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로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3351
  • 国内刊号: 51-177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泸州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何延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15例凝血功能异常结果分析

    作者:李林

    目的:院分析高血红蛋白症和重度贫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真实性,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方法院采用SYSMEX CA要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对本院15例高血红蛋白症和重度贫血症首次检测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根据其血细胞比容经公式计算校正采血量后复查其凝血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院15例患者按常规采血量检测的PT、APTT和TT时间均长于经公式校正后采血所得值,而Fib结果除2例患者经公式校正后采血所测得值短于首次结果外,其余13例复查结果均长于第一次。经统计学分析,15例高血红蛋白症和重度贫血患者PT、APTT、TT、Fib两次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很多,尤其是当患者是高血红蛋白症或重度贫血时,其凝血功能获取的异常结果不宜马上判定患者存在病理状态,应及时同临床医生沟通,重新采血复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 泸州市公务员高脂血症中医体质类型调查研究

    作者:周仲芳;李玲;左英;王庆稳;张颖;徐厚平;杨思进;杨超

    目的:通过对泸州市公务员高脂血症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了解易患高脂血症体质类型,为该地区公务员高脂血症的中医健康管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体检的601名公务员采用2005年王琦提出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量表》判定体质类型,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高脂血症组310例,非脂质异常组291例,高脂血症患病率为51.5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痰湿质、血瘀质、体重指数、吸烟,属于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阴虚质、气郁质是保护因素。结论:痰湿质、血瘀质可能是泸州地区公务员高脂血症易患体质,同时体重指数、吸烟等与泸州地区公务员高脂血症的发病有关。

  • “头脑风暴法”健康宣教对提高IgA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

    作者:杨茜;李雨欣;孙鸿燕;黄艳芳;唐玉莹

    目的:评价“头脑风暴法”健康宣教对提高IgA肾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40例IgA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头脑风暴法宣教组)和对照组(常规宣教组),每组各70例。出院前1 d对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度进行评价,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包括自我监测(2.62±0.84)、疾病知识掌握(2.54±0.68)及核心管理能力(2.71±0.77)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健康宣教后,对照组复发率为22.9%,观察组复发率为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脑风暴法”健康宣教能提高IgA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疾病知识掌握度,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兔动脉粥样硬化改良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作者:刘洋;何春水

    目的::通过球囊扩张兔左颈总动脉探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四组:普通饲料喂养组(12只):普通饲料每天50 g/Kg,饲养10周;高脂组(12只):普通饲料适应性饲养2周后,高脂饲料每天50 g/Kg喂养8周后处死;传统斑块模型组(12只):普通饲料适应性饲养2周后,在直视下分离左侧颈总动脉,行球囊损伤术,然后结扎左颈总动脉远心端,术后再喂养8周后处死;改良斑块模型组(12只):普通饲料适应性饲养2周后,在直视下分离左侧颈总动脉,行球囊损伤术,然后用7-0丝线缝合破口,术后再喂养8周后处死,观察实验前后血脂、颈动脉直径及其管壁形态变化。结果:与普通组相比,后三组均形成了高脂血症。改良组造影提示造模成功。改良组内膜厚度相对于传统组明显增厚,而中膜厚度明显变薄。结论:相对于传统造模方法,改良法没有破坏术侧的血流状态,能形成更为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PFNA内固定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解志波;周景;谢振宇;白龙;陈科明;陈亮清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半髋置换(HA)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间53例分别接受PFNA和HA手术治疗的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作比较。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PFNA组骨折全部愈合;手术时间:PFNA组(68±18) min,HA组(96±29) min;术中出血量:PFNA组(104±42) mL,HA组(412±98) mL,Harris评分:PFNA组82.6±13.9,HA组(80.9±12.7),两组均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评价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PFNA治疗在手术操作上优于HA治疗,但在功能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 肿瘤原代培养物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价化疗药物选择性的研究

    作者:姜伟;黄文芳;Lan kiuwe;Victor-F. Mautner;ReinnardE. Driedrich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肿瘤原代培养物免疫荧光染色评价化疗物选择性和特异性的新方法。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F)组织,混合培养原代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并使用尼罗替尼(Nilotinib)和伊马替尼(Imatinib)进行处理,测定细胞增殖和毒性。利用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处理后的细胞,通过ImageJ软件计数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并计算两者比例变化,评价药物效能。结果:药物处理后,细胞增殖的降低和毒性的增加与药物浓度成正比。荧光细胞计数显示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数量在药物处理后均减少,但药物效能具有个体差异性。结论:利用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同一组织混合培养的肿瘤细胞和非肿瘤细胞在药物处理后比例变化,可以评价化疗药物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 表观弥散系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宋震宇;张刘璐;刘勇

    目的::探究表观弥散系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48病例,通过后处理得到ADC图并测量ADC值,做出统计分析。结果:52个病灶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29例。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326±0.526)×10-3 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1.202±0.060)×10-3 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病变中,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的ADC值(1.292±0.136)×10-3 mm2/s,纤维腺瘤的ADC值(1.347±0.292)×10-3 mm2/s;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1.192±0.320)×10-3 mm2/s,髓样癌的ADC值(1.226±0.265)×10-3 mm2/s。纤维囊性增生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与髓样癌、浸润性导管癌与髓样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表观弥散系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三种鼠淋巴引流特点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建红;甘仲霖;李达兵;朱先玉;蔺艳

    目的::研究三种鼠不同部位淋巴引流的特点及差异。方法:用墨水作显色剂,分别注射入KM小鼠、SCID Beige小鼠和SD大鼠后足掌、尾部及前掌皮下,通过观察其后肢、腹部及腋窝等处的淋巴结染色的情况来探明该区域淋巴引流的特点及差异。结果:①SCID Beige小鼠后足的淋巴引流是从腘淋巴结引流到髂淋巴结,KM小鼠从髂淋巴结还流向肾淋巴结;SD大鼠另有少量流至腹股沟淋巴结(P<0.05)。②KM小鼠和SCID Beige小鼠尾部的淋巴引流都沿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到腋窝副淋巴结(P=1.000),SD大鼠则分别经双侧腘淋巴结和臀淋巴结流向髂淋巴结(P<0.05)。③KM小鼠和SCID Beige小鼠前掌的淋巴都流向腋窝副淋巴结和腋窝上叶的淋巴结(P=1.000),SD大鼠是流到腋窝副淋巴结和腋窝顶部外侧的淋巴结(P<0.05)。结论:三种鼠在后足、尾部和前掌的淋巴引流各不相同。

  • 对宫颈细胞学ASC-H患者进行反馈性HPV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文毅;陈颖;王世凤;胡志敏;赖娜;王敏

    目的:探讨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 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的妇女进行反馈性HPV(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的197例ASC-H患者的反馈性HPV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收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所有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H患者共197例,并有反馈性HPV检测和宫颈组织学检查结果共有124例;均为女性,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约46岁;临床以宫颈糜烂、同房后出血、体检等方式就诊。其中HPV阳性患者共92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炎症及正常的22例,约占23.91%,低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5例,约占16.3%,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5例,癌10例,约占59.78%;HPV阴性患者共32例,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炎症及正常的23例,约占71.88%,低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8例,约占25%,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1例,约占3.12%,CINIII及鳞癌均未检出。由此可见HPV检测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癌有较高的预测值,HPV阳性的ASC-H患者发生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高于HPV阴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所有宫颈细胞学ASC-H患者进行反馈性HPV检测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检查及过度治疗,降低患者的焦虑感。

  • 凋亡基因Survivin,P53,Bcl-2和Bax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疗的敏感性

    作者:李雷激;刘跃华;高琳;赵冲

    目的::检测放疗前后Survivin、P53、Bcl-2和Bax在喉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及与喉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P53、Bcl-2和Bax在56例单纯放疗的喉癌患者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同时用声带息肉正常喉黏膜组织石蜡块各10例进行对照,对所有患者进行1~5年的随访,同时检测放疗1年、3年、5年后上述四种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与初次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urvivin、P53和Bcl-2在声带息肉组织中低表达,而Bax则呈相对高表达;Survivin、P53、Bcl-2在喉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Bax则呈相对低表达。56例单纯放疗的喉癌患者中,放疗前及放疗1年、3年、5年后Survivin检出率分别是82.1%、67.1%、53.9%、32.8%。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放疗前的表达率76.7%,放疗1年、3年、5年后分别是54.6%、40.1%、26.8%,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Bcl-2放疗前为80.1%,放疗1年、3年、5年后分别为65.3%、42.1%、30.9%。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Bax放疗前52.4%,放疗1年、3年、5年后分别是49.3%、50.4%、47.7%,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P53和Bcl-2在喉癌组组织中具有高表达,对放疗敏感的喉癌患者放疗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P53和Bcl-2呈现表达率降低的趋势,而Bax呈现表达率升高的趋势,将Survivin、P53、Bcl-2和Bax基因作为判断喉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 喉鳞癌 放疗 基因
  • 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浆蛋白C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付应华;吴趋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浆蛋白C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共83例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预后分为病例组(脓毒症休克存活患者)和对照组(脓毒症休克死亡患者)。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凝血指标及血浆蛋白C。结果: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蛋白C明显高于病例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凝血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与脓毒症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相关,及早干预并治疗凝血功能紊乱,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积极的意义。

  • 胺碘酮与决奈达隆对家兔急性心房颤动作用的比较

    作者:李妙龄;李芳;顾磊;唐悦;刘志强;梁华;范新荣;曾晓荣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决奈达隆抗家兔急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差异。方法:以17 Hz刺激频率建立心房颤动模型,观察建立模型前后给予胺碘酮和决奈达隆对家兔心房颤动的抑制作用。结果:经心电图分析,家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成功率为40.5%,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给予胺碘酮(5 mg/kg)和决奈达隆(5 mg/kg)均可以明显抑制房颤的持续时间和降低房颤的发作频率;与胺碘酮相比,决奈达隆抑制作用更强(P<0.05);胺碘酮预处理后预防房颤的再发作用强于决奈达隆,决奈达隆心室率抑制作用强于胺碘酮。结论:在急性房颤中,胺碘酮与决奈达隆具有相似的抗心房颤动作用,药物疗效有差异。

  •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膝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才东;张忠杰;鲁晓波;夏波;张彤正;谭美云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21例(21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随访,采用HSS评分标准及X线检查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1例病人手术顺利,术后平均随访4.7年(1.2~10.3年),无一例出现假体松动、深部感染及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关节活动差,经手法松解及CPM机被动锻炼后,患膝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平均达95o。根据膝关节HSS评分,从术前(46.6±3.78)分上升至术后(83.82±4.91)分,治疗前后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膝,良7膝,总优良率达8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CT在闭孔疝早期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杨庆强;石镁虹;唐春燕

    目的::评估闭孔疝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BMI 13~22,平均16.5。10例行CT检查,确诊率为100%(10/10)。12例均经手术证实,8例肠管坏死,坏死发生率高达66.7%。所有患者均痊愈出:。结论:闭孔疝多见于老年消瘦女性,对疑似患者应进行CT检查,CT扫描是敏感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淋巴瘤患者脾脏18F-FDG PET/CT影像征象分析

    作者:邱琳;陈跃;黄占文;朱艳;张莉;丁浩源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淋巴瘤患者脾脏影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136例淋巴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按照有无脾脏浸润分为脾阳性组和脾阴性组,比较两组脾脏体积、SUVmax及伴脾以外结外浸润百分比。脾阳性组进一步按临床分期及脾脏病灶PET/CT影像特征分为Ⅰ-Ⅳ期及A-D组4组分类分析。结果:136例淋巴瘤患者中,脾阳性组52例,脾阴性组84例,脾脏大层面平均分别为5.08±1.10和3.73±0.64个肋单位(t=9.053,P<0.001),脾脏上下径分别为(15.51±4.48)cm和(10.54±2.36)cm(t=8.458,P<0.001),SUVmax分别为7.35±5.97和2.37±0.57(t=7.607,P<0.001),分别有82.7%和47.6%的患者伴有脾以外的结外病变(字2=16.611,P<0.005)。脾阳性组根据临床分期分为Ⅰ-Ⅳ期4个期,脾脏病灶SUVmax分别为2.67±1.63、3.33±2.46、10.52±7.42及6.43±4.27。根据脾脏病变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分为A-D组4个组。D组脾脏结节/团块状糖代谢活性增高组SUVmax(12.02±6.24)较其他各组(A组2.00±0.30、B组5.9±4.58、C组7.26±4.32)SUVmax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 =2.46~5.32,P<0.05)。结论:脾阳性组脾脏平均体积、SUVmax及伴脾以外的结外病变百分比高于脾阴性组。淋巴瘤脾脏浸润主要表现有脾大、脾脏弥漫代谢活性增高、脾大伴弥漫性代谢活性增高及脾脏结节/团块状糖代谢活性增高,其中脾脏结节/团块状糖代谢活性增高表现较为复杂且代谢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 对比分析18F-NaF PET/CT与99mTc-MDP SPECT/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作者:郑文璐;陈跃

    目的::对比分析18F-NaF PET/CT与99mTc-MDP SPECT/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列腺癌患者(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骨转移灶。32例患者均在我科接受了18F-NaF PET/CT与99mTc-MDP SPECT/CT检查,两种检查长间隔不超过一周,以病理学结果或随访结果对显像进行分析。结果:18F-NaF PET/CT骨扫描探测到32例患者中31人存在骨转移灶,其中20处骨骼病灶性质待定。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探测到32例患者中30人存在骨转移灶,18处骨骼病灶性质待定。18F-NaF PET/CT骨显像图像的质量及分辨率均优于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18F-NaF PET/CT骨显像和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7.2%和61%;特异度分别为100%和100%;两种显像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100%,而阴性预测值为95.4%和59.7%。结论:18F-NaF PET/CT骨显像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灶较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在临床上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99mTc-DTPA-DG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

    作者:张春银;陈跃;黄占文;何凌

    目的::探讨99mTc-DTPA-脱氧葡萄糖(DG)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裸鼠化疗疗效的评价。方法:建模成功后的A549肺癌裸鼠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NS);B组为顺铂组(DDP)。裸鼠化疗疗程完成后分别于次日和第7、14、21、28 d注射99mTc-DTPA-DG 3.7 MBq/只,0.5 h后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计算肿瘤/健侧对应部位放射性(T/TN)比值,并测量肿瘤体积。第28 d完成显像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血液及肿瘤/肌肉放射性比值,计算抑瘤率,并剥离瘤组织,测量质量。结果:肿瘤组织吸收99mTc-DTPA-DG较多,肿瘤/血液放射性比值对照组为3.95,高于顺铂组(0.89,t=3.282,P<0.05)。肿瘤/肌肉放射性比值对照组为6.73,高于顺铂组(0.81,t=4.096,P<0.05)。99mTc-DTPA-DG可使肿瘤组织清晰显像,第28 d顺铂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88.64mm3、1052.4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P<0.05)。结论: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99mTc-DTPA-DG显像示肿瘤体积缩小,瘤体内放射性分布降低,99mTc-DTPA-DG显像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

  • 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占文;陈跃;蔡亮;冯悦;周凡;雷蕾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和胸外科疑似肺癌的患者在我科行18F-FDG PET/CT检查后,能够手术的患者均在检查后1周内在我院胸外科行原发灶及相应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其中有82例患者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8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证实36例有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豫、84.78豫、79.27豫、78.79豫、79.59豫。结论:18F-FDG PET/CT能较准确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 核医学专栏特邀嘉宾匡安仁教授简介

    作者:

    匡安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八届编委会总编辑、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副主编、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第四届和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名誉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 中美临床核医学现状比较分析

    作者:陈跃;杨吉刚;Hong ming Zhuang

    1中美临床核医学比较
      1.1核医学医务人员数与核医学科室数、核医学仪器、放射性药物、核医学年诊疗数量比较
      1.1.1核医学医务人员数与核医学科室数比较
      美国每百万人有核医学医务人员55.2人,在中国仅有3.1人。美国每百万人核医学科室数为12.8个,在中国为0.6个[1-3]。

  • 分化型甲状腺癌多学科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评价及15年随访研究

    作者:杨凡慧;王琴;彭一檬;张春银;陈跃;曾宏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手术+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DTC的临床疗效及其必要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管外科及我科1995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患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多学科联合治疗(手术+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的120例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育情况。手术方式: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部分病人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2周行131I治疗,再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结果:120例甲状腺癌经手术+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后:①DTC患者131I治疗后Tg水平较131I治疗前Tg水平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总有效率为95.00%,总的复发或转移率为12.50%,与DTC相关的总死亡率为仅3.33%;③口服131I 1~3 d后,少数患者出现颈部及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反应,但均为一过性的。131I治疗期间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数程度较轻,无需干预治疗,治疗后4周检查,均恢复正常。120例患者15年间未见有新发实体瘤。DTC患者在接收多学科治疗1年以后,有31名患者育有后代,智力及发育均未见异常。结论:本研究表明,对DTC患者实行多学科联合治疗:①治愈率高,复发或转移率、死亡率低,临床疗效显著。②131I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轻微、可控,且对患者的生育力及其后代的发育、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普通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 育龄期女性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131I治疗后孕育情况的随访分析

    作者:雷正元;江涛;陈跃

    目的:对育龄期女性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甲亢)进行131I治疗后妊娠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随访与分析,探讨131I治疗对其生育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因患Graves甲亢,并于维持治疗期间成功妊娠并分娩者85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49例)和非131I治疗组(36例),记录其治疗后3、6个月、1年、妊娠全程的甲状腺功能及新生儿出生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字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生育情况。结果:85例患者中有83例正常分娩。131I治疗组和非131I治疗组比较,治疗后怀孕时间(6个月内/6个月后分别为:7/42,4/32,P>0.05)、生育状况(正常分娩/流产分别为:49/0,34/2,P>0.05)、足月情况(足月/早产分别为:47/2,33/3,P>0.05),婴儿性别(男性/女性分别为:32/17,23/13,P>0.05)、体质量[(3.22±0.31)kg和(3.27±1.87)kg,t=0.18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筛查时足跟血、TSH均正常,婴幼儿在生长发育方面与对应各期的婴幼儿无明显区别。结论:育龄期女性Graves甲亢131I治疗的安全性好,不会影响生育能力,也不会导致遗传损害;在妊娠期间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就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 基于国产18F多动能模块的3-脱氧-3-[18F]氟代胸苷的快速自动化合成

    作者:刘楠;万强;陈跃

    目的::利用国产18F多功能合成模块,摸索更优的18F-FLT合成方法,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全自动合成18F-FLT的方法。方法:首先用无水正己烷清洗Sep-Pak QMA柱,再以四乙基碳酸氢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将18F-淋洗至反应管,以3-N-t-叔丁氧羰基-1-[5’-O-(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2’-脱氧-3’-O-(4-硝基苯磺酰基-β-1)-苏戊呋喃糖]胸腺嘧啶为前体,经亲核、水解、中和三步反应后利用Sep-Pak小柱分离制备得到18F-FLT注射液。结果:成功利用全自动方法合成了18F-FLT,总时间为25~30 min,未校正收率为10%~15%,放化纯与化学纯均大于95%,18F-FLT与19F-FLT在分析型HPLC上的保留时间为14.3 min,通过TLC检测,Rf约为0.7。结论:发展了一种可靠的,简单有效的18F-FLT合成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快速的18F离子干燥法,并通过Sep-Pak小柱纯化获得高放化纯与化学纯的18F-FLT注射液。

  •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张瑜;陈跃;朱艳;郑文璐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99mTc-MDP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研究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入选92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且高度怀疑有骨转移患者,同时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及SPECT/CT融合显像。通过对比分析二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进而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骨转移灶的部位、数量以及悦栽表现特点,以获得前列腺癌骨转移放射性分布特征以及骨质破坏特征。结果: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7.5%、95.7%,特异性分别为55.7%、89.1%,准确性分别为62.0%、92.3%。SPECT/CT的准确性高于全身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2处骨转移灶位于骨盆38.4豫,脊柱30.9豫,四肢15.3豫,胸廓11.6豫,颅骨3.7豫。悦栽图像成骨性转移90.5豫,混合性转移7.8豫,溶骨性转移1.7豫。结论: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影像学特征:转移灶以中轴骨为主,多灶转移;CT表现以成骨性转移多见,混合性及溶骨性转移少见。

  • 核医学显像的辐射安全调查

    作者:刘兰;陈跃

    目的::调查工作人员和患者在核医学检查中所受辐射剂量,探讨核医学显像的辐射安全性。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常规监测方法,对2011至2014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显像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调查。核医学显像致患者的照射剂量则通过文献调查。结果:核医学显像中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仅为1.81 mSv/a,仅相当于中国人均天然本底辐射剂量1.97 mSv/a;核医学显像单次检查中患者有效剂量均约10 mSv,多数都低于常规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剂量。结论:核医学显像是安全的。

  • 18F-FDG PET/CT甲状腺显影临床分析

    作者:蔡亮;陈跃;黄占文;张春银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甲状腺显影病变性质分析及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从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中来我科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中甲状腺弥漫性及局灶性摄取病人共113例,所有病例终诊断依靠甲状腺细针穿刺、手术病理、甲功五项及6个月随访观察证实,并进行良恶性病灶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单侧或双侧弥漫性显影病人34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3例,淋巴瘤累及甲状腺1例,1例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27例,良恶性比例为7.5:1;甲状腺局灶性显影79例,其中良性病变46例,恶性病变33例,恶性比例为41.7%。良恶性结节SUVmax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47±1.37与7.07±1.22,t=8.702, 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中甲状腺弥漫性显影以良性病变为主,且多为甲状腺炎症,;局灶性甲状腺显影中,虽甲状腺恶性病变比例较高,但单存的SUV值无法鉴别其良恶性。在良恶性结节SUVmax值比较中,SUVmax值越高,其恶性可能性越大。

  • 小动物PET/CT显像考察麻黄碱干预棕色脂肪18F-FDG摄取的研究

    作者:冯悦;钟萌;陈跃

    目的::采用小动物PET/CT研究不同剂量麻黄碱(Ephedrine,Eph)与温度对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摄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腹腔注射18F-FDG或18F-FDG+Eph(40 mg/kg、80 mg/kg 和160 mg/kg),放置于不同实验温度条件下,1 h后采用小动物 PET/CT 对小鼠进行全身PET/CT扫描,通过Inveon Research Workplace(IRW)软件对小鼠肩胛处BAT摄取18F-FDG的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sed uptake value,SUV)进行分析。结果:25℃和15℃未使用Eph干预的BAT SUV值分别为1.67±0.49和2.7±0.26;25℃和15℃使用Eph(40 mg/kg)干预BAT SUV值分别为2.20±0.36和5.97±0.21。温度为25℃,Eph分别为40 mg/kg、80 mg/kg和160 mg/kg时BAT SUV值分别为2.20±0.36、3.33±0.31和6.73±0.50。结论:低温可以刺激BAT的能量代谢增高,同时随着Eph的剂量增高BAT的能量代谢程度也随之增加。小动物PET/CT能有效检测小鼠体内肩胛处BAT对18F-FDG的代谢情况。

  • 18F-FDG-PET/CT全身显像采集时间与重建方法之间的组合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凡;张莉;陈跃;刘光富

    目的::为探讨PET/CT全身显像采集时间与重建方法之间的组合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在采集时间和重建方法之间的组合中寻找出佳的方法。方法:选择50~60岁的病人10例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利用不同的PET采集时间和图像重建方法之间的组合,终获得16组图像。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对这些图像进行盲评打分,根据评分高低判断图像质量。后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终获得PET采集时间和图像重建之间的佳组合。结果:采集时间越长,其图像质量越好;且一定程度的图像平滑重建可提高图像质量。结论:90 s Smooth、90 s SmoothA组合可获得高质量图像。

  • 美国贝勒医学院终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徐建明为我校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

    作者:

    日前,美国贝勒医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讲授、四川省"百人计划"短期项目引进人才徐建明教授应邀在忠山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SRC-1, the First 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that Specifically Driv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的学术报告。

  • 全面用好PET/CT,提高医院综合诊治水平

    作者:匡安仁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先驱Wagner教授曾预言,“PET/CT和核素治疗是核医学的未来”(the future of nuclear medicine lie in PET and therapy)。核医学显像从单模式、双模式到多模式;诊断从定性、半定量到精准定量;在精准定量诊断基础上发展个体化医疗。在分子探针、设备和显像模式等方面已取得的巨大进步,使核医学全面进入分子影像时代发展,Wagner教授的预言已成为现实。 Dr. Val Lewmgton在2013年SNMMI年会开幕式做了题目为“放射分子治疗已进入主流医学院我们已占领制高点了吗?(molecular radiotherapy into mainstream: have we reached the tipping point?)”的专题报告,明确指出靶向显像和靶向治疗是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的发展方向。

  • 18F-NaF PET-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王明霜;周凡;甘西伦;谭蓓蓓

    目的:探讨18F-NaF PET-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对肺癌骨转移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来我院就诊,通过临床、CT、MRI等确诊为肺癌骨转移患者,分别于行18F-NaF PET-CT检查同时采取静脉血行血清CEA、CYFRA21-1、NSE检测,得到的终诊断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联合检测在肺癌骨转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46例患者18F-NaF PET-CT检查的SUVmax平均值为8.81±4.54,CEA平均值为37.45±42.57,CYFRA21-1平均值为32.30±42.66,NSE平均值为50.12±38.45。46例阳性患者,18F-NaF PET-CT检查出44例,灵敏度为93.40%,特异性为91.37%,准确性为93.50%;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3.49%,特异性为70.52%,准确性为90.99%;两种检查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6.85%,特异性为97.43%,准确性为98.33%。结论:18F-NaF PET-CT对肺癌骨转移早期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较血清CEA、CYFRA21-1、NSE检测高,但血清CEA、CYFRA21-1、NSE对其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对前者检查可以起到协助补充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对于肺癌骨转移早期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8F-NaF PET/CT对初诊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价值

    作者:朱艳;刘兰;冯悦;张瑜;陈跃

    目的::对比分析99mTc-MDP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 BS)与18F-NaF PET/CT对初诊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9例初诊肺癌患者在1周内行18F-NaF PET/CT、99mTc-MDP骨显像检查,分别对BS和18F-NaF PET/CT的诊断结果在病例水平和病灶水平进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ROC曲线下面积反映诊断系统的准确性。结果:在病例分析时,49例患者中27例发现骨转移。18F-NaF PET/CT诊断真阳性27例(100%),真阴性22例(100%),无假阳性和假阴性。BS诊断真阳性24例(88.9%),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在病灶分析时,138个病灶获得终诊断,其中转移病灶100个,良性病灶38个。18F-NaF PET/CT诊断真阳性病灶100个,假阳性病灶2个,良性病灶36个,无假阴性病灶。 BS诊断真阳性病灶62个(62%),假阳性病灶6个,良性病灶15个,假阴性病灶2个,其余病灶被BS忽略。在病例分析和病灶分析时,18F-NaF PET/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BS为0.854,P<0.05)和0.974(BS为0.731,P<0.05)。结论:18F-NaF PET/CT对初诊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准确性优于BS。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团队加盟四川医科大学的科学研究

    作者:

    为充分发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四川医科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本着加强合作,共同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经双方友好协商,赫荣乔、,增强、阎锡蕴、秦志海、孙坚原、刘平生等6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正式受聘为四川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及硕士生导师。

  • 英国牛津大学雷鸣研究员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

    作者: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员雷鸣博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
      雷鸣研究员现为牛津大学药理系及心血管研究卓越中心高级研究员(永久职位),首席科学家。雷鸣研究员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后,将主要针对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及高水平论文发表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

  • 我校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作者: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公布了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名单。我校申报的成果《兴崇廉尚洁之风建风清气正校园--四川医科大学“清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纪实》获得优秀奖。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