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起病形式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起病形式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患有不同起病形式的三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给予喹硫平治疗,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对三组患者进行评定并比较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和亚急性起病组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慢性起病组(P<0.01)。结论:起病形式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起病越急治疗效果越好。
-
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Wilson病1例
目的:认识Wilson病(WD)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方法:报告1例以急性溶血性贫血(溶贫)为首发表现的WD,并行文献复习.结果和结论:以急性溶血为首发症状是WD一种少见的起病形式,常伴肝衰竭,预后不佳;WD误诊率较高主要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关,对于年轻的不明病因的溶贫患者应注意排除WD的可能;血清碱性生磷酸酶舌性下降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
经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12例临床研究
脊髓血管畸形(spin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VA)是指脊髓血管先天发育异常而形成的一类病变,临床少见.因起病形式多样,易误诊.随着磁共振成像(MRI)、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技术的提高,此病渐被认识.虽诊断性脊髓DSA技术要求高并有一定危险,但如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而一旦误诊可能终生致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诊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0-2004年收治12例SVA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报道如下.
-
应该规范进展性卒中的定义
关于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的概念及定义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迫切需要进行规范.我国五年制第5版教材[1]关于进展性卒中的描述为: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48 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八年制教材[2]采用的定义为: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将脑梗死分为完全性和进展性;进展性指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 h至数天.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指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血栓形成.其临床症状、起病形式的多样性,使其漏诊率及误诊率高,近年来由于CT及MR等的应用,诊断及治疗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对本院近年来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14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7例分析
近年来,对初诊的成人糖尿病(DM)在病因分型上关注一类特殊类型,即Tuomi等人称之为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简称LADA).此型本质上是成人时期发病的1型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遭受自身免疫性损伤后分泌功能受损引起的糖尿病.这种免疫介导的损伤过程的速度和程度,在成人患者中差异很大.因此,LADA的临床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别.现将我们诊治的17例LADA在起病形式上分析如下.
-
46例大面积脑梗死CT及临床分析
收集我科自1992年至2000年6月经颅CT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4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35~81岁,平均60.6岁,其中50~81岁38例,占82.6%.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4例,糖尿病史9例,高脂血症14例,烟酒史18例,脑卒中史4例,风湿性心脏病史4例,冠心病(临床拟诊)9例,心肌病2例,左房粘液瘤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血管内膜炎1例,心房纤颤17例.1.2 起病形式活动中突然发病36例,静态下发病10例,进行性加重7例.
-
葡萄糖毒性与脑缺血性损害
脑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急性起病形式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 TIA)和缺血性卒中(Ischemis Stroke, IS)。脑缺血是直接导致死亡和长期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与TIA和IS的发病密切相关, 且进一步加重缺血后的脑损害。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了加重脑缺血损害的主要因素是高血糖产生的葡萄糖毒性, 而且研究了其发生的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高血糖是增加TIA、 IS发病率、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占全部脑卒中不足1%[1].其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常被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神经影像技术以及神经介入放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该病大部分病例能够得到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大大降低了该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了预后[2,3].
-
脑梗塞380例临床与CT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10例,女170例,30~39岁1例,40~49岁40例,50~59岁112例,60~69岁组138例,70岁以上89例,有高血压病史249例(占65.53%),其中32例发病时血压正常,148例发病时血压偏高,糖尿病52例(占13.68%),有明确冠心病史37例(占9.74%),脑血管病史71例(占18.68%)。1.2 起病形式:184例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病,127例在日常工作中发病,29例在情绪激动时发病,40例病人因常规体检或因其它原因检查时CT确诊。1.3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意识清醒328例,嗜睡40例,不同程度昏迷12例,头痛176例,头晕62例,呕吐24例,言语不利或失语48例,不同程度偏瘫230例,肢体麻木32例,无任何症状者40例。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误诊率可高达50%以上[1].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治疗,常常引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3例分析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脊髓表面血管破裂所致急性出血性脊髓血管病.因其病因较多,如外伤、腰椎穿刺、血液病、抗凝治疗、脊髓动脉畸形、脊髓肿瘤等;起病形式不一,发病特点及其症状因人而异,若出血未进入颅腔,头部CT往往正常,常被误诊,现将3例病例报道如下.
-
麻痹性痴呆18例临床特点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修订的神经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1)血清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2)脑脊液的RPR阴性,但具备蛋白高或细胞数高结合不明原因的符合梅毒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为诊断可能.本组病例均符合.18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38~73(39.1±15.0)岁.流行病学史:1例吸毒史,3例冶游史,均无艾滋病病史.起病形式均为亚急性,病程6~16个月,为慢性过程,病情逐渐加重.
-
急性特异性脊髓炎
脊髓炎是指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脊髓炎症.按致病原因可将脊髓炎分为非特异性脊髓炎、病毒性脊髓炎、化脓性脊髓炎、结核性脊髓炎、真菌性脊髓炎、梅毒性脊髓炎等.若按起病形式可分为急性(1周内病情达高峰)、亚急性(2~6周)和慢性(超过6周)脊髓炎[1]其中以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acute nonspecific myelitis,ANM)为常见,其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横贯性炎性脊髓损害;如果病变由下而上逐渐累及颈髓和延髓,称为上升性脊髓炎.ANM通常亦称为急性脊髓炎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变常局限于脊髓的数个节段;胸髓常受累;临床特征为病损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2].
-
以缺血性脑血管形式起病的急性心肌梗死2例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脉内血栓形成、冠脉痉挛造成持续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不可逆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电图特异性改变和心肌酶学改变.但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如偏瘫、失语、眼球凝视及意识水平下降为起病形式的急性心肌梗死则临床报道不多.以下系根据笔者所在科室病例作一简要分析.
-
几种特殊起病的川崎病临床分析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呈现一些特殊的起病形式,现将我院收治的几种特殊起病的川崎病总结如下.
-
大、中学生精神病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生和中学生精神病在起病形式、精神诱因、临床症状方面的差异,从而为对其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2例大、中学生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学生组以缓慢起病明显多于中学生组(P<0.05).两组在有无精神诱因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精神诱因的内容方面有明显不同.中学生组幻听(P<0.001)、思维松散(P<0.01)、被控制感(P<0.05)、被害妄想(P<0.001)、非血统妄想(P<0.05)、情感淡漠(P<0.05)等症状明显多于大学生组.结论:针对大、中学生精神病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应提出不同的干预方法.
-
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8例分析
偏侧投掷症-偏侧舞蹈症( Hemiballismus-Hemichorea,HB-HC)是锥体外系损害的疾病,投掷症是以肢体粗大的、无规律、猛烈投扔样动作为特征,主要是由于肢体近端肌肉收缩所致,舞蹈症则表现为近端、远端肢体的连续、无规律、急跳样不自主动作,均以偏侧为主。现将我院1992~1998年收住院的HB-HC 8例患者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54~79岁,平均65.2岁。既往史: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1例,高脂血症3例。1.2 临床特点:1.2.1 起病形式;本组患者均为突然发病,30分钟~48小时达到高峰,4例睡眠时发病,2例活动时发病,2例相对安静时发病。就诊时血压高者为26.6/14.6kPa,低者为18/8kPa,均以一侧肢体(或伴有同侧面部)不自主投掷样或舞蹈样运动为首发症状,伴有头晕1例,呕吐1例。1.2.2 主要症状和体征:不自主运动部位和表现,单纯上、下肢5例,上、下肢伴面部3例;面部表现为撅嘴、眨眼、吐舌、挤眉、皱额等,上肢表现为伸手、举臂、屈伸、甩动等变化多样,下肢表现为易跌倒、步态不稳、踢腿。其中表现为近端大关节大幅度投掷样运动3例,近、远端关节小幅度舞蹈样运动4例,混合投掷舞蹈样运动1例。8例神志均清楚,构音不清2例,患侧鼻唇沟浅2例,患侧上、下肢肌力4~5级,肌张力均降低或呈变形性张力,患侧腱反射降低6例,腱反射消失2例,患侧Babinski征(+)2例,Choddock征(+)1例。
-
慢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1例及文献复习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绝大多数表现为急性病程,少数情况下为亚急性过程,而呈慢性过程者更为少见.不同发病过程的患者在起病形式、临床演变过程、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本文报告一例临床诊断的慢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复习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点、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
22例法轮功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观察与护理
本文对我院1999-07~2001-03间确诊收治的法轮功所致的精神障碍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诊断及措施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法轮功致精神障碍患者符合CCMD-2-R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女12例,男10例,年龄20~67岁,平均43.5±11.67岁.婚姻状况:已婚5例,离婚8例,丧偶7例,未婚2例.职业:工人11例,干部4例,教师2例,医务人员2例,农民2例,无业2例.文化程度:大专4例,中专4例,高中6例,初中6例,小学1例,文盲1例.病前性格:内向性格14例,外向性格8例.练功前已有慢性心身疾病8例,有精神病家族史7例.练功目的:修心养性、求圆满,死后到极乐世界10例,治病8例,强身健体6例.练功时间2个月~4年.痴迷程度:拒过性生活洁身2例,参与上访闹事12例,修心养性、求圆满、到极乐世界10例.起病形式及持续时间:急性起病6例,持续3天;亚急性起病2例,持续8天;慢性起病14例,持续13天.精神障碍诱发因素:丧偶、离异、练功过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