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单胺氧化酶与肝纤维化四项在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活性与肝纤维化四项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89例作为患者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MAO活性和肝纤维化四项的水平.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和MAO活性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MAO活性与肝纤维化四项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HA)与MAO的相关性好(r=0.948,P< 0.05).在肝纤维化四项结果正常的患者中均有MAO异常检出率,且胶原Ⅳ正常的结果中MAO异常检出率高为(51.10%).结论 血清MAO活性和肝纤维化四项水平均可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MAO更具敏感性,且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
抗纤丸治疗老年慢性肝炎60例临床分析
我们依据中医活血化淤、软肝散结之原理应用抗纤丸治疗60例老年慢性肝炎,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四项、肝功能、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旨在探讨抗纤丸在抗肝纤维化及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等方面的作用.
-
肝纤维化模型磁共振成像T1、T2和ADC值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探索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进行肝纤维化的诊断成为众多肝病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检测磁共振成像(MRI)中的T1值、T2值和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中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部分血清生化和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RI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
-
恩替卡韦治疗HBV DNA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研究
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反复(≥3次)检测 HBV DNA 阴性,但临床提示肝硬化患者,经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6个月无效。本研究对该类患者进行观察。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60例患者为本院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住院或门诊患者,入选符合以下条件:①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至少6个月,A/G≤1;②PLT 60~80×109/L;③B超示肝脏回声呈粗大不均光点,门静脉直径≥1.4 cm,脾静脉直径≥0.9 cm,脾厚≥4 cm;④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PCIII,LN,Ⅳ-C,其中至少2项或2项以上异常者;⑤HBV-M:HBsAg,HBcAb 阳性或HBsAg,HBeAg,HBcAb 阳性或 HBsAg,HBeAb,HBcAb 阳性,但 HBV DNA<1000拷贝/mL;⑥经用复方鳖甲软肝片6个月无效[1]者。治疗组30例,年龄35~70岁,男24例,女6例,对照组30例,年龄30~66岁,男25例,女5例,两组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
肝纤维化四项血清标志物是否存在可信诊断价值
肝纤维化时当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大于降解和吸收,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失衡,在肝脏中过多积聚和沉积,肝内胶原纤维增加进而逐渐形成肝纤维化,尤其是后期的降解减少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机制[1].肝纤维化四项包括:(1)Ⅲ型前胶原( PCⅢ)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PⅢNP);(2)Ⅳ型胶原(CIV);(3)层粘连蛋白(LN);(4)透明质酸(HA).
-
肝纤维化四项对各型肝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各型病毒性肝炎在慢性转化时,都会发生纤维组织的增生(肝纤维化),随着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终将导致肝硬化,但如果进行早期相应的逆转治疗,可使纤维化程度减轻消失.本文通过检测30例正常健康人和764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A、LN、PCⅢ、Ⅳ-C的浓度,旨在探讨它们对早期预防、早期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健康体检者中饮酒人群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含量分析
饮酒对人体有害,尤其长期大量饮酒.文献报道,酒精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其代谢产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肝纤维化的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所以我们在做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健康体检时,对饮酒人群进行了肝纤维化四项指标(Ⅳ-C、PⅢP、HA、LN)分析,发现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Ⅳ-C、PⅢP差异有显著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ARFI技术与血清铁、铁蛋白和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ARFI)、血清铁、铁蛋白及肝纤维化四项指标(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蛋白、透明质酸)在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中的相关性。方法在2013年6-10月期间,选取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和53例肝纤维化、肝硬化作为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上述7项指标的检测,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测量指标的差异;将观察组ARFI测量值与血清铁、铁蛋白、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ARFI、血清铁、铁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1);观察组的ARFI分别与透明质酸(r=0.48,P<0.01)、层黏蛋白(r=0.44,P<0.01)、Ⅳ型胶原(r=0.41,P<0.01)和血清铁(r=0.33,P<0.05)均存在正相关;但与Ⅲ型前胶原(r=0.07,P>0.05)和铁蛋白(r=0.12,P>0.05)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ARFI技术可无创反映肝组织的弹性硬度,且与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Ⅳ型胶原、血清铁相关性良好,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的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包括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在慢性肝炎患者的体检中加做这四项检查非常有意义,对肝纤维化有早期诊断的价值.透明质酸(HA)是结缔组织基质的主要成份之一,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功能和活动性纤维化的指标.在肝病进展中,其浓度高低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也是一项诊断亚临床型(代偿良好)肝硬化的较敏感指标.
-
224例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肝脏弥漫性损害.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组织学改变,不仅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贯穿于肝硬化的全过程,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1].目前肝活检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可靠的方法,但因其取材局限,有创伤,不便常规随访及动态观察,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测定对慢性肝炎诊断的临床意义
慢性肝炎的纤维化程度通常分为0~4期,而根据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则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三度.我们对临床确诊的124例慢性肝炎患者联合检测了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以探讨这四项指标对慢性肝炎分型诊断的价值.
-
如何综合判断肝纤维化四项的检查结果
关键词: 肝纤维化四项 -
恩替卡韦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连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0周)、治疗后26周、52周及78周的HBV DNA,血生化(白蛋白、前白蛋白、ALT、AST等)及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四项、APRI、FIB4)指标,并对抗病毒治疗过程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78周后,在HBeAg阳性组有98.46%的患者,阴性组100.00%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乙肝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0周到78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BeAg+:93.50(57.50~152.25)mg·L-1 vs.171.00(128.00~201.50)mg·L-1;HBeAg-:126.50(70.25~186.25)mg·L-1 vs.192.00(124.00~215.00)mg·L-1),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胺转肽酶0周到78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基本恢复至健康人水平.同时,肝硬化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APRI、FIB-4,0周到78周的变化分别为HBeAg+:1.48(0.58~3.42)vs.0.36(0.35~0.57),3.32(1.30~7.23)vs.1.11(0.71~1.27);HBeAg-:1.09(0.44~2.15)vs.0.53(0.36~0.72),3.34(1.35~7.30)vs.2.00(1.28~4.08).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程度得到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
-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治疗中的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四项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80例单纯慢性乙肝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ol)、层黏连蛋白(LN)、AST/ALT比值及乙肝DNA(HBV-DNA)指标水平.结果 (1)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A、Ⅳ-Col、PⅢNP 、LN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肝组(P<0.01).(2)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106copy/mL组中除LN外,其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在103~105copy/mL组和HBV DNA<103copy/mL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 DNA 103~105copy/mL和HBV DNA<103copy/mL两组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在AST/ALT>2、12时为(785.2±216.4)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Col升高水平在AST/ALT>2[(598.2±158.6)μg/L]和AST/ALT<1[(438.7±146.1)μg/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和LN升高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四项与AST/ALT比值、HBV DNA有利于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程的监测,同时为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及疗效的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 HBV)持续感染是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及肝炎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我国HBV感染率高,且每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4%[1],HB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一系列病理损伤是导致肝炎肝硬化的始动因子,目前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的研究较多,但对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研究不多[2].我们对我院81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