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온주의학원학보
- 主管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9400
- 国内刊号: 33-138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土壤-温郁金体系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
目的:对温郁金GAP种植基地药材块根、叶子及相应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温郁金安全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结果:土壤与块根中的α-HCB、p,p'-DDD和总HCB呈现显著相关性(P<0.01,P<0.01,P< 0.05),块根和叶子中的β-HCB、p,p'-DDD及p,p'-DDE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温郁金种植基地土壤及其药材的农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药材中的农残留主要来源于土壤,应选择低农残留的土壤种植药材.
-
姜黄素干预慢性应激大鼠体内皮质酮的动态变化和组织水平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大鼠体内皮质酮(CORT)变化的动态规律和组织差异,观察姜黄素的干预特点.方法:束缚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姜黄素灌胃给药,研究体质量变化、旷场实验、血浆和组织中CORT水平.分别于束缚前、束缚后30、90、120、240和360 min连续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与各组织中皮质酮水平.结果: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增加缓慢,旷场实验中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姜黄素不加快体质量增加,但可改善部分行为学指标.应激组大鼠第1天于束缚后30、90和120 min CORT水平持续升高,第7、第14和第21天仅在30 min时出现CORT水平升高,第1~第14天姜黄素不影响30 min的CORT高峰,但可加速CORT下降,且使基础状态组织内CORT浓度降低.结论:姜黄素不损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急性反应能力,但可阻止慢性应激时CORT的持续升高,且使脑、肝等组织局部CORT含量下降,此可能是其抗应激作用的基础.
-
大鼠AQP7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AQP7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大鼠脂肪组织中扩增克隆大鼠AQP7基因,插入到穿梭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DC316-AQP7.PCR、酶切鉴定后,重组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经脂质体2000转染293细胞出毒产生重组腺病毒.经PCR进行鉴定,转染293细胞扩增并纯化,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 50)方法测定腺病毒滴度.体外转染分化成熟的3T3-L1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QP7的表达水平.结果:PCR、酶切及测序证实重组穿梭质粒构建正确.同时成功构建AQP7重组腺病毒,并制备出高滴度的病毒保存液,可以有效转染3T3-L1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大鼠AQ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且其可以在3T3-L1细胞中有效表达,为今后更好地研究AQP7在肥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盐酸沙格雷酯不对称膜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目的:制备盐沙格雷酯不对称膜胶囊剂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规律.方法:以盐酸沙格雷酯为药物模型,醋酸纤维素为囊膜材料,加入致孔剂F68,PEG-400为增塑剂,丙酮:乙醇=4:1为溶媒,采用蘸胶工艺制备囊壳.通过实验选择不同的致孔剂比例,研究其药物释放规律.结果:以60%、80%、100% F68为致孔剂制备的胶囊,药物在24 h时有90%以上从不对称膜胶囊中释放;致孔剂F68比例为40%时,药物释放符合零级方程,致孔剂比例为100%时,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药物盐酸沙格雷酯在致孔剂含量低的不对称膜胶囊中呈缓释释药,在致孔剂含量高的不对称膜胶囊中呈控释释药.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质.方法:从6例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的尸体中选取12个胸腰椎体,进行压缩性骨折造模,并随机分配为PVP组和PKP组.其中PVP组直接将骨水泥(PMMA)注入受试标本;PKP组使用球囊扩张专用器械对标本进行扩张,后注入骨水泥,对扩张后空腔进行充填.对两组标本进行几何测量与生物力学测试,并获取相关参数.结果:两组椎体的生物力学测试都显示出术后的椎体强度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PKP组的术后椎体刚度能恢复至术前骨折前水平,而PVP组的术后椎体刚度无法恢复,PKP与PVP手术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在体外条件下,PKP较PVP在恢复椎体高度与刚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恢复椎体强度方面PVP占优.
-
甲苯生物降解的关键酶基因克隆及表达
目的:克隆、表达恶臭假单胞菌生物降解甲苯的关键酶基因.方法:恶臭假单胞菌WZ-1在含甲苯的MS培养基中培养以鉴定其降解甲苯的能力.设计引物扩增甲苯生物降解的关键酶——甲苯双加氧酶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PCR扩增目的片段后进行T-A克隆,筛选阳性克隆并鉴定.构建甲苯双加氧酶-pET28a进行体外诱导表达.结果:恶臭假单胞菌WZ-1在含甲苯的MS培养基的生长曲线证明其具有降解甲苯的能力;通过重组技术获得阳性克隆,并以酶切、DNA测序进行鉴定;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甲苯双加氧酶的高表达.结论:成功获得了用于降解甲苯的甲苯双加氧酶基因和邻笨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并在体外诱导表达了目的蛋白,为后续利用模式生物对苯系物的生物降解建立了实验基础.
-
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低生化反应患者血小板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低生化反应(ALR)患者血小板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干预作用.方法: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1周后,入选41例AL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和氯吡格雷组21例.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并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浓度.二组均继续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75 mg/d).5 d后复查上述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两次检测血浆TXB2和6-K-PGF1α浓度、AA和ADP诱导的P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加用氯吡格雷后,血浆TXB2和6-K-PGF1α浓度、AA和ADP诱导的PAG显著降低(P<0.01),血浆TXB2和6-K-PGF1α浓度、ADP诱导的PA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降低ALR患者ADP诱导的PAG、血浆TXB2和6-K-PGF1α浓度.
-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CT定量分析及与肺功能和视觉评估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的CT定量参数与视觉评估(VS)、肺功能检查(PFT)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T定量分析对评估DILD肺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DILD组(实验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各行深吸气屏气下CT薄层检查,并且实验组患者再行PFT.利用CT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到相应肺功能参数:平均肺密度(MLA),两肺总容量(TLV),PI值(pixel indexes,像素指数,分为-1 024 ~-950,-950 ~-700,>-700区).半定量的CT视觉评分包括病变严重性及病变范围.CT定量参数与PFT及VS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不同肺弥散功能组间的CT定量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了轻中度组与重度组间PI-1024~-95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LV、PI-950--700显著减小(P< 0.05),而MLA、PI>-700显著增大(P< 0.01).②TLV与TLC呈正相关(r=0.619,P< 0.01);PI>-700与VCMAX、FVC、DLCO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1、-0.739、-0.753,P< 0.01);PI>-700与VS呈正相关(r=0.709,P< 0.01);PI-950~-700与VCMAX、FVC、DLCO呈正相关.结论:CT定量指标是可用于评估DIL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随访的一种客观工具.
-
腰丛置管分次给局麻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
目的:观察腰丛置管分次给药用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腰丛镇痛组(腰丛组)和静脉镇痛组(静脉组),每组15例.2组均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术,腰丛组在腰丛留置导管术毕经导管分次注射局麻药镇痛;静脉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吗啡镇痛.记录2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的疼痛强度、镇静评分.记录2组患者术后进食情况,术后48 h内出现的呕吐、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的例数.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腰丛组术后12、24和48 h的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组(P<0.01).静脉组术后8和12 h镇静评分低于腰丛组.腰丛组瘙痒、尿潴留和食欲抑制的发生率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腰丛置管分次给药镇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
浙南忍冬属药材rbcL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分析浙南忍冬属药用植物叶绿体rbcL基因序列,探讨其差异.方法: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用于rbcL基因PCR扩增,ClustalX1.83进行序列全比对.MEGA 4.0分析转换值、颠换值等;以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为外类群,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大简约法(Maximun Parsimony,MP)进行聚类分析(models:p-distance);自展法(Bootstrap)检验各分支可信度.结果:5种忍冬属药材rbcL基因片段长度在1 143~1 167 bp之间,手工校正后长度为1 137 bp,保守位点1 126个,变异位点11个,简约信息位点6个,碱基转换和颠换分别为3和2,比值为1.6;MP和NJ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几乎一致,均将5种忍冬属药材分为两大支,黄褐毛忍冬与忍冬为第一大支,红腺忍冬、华南忍冬和灰毡毛忍冬为第二大支.结论:rbcL基因能够从分子水平揭示5种忍冬属药材的差异,为忍冬属药材鉴定以及系统发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涎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基因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涎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特征及意义.方法:依据2008年WHO肿瘤分类标准对标本重新诊断核实.采用IgH、MALT1、bcl-6、c-myc、bcl-2、CCND1、bcl-10、FOXP1双色分离重排探针、IgH/bcl-2双色融合易位探针和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利用间期萤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检测32例涎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82例淋巴瘤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28例(占87.5%),滤泡性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60.7% (17/28)的涎腺MALT淋巴瘤携带分子遗传学异常.其中IgH基因断裂1例,但未找到与其发生相互易位的伙伴基因;基因3拷贝者16例,其中MALT1基因、bcl-6基因和c-myc基因3拷贝的发生率分别为25% (7/28)、43% (12/28)和7% (2/28).16例基因3拷贝病例中,两种基因3拷贝合并存在者5例,其中bcl-6基因合并MALT1基因3拷贝者4例,bcl-6基因合并c-myc基因3拷贝者1例.进一步研究显示,MALT1基因3拷贝者均存在18号染色体三体.2例滤泡性淋巴瘤都携带t(14;18)(q32;q21)/IgH-bcl-2.2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均存在遗传异常,1例表现为bcl-6基因3拷贝合并18号染色体三体,另1例表现为bcl-6基因3拷贝合并IgH和c-myc基因双断裂.结论:MALT淋巴瘤是涎腺常见的淋巴瘤类型;间期FISH有助于淋巴瘤的分类;MALT1基因3拷贝者由18号染色体三体所致;18号染色体三体和bcl-6基因3拷贝(可能为3号染色体三体所致)是涎腺MALT淋巴瘤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
-
miR-133a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miR-133a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AML初诊患者及25例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诊患者和22例骨髓象正常的发热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有核细胞,抽提总RNA,以U6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茎环RT-PCR检测并比较AML、ALL及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miR-133a的表达,同时比较miR-133a在AML常见亚型及化疗缓解前后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33a在AML初诊患者骨髓中相对表达量(N=2-△Ct)明显高于ALL和非白血病患者(P<0.05);M3、M4及M5三种常见AML类型中,M5患者的骨髓标本miR-133a表达明显高于M3患者(P< 0.05);AML化疗完全缓解后骨髓有核细胞中miR-133a的表达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 0.05).结论:aiR-133a可能参与AML的发生发展进程,其骨髓表达水平可为化疗敏感性评价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
IVF-ET术后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凋亡及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凋亡及相关调控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的表达,探讨其发病和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者(IVF-ET组)绒毛及蜕膜组织Bcl-2、VEGF的表达水平,并以同期正常早孕者(正常早孕组)的标本为对照.结果:VEGF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IVF-ET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主要在绒毛合体滋养细胞上表达.IVF-ET组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染色较浅,表达呈弱阳性,正常早孕组染色较深,表达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VEGF及Bcl-2表达显著降低,提示早期妊娠中VEGF及Bcl-2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IVF-ET术后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
微刺激与短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卵子质量的比较
目的:探讨微刺激与短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治疗过程中卵子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中心就诊,曾先后试行短方案和微刺激方案IVF治疗的134例患者,共计268个IVF周期.以短方案周期为S组,微刺激周期为M组;按短方案周期的获卵数将S组分为S1、S2、S3组(获卵数分别为≤3、4~6、≥7个),三组患者曾采用的微刺激周期分别为M1、M2、M3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案获卵数及优胚数的差异.结果:①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及优胚数的比较,M组低于S组,其中M1均与S1相近,M2<S2组(P< 0.01或0.05,除外D2优胚数),M3均小于S3(P< 0.01或0.05).②D2优胚率及D2优胚占获卵数的比率,M组总体高于S组,其中M1与S1相近,M2>S2组(P<0.05),M3>S3(P> 0.05).③D2日优胚数占获卵数的比率,S1>S3>S2(P<0.01),M1>M3>M2(P> 0.05).结论:短方案获卵数≤3者行微刺激治疗,获卵数和优胚数无明显差异.微刺激周期优质卵子比率较高可能因为获卵数较少.不论是微刺激方案还是短方案,优胚数占获卵数的比率以及优胚率并不总是体现卵子质量的高低,卵巢反应极差时优胚率反而可能上升.
-
胆囊动脉血流状态对胆囊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常二维形态胆囊的胆囊动脉血流状态与胆囊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14例正常二维胆囊样本,用超声PW模式测得血流参数胆囊动脉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I),用核素造影检查获得胆囊排胆分数(GBEF).结果:将服用脂餐半小时胆囊收缩率达到50%作为正常值标准,将各例样本根据GBEF≥50%及GBEF<50%分为两组,分别为156例和58例.结果显示GBEF≥50%组Vmean高于GBEF<50%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BEF≥50%组RI低于GBEF<50%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胆囊动脉的高阻及低Vmean状态对判断收缩功能的下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7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心包积血的急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心包积液的急诊治疗策略选择.方法:7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伴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积液CT值为(38.6±5.8)HU,怀疑为心包积血,其中3例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其余4例予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结果: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均存活,内科药物保守治疗3例患者死亡,1例存活.结论:对急性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当确认心包积液为心包积血时应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病死率高.
-
瑞安市26734例孕中期产前筛查分析
目的:对我院门诊26 734例孕中期产前筛查各年龄段高风险率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佳怀孕年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孕15 ~ 20周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腺激素(F-βhCG)进行检测.结果:筛查高风险孕妇1 262例,阳性率为4.7%.在不同年龄段的高风险分组中,≥ 35岁孕妇跟<35岁孕妇两组作统计比较,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1-三体综合征(Ds)风险率在21 ~ 25岁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三体综合征(Es)在18~30岁风险率无明显差异(P> 0.05),神经管畸形(NTDs)在各年龄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佳怀孕年龄在21~ 25岁,大于30岁孕妇Ds、Es风险率显著升高,但NTDs风险率与年龄无关.
-
虚拟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肿瘤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虚拟肠镜(CTVC)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45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行CTVC检查定位肿瘤,据腔镜手术中所见及术后切除标本判断定位的准确性,并与肠镜相比较.结果:CTVC检出率为96.1%,定位准确率为100%;肠镜检查检出率94.1%,定位准确率为70.1%.CTVC能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及所在肠段形态,与手术所见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CTVC在大肠肿瘤的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高敏感、准确、直观、无盲区等优势,腹腔镜手术前检查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对于早期肿瘤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
腺甘脱氨酶和间皮细胞计数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水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胸水腺甘脱氨酶(adenoxinedeaminase,ADA)、间皮细胞计数对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32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8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为结核组,45例恶性胸腔积液为恶性胸水组,两组ADA含量测定及间皮细胞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ADA和间皮细胞计数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根据ADA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拟定30.0 U/L为判断界值,对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灵敏度为89.66% (78/87),特异度为97.78% (44/45);根据间皮细胞计数ROC曲线拟定5.00%为判断界值,对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灵敏度为80.46% (70/87),特异度为91.11% (41/45).结论:胸水ADA、间皮细胞计数对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结肠造瘘还纳术后吻合口瘘8例原因分析
本院在1998年9月-2012年5月行结肠造瘘肠管还纳手术136例,其中8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生吻合口瘘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以期增加结肠造瘘肠管还纳的安全性.1 临床资料
-
4013例孕妇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母婴传播是其传播方式之一.对孕期妇女进行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对于切断母婴传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及避免医院感染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资料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的4 013例孕妇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1+2)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
老年脑卒中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前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多使用甘露醇、静脉营养药等刺激性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且疗程长[1].如果使用普通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为2~3 d,静脉炎发生率高.本科自2010年7月至201 1年11月间,对5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不仅明显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而且对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2]、促进患肢功能锻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尽管PICC置管优点很多,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与管道相关的安全问题,如导管断裂、导管阻塞等,我科52例行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导管体外断裂6例,现将导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
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评价分析
外伤致截瘫引发神经源性膀胱,造成患者排尿功能障碍,致尿潴留,从而引发肾积水,导致肾功能下降;因膀胱内残余尿增多,引起反复感染,感染上行至肾脏,加速肾功能下降,后肾功能衰竭;或因严重肾脏感染,引发脓毒血症而致死.因此对于截瘫患者,如何维持和管理一个功能性的安全膀胱以及有效解决患者排尿问题,是患者伤后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有效保证.对此,文献报道了多种方法,其中间歇性清洁导尿是目前被认为较好的方法[1].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 1年3月,对89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self catheterization,CISC),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透析间期体质量(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不易控制,目前大部分MHD患者都存在慢性体内液体负荷过多的现象,而长期体液过量负荷易导致高血压及心脑并发症,如左心室肥厚、心衰、脑出血等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率[1].有研究报道,MHD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通过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有助于评价MHD患者的容量状态[2].另外血浆NT-proBNP作为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3],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而调整治疗方案.本资料通过对MHD患者实施严格的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及体质量增加相对值变化.
-
急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护理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为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的血栓形成,是一类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变,缺少特异性,成年人的发病率为(3~4)/100万人,儿童的发病率为7/100万人[1].该病早期容易误诊与漏诊.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VT的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从而使该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院于2002年至201 1年间共收治23例急性CVT患者,经过严格的治疗和规范的护理,临床效果比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红树植物秋茄ISSR条件的优化
目的:探讨红树植物秋茄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SSR-PCR)分析的优条件,以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扩增结果.方法:对ISSR-PCR多个条件中的单个条件包括DNA的提取、模板浓度、Taq酶的选择与用量、Mg2+和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浓度等进行了比较、优化.结果:从单条件中得出每个条件的优条件,从而获得清晰、重复性高的电泳图谱.结论:秋茄ISSR-PCR分析适宜的扩增条件为:25 μL PCR反应体积中,0.75~1.0 U Taq DNA聚合酶,0.8μmol/L引物,0.2 mmol/L dNTP,2.0~ 2.5 mmol/L MgCl2,40 ng/μL模板DNA.
-
医学院校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现状与对策
医学院校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
成人淋巴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好发于1~3岁婴幼儿,全身各系统器官均可受累,以骨损害常见,现报告1例罕见的成人累及全身淋巴结的单系统多灶性LCH,并对LCH的研究现状进行讨论.1 病例资料
-
温州市民营医院发展之我见
以温州市为例,通过回顾民营医院的发展历史,比较、分析近期温州市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数量、资产负债、业务收支、服务提供等方面的指标差异,以研究民营医院的现状并探索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
2007-2011年温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温州市血液报废原因,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方法:从浙江省血液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BIS2.0)中采集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血液报废数据,对各种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血液报废因素中,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15 335 u,占总血液报废量的70.93%,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血液报废量为6 283 u,占29.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感染(占0.58%)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占0.50%)导致血液报废率较高.近五年各种因素导致的不合格率各年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血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血液管理方法,加强血液采集工作的质量控制,完善血液检测方法,从各方面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