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职业暴露和生活接触的低频电磁场与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职业或居住环境中暴露于电磁场与成年人罹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发表于1980-2010年共9篇相关病例对照研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电磁场暴露与AML的OR值为1.24(95%CI:1.11~1.37).以暴露强度<0.1μT为参照,当暴露值分别为0.1~0.2 μT和≥0.2 μT时,分别为OR=1.17(95%CI:0.98~1.39)和OR=1.5l(95%CI:1.15~1.98).结论 Meta分析显示极低频电磁场可能是成年人AML的危险因素之一.进一步对暴露距离、职业暴露或居住环境暴露进行亚组分析,也均揭示电磁场可增加成年人AML的患病风险.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FLT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它与FLT3配体结合能诱导受体自主磷酸化,并通过各种细胞浆相关蛋白的传导激活信号而对造血发育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
-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正常核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在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地西他滨与预激方案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5年3月间在本院就诊的50例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以是否伴DNMT3A基因突变为依据进行分组,22例伴DNMT3A基因突变患者为观察A组,28例不伴DNMT3A基因突变患者为观察B组,均行地西他滨与预激方案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的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完全缓解为13例(59.09%),总有效率为68.18%;观察B组完全缓解为10例(35.71%),总有效率为46.43%,两组高危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复发难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地西他滨与预激方案联合应用的缓解效果较好,适合普及使用.
-
急性髓系白血病112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研究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在该院就诊初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 11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CD/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的方法对患者骨髓细胞进行12种抗原监测,并结合FAB法则对其进行标准分类,并对不同亚型中抗原表达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比较.结果 在112例初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指数高的是CD、CD、CD,分别为100%、94.5%、77.9%.而在淋系抗原中,CD的表达指数高为30.5%,其次为的CDl9、、26.9%、CD的16.7%.而且有些免疫表型与FAB法则分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中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就诊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恶性疾病,化疗是治疗 aMl 主要的手段,积极全面系统的治疗能达到治愈的佳效果。
-
急性白血病三种方案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比较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6例,分别采用3种常用方案化疗,比较其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副作用,报告如下.
-
一例难治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临床分析
近年来,对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治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对于复发的T-ALL患者,其预后仍不乐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依赖性的基因转录,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套细胞淋巴瘤(MCL)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的治疗[1-3].然而,蛋白酶体抑制剂是否对于T-ALL患者有疗效以及如何选择适宜的患者值得探讨.
-
257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涵盖了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虽然是全基因组筛查的常规手段,但却耗时费力,且只能在60%~80%的骨髓标本中获得足够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一些分子遗传学方法,如多重RT-PCR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能弥补其不足.
-
流感疫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来源树突细胞功能的影响
树突细胞(DC)因其强大的抗原呈递功能,具有激活针对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已成为白血病及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白血病细胞来源的DC携带有自体已知或未知的多个肿瘤抗原,在HLA限制性和肿瘤特异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
阿糖胞苷代谢酶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耐药关系的研究
阿糖胞苷(Ara-C)药理作用首先是在代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三磷酸阿糖胞苷(Ara-CTP),而人体内同时存在使得Ara-CTP分解的酶.为了明确代谢酶在AML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我们特从酶基因的表达和蛋白活性两个角度对脱氧胞苷激酶(DCK,使Ara-C活化的限速酶)和胞苷脱氨酶(CDD,使Ara-C降解)在Ara-C耐药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
-
c-abl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白血病机制
-abl基因是Abelson小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v-abl在人类细胞中的同源物,位于9号染色体,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45×103的蛋白质,具有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c-abl在进化中相当保守,其直向同源基因(orthologue)存在于果蝇和秀丽线虫的基因组中.c-abl在人体内广泛表达,以脾脏、胸腺、睾丸中多.目前已发现c-abl有3种转化形式:v-abl、bcrabl、tel-abl,分别导致Abelson小鼠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和淋巴细胞白血病.c-abl基因剔除小鼠表现为新生个体高死亡率,T、B淋巴细胞发生障碍,生育力下降,脾脏和骨骼发育缺陷[1].近来对c-abl的研究集中于阐明其激酶活性的调控,生理功能及致白血病机制,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第二部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一、明确诊断具有典型的APL细胞形态学表现,细胞遗传学检查t(15;17)阳性或分子生物学检查PML-RAR融合基因阳性(或少见的PLZF-RARα、NuMA-RARtα、NPM-RARα、Stsb5-RARα).
-
少见急性髓系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及归属探讨(附2例报告)
国外曾有多例粒巨双表急性白血病报道,国内也有急性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和伴有巨核细胞异常增生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报道[1,2].自1991年作者发现1例急性粒巨双表型细胞白血病和1例急性粒巨双系型细胞白血病.依髓系多能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可有包括巨核细胞的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和人体造血干细胞一元论的学说并随着对白血病的研究,类似这种急性白血病的报道可能会越来越多,但对其命名及归属仍无统一定论,这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便.
-
大学生微博救父“神话”
为了救治突患急性白血病的父亲,大四学生王清通过1万条微博,在几个月时间里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筹集了三十余万元"救命钱".10天之内,网店卖出15000元"爱心"2012年6月1日,王清的父亲王守仁被确诊为急性髓系M1型白血病.虽然参加了新农合,但很多治疗必需的药品都不在报销范围内."第一次化疗花费7万多元,只报销了16000多元."听说民政部门有对大病的救助,王清和母亲一起去找过,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要盖5个章,一时半会儿是办不下来的".但父亲的病不能等.王清联系了当地媒体,但这条呼吁为许家捐款的新闻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却并未引起关注.王清还给红十字会等各种慈善基金会打过电话,但收效甚微.
-
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EBPA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的情况,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无菌采集279例AML患者和40名对照者骨髓或外周血样本,瑞士染色分析细胞形态学及骨髓幼稚细胞(BM Blast)比例;采用PCR联合序列分析法检测CEBPA、FLT3-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情况;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79例初治AML患者中35例检测到CEBPA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12.5%,其在M2型患者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5).35例突变患者中31例为双突变,其余4例为单突变,对照者CEBPA突变均为阴性.CEBPA基因突变常见于正常核型患者.与CEBPA野生型患者比较,CEBPA双突变患者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升高(P<0.05),年龄、血小板(PLT)计数降低(P<0.05),而性别、BM blast比例及FLT3-ITD、NPM1、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方面,CEBPA双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首疗程诱导缓解率分别为84.0%和80.5% (P>0.05).结论:CEBPA基因突变主要见于M2亚型的AML患者,常见突变形式为双等位基因突变,CEBPA双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有不同临床特征,表现为WBC、RBC计数和HGB水平较高,年龄和PLT计数较低.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髓系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基因突变 序列分析 -
Flt3-L与GM-CSF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DC功能比较研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已知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而成为肿瘤生物学治疗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1].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简称FL)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的能力[2],Flt3-L和GM-CSF作为诱导DC的两种基本生长因子,研究比较二者在生物治疗中的作用特点,显然对更好的实现它们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M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34例疗效观察
将66例初治AM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诱导化疗.治疗组34例,采用MA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诱导化疗;对照组32例,用DA方案诱导化疗.结果:治疗组34例中,25例取得完全缓解(CR),CR率为75.53%,其中1个疗程后CR19例,1个疗程CR率为76%.对照组32例中,16例CR,CR率50%,其中1个疗程后CR7例,1个疗程CR率为43.75%.两组CR率及1个疗程CR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MA方案对初治AML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作为AML诱导化疗的首选方案之一.
-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贫血182例临床分析
已有众多的研究提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贫血发生率较高,并与疾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有关.虽有报道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高达95%[1],但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贫血发生率与疾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不清楚,为此我们对18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和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DA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DA3+7(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CAC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柔吡星+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DA方案治疗结束后96小时,再给予CAG方案治疗;并检测血象、血生化指标、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15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2例.CR率73%,总有效率(CR+PR)86%.结论 DA联合CAG方案治疗AML是有效和安全的.
-
Ph染色体阳性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Ph染色体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标记染色体,但亦可见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和骨髓瘤等其他疾病.[1]近年来,我院共发现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6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