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绝经后女性高血压

    作者:胡哲;高平进

    高血压在全球的发病率超过25%,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其中在50岁以前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在女性绝经后这种局面发生改变,女性高血压发病率开始上升,特别在70岁以后明显高于男性,妇女健康倡议的一项队列研究表明,在美国绝经后女性中有63.2%接受降压治疗,但只有29.3%的患者血压可以控制达标[1].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研究也证实,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病的风险也明显增加,表明在老年女性高血压的控制并不理想[2].绝经后女性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围绝经期开始女性雌激素水平开始降低,雌/雄激素比下降,雄激素相对增高,对血管内皮功能、交感神经系统、盐敏感等产生一系列改变,影响血压水平.

  • 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丁鹏;刘惠亮

    心力衰竭(HF)是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依据LVEF将HF分成3种类型:射血分数减低的HF(LVEF< 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HF(LVEF40%~49%)、射血分数保留的HF(LVEF≥50%)[1].它是绝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全球HF患者的数量已高达2500万,并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心].

  • 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文近;刘迎午

    1990年,日本学者Hikaru Sato及其同事依照左心室造影,首先描述了一种独特的影像,发病时心脏收缩期心尖部膨隆、心底部狭小,形似日本古代捕章鱼的瓦瓶(tako-tsubo),当时将其命名为“tako-tsubo”心肌病.随后结合其发病早期独有的心尖部收缩功能障碍,将其命名为左心室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近年来,关于此病的报道逐年增多,且部分作者发现并研究了较多的病例,逐渐积累了对该病的知识,对该综合征的命名亦有多种,包括破心综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神瓶心肌病(ampulla cardiomyopathy)、急性心肌病(acute cardiomyopathy)和应激诱发的心肌顿抑(stress induced stunning);Sharkey及其同事以及Wittstein等结合该病患者发病前,有一个明显的心理或是躯体应激情况存在,且发病时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等应激性物质水平明显增高的特点,将该病命名为应激性心肌病( stress cardiomyopathy,SC);2006年AHA关于心肌病的科学声明中,将其分类为一种独立的心肌病,并正式命名为SC.

  •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

    作者:欧阳松云;王辰;詹玉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以睡眠过程中打鼾、呼吸暂停和呼吸浅表、夜间反复出现低氧血症和白天嗜睡为特征的常见病,常伴有代谢紊乱和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调节体质量、机体能量代谢和交感神经张力的一种重要的肽类物质,有收缩血管、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使血管壁增厚等多种心血管效应[1].我们测定老年OSAHS患者、单纯肥胖者、健康者的血浆NPY水平,旨在探讨其与OSAHS的关系.

  • B型利钠肽与心力衰竭

    作者: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在心室出现容量扩张和压力负荷时分泌[1].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体内存在神经激素激活,不仅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还有BNP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血浆BNP水平升高[2].

  • 心力衰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相关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静;孔一慧;李为民

    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而心力衰竭的发展亦是一个进展性的过程,即源于心脏重塑和功能恶化的进展.发生机制主要为长期神经激素激活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诱导心肌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AR)表达变化,β1-AR、β2-AR表达下调和脱敏,而由于β3-AR缺乏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的磷酸化位点等原因,心力衰竭时β3-AR的表达随着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而上调[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刺激β3- AR,经多种途径介导心肌损害,对心室重塑、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免疫炎性反应产生重要影响.

  • 老年人高血压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46G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哈黛文;高建步

    交感神经系统在血压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交感神经的递质必须通过与血管心脏等组织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有助于从遗传的角度阐明高血压的病因.我们以武汉地区汉族健康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β2-AR基因编码区的46位点进行了分析检测,旨在了解该基因多态性与武汉汉族老年人高血压的关联情况,从分子水平探讨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作者:武铁峰;王春田;刘小波;王义围

    慢性心力衰竭(CHF)已由改善血流动力学的药物治疗(正性肌力药物)转为拮抗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是肾素-血管紧张素和交感神经系统[1].我们应用新型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商品名:博苏,北京四环制药厂)治疗老年人CHF,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脑利钠肽的生理特性及其重组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琳;熊为国;郭晓宁;陈新

    心脏分泌两个重要的利钠肽:心房肌细胞分泌的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当心房和心室壁张力改变时,心肌细胞释放ANP和BNP,从而发挥平稳的扩血管、排钠作用,同时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睡眠呼吸暂停致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桂英;黄永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病,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发作的气流终止或气流减弱,即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导致肺换气不足,低氧血症,睡眠中反复惊醒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 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1参与心力衰竭小鼠心脏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的表达下调

    作者:靳文英;乔正国;郑春华;李素芳;陈红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和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1(PICK1)的相互作用,并检测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脏NET和PIC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1)细胞实验:293T细胞分为4组,分别转染质粒NET(NET组)、GFP-PICK1(GFP-PICK1组)、NET+ GFP-PICK1(NET+ GFP-PICK1组)以及NET+ GFP-PICK1 (KD-AA)[NET+ GFP-PICK1 (KD-AA)组],48 h后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进行亚细胞定位检测.(2)动物实验: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阿霉素组和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小鼠,分别于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1·次-1,累计用量22 mg/kg)和生理盐水.实验第10周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脏NET、PICK1和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PICK1与NET结合并介导NET的亚细胞定位.(2)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小鼠颈交感神经节中NET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59±0.15和0.64±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霉素组PICK1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73 ±0.13比1.18 ±0.15,P<0.05),且β1-AR的mRNA表达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0.62 ±0.12比1.00 ±0.11,P<0.05).(3)阿霉素组小鼠心脏NET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72±0.04比0.75 ±0.03,P<0.05),而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0.95±0.06比0.84 ±0.07,P<0.01).(4)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心脏交感神经纤维密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脏NET、PICK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ICK1介导的NET亚细胞定位障碍可能是心力衰竭时NET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起搏致猪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谢赟;刘奇良;徐佑龙;郜俊清;严鹏勇;张文全;孙剑光;王明瑜;金惠根

    目的 研究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对右心室快速起搏导致的心力衰竭猪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12头,建立快速起搏致心力衰竭模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消融组(n=6,心室快速起搏1周后接受RDN术)和对照组(n=6,单纯心室快速起搏,不接受RDN术).12头猪分别于建模前及其后每周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建模后1周(RDN术前)及2周检测血肌酐和血肾素、醛固酮等的水平.RDN术后1周复查肾动脉造影.建模2周后处死猪,检查心肾组织病理、肾动脉病理及交感神经染色.结果 12头猪置入起搏器前LVEF平均值为(60.5±6.0)%,快速起搏后1周,平均值为(35.3±9.8)%,表明右心室快速起搏致心衰模型建立成功.随访2周,消融组LVEF高于对照组[(42.8±5.9)%比(33.4±9.7)%,P=0.001 8],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28.4±3.7)mm比(33.0±2.0) mm,P=0.001 6].消融组消融后肾素浓度较消融前下降[(170.75 ±68.94) ng/L比(216.25 ±83.73) ng/L,P=0.046 4],醛固酮水平无明显改变,对照组醛固酮水平则明显上升(P =0.048).消融组血压、肾功能均无明显下降,无肾动脉狭窄、夹层及血栓形成.肾动脉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外膜交感神经元被破坏.结论 RDN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猪的心脏收缩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

  •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英明;朱智明;杨晔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如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脏重构在心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的治疗主要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在降低心衰死亡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严重心衰患者在1年内病情急剧恶化死亡者达40%[1].在几种低心输出量和高心输出量心衰动物模型以及慢性心衰患者已经证实血清加压素水平升高.

  •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

    作者:程远植

    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近年大量的研究显示,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激素系统长期过度增强是慢性心衰进行性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是心衰治疗的关键.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又称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aldactone)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第三个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药物[1].本文就醛固酮对心衰的影响,及螺内酯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现状给予简介.

  • 糖尿病与β受体阻滞剂

    作者:王建安;蒋峻

    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等危症.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在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对这些疾病可以带来重要的益处.尽管至今有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β受体阻滞剂的益处,但在既往有心血管事件病史和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仍未得到充分应用.

  • 室旁核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下调介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交感神经兴奋亢进

    作者:王仁俊;温美玲;周琴;未晓巍;李华;赵永斌;齐云峰;栾剑;周晓馥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室旁核内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的变化及其与交感神经活动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7周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假手术组和CHF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CHF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建模术后2周,对大鼠行下丘脑室旁核慢性灌注BKCa选择性阻断剂IBTX术,取假手术组和CHF组大鼠各24只,进一步分成8个亚组,即假手术+溶剂人工脑脊液(aCSF)组、CHF+aCSF组、假手术+IBTX低剂量组、CHF+IBTX低剂量组、假手术+IBTX中剂量组、CHF+IBTX中剂量组、假手术+IBTX高剂量组和CHF+IBTX高剂量组,每组6只大鼠,IBTX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125、1.25、12.5 nmol/nl.另取建模术后2周大鼠,行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病毒术,取假手术组和CHF组大鼠各12只,进一步分成4个亚组,即假手术病毒对照组、假手术基因敲减KCNMB4组、CHF病毒对照组和CHF基因敲减KCNMB4组,每组6只大鼠.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实时影像系统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进一步对大鼠行右侧颈总动脉插管,通过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采集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指标.在肾脏部位游离出肾交感神经,记录肾交感神经放电(RSNA),心电图采用标Ⅱ导联记录,同步得到心率.分别记录在药物或病毒干预后4周上述各指标变化.待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和肾交感神经记录结束后,经大鼠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取血结束后取大鼠心脏及肺脏称重,计算右心室体重比和肺重比.对大鼠心脏进行伊文思蓝染色,计算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室旁核内KCNMB4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BKCa基因表达量.结果 (1)抑制下丘脑室旁核BKCa功能对大鼠心功能、血液动力学、交感驱动和组织解剖学指标的影响:CHF+aCSF组及CHF+IBTX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低于相应的假手术各组(P均<0.05),LVEDP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假手术各组(P均<0.05),左心室大收缩速率(+dp/dt)均明显低于相应的假手术各组(P均<0.05).假手术+IBTX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肾交感神经放电和心率均明显高于假手术+aCSF组,假手术+IBTX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MAP和血浆NE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aCSF组(P均<0.05).CHF+IBTX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肾交感神经放电和血浆NE水平明显高于CHF+aCSF组(P均<0.05),CHF+IBTX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MAP和心率均明显高于CHF+aCSF组(P均<0.05).CHF+aCSF组及CHF+IBTX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右心室体重比和肺重比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假手术各组(P均<0.05).(2)CHF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KCNMB4基因及蛋白亚基表达量:CHF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KCNMB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KCNMB4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少于假手术组(P均<0.05).(3)下丘脑室旁核内KCNMB4敲减对大鼠交感驱动、心功能和组织解剖学指标的影响:微量注射病毒后4周,假手术基因敲减KCNMB4组和CHF病毒对照组大鼠的LVEDD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病毒对照组(P均<0.05),而CHF基因敲减KCNMB4组则进一步大于CHF病毒对照组(P<0.05),假手术基因敲减KCNMB4组和CHF病毒对照组大鼠的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则均低于假手术病毒对照组(P均<0.05),而CHF基因敲减KCNMB4组则进一步低于CHF病毒对照组(P<0.05).假手术基因敲减KCNMB4组和CHF病毒对照组大鼠的LVSP和+dp/dt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病毒对照组(P均<0.05),而CHF基因敲减KCNMB4组上述指标则进一步低于CHF病毒对照组(P<0.05),假手术基因敲减KCNMB4组和CHF病毒对照组大鼠的LVEDP明显高于假手术病毒对照组(P<0.05),而CHF基因敲减KCNMB4组则进一步高于CHF病毒对照组(P<0.05).假手术基因敲减KCNMB4组大鼠的MAP、肾交感神经放电、心率和血浆NE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病毒对照组(P均<0.05),而CHF基因敲减KCNMB4组上述指标则均高于假手术病毒对照组和CHF病毒对照组(P均<0.05).假手术基因敲减KCNMB4组和CHF病毒对照组大鼠右心室体重比和肺重比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病毒对照组(P均<0.05),而CHF基因敲减KCNMB4组上述指标则进一步高于CHF病毒对照组(P均<0.05).(4)下丘脑室旁核内KCNMB4敲减对KCNMB4蛋白亚基表达量的影响:假手术基因敲减KCNMB4组、CHF病毒对照组和CHF基因敲减KCNMB4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KCNMB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病毒对照组(P均<0.05),且CHF基因敲减KCNMB4组进一步低于CHF病毒对照组(P<0.05).结论 CHF大鼠室旁核内BKCa表达下调、功能钝化,而其可能参与介导了交感传出神经活动增强,与心衰状态下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有关.

  • 小剂量异丙酚在全麻拔管时对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绍臣;于天超;林万春;李慕白

    全麻病人在手术结束时,由于气管导管刺激以及疼痛刺激,产生交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不良应激反应,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病人预后极为不利.本研究在于观察全麻气管拔管前应用小剂量异丙酚(2mg/kg)对病人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概述

    作者:刘红伟;柳立民;刘希安

    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内分泌激活,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发病机制和治疗理念的更新,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已成为治疗CHF的关键.而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通过与儿茶酚胺竞争交感神经β受体,达到阻滞β交感神经作用的药物,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人们对促使CHF恶化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对CHF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经过10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现将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 交感神经系统对骨量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杨雨凡;陈一心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骨量调节紊乱所致的骨量减少,具体分子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期研究证实,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表面均存在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以受到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的直接和间接调控.本文现就目前SNS对骨量调控的机制及其在骨质疏松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骨质疏松和瘦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川

    近年来,随着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的发现,瘦素的发现并克隆使骨代谢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瘦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瘦素调节骨代谢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到神经,体液及多因素的综合.瘦素可通过多种内分泌因子间接影响骨量,瘦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后者能直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成骨,瘦素可抑制糖皮质激素分泌,后者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等多种途径导致骨丢失;瘦素可促进生长激素(GH)的释放,后者可促进骨形成;瘦素还可促进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分泌,其中雌激素可抑制骨吸收,雄激素可促进骨形成而增加骨量.总而言之,瘦素对骨的作用广泛而复杂,涉及神经及体液调节的多个方面,各种作用之间的相互协调是维持骨量恒定的关键所在.尤其是瘦素对于交感神经的调节,瘦素通过交感神经作用在骨上的效应器——成骨细胞,且作用受体是β2受体,引起广大学者的浓厚兴趣,有望成为新的作用靶点,从而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使得瘦素有望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于骨质疏松和瘦素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447 条记录 4/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