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血清中NSE、 pro-GRP定量分析与免疫组化分析的诊断一致性评价
目的 评价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胸水、血清中NSE、pro-GRP定量分析与免疫组化分析的诊断一致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病理标本的NSE、pro-GRP表达进行分析,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和胸水NSE、pro-GRP表达水平做定量分析.结果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和胸水NSE、pro-G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SE、pro-GRP免疫组化分析与血清和胸水NSE、pro-GRP定量分析诊断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缺乏病理组织材料时,可定量分析血清和胸水NSE、pro-GRP表达水平获得与免疫组化分析一致的诊断效果.
-
肺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近年肺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专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肺癌有关[1,2].我们在临床检测中发现肺癌患者上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检出率较呼吸道感染患者高.本研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免疫组化分析检测39例肺癌手术标本的BSV和K-ras基因.探讨肺癌与RSV感染和K-ras基因突变的关系.
-
异种胰岛移植联合应副免疫抑制剂FK506和LEF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亚治疗剂量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和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联和应用预防猪对鼠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实验分对照组、FK506组、LEF组、FK506+LEF组,每组7只糖尿病大鼠,将分离纯化获得的新鲜成年猪胰岛(adult pigislets,APIs)立即植入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被膜下(20 000IEQ/kg),通过血糖测定、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研究胰岛有功能存活及排斥反应的情况.结果:移植术后四组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5.4±1.3d)、(13.7±2.5 d)、(17.3±2.5 d)、(31.7±4.2 d),FK506(2 mg/(kg/d))和LEF(10 mg/(kg/d))组胰岛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K506+LEF组较单纯用药组效果更好(P<0.01).术后第5 d移植肾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显示FK506+LEF组有更多的大量结构完整APIs存活,少有CD4+、CD8+T细胞及ED1+、ED2+巨噬细胞浸润,内分泌组织完整.结论:在猪对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中,亚治疗剂量的FK506和LEF单独和联合应用均明显有效地抑制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排斥反应,联合应用效果更佳,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
-
IgG4相关疾病误诊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3例并文献回顾
目的 通过病例资料分析IgG4相关疾病特点,总结IgG4相关疾病被误诊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原因,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3例IgG4相关疾病患者误诊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53~57岁,均有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及多系统受累,均曾行1次以上淋巴结活检.经病理检查,2例确诊、1例疑诊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筛查3例患者血清IgG4水平均明显升高,均大于1350 mg/L;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CT(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示全身广泛淋巴结及多脏器摄取增高;2例患者病理免疫组化证实IgG4阳性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50%以上.3例患者终被确诊为IgG4相关疾病.经足量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后3例患者的临床、血清学及影像学异常均迅速显著缓解.结论 IgG4相关疾病易被误诊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对临床表现、血清IgG4水平、PET-CT检查及病理免疫组化的综合分析有助于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 IgG4相关疾病 Castleman病 免疫组化分析 -
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是一种跨膜金属蛋白,通过调节Notch、上皮细胞型钙黏蛋白(E-cadhefin)、表皮 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形成和炎性疾病的发病.研究表明,ADAM10可能是肿瘤和炎性疾病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ADAM10在肝癌、前列腺癌、基底细胞癌、结肠癌和口腔鳞状 上皮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明确ADAM10在胃癌组织及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指标、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分析了ADAM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亚砷酸引起嗜睡一例
患者男,68岁.因乏力一个月,咽痛1周,于2002年8月5日入院.查体: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咽红,两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颌下、锁骨上、腋下、滑车、腹股沟、蝈窝等处淋巴结肿大,大小约(0.5 cm×0.5 cm)~(2 cm×3 cm),质中无压痛,牙龈轻度肿胀.胸骨压痛,心肺(-),肝脾肋下未及.血象:白细胞8.2×109/L,幼稚单核细胞0.72,Hb 99 g/L,血小板42×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幼稚单核细胞0.85,红系、巨核系未见.细胞化学染色:POX大部分阳性,NAE强阳性,绝大部分被NaF抑制,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分析:CD13、CD33、及胞质MPO均阳性,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单,M5b).
-
柯萨奇B3病毒抗体在心肌细胞损害中的作用
柯萨奇B病毒(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后期,部分病人及实验动物会出现不能分离出病毒的慢性心肌损害,这可能与体内出现的高效价循环抗体有关[1-3].为此,我们利用自制的柯萨奇B3病毒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与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与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作用,以探讨病毒抗体在心肌损害中的作用.
-
慢速程序化冷冻对家兔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PROH加S慢速程序化冷冻对家兔卵巢组织形态学、ER、PR、ki67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判断复苏后卵巢组织抗原性、细胞增殖活性和抗凋亡指数是否发生改变,为今后卵巢组织移植和体外培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卵巢组织取自8只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家兔,采用慢速程序化冷冻,对新鲜和复苏后卵巢组织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分析.结果 在新鲜和冻融的卵巢组织中卵泡的密度、分布和直径没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冻融后的家兔卵巢组织ER、PR、ki67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与新鲜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ROH加S慢速程序化冷冻对家兔卵巢组织形态学、抗原性、细胞增殖活性和抗凋亡指数无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家兔卵巢组织冷冻保存 冷冻保护剂 组织学分析 免疫组化分析 -
8 PDX-1转染的肠上皮细胞在肾小囊中可分泌胰岛素(ADA 2001年会,23-OR)
PDX-1在胰腺发育早期具有重要的作用.近的研究表明PDX-1可使非β细胞表达β细胞特异性基因.日本的研究者将PDX-1基因平稳地转染至大鼠未分化肠上皮细胞系IEC-6后该细胞可表达不同的β细胞特异性基因,如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葡萄糖激酶及NKx6.1(这些在原代IEC-6细胞中却检测不到),却不能表达胰岛素.将PDX-1(+)IEC-6细胞形成的细胞聚集物移植入成年雄性SD大鼠的肾小囊.14 d后,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DX-1(+)IEC-6细胞聚集物中有胰岛素分泌,而经过同样处理的PDX-1(-)IEC细胞聚集物却无此变化.体外应用betacellulin(BTC) 治疗也获得相似的结果,而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α则未发现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BTC可促β细胞分化,同时肠上皮细胞可作为糖尿病基因/细胞治疗的工具,也阐明了胰腺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的不同作用.
-
胃肠道间质瘤18例CT表现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2,10万.它来源于胃肠道的Caial细胞或幼稚间质干细胞[1],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干细胞肿瘤,大多数GIST都存在原癌基因c-Kit的突变闭,免疫组化分析CDll,强阳性率达97%,CD34表达率达820%[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GIST有较高诊断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现总结如下.
-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免疫组化病理,同时进行临床特征的记录与分析.结果:在30例患者中,Her2阳性表达24例,阳性表达率为80.0%.同时HER2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无关,与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免疫病理组化显示Her2阳性表达比较高,且与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为此需要加强病理特征分析.
-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组化分析及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 方法收集1998~2005年收治的4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抗体为CD117、CD34、SMA和S-100蛋白.结果危险程度极低2例,低度危险8例,中度危险19例,高度危险12例.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危险程度相关(χ2=4.85,P<0.05).CD117、CD34、SMA和S-10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90%、 83%、37%和25%,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程度无关(χ2=0.34、0.04、0.01、0.02,P>0.05).结论 Fletcher的危险程度分类符合临床治疗与预后的需要.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危险性的重要指标,而免疫表型与危险程度无关.肿瘤完全切除联合使用伊马替尼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卵巢透明细胞癌病理特征研究及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卵巢透明细胞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病理活检确诊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对肿瘤组织进行取样送检,收集两组病理及免疫组化信息,总结其病理特征.结果:16例肿瘤直径9~14cm,平均(11.34±2.46)cm,灰白色,肿瘤呈实性或囊实相间(实性为主);实性部分呈灰色/灰黄色,鱼肉状;囊性部分呈黄色脓样,部分患者伴有血性胶冻样;平切面多呈多彩状;肿瘤切片光镜下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癌组织由透明细胞、嗜酸性细胞和鞋钉样细胞组成,组织排列呈实性片状、腺管状或条索样.患者细胞角蛋白(CK)均存在不同程度表达,但均无波形蛋白表达,5例患者存在癌胚抗原(CEA)标记物上调表达.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存在CEA上调表达情况,癌组织病理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应进一步结合患者体征、生化检查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降低漏诊、误诊风险.
-
胸膜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技术
胸膜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术前确诊甚为困难,作者应用胸腔镜技术对此进行探讨。 研究对象源自作者所在医院198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632例胸部肿瘤病例,其中确诊为SFT5例(0.8%);男1例,女4例;年龄35岁至81岁。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5例中4例被误诊为肺肿瘤,全组均行经支气管镜活检术,但不能到达肿瘤区,经皮细针穿刺可达病灶,因其活动,难以获取组织学成分。而胸腔镜下4例明确为源自脏层胸膜的蒂形肿瘤,1例分叶,另3例表面光滑,同时取活检,在胸腔镜辅检查后人工气胸下行CT扫描,3例确诊为胸膜肿瘤。5例中4例行开胸或胸腔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免疫组化分析,5例CD34和Vimentin染色均为阳性;NSE染色1例阳性,而Cytokeratin染色均为阴性。 SFT系起源自胸膜的肿瘤,约50%有蒂,常埋没于肺实质内,故CT、MRI确诊十分困难,支气管镜检又难以到达病灶,经皮穿刺活检因瘤体活动取材不易,所以作者认为胸腔镜检查既可发现肿瘤的起源,亦能活检,进而辅以治疗,是术前确诊的有价值技术,免疫组化染色CD34和Vimentin阳性Keracin阴性为本病特征。(沈月霖摘 马玉峰校)
-
多层螺旋 CT 定位下经皮细针穿刺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肺部结节性病变指的是肺内呈弥漫性分布或孤立的实质性病灶,种类较多,大多数无特征性形态学表现,同一病变可呈多样性表现,影像学诊断较困难,特别是直径小于1 cm 的肺小结节病变,单纯影像学诊断的风险更大。近年来,临床诊断与鉴别肺部肿块的重要方式是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具有微创、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1]。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80例肺小结节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 定位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
胃肠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自胃肠壁常见的一种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具有特殊性.为探讨其临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32例GIST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64例肺周围病变患者进行肺穿刺活检,并对部分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穿刺成功62例 48例患者诊断为肺癌,结核为7例,炎性假瘤3例,未确诊4例.诊断率达93.5%.恶性组织免疫组化标记均为阳性,未确诊4例中有2例免疫组化标记阳性,术后证实为鳞癌和鳞腺癌.结论 CT引导肺活检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辅助检查技术.
关键词: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 免疫组化分析 肺周围肿块 -
小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种子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小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种子细胞的实验研究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收集健康成人骨髓,通过Ficoll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加以诱导,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分析等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倒置荧光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化示VWF抗体染色阳性,CD34抗体染色阴性.结论: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可作为小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理想的种子细胞.
-
恶性颈动脉体瘤合并闭经和泌乳一例
患者女,36岁,右下颌肿物5年余伴低热1年。于1998年11月2日入院。5年前发现右下颌蚕豆大小的无痛肿块,3年前出现停经、溢乳。根据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头颅MRI检查诊断泌乳—闭经症。口服溴隐亭治疗,月经恢复,催乳素降至正常水平,以后每日服溴隐亭2.5 mg维持治疗。2年前感右下颌肿物逐渐增大,行手术治疗,发现肿物呈椭圆形包绕颈内外动脉分叉部,因与颈动脉粘连紧密未能剥离。术后诊断:颈动脉体瘤。经CT检查示右侧颈内外动脉分叉处,45 mm×48 mm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病灶将右侧颈内静脉向外推压,增强后病灶明显增强,同血管密度。1年来出现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症状。X线片发现双肺结节样肿块数个、类园形(直径1~2 cm),密度均匀,边界清。CT检查诊断为肺转移瘤。肺组织活检免疫组化分析: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嗜铬粒素(CgA)。既住无糖尿病及风湿病史,结婚10年,G1P1,月经14,(3-5)/(28-31),1998年5月7日。父母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检:体温37.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精神差。右下颌角前下方可触及一约3 cm×5 cm大小的肿块,中等硬度、边界清、无触痛、活动度欠佳。甲状腺(-)、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略粗糙,心(-),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病理反射(-)。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血沉130~168 mm/h,血清总蛋白61~67 g/L、白蛋白20~31 g/L、球蛋白36~41 g/L。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32kd、29kd)+、A-SSB(47kd)+、A-SSA(52kd)±、抗核糖体蛋白抗体(38k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0h 12.9 mmol/L、0.5h 20.9 mmol/L、1h 24.6 mmol/L、2h 23.3 mmol/L。免疫反应性胰岛素:0h 5 mU/L、0.5h 20 mU/L、1h 26 mU/L、2h 10 mU/L。血清甲状腺激素:T3 0~0.3 nmol/L(正常值0.8~2.94 nmol/L)、T4 50~72 nmol/L(正常值43~183 nmol/L)、FT3 0.05~0.9 pmol/L(正常值3.18~9.22 pmol/L)、FT4 4.68~17.00 pmol/L(正常值8.6~25.6 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0 mU/L(正常值0~8 mU/L)、皮质醇157~224 μg/L(正常值50~250 μg/L)、促生长素(GH)1.0~1.2 μg/L(正常值<5 μg/L)、促性腺激素FSH 0.0~1.5 IU/L(正常值3~30 IU/L)、LH 0 IU/L(正常值3~16.8 IU/L),催乳素29 μg/L(正常值2~25 μg/L)。住院半年,终因病情恶化未能救治。
-
上皮性卵巢肿瘤中bcl-2、bcl-xl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bcl-xl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2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12例交界性肿瘤、72例恶性肿瘤组织中bcl-2、bcl-xl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cl-2在正常卵巢、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10)、19.1%(4/21)、50%(6/12)、和55.6%(41/72),bcl-xl在正常卵巢、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均为阴性表达,在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和48.61%.bcl-2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差者bcl-2表达低.bcl-xl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在Ⅲ、Ⅳ期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05%、71.43%,Ⅰ、Ⅱ期为12.50%、45.00%;两者均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无关.未发现两者有相关关系.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bcl-2和bcl-xl基因参与了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