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邹彬镔;郭宁红;石庆之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近十年,由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免疫调节剂(IMiDs)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等新型药物的广泛应用,MM 患者治疗缓解率较前提高,生存期延长[1-2]。早期大剂量化疗+ASCT 后常规巩固/维持治疗成为 MM 获得长期生存的新趋势[3]。然而,MM仍是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患者终疾病复发,再次获缓解越来越困难,缓解持续时间亦越来越短[4]。因此,复发/难治(RR)MM 是当前临床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需积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使这部分患者获疾病缓解,延长总生存期,改善相应症状,提高生存质量[4]。本文综述RRMM 的新治疗进展,包括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及联合方案,重点介绍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近期临床研究,为内科医师提供有指导意义的治疗参考依据。

  • 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血清CEA对TKI的疗效预测及预后价值

    作者:曾珠;吴颖芳;曾蕾;胡丹娜;王懿娜;赵琼

    目的:探讨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血清癌胚抗原(CEA)对EGFR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疗效预测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胸部肿瘤科接受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患者,记录患者血清CEA水平,分析CEA水平与TKI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3.1%患者基线CEA水平升高,56.6%患者在TKI治疗后1月CEA下降幅度达到20%,取得了CEA response。72.3%的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后达到了影像学的客观缓解,CEA response与影像学缓解无相关性。全组患者接受TKI治疗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9.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0个月。多因素回顾分析显示,基线血清CEA水平及EGFR-TKI治疗时机是影响突变型NSCL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EA水平不能预测晚期EGFR突变患者的TKI疗效,但基线CEA升高患者预后更佳。

  • 125I粒子术中植入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欢;潘卫民;高炳玉;刘玉;孙雯;陈鸿彦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术中植入在早期乳腺癌患者联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53例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125I粒子术中植入与否比较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39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均给予保乳术+术中植入125I粒子治疗,按照TPS方案,向患侧胸骨旁线的后内侧及胸廓内动脉周围纵行植入一排125I粒子(约10余枚)和向腋静脉水平以上至锁骨上下区域植入125I粒子(约10余枚).单因素分析显示125I粒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淋巴结转移率(LNR)、内分泌治疗均与DFS、OS具有相关性(P<0.05),绝经与否(DFS:P=0.060,OS:P=0.031)和化疗方案(DFS:P=0.118,OS:P=0.024)仅与OS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125I粒子、LNR、PR状态仍然是DFS、OS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 LNR作为一个独立预测指标,可用于评价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在LNR≤0.20的患者125I粒子术中植入能有效控制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了无病生存期率和总生存期率.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对比单用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川;刘敏;李忠东

    目的:系统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对比单用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试验组)对比单用化疗药物(对照组)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8 5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87,95%CI(0.79,0.95),P=0.002];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OR=1.06,95%CI(0.88,1.27),P=0.54]、总生存率[HR=0.92,95%CI(0.85,1.00),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能显著延长KRAS野生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80,95%CI(0.66,0.98),P=0.03].结论:与单用化疗药物比较,联合西妥昔单抗可显著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样本量限制,该结论有待更多设计严格、长期随访的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 LHX3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作者:游忠岚;田展飞;洪怡;朱研;伍亚舟

    目的 探讨LHX3基因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临床和预后意义以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信息的肝癌患者组织样本100例和对应的癌旁组织45例制备成组织芯片.采用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LHX3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LHX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LHX3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和Cox regression生存分析法确定LHX3基因表达在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中的意义.通过Transwell实验分析LHX3基因在肝癌转移中的功能.结果 与癌旁或正常组织相比,LHX3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LHX3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P <0.05,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体积、病理分级和肿瘤位置不相关(P>0.05);而且LHX3基因在临床晚期患者和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均出现了急剧升高;生存分析发现LHX3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紧密相关(P =0.002),而且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风险比=1.265,P=0.032);进一步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LHX3基因能够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LHX3基因通过促进肝癌细胞的转移缩短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 原发性肝癌B细胞异位基因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叶云飞;肖何;罗佳;皮国成;王阁

    目的 探讨B细胞异位基因2 (B cell translocation gene 2,BTG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术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125例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有完整随访记录101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BTG2蛋白的表达,并分为3组:BTG2高表达组,BTG2蛋白中表达(++)或强表达(+++);BTG2低表达组,BTG2蛋白低表达(+);BTG2阴性组,BTG2蛋白无表达(-).分析BTG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选取12对癌与癌旁配对组织,用RT-PCR检测其BTG2表达水平.结果 125例癌组织中,BTG2阴性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别为106、13、6例;癌旁组织中,BTG2阴性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别为41、14、22例,癌与癌旁组织BTG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102,P<0.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12对癌与癌旁配对组织中,癌组织BTG2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的有8例.癌栓发生与BTG2表达有明显相关性(x2=8.305,P=0.013),其中低表达组癌栓发生率高.BTG2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为36个月(95% CI:8.437 ~ 63.564),而高表达和阴性表达组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Log-Rank x2=4.512,P=0.105).亚组分析表明,BTG2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长于低表达组(x2=4.266,P=0.039),而高表达与阴性组(x2=2.729,P=0.099)以及低表达与阴性组(x2=1.400,P=0.237)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肝硬化、癌栓和转移情况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BTG2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低表达,并且BTG2蛋白的高表达提示肝癌患者预后较好,可作为肝细胞癌的潜在预后指标.

  •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在三阴性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朔;姜翠;徐君南;李晓睿;孙涛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值的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及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辽宁省肿瘤医院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LMR分为低LMR组(LMR<4.24,50例)和高LMR组(LMR≥4.24,60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LMR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具有相关性,低LMR组5年生存率为30.00%,高LMR组5年生存率为66.67%;两组相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475,P<o.05);经Log Rank统计学分析,两组总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32,P<0.05).结论 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术前外周血LMR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胸腺肽α1 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疗效及生存预后的Meta 分析

    作者:刘欢;郭西芮;吴行伟;熊欢;龙恩武

    目的 综合评价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1(thymosin α1,Tα1)对肿瘤化疗患者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VIP及WANFANG数据库,纳入标准化疗方案联合Tα1用于肿瘤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的质量评价标准,使用RevMan 5.3对有效率、1年生存率、总生存期(OS)的危险比(H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危险比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RCT,5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化疗方案联合 Tα1较单用化疗方案治疗在有效率(RR=1.29,95% CI:1.29 ~1.64)、1年生存率(RR=1.40,95% CI:1.10~1.79)、OS(HR=0.73,95% CI:0.62~0.87)和 PFS(HR=0.83,95% CI:0.73~0.95)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Tα1治疗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OS和PFS.

  • 直肠癌综合模式治疗的前景展望

    作者:李亚伦

    随着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研究进展,直肠癌的诊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革.这些进展带来了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现在,随着对结直肠癌研究的进展,应用于患者的全套新的化疗和靶向药物,可以明显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现正在通过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联合放疗来研究这些治疗药物[Clin Colorectal Cancer, 2007; 6(9):625-633].

  • 卵巢上皮性癌手术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李状;覃金春;阳志军;张洁清;姚德生;李力

    目的:探讨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手术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4例初治行手术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并随访预后.用Log-rank test检验及Cox模型作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①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高于Ⅲ、Ⅳ期,Ⅲ期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Ⅳ期(P<0.05).②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均高于中、低分化患者(P<0.01).③达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显著高于肿瘤细胞减灭不理想患者(P<0.01).④不管是否达到理想减瘤,大网膜切除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大网膜未切除者(P<0.05).⑤达到理想减瘤患者中,腹膜后淋巴结未转移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1),肠管受累未切除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肠管切除者(P<0.05),横膈未受累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横膈受累者(P<0.05).⑥化疗方案TC及TP有相似的疗效,但两组化疗方案的中位OS及中位PFS均高于PC化疗组,化疗疗程<6次组其中位OS及中位PFS低于化疗疗程≥6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细胞减瘤理想程度、大网膜切除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预后决定于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大网膜切除、肿瘤细胞减瘤理想程度.在大的诊治原则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尽量做到个体化治疗.

  • 治疗前后NLR和PLR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易福梅;顾阳春;陈森;刘燕娥;尹文琤;张煜;曹宝山

    背景与目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是机体系统性炎症的体现,与多种肿瘤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LR、PLR及其动态变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2008年4月-2015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一线化疗、符合入组标准的进展期NSCLC住院患者,采集一线化疗前和2周期化疗后的NLR和PLR,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NLR、PLR及其动态变化和各种临床特征与一线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之间的关系.结果 NLR在2周期化疗后显著下降,NLR2(2周期化疗后NLR)和NLR0(治疗前NLR)分别为(2.69±2.06)和(3.94±2.12)(P=0.000), PLR化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NLR2与一线化疗2周期和4周期的疗效显著相关(P<0.05),疾病进展患者中高NLR2的比例为100.0%,显著高于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组(P<0.05);NLR0、NLR2和PLR0与OS显著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体力状况、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状态、治疗方案均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OS与NLR0、NLR2、PLR0、二线治疗状态、二线方案选择、一线化疗2周期疗效、4周期疗效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分期、三线治疗状态及放疗状态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LR0(P=0.004)、一线化疗4周期后疗效(P=0.022)、二线治疗状态(P=0.007)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治疗前NLR与NSCLC的预后显著相关,化疗后NLR与一线治疗疗效显著相关.因此,NLR是预测进展期NSCLC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理想指标,也是治疗NSCLC潜在的干预靶点.

  • EGFR突变状态对可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复发及生存的预测价值

    作者:董瑜;李营;彭红;金波;黄艾弥;白皓;熊慧;韩宝惠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肺腺癌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比例正越来越高,对肺腺癌预后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是否会影响到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的复发及生存,国内尚缺乏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EGFR突变状态与可手术肺腺癌的复发及生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例Ⅰa期-Ⅲa期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的复发及生存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筛查+基因测序法确认检测EGFR因突变状态.结果 EGFR突变率为52.5%(158/301).EGFR突变型与野生型的2年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76.8%、83.0%,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67.7%、65.7%,皆无统计学差异(P=0.252,P=0.71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Ⅰ期、Ⅱ期患者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2年DFS率、5年OS率数值相近且无统计学差异.而Ⅲa期患者中突变型的中位DFS、2年DFS率为12.2个月、21.1%,明显低于野生型的22.2个月、42.1%,但无统计学差异(P=0.584,P=0.295);突变型的中位OS、5年OS率为34.0个月、30.8%,野生型为38.7个月、22.9%,无统计学差异(P=0.907,P=0.444).结论 在可手术肺腺癌患者中,仅Ⅲa期患者EGFR突变型较野生型有复发早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EGFR突变状态与术后复发及长期生存无关.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与放疗孰优孰劣?

    作者:刘慧

    近,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放疗科张玉蛟教授在The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可手术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1]结果。研究结果来源于因病例入组缓慢而提前关闭的两项III期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STARS:NCT00840749和ROSEL:NCT00687986)。入组标准为临床分期T1-2a(<4 cm)N0M0,评估可耐受手术的患者。观察终点为总生存期。该研究终有58例患者进入分析,其中31例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27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在入组前均接受严格的治疗前评估。

  • 胸外科医生的解读

    作者:许林

    近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胸部肿瘤放疗科的张玉蛟教授在国际著名杂志The Lancet Oncology上发表了一项随机研究结果[1]。该研究汇总分析了2项(共58例)对比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和手术在可手术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作用的随机研究。该研究对可手术的I期NSCLC患者应用SABR和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有创性手术治疗)的总生存期、复发率及毒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手术组及SABR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9%和95%,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和86%;手术组中有6例患者死亡,而SABR组中仅1例死亡;SABR组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

  • 索拉菲尼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惕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胰腺癌患者5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药组(n=26)和联合组(n=27).单药组给予阿霉素60 mg/m2,静脉滴注,每21 d给药1次,总剂量360 mg/m2;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口服索拉菲尼400 mg,2次/d,直至患者肿瘤进展或死亡.结果:联合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为37.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4%(P<0.05).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3个月、3.3个月,单药组分别为5.4个月、2.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单药组,而皮疹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阿霉素有助于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可耐受毒副反应.

  • 癌症相关性乏力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娟;石锐;余萍;文彦;何金涛

    目的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癌症相关性乏力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简明疲劳量表中文版评估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初治肺癌患者,入组患者均完成根治性手术及术后生存随访.结果 7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无乏力9例(12.5%),轻度乏力48例(66.7%),中度乏力15例(20.8%),重度乏力0例(0%),乏力总体发生率为87.5%.乏力指数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均无相关性,与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ECOG PS)、TNM分期呈正相关,与中位生存期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症相关性乏力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症状,不仅能够反映患者当时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状况,还可能是判断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终总生存期的预测因素.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监测微量残留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作者:罗建蓉;贾永前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白血病制剂的应用,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使许多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断提高.但是如何监测疾病的早期复发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难题[1].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是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有微量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所致(约有10-5~10-6),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无法检测,此称为微量残留病(MRD).

  • 同种异体输血对食管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梅礼军;张宁;陈葳

    目的 探索同种异体输血(allogenic blood transfusion,ABT)对食管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安康市中心医院住院并首次行食管切除术的50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病例是否接受ABT,将其分为观察组(n=417)和对照组(n=83),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N分期)、远处转移、肿瘤分级、手术方式、ABT、复发等指标,并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分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方式和复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方式和ABT都是食管癌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ABT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相关(OR=3.0,95%CI:1.4 ~ 5.6,P=0.03).此外,ABT(-)患者的总生存期比ABT(+)患者更长(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侵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ABT都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ABT与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风险显著相关(HR=2.4,95%CI:1.6 ~3.7,P=0.001).结论 ABT与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总生存期之间存在相关性,接受ABT的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效果更差.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护理

    作者:马克勤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可使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提高。我科于2012年03月-2013年06月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共11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蒽环类药物心肌毒性机制研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作者:李泳浩;孙长勇;王永胜;侯伟;王茂生

    蒽环类药物,在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活性广泛.其在临床上多种恶性疾病的治疗地位,通常不可替代.临床研究显示,与标准剂量相比,每日使用大剂量柔红霉素(90 mg/m2)进行强化诱导治疗,可提高年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并可延长总生存期,而以心力衰竭为特点的剂量累积心脏毒性又限制了它的治疗剂量.因此,如何减轻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毒性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34 条记录 11/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