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ohs显微标记手术治疗Bowen病28例疗效观察

    作者:蒋铭;徐茹华;奉孝荣;赖劲东;王略

    Bowen病又称鳞状细胞原位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癌,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数学者仍提倡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切除后对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所造成的缺损,常给患者带来容貌和躯体外观的影响,甚至功能的障碍.因此,要求皮肤科医生在术前应对该病作出准确的诊断,在治疗中取得根治性疗效的同时争取更佳的美容效果.Mohs显微描记手术是皮肤外科重要的术种之一,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治疗常见皮肤恶性肿瘤,同时又保证术后缺损小,目前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常见皮肤恶性肿瘤的金标准[1].

  •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有效性

    作者:李贤华;王兵

    目的 探究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联合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确诊的105例DCIS患者,对其分别行MRI检查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后经手术病理确诊,观察MRI检查联合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MRI单一诊断乳腺DCIS的临床价值与满意度.结果 105例乳腺DCIS患者应用MRI联合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38%、89.36%和90.48%,明显优于采用单一MRI诊断(57.41 %、47.06 %和52.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DCIS患者选择应用MRI联合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可提高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

  • 常用乳腺癌诊治指南中对单纯乳腺原位癌诊治推荐的比较

    作者:陈洁;吕青;王竹

    目的 总结乳腺癌诊治指南中关于单纯乳腺原位癌相关章节的内容.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有关单纯乳腺原位癌的指南及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通过复习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St.Gallen共识》、欧洲肿瘤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的《临床实践指南》、日本的《乳腺癌外科指南》等常用的临床实践指南后发现,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单纯乳腺原位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指南建议,如果系单纯乳腺原位癌不用进行腋窝手术,只有在不排除存在浸润性导管癌或因为解剖部位的原因致手术切除可能影响后续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时才同期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保乳手术后应该接受放疗,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保乳手术患者可以接受内分泌治疗,对于已经行全乳切除术者需要权衡用药的利弊.结论 虽然单纯的乳腺原位癌预后较浸润性癌更好,但相关的研究远较浸润性癌少,各种指南的推荐诊治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得出公认的诊治方案.

  • 乳房Paget病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君丞;王鑫;郑新宇

    目的 总结乳房Paget病的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6例乳房Paget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单纯Paget病2例,合并导管内癌7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5例,同时合并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2例.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2例,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2例.HER-2(+++)者7例,Ki-67≥14%者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例,乳房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5例,乳房切除加低位淋巴结清扫术1例.本组术后化疗12例,其中有4例行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5例行术后放疗,均未行内分泌治疗,无新辅助化疗;2例病变局限于乳头乳晕区且ER和(或)PR阳性患者术后仅行内分泌治疗;2例单纯乳头Paget且ER、 PR均阴性的病患者术后未予其他治疗.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5年,其中3例于胸肌处复发,1例于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因乳腺癌转移于术后2年内去世,其他患者均生存至今,平均生存期为36.5个月.结论 乳房Paget病作为特殊的一类乳腺癌,多数合并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其治疗及预后与该病的肿瘤分期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相关.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

    作者:吴令英;安菊生

    目前,在一些国家已报道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这依赖于宫颈防癌筛查的规范和广泛应用,从而癌前病变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占全世界1/5,据一些地区资料发病率甚至有所增长,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连续性发展的宫颈癌前病变的统称,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包括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其诊断和治疗已形成规范并被广泛接受,以下就其临床诊治中的问题及进展进行讨论.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

    作者:林小娟;赵霞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步演变为癌的连续病理过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CIN Ⅰ为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为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Ⅲ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首要因素.有性活动的女性宫颈HPV感染非常常见,一般情况下仅引起良性的临床病变,80% ~ 90%为一过性感染,可以在两年内被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自动清除.

  • 宫颈癌的新分期与临床意义

    作者:吴小华

    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宫颈癌分期进行了更新,2010年中国版和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先后采用了FIGO的新分期.新分期中,两处做了重要更新:一是删除了0期宫颈癌(原位癌)称谓;二是根据宫颈原发肿瘤大小,将原来笼统的ⅡA期分成ⅡA1期(肿瘤直径≤4 cm)和ⅡA2期(肿瘤直径>4 cm).

  • 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和处理进展

    作者:张传英;王敏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包括了宫颈癌的所有癌前病变和原位癌,根据病变程度分为Ⅰ、Ⅱ、Ⅲ级.

  • 外阴乳头状瘤恶变4例报告

    作者:何勉;梅卓贤;凌家炜

    1病例报告例1,年龄42岁,已婚,G8P4A4.因外阴肿物渐增大2年,伴瘙痒于1987年12月就诊.否认夫妇有不洁性生活史.妇科检查:阴唇前联合左侧一肿物2 cm×2 cm×2.5 cm,粉红色,蒂宽,质中,表面凹凸不平.病理组织活检为尖锐湿疣,行外阴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外阴乳头状瘤合并鳞状上皮癌变(原位癌).次月行广泛外阴切除术,1999年3月随访健在.

  • 荧光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孟昭;张力;李龙芸

    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美国从1940年到1980年,肺癌发生率男性由27/10万人升至89/10万人,女性由7/10万人升至35/10万人.日本从1950年到1980年,肺癌死亡率男性提高了10倍,女性提高了7.5倍.1989年我国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许多大城市的肿瘤登记资料中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上海从1960年到1989年,肺癌发生率由5.25/10万人升至56.2/10万人.虽然经过肿瘤学家数十年的努力,肺癌5年生存率提高仍很小,美国在30年中5年生存率仅由5%升至13%.肺癌在癌前病变、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时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2],90%的患者可以彻底治愈.故肺癌5年生存率低的原因并不是肺癌细胞有特殊致病性,而是肺癌早期诊断很困难.Woolner等[3]研究发现有丰富经验的内窥镜专家用传统的白光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也只能发现29%的原位癌.为提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的检出率,加拿大Lam等首先使用了荧光纤维支气管镜(lung imaging fluorescence endoscopy, LIFE).本文就此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加以总结.

  •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艳莉;吴凤迎;赵明宇

    目的 探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病变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及鉴别诊断. 方法 (1)观察本室157例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病理形态改变.(2)观察37例乳腺癌标本中癌旁不典型增生病灶与癌灶的关系. 结果 乳腺普通型增生病变发生年龄组为15-55岁,不典型增生发生年龄组为40-61岁,癌旁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63.2%. 结论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包括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其中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宫颈涂片早期防癌的临床探讨

    作者:杨泽琼;何玉华

    子宫颈癌在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居首位,也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多见的.由于它是由宫颈糜烂癌前病变逐渐发展而来,因而宫颈涂片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亦是一项保障广大妇女健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10余年来的1000多例防癌涂片报告如下.

  • 妊娠相关性宫颈癌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柴丹;郑艾;张健;张云燕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13例妊娠相关性宫颈癌的诊治经过和预后.结果:妊娠相关性宫颈癌分化程度低,癌灶体积大,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产褥期宫颈癌预后差.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应列为首次产检常规项目;妊娠期宫颈原位癌在密切随诊前提下可暂不予处理,待分娩后6~8周活检确认病变性质后,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新辅助化疗同样可为晚期别的妊娠相关性宫颈癌争取手术时机.

  • 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

    作者:王彩军;陆东权;张龙;李强;魏雪峰;张志杰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吡柔比星(THP)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组38例,术前15min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30 ml膀胱灌注,术前观察膀胱肿瘤,黏膜染色区并分别切除留取病理,术后24小时内继续给予即刻吡柔比星化疗一次.对照组42例无术前灌注和即刻灌注,TUR-Bt术后留取肿瘤基底部病理.80例患者术后1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规律化疗,行尿脱落细胞、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观察复发随访2年.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组38例肿瘤全部染色;肿瘤合并黏膜区21处染色,病理证实原位癌9处;对照组偶发现1处,膀胱原位癌阳性;肿瘤基底部病理阴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治疗组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8例,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灌注吡柔比星能够定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伴随的膀胱原位癌并指导术中切除,预防肿瘤复发.

  • FAVC化疗方案对原位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孙则敏

    目的 观察FAVC化疗方案对原位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诊治的初治原位宫颈癌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5氟脲嘧啶+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方案化疗.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期后CD4+、CD8+、CD4+/CD8+、IgG、IgM、IgA及调节性T细胞/CD4+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CD4+、CD8+及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CD4+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原位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FAVC化疗方案会造成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调节性T细胞/CD4+显著升高.

  • 多发性鲍温病合并鳞癌1例

    作者:李钊

    鲍温病是一种少见的早期皮肤原位癌,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多发性鲍温病合并鳞癌报告如下:

  • 阴茎增殖性红斑1例

    作者:张建东;管秀好;林俊萍;李久宏;宋芳吉

    增殖性红斑(erythroplasia of Queyrat)是一种发生于黏膜上皮的癌前病变或原位癌,临床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 "系统工程":中医治疗肿瘤的佳途径

    作者:何裕民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我们认为,中医治疗肿瘤有三大明显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学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及瘤已被根治后的复发,或与癌共处,带瘤生存,传统中医学则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且有可能跃居主角之位.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的辨证施治为其核心,在广大群众中,早就有"急病看西医,慢病找郎中"的传统认识.而癌症的发生又有一漫长的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的阶段.而从癌前病变细胞的非典型增生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需5~20年的时间,这一漫长的发展阶段为中医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或阻断其发展,或使其逆转在癌瘤尚未"成形"之前,扼杀于襁褓之中.也就是说可以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

  • 肺部不同侵袭程度磨玻璃结节的CT表现对比分析

    作者:黄钻明;谢汉清;王开福;徐谢生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侵袭程度磨玻璃结节的CT表现的差异,为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CT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60例进行分析,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组和浸润性腺癌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CT影像中的病灶形状、大小、密度、二维与三维比率、边缘和边界情况.结果:不同侵袭程度磨玻璃结节的病灶形态与密度对比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病灶密度(纯磨玻璃结节比例)、形状(圆形与类圆形比例)、边缘毛刺、内部空泡和胸膜凹陷等方面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大小与实性成分对比中结果显示,不同侵袭程度磨玻璃结节在病灶大小、实性成分大小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二维比率、三维比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病灶内实性成分的判断,对患者术前鉴别诊断病灶的侵袭程度有临床价值.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切除术中随机黏膜活检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李阿兴;吴开杰;贺大林;范晋海

    目的 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切除术中同期行随机黏膜活检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后续治疗策略选择的影响.方法 对20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随机多点黏膜活检,活检位置依次包括:膀胱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顶壁、三角区、颈部正常或可疑黏膜,活检标本分别单独装袋送病理学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在200例随机多点黏膜活检病理中,异常者31例(15.5%),包括原位癌12例(6.0%),T1 2例(1%),Ta 1例(0.5%),不典型增生12例(6.0%),鳞状化生4例(2.0%).在31例异常病理中,以三角区、颈部黏膜活检阳性率高,分别为14例(45.1%)和13例(41.9%),其中有7例黏膜活检阳性的部位与原发肿瘤一致.对随机活检阳性病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级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Ta期相比,T1期随机活检的阳性率显著升高(P=0.034),其余各项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终有6例患者因随机活检结果而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切除同期行随机黏膜活检简便易行,可发现伴随的异常病变,有利于确认高危患者,并为肿瘤切除术后选择佳的辅助治疗或行膀胱根治切除提供依据,建议可在临床工作中常规实施.

336 条记录 15/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