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重症肌无力及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
1病例患者女性,23岁,已婚,于2004年3月突然感到眼睑下垂,睁眼费力,伴性情急躁,多汗,易饥,心慌,并逐日消瘦.查血三碘甲状腺氨酸(T3)2.43 ng/ml,甲状腺素(T4)14.5μg/ml,促甲状腺激素(TSH)0.001,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60%,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55%,均明显高于正常,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重症肌无力",给予他巴唑和吡啶斯的明正规服用2个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眼睑下垂症状得到控制.在查甲状腺功能的同时,作胸腺CT检查示胸骨后有4.5 cm×4.0 cm×1.5 cm大小的肿物,提示胸腺增大,甲状腺扫描除甲状腺呈均匀性肿大外,无其他异常.
-
甲状腺瘤促甲状腺素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8年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瘤100例,用S*#-P法测定促甲状腺素(TSH)受体,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瘤体及其周围甲状腺组织,了解有无微小瘤灶,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100例甲状腺瘤中,男11例,女89例,年龄10~72岁,平均30岁.均因为颈前肿块就诊,其中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4例,肿块隐痛8例,呼吸困难4例;肿块位于甲状腺右叶57例,峡部6例,左叶37例;肿块单发97例,多发3例.T3、T4升高4例,正常71例,低于正常25例;TSH正常82例、升高18例;吸碘率升高3例,正常97例;131I甲状腺扫描96例,其中冷结节25例,凉结节22例,温结节45例,热结节4例;手术方法:肿瘤摘除术25例,患叶次全切除术33例,患叶切除术40例,双侧叶次全切除术2例.
-
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一例
患者女,29岁.因发现颈前肿块6月余,于2001年6月22日入院.体检:颈前区可触及2cm×3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左叶近峡部腺瘤伴液化,核素131碘甲状腺扫描呈冷结节.临床诊断为甲状腺左叶腺瘤.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呈仰卧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切开皮肤约15mm,经该切口钝性分离胸前皮下腔隙和颈阔肌下腔隙约16cm×10cm范围大小.放置Hasson套管(直径10mm)作为观察孔,注入CO2气体(压力设定为6mmHg)建立操作空腔,并插入内镜观察颈前区解剖结构.另外2只操作套管(直径分别为5mm和10mm)于双侧乳晕上缘切口置入胸前皮下空腔.经2只套管分别插入抓钳和超声止血刀(LCS, LaparoSonic Coagulating Shears, Ethicon),在内镜下用LCS切开颈前肌群显露甲状腺左叶肿瘤,见肿瘤位于左叶中部内侧,为囊实性肿块,约2cm×3cm大小.
-
甲亢患者服用99mTc-高锝酸钠胶囊后γ射线的监测
为了解病人服用放射性药物后是否对周围环境有影响,我们对服用99mTc-高锝酸钠后进行甲状腺扫描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不同距离和不同时间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报道如下.
-
放射性核素在临床应用时对医护人员损伤与防护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核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拓宽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领域的空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医护人员接触放射性药物的时间较长,剂量较大,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尤为重要,我院自1998年成立核医学以来,开展了甲状腺扫描,全身骨扫描,肾动态扫描,口服碘131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
-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16例分析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近15年来收治的1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均做T3,T4,TSH或甲状腺扫描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程从1天~2年,长1例5年,16例均为男性,年龄18~45岁,平均32.5岁.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护理进展
1 甲状腺功能检查进展过去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是基础代谢率、131 碘摄取率和甲状腺扫描.现通常进行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检测,即血清总T3(TT3)、总T4(T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
-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因甲状腺肿大5年,颜面及四肢肿胀、怕冷半年,于2004年6月8日入院.查体:血压130/90mmHg,心率60次/分,颜面浮肿.甲状腺Ⅱ度肿大,质中,无压痛及结节.四肢皮肤粗糙,四肢明显非凹陷性水肿.其它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03×1012 /L,血红蛋白98g/L;尿常规正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正常;血FT328.9pmol/L(正常值2.2-6.8 pmol/L),FT4152.3pmol/L(正常值10.3-25.7 pmol/L),TSH4.2uIu/L(正常值0-10 uIu/L),TGAb、TMAb均正常.甲状腺131碘摄取率2h3%(正常值5-8 %)、4h4%(正常值8-15%)、24h10%(正常值15-45 %);甲状腺扫描提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TRH兴奋试验无法做;头颅蝶鞍CT正常.临床上疑为全身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给予L-T4(优甲乐)25-75 ug/d,半年后复查血FT3、FT4正常,至今随诊2年余,甲状腺肿大仍存在,而浮肿、怕冷症状消失,多次复查FT3、FT4、TSH均正常.
-
DUOX2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患儿男性,于39周时入院经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为4000 g。出生第7天新生儿筛查结果显示为高水平的 TSH (132μIU/ml)。出生第21天时召回复查,体重4800 g,身长55 cm,生化结果为:TSH 82.59μIU/ml/, FT48.75 pmol/L, FT34.43 pmol/L。根据以上结果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遂给予左旋甲状腺素( LT4)替代治疗,初始剂量为9.4μg·kg-1·d-1,剂量随TSH、FT4和FT3的血清学水平进行调整。由于该患儿3岁时,停止LT4替代治疗8周后TSH水平再次升高,因此确诊为永久性CH。同时,进行99 mTc甲状腺扫描显示甲状腺肿大。目前该患儿8岁,智力发育正常,予LT41.7μg·kg-1·d-1进行持续性替代治疗。
-
充分发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优势
核医学的优势项目是随着显像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在临床实践和多种医学影像技术的激烈竞争中形成的.为此,不同年代核医学检查的优势项目有所不同:在上世纪60年代是甲状腺扫描;70年代CT尚未普及,是肝扫描和脑扫描;80年代在CT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是骨显像;90年代以后,在心血管核医学和肿瘤核医学异军突起的形势下,骨显像仍以探测骨病变的高灵敏度、一次检查全身成像的能力、无绝对禁忌证和受检者接受相对低的辐射剂量而经久不衰,被临床广泛认可,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
双乳晕入路颈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2004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在全麻下借助超声刀,通过双乳晕入路开展颈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3例,美容效果更佳,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5例,女18例.年龄16~57岁.均由体检或无意中发现甲状腺肿物,无明显临床症状.B超提示甲状腺内等回声肿块10例、低回声肿块11例、强回声肿块2例.18例为单发性肿块,另有3例为2个肿块、2例为3个肿块并分布于双侧甲状腺.肿瘤直径0.8~5.1 cm.T3、T4均正常范围.17例甲状腺扫描,14例为温结节,3例凉结节.术前有11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排除甲状腺癌.右侧上极3例,右侧中下极4例,左侧中下极5例,左侧下极4例,峡部2例,双侧5例.
-
颈部的甲状腺肿“遛”进了胸腔
47岁的吴女士吃干食时经常梗噎,时轻时重,反反复复,已经5年多了 到过多家医院,并多次做上消化道造影及内窥镜检查,都未发现食管有明确病变 中医当"梅核气"治疗,吃了几十付中药也没见效果 尤其是今年夏天以来,不但进食梗阻症状加重,吃东西还觉颈部胀痛,躺着睡觉就胸闷透不过气来,只能倚着床头睡 经人介绍来到我们医院,经过仔细询问与查体,发现吴女士左颈部长了一个肿块,经抽血化验、同位素甲状腺扫描、颈胸部CT和磁共振等检查,确诊
-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30例报道
我院从1980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共收治甲亢368例,其中并发周期性麻痹(简称"周麻")30例,占8.15%,现作简要报道并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1诊断 30例均经过T3、T4、TSH检验,均经甲状腺扫描及I131率测定,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进症.
-
小儿甲状腺孤立结节
本文介绍36例小儿甲状腺孤立结节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采用临床检查结合甲状腺扫描、超声检查、颈部X线平片,甲状腺淋巴造影、活检等作为各类孤立结节的鉴别方法.
-
高频B型超声在术前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优势
目的探讨高频B型超声、甲状腺扫描在术前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对2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高频B型超声和甲状腺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频B型超声对甲状腺多发性结节诊断率明显优于甲状腺扫描.结论高频B型超声对结节定位、定性准确率高,特别是对甲状腺扫描难以发现的小结节,故应为甲状腺结节首选的检查、筛选手段.而甲状腺扫描可反映甲状腺结节的功能情况,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性病变诊断率较高,但对恶性病变诊断缺乏特异性.
-
以孤立性甲状腺冷结节为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发病时间至入院20天至3月.5例病前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史.6例均以颈前疼痛性肿块就诊.3例血沉增高.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99mTC甲状腺扫描显示均为孤立性冷结节.手术情况: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两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
纵隔畸胎瘤误诊为甲状腺囊肿并囊内出血1例
患女,34岁.以发现颈部包块1月,明显肿大10d诉于2000年2月28日入院.1月前发现颈部有一包块,约核桃大小,无胸痛、心悸、气短等.10d前肿块突然增大,约拳头大小,无声音嘶哑、发热、咳嗽等.伴轻度吞咽困难、气短、不能平卧.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不大.无颈静脉怒张.颈前区下方可见一约15.0cm×15.0cm×10.0cm大小之包块,表面光滑,质韧、有囊性感,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不随吞咽活动而上下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气管未触及.心界不大,心浊音界右移.余无异常.初步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囊内出血.甲状腺扫描:仅见两叶上极有部分核素分布,位置正常,外形增大,为冷结节,吸碘率降低.基础代谢率正常.B超:甲状腺左叶囊肿并出血.胸片及颈胸部CT:气管、心脏大血管右移,颈胸部巨大混杂性肿块,内有钙化,无肿大淋巴结.考虑畸胎瘤.入院后肿块逐渐增大,呼吸困难加重,于2000年3月6日急诊手术.常规取颈部横弧形切口长约15cm,见肿块位于甲状腺前、颈前肌群后,来源于胸骨后.甲状腺大小、位置正常,未及包块.劈开胸骨,见肿块位于前纵隔,与颈部肿块延续形成约30cm×20cm×20cm大小之多囊性包块,与左胸膜粘连.完整切除肿块,手术顺利,痊愈出院.术后病理:成熟性畸胎瘤.出院诊断:纵隔畸胎瘤.讨论纵隔畸胎瘤发病多在20~40岁,男女比例均等,约占纵隔肿瘤的8%~15%,约有10%的畸胎瘤为恶性,位于前上纵隔,囊壁常有钙化斑、表皮、真皮、皮脂腺等.囊内为褐黄色液体,混有皮脂、胆固醇结节,并有毛发等.实体部常有骨、软骨、肌、支气管、肠壁、淋巴样组织等.常伴有胸痛、胸闷、咳嗽及吞咽、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本例误诊原因:①纵隔良性肿瘤多向胸腔生长,而本例则由胸廓口突出至颈前区.②患者始终无胸痛、胸闷,无神经受压,无颈静脉怒张及心、肺功能障碍.③由于肿块短时间迅速增大且伴有压迫症状,甲状腺受压使甲状腺扫描提示冷结节,加之B超检查符合甲状腺囊肿并囊内出血,是以误诊.胸片及颈胸部CT提示纵隔畸胎瘤,但始终认为颈部肿块来源于甲状腺.纵隔畸胎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尤其是肿块如此巨大,更为罕见.笔者认为:对于该病的诊断,必须靠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加上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提高术前确诊率.同时本病还应与胸腺瘤相签别,后者常伴有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