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NAi干扰黑色素瘤细胞Notch1基因表达对小鼠肿瘤免疫机制影响

    作者:杨子科;张军一;齐艳霞;罗荣城;康世均

    目的 探讨靶向Notch1的siRNA抑制恶性黑色素瘤Notch通路对小鼠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RNA干扰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 Notch1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制作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瘤内注射si-Notch1,记录肿瘤生长情况,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gp100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比较各组肿瘤匀浆上清中IFN-γ和免疫抑制因子TGF-β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组织中FoxP3+Treg细胞的数量.结果 siNotch1转染后,成功下调了黑色素瘤细胞Notch1基因的表达.ELISA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后siNotch1组、siNC组和mock组细胞上清TGF-β分泌量分别为(0.665±0.242)、(1.413±0.153)和(1.623±0.111) ng/mL,F=40.237,P=0.000 48;VEGF的分泌量分别为(399.9±79.42)、(397.3±107.0)和(388.6±136.8) ρ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5,P=0.986;IL-10的分泌量为(38.93±12.45) 、(41.84±9.85)和(45.81±9.36) ρ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5,P=0.604.siNotch1瘤内注射之后,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减慢.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iNotch1组、siNC组和mock组gp100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54±1.68)%、(2.43±1.09)%和(2.57±1.16)%,F=12.643,P=0.000 2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P3平均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3.13±6.75、38.63±10.68和41.75±12.10,F=7.802,P=0.003.肿瘤组织匀浆ELISA结果显示,siNotch1组、siNC组和mock组IFN-γ的浓度分别为(10.047±1.775)、(4.121±1.379)和(3.698±1.253)ng/mL,F=45.660,P=0.000 23;TGF-β的浓度分别为(3.738±1.203)、(7.663±2.114)和(7.545±2.080)ng/mL,F=11.687,P=0.000 39.结论 siNotch1抑制黑色素瘤细胞Notch通路后,可以降低其分泌TGF-β的含量,从而降低其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加肿瘤组织中gp100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浸润,促进IFN-γ的分泌,降低Treg细胞的比例,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

  • 脾脏保留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从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8年基础与临床研究谈起

    作者:陈积圣;曹君;陈亚进;商昌珍;张磊

    尽管临床上很早就发现恶性肿瘤很少转移至睥脏,脾脏也很少发生恶性肿瘤;而且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就根据临床资料提出睥脏可能产生"抗癌因子"的假设;现今睥脏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发现仍然给医学界一个重大的惊喜.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深入研究,现已明确睥脏的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①睥脏能产生Tuftsin(促吞噬激素,四联多肽,"睥脏因子"),这是睥脏产生的特有免疫因子,是睥脏抗肿瘤免疫主要机制之一.

  • 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和瘤苗效果

    作者:罗小玲;谢裕安;匡志鹏;吴继宁;梁安民

    目的 探讨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hMIP-1β)基因修饰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的致瘤性和瘤苗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将hMIP-1β基因导入CT26细胞中,X-gal染色法检测基因转染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MIP-1β基因修饰CT26细胞培养上清中hMIP-1β的含量;采用Boyden趋化小室法检测培养上清对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趋化作用.BALB/c小鼠皮下接种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观察其体内致瘤性的改变和对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制备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瘤苗并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其诱导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和保护性免疫反应.结果 腺病毒载体可介导hMIP-1β基因转染CT26细胞和表达,X-gal染色的阳性率可达95.0%以上.在培养上清中hMIP-1β水平为980 pg/ml细胞,并对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和imDC有显著的趋化作用,与转染对照基因LacZ的CT26细胞及野生型CT26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致瘤实验显示,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皮下接种后,成瘤率降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内可见明显坏死灶,坏死灶内和周围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瘤苗免疫小鼠能有效诱导肿瘤特异性CTL活性和非特异性NK活性,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抵抗肿瘤细胞的再攻击.结论 hMIP-1β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致瘤性显著下降,其瘤苗可诱导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提示hMIP-1β基因修饰瘤苗有望成为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手段.

  • 腺病毒介导IL-2基因转染的瘤苗体内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学荣;罗小玲;覃光灵;舒雨雁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IL-2基因转染的瘤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应用腺病毒介导的鼠IL-2基因转染CT26小鼠结肠癌细胞,灭活后用作瘤苗治疗荷瘤小鼠,观察皮下肿瘤生长及其存活期。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CTL、LAK、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鼠IL-2基因转染瘤苗治疗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生长并明显延长其存活期(P<0.01)。体内免疫功能检测表明,鼠IL-2基因转染疫苗治疗组小鼠脾细胞CTL活性、LAK活性和N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鼠IL-2基因转染的瘤苗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提高了荷瘤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牛蒡子苷元对小鼠和大鼠抗肿瘤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作者:李涛;程国良;董方;李敏;王平平;姚景春

    目的 肿瘤免疫干预活性药物的筛选尚无功能评价方法,探索使用SD大鼠和ICR小鼠建立对人源瘤株抗肿瘤免疫的评价方法,考察牛蒡子苷元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给予牛蒡子苷元,同时用人源肿瘤细胞对大鼠免疫,分离大鼠白细胞、血清并与人源肿瘤细胞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 hydrogenase,LDH)的含量,考察大鼠白细胞与免疫血清对人源瘤株的杀伤力;应用冻融法制备H22细胞裂解物H22TCL.ICR小鼠给药第1、4和7天H22TCL腹腔免疫,第11天小鼠停药并接种H22细胞于腋下,观察肿瘤的发生率,验证牛蒡子苷元抗肿瘤免疫增强作用.结果 牛蒡子苷元能够增强SD大鼠白细胞、血清与人源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上清液中LDH含量;牛蒡子苷元能够显著降低ICR小鼠肿瘤的发生率.结论 本研究建立使用SD大鼠的免疫血清、白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检测上清中LDH含量筛选抗肿瘤免疫药物的方法,并且牛蒡子苷元降低了小鼠肿瘤的发生率,从而证实了牛蒡子苷元影响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抗肿瘤免疫能力,牛蒡子苷元能够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力.

  • 溶瘤腺病毒抗肿瘤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晏阳(综述);杜晓辉;李荣(审校)

    对腺病毒基因组进行改造可以使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由此构建的溶瘤腺病毒(又称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ve adenoviruses,CRAds)作为癌症病毒治疗的方法之一已经应用于临床试验。然而病毒溶瘤作用不强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目前多数的研究设计在溶瘤腺病毒内加载治疗基因,以增强其杀伤作用和对肿瘤微环境或免疫系统的调节,同时合理联合已有治疗方法,可提高溶瘤腺病毒抗肿瘤作用。

  • 卵巢癌细胞和脐血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的体外培养与免疫原性的研究

    作者:李金凤;张震宇;王淑珍;刘晋玮

    目的 将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相融合,获得SKOV3/DC融合细胞,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方法 ①利用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脐血来源的DC,用聚乙二醇法(PEG)融合DC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融合细胞(SKOV3/DC).②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及光学显微镜检测SKOV3/DC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①脐血来源的单核细胞(Mo)在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诱导分化为DC,其可表达表面抗原CD1a、CD80、CD86、HLA-DR及MHC-Ⅰ,不表达CA125.②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为CA125及MHC-Ⅰ双阳性细胞,不表达CD1a、CD80 、CD86和HLA-DR分子.③树突状细胞和SKOV3按10∶ 1比例融合,融合率约为8.5%.SKOV3/DC形态与亲本肿瘤细胞相似,CA125抗原表达呈阳性,并且高表达CD1a、CD80、CD86、HLA-DR和MHC-Ⅰ分子.SKOV3/DC在体外能分裂增殖,但增殖活性明显低于SKOV3细胞.结论 ①脐血中的DC前体细胞(单核细胞)可在体外分化扩增为成熟的功能性DC.②SKOV3/DC融合细胞兼具两种亲本细胞的部分特性,但其体外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失去亲本肿瘤的恶性生长特性.本研究为将SKOV3/DC作为肿瘤疫苗用于卵巢癌主动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前期资料.

  • 肿瘤微环境与树突状细胞

    作者:韩毅;徐玉清

    肿瘤微环境指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细胞、微血管、组织液、少量浸润细胞及大量细胞因子等共同构成[1],长期以来,人们对肿瘤的治疗仅针对于肿瘤细胞本身,因而导致肿瘤治疗的局限性.近年来,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其他间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多种免疫抑制性因子,共同营造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2],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促使肿瘤细胞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终导致肿瘤生长和转移.树突状细胞(DC)作为目前公认的功能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然而,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能影响DC的募集、分化、成熟和生存,导致DC的功能缺陷,从而下调或抑制DC的抗原提呈功能和免疫起始功能.因此,肿瘤微环境对DC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成为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 B7-1分子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多基因联合应用

    作者:陈芳;刘磊

    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涉及T细胞、NK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其中T细胞在介导特异性肿瘤排斥反应以及对肿瘤抗原产生特异的免疫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细胞的充分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1信号系统是淋巴细胞受体/CD3介导的杭原特异物结合;第2信号系统是抗原递呈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面一系列配对的共刺激分子所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如CD80/CD86-CD28/CTLA4等[2].

  • 肿瘤疫苗的研究现况及进展

    作者:周娟;徐立春

    肿瘤疫苗是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active specific immunotherapy)的核心.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其研究有了很大的飞跃.本文就肿瘤疫苗研究现况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TNF-α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作为佐剂呈递肿瘤多肽诱导小鼠体内特异必性抗肿瘤免疫

    作者:张卫东;杨泓;王泽华;Jim Xiang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TNF-α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s)诱导抗肿瘤免疫可能性.方法用100 MOI的AdV-TNF-α和AdV-pLpA(无外源基因)分别感染小鼠DCs,RNA酶保护实验检测其细胞因子表达,同时用混合淋巴细胞试验分析其抗原提呈差异,然后将各实验组DCs分别免疫C57BL/6小鼠,10d后再以不同剂量瘤细胞攻击小鼠以观察其保护效力.结果 DCTNF-α组TNF-α、IL-12、IL-18以及GM-CSF表达量较对应组增高;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试验表明DCTNF-α组抗原提呈功能增强;体外、体内特异性抗肿瘤实验均显示该型瘤苗具有良好抗瘤作用.结论该基因工程DCs可能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

  • 热休克瘤细胞裂解物冲击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

    作者:尤健;王长利;郝希山

    目的 探讨热休克瘤细胞裂解物冲击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DC)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应用热休克(43℃,1 h)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裂解物(LhTCL)冲击的小鼠骨髓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作为瘤苗(DC/LhTCL).应用Westem印迹检测可诱导HSP70表达.用FITC-标记的LhTCL和CFSE-标记的异基因DC分别进行体外吞噬和体内示踪实验,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流式细胞术(FCM)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不成熟异基因DC体外摄取LhTCL对其表型和IL-12产生的影响以及受鼠接种局部引流淋巴结DC(LD-DC)对异基因DC的摄取.然后,通过免疫接种的小鼠脾细胞体外诱生CTL的杀瘤活性(LDH法)和产生的Th-1相关细胞因子检测,LLC移植瘤的免疫预防和早期带瘤鼠的治疗实验以评价C57BL小鼠接种异基因或同系DC/LhTCL瘤苗的产生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结果 (1)热休克增加LLC胞浆内可诱导HSP70表达.(2)小鼠不成熟异基因DC能充分摄取LhTCL并促进其DC成熟(增加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和IL-12分泌).(3)皮下注射LhTCL冲击的异基因DC观察到有促进受鼠DC摄取异基因DC的效应.(4)LhTCL冲击的异基因DC免疫的C57BL小鼠脾细胞能特异性杀伤活LLC,分泌Th-1相关的细胞因子(高水平IFN-γ和低水平IL-4和IL-10).(5)C57BL小鼠LLC移植瘤免疫保护实验和治疗实验均证实,免疫接种异基因DC/LhTCL瘤苗能够阻止或延缓LLC肿瘤的生长,其产生的免疫保护效应要比同系DC/LhTCL瘤苗强.结论 接种热休克处理的肿瘤裂解物冲击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瘤苗有促进抗肿瘤免疫的效应.

  • 扇贝裙边提取物对小鼠移植宫颈癌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毛文君;李聍;李八方

    目的观察扇贝裙边提取物对荷瘤鼠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移植宫颈癌模型,以一定量的扇贝裙边提取物连续17 d灌胃荷瘤小鼠.末次给药后的次日,进行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指标测定.结果扇贝裙边提取物能使肿瘤抑制率达37%以上;而且宿主因荷瘤而下降的免疫指标包括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丝裂原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强度,总T细胞数和脾脏重量明显回升;因荷瘤而下降的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高,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下降.结论扇贝裙边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 轻稀土化合物抑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纪云晶;栗建林;王宗惠;肖白;区桂萼;王淑惠

    目的在探讨稀土与肿瘤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稀土的抑癌作用及探讨作用机制,终的目标是为稀土在医药保健事业方面开创一个新领域.提供确定、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培养,采用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规范方法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如用电子顺磁共振(FSR)自旋扑获技术测定自由基、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稀土元素对抑癌基因的表达等.此外,还对接触稀土人群进行了10年的动态观察和肿瘤流行病学回顾性的队列调查等.结果①整体抑癌实验:按卫生部颁发的药效实验规程,给小鼠腋下种瘤株,腹腔注射ReNO3、ReCl3等,剂量在32及64 mg/kg时对S180肉瘤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9.87%及27.34%、Lewis肺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82%及29.55%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给AMAE小鼠腹腔注射氨基甲酸乙酯的肺癌剂同时饮用ReCl3(0.062 5%、0.25%、1.0%)120 d时其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5%、61.8%、79.6%,而未给稀土组为90.0%,表明稀土对化学致肺腺癌小鼠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②体外抑癌试验: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在ReNO3浓度为0.032~0.5 mg/ml时,生长的抑制率为15.8%~34%,在ReCl3浓度为0.01~0.5 mmol/L时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8%~68%,而对正常人羊膜细胞(FL)起促生长作用;对胃癌细胞(PAMC82)经ReCl31 mmol/L处理14~28 d时,其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骨架微管和微丝的结构,多数癌细胞内出现近似正常细胞的微管网架;PAMC82细胞在软琼脂中生长良好,经ReCl3处理后,细胞生长极慢,平均每皿集落数由18.7降至4.以上结果表明,癌细胞经稀土处理后,其恶性程度降低,分化程度升高.③抑癌机制研究:从免疫、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A对正常小鼠腹腔隔日注射(共5次)的ReNO3(32 mg/kg)及给化学致癌剂(氨基甲酸乙酯)后饮ReCl3水溶液120 d的小鼠,取其脾脏测定NK细胞活力(%).结果均有明显激活作用.B.采用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培养及孔雀绿显色法,以ReNO3浓度为16~250 μg/ml与MΦ培养,测得其吞噬强度范围(1.12~1.35),明显地高于非稀土培养的吞噬强度(0.88),表明稀土有促进巨噬细胞特异的吞噬功能.C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 300型波谱仪测得20 mg温石棉在磷酸盐缓冲液中产生的羟自由基(*OH)信号谱峰高为4.6 cm,当其分别给与2~20 mg ReCl3或ReNO3混合后,产生的*OH信号几乎消失或明显减弱;经温石棉诱导,用ReCl3处理的肺巨噬细胞,其*OH强度和超氧阴离子(O-*)2)的浓度明显受抑制;经氨基甲酸乙酯诱癌的小鼠,饮ReCl3溶液120 d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未饮稀土组,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明显低于饮稀土组.以上结果表明稀土可抑制温石棉产生*OH和O-)/(*)2,增强SOD活性,降低膜脂质过氧化.D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用Northern杂交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抑癌基因P53和P21表达水平低下的人胃癌细胞PAMC82,经1.5 mmol/L laCl3或0.75 mmol/L的CaeCl3(ReCl3)处理后,其P53和P16基因表达明显增强;而变化明显的是抑癌基因P21的表达.④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对我国大的甘肃稀土公司,进行了肿瘤回顾性的队列调查,其结果稀土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9.675 2/105和87.948 4/105,RR为0.223 7(P<0.05),稀土组和对照组的肺癌死亡率分别为0/105与40.923 0/105(P<0.05),此结果表明稀土有控制肿瘤发生的趋势.结论从微观到宏观,从动物实验到人群流调,均证明了稀土有抑癌作用.从抑癌机制的研究表明,经稀土处理的人胃癌细胞P21、P16、P53的基因表达均有明显增强,提示其抑癌作用可能是通过稀土使癌细胞恶性程度降低,分化程度升高,增强抑癌基因表达实现的.还表明稀土在直接作用于细胞的同时,还能改善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及清除体内垃圾的抗氧化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性防癌作用.

  • 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单保恩;赵连梅;艾军;何兰欣;陈书红;丁春艳

    目的 研究香加皮中提取的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加入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CPLA,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及巨噬细.胞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的影响;RT-PCR法检测CPLA对γ-干扰素(INF-γ)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CPLA作用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 5~40μg/mL CPLA能明显增强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20、40 μg/mL的CPLA能使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用CPLA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增强(P<0.01),并证实了该作用可能与CPLA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NF-α增多有关;CPLA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和TNF-α,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 CPLA能增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 基因工程肿瘤细胞融合疫苗诱导Th1应答抗肿瘤

    作者:张卫东;杨泓;甑宏韬;陈庄

    目的探讨基因工程肿瘤细胞融合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将鼠源性IL-12(mIL-12)基因转染J558细胞制备工程瘤细胞,再与树突状细胞进行融合后免疫BALB/c小鼠,14d后再以不同剂量的瘤细胞攻击小鼠以观察其保护效力.结果制备的工程瘤细胞J558经测试其培养上清中mIL-12表达量为(870±60)pg@(105细胞)-1-@ml-1;与树突状细胞体外融合后,镜下测得细胞融合率约为30%;收集免疫小鼠腹股沟及腘窝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其上清IFN-γ含量较对照组高;体内、外特异性抗肿瘤实验均显示该型瘤苗具有良好的抗瘤作用.结论免疫小鼠体内诱导Th1应答,其明显的抗肿瘤功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诱导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李坚;藏磊;许化溪;马斌;邵起祥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细胞(SP2/0)融合作为肿瘤疫苗免疫小鼠后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BAIB/C小鼠DC与SP2/0细胞体外融合,形成的杂交瘤分2次免疫接种同基因小鼠皮下,然后用SP2/0细胞攻击免疫的小鼠,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免疫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功能.结果:DC-SP2/0杂交瘤接种小鼠能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其拮抗SP2/0细胞攻击的能力明显强于用灭活的死SP2/0细胞与DC混合,和单用死SP2/0细胞免疫的小鼠及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小鼠.DC-SP2/0杂交瘤免疫接种小鼠的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强于其它各组小鼠.结论: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作为肿瘤疫苗接种可在体内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其机理主要是特异性CTL的作用.

  • 卵巢癌细胞和脐血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金凤;张震宇;王淑珍;刘晋玮

    目的:将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相融合,获得SKOV3/DC融合细胞,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体外诱导抗卵巢癌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1)将用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脐血来源的DC后,聚乙二醇法(PEG)融合DC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融合细胞.2)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及光学显微镜检测SKOV3/DC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融合细胞体外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及诱导特异性肿瘤免疫的能力.结果:1)DC和SKOV3按10∶1比例融合,融合率约为8.5%.融合细胞可在体外缓慢增殖,CA125抗原及CD1a、CD80、CD86、HLA-DR、MHC-Ⅰ分子表达阳性.2)SKOV3/DC在体外能有效的激发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可明显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有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利用PEG法制备的SKOV3/DC融合细胞兼具两种亲本细胞的部分特性,在体外能够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本研究将SKOV3/DC作为肿瘤疫苗,为其在卵巢癌主动免疫治疗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打下了基础.

147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