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特点及预后

    作者:李晓红;张慧媛;王慕一;任艳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其临床表现,MR、CT、血管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有脑实质损伤分为继发脑实质损伤组与无脑实质损伤组,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起病形式及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继发脑实质损伤59例,无脑实质损伤41例;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住院时间等与无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与无脑实质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继发脑实质损伤组患者乏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临床表现明显多于无脑实质损伤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继发脑实质损伤组与无脑实质损伤组实验室检查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老年脑静脉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59例继发脑实质损伤者均有脑实质改变。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P<0.05)。结论老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并纠正病因,提高患者预后。

  • 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告

    作者:刘素梅;叶晓娟;朴东振;邓晖;孟红梅

    肥厚性硬脑膜炎( 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 , HCP)是一种以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疾病,可累及颅底、大脑镰、小脑幕、静脉窦等部位,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呕吐、颅神经神经麻痹及癫痫等症状,临床渐进性发展,容易误诊,报道1例如下。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例报告

    作者:周瑶;胡馨予;郭阳;吴江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液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脑组织瘀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相应局灶症状的一组疾病.CVT发病率低,约占所有卒中事件的0.5%~1%.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临床上罕见的慢性髓系白血病,而以白血病为病因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例尚未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病例报告如下.

  • 重酒石酸间羟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肖月明;黄柳英

    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农民.以"阵发性心悸、胸闷8年,加剧半年"于2000年3月17日就诊本院.自诉8年前开始心悸呈阵发性,伴胸闷,每月均发作2次~3次.曾多次就诊本院、地区医院及省级医院,经ECG等检查后确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1)调整呼吸、按摩颈静脉窦等.(2)异博定80mg口服,每日3次等处理.症状均可缓解.近半年来,症状发作频繁,每月均5次~6次,且用上述方法无法缓解.给予加用"西地兰0.4mg静注、新斯的明0.5mg皮下注射"症状缓解均不明显.给予重酒石酸间羟胺19mg肌肉注射,约数分钟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ECG示"正常心电图"后出院.随访5个月来,发现此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每次发作均单用重酒石酸间羟胺19mg肌注治疗,数分钟后症状均可缓解.且近2个月来无发作.

  • 脑静脉窦血栓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王建军;凌锋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较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伴有或不伴有皮层静脉受累,静脉窦血栓形成,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深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则更罕见,至今为止仅报告了50余例[2].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漏诊,若不能及时诊断,死亡率、致残率高,故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静脉窦 血栓
  • 妇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游红霞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肌肉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1].

  • 转录因子GATA4与原始心管的形成和静脉端的发育

    作者:王晶晶;赵瑞庆;李海荣;张涛;杨艳萍;王彤;景雅

    表达可能不受GATA4调节.GATA4主要调节定向后心肌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以及心管静脉端的正确成襻.

  • 防腐固定后尸头的颅脑静脉铸型标本的制作

    作者:罗刚;石小田

    有关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已有诸多报道[1-9],在选择血管灌注时,多以新鲜头颈部材料为主,而局部解剖学教学使用的防腐固定的头颈部材料用于颅脑血管铸型未见报道.笔者通过观察脑静脉血管与硬脑膜静脉窦的结构特点,探索选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颅内颅底部结构未被破坏的头颈部材料,于上矢状窦灌注过氯乙烯-牙托材料混合填充剂[10],制作出较高质量的颅脑静脉血管铸型标本,取得了预想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小儿血尿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作者:顾莱莱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症是指左肾静脉在穿越肠系膜上动脉和主动脉之间受压而导致左肾静脉高压和扩张.这是引起儿童非肾小球性血尿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产生血尿的机制为扩张的左肾静脉与肾盂肾盏粘膜下血管有交通支相通,当左肾静脉瘀血时粘膜下静脉窦内压力上升而破裂,血液进入肾集合系统.

  • 小脑幕脑膜瘤的微创手术治疗(7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高友好;李春国;李军;叶沛

    小脑幕脑膜瘤属颅底和脑深部肿瘤,常与重要的神经组织、颅神经、脑干和血管关系密切,且常侵犯静脉窦,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一个挑战.文献报道多见于省级大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地市级医院报道较少.近10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如高分辨率CT、MRI、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发展,对小脑幕脑膜瘤分型的熟习以及运用瘤内切瘤的微创技术,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已经变得更彻底和更安全,治疗结果大为改观[1-4].我院2003年6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小脑幕脑膜瘤7例,取得良好治疗结果,报道如下,并对小脑幕脑膜瘤的分型、手术入路和手术要点进行讨论.

  • 静脉窦开通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伴静脉窦闭塞3例

    作者:张坤;薛绛宇;李天晓;白卫星;朱良付;赵同源

    目的 探讨静脉窦开通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伴静脉窦闭塞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例DAVF伴静脉窦闭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例患者经单纯开通静脉窦后治愈DAVF,2例患者经机械性开通联合球囊扩张恢复静脉窦主干通畅后症状明显好转;均未出现介入治疗并发症.结论 部分DAVF伴静脉窦闭塞患者静脉窦开通后正常脑静脉回流通畅,横窦、乙状窦周围DAVF瘘口能达到彻底、永久闭合.静脉窦开通恢复有效血流动力学是治疗DAVF伴静脉窦闭塞的有效方法.

  • 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练学淦;何旭英;段传志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的动静脉分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现对DAVF近年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 介入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

    作者:王子博;郭新宾;管生;刘朝

    目的 评估对传统抗凝疗法无效的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采用窦内溶栓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7期收治5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采用窦内溶栓(通过微导管将尿激酶灌注到静脉窦内)治疗.临床随访6个月,期间多次复查磁共振静脉造影,评估静脉窦的再通情况.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50例中,34例(68%)痊愈,11例(22%)在生活自理方面稍受影响,2例遗留有中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死亡.36例患者(72%)术后证实上矢状窦完全再通.在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45例患者(90%)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窦内溶栓是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解剖变异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赵林;李林芳;刘增品;秦会敏;王铁刚;周存河

    目的 探讨静脉窦内微量持续泵滴注尿激酶(10万u/24 h)治疗解剖学变异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对9例患者进行机械性碎栓、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行低量尿激酶10万u/24 h静脉窦直接泵滴注48~96 h治疗.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9例解剖学变异脑静脉窭血栓形成患者,脑静脉窦均获得再通(其中8例患者应用尿激酶10万u/24 h效果良好,1例患者在应用尿激酶10万u/24 h,48 h复查后增量至25万u/24 h),预后良好.结论 静脉窦内微量持续泵滴注尿激酶可有效治疗解剖学变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作者:徐树彬;梁志会;崔进国;田惠琴;李亮;陈峰

    目的 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临床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其中4例在接受经静脉途径溶栓后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随访12~29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 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其中6例头痛消失,2例存在轻度头痛.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病稃较长的患者残留语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再发生血栓形成和新的神经功能症状.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颅内或全身出血并发症.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赵林;石建成;刘增品;李林芳;王志红;王铁刚;周存和

    目的 探讨改良溶栓方案(低静脉窦内微量持续泵点尿激酶10万u/24h)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1例患者(合并出血性梗死5例,其中病史超过1个月2例,超过3个月1例)进行机械性破栓、静脉窭内留置微导管行低量尿激酶10万u/24 h静脉窦直接泵点滴48~96 h治疗.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脑静脉窦均获得再通(其中12例患者应用尿激酶10万u/24 h效果良好,9例患者在应用尿激酶10万u/24 h,48 h复查后增量至25万u/24 h),无一例并发或加重脑出血,预后良好.结论 改良溶栓方案可有效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规避了大量应用溶栓药物的问题,在达到同样疗效情况下更为安全.

  • 多发性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溶栓治疗

    作者:李宝民;张纪;尹岭;黄旭升;姜金利;刘军;郎森阳;周定标;朱克

    目的 本文报告85例多发性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方法 依MR影像在相应脑静脉窦区出现长T2,短T1信号和DSA显示脑静脉窦充盈缺损,及脑小静脉扩张迂曲和静脉期循环时间延长是血栓形成的根据.治疗中以间断穿刺颈动脉和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注入尿激酶为主,并辅以口服华法林抗凝.结果 1周后复查脑血管造影,5/18例静脉窦出现部分再通;8/18例脑循环时间接近正常,12例小静脉迂曲扩张现象明显改善.治疗10d后,80例颅内压降至230~300mmH2O;临床病情显著缓解,与脑血管造影基本符合.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颈动脉内连续应用尿激酶溶栓并结合全身抗凝对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可能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 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作者:龚洁芹;沈慧;李继珍

    目的 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二聚体水平、头颅CT及头颅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CE-MRV).结果 6例患者均为青年,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以急性起病的头痛为单一临床表现,头痛程度均为中重度,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部位以额颞部和枕部居多,性质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疼痛.6例患者中4例D-二聚体水平升高,2例正常.5例患者起病时头颅CT平扫可见横窦密度增高,入院后所有患者经头颅MRI+CE-MRV检查证实为CVST,受累静脉窦多为横窦、乙状窦.经抗凝治疗后6例患者头痛均缓解,预后良好.结论 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极为少见,因此,对初发的进行性加重的孤立性头痛患者需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即使D-二聚体检测正常,仍需尽早行头颅MRI+CE-MRV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此类患者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 硬脑膜静脉窦的分型研究

    作者:李颖;陈实;张凯;孙红斌;倪之挺;常万兴

    目的探讨硬脑膜静脉窦的分型.方法在150例成人硬脑膜标本上解剖观察各窦的走向及其接受的静脉属支.结果静脉窦的分布与硬脑膜结构相适应;各组窦均有各自主要的引流区域,且各组窦之间有大量的交通支.结论硬脑膜静脉窦可分为颅顶、中、底及侧窦4组.

    关键词: 硬脑膜 静脉窦 分型
  •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病人治疗前后颅内静脉窦变化的MRI观察

    作者:魏永兵

    目的 观察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病人治疗前后静脉窦大小变化,探讨静脉窦狭窄与IIH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就诊并初步诊断为IIH的病人15例纳入研究.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后均行腰椎穿刺术、MRI常规和增强扫描及三维对比增强静脉成像(3D CE-MRV)检查.结果 15例IIH脑脊液压力均>250 mm H2O,平均值为407.69 mm H2O.治疗前颅内静脉窦不同程度狭窄,Gale静脉、上矢状窦、左侧横窦、右侧横窦狭窄处横截面积分别为(13.7±8.1)、(21.3 ±11.4)、(11.8±8.1)和(10.0±5.8)mm2.治疗后静脉窦不同程度扩张,Gale静脉、上矢状窦、左侧横窦、右侧横窦狭窄处横截面积分别为(36.9±16.1)、(32.3±14.5)、(25.0±18.3)和(47.0 ±23.4) mm2.2例IIH横窦仍持续存在狭窄.结论 静脉窦狭窄作为一种表现可以继发于IIH,作为一种诱因可导致IIH的发病,作为一种解剖变异又可以存在于正常人群.

218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