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중국인수공환병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2-2694
  • 国内刊号: 35-1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4-46
  • 曾用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严延生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PCR及RT-PCR检测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的比较

    作者:李淳;吴移谋;朱翠明;钟礼立;陈丹;吕建华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实时taqMan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咽拭子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DNA(Mp-DNA),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I临床儿科门诊患儿566例,包括临床治诊Mp感染患儿106例和临床疑似Mp感染忠儿460例,分别采用PCR法和RT-PCR法检测,以临床治诊Mp作为参照标准,采用x2检验评定2种检测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2种检测方法对Mp的诊断价值.结果 566份受检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PCR法检测阳性45例(7.95%)(临床治诊Mp感染患儿5例,临床疑似Mp感染患儿40例),RT-PCR法检测阳性175例(30.92%)(临床治诊Mp感染患儿95例,临床疑似Mp感染患儿80例).RT-PCR法检测咽拭子Mp-DNA诊断Mp感染的敏感度显著高于PCR法(敏感度RT-PCR 89.62%,PCR 4.72%,x2=146.322,P<0.05),特异度与PCR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RT-PCR 82.60%,PCR 91.30%,x2=3.331,P>0.05).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咽拭子中的Mp-DNA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应用PCR法检测咽拭子中的Mp-DNA,其中应用RT-PCR检测对Mp感染患儿的早期诊断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 标记重捕技术对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湖沼水网地区种群动态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重峰;邹节新;朱春潮;李枢强;周宪民

    目的 观察湖沼水网地区外来输入性湖北钉螺滇川亚种的种群动态.方法 于2009年10月-2011年4月,在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疫区的有螺环境构建实验现场,将异地采集的湖北钉螺滇川亚种采取野外放养的方式,定期查螺,通过标记重捕技术方法对输入性湖北钉螺滇川亚种的种群进行估测.结果 湖北钉螺滇川亚种丹棱株从2009年10月引入湖沼水网地区经过6个月生存后,至2010年4月预测钉螺种群数有1501.88±134.38只,进入钉螺的繁殖季节后,钉螺通过繁殖形成新老交替,于2010年7月查获的钉螺多数为当年子代钉螺,预测钉螺种群数达到1587.174±429.09只.然而,随着观察时间的延续,2010年10月预测钉螺种群数仅210.34±151.69只.彭山株钉螺经过一个繁殖季节,2010年7月预测钉螺种群数分别为1112.63±292.48只,至2010年10月,预测彭山株钉螺种群数为112.23±107.54只.通过湖北钉螺澳川亚种理论标记的钉螺在种群中的总数Mx和实际标记释放总数qx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吻合较好.结论外来湖北钉螺滇川亚种输入至湖沼水网地区后短期内其种群数量呈现由多到少的趋势.

  • 靶向乳腺癌干细胞树突细胞瘤苗核酸抗原的制备

    作者:谢云青;郑秋红;应敏刚;刘健

    目的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细胞球培养法富集MCF-7乳腺癌千细胞,制备乳腺癌干细胞mRNA核酸抗原,为制备靶向乳腺癌干细胞树突细胞瘤苗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法富集MCF-7乳腺癌细胞,经单克隆形成、表面标志检测、NOD-SCID小鼠成瘤等实验对其肿瘤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后,利用T7 mMESSAGE mMACHINE试剂盒进行mRNA体外扩增.结果 乳腺癌细胞MCF-7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形成悬浮状细胞球,其中具有CD44+CD24-表面标志的细胞约占90.16%.该细胞亚群具有较贴壁细胞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和低剂量体内成瘤能力.细胞总RNA经体外扩增获得的mRNA,可作为核酸抗原.结论应用无血清悬浮细胞球培养法可以获得高含量乳腺癌干细胞.通过体外扩增方法获得该细胞亚群的mRNA,可作为肿瘤核酸抗原,为下一步制备靶向乳腺癌干细胞的树突细胞瘤苗奠定了基础.

  • 猪轮状病毒OSU株的培养特性与致病性研究

    作者:黄小波;徐璐;曹三杰;文心田

    目的 开展猪轮状病毒OSU株的细胞培养特性及致病性研究,确定轮状病毒培养的关键技术与致病规律.方法 以MA104细胞培养病毒,对预处理病毒的胰酶浓度与时间、维持液中佳胰酶浓度等关键条件进行优化,透射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测定病毒TCID50,口服感染3 d龄仔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 病毒经20μg/mL胰酶预处理1 h,37℃吸附细胞2 h,维持液佳胰酶浓度为4μg/mL,病毒典型细胞病变为病变细胞葡萄串状堆积、胞浆相连、拉网等病变.透射电镜下病毒粒子呈圆形车轮状,直径约80 nm.病毒感染3日龄仔猪10h后出现典型的黄色水样腹泻,感染42 h后死亡,剖检可见胃内有凝乳块、肠壁变薄充满液体,盲肠、结肠充气.主要病变为: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高度扩张、充血和伴有轻微出血;粘膜上皮脱落,粘膜下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结论研究阐明了轮状病毒OSU株的培养特性与致病特征.

  • 猪狂犬病的确证

    作者:刘祥茵;邓衔柏;施赫赫;范小龙;张莹;郑声陶;郭霄峰

    目的 了解广东省-猪场发生狂犬病猪只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疑似狂犬病发病猪的大脑、小脑以及海马回,制成切片,用姬姆沙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测狂犬病病毒包涵体.用抗狂犬病病毒N蛋白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徽镜下检测特异荧光.用蛋白酶K处理病料,抽提核酸,以狂犬病病毒N基因特异引物作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核酸.将病料接种小白鼠接毒,观察小鼠的发病.结果 病理学切片检测病猪脑海马神经细胞中有包涵体;脑组织印片经特异性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NP)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针尖状绿色荧光颗粒;狂犬病病毒NP特异性目的 基因RT-PCR得到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的扩增产物;小白鼠接毒试验,3日龄以内乳鼠接毒后出现特异性的神经症状.结论该猪场病死猪检测狂犬病病毒感染阳性,确定猪群中发生狂犬病.

  • 幽门螺杆菌重组Bb-hpaA-vacA疫苗的构建

    作者:王国富;高峰;吴利先

    目的 构建幽门螵杆菌(Hp)重组双歧杆菌(Bb)Bb-hpaA-vacA疫苗.方法 通过PCR分别扩增hpaA和va-cA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hpaA和vacA,得到hpaA-vacA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hpaA-vacA,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b,构建幽门螺杆菌重组hpaA-vacA疫苗,然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 PCR成功扩增出分子量约为1500 bp的hpaA-vacA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hpaA-vacA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并成功转化入双歧杆菌,而且重组蛋白能在双岐杆菌中得到正确表达,Western blotting显示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构建螺杆菌rBb-hpaA-vacA疫苗,为该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梅毒螺旋体TpN47基因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莹;丁肖青;朱胜;楼宏强

    目的 确定不同梅毒螺旋体TpN47基因序列的差异性及其跨膜结构,建立基于TpN47基因检测梅毒螺旋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通过使用NCBI/Blast,Pfam,TMHMM Server v.2.0等网络资源分析梅毒螺旋体TpN47基因编码蛋白的保守功能结构域和跨膜区域.根据参考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梅毒螺旋体基因组DNA中扩增TpN47基因,将其连接入克隆载体pMDl8-T进行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比较不同梅毒螺旋体菌株TpN4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根据梅毒螺旋体TpN47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建立基干该目的 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PCR检测方法并分析其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同时,采用基于TpN47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对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研究表明,梅毒螺旋体TpN47基因为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其产物定位干外膜表面.不同梅毒螺旋体菌株中TpN4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保守,相似度达99%以上.基于TpN47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有效地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血清及泌尿道分泌物样本中的梅毒螺旋体.结论TpN47基因为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建立的基于TpN47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稳定等优点,适用于梅毒螺旋体临床实验室诊断.

  • 肺炎嗜衣原体Cpn0797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鉴定

    作者:陈超群;吴移谋;任林;刘良专

    目的 生物信息学分析肺炎嗜衣原体Cpn0797蛋白的结构,制备特异性的抗Cpn079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ProtParam、SignalP、NPS@、和PSORT等软件对Cpn0797蛋白的理化参数、信号肽、二级结构、蛋白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原核表达纯化GST-Cpn0797融合蛋白,以其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类和特异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pn0797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成功地建立了能稳定分泌抗Cpn079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Cpn0797内源性蛋白.结论成功制备特异性的Cpn0797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探究Cpn0797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 温度对DEN-2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外潜伏期的影响

    作者:肖方震;张仪;谢汉国;施文琦;何似;邓艳琴;周晓农;严延生

    目的 研究温度对登革2型病毒在蚊体内的外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登革2型病毒人工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冻麻挑出吸饱血的雌蚊放入新的蚊笼,分别置于18℃、21℃、26℃、31℃和36℃中饲养,第3 d、4 d、5 d,7 d、10 d、14 d、20 d、25 d分别收集并解剖白纹伊蚊,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蚊虫头部、唾液腺和胸腹部的登革2型病毒抗原.结果 置于18℃、21℃、26℃、31℃和36℃饲养的白纹伊蚊分别在第25 d、7 d、5 d、4 d、3 d时胸腹部中开始检出阳性.21℃、26℃、31℃和36℃饲养的蚊虫唾液腺阳性检出的时间分别为10 d、7 d、4 d、4 d,18℃在感染后的25 d内,唾液腺均未检出阳性.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登革2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外潜伏期逐渐缩短.

  • 先感染外睾吸虫的钉螺其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对日本血吸虫幼虫的反应

    作者:唐崇惕;郭跃;卢明科;陈东

    目的 单独感染外睾吸虫的湖北钉螺,螺体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剧烈增加;螺体表分泌物含大小不等颗粒及晶体状物,体内分泌物为金黄色或褐色小颗粒,各颗粒团附近均有极小细胞核.双重感染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等产物同样大量产生;体内分泌物颗粒及其附近小细胞核、3种血淋巴细胞及副腺细胞,出现在血吸虫幼虫周围并进入虫体内;所有血吸虫幼虫结构异常,停止发育并死亡.阴性钉螺和单独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它们体内外分泌物及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少;分泌物颗粒和血淋巴细胞虽有在血吸虫幼虫附近,但都没有进入虫体内.

  • 汉坦病毒M、S基因分型及种系进化分析

    作者:蔡亮;张红;高立冬;刘运芝;胡世雄;刘富强;曾舸;刘佳惠;李俊华

    目的 探讨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及宿主动物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及序列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对鼠肺标本进行粗筛,提取IFA阳性鼠肺组织及HFRS患者血清总RNA,设计汉坦病毒M、S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进行扩增,回收阳性扩增产物并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将所测序列与国内外HTNV及SEOV病毒株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应用MEGA5.0.4软件构建M、S基因种系进化树,结果 IFA阳性鼠肺标本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做在的黄绿色针尖大小样颗粒;RT-PCR法扩增汉坦病毒M、S基因,HTNV通用引物可见490bp与593 bp的阳性条带;阳性产物进一步应用HTNV分型引物进行M、S基因检测,分别扩增出-约242 bp与276 bp大小的条带;SEO型特异性M、S基因片段内侧引物扩增反应均为阴性;编号为Hunan01、Hunan02、Hunan03的M、S基因序列与HTNV型84FLi株、SN7株的同源性高,与SEOV型Gou3株的同源性低;种系进化分析表明,Hunan01、Hunan02、Hu-nan03为汉坦病毒H5亚型.结论湖南省存在HTNV型感染病例与宿主动物,基因分型技术能进一步对病毒亚型进行鉴定.

  •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对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抗病毒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线连;王瑞宁;李金磊;韩志涛;耿静微;彭远义;魏战勇

    目的 为了解猪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对4种抗病毒细胞因子mRNA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病毒-宿主细胞之问的相互作用.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JEV感染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病毒RNA含量及细胞的MHC-I,Mxl,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OAS),转录因子IRF-3等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JEV感染猪PBMC后引起MHC-I、Mxl、2-5OAS、IRF-3细胞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MHC-I和MXl,IRF-3 mRNA的相对含量在感染后3h显著增加,随后降低,到72 h达到峰值;2-5 OAS mRNA的相对含量在3 h达到大值,然后降到低,随后其表达量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JEV感染猪PBMC后可以引起的PBMC抗病毒反应与其分泌的抗病毒细胞因子的改变有关.

  •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朱冬林;席云;吴雪琼

    结核病目前依然是世界上严重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之一.据WHO估计,我国2006年发病人数达131万,其中涂阳肺结核60万,位居世界第2位,为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目前,许多国家采用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为核心的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中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都易引起肝损害的发生,特别是在联合应用时增加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不同国家报告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从2.5%至34.9%不等[1-3].很多危险因素与之发生相关,如女性、高龄、HIV感染、低白蛋白血症、酗酒、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以及严重的肺部疾病伴结核等[4-6].

  • 我国的克-雅病与疯牛病监测

    作者:陈操;石琦;董小平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又称朊病毒病,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病死率100%.其感染因子目前认为是一种不含有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朊病毒(prion),其有两种形式:PrPC和PrPSc.、PrPC是正常的细胞蛋白,而PrPSc是PrPC的异构体,具有感染性和致病性.朊病毒是由PrPC经错误折叠转变成的PrPSc所组成的,PrPSc一旦形成后可催化更多的PrPC向PrPSc转变,从而具有自我复制能力[1].

  • 幽门螺杆菌蛋白晶体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宫雅楠;张建中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或Hp)是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并引起严重的胃十二指肠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胃炎及胃癌等,WHO将其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1],世界人口中约半数处于慢性感染状态.由于其严重的致病性,近来关于机制的研究及药物开发受到更多的关注,蛋白晶体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更是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

  • 布鲁氏菌蛋白免疫原性研究进展

    作者:杨星雅;崔步云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我国法定的2类传染病,国际上把它列为B类法定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流行,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人畜布病疫情相当严重;80年代期间中国人畜布鲁氏菌病病情逐年下降.进入90年代后,人间布病疫情由低感染率水平上波动到1995年开始出现了明显回升,尤其到了2000年以后,布鲁氏菌流行趋势大幅度上升[1].布鲁氏菌病可以引起各种家畜流产、不育,并引起人的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肌肉神经疼痛等症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并且阻碍畜牧业的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 人隐孢子虫基因亚型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强;菅复春;宁长申;张龙现

    人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hominis)是医学上重要的隐孢子虫种之一.其宿主特异性强,几乎专属寄生于人消化道上皮细胞,造成以肠胃炎和腹泻等特征为主的隐孢子虫病,通过人-人之间的接触或间接通过被污染的环境、食物和水进行传播[1-2].

  • MicroRNA及其研究现状

    作者:呼高伟;陈兆国;程天印;许娟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内源性小RNA分子,长度约20~25个核苷酸(nucleo-tides,nt),参与调控诸多基因的表达.

  • 人兽共患痘病毒病流行现状及其宿主谱研究进展

    作者:周涛;贾怀杰;何小兵;房永祥;景志忠

    以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VARV)为代表的痘病毒(Poxvirus)是人类早认识并深受其害的病毒家族,同时也是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病原.

  • 冷冻原肠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

    作者:仇保丰;蔡宝亮;宋鸿雁;刘文斌;高逢结;顾炳泉;李建

    目的 检测分析进出境冷冻原肠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情况.方法 对2010-2011年进境或国产的35份冷冻原肠样品(包括19份冷冻羊原肠和16份冷冻猪原肠)进行检测,根据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同时设立标准菌株作为对照.结果 2份原肠样品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5.71%.结论进境和国产原肠均有可能携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应该加强监测.

  • 健康肉鸡高比率携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作者:孙理云;孔瑞娜;温广辉;鲁继谦

    目的 检测健康成年肉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其抗菌谱.方法 2011年1月-3月在河南省洛阳市2个菜市场随机抽取市售健康肉鸡鸡肠内容物,经SCDLP液体培养基增菌,菌液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琼脂培养基培养,经氧化酶试验、绿脓菌素测定、明胶液化试验、42℃生长试验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等-系列试验鉴定分离细菌,鉴定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测定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羧苄西林、氧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酎药性.结果 20个样品9个分离出11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细菌具有7种酎药模式;3种模式为多重耐药模式,共6株细菌,来源于6只肉鸡.结论 45%(9/20)肉鸡携带铜绿假单胞菌,30%(6/20)肉鸡携有多重酎药铜绿假单胞菌.

  • 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调查

    作者:黄坤;梁焯华;杨潇;詹希美;张东京;刘茜;陈婧;李卓雅

    目的 了解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问宿主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人工消化法消化从广州市东、西、南、北、中各区收集的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和同型巴蜗牛,对消化后的螺类材料中的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 褐云玛瑙螺阳性率为13.27%(30/226),平均感染度为794条/只;同型巴蜗牛阳性率为2.86%(2/70),平均感染度为115条/只.161只福寿螺和189只中华圆田螺无阳性检出.结论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中,褐云玛瑙螺占主导地位.不同区域褐云玛瑙螺的赙染率差异较大.褐云玛瑙螺的感染度与其重量相关.

  • 腹泻仔貉检出携带耶尔森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

    作者:张艳英;史秋梅;房海;陈翠珍;刘亚君;杨月琳

    目的 为了解大肠杆菌引起仔貉腹泻的机理,进行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的检测,并对其菌株作毒力试验.方法 用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基因irp2和ftya,小鼠腹腔注射检测菌株毒力.结果 从3个貉场腹泻病死貉脏器以及粪便中分离出血清型分别为O23和O20的大肠杆菌,对两血清型大肠杆菌进行毒力岛检测,均检出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2个血清型O23、O20大肠杆菌均分别使小鼠发病死亡.结论仔貉腹泻是由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的大肠杆菌引起,该菌对仔貉的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 信阳市和洛阳市2004-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唐晓燕;康锴;徐超;尚思远;李幸乐;马红霞;陈豪敏;许汴利

    目的 分析河南省信阳市和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 用SPSS 12.0、Excel 2003软件分析2004-2010年信阳市、洛阳市乙脑病例资料和2010年两市监测的媒介蚊虫和健康人群抗体资料.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 2004-2010年,信阳市乙脑年均发病率为1.97/10万,年均病死率为2.92%;洛阳市年均发病率为1.01/10万,年均病死率为9.73%.信阳市发病高峰为7~8月,占91.47%;洛阳市则为8~9月,占84.29%.信阳市0~14岁发病占97.52%,洛阳市≥15岁发病明显上升,占57.08%,二者有统计学差异(x2=557.71,P<0.05).信阳市以散居儿童为多(68.36%),洛阳市以农民为多(46.46%).信阳市蚊虫密度高峰为6~7月,分别为25.09只/人·h和27.31只/人·h;洛阳市为7-8月,分别为13.94只/人·h和14.12只/人·h.信阳市≥15岁乙脑抗体阳性率为97.78%,洛阳市为4 8.94%,二者有统计学差异(x2=55.42,P<0.05).结论信阳市乙脑发病高峰较洛阳市提早1个月,与信阳市蚊虫密度高峰早干洛阳市1个月相一致;信阳市发病以0~14岁为主,洛阳市≥15岁发病明显上升,与信阳市≥15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高于洛阳市一致.针对性防控是降低两市乙脑发病的关键.

  • 长治市2000-2009年流动人口结核病耐药状况分析

    作者:庞慧;郭红琴;庞佳佳;赵波;明亮;徐林霞;武延隽

    目的 了解山西省长治市流动人口结核病状况及其流行趋势,为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0一2009年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从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中临床确诊为结核病的病例常规采集各种标本,涂片抗酸染色、经改良罗氏培养基上培养,生化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及其病例作为背景资料,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测定分离菌株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对氧柳酸、卡那霉素、乙胺丁醇和丁胺卡那霉素等的药物敏感性,并将分离自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菌株耐药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0-2009年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监测共2315株,耐药菌株1039株,总平均耐药率为44.88%(1039/2315),其中流动人口耐药率为49.26%(533/1082),常住人口耐药率41.04%(506/1233).流动人口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从41.17%(35/85)上升至61.11%(77/126),而常住人口的菌株耐药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46.20%(61/132)下降为38.50%(40/104).总平均耐单药率为11.53%(267/2315),其中流动人口耐单药率为14.42%(156/1082),常住人口耐单药率为9.00%(111/1233).总平均耐多药率为13.82%(320/2315),其中流动人口耐多药率15.43%(167/1082),常住人口耐多药率12.41%(153/1233).流动人口组的总耐药率、耐单药率和酎多药率均高于常住人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5.75、16.56和4.43,P均<0.05).结论长治市流动人口的结核耐药率显著高于本地区常住人口的结核耐药率,应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加强防治措施.

  •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1年第12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作者:邱月锋

    1.P2203 2007-2009年北美海洋哺乳动物康复中心中的海豹痘病毒//Amira A.Roess,Rebecca S.Le-vine,Laura Barth,等海豹痘是一种影响鳍足类哺乳动物(如海豹和海狮)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可在圈养和康复期的动物中发生.我们在11个海洋哺乳动物中心各选1名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情况调查,用问卷形式调查了其他31名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关于海豹痘病毒的知识和体会,并在海洋康复中心的鳍足类哺乳动物中查找与海豹痘病毒暴发有关的因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