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镧示踪检测低功率毫米波辐射对HL60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学术背景:尽管一些实验已提出细胞膜可能是电磁生物效应的靶细胞部位之一的证据,但揭示电磁辐射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认识电磁辐射细胞生物效应的报道仍较少.目的:探讨低功率毫米波辐射与人白血病HL60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凋亡的关系.设计:辐射组4组与非辐射组对照实验.单位:实验于2006-11/2007-04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人白血病HL60细胞株由解放军广州军区医学实验中心提供,HD-413.2HPSG100毫米波辐射装置由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公司研制.方法:应用频率为41.32 GHz、平均功率密度为2 mW/cm2的毫米波辐射HL60细胞,根据辐射时间分为辐射0.15,30.45,60min组.主要观察指标:镧示踪法观察各组细胞内外镧颗粒分布,评价细胞膜通透性变性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细胞形态特点:原位标记法行细胞凋亡阳性定量分析.结果:①毫米波辐射HL60细胞45 min和60 min可见少量镧颗粒进入细胞质内.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凋亡易见.②TUNEL法染色显示辐射15,30,45,60 min组凋亡率较0 min组有增加的趋势,尤以45 min和60 min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低功率毫米波辐射HL60细胞,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是促进细胞凋亡及产生系列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之.
-
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过程中的稳定性
背景:微型种植体作为绝对支抗应用于正畸治疗中存在的大问题是稳定性.目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观察上颌前牙及第一磨牙位置的变化,评价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10/2007-12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患者.对象:选取门诊就诊的双颌前突或上颌前突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15-27岁,平均20.7岁.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1 双尖牙或上颌第1及下颌第2双尖牙.方法:随机选择10例应用上颌后牙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微型钛钉直径为1.5 mm,长度为8 mm,由西安中邦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所有种植体由同一术者采取相同的手术方式植入.另10 例采用腭杆加口外弓的支抗方法.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及关闭拔牙间隙后拍摄X射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软组织变化及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①微型钛钉种植体存拔牙间隙关闭的过程中保持了稳定,成功率89%.②种植体支抗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及凸距的减少量明显多于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后的减少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种植体支抗组磨牙位移明显少于非种植体强支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稳定的骨件正畸支抗,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
-
meta-analysis中双变量为二分类变量的效应量估计
分组变量和结局变量均为二分类变量的研究在医学研究中是比较常见的,结局变量表示为二分类的形式,研究者通常采用频数、百分比或比例等统计指标描述,相应的统计推断方法丰要为x2检验或两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对这类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需要考虑几种不同的情况.文章主要针对结局变量为二分类变量且分组变量也为二分类变量的几种不同条件下meta分析巾标准化均差效应量的近似估计进行讨论.
-
高分辨率CT图像定量描述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形态学改变
背景:近年来,骨代谢疾病趋向于骨组织形态学研究,CT技术特别是高分辨CT的发展使非创伤性检查骨微观形态成为可能.目的:评估高分辨CT所获骨结构参数存研究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微细结构形态学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10/2007-10在山西医科大学第:医院内分泌科进行.对象:选择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末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16例作为病例组,均为男性,年龄50~60岁,平均(54.00±1.75)岁:身高(170.87±2.87)cm;体质量(70.06±4.69)kg.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16例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25±1.77)岁:身高(170.06±3.53)cm;体质量(68.31±6.19)kg.方法:两组均经64层螺旋CT扫描获取高分辨CT图像进行分析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查.避开周围皮质,在应力骨小梁后组区及中央三角区,各选定一矩形感兴趣区,所有测量均在感兴趣区中进行.主要观察指标:骨小梁各项表观结构参数.结果:病例组中央三角区的骨小梁面积/感兴趣区面积低于对照组、病例组骨髓面积/感兴趣区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力性骨小梁后组表观结构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央三角区骨小梁表观结构参数骨小梁而积,感兴趣区面积与骨密度呈正相关、骨髓面积/感兴趣区面积、单位面积欧拉数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跟骨高分辨CT图像能客观反映糖尿病非胰岛素治疗患者跟骨微观形态学方面的改变.
-
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稳定性的作用
试验拟观察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置入固定对腰椎不稳定性疾病椎体稳定件的影响.选择2005--0612007--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腰椎不稳定疾病患者,男46例,女22例.应用伞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大于6个月,出院时按JOA评分标准,优48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5.3%,6个月随访腰椎CR片显示椎间骨粒夯实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订段稳定,骨粒材料及硬性置入材料与宿丰均无生物相容性反应.
-
兔股骨三维生物力学模型的建立
背景:基于自编写的Matlab程序实现了对兔股骨图像边缘的识别.但鉴于模型的复杂性,在UG三维软件中建立股骨实体模型后导入ANSYS软件中,能否构建相应的结构模型?目的:构建兔股骨三维生物力学模型的方法.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材料:实验用1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兔龄1年,体质量2.6 kg,.实验用ACTIS 400/225型工业CT扫描机为美国BIR公司生产.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①股骨影像轮廓提取:实验兔麻醉后处死,分离股骨.将工业CT扫描图像转换成*.bmp格式的图像文件,应用Photo 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对比度调整、甲滑去噪等必要处理,以增强图像的可辨性和可分析性.再用磁性套索工具勾勒各层图像的内、外边界线,得到各层面股骨内、外轮廓曲线,采用CT扫描机对兔股骨进行扫描,自股骨头上端起,由近端向远端垂直于股骨纵轴行CT扫描,层间距为1 mm.小转子下方第43层至股骨中段53层,由于形状比较规则,扫描层间距为2mm.共扫描87层,长度为9.9 cm, 输入汁算机后经处理得到边界轮廓线,再通过自编程序.获取建模时所用的轮廓线坐标,将坐标数据输入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②股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将U G中导出的*.IGES文件,导入至ANSYS软件,自动生成股骨实体模型,利用ANSYS软件布尔操作中的减操作,得到有窄腔的实体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兔股骨结构模型建立情况.结果:①利用U G三维造型软件,读取第1层轮廓数据*.dat文件.形成由多个数据点连接的自由曲线,依次读取第2层、第3层、第4层至第87层,形成兔股骨内、外轮廓的堆叠图.②采用自由网格划分法,应用ANSYS程序自动划分嘲格,生成有限元网格.网格划分后得到42 221个节点及27 768个单元.结论:实验模型真实模拟了兔股骨的解剖学形态.建立的三维生物力学模型为下一步通过有限元法确定振动对骨丢失影响的佳参数奠定了实验学基础.
-
两种不同移植方式行I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假体置入的比较
背景:临床上较常采用的I期义眼座假体置入方式有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和眼内容剜除巩膜盖法.哪种义眼座移植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更好?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方式行I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置入后的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组间均衡设计.2000-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完成.对象:于2000-06/2003-03入院行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置入义眼座者50例50眼,眼球萎缩39眼,角巩膜葡萄肿6眼,绝对期青光眼1眼,眼球破裂伤4眼.于2003-04/2005-06入院行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置入义眼座者49例49眼,眼球萎缩36眼,角巩膜葡萄肿8眼,绝对期青光眼1眼,眼球破裂伤4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方法: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置入义眼座组采用的是眼球摘除后以自体巩膜包裹义眼座,再将其置入肌圆锥内.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置入义眼座组采用的是眼内容剜除术后将全裸的义眼座置入肌圆锥,再将自体巩膜覆盖义眼座前极.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配戴义眼后外观改善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外观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置入义眼座组有7例结膜伤口裂开,其中5例义眼座暴露.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置入眼座组无结膜伤口裂开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x2=7.380,P<0.01),义眼座暴露发生率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x2=5.160,P<0.01).结论:眼内容剜除巩膜覆盖法是一种较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法简单、安全、方便、疗效确切的义眼座假体置入方式.
-
髂股韧带与股骨头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
背景:髂骨韧带和股骨头韧带损伤,通常要通过外科重建韧带的功能来达到韧带的平衡和稳定,如果韧带损伤面积大则需要人工韧带置换.目的:比较骼骨韧带和股骨头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为韧带缝合和研制人工韧带材料提供生物力学参数.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8-12/15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髂股韧带和股骨头韧带各20个试样,长16 mm、宽8 mm、厚1.6~1.8 mm,由白求恩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方法:将标本两端装夹于软组织夹具中,夹具装夹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下夹头内,驱动机器,以5 mm/min的速度对试样施加载荷,直至断裂.主要观察指标:标本的大载荷、大应力、大应变和应力-应变曲线.结果:髂骨韧带组大载荷为(240.40±29.81)N,大应力为(17.65±2.26)MPa,大应变为(16.44±2.48)%,弹性模量为(264.6±27.3)MPa;股骨头韧带组大载衙为(216.15±20.00)N,大应力为(15.88±1.47)MPa,大应变为(14.40±1.28)%,弹性模量为(252.8±23.0)MPa.股骨头韧带的拉伸大载荷、大应力、大应变、弹性模量小于髂骨韧带(P<0.05).结论:髂骨韧带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大于股骨头韧带.
-
设计与构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数据库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生物信息学数据呈指数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的数据搜集和整理势在必行.因此,以NCBI维护的一级数据库作为核酸序列的信息来源,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专业二级数据库.该数据库基于Microsoft windows 2000 系统,以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所有应用程序基于visual basic进行开发.到2007-11-30为止,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数据库中包括有127个相关基因,可通过关键词、染色体图和功能等方面查询数据.该数据库的构建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生物学和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
同位素胶囊生产机的设计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开发的用于医疗行业的同位素胶囊生产机.该设备能够按照要求生产出不同放射性剂量的同位素胶囊,供给患者服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对每粒胶囊实施实时检测控制,并能实现牛产过程的自动管理记录.该机的研发避免了患者服用同位素放射性液体对人体所带来的副作用.
-
犊鼻穴复合激光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背景:目前用于激光针灸的光源以红光或近红外光为主,对生物组织具有穿透能力,但无热效应.目的:观察10.6 μm~650 nm复合激光八位照射治疗膝骨件关节炎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单盲、分组对照观察,于2005-11/2006-06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完成.对象:由骨伤科医生负责筛选门诊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穴位照射和非穴对照点照射两组,各20例.方法:将10.6 μmCO2激光与650 nm半导体激光同时照射患者犊鼻穴及非穴对照点腓骨小头.主要观察指标:①采用膝骨关节炎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进行疗效评价.②比较穴位激光照射与对照点激光照射的疗效差异,并对两组患者脱落率及治疗期间服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6名患者完成2周6次治疗,31名患者完成4周12次治疗.由于6次治疗后对照点照射组脱落患者超过20%,故仅对完成2周6次治疗的忠者治疗前后的膝骨关竹炎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进行统计分析.①犊鼻穴照射组治疗后2周膝骨关节炎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较治疗前下降24.88%(P<0.001);对照点照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14.32%(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无显著件意义(P=0.909,P=0.541).②两组第二疗程脱落率、治疗期间服药情况、治疗反应总体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5).结论:犊鼻穴复合激光照射对膝骨关节炎有显著疗效,但因样本偏小和对照组脱落率较高,犊鼻穴效应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多参数模块系统对儿童麻醉深度的监测评价
收集仿真生理学信号,在计算机多参数模块系统条件下,探索多参数监测儿童麻醉深度的方法.构建心电、呼吸、血氧信号采集处理计算机模块.获取心电、呼吸、血氧信号.分析心率、心率变异性、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综合评估儿童麻醉深度.获得了相应的生理信号,心率变异性的敏感度与前期对自主神经系统测试结果吻合,较为准确地判断了儿童麻醉深度.提示采用心率、心率变异性、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综合评估儿童麻醉深度的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儿童麻醉深度.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挫伤股动脉管壁短轴方向应变及应变率
背景:与常规超声通过评价血管壁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反映血管损伤不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是评价组织器官运动形变功能的新技术.目的:从血管壁运动形变角度出发,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挫伤股动脉血管壁短轴方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诊断血管损伤方面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2008-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动脉挫伤组15只.动脉挫伤组以导丝损伤法制成股浅动脉挫伤模型,对照组只行双侧股浅动脉穿刺,不损伤血管.方法:动脉挫伤组损伤段及对照组对应节段建模后即刻、1,3,6,9及12 h应用西门子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监测.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股浅动脉不同时间点应变、应变率,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血液峰值流速及血管腔内径变化.结果:动脉拌伤组 15只兔30支股浅动脉中有25支成功建立挫伤模型.速度向量成像结果显示动脉挫伤组损伤段股浅动脉各时间点大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随时间延长大应变出现递增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显示动脉挫伤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内径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通过定量分析血管壁应变值,能较准确地反映血管壁运动能力异常改变,可反映股动脉损伤.
-
胶原膜包裹及环孢素A对鸡羽根角蛋白移植物组织相容性的改善作用
背景:前期实验提出将鸡羽根角蛋白管作为神经桥按材料这一设想,发现机体组织对鸡羽根角蛋白有一定的免疫捧斥作用埋植十于料周围组织中有人量炎性细胞出现.目的:观察经胶原膜包裹或应用免疫抑制剂后,鸡羽根角蛋白材料在体埋植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12007 01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SD大鼠4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6只,其余备组各9只.方法:参照胶原蛋白提取方法,由牛跟腱提取胶原蛋白.将经特殊处理的鸡剁根角蛋白埋植入大鼠竖脊肌组织中,鸡羽根角蛋白材料+环孢素A组大鼠材料埋植后2 周腹腔注射环孢素A5 mg/(kg·d):鸡羽根角蛋白材料浸泡环孢素A组将材料组仅埋泡于2.5 g/L 环孢素A后埋植:胶原膜包裹鸡羽根角蛋白材料组应用胶原膜包裹材料后埋植:单纯鸡羽根角蛋白材料组仅埋植材料:空白对照组仅作切口,不埋植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材料埋植后2,4,8周取材,光镜下观察埋植材料的降解情况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周围组织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①材料埋植后备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刨口未见肿胀及渗液.②材料埋植后2,4,8周,材料埋植周围组织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尤其足多核巨细胞分布于材料边缘,吞噬材料:炎性细胞数量较少,以鸡羽根角蛋白材料+环孢索A组为著.③材料埋植后2,4,8周各组材料埋植周围组织均可见CD68阳性表达细胞,其中4周时巨噬细胞阳性数比其他两个时点多(P<0.05).结论:短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显著改善鸡羽根角蛋白的在体组织相容性;鸡羽根角蛋自在体内可降解,巨噬细胞尤其是多核巨细胞参与了该过程.
-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在椎动脉检测中的价值
背景:目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椎动脉的检查仍然存在差异和争论,由于这些结果大多源于不同的病例或样本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客观评价.目的:以一组新鲜健康成人椎动脉标奉为检测对象,对比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椎动脉检测中的准确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3-08/2005-01完成.材料:11例健康成年人颈椎标本,来源于捐献尸体,年龄19~35岁,平均28.4岁,对比分析椎动脉20根.方法:应用高压注射器维持体外椎动脉标本的压力和速度在13.3 kPa,4 mL/s,使其尽可能接近正常活体椎动脉的生理充盈状态.依次将标本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椎动脉直径.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得到的椎动脉直径分别为(0.311±0.058),(0.309±0.063),(0.316±0.059)cm,3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种方法测量左右两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种影像学方法在椎动脉临床直径测量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
新型检影模拟眼的设计理论分析
为研制出一种全新设计的检影模拟眼装置,提出相应的理论设计思路.首先简述现有模拟检影眼的光学原理及其功能设计思路,并在原有检影模拟眼的设计思路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检影模拟眼的设计思路.与传统检影模拟眼比较,得出新型检影模拟眼在设计时特别要考虑3个设计因素:①模拟眼眼底分别到观察者和指导青的光程必须相等.②指导者需要通过一个窥孔装置才能观察到相应的影动现象.③存中和影动时,指导者要想能够同样观察到观察者所见影动,则必须也在模拟眼光路 2 前加上同样件质及人小的补偿镜片.这种新型检影模拟眼不但能够模拟各种人眼屈光不正,而且该装置可以提供示教功能.能够提高检影验光学习的效率,使眼视光学检影验光教育培训带来了全新的方法成为可能,为解决检影模拟眼影动观察的示教提供了有效办法.
-
应用计算机参数判断短距离法聚类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及模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背景:建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模型,其模型成功率及有效性需进行模型指标体系构建及计算机参数计算后的量化评估.目的: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功能及组织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判断模型足否成功建立,温阳活血巾药复方是否有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以聚类分析法进行的计算机参数评价,于2004-10/2007-10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材料: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成药对照组、中药治疗低剂量组、中药治疗高剂量组,10只/组.中药复方由仙茅、桂枝、红参、赤芍、川芎、丹参等组成.方法:正常组大鼠饲喂基础饲料加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10mL/kg,西药对照组大鼠灌胃阿斯匹林悬液25 mg/kg,中成药对照组灌胃复方丹参悬液0.75 g/kg. 中药治疗低剂量组灌胃中药复方悬液10 g/kg(含生药量),中药治疗高剂量组灌胃中药复方悬液20 g/kg(含生药量).主要观察指标:腹主动脉采血榆测大鼠心肌酶、血脂及血小板,肾功能各项指标.将60只大鼠42项指标输入电了计算机,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正常组、模型组、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组是否自成一类,判断造模方法的特异性和温阳活血中药复方的有效性.结果:温阳活血中药复方能降低造模损伤、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血小板受体活化和信号转导.正常组、模型组、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组分别呈现聚集趋势,说明其组内各只大鼠差异性很小.结论:计算参数结果显示,模型建立成功,温阳活血中药复方组能够明显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的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
-
经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保留关节囊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背景:关节囊韧带能够引导关节面的正常运动和限制过度运动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阻止任何非生理的位移发牛,足稳定髋关节的重要静力结构.既往认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应该常规切除关节囊.目的:观察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保留关节囊结构维持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实验,2005-01/2006-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住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6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对象:2006-01/12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保留修复关节囊的29例患者为保留组.2005-01/12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常规切除部分关节囊的32例患者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在病例选择,假体选择项目上基线一致,术后处理一致.方法:股骨近端大转子上钻4个孔.用1-0可吸收缝线把上半部分关节囊瓣和原关节囊前上方部分缝合后,再与股骨颁基底部作褥式缝合,缝线暂不打结:另一缝线同样将关节囊瓣下半部分与原关节囊前下方部分缝合后于股骨颈基底下办两个骨孔穿出,外旋下肢.打结缝线,冉修补被切断的外旋肌群.缝合前后可以缓慢屈髋90°和全伸膝位股骨内旋45°,体会关节囊缝合后对加强关节后方稳定的作用.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关节脱位情况.结果:①保留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低丁常规组(P<0.05).②保留组术后没有脱位发生,常规组术后2例发生脱位,发生率为6.2%.因为数据较少,不能进行统计学检验.因此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保留和不保留关节囊对关节稳定性影响还不能作出结论性意见,但保留关节囊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不增加手术风险,并有重建髋关节后侧软组织平衡的作用.
-
在扭矩作用下股骨和外固定器钢针上各测点的应变电测量
背景:课题组前期已经研究了股骨颈骨折外固定器结构模型的三维有限元计算与压应力分布实验.目的:以应变电技术测量在扭矩作用下股骨和外固定器钢针上各测点的应变值,验证外固定器的设计是否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8-12/15在吉林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自行设计股骨颈骨折外崮定器.电阻应变片由浙江省黄岩测试仪器厂牛产,YJ-X2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由上海华东电子仪器厂生产,新鲜尸体股骨由占林省中医院提供,扭矩测量仪为一卜海市金汇电动工具厂生产.方法:模拟股骨颈骨折外固定器固定后,在股骨干和外固定钢针上粘贴电阻应变片,对标本施加扭矩,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分别测50 N·cm、100 N·cm、150 N·cm扭矩时的应变与应力值.主要观察指标:承受扭矩时的应变与应力值.结果:测量应变不成线性关系,但是施加扭矩越大,各测点应力越大.长钢针(B)内侧大应力为(1.99±0.19)MPa,短钢针(C)外侧大应力为(1.49±1.28)MPa,股骨上端大应力为(3.42±0.26)MPa.结论:外固定器固定股骨颈骨折具有很好的抗扭转能力.应变和应力很小.外固定器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
自主研制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置入后封堵材料的表面内皮化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镍钛合金在体内长期置入可释放镍离子,引起血浆镍含量增高.目的:通过大体、扫描电镜及血浆镍含量的测定,了解左心耳封堵器置入后封堵材料表面的内皮化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9/2006-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选用南京农科院种猪养殖厂提供的苏钟小型种猪1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5只.方法:实验组使用自主研制的镍钛合金左心耳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对照组手术步骤相同而不施行左心耳封堵.主要观察指标:封堵前、封堵后1,3,6个月取外周静脉血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离子含量;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表面内皮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浆镍含量于封堵后1个月达高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封堵后6个月基本回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体及电镜结果表明封堵器表面内皮化在封堵后4周基本完成.结论:镍离子可以从封堵器表面释放导致血循环引起血浆镍含量升高,而封堵材料表面内皮化的形成阻碍镍离子的进一步释放.
-
椎间盘镜结合钉棒内固定材料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伴Ⅰ度滑脱
应用椎间盘镜结合钉棒内固定材料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伴Ⅰ度滑脱48例,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出血量为160mL,平均住院14 d,平均随访18个月,4例由于神经根过牵扯发生下肢麻痛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置入后无内固定材料松动、断钉,断棒现象发生.无感染、炎症等反应.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良率达95.8%.提示利用椎间盘镜结合钉棒内固定材料融合治疗后椎管得到了有效减压,钉棒系统达到了有效固定,使滑脱得到有效的复位,保持脊枉的稳定性.
-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相邻节段的影响:3年随访结果
背景:尽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短期临床效果已经完全得到了肯定,但是中长期临床效果,尤其是避免相邻节段的病变,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有待观察.目的:观察颈椎人间盘置换后中期效果及对相邻节段间盘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3-12/2005-03北京积水潭医院.对象:对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33例患者进行了超过3年的随访.单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25例,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8例.随访时年龄35~73岁.方法:对比分析忠者置换前及置换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JOA评分,NDI指数,Odom's评分,SF-36评分.②影像学指标:Kellgren X-ray颈椎退变分级,X-ray相邻节段颈椎高度和颈椎活动度,Pfirrmann椎间盘分级,脊髓矢状径,脊髓前后方压迫分级.结果:JOA评分置换前13.62±2.31,置换后15.75±1.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Kellgren X-ray颈椎退变分级发现,在人工间盘置换后的上方相邻节段,置换后10个节段出现了一定程度退变,约占33%(P=0.004).在人工间盘置换后的下方相邻节段,置换后9个节段出现了一定程度退变,约占32%(P=0.011).其余影像学指标置换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叶期随访临床效果优良.②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相邻节段可能出现退变,这种退变在中期主要表现为相邻节段椎体前缘的新生骨赘.③相邻节段的退变不影响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中期效果.
-
椎弓根外入路单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修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背景: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采用经椎弓根入路双球囊法,虽然疗效满意,但耗时长.器材费用高.且医生和患者接受X射线照射剂量大.目的;评价单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观察,于2004-08/2006-08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完成.材料:椎体成型器和骨水泥均为美国Kyphon公司产品.干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全麻取俯卧位,在C型臂X射线机定位下行骨折椎体椎弓根外入路单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术前、术后24 h、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通过侧位X射线片术前、术后24 h、末次随访时后凸角比较,术后24 h、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比较及正位x射线片术后24 h、末次随访时椎体两侧高度比较进行影像学评估.同时观察骨水泥注入后有无渗漏、外溢及材料宿主反应.结果:2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24 h平均日测类比疼痛评分及平均后凸角较术前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与术后24 h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24 h、末次随访时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时椎体两侧平均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骨水泥注入后未发生并发症及材料宿主反应.结论:经椎弓根外入路单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恢复椎体高度,减轻后凸畸形,有效缓解疼痛,且无骨水泥渗漏、外溢发生.
-
髋臼腔隙性骨缺损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钛丝网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
背景:钛合金网架重建髋臼技术在临床卜得到一定应用,但目前国内外对钛丝网应用前后的髋F{力学状况的报道很少.目的:比较往有髋臼腔隙型骨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钛丝网前后髋臼周围的应变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5-08/2006-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进行.材料:取6县25~35岁男性新鲜尸体骨盆(含双侧股骨中上段).切除附着的软组织,保留骨膜及维持骨盆完整性的韧带,保证骶髂关节末破坏.方法:在双侧髋臼负重区人工制造出占髋臼1/4的腔隙型缺损.将每具标本左右两髋关节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个髋.随机选取一侧行单纯骨水泥+髋F1假体固定作为无铁丝网组,另一侧行钛丝网+骨水泥+髋臼假体固定作为有钛丝网组,试验均在CSS-11101型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中模拟单足站立,从上方对骨盆垂直加载,持续加压,观察髋臼内壁、负重区应变分布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髋臼内壁和臼项负重区应变的变化.结果:髋臼负重区和髋臼底部的应变变化规律相同,即随着负荷的增加,这些区应变增加明显,主要表现为压应力.未用钛丝网的一侧的应变增长较快,其应变值远远大于应用钛丝网一侧.结论:钛丝网能有效分散髋臼承受的应力,避免应力的集中,对于髋臼负重区、髋臼中心区的效果均明显.
-
镍钛合金天鹅记忆接骨器对成人上肢骨骨折愈合应力遮挡效应的评价
背景:国内外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内固定材料及设计的改变尽量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进一步验证镍钛合金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固定下的快速高质量的骨愈合,从临床研究角度评价天鹅记忆接骨器的应力遮挡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1-03/2003-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进行.对象:随机从临床病例中选取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内固定和不锈钢板内固定后骨折完全愈合的上肢骨干骨折患者.天鹅记忆接骨器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4~34岁;手术至取出内固定时间(11.2±3.7)个月.不锈钢接骨板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6~36岁;手术至取出内固定时间(12.6±4.1)个月.方法:征得患者同意后,在忠者行内固定取出时,天鹅记忆接骨器组在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取极少量皮质骨;不锈钢板组在钢板下、钢板对侧取极少量皮质骨.进行皮质骨的组织学观察、X射线观察和CT扫描定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光镜下进行骨细胞形念、哈弗氏管等组织学观察.②X射线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③CT测量骨皮质CT值.结果:①组织学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组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骨皮质中,板层骨结构规整,无明显骨质疏松和吸收:不锈钢接骨板组钢板下骨质疏松、骨质吸收明显,可见含有大小不一吸收腔,哈佛氏管扩大,骨细胞萎缩、骨陷窝增大,而钢板对侧骨质吸收现象轻于板下.②X射线摄片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组无外骨痂,骨皮质厚度、密度与正常骨质相似;不锈钢接骨板组板下皮质骨吸收变薄,钢板对侧骨皮质厚度与密度多大于板下.③CT扫描定量:组内不同部位比较,天鹅记忆接骨器组中,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锈钢接骨极组中,钢板下CT值低于钢板对侧.CT值(P<0.01):组间比较,不锈钢接骨板组中两部位CT值均低于天鹅记忆接骨器组中两部位CT值(P<0.05,P<0.01).结论:与不锈钢接骨板相比,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固定骨段具有较低的应力遮挡效应.
-
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及分叉内锁式人工关节设计的初步探讨
股骨近端髓腔不规则的解剖形态与日前规则的假体杆柄不完全匹配.足引起术后假体松动的丰要原因之一.新设计的分叉内锁式人工关节把现有假体规则性杆柄变为不规则.适应了股骨近端不规则性髓腔.并呈多平面、多点位锚固,多方向防止术后假体在髓腔内的早期蠕动和晚期的松动,给人工关节置换带来一个新的方法和新的希望.
-
模拟心室驱动曲线对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背景:脉动流模拟循环装置是评价人工心脏瓣膜流体动力学性能的佳手段,而脉动流模拟循环装置本身的性能,尤其是模拟心室驱动曲线对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在生理条件下模拟心室驱动曲线对机械瓣流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1999-04/2000-02在四川大学建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流体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脉动流模拟循环装置,设定模拟心输出量为4 L/min,模拟心率为75次/min.方法:脉动流模拟循环装置系统的主动脉瓣位置入25 mm CarboMedies双叶瓣,二尖瓣位置入27 mm Bjork-Shiley侧倾碟瓣.调用系统中的标准心室驱动曲线,调节测试系统各参数,维持主动脉压在16.0/10.7 kPa(120/80 mm Hg),实验流体为生理盐水-甘油混合液,黏度为3.5mPa·s(3.5Cp),密度1.06 g/cm3.维持模拟循环系统整个状态不变,即舒张末期心室容积、主动脉顺应性、外周阻力和外周顺应件等不变.设定模拟心输出量为4 L/min,模拟心率为75次/min,收缩时间0.37 s,通过对标准心室驱动曲线上若干点的坐标进行修改,确定4个控制曲线;后对以上曲线进行自动插值、拟合、波形光滑、滤波处理,得到终4个控制曲线,并逐一测试每一控制曲线下的流体动力学性能.主要观察指标:观察5种心室驱动曲线情况下机械瓣平均跨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关闭量和泄漏量的变化.结果:生理范围内,心室驱动曲线形态上的改变,对测试瓣膜的平均跨瓣压差可产生2.9%的变异,有效瓣口面积的变异在1.5%,关闭量在6.6%,泄漏量为3.6%.结论:机械瓣的流体动力学性能受心室驱动曲线的影响,从而对瓣膜流体动力学性能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产牛不利作用.
-
伤椎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比较
背景:目前通常采用在骨折椎相邻的上下椎弓根置入螺钉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但固定后容易出现伤椎高度恢复不够,融合节段后突畸形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一般认为固定螺钉少是内固定失败的重要原因.目的:比较存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增加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否较传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有生物力学优势.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2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6具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4~L3节段.方法:测量完整标本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稳定性后,通过重物撞击技术制造伤椎骨折模型,然后对每个标本行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4枚螺钉固定)及增加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6螺钉固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整标本、4螺钉固定标本、6螺钉固定标本中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运动范围.②4螺钉固定及6螺钉固定在3个轴向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运动范围的比值.结果;6枚螺钉固定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均小于对照组和4枚螺钉固定组(P<0.01),6枚螺钉固定组和4枚螺钉固定组旋转运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1).6枚螺钉固定在3个轴向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运动范围的比值均高于4枚螺钉固定.结论:附加伤椎置钉较传统的4枚螺钉固定可增加生物力稳定性,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的保持和复位.
-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复合抗生素骨水泥的作用
背景:在初次骨水泥固定的人工髋关节置换中,抗生素骨水泥能否起到预防伤IZl深部感染的作用,目前存在着争议.目的:回顾性观察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4-02/2007-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连续进行的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对象:连续使用同一种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的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者227例233髋,其中184例191髋获得3~46个月的随访,男69例,女115例.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54例,均为≥71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30例.17例髋臼侧用金属网,自体+异体松质骨颗粒行打压植骨,行髋臼成型术.3例髋臼侧行结构性植骨术.髋臼侧、股骨侧假体均使用抗生素骨水泥(Refobacin(R)-Palacos(R) R 40或Cemex(R) Genta).主要观察指标:术后伤口发生深部感染的情况.结果:接受人工假体置换的227例233髋住院期间未发牛早期伤口深部感染.184例191髋随访期内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其中15例置换关节处红肿、或皮温升高、或关节周围疼痛的病例,均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查.12例血沉正常.3例升高患者中1例为类风湿患者,1例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另1例原因不明,1个月后复查正常.14例患者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以内,1例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为类风湿性关节炎,6周后复查正常.结论: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可以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预防伤口深部感染的发生.
-
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抗运动性疲劳复方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
收集整理1994-01/2007-11抗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44首.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抗运动性疲劳复方数据库.从用药频率、用药归类等角度探析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用药规律.结果表明使用频率居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单味药使用频次前13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淫羊藿、五味子、麦冬、肉苁蓉、刺五加、陈皮、白术、党参、丹参.补虚药、理气药的配伍应用是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基本配伍规律;黄芪为抗运动性疲劳首选中药;补益和调理是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治法.
-
计算机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系统改善重建效果的作用
学术背景: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技术已经应用于矫形和创伤外科的诸多领域.近年来,多种计算机导航系统已经被开发用于关节镜下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目的:探讨几种常用的计算机导航手术系统,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结果的作用.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检索PubMed数据库1998-09/2007-09的与导航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相关文献,检索词"navigation,anteriorc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有关出版物.共检索到47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计算机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技术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关丁二计算机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和相关手手术系统的应用研究.所选用的38篇文献中,8篇为综述或会议文章,其余30篇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尽管现有的关节镜下前交义韧带重建技术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还有一些技术局限性有待改善.②计算机辅助系统特有的精确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在矫形和创伤的诸多领域都有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③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系统通过三维的可视化定位装置,提高了隧道定位的精确度;按照解剖和等距参数,避免了移植腱与股骨髁间窝切迹的撞击,实现了适合于患者个体化的前交叉韧带的准确定位植入.④与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临床效果有关的新观念,促进了新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开发和改良.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改善手术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满足了改善临床结果的要求.
-
生物电阻抗技术建立运动人体特征性参数相关模型的价值
生物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及其变化提取人体生物医学信息的一种无损伤检测技术.文章介绍了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综述该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其应用于运动人体科学的可行性.生物电阻抗技术在人体成分的测量、血液及血流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可作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借鉴;电阻抗断层图像技术为无创、实时、动态地监测运动人体器官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可行性.可采取的研究策略是建立运动人体的特征性参数与生物电阻抗之间稳定町靠的相关模型或回归方程,运用统计学规律进行推断性研究.
-
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增加人工关节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骨科常规治疗手段,旨在增强人工关节稳定性的研究已广泛开展,骨形态发生蛋向是其中惟一能够单独诱导间充质细胞向骨组织方向分化的生长因了,是骨组织形成过程中关键的调节因子,通过骨形态发牛蛋白诱导增加界面成骨量成为加强人工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思路,己有一些应用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与不同载体结合用于金属置入体周围进行界面骨整合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前臂腕掌指矫形器
自行设计一种适合矫正前臂、腕、掌、指功能障碍的矫形器,有利于前臂外伤,手外伤后的保护和功能训练.该矫形器由主架、掌指关节背杆架、的支架、各指的手指套圈和弹力带及钢丝结构组成.由掌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主架,主架的前侧固定安装一U形前支架;食指套圈、中指套圈、无名指套圈和小指套圈分别通过弹力带连接在主架的掌背护板上:拇指套圈通过钢丝安装在掌背护板的食指套圈外侧:一用于腕臂套置的腕臂套圈通过弹力带连接在U形前支架的横杆上.根据训练方式不同,起到了保护神经、肌腱、血管吻合端和防止骨折端错位的作用;起到了改善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度的作用;起到了增强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旋后肌、腕伸肌、腕曲肌、指总伸肌、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肌力的作用.该矫形器可用于前臂、腕、手损伤术后,能较好地促进该部位功能的恢复.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疾病及人工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
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疾病及人工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多层螺旋CT具有多排探测器,每周扫描町获得多层断层图像.利用多层螺旋CT图像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对原始数据用多种方式重建,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重建图像质量高、重建图像快等特点,并可获得各向同性的任意切面重建图像.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平面进行观察发现病变.同时可利用相对层面的方法结合轴位图像对可疑病变的部位进行观察.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髋关节形态显示及测、人工关节置换、髋关节创伤骨折等方面将发挥较大作用.计算机技术及CT技术的进展及软骨成像技术的突破,将促使人们更加充分了解生理状态下的人体形态.
-
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背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所不同,哪些因素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行中空螺纹钉内固定后影响髋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1994-08/2003-1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采用中空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30例患者资料.对象:采用中空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30例.男132例,平均年龄49.7岁(18~79岁);女98例,平均年龄52.3岁(23~83 岁).方法:应用卡方检验方法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复位方式、骨折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等 6 种因素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上述影响因素与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影响因素与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的卡方检验结果.②不同影响因素与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的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结果.结果:①不同骨折类型组间、不同受伤至手术时间组间、不同Garden指数组问髋关节功能aal~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9.372,29.883,21.357;P=0.001,0.000,0.011).②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指数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200,-0.115,-0.133;P值依次为0.045,0.001,0.024).结论:骨折移位是影响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在人为控制的因素中,骨折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问明显影响预后.
-
老年患者人工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稳定性及髋关节功能比较
选择1999-01/2002-01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全髋置换获得完整随访资料40例老年髋部疾患患者.骨水泥组16例.非骨水泥组24例.置换后下地时间骨水泥组明显短于非骨水泥组(P<0.05).骨水泥组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外漏,对关节功能无影响;非骨水泥组1例发生股骨近端线形骨折,以钢丝环扎固定并终愈合,1例出现与牵拉有关的坐骨神经损伤,保守治疗2个月后恢复,1例髋关节发生脱位,予手法闭合复位成功.2例骨水泥柄在骨-水泥界面和1例非骨水泥柄在骨-假体界面出现小于2 mm的透亮线,1例非骨水泥柄在Gruen 7区出现局灶性骨溶解,每组各有两个臼杯存Deice 1区出现局灶性骨溶解,两组假体周围透亮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8).所有X射线片显示假体无移位、松动及下沉.
-
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腔内CO2冷冻治疗
CO2冷冻是根据焦耳.汤姆逊原理.在冷冻探针的前段形成一定大小的冰球,可分为冻切和冻融两种冷冻方式.对体积较大的病变可采用冻切的方法,将大部分病变粘结取出:而埘比较表浅的病变.可采用冻融的方法,使病变组织慢慢坏死.冷冻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和麻醉师的技术和经验、患者情况、肿瘤性质等密切相关.但总的来说,冷冻治疗是清除支气管内阻塞性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