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的表达变化

    作者:卢俊杰;蒋犁;朱欢;韩树萍;余章斌

    目的 探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CA1区腩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揭示脑缺氧缺血后内源性因素启动海马神经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7口龄SD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暴露在低氧环境造成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选用192只大鼠,96只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96只做免疫印迹Westemblot分析.分别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每组又分为1 h、6 h、16 h、1 d、3 d和7 d共6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观察海马CA1区脑源性EPO的表达变化.结果 单纯缺氧、缺氧缺血EPO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埘照组各时间点EPO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缺氧、缺氧缺血后16 h,脑源性EP0表达达到较高水平,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调.结论 脑源性EPO表达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早期即增加,推测低氧、EPO早期高表达可能是参与海马神经发生的内源性因素之一.

  • 长期使用抗癫(癎)药物对发育期大鼠脑的影响

    作者:刘玉洁;石秀玉;于新颖;胡琳燕;邹丽萍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抗癫(癎)药(AEDs)对发育期大鼠脑的影响,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观察AEDs影响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生后7d的Wistar大鼠234只任意分为13组:4种AEDs[苯巴比妥(PB),丙戊酸(VPA),拉莫三嗪(LTG),托吡酯(TPM)]分别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大鼠.PB 80、40、20 mg·kg-1和VPA 200、100、50mg·kg-1分别溶于超纯水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21d,LTG 80、40、20 mg·kg-1和TPM 80、40、20 mg· kg-1分别溶于1%纤维素钠灌胃每日1次共21 d,对照组予相同体积1%纤维素钠灌胃每日1次共21 d.从第22天始每组6只大鼠断头取脑,用Annexin-V FITC/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物质-3(NT-3)mRNA的表达;余12只大鼠过量麻醉后灌注固定,分别用于BrdU染色和Timm's染色.结果 ①4种AEDs均会造成幼鼠脑重减轻,其中VPA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脑重降低明显,VPA高剂量组导致脑重降低15%.②4种AEDs均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其阈值分别为:PB 20 mg·kg-1,VPA 50mg·kg-1,LTG 80 mg·kg-1,TPM 40 mg·kg-1.③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4种AEDs可导致海马区BDNF和NT-3 mRNA表达的减少,其阈值分别为PB 40 mg·kg-1、VPA 100 mg· kg-1、LTG80 mg·kg-1、TPM 40 mg·kg-1.VPA和LTG低剂量组可引起海马齿状回和门区BrdU标记的细胞数增加.Timm's染色结果显示4种AEDs CA3区和颗粒细胞上层Tim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使用AEDs会对发育期大脑造成损害,不同AEDs可引起大脑细胞凋亡增加和海马区神经营养物质表达减少,其阈值有所不同,这可能是造成认知损害的机制之一.VPA和LTG会造成神经发生增加,但不伴有明显的苔藓纤维发芽.

  • 新生神经与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作者:杨芳;程先硕;周坦;李云峰

    近年来研究表明,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神经周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已成为许多恶性肿瘤的关键病理学特征之一.结直肠癌具有富含自主神经纤维的内在特征,因此神经纤维的存在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新生神经与结直肠癌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尚未明确,有关PNI现象是癌细胞主动入侵还是新生神经主动伸入尚无定论.目前,PNI及新生神经发生等过程是结直肠癌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新生神经如何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作用也是一个研究重点.本文围绕结直肠癌中新生神经与肿瘤微环境其他组分相互作用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明确PNI的发生机制,以期为制定结直肠癌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健;李焰生

    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是指沿着整个侧脑室外侧壁分布的区域.1912年Allen报道在成年大鼠SVZ区存在着可分裂的细胞.1960年代,Altman和Das研究首次发现在成年脑SVZ区可产生新的神经元细胞.

  • 丰富环境促进颞叶癫(痫)大鼠神经发生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张小倩;李瞿;刘婷婷;王加璐;赵传胜

    目的 探讨丰富环境对颞叶癫(痫)大鼠齿状回新生细胞分化和存活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成年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丰富环境+假手术组、癫(痫)组、丰富环境+癫(痫)组,各组均n=15.大鼠侧脑室注射海人酸制作颞叶癫(痫)模型.丰富环境干预30 d后,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新生细胞分化和存活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蛋白激酶A(PKA)表达水平.结果 丰富环境+假手术组、丰富环境+癫(痫)组齿状回新生细胞标记物(BrdU)和新生成熟神经细胞标记物(BrdU/NeuN)阳性细胞数分别多于假手术组、癫(痫)组(P<0.05),而新生星形胶质细胞BrdU/GFAP阳性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丰富环境+假手术组、丰富环境+癫(痫)组海马BDNF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假手术组、癫(痫)组(P<o.05),而PKA蛋白表达水平无增高.结论 丰富环境可能通过增强pCREB/BDNF通路促进成年颞叶癫(痫)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

  • 丰富环境对成年颞叶癫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发生的影响

    作者:张小倩;刘婷婷;李瞿;赵传胜

    目的:对成年颞叶癫大鼠进行丰富环境干预,探讨丰富环境是否能促进认知功能以及是否对齿状回的神经发生产生影响。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丰富环境+假手术组、癫组、丰富环境+癫组。丰富环境干预30 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学习记忆功能评价,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细胞的情况。结果一般线性重复变量分析示逃避潜伏期[F(3,36)=9.810,P<0.05)]、上台前路程[F(3,36)=11.092,P<0.05)],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游泳速度差异无显著性[F(3,36)=0.776, P>0.05)]。丰富环境+假手术组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新生神经细胞标志物)[(65.00±6.10)个]显著多于假手术组[(32.43±2.76)个](P<0.05),癫组DCX阳性细胞[(21.30±2.97)个]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丰富环境+癫组DCX阳性细胞[(51.50±3.16)个]明显多于癫组(P<0.05)。结论丰富环境有利于成年颞叶癫大鼠认知功能的恢复。

  • 硫胺素对MPTP致成年小鼠脑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受损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娜;李亚健;刘桂冬;常杰;魏文石

    目的:探讨硫胺素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急性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脑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ld内连续4次,每次注射间隔2h,每次20 mg·kg-1,制作PD模型(PD组);在PD组基础上给予小鼠腹腔注射硫胺素100 mg·kg-1·d-1(从MPTP使用前1周开始注射至MPTP使用后1周)设为硫胺素干预PD组(PDT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trl组)和正常硫胺素组(CtrlT组).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SVZ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双皮质蛋白(Dcx)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目.结果:PD组SVZ区BrdU和Dcx阳性细胞与Ctrl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PDT组SVZ区BrdU和Dcx阳性细胞与PD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MPTP诱导的急性PD小鼠模型脑SVZ区神经发生明显减少,硫胺素对PD小鼠模型脑SVZ区受损的神经发生具有保护作用.

  • 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作者:史兆春;吴婷;乔莉;董海蓉;李敏

    目的:观察有氧训练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齿状回(DG)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有氧训练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4周有氧训练)和实验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3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DG BrdU阳性细胞数,以确定有氧训练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微管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神经元的突起生长.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有氧训练组与实验组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有氧训练组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DG 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③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DG新生神经元突起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④与实验组比,有氧训练可改善DG BrdU阳性细胞的显著减少(P<0.05)、保护神经元突起的生长(P<0.05).结论:Aβ25-35能诱导AD大鼠模型的建立,损害新生神经元突起生长和新生神经元的存活;有氧训练可改善Aβ25-35损害的大鼠新生神经元突起生长和新生神经元的存活.

  • 维生缺B1缺乏对成体室管膜下神经发生的影响

    作者:李亚健;赵娜;魏文石;李焰生

    目的:探讨维生缺B1缺乏(TD)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TD小鼠模型按TD喂食时间分为TD7、TD14和TD21d组,正常对照组(Con)/小鼠则按标准喂食及时间亦分为Con7,Con 14和Con21 d组(每组n=6).小鼠处死前5 d腹腔给予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用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分别检测SVZ的BrdU和微管相关蛋白(Dcx)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目.结果:正常组的BrdU阳性细胞和Dcx阳性细胞在SVZ均匀分布在侧脑室背外侧角,侧脑室外侧壁亦有少量分布,TD14和TD21 d组两类阳性细胞的减少主要为侧脑室背外侧角.在TD14和TD21 d 组,室管膜下区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像素/mm2值分别为74.97±7.75和67.27±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像素/mm2值分别为122.30±8.86和122.99±5.33),Dcx标记阳性细胞数(像素/mm2值分别为1 485.98±163.21和935.73±273.6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像素/mm2值分别2 359±155.68和2 355±100.75).结论:TD可阻碍成年小鼠SVZ的神经发生.

  • 丰富环境影响颞叶癫(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小倩;李瞿;王加璐;赵传胜

    颞叶癫(癎)是较为常见的癫(癎)类型,由颞叶及颞叶附近的病变引起,以反复、自发的(癎)性发作为特征,极易导致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丰富环境能够对正常脑以及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脑损伤,有神经功能促进作用.目前关于颞叶癫(癎)方面的报道甚少,文中就有关丰富环境与颞叶癫(癎)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成体脑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娜;钟春玖;洪震

    室管膜下区(SVZ)是指沿着整个脑室侧壁分布的区域,在成年哺乳动物终生存在着神经发生.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可促进该区域的神经发生,这些新生的SVZ区神经细胞可以迁移到病灶处,以取代或修复死亡或损伤的细胞.本文介绍了成体SVZ的起源、结构特征和近几年来SVZ神经发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 成年脑内的神经发生与抑郁症

    作者:刘琼;俞瑾;吴根诚

    哺乳动物成年后中枢神经系统内仍存在神经发生,成体脑内神经发生的调节因素及其与海马的功能联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海马作为成体脑内神经发生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对各种应激刺激也为敏感.同时,海马是参与情绪调控的主要脑区之一,是抑郁症机制研究的结构基础.影响神经发生的许多因素同时也和抑郁症的病因与预后有关.目前成体脑内神经发生和抑郁症的关系已成为抑郁症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 岩尖和侧颅底手术(耳显微外科〈三十五〉)

    作者:王正敏

    (6)颅神经Ⅶ(面神经):面神经损伤是侧颅底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中面神经发生断缺,应及时作神经吻合术.为了减低神经吻合后的张力牵引,应考虑神经改道以缩短距离.神经缺失过长或断端神经瘤切除后必须作神经移植.移植用神经可取自耳大神经,腓肠神经甚至邻旁的前庭神经(内听道手术时).面神经断离处高于膝状神经节水平,会引起面神经迷路段回缩,甚至缩至内听道内.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放内听道.面神经断离端靠近脑干,仅余极短的神经根时,仍可作神经移植,会有一定的效果.

  •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

    作者:卢国林;陈小琳;宋一一;毛晓丹;廖鹨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n = 16).A组吸入40%氧气1h,B、C、D组分别吸入1.0%、2.0%、4.0%七氟烷1h.各组取8只大鼠,隔日予5-溴脱氧尿核苷(BrdU)50 mg·kg-1,ip,共3次.于14 d采用免疫组化评分(IHS)评估BrdU标记增殖细胞,观察4组海马神经发生情况.各组余8只大鼠于7 wk末采用Morris水迷官测试其认知功能.结果 B、C、D组大鼠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IHS分别为2.74±0.40、2.30±0.20、2.30±0.31,A组为4.00±0.36,B、C、D组均低于A组(均P < 0.05).B、C、D组Morris水迷官测试逃避潜伏期和探索时间均长于A组(P <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七氟烷吸入麻醉能抑制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并阻抑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发育.

  • 抗抑郁症药物治疗靶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艳梅;祁红;陈红专

    综述抑郁症发病新机制包括"神经营养学说"和"细胞因子学说", 并从神经可塑性、海马神经发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系统4个方面介绍了抑郁症药物治疗靶标和相关新药的研究进展.

  •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信号通路

    作者:毛金丽;李文玲;娄燕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候选基因,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许多遗传研究证实,DISC1不只是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与各种伴有神经发育异常和细胞内的脑功能障碍信号通路有关.目前对DISC1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发生和神经元突触发育方面,如神经元的成熟、增殖、迁移、定位、分化,树突生长和突触可塑性等.DISC1编码DISC1蛋白,DISC1蛋白是一种多功能支架蛋白,它在成人大脑,尤其在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和神经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DISC1有望成为精神疾病和癫(间)的一个治疗靶点.本文就DISC1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相关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 我国抑郁障碍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彭代辉;方贻儒

    我国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显示,有关抑郁障碍规范化防治路径的实施远未到位,针对其结局与转归的研究尚少且缺乏系统性.生物学机制研究涉及遗传学、神经生物化学与内分泌学、神经电生理与影像学等领域,然而具有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的研究结果还不多,有些结果甚至相互矛盾.关于抑郁障碍临床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该文对此进行综述,期望引起同道的重视并开展合作研究.

  • 癌症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综合治疗

    作者:郑蓓洁;王祥瑞

    带状疱疹(HZ)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中,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次激活后出现的一种临床表现.10%~30%感染VZV的患者会患HZ[1].VZV潜伏于神经节内,当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潜伏的病毒便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在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恶性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HZ[2-3].早在1955年就已发现恶性肿瘤与HZ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HZ后遗痛(PHN)是HZ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8%~24%[4-5].癌症患者发生PHN的治疗复杂,单一治疗的效果不佳.本研究通过综合应用药物、刺血拔罐治疗癌症并发HZ的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与非癌症并发HZ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 强制运动促进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并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徐卫平;单立冬;龚珊;陈琳;张跃进;印其章;HISAMITSU Tadashi;蒋星红;郭试瑜

    为了探讨强制运动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神经发生的影响,强制大鼠在马达驱动的转轮中跑步,用5-溴-2-脱氧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巢蛋白(neuroepthelial stem cell protein,nestin)标记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然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大鼠DG中BrdU及nestin阳性细胞.为了解强制运动后DG增殖细胞的功能意义,采用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能力.结果表明,强制运动组DG中BrdU及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强制运动对DG神经发生的效应有强度依赖性.Y-迷宫检测结果显示,强制运动能明显改善大鼠的学习能力.结果提示,在转轮中进行强制跑步能促进成年大鼠DG的神经发生,并改善学习能力.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氧预适应中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李宏;周其全;高钰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够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并特异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但近研究显示,除上述作用外,VEGF还对缺氧神经细胞有较强保护及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且可有效缓解或完全消除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研究其作用范围、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对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现将其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于下.

370 条记录 9/19 页 « 12...6789101112...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