄,远段85%左右狭窄(图1)。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冠状动脉畸形、左冠状动脉缺如;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根据右冠状动脉病变形态,考虑右冠状动脉中段病变为梗死相关病变,决定对右冠状动脉进行干预。术中送入JR4导引导管,BMW导丝越过冠状动脉病变后,以2.0 mm×20 mm 球囊预扩张右冠状动脉中段、远段病变,然后分别置入ENDEAVOR 2.5 mm×18 mm和ENDEAVOR 4.0 mm×18 mm支架(图2),术后患者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氯吡咯雷、美托洛尔他汀等药物,控制血压、血糖,患者症状控制良好出院,未发生院内并发症。 -
以消化道症状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AMI)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偶有濒死的恐惧感觉。症状典型者易确诊,而以恶心、呕吐、腹泻为表现的心肌梗死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延误病情,现报告1例。
-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一例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干咳10余年",于2007年6月11日入院.患者10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阵发性干咳,咳嗽剧烈,无昼夜规律.无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无鼻后滴流感、频繁清喉、咽痒、鼻痒等.
-
第87例——咳嗽、胸闷、胸痛伴双肺致密影
病例摘要男性患者,46岁,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胸痛、胸闷19个月以"双肺阴影待查"收入院.患者于2000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色粘痰,痰中有少量血丝,并伴有胸闷及胸骨后轻度紧缩样疼痛,无放射性疼痛,不伴发热、恶心、呕吐,当地医院根据胸片和胸部CT示:双肺中、下斑片状边界模糊的致密影,诊断为"肺炎",给予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5天后血痰消失,余症状1个月后好转,但胸片仍显示肺内病灶未完全吸收.
-
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46岁.因急性胸痛2h于2002年2月25日晚9时急诊入院.病人洗澡后突然胸骨后持续性剧痛,全身乏力.既往有冠心病2年,高血压10年.查体:体温36℃,呼吸23次/min,血压90/30mmHg,心率82次/min,律整,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即刻ECG STv1v2抬高2mm,无病理性Q波.诊断:急性间壁心梗.给多巴胺,尿激酶溶栓等治疗.次日心肌酶AST 25U/L,CK 417U/L,LDH 124U/L,肌钙蛋白cTnⅠ22.7ng/ml(cTnⅠ正常参考值为0.4ng/ml).
-
老年人食管反流性咽炎所致慢性咳嗽32例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反酸、烧灼感、胸骨后灼痛.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Halstead[1]发现,GERD可引起食管反流性咽喉炎,引起顽固性咳嗽、咽喉不适、声嘶等症状,质子泵抑制剂及胃肠动力药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我们于2004-2005年,观察了应用奥美拉唑+多潘力酮治疗32例老年人GERD导致的RE及咽喉炎的疗效,报道如下.
-
位置性Q波一例
患者男性,65岁.因胸骨后闷痛20 h就诊.患者于2005年1月11日下午3时30分打字时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持续性、不剧烈,于深吸气时加重,同时伴发热,自测体温38.1℃.22时卧床休息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未诊治.但夜间翻身或者深吸气时均可诱发上述症状发作.于1月12日上午门诊就诊行心电图检查,V1导联呈rS型或QS型,V2、V3导联呈QR型,STV1~V6抬高约0.05~0.30 mV,TV2~V4较高尖,疑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我院心脏监护病房.吸烟10余年.
-
老年人上消化道肿瘤误诊为不稳定心绞痛二例
例1男性,65岁.以胸骨后闷压感、伴阵发性疼痛及上腹饱胀20余天于2002年3月就诊.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缺血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收住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老年男性,神志清,活动自如,两锁骨上未及淋巴结,血压130/80 mm Hg,心率74次/min,律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
-
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一例
患者男性,61岁.因进食后胸骨后梗阻感5天,钡餐检查提示食管中段癌于2001年4月8日入院.患者1972年曾行右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及甲状腺髓样癌切除术.术后2年左右发现左颈部有1肿大淋巴结,观察多年无明显变化.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血压135/75mmHg.左颈部可扪及一淋巴结,约1.0cm×0.5cm大小.右侧颈部凹陷,可见手术瘢痕,右上腹可见手术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