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激酶局部灌注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护理

    作者:刘英

    肺动脉栓塞(PE)简称肺栓塞,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以血栓常见)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近年来,肺栓塞发病率有所增高,而且病死率高,我科自1999年开始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放+经肺动脉插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其临床效果肯定.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超选择保留动脉导管化疗并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临床研究

    作者:岳清芬;董长江;韩新巍

    目的:探讨超选择持续动脉化疗并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25例晚期宫颈癌病人,给予超选择保留动脉导管化疗并栓塞,共插管69例次,栓塞56例次.结果:25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2例,部分改善2例,近期有效率达92%.结论:超选择持续动脉插管化疗并栓塞治疗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为手术或放疗创造了条件.

  • 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在晚期妇科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尢胜;姚穗

    为了给原已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争取手术机会,提高其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我们采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对晚期妇科肿瘤行动脉灌注化疗共25例次.近期有效率高,化疗后完成手术率高,用药期间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较全身化疗患者轻,为晚期妇科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经济、简便、有效、操作性强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 戊巴比妥钠及吗啡对创伤性休克家兔存活时间的影响

    作者:陈世民;莫燕娜;韩英;欧守珍;高凌峰;王世雄;吉丽敏

    为了研究戊巴比妥钠及码啡对创伤性休克家兔存活时间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镇痛药物对创伤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神经因素在创伤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实验用日本大耳白家兔44只(武汉市药检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A组(17只),先在局麻下行左颈总动脉插管监测血压、气管插管监测呼吸等,然后通过外力使左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及骨骼肌挤压伤;B组(8只)在行左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及骨骼肌挤压伤之前静脉注射1%盐酸吗啡2 mL/kg体重,其余与A组相同;C组(10只)在行左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及骨骼肌挤压伤之前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 mL/kg体重,其余与A组相同;D组(9只)不行左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及骨骼肌挤压伤,其余与A组相同.结果发现,D组家兔在观察时间内(600 min),全部存活;A、B、C三组家兔先后发生创伤性休克并死亡,但存活时间不同.其中,A组存活时间218.7±74.7 min,B组存活时间233.8±75.4 min,C组存活时间385.5±108.4 min.A和B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A和C比较,P<0.001,有高度的明显差异;B和C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表明吗啡对创伤性休克没有保护作用,而戊巴比妥钠则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神经因素在创伤性休克中起重要作用,但详细机制有待阐明.

  • 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刘建仓;陆松敏;李萍;卢青军;郭素清;柏干荣

    目的:探讨21℃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其同平原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比较.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和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运用四道生理记录仪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失血性休克模型:快速放血至50 mmHg,维持低血压30 min.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在21℃室温下观察和测定血液动力学,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浸入21℃模拟海水中(海盐浓度为2.535%), 监测动物入水后10、30、60、180、300 min时及平原失血性休克组相应时相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动物心率显著下降,从伤前时(433±40 ) teats/min,降至入水5 h时的(120±80) teats/min,而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动物5 h时的心率(288±14) teats/min,是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的2.4倍,差别非常显著(P<0.0 1);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动物浸泡各时相点LVSP、±dp/dt max均较伤前显著下降,并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更加明显,浸泡5 h时LVSP 降为伤前的40%、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同时相值的63%;浸泡5 h时+dp/dt max从伤前10.50± 1.41降至3.20±1.24, -dp/dt max从伤前7.53±1.42降为1.70±1.11,分别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5 h时LVSP、±dp/dt max值的56.5%、59.2%、59.4%.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组动物入海水早期血压明显升高,30 min后很快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增加下降越明显,浸泡5 h时血压值仅为平原失血性休克组同时相点的57%.结论:21℃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动物血液动力学状态明显恶化,动物心肌电兴奋性、心肌收缩力、心肌顺应性均下降,伤情显著重于平原失血性休克动物,因此在治疗时要更加注意心功能状况和输液速度,防止心力衰竭.

  • 儿茶酚抑素对间歇低氧高血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陈然;范小芳;郑青青;丁露;薛峰;王永煜;龚永生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 CST)对间歇低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IH (间歇低氧组)组和IH+CST组(于低氧前3 d皮下埋植含CST 20 nmol? kg -1? d-1的微量渗透泵)。后2组置于间歇低氧舱中,舱内氧浓度为(5±0.5)%~(21±0.5)%,低氧-复氧循环时间为120 s(60 s+60 s),8 h/d,共3周。颈总动脉插管测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平均压(MP),检测血浆中氧化/抗氧化损伤指标,Western blot 法检测主动脉和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SP、DP及MP,IH组均比control 组高(P<0.01),而IH+CST 组则显著低于IH 组(P<0.01)。 IH组的MPO和MDA含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而SOD和羟自由基抑制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1);IH+CST组的MPO和MDA明显低于IH组(P<0.05),SOD和羟自由基抑制率显著高于IH组(P<0.01)。与control组相比, IH组大鼠主动脉和肾组织胞浆、胞核中Nrf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IH+CST组与IH组相比,胞浆中Nrf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胞核中Nrf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CST有减轻间歇低氧致大鼠高血压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经股动脉至冠状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观测

    作者:戴正寿;李瑞锡;李大伟

    目的:为动脉造影术以及对病变脏器进行化学治疗时的导管插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不锈钢尺测量从股动脉起始处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的距离;用游标卡尺测得各动脉起始部的外径.结果:从左、右股动脉起始处,经髂外动脉、髂总动脉终到左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9±4.2)cm和(69.0±3.9)cm;到右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3±4.0)cm和(68.5±3.6)cm.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6.2±1.3)mm和(5.0±0.8)mm.结论:本文的测量数据可供经股动脉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的各主要分支施行心导管诊断治疗和对内脏器官的疾病进行化学治疗以及局部脏器动脉造影术参考.

  •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海燕

    目的:为经股动脉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插入导管的长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导管线及游标卡尺先测量从股动脉起始点至冠状动脉口的总长度.然后,测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甲状软骨上缘中点的间距,再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从左、右股动脉起始点经髂外动脉、髂总动脉、主动脉至右冠状动脉口的长度分别为(62.7±3.0) cm和(63.2±3.2) cm;从左、右股动脉起始点经髂外动脉、髂总动脉、主动脉至左冠状动脉口的长度分别为(61.4±2.8) cm和(61.9±2.9) cm;从右股动脉起始点经髂外动脉、髂总动脉、主动脉至左冠状动脉口的长度与从耻骨联合上缘至甲状软骨上缘中点的间距存在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35.5±0.5x(r=0.4, t检验,P<0.001).结论:本文结果可提供经股动脉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管研究及置管长度的解剖学参考值.

  • 颅内外动脉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作者:吴坤成;李泽宇;刘畅;张党谋;洪辉文;王兴海

    头颈部颅内外血管铸型标本,是管道铸型中较难制作的一种铸型标本.在以往的解剖学技术资料[1~3],都是从颈内动脉插管,颅内外动脉一并灌注.然而,颅内外血管的毗邻结构有明显差异,颅内动脉毗邻的是柔软的脑组织,自由扩张度大所承受的压力较小,而颅外动脉毗邻的是肌肉和筋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两种血管一起灌注时经常会造成压力小时颅外的血管填充不足,压力大时颅外动脉虽填充饱满,而颅内血管则被胀破,造成填充剂溢出.为了颅内外动脉都能灌注饱满而不破裂,作者将颈内、颈外动脉分别插管,针对颅内外动脉各自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灌注,恰当的分配灌注量和灌注压力既保证了颅外动脉充分显示,又使颅内动脉血管不被胀破,而清楚显示颅内外动脉血管的分支分布规律(图1).操作方法如下.

  • 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子宫内膜癌42例临床观察

    作者:罗一平;张烨

    子宫内膜癌的传统治疗是手术或手术加放疗,5年存活率60%~70 %,个别高者只也达80%[5].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存活率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我院1994年~1997年采用手术加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子宫内膜癌42例 ,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股动脉插管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

    作者:曹岫岩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增加肿瘤局部血管内高浓度抗癌药物(动脉灌注),以提高治疗卵巢癌疗效的方法.方法:经病理证实,中、晚期卵巢癌20例进行35例次单侧股动脉插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组).同样选择中、晚期卵巢癌16例静脉滴药治疗做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CR)12例,有效(PR)6例,NC(稳定)1例,PD(恶化)1例.近期疗效(CR+PR)90%,动脉注入法20例平均生存期21.7个月,静脉点滴组为12.3个月(P<0.0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1a后随访生存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0%(14/20)和43.8%(7/16),2a生存率60%(12/20)和12.5%(2/1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单侧股动脉插管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效果优于静脉给药组.

  • 舌动脉超选择插管化学治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舌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卢鑫;曾国斌;林龙潜;廖立安;邹梅花

    目的:探讨舌动脉超选择插管化学治疗栓塞在中晚期舌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 TNM分期为 T2~T4的舌鳞癌患者,从右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舌动脉注入顺铂120 mg、盐酸博安霉素50 mg 及少量明胶海绵颗粒,3~4周后行手术切除,手术后行 DT 50 Gy 放射治疗。结果栓塞术后10 d 后,肿瘤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出现中低度发热3例,轻度恶心4例,轻度呕吐1例。未发现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全身不良反应。根治性手术前评估肿瘤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有效率100%;术中肿瘤均能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组织内有明显坏死灶。术后随访1年,11例舌癌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中晚期舌癌行舌动脉超选择插管化学治疗栓塞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选择性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晚期牙龈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蒙志斌;欧盛秋;武宁妮;欧阳欣

    目的:观察选择性动脉灌注DDP、5-Fu、BLM治疗晚期牙龈癌的疗效.方法:52例晚期牙龈癌患者均用DDP、5-Fu、BLM方案治疗(剂量:DDP 60~80 mg/m2,第1天;5-Fu 500~1 000 mg/m2,第1天;BLM 8~16 mg/m2,第1天).随机分为动脉灌注治疗组(A组)26例,静脉注射治疗组(B组)26例.结果:近期缓解率A组76.92%、B组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中位生存期A组19个月、B组1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生存1年以上患者A组占73.05%、B组占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毒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动脉灌注治疗晚期牙龈癌的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少.

  • 选择性动脉灌注及栓塞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亦龙;崔英;赖少侣;齐锋

    目的:研究选择性动脉灌注及栓塞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头颈部肿瘤进行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插管,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化疗药灌注或灌注加栓塞,联合放疗或手术治疗.结果:43例总有效率(CR+PR)为86%,其中完全缓解(CR)为9例.结论:对头颈部肿瘤进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及栓塞并联合放疗及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保护

    作者:周华富;何巍

    随着心脏外科的不断发展,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心肌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经冠状动脉系统顺行灌注冷停搏液(以下简称顺灌)虽然被公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尚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冠状动脉狭窄时,顺灌对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组织严重灌注不足,严重影响心肌保护效果[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需行冠状动脉插管直接灌注,这可导致冠状动脉开口处急性分离和晚期狭窄,其发生率1%~5%[2].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以下简称逆灌)能弥补顺灌的不足[3],但因其有右心室及室间隔灌注及保护不足,冠状静脉窦损伤,需特制的气囊导管等缺点,因而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由于持续温血逆灌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逆灌逐渐得到广泛应用[4].本文就冠状静脉解剖结构、逆灌时心肌保护效果以及适应证等问题作一概述.

  • 晚期宫颈癌的介入治疗

    作者:吴海涛;庞昱;黄文诺;耿素萍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宫颈癌全部行介入治疗,并对疗效、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与评定.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90%,25例治疗后行Ⅱ期手术,4例无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肿瘤区域药物浓度高,手术切除率高,能缓解症状,减少毒副作用,是宫颈癌的有效治疗办法.

  • 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张广俊;余晋涛;游蕴仪

    近年来,随着动脉穿刺和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已成为临床常见并发症[1].1991年Fellmeth[2]和Chou[3]首先采用了超声引导下压迫(ultrasound-guided compression repair, UGCR).治疗修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非手术疗法.我科自2002年9月至2006年8月对19例动脉插管术后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UGCR治疗,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辅助治疗8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琳琳;杨宏英;杨谢兰;张红平;王晓莉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在Ⅰb2~Ⅱb 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行术前化疗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化疗途径将其分为静脉组(n=44)及动脉插管组(n=42).动脉插管组患者采用"顺铂(60 mg)+氟脲苷(500 mg)+亚叶酸钙(300 mg)+多柔比星(30 mg)"化疗方案,经股动脉插管化疗,化疗14~21 d;静脉组采用"紫杉醇(175 mg/m2)+顺铂(75 mg/m2)"方案行全身静脉化疗,1~2个疗程.化疗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评价患者近期有效率、化疗不良反应、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 经新辅助化疗后,动脉插管组与静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0%(37/42)、79.55%(3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胃肠道反应均在Ⅲ度及以下,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均在Ⅱ度及以下.动脉插管组发生Ⅱ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深肌层受累和脉管癌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但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静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阴道切缘阳性发生.静脉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动脉插管组.结论 动脉插管化疗与静脉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上各具优势,但从患者预后效果考虑,应该尽量采用静脉化疗.

  • 诊断性导管术的并发症及处理的进展

    作者:覃军;何作云

    随着医学发展及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需要采用动脉或静脉插管监护.作为一种诊断性介入操作技术,经静脉或动脉插管不仅方便血样采集,更是有效的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和工具.在插管、留置及拔管过程中可发生出血、血肿、血栓形成、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其多数为一过性,不会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但部分病例如未加重视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

  • 晚期乳腺癌尺动脉插管介入化疗的护理

    作者:罗凤

    晚期乳腺癌因瘤体大,皮肤橘皮样水肿面积大,与胸肌浸润固定或淋巴结粘连固定,不易完成根治性手术,甚至不能切除[1].经介入化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范围和难度,使原属晚期的不能手术的乳腺癌获得根治性治疗.我院于2001年4月~2002年6月对20例晚期乳腺癌采用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72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