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多药耐药性与基因型研究
目的 探讨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质粒介导的多药耐药性、耐药基因类型及转移方式.方法 应用VITEK-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出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采用接合转移试验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转移方式,通过K-B法检测受体菌的多药耐药性,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PCR测序等试验分析其耐药基因.结果 82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筛选出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108株,阳性率为13.17%;108株疑产AmpC菌经接合试验、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获53株产AmpC接合子;经基因测序单纯AmpC酶基因阳性菌株34株,阳性率64.15%;同时携带ESBLs和AmpC基因菌株检出19株,阳性率35.85%;其均能通过接合转移方式将其质粒携带的耐药性传递至受体菌.结论 质粒介导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耐药基因质粒的转移可导致耐药性的传播扩散.
-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
目的了解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危险因素及耐药现状.方法对186例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案进行了资料统计,并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率为7.8%,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3.2%,热带假丝酵母菌次之,为12.9%;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严重的相关基础疾病、年龄老龄化、住院日长、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等;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制霉菌素(NYS)与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98.9%、96.7%、96.7%和91.4%;但对酮康唑(KET)耐药率已达31.7%,咪康唑(MIZ)、益康唑(ECO)耐药率和中介率均达10%或以上. 结论深部真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唑类抗真菌药已呈明显耐药,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
多药耐药性阴沟肠杆菌院内垂直传播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市级医院阴沟肠杆菌多药耐药菌株的院内垂直传播现状.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药敏试验检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表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耐药菌株的克隆传播状况.结果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80.0%;三代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啶外,耐药率均>70.0%;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1.5%;头霉素类的耐药率>65.0%;亚胺培南100.0%敏感;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为50.0%~90.0%;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66.7%,而阿米卡星耐药率只有14.1%;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8.4%;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64.8%;ICU分离的14株阴沟肠杆菌中7株具有相同PFGE指纹.结论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多药耐药严重,存在耐药菌株的垂直传播.
-
乌鲁木齐地区肠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与耐药基因型别鉴定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多药耐药菌的耐药表型及基因特征,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低抑菌浓度,PCR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CTX、SHV、TEM、DHA;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NDM-1、KPC;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与美国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53株肠道分离菌呈多药耐药性,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30.00%;耐药菌株同时携带有多类耐药基因,部分分离株存在金属内酰胺酶耐受表型,其中NDM-1型基因首次由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检出,其序列与世界各地分离株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多药耐药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NDM-1已在该地区出现,应引起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
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ICU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耐药性,为医师抗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3所综合医院ICU分离的367株MDRAB耐药性进行了监测与统计分析;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依据CLSI新折点判断结果为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统计应用WHONET 5.5软件处理。结果 ICU分离的367株MDRAB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67.6%;MDRAB耐药率>40.0%的药物包括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耐药率<3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ICU分离的MDRAB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加强执行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MDRAB纳入医院重点监控菌,实施医院多药耐药菌株预警制度,以警示临床医师,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责任感。
-
多药耐药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常用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19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9.8%;鲍氏不动杆菌占30.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0.3%;其他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9.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3.2%和13.5%;3种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多药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医院感染 监测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医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和评价“创三甲”及“优质护理服务”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效果,以降低多药耐药菌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0月96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特点,并对医院管理改革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 医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71株,检出率为38.6%,其中有84.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多34.2%;按年份分组比较分析显示,执行新医院管理措施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由46.1%降至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7种抗菌药物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显著提高(P<0.01).结论 医院管理改革是有效降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和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主要因素,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加强.
-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铂类化疗耐药在卵巢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可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细胞自身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通过抑制凋亡和减少DNA损伤使肿瘤细胞存活;另一种是细胞传递药物的功能(包括增加药物外排、降低药物摄取、解毒作用等)受损.这两种途径均可以造成药物的吸收减少及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加快[1].当肿瘤细胞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时,也会对一系列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继而对其他结构、细胞靶点和机制迥然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即多药耐药性(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2].
-
短发夹状RNA抑制MDR1基因表达逆转卵巢上皮性癌多药耐药的研究
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所编码的细胞膜P糖蛋白(P-gp)表达增加介导的耐药在化疗中为主要、为常见.在过去20多年中,学者们探求各种逆转多药耐药的方法,如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核酶技术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MDR1基因表达是研究逆转多药耐药的新途径.本研究设计并构建针对人MDR1基因特定位置的短发夹状RNA(shRNA)质粒pEGFP-H1/MDR1,观察其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DR1基因和P-gp表达的抑制作用,探索耐药肿瘤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
三氧化二砷治疗多药耐药的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约占小儿恶性肿瘤的10%,小儿肿瘤相关死亡的15%[1]。NB早期转移,恶性程度高,约40%的病例属于高危(5年无事件生存率<50%)[2],虽然近年来采用化疗,放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措施,但治愈率仍低;即使起病初期高危NB对强化疗反应较好,但仍有超过60%的患儿终因复发而死亡[3]。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十分必要,本文就目前NB治疗的难点、NB 形成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机制、及潜在的治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As2 O3)治疗NB的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难点在治疗初期,绝大部分NB可获得完全缓解,但在化疗后期,部分患儿因NB细胞出现MDR而复发;获得性的MDR是目前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阻碍[4],也是NB 治愈率不能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MDR是指对多种不同结构及药理作用的抗肿瘤药物交叉耐受,可以是对首次化疗即产生的天然性耐药,亦可是在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获得性耐药[5],一旦肿瘤对化疗表现为MDR,患者的生存率将明显降低[4]。尽管针对该问题采取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如使用大剂量维甲酸诱导NB分化等,但近十年来高危NB患儿的预后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一般传统的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或RNA的复制,影响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激活P53基因的表达等机制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但化疗药物也可增加基因突变,影响体内抑癌基因表达。在一些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细胞中,因化疗所继发的凋亡机制受损,如P53基因的突变,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失效等,导致传统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受限。虽然加大化疗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但是大剂量化疗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器官毒副作用,如心脏、肝脏、肾脏功能和听力的损害,使部分患儿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
-
丝裂霉素C的给药间隔与膀胱癌细胞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MMC)的给药间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分别间隔24、48、72和96小时,用MMC处理膀胱移行细胞癌BIU-87细胞株2个小时,共5次,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Western blot分析p170和p53的表达.结果①MMC首次处理BIU-87、间隔24、48、72和96小时给药的IC50分别为4.41、0.71、2.83、4.51及6.16μg/ml;②间隔24小时给药,p53显著下调,未检测到p170表达,间隔48、72、96小时给药,p53持续表达,p170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膀胱癌细胞的耐药性与丝裂霉素C的给药间隔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p53表达的变化有关.
-
MDR相关蛋白在口腔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口腔鳞癌患者化疗前后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拓朴异构酶Ⅱα(TopoⅡα)的蛋白质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34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诱导化疗前后P-gp,LRP,MRP,TopoⅡα的蛋白质表达进行测定.化疗方案为平阳霉素16mg/m2,第1~10天.结果①口腔鳞癌临床化疗有效率为20.6%,其中CR1例、PR6例、NC 26例、PD 1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g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对平阳霉素化疗的敏感性呈负相关(P=0.041),而LRP,MRP,TopoⅡα的蛋白质表达均与化疗反应无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单因素分析发现化疗有效者的P-g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效者(P<0.05),而LRP、MR及TopoⅡα蛋白质表达在二者并无显著差异;②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同时存在多种MDR相关蛋白超表达的现象,其中P-gp平均表达率为27.7%±30.2%,LRP为41.1%±17.9%,MRP为43.9%±16.1%;癌组织的MDR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同时,它们在化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差异,表明口腔鳞癌的多药耐药性与内在性耐药有关;③P-gp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分化越好,表达水平也越高(P<0.05),但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而LRP、MRP及TopoⅡα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的多药耐药性涉及到MDR1、LRP、MRP等多种基因的表达,但只有P-gp的表达与化疗反应呈负相关,因此我们认为P-gp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癌对平阳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参考指标.
-
异长春花碱+羟基喜树碱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异长春花碱(NVB,盖诺)为半合成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单药NVB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已显示出突出疗效.羟基喜树碱(HCPT)是直接从喜树中分离提纯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因其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Topo Ⅰ)的独特抗肿瘤机制而受到重视,现已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经多种方案化疗的乳腺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乳腺癌细胞产生了多药耐药性(MDR),为此,从1999年6月至今,我们用NVB加HCPT联合治疗了25例此类晚期乳腺癌并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MRP1表达及其与耐顺铂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I(MRP1)是否在耐顺铂(DDP)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DDP中高表达,探讨MRP1与NSCLC耐DDP的关系.方法:培养来源于同一母系的2株细胞系A549细胞系和A549/DDP细胞系,采用MTT法绘制A549细胞和A549/DDP细胞的生长曲线,分别计算A549细胞和A549/DDP细胞的耐药指数;应用RT-PCR检测A549细胞和A549/DDP细胞中MR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A549及A549/DDP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65 μg/mL和3.7 μg/mL,得出A549/DDP对DDP的耐药性是A549的5.5倍.A549/DDP中MRP1的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A549中MRP1的表达,P<0.05.结论:MRP1在耐DDP的NSCLC中高表达,而在不耐DDP的NSCLC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说明MRP1的高表达与肺癌耐DDP有关,为以后研究通过抑制MRP1的表达从而逆转肺癌耐DDP提供理论依据.
-
昆布水提物对B-MD-C1(ADR+/+)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昆布水提物(thallus laminariae PE,TLPE)对耐药细胞株B-MD-C1(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测定TLPE逆转多柔比星对B-MD-C(ADR+/+)的细胞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LPE对多柔比星在细胞内的相对浓度和P-g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经TLPE作用后,多柔比星对B-MD-C1(ADR+/+)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增高,P<0.01,明显提高了多柔比星进入并聚集于B-MD-C1(ADR+/+)细胞内的浓度,P<0.01;细胞的P-gp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以上作用均与TLPE呈浓度依赖性.结论:TLPE可提高多柔比星对耐药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P-gp的表达以及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
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肿瘤细胞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并产生耐药后,同时对结构和作用机理不同的多种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1].MDR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常见方式,也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MDR是当前肿瘤化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MDR形成的机理十分复杂,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导致MDR的产生.本文介绍MDR的研究进展.
-
阻断livin抗细胞凋亡作用在逆转骨肉瘤耐药研究中的意义
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其临床特点是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肺转移,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约20%.近20年以来,化疗明显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表现出的多药耐药性使得预后不佳.近年研究表明,livin基因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其过度表达可以抑制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从而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骨肉瘤中存在livin基因的高表达,因此可考虑将其作为骨肉瘤化疗的新靶点,本文就阻断livin基因表达在逆转骨肉瘤耐药方面的意义作一综述.
-
放射治疗对人宫颈癌P-gp170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26例原发性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后癌组织P-gp170的表达,探讨放射治疗对宫颈癌多药耐药性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
-
乳腺肿瘤摄取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睛与耐多药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摄取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睛 (99Tcm-MIBI)与耐多药蛋白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 3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行99Tcm-MIBI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对显像阳性的肿块计算感兴趣区与对侧正常相应部位的放射性计数比值,以早期摄取比值(EUR)和延迟摄取比值(DUR)计算滞留指数(RI).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肿瘤组织的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水平.数据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 P-gp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1183±0.0700,MRP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1195±0.0522.P-gp和MRP的表达水平在RI≥0和RI<0的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gp的表达与RI(r=-0.919,P=0.001)、DUR(r=-0.675,P=0.001)和MRP(r=0.549,P=0.002)有相关性,与EUR(r=-0.097,P=0.610)无相关性.MRP的表达与RI(r=-0.547,P=0.002)有相关性,与EUR(r=0.292,P=0.117)、DUR(r=-0.173,P=0.361)无相关性.P-gp与MRP的表达有相关性(r=0.549,P=0.001).偏相关分析则显示,P-gp的表达与RI(r=-0.8847,P=0.001)有显著相关性,MRP的表达与RI(r=-0.1296,P=0.512)无相关性.结论 99Tcm-MIBI乳腺显像与P-gp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与MRP未见有相关性.
-
腺病毒介导的抗MDR1核酶基因转移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抗MDR1核酶基因转移在体内外逆转肿瘤细胞中P-糖蛋白(P-gp)介导的多重耐药性(MDR)的作用.方法构建并纯化制备了含有抗MDR1核酶基因的腺病毒Ad-196MDR1-Rz.在体外,用该重组腺病毒转导具有P-gp介导的、MDR特性的人淋巴瘤细胞株Daudi/MDR20,并分别用RT-PCR、FACS分析和MTT法测定核酶基因转导对Daudi/MDR20细胞MDR1 mRNA和膜表面P-gp表达的影响及对长春新碱(VCR)敏感性的改变;在体内,通过局部注入重组腺病毒联合VCR全身化疗,对接种Daudi/MDR20细胞的SCID小鼠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在感染Ad-196MDR1-Rz后,Daudi/MDR20细胞MDR1 mRNA的表达被阻断,细胞膜表面P-g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对VCR的敏感性增加.在接种Daudi/MDR20细胞后,采用Ad-196MDR1-Rz联合VCR化疗的治疗组小鼠有66.7%(6/9)未发生肿瘤,存活时间超过120 d;而采用空载腺病毒联合VCR化疗或单纯VCR化疗的对照组小鼠,其长期存活率分别为12.5% (1/8)和0 (0/9),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Ad-196MDR1-Rz能有效阻断Daudi/MDR20细胞膜表面P-gp表达,并恢复肿瘤细胞对VCR的敏感性.体内联合VCR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