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肌核素显像,核磁共振与CT(·连载·)

    作者:

  • 病例48:56岁女性,胸痛,呕吐,急诊入院

    作者:

    56岁,女性.胸痛,呕吐,急诊入院,在入院路上,用硝酸盐制剂,吗啡,阿司匹林,胸痛缓解.体检正常,(心电图)ECG如图1.血清心肌酶检查1次/4 h,共5次,都属正常.虽然病人胸痛消失,第2次ECG仍无改变,做了心肌核素显像.

  • TMLR治疗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低下及附壁血栓2例报告

    作者:屈正;徐屹;于建波;刘东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适应症及疗效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曾对2例左心功能不全 伴左室血栓的冠心病患者实施TMLR治疗,术后分别随访1年和1年6个月。现报告如下。   病例1,男性,53岁,前间壁心梗史3.5年。术前心绞痛(加拿大分级)4级。心电图(EKG)示 Ⅰ~Ⅲ、avL、avF、V1~V6导联ST段下斜性及J点压低改变。冠脉造影示三支血管弥漫 性 病变,前降支中远段100%闭塞。左室造影示前侧壁及心尖部室壁瘤40%,伴心尖附壁血栓形 成。超声心动图(UCG)示室间隔近心尖部,下壁,后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二尖瓣轻到中 度返流,心尖部附壁血栓约20×40 mm2大小,面积长轴法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28.6%。心血池显像示LVEF为25.6%。心肌核素显像(SPECT)示左室前壁及前间壁、侧壁、下后壁 心肌缺血表现。术前肺通气功能显著障碍(阻塞型),弥散功能重度减退。1998年12月在全麻 下,经左前外侧切口,切除部分第5肋骨后进胸,在食道超声(TEE)监测下行单纯TMLR,术中 见心尖部室壁瘤,避开室壁瘤及附壁血栓区域,在左室前、侧、下壁共打孔22个。术后2 h 清醒,辅助呼吸9 h,应用多巴酚丁胺(2.6 μg/min/kg)25 h,在ICU治疗16 h。无体肺循 环血栓栓塞、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肺部并发症,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第13天出院,出 院时心绞痛基本消失。术后1年6个月随访,心绞痛1~2级。  病例2,男性62岁,前壁心梗史7个月。术前心绞痛3级。心电图示房颤心律,Ⅱ、Ⅲ、avF、 V1~V6导联ST-T缺血性改变。冠造示三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心尖部室壁瘤20%,伴心尖 附壁血栓形成。术前2次UCG示LVEF为20%,药物治疗后LVEF改善为30.5%。TEE示左室前壁, 外侧壁及前间隔运动消失。左室外侧近心尖附壁血栓约45×23 mm2大小,左房23×14 mm 2附壁血栓形成。心血池显像示LVEF为20.3%。SPECT示左室前壁、前间隔、心尖部及下壁 为心梗表现,仅少量存活心肌。但正电子断层扫描测定心肌代谢提示左室前壁、前间隔及心 尖有存活心肌。1999年1月在全麻及TEE监测下行TMLR,于左室前壁及前壁近心尖部打 孔16个 。术后3 h清醒,辅助呼吸20 h,应用多巴酚丁胺(2.69 μg/min/kg)共24 h,于ICU治疗22 h,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3天下地活动,术后16天出院,心绞痛消失,随访1年,心绞 痛1级。

  • 心肌核素显像指导下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1例

    作者:王苏;孟晶晶;王茜;石会强;许立刚;姚建奇;孙涛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43岁.主因"间断心悸1个月, 发作性胸痛5 d"于2017年6月23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五科.患者入院前1个月多于早餐后心悸,持续15 min左右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予美西律、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入院前5 d无诱因突发胸痛,约10 min自行缓解.既往高血压病4年,曾行CT检查疑诊嗜铬细胞瘤,规律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血压控制满意.吸烟史20年,每日约20支.入院查体无阳性发现.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58%,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9 mm.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8 mmol/L.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频发室性早搏,高血压病.入院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匹伐他汀2 mg、每晚1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 mg/12.5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12.5 mg、每日2次,美西律150 mg、每日3次,及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6000 AxaIU、每12 h 1次治疗.

  • 心脏磁共振显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于雪;何青

    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但冈其有创性以及含碘造影剂可能带来的过敏反应和肾脏损害,对低度、中度可疑冠心病的患者,临床医生仍首选无创检查,如运动负荷心电图(exercise tolerance test,ETT)、运动和(或)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stress echocardiography)、心肌核素显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eomputedtomography,SPECT)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及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冠状动脉成像.

  • 高血压伴胸痛与心肌缺血的心肌核素显像分析

    作者:丁荣晶;张欣;旅朝霞;周素敏;张延军;李光军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伴胸痛患者SPECT心肌负荷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99Tcra-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定性与半定量记分法,比较了2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运动前后心肌显像特点.结果(1)心肌灌注断层分析:高血压组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7(75.8%)个节段为可逆性缺损,8(12.9%)个节段为部分可逆性缺损,3(4.8%)个节段为固定性缺损,另有4(6.5%)个节段存在反向分布;高血压组7例心室壁肥厚患者,与13例无心室壁肥厚患者心室壁节段灌注异常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2)心功能参数分析:高血压组运动负荷显像、静息显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测定未见明显差异.高血压组患者运动负荷显像左心室舒张末期心室容积(LVEDV)平均为66.4±12.53,明显低于静息显像LVEDV 73.6±14.23(P<0.001).结论(1)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可以发生在CAG正常有/或无心肌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中,但随着心肌肥厚的加重,心肌缺血有加重趋势.(2)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下降.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疑似冠心病表现1例

    作者:李宏伟;葛庆锋;李海涛;赵丽娜;刘培光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主因“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1天”为求明确诊断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家族史及吸烟史,少量饮酒。体检:体温36.2℃,心律70次/分,血压128/83 mmHg(1 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血糖、血脂、心肌酶、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多导联T波双向倒置。心脏超声:左冠状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异常交通--不除外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左房增大(46.3 mm),左冠状动脉内径5.7 mm,右冠状动脉内径4.37 mm,左冠状动脉与主肺动脉之间可见异常交通,内径4 mm,多普勒显示其内可见舒张期为主血流信号。左室射血分数75.6%。心肌核素显像:静息状态下,左心室不大,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未见异常。256层冠脉CT造影(图1):冠脉走行区多发迂曲血管影,肺动脉主干内动脉期造影剂显影,考虑瘘形成可能。冠状动脉造影(图2):前降支、回旋支血管扩张,前降支开口及近端迂曲血管影,左肺血管可见造影剂充盈,前降支至肺动脉瘘。入院终诊断: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因患者无临床不适症状,心脏功能正常,暂不予手术治疗,嘱患者每隔3~6月心内科门诊复查。

  • 少年男性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肥厚

    作者:程中伟;朱孔博;方理刚;田压;赵大春;方全

    患者男性,14岁,“间断心慌1年余,晕厥1次”于2010年12月21日收入我院.2009年11月始于活动时出现心慌,自测脉率明显增快,具体数字不详,无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持续3h症状缓解.2010年6月无诱因再次出现心慌,随后意识丧失,无耳鸣、抽搐和二便失禁等伴随症状,数秒钟后意识恢复.当地查肌酸肌酶(CK) 1612 U/L(正常值18~198 U/L )及其同工酶(CK-MB) 27 g/L(正常值0~3.6 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5 U/L(正常值5 ~ 37 U/L)、乳酸脱氧酶(LDH) 873 U/L(正常值97~270 U/L).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壁增厚(14 mrn)、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为60%.心肌核素显像示左心室腔略扩大,左心室前壁和侧壁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给予倍他乐克和辅酶Q10等治疗,胸闷有所减轻.2010年11月20日复查CK 2301U/L、CK-MB 29 g/L、LDH 994 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缩短(<120 ms),可见δ波,V1导联呈QS型,QRS波间期140 ms.患者平时体育活动不受影响,学习成绩差.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疾病.个人史: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家族史:其外祖母40岁时因“心脏病”去世,一个姨妈患“心脏病”,具体不详;父母及1个9岁妹妹均体健.

  • 巨大右冠状动脉瘤伴右冠左室瘘1例

    作者:孙衍庆;许尚栋;张宏家

    病人男,42岁.胸、背部刺痛,胸闷,伴活动受限1个月.有1年高血压史.查体:血压130/80 mm Hg(17.33/10.67 kPa),心界向右扩大;心前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心胸比率0.65.超声心动检查见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68 mm,射血分数(EF)0.67,右冠状动脉瘤瘤体91.7 mm×114.0 mm,升主动脉内径48 mm.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巨大动脉瘤,大直径110 mm,右冠状动脉中、远段扩张,直径20~30 mm,未见明显分支;右冠状动脉左室瘘;左冠状动脉未见异常.潘生丁负荷-静息心肌核素显像示左心室心腔扩大,心肌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右冠状动脉瘤,右冠状动脉左室瘘,心功能II级(NYHA).

  • 负荷超声与心肌核素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研究

    作者:谢海连;张颖;周桂明

    在过去的20年,核素心脏显像已成为临床诊断心脏不可缺少的技术,而负荷超声心动图诊近年来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据资料统计,进行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每年大约370万人,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 循环系统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

    作者:金征宇;王怡宁

    第一部分:冠心病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增长趋势,而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前心血管疾病排在中国病死率前三位.鉴于中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Moran等人[1]应用中国冠心病策略模型(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olicy Model-China),预测在2020~2029的十年内,中国的冠心病发生数和死亡数分别为780万和340万,相比于2000 ~ 2009的十年内分别提高69%和64%.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显像、多层螺旋CT和MR心脏成像等.

  • CK、CK-MB、TnT对再通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估测

    作者:赵敏;贾三庆;胡大一;王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介入干预(direct PCI)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估测梗死(MI)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对直接PCI成功的60例AMI患者入院后连续抽静脉血测定血清CK、CK-MB及TnT水平,入院10-30d内做核素心肌显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指数(infarct size index,ISI).以测定的生化指标拟合释放曲线,分别以其峰值、所测定总值及术后16小时内曲线下面积与ISI做相关性比较.结果:直接PCI术后即刻血清CK、CK-MB以及TnT浓度迅速升高,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5).CK、CK-MB及TnT在发病24小时内释放曲线基本呈现出单峰特征.所测血清CK、CK-MB及TnT的峰值、累积值及释放曲线下面积与ISI都有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TnT释放曲线下面积与ISI相关性好(r=0.58;P=0.0012).TnT释放曲线下面积与ISI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39 × 10-4X+0.20.以ISI=30%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TnT释放曲线下面积做t检验,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直接PCI术后16小时内TnT释放曲线下面积对ISI的临床估测价值为85.2%、特异度为84%、敏感度为100%.ISI小于30%的占88.46%(以ECT=30%,TnT-Area=688 g·h/L为界限).结论:直接PCI治疗后TnT 16小时内曲线下面积可以用来估测心肌MI面积.

  • 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畅

    目的 分析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50例在本处随诊复查的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属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所有患者均进行过心肌核素显像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心肌核素显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比心脏超声检查高(P<0.05).结论 与心脏超声检查相比,心肌核素显像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更高.

  • 99Tcm氮欧乙替心肌核素显像的冠心病诊断分析

    作者:范中杰;陈黎波;杜延荣;龙清明;方全;张抒扬;严晓伟;沈珠军;金晓峰;沈建中;张德利;朱文玲;李方

    目的评价再分布型显像剂99 Tcm氮欧乙替(N-NOET)心肌核素显像(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住院病人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99TcmN-NOET腺苷负荷试验MPI.腺苷总量为840μg/kg,6 min匀速静脉泵入,腺苷泵入3 min时静脉推注99TcmN-NOET剂量740MBq(20 mCi),15 min后行负荷心肌显像,2 h后进行再分布心肌显像.结果入选53例,年龄35~79(56±10)岁,男36例,女17例.冠状动脉有一支血管直径狭窄超过50%即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组31例,MPI均为阳性;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22例,MPI阳性6例,MPI阴性16例.99TcmN-NOET腺苷负荷试验MPI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3%,阳性预测值为84%,阴性预测值为100%.9例冠心病病人接受了再血管化处理,有6例病人的桥支血管或冠状动脉支架内有再狭窄,其中5例病人对应区域出现灌注不良;3例病人无明显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MPI均阴性.结论再分布型显像剂99TcmN-NOET MPI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检查能在同一天内进行,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凋亡心肌核素显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炼;李险峰

    细胞凋亡出现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如何测量和监测凋亡过程在临床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就99Tcm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心肌凋亡核素显像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评价各种抑制凋亡药物的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的临床护理

    作者:高爱霞;程亚丽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DSE)是一种无创性、非运动依赖性的心肌缺血检测方法,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运动心电图[1],与心肌核素显像相比,具有特异性高、费用较低的优越性[2],近年应用广泛.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作者:安彬

    冠状动脉造影(CAG)常不能显示直径<0.6 mm的小冠状动脉病变,并低估病理上51%~75%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1].大约有15%~20%临床有明确的心绞痛、运动试验阳性、心肌核素显像也有运动后心肌缺损,甚至在平静时心电图可以有ST段下移,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故冠状动脉造影有其局限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是通过一定负荷量的生理运动增加心肌的氧耗,推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从而了解心脏病理变化的技术.为此,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两种方法差异性并作一探讨.

  • 心肌核素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的疗效评价

    作者:

  • 房间传导障碍伴左房逆传

    作者:王大英;朱华芳;陈万春;施佳

    患者男性,77岁.反复胸闷心悸1月,加重1天入院.查体:血压116/68mmHg,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界不大.血清CK 137u/L,GOT 28 u/L,TnT(+),心超:LVEF 56%,静息状态下左室壁多节段收缩活动异常.住院期间曾出现非持续性室速,经静脉滴注胺碘酮未再发作,但出现房间传导阻滞伴左房逆传.冠脉造影术正常.然而心肌核素显像为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冠心病,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非持续性室速.

  • SPECT联合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许小飞;刘雅洁;庄建平;盛丹丹

    目的:探讨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诊疗价值.方法:2009年7月~201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6例疑似CAD患者,行CAG或CAG联合SPECT检查.根据卫生部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结合CAG和SPECT检查结果,选择性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CABG).术后1~3个月复查SPECT,对比SPECT和CAG检查结果,分析两者在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176例均接受CAG检查,其中113例同时完成SPECT检查.诊断为CAD138例,CAG诊断敏感性93.4%(129/138)、特异性97.4%(37/38)、准确性94.3%(166/176);SPECT敏感性85.2%(69/81)、特异性90.6%(29/32)、准确性86.7%(98/113);CAG联合SPECT检查(其中任一项异常即视为阳性)的敏感性100%(81/81)、特异性87.5%(28/32)、准确性96.5%(109/113).65例(其中PTCA 63例,CABG 2例)在接受治疗后3个月内完成SPECT随访,其手术前后室壁收缩增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率与胸痛症状改善相关.结论:CAG联合SPECT检查可以提高CAD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SPECT对于CAD术后随访具有直观、量化、可重复和便捷的优势,并可以反映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