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冷冻快速病理结果报告方法的持续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是通过过程管理以及改进工作使产品得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它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在手术中切下的标本送检病理科,检查的结果为患者以后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直接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医务工作中提供法律保障.对手术前不能确诊的疾病,常采用术中快速切片方法,既可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又不延误手术时机.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结果直接关系到医生所采取的术式及手术切除范围,因此要求病理报告及时、准确.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和手术患者的需要,术中快速病理切片越来越多,为了避免电话报告结果造成的误传,2011年8月对术中病历结果的报告方法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阴囊鳞癌1例
1病历摘要患者,28岁,司机,因阴囊皮肤溃疡2年余入院,查体:阴囊肿胀,右侧阴囊可见约8 × 7cm大小溃疡,边缘凸起于阴囊皮肤,中心液化坏死,味臭,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者3×3cm大小,彩超检查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睾丸组织正常,入院检查病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入院后在局麻下行阴囊组织活检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例检查示阴囊皮肤鳞癌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阴囊鳞癌皮肤扩大切除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边缘2cm阴囊皮肤,术中探查见病变为累及睾丸组织,故保留睾丸组织,切缘快速病理阴性,2周后再次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
乳腺手术中细胞印片的病理诊断价值
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方法包括冷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和细胞学诊断.由于冷冻切片机设备的不断改进,使冷冻切片质量有了保证,加上具有操作时间短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快速石蜡切片由于操作步骤较烦琐、时间较长而很少被应用.细胞印片技术操作简单,在更短时间内即可对所送标本做出定性诊断.我们通过对772例术中乳腺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印片和冷冻切片检查,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探讨细胞印片法在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
-
超声诊断肺错构瘤一例
患者女,42岁,因发现胸壁肿物入院,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背部疼痛,来我院行CT检查显示:右侧胸壁近肋膈角处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大径位于肺内,大小约为1.5 cm,密度均匀,CT值约为40 HU,诊断为间皮瘤(图1)。超声检查所见:右侧腋中线第4~5肋间,紧邻胸膜脏层肺组织内可见大小1.72 cm×1.15 cm 欠均质略低回声结节(图2),边界清晰,类圆形,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图3)。超声引导下经胸腔镜在右侧腋前线第5肋间进镜,将病变切除并送检快速病理,大体所见(图4):结节性肿物,大小约1.5 cm×1.0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质韧,局部有光泽。镜下所见(图5):肿瘤组织以软骨成分为主,软骨组织呈分叶状分布,局部表面被覆肺泡上皮组织。病理回报:错构瘤。
-
左乳黏液性纤维肉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57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0年余”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有一花生米大小的包块,活动度欠佳,无乳头凹陷及溢液,近3年肿物增大明显,质硬,形状不规则,活动度欠佳,伴压痛,肿物表面皮肤菲薄。因肿瘤巨大,遂使用腹部探头扫查,彩超示:左乳形态失常,皮下见范围约86 mm ×61 mm的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图1)。 CDFI:左乳低回声团内见分枝状粗大血流信号(图2),测得其中一支PSV:41.8 cm/s,RI 0.78。超声提示:左乳实性占位性病变,分叶状纤维腺瘤?患者入院4d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快速病理示:左乳恶性肿瘤,遂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黏液性纤维肉瘤(图3)。
-
腮腺腺淋巴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男性,56岁,因左颈部肿物3 d于2012年8月19日入院,该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颈部肿物,突出皮肤表面,为求治疗而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腮腺肿物”收入院。查体:左颈部见一肿物,突出皮肤表面,面积约4.5 cm×12.0 cm,质软,皮肤颜色正常,无压痛。超声检查提示:左侧腮腺下缘见一4.6 cm×2.3 cm、以实质为主的囊实混合性肿物,边界清晰,实质部分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2)。术中快速病理回报: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术后病理诊断:淋巴乳头状囊腺瘤。病理组织学可见淋巴组织增生,伴有生发中心形成,淋巴组织表面为具有嗜酸粒细胞特征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分为两层,表层细胞为具有纤毛的柱状上皮,呈栅栏状排列(图3),下层为立方形基底细胞,上皮细胞呈乳头状、腺样生长,形成乳头状、腺囊状腔结构(图4)。
-
胃内巨大结石合并胃溃疡1例报道
临床资料病人刘某某,男,70岁,因上腹隐痛2个月入院.查体:上腹正中压痛,有包块,活动度好.胃镜检查为胃角部溃疡性病变,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转入外科.腹部CT示胃壁厚,胃内高密度椭圆形团块.入院诊断:胃溃疡性病变、胃结石.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小弯后壁有2cm大小溃疡,送快速病理为胃窦部良性溃疡,自胃内取出一黑褐色结石约4.5cm×4.5cm×10cm.
-
胰体尾良性疾病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九例
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有9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男6例,女3例;年龄25~54岁,平均38岁.其中,胰腺囊腺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多发性胰岛素瘤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体尾外伤1例.3例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6例为切除脾动、静脉的保脾术.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必要时拐向脐左或脐右,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切断,从弓内游离胃大弯,保留2~3条胃短血管,充分显露胰体尾和脾门.探查肿瘤,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如为良性肿瘤,则准备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如肿瘤位于胰体部,首先探查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在肿瘤右侧切断胰体,胰头侧残端套索缝合包埋,胰体侧缝扎牵引.游离脾动、静脉,将两血管从肿瘤上分离,如分离顺利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如不能将其分离则在胃短血管右侧胃网膜左动脉右侧切断脾动、静脉,保留血管弓,以保证脾脏的血供.如肿瘤位于胰尾部,切开胰体、尾部上下腹膜,游离胰尾部,将脾血管在脾门处上下游离,游离成功则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否则同上方法行切断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
胆囊肉瘤样癌一例
病人,女,68岁.右上腹痛18年,再发伴胸背部胀感2个月.阳性体征:右上腹部深压痛.CT: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胰头后肿大淋巴结.术中见:胆囊壁增厚,质硬,含充满型结石1枚;胆囊与结肠肝曲粘连;胰头上方有融合成团淋巴结,质硬,侵及胰头部.手术:胆囊切除并肝床楔形切除术;胰头上方转移淋巴结无水酒精注射.快速病理:胆囊恶性肿瘤,肉瘤可能性大.常规病理:着床面胆囊壁弥漫增厚,黏膜面粗糙,灰黄色颗粒状;剖面灰白、灰黄色,层次不清.镜下:瘤细胞梭形或圆形,核大且异型明显,排列呈弥漫状或漩涡状,瘤内见大片坏死,侵犯肝组织.组化:CK(+),Vimentin(+),CEA(-),EMA(-),CD68(-),Mac387(-).病理诊断:胆囊肉瘤样癌侵及黏膜,切缘阴性.
-
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为了在术前确定乳腺肿块的性质,我们采用细针针吸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方法,对547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及检查方法: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因“乳房肿块”而入院患者共547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7岁6个月,均为女性.术前对肿块均行FNAC检查,于术前的1~2d,用7号针头接20ml(或10ml)注射器,从不同方向穿刺,抽吸3~4次,吸出物迅速均匀涂于2~3张玻璃片上.瑞氏染色后由2名细胞病理学医师(人员固定)检查,共同查见癌细胞者为阳性(Ⅳ级).Ⅲ级者视为可疑癌细胞,其余为阴性.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籍助FNAC结果,对408例乳腺癌直接施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切除组织送快速病理或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后诊断标准.
-
成人甲状腺良性畸胎瘤一例
患者女,52岁.因体检发现右颈前肿块1月余而入院.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 3年.入院体检 T 36.7℃,BP 21/12 kPa,P 68次/分,R 12次/分.神志清楚,心肺未见异常.右颈前三角区可触及一约2.0 cm×2.0 cm大小的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侧甲状腺正常.实验室检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正常.B超示:右侧甲状腺大小2.2 cm×2.0 cm,内下方见1个1.6 cm×1.7 cm大小的液性暗区;左侧甲状腺大小1.3 cm×1.2 cm,内部回声尚均匀,两侧甲状腺彩色血流正常.提示右甲状腺肿大伴囊腺瘤.临床诊断:1.甲状腺癌?2.高血压.入院后给予降压治疗.术中见右侧甲状腺中下极背面有一约2 cm×1 cm×1 cm大小的肿物,位于甲状腺包膜内,质地偏硬,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紧贴喉返神经,术中难以排除恶性可能(曾申请术中快速病理,因冰冻机临时故障未做).手术分离肿物,行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切除.
-
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复发并肺转移一例
患者女性,45岁,工人,因"月经周期短,经量增多三个月"于1993年9月22日在山东省立医院进行全子宫、左输卵管及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前位,2个多月妊娠大小,表面光滑,左角突出,左输卵管系膜内可见怒张,屈曲血管呈团块状,其间可及1~1.5cm结节,分离肌核,肌核无包膜,大部分由血管组成与左输卵管系膜内包块相连,其边界达输卵管壶腹部水平,肌核快速病理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增生活跃,手术后切开标本见左前壁肌核6×6×5cm ,无包膜向左输卵管系膜内延伸并与其相连,系膜内包块约5×3×3cm大小,术后病理,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患者出院后于1998年11月11日因下腹胀年余,咳嗽10月余入本院,曾在省胸科医院CT提示肺转移癌,B超双卵巢囊突性包块,入院妇科查体示:阴道残端愈合可,盆腔正中触及28×18cm肿物,无压痛,边界欠清,诊断为:卵巢肿瘤,肺转移瘤,本院会诊省立医院切片示:"子宫平滑肌瘤",会诊CT示:右肺中叶、下叶多发类圆形结节灶,边界清晰,直径1.0~4.0cm,本院B超:盆腹腔多发囊性肿瘤,患者于1998年11月2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肝胆脾胰双肾及大网膜未见异常,左卵巢6×5cm囊性,包膜完整;右卵巢5×4cm,正常;盆腔包块28×22cm,多囊性,与大网膜、肠管、膀胱、输尿管及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包块基底部位于膀胱与阴道残端之间。快速病理:镜下梭形细胞分化良好,间质水肿,血管丰富,考虑硬化间质瘤,后行包块加双卵巢加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盆腔多发性血管平滑肌瘤,卵巢、大网膜正常,Manner′s三色瘤组织胞浆呈红色,切口愈合后,请胸外科会诊,家属要求手术,于1998年12月5日行左肺中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肺转移性平滑肌瘤,后本院病理科将三次切片对比,发现镜下图像基本一致,故后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阴道残端复发并肺转移。 讨论:子宫平滑肌瘤偶尔可"转移"至静脉,在静脉内形成肿瘤结节,也可转移盆腔、肺,局部残端可复发,本患者情况即如此。
-
术中乳腺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乳腺肿瘤是妇女的常见病,术中快速病理印片检查可确诊部分乳腺癌,利于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我们于1997年6月至2006年10月对60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术中快速病理印片检查,无一例误诊,报告如下.
-
如何做好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
病理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取舍,对病人至关重要.如何做好术中快速病理冷冻切片,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认为除了送检标本要新鲜外还有"三"个直接处理;不同的组织调整不同的冷冻时间;更新冰冻切片机设备及配备切片技术熟练的技术员进行冰冻切片操作等方法,有效提高了冰冻切片质量和诊疗工作质量,从而得到临床医生的充分认可和信任.
-
睾丸间皮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2岁.因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阴囊坠胀不适、触痛明显就诊.查体:阴茎、双侧睾丸及附睾发育正常,右侧阴囊可扪及约6 mm×8 mm肿物,质韧,触痛明显.临床以“右侧阴囊肿物”收入院.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大小、形态及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右侧睾丸中下部内后侧测及约9.6mm×8.7mm×8.0mm低同声结节,边界清,与睾丸实质呈锐角,内回声不均质(图1),后方同声无明显改变,余实质回声均质,双侧附睾未见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右侧睾丸低回声结节周边测及俸状血流信号,结节内测及点、条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结节周边及内部测及明显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0.61(图 2).超声提示:右侧睾丸占位性病变.手术所见:右侧睾丸下极可见约8 mm×7 mm大小实性肿物,完整切除送快速病理,病理结果为恶性肿瘤,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睾丸间皮瘤(低度恶性).
-
心理干预对术中快速病理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术中快速病理患者情绪的影响,以便更好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术中快速病理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分析测评,用躯体强迫、焦虑、抑郁测量值来比较.结果与结论: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情绪稳定性提高.
-
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在乳腺肿瘤术中病理诊断价值的研究体会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来146例乳腺肿瘤术中采用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操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行快速病理诊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局麻清醒状态下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脉搏、血压、抑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等待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除了对其进行正常的术中护理,还应当加强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脉搏和血压,有效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
银屑病并发皮肤癌肉瘤1例
1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37岁,左腰背部肿物伴皮肤瘙痒4年余。入院前4年患者自觉腰背部皮肤瘙痒,反复搔抓后出现豌豆大突起于皮肤表面肿物,未予重视。6个月前局部外敷中医膏药后肿物渐长大至乒乓球大小,瘙痒加重,表面持续有分泌物渗出。该患原有20年银屑病史,多年来间断性服药,病情发作与缓解交替,银屑病性丘疹分布于头皮、躯干及四肢,程度不等。自腰背部肿物渐长大后全身丘疹加重,以肿物周围的腰背部尤甚。查体:近脊柱左侧腰背部可见一突起于皮肤表面的菜花状肿物,大小约4 cm ×3 cm,色暗红,质稍韧,肿物表面破溃,持续有分泌物及少量血性液体渗出,触痛阴性,肿物周围大片皮疹伴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躯干、四肢可见大小不等融合成片状丘疹,上覆白色鳞屑。辅助检查:胸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背部表层探及低回声实质性肿物40 mm×30 mm×8 mm,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左侧腹股沟可见一肿大淋巴结18 mm×5 mm,右侧背部下方可探及一强回声结节14 mm×7 mm;全身 PET-CT 未见转移性病灶。遂行“肿物扩大切除术”。术中首次送检快速病理回报:恶性肿瘤,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二次快速病理回报:四周切缘及其底缘均未见癌细胞侵及。术后慢病理回报:恶性肿瘤,大部分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坏死,溃疡形成,部分区域细胞异型明显,呈梭形,散在巨细胞,建议进一步病理专科会诊除外肉瘤,肿物大小3 cm×2.5 cm×1 cm,侵及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脉管神经均未见累及。切片送至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会诊,诊断意见:腰背部肿物皮肤癌肉瘤(鳞癌+未分化肉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E1/AE3(+),HMB45(-),P40(+), P63(+),Desmin(-),SMA(+),Vimentin(+)。结合临床症状、肿物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分析诊断为:左腰背部皮肤癌肉瘤。减张缝合创面后以 VSD负压吸引材料临时覆盖,两周后行游离植皮术,创面愈合良好出院。 -
超声诊断胃间质瘤肝转移2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1,女,51岁,胃间质瘤切除术后,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就诊,体格检查肝脏肋下可触及,右肋下5 cm、剑突下5 cm。超声所见:肝脏大小正常,实质光点密集,网络清晰,肝内可见多个性质相同的混合性回声团块,内呈网状分隔,较大的位于右叶、范围12.0 cm×10.5 cm×11.9 cm,边界清,形态较规则,内见明显血流信号。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及肝静脉未见扩张。超声提示:肝内多发占位(考虑继发可能性大)。肝 CT 平扫+增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见图1)。术中所见:肝脏表面散在分布多枚质硬肿物,呈灰白色,于肝左外叶电刀切除约1 cm×1 cm 肿物送检病理,术中快速病理回报:肿瘤细胞排列考虑恶性。术后病理:肝组织内见圆形恶性肿瘤细胞,结合病史及免疫标记结果考虑转移性上皮型间质瘤向平滑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