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3例

    作者:毛建平

    白细胞减少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的综合征.近年来笔者以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3例,并与用西药治疗的18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51例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20~29岁者14例,30~39岁者18例,40~49岁者13例,50岁以上者6例.病因:接触苯者14例,接受放射治疗者20例,因服氯霉素、消炎痛药物所致者8例,原因不明者9例.临床常见症状:头晕,乏力,烦热,心悸,消瘦,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微数.血中自细胞计数:治疗前低于4.0×109/L者23例,低于3.5×109/L者28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低于1.8×109/L.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18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 腹膜后、肾周脓肿误诊为消化道穿孔一例

    作者:刘泽锋;于金海;何亮;所剑

    患者女,57岁,入院前2h进食后出现突发性腹痛,疼痛位于剑突下,呈持续性剧痛,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腹部X线检查回报:左侧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肠腔内气体不多,未见液气平面.急诊科以"消化道穿孔"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10次/min,血压85/53 mm Hg,既往:自述患布氏杆菌病3年.入院后急检血常规回报:白细胞1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9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57×109/L.尿常规回报:白细胞计数5203.30/μl,白细胞936.6/HPF,上皮细胞计数153.50/μl,上皮细胞27.60/HPF.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在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打开腹膜后见大量白色黏稠、脓性液体渗出,吸引器吸出腹腔内液体,探查肝胆、脾脏未见异常,胃十二指肠前壁无异常,小肠及结肠表面未探及异常,打开胃结肠韧带,发现胃后壁无明显异常.

  • 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测定的价值

    作者:吉芸英;赵纳幸;朱静

    目的 探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的变化,为手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5月普外科162例手术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80例、非感染组82例,基础疾病感染组分别为创伤急诊组27例、胃肠疾病组25例、肝胆疾病组28例,非感染组分别为创伤急诊组27例、胃肠疾病组25例、肝胆疾病组30例;选择正常人80名,为对照组;采用自动电阻式血细胞计数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检测多形核粒细胞CD64 (PMNCD64),采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CD86 (sCD86)和亲环素A(CyPA).结果 ANC水平感染组为(16.73±6.73)×109/L、非感染组为(5.98±2.56)×109/L、正常组为(4.6±1.2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NCD64水平感染组为(33.39±9.44)MFI、非感染组为(13.73±4.67) MFI、正常组为(7.01±2.98) M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86水平感染组为(756.87±161.52) U/ml,正常组为(561.12±104.47)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662.26±139.98)U/ml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A水平感染组为(2.05±0.39) μg/L、正常组为(0.951±0.0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感染组(1.81±0.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感染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C、PMNCD64、sCD86水平胃肠疾病组及肝胆疾病组阳性率分别为72.00%、75.00%、68.00%,71.43%、68.00%、64.00%,创伤急诊组分别为96.30%、85.19%、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A水平胃肠疾病组与肝胆疾病及创伤急诊组阳性率分别为52.00%、53.57%及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ANC水平测定对临床了解细菌感染的意义较大,创伤急诊手术后切口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余两组基础疾病组,提示尤应重视术后切口细菌感染的预防控制.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粒细胞减少症2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永林;徐淑英;吴利英

    粒细胞减少症病因复杂繁多,感染为常见.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除引起肺部炎症外,并可导致粒细胞减少,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MPP)470例,MPP临床诊断标准依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1],其中合并粒细胞减少症病例26例,占5.53%,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2],即1岁以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1岁以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在连续3次的血常规检查中发现任何一次粒细胞减少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即可确诊为粒细胞减少症.

  • 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研究现状

    作者:吴南海

    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evere congenital neutropenia,SCN )由瑞典儿科医师Kostmann于1956年首次报道,又名Kostmann 综合征,是一种以骨髓和外周血中成熟中性粒细胞缺乏为特征的异质性遗传性综合征。SCN 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常低于05×109/L,易反复发生侵袭性细菌感染,如脐炎、皮肤脓肿、肺炎、败血症等,长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还易罹患侵袭性霉菌感染。除感染外,患者可并发骨质疏松、神经系统损害、心脏及泌尿生殖系统畸形,部分患者还可同时伴有单核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等。

  • 胸椎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陶海波;李鹍;丁莹莹;马焕

    患者女,13岁。因背部疼痛,左上肢麻木半个月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6.2℃,胸3(T3)椎体棘突轻压痛,轻叩痛;神经系统查体:双侧肱二头及三头肌肌腱反射、双侧膝及跟腱反射未见异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及肿瘤标记物正常,血清磷1.86 mmol/L,白细胞18.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62×10-9/L,中性细胞比例86.5%。经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

  • 拉米夫定致血液系统损害2例

    作者:许彪;王慧芬;李捍卫;苏海滨

    例1女,36岁.因肝炎后肝硬化,于2002年3月30日入院.入院查血常规:WBC 4.3×109·L-1,N 0.4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109·L-1,RBC3.75×1012·L-1,HGB 114g·L-1,PLT 115×109·L-1,肝功能基本正常,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 DNA 1.97×106 Copies·ml-1.4月17日给予拉米夫定100mgpo,qd抗病毒治疗.

  • 他克莫司致血糖升高1例

    作者:魏鹏举;尚霞;胡宝祥

    患者,女,22岁。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半年,乏力1周”于2013年4月19日入院。院外曾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Ⅱ及补充造血原料等治疗,病情好转,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既往体键,否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T)36.5℃,脉搏(P)72次/min,呼吸(R)18次/min,血压(BP)90/60mmHg,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瘀斑。心肺无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0.62×109·L-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109·L-1,血红蛋白67.2 g·L-1,血小板计数12×109·L-1,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12%,血糖5.29 mmol·L-1。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系增生明显减低,仅见少数分叶核,红系增生明显减低,仅见少数幼红细胞,红细胞未见明显异常,全片未见巨核,血小板很少见,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片尾可见非造血细胞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013年5月7日开始给予他克莫司(爱尔兰藤泽药品有限公司,批号:0D5768C)12 mg·d-1,司坦唑醇2 mg 3次/d,再造升血片4片3次/d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重组人白介素-11(IL-11)、重组人促红素(EPO)、抗感染及成分输血支持治疗,期间于5月10日、5月25日输血时分别给予地塞米松2 mg静脉注射。6月3日查空腹血糖9.75 mmol·L-1,予饮食控制,必要时加用降糖药物。6月11日复查空腹血糖为8.17 mmol·L-1,6月13日糖化血红蛋白8.7%。分析患者使用药物,高度怀疑应用他克莫司致血糖高,可能导致患者的糖耐量异常发展为继发糖尿病,但该药为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必需药物,不能停,必要时可减量。6月20日空腹血糖10.69 mmol·L-1,餐后2 h血糖18.66 mmol·L-1,他克莫司用量降为10 mg·d-1,给予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缓释片500 mg 2次/d治疗并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6月22日空腹血糖7.26 mmol·L-1,7月1日空腹血糖5.43 mmol·L-1,餐后2 h 血糖11.27 mmol·L-1。

  • 颠茄磺苄啶片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王艳春;董自艳

    患者,男,47岁。2013年7月24日早晨出现腹泻,日间排稀水样便6~7次,伴腹部阵发性隐痛不适,晚上自行口服颠茄磺苄啶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批号:110528)每次2片治疗。服药10 min后出现口唇肿胀、麻木,周身皮肤瘙痒症状,自觉无力,遂即倒地,120急救医护人员测血压(BP)60/40 mmHg,予多巴胺静脉滴注,患者拒绝,予陪检CT后送入院。入院后患者腹部隐痛不适,唇肿胀麻木,双膝以下皮肤瘙痒,无呕吐,未再进食,未眠,精神体力差,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尿少。自述曾对复方磺胺甲片过敏,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查体:体温(T)36.3℃,脉搏(P)110次/min,呼吸(R)18次/min, BP 80/60 mmHg,神清语缓,呼吸平稳,抬入病室,周身皮肤潮红,可见皮疹,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存在,口唇肿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HR)110次/min,律齐,腹软,上腹压之不适,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肠鸣音3次/min,四肢肌力Ⅴ级,双巴氏征阴性。CT示:主动脉硬化,上腹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5.01×109·L-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79×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6%。血生化检验:葡萄糖13.50 mmol·L-1,钾3.40 mmol·L-1,总蛋白49.9g·L-1,白蛋白33.1g·L-1。诊断:急性肠炎,药物过敏,休克,离子紊乱,低蛋白血症。予抗炎,脱敏,止泻,补液,对症治疗渐好转,无腹泻,无皮肤瘙痒,查体:BP 150/70 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HR 90次/min,律齐,25日患者要求出院。

  • 静脉滴注兰索拉唑致精神异常1例

    作者:杨鹏飞;李毓忠;成杰;姚太军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4岁,因吐酸、呕吐、烧心、便血2 d,于2013年2月23日入我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用药史不详。
      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8℃,心率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5/85 mm Hg(1 mm Hg=133.322 Pa),贫血貌。其余检查无异常。试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9.8×109 L-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 g/L,红细胞计数2.61×1012 L-1,血红蛋白86 g/L-1,凝血酶时间12.6 s,凝血酶原时间比例1.0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18.8 s,纤维蛋白原2.22 g/L;凝血酶时间23.0 s,尿素35.6 mmol/L,肌酐188μmol/L;钾3.4 mmol/L,镁0.66 mmol/L。诊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给予奥美拉唑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 h,静脉滴注,维生素K12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qd,静脉滴注,水溶性维生素1支+5%葡萄糖250 ml,qd,静脉滴注。3 d后,未见明显好转,停用奥美拉唑。给予兰索拉唑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12 h,静脉滴注,次日患者出现眩晕、幻觉和失眠症状。体格检查:体温37.4℃,心率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75/85 mm Hg。心音有力,律齐,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给予地西泮10 mg,肌内注射,约1 h后,患者精神症状有所好转,次日继续用药,在使用兰索拉唑约20 min后中,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立即停用。电解质检查:钾3.60 mmol/L,镁1.06 mmol/L。头颅CT检查示:脑萎缩、腔隙性脑梗死。经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为兰索拉唑致精神异常。于是停用兰索拉唑继续使用奥美拉唑,其他药仍用;1周后,病情好转出院。

  •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药物谁主沉浮

    作者:伍晓华;李彬彬

    1何谓白细胞减少症?1.1白细胞减少症的回顾临床上,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2.0×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至低于0.5~1.0×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占循环中白细胞的比例高,它的升高或降低直接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增减.因此,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时,往往同时有白细胞减少[1].

  • 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肿瘤化疗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昱滨;李燕平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易发生骨髓抑制,产生不良反应,及时监测骨髓的抑制情况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目前监测骨髓抑制的指标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网织红细胞(RET)百分比、RET绝对值计数以及不同荧光强度的RET计数.其中RET及其参数是化疗后骨髓造血情况监测早期灵敏的指标,临床上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骨髓造血情况的监测.

  • 外周血涂片中的细胞观察与分析

    作者:王质彬;陈艳荣

    重视外周血涂片的检查,认识和了解外周血涂片中对细胞观察与分析的重要性,不仅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而且也可早期发现患者的某些血液疾病,使之得到及时治疗。1 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明显增多(>10.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80%),伴有明显核左移,并见胞浆中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及杜勒小体,支持重症感染,提示败血症的存在。如白细胞改变及临床症状支持败血症诊断,而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提示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更重。 白细胞数减少(<4.0×109/L),为白细胞减少症。如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粒细胞罕见(<0.5×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需做骨髓检查进一步确诊。如因某种原因不能检查骨髓,也必须按“粒细胞缺乏症”积极治疗。治疗1周~2周后,血涂片中幼稚细胞出现,粒细胞增多,表明治疗有效。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和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敖小凤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的变化,探讨NLR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2016年在天津市海洋石油总医院内分泌肾内科住院的2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K-DOQI指南)中关于肾功能损伤的判断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组(A组)100例,糖尿病肾病无肾功能损伤组(B组)100例和单纯T2DM组(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或合并其他任何肾病,且无肾功能损伤,C组)80例.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淋巴细胞绝对值(L)、单核细胞绝对值(M)等,并计算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MLR).用SPSS 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x2检验,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NLR(2.44±0.73)明显高于B组(1.85±0.77)和C组(1.67±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 =2.934,95%CI:1.349~6.377,P<0.01)和年龄增长(OR=1.186,95% CI:1.104~1.274,P<0.01)是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胱抑素C(Cys-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和血清尿酸(U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8、0.281、0.349和0.159,P<0.05,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392,P<0.01).结论 T2DM患者NLR升高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是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 沧州市43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白细胞计数变化对评估其预后的价值

    作者:武小娟;李彦国;孟舰;李川;刘红新;侯运辉

    目的 分析沧州地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通过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判断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以2008年10月-2016年9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43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职业、中毒途径、中毒原因、中毒剂量、中毒距就诊时间、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再将其中经口途径中毒且转归明确的36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按转归不同细分为3组:存活组、3d内死亡组、3d后死亡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入院即刻和人院后第2、3、5、7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结果 全部432例患者中,男女比1:1.15(201:231),年龄以20~50岁为主(71.99%),主要为农民(68.98%),口服途径占85.42%,中毒原因以自杀居多(60.65%);治愈或好转患者多,占48.84%,未愈或死亡患者占46.06%,转归为其他占5.09%.363例观察组患者中,3d内死亡组和3d后死亡组患者人院即刻和人院后第2、3、5、7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d内死亡组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3d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院后第3d,3d内死亡组和3d后死亡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率高,早期救治是关键,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对判断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骨髓移植治疗先天性角化不良症二例

    作者:周翱;夏修贤;陈志峰;李子良;梁宪孙;刘宇隆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是一种罕见的以外胚层发育不良为主的遗传病.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儿科在4年内诊断2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11岁.6岁时发现面色苍白,易鼻出血,未予诊治.随后出现指(趾)甲营养不良,舌粘膜异常及溢泪现象.1995年1月因肺部疾病就诊时发现严重贫血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可见较广泛的色素沉着,指(趾)甲呈萎缩状,舌粘膜光滑,部分有脱色.外周血WBC 2.3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0.5×109/L,BPC<20×109/L,Hb 92g/L;骨髓活检示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中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Fanconi贫血筛查试验阴性,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患儿有两胞妹,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亦无相同病史.其中1胞妹已6岁,未见任何异常表现,与患儿血型均为“O”型,且HLA配型相符,故于1995年6月患儿11岁时行骨髓移植.以环磷酰胺(CY)200 mg/kg及抗胸腺球蛋白(ATG)120mg/kg进行预处理,环孢菌素A(CsA)及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输入单个核细胞量为4.08×108/kg,CFU-GM为3.67×104/kg,血小板>20×109/L时间为移植后16 d,中性粒细胞>0.5×109/L为移植后25 d.未出现GVHD及其他严重合并症,移植后第90天骨髓增生活跃.现已成功移植4年,随诊复查骨髓象及血常规正常(WBC 4.2×109/L,N 1.5×109/L,BPC 119×109/L,Hb 141g/L),已停止输血,指(趾)甲营养不良及舌粘膜异常无明显变化.

  • 左旋咪唑致急性粒细胞缺乏二例

    作者:司玉玲;庞华;王英娟

    例1,女,41岁,2003年8月2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周因多发性足疣,间断服用左旋咪唑(50 mg,每日3次),共计服用1350mg.入院前2 d出现发热,体温38.7 ℃,伴咽痛,门诊查外周血WBC 0.9×109/L,中性粒细胞 0.08,收住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体健,入院前2个月体检时曾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未服用过其他药物.入院时查体:高热病容,无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充血,扁桃体Ⅱ度大,未见脓性分泌物,颈无抵抗,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常规:Hb 114 g/L,WBC 0.42×109/L, 中性粒细胞 0.03,淋巴细胞 0.91,单核细胞 0.06,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013×109/L,BPC 247×109/L,网织红细胞 0.0047.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正常.骨髓检查:骨髓增生减低,粒系占0.095,红系占0.180,粒红系之比为0.52∶1,全片可见17个巨核细胞,血小板小堆分布.诊断: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上呼吸道感染.予以G-CSF300 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同时予以头孢哌酮抗炎,并对症治疗,5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升至1.16×109/L, 中性粒细胞 0.32, 淋巴细胞 0.56.7 d后患者WBC 3.96×109/L, 中性粒细胞 0.54, 淋巴细胞 0.32, 网织红细胞0.0139.10 d后WBC 8.4×109/L,中性粒细胞 0.56,ANC 4.7×109/L,于2003年9月16日治愈出院,门诊间断复查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对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靳波;刘建;吴泽才

    本文就细菌性败血症血常规检查,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杆状粒细胞比值比较,探讨ANC对诊断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对象为1998年6月1999年10月住院患者,分为三组.A组:细菌性败血症组8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G-b32株,G+55株.B组:非败血症细菌感染组96例,血培养阴性.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对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靳波;刘建;吴泽才

    血培养阳性是确立菌血症或败血症诊断的重要依据.但血培养的影响因素较多,并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阳性率较低且耗时长.临床医师又急需实验室提供诊断和用药的参考依据.本文就细菌性败血症血常规的检查,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值比较,选择出一敏感又特异的数据作为细菌性败血症的佳指标,现报告如下.

  • 白细胞悬液治疗安痛定引起粒细胞缺乏症1例

    作者:李红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持续高热而入院,半日前因受凉,鼻塞,流涕,体温38℃~39℃,在当地医院就诊,查白细胞4.1×109/L,并肌注安痛定3次,共6支,次日仍高热,体温达40℃~41℃,查白细胞0.5×109/L,嗜中性零,嗜睡无力,咽痛,治疗5d,仍持续高热而转入本院入院查T39℃,P130次/min,R24次/min,BP100/60mmHg,神志清,急性病容,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口腔粘膜无溃疡,咽充血,有两处麦粒大溃疡,双肺呼吸音粗,无湿性罗音,心率13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不大,查血象白细胞0.35×109/L,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零,血小板98×109/L,骨髓呈成熟障碍,粒系严重受抑,原始及早幼粒占5%,后期不见,红系未见异常,淋巴及网状细胞相对增生占79%,浆细胞占2%,巨核系增生良好,血小板多见.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