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电子版)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n(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123X
  • 国内刊号: 11-930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6-37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小脑型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作者:李秋菊;李淑嫒;赵仁亮

    目的 分析小脑型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小脑型分水岭梗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6例诊断为小脑梗死,均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引起小脑梗死的血管分布将患者分为两组:小脑区域性梗死组50例,小脑型分水岭(非区域性)梗死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小脑区域性梗死和小脑型分水岭梗死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心房纤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小脑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眩晕.小脑型分水岭梗死组与小脑区域性梗死组相比,前者短暂的意识丧失较多见(25% vs.2%,χ2=6.167,P=0.013),无体征者较多见(56% vs.4%,χ2=20.212,P=0.000),后者恶心呕吐症状多见(19% vs.52%,χ2=20.417,P=0.041),言语不清症状多见(0% vs.26%,χ2=3.697,P=0.046).(3)两组小脑梗死患者在大血管病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2% vs.50%,χ2=0.525,P=0.469),提示即使很小的梗死灶也可能存在大血管病变.结论 小脑区域性梗死和小脑型分水岭梗死有相同的血管危险因素和病因,其中高血压是常见的危险因素.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各异.直径≤2 cm的小脑型分水岭梗死可能存在后循环大血管病变,应予积极的治疗和干预.

  •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对照研究

    作者:孔霞;高燕;翟金国;马彬彬;陈敏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家庭负担量表(FBS)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定精神分裂症(56例)和抑郁症(77例)患者的家庭负担,从家庭的角度评价两种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结果 (1)两种疾病之间FBS总分(t=1.378,P>0.05)及各因子分(t=0.668~1.326,P均>0.05)、APGAR总分(t=0.618,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FBS总分(t=2.586,P<0.05)和家庭经济负担因子评分(t=3.684,P<0.01)显著高于城镇患者,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农村患者显著低于城镇患者(t=-2.688,P<0.05),FBS其他因子及APGAR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农村抑郁症患者FBS总分(t=2.616,P<0.05)和家庭经济负担因子评分(t=3.458,P<0.01)显著高于城镇患者,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农村患者显著低于城镇患者(t=-2.566,P<0.05),FBS其他因子及APGAR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相当.农村患者的家庭负担,特别是经济负担更重,而城镇患者的心理负担更重,需引起高度关注.

  • 320排CT血管造影对颅内微小动脉瘤检出能力的初步探讨

    作者:叶卓鹏;陈川;秦峰;蔡梅钦;王辉

    目的 初步探讨320排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3 mm)的检出能力.方法 共59例患者于起病3 d内完成320排CTA检查,并随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或手术治疗.以DSA结果及术中所见为标准,计算320排3D-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并研究320排CTA对其检出的动脉瘤判断为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 320排CT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47个,对微小动脉瘤和较大动脉瘤(≥3 mm)的检出率分别为86.7%和93.8%,两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20排CTA能够将检出的动脉瘤准确测量并判定为微小动脉瘤(敏感性84.6%,特异性96.7%,准确性93.0%).结论 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效能较高,能够准确检出既往诊断困难的颅内微小动脉瘤.320排CTA或能成为诊治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 肌电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在吞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招少枫;窦祖林

    吞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之一,据统计健康成年人每天大约吞咽800~2400次.吞咽过程看似容易,实际涉及复杂的神经肌肉整合,除肌肉的力量外,还包括口、咽喉与食管肌肉活动的协调性、时序性,黏膜感觉和不同的生理反射,只要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受损均会导致吞咽障碍,卒中、脑外伤、头颈部肿瘤放化疗后、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口腔、头颈外科等许多疾病都会产生吞咽障碍.由吞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吞咽障碍的临床处理与研究已逐渐成为康复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儿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轴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脑梗死中的作用

    作者:何志承;杨万章;向云;王维;陆琳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我国每年新增患者约为200万,其中约85%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梗死[1].目前关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研究已经打破了神经细胞损伤后不能修复的传统观点.NSC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能力,迁移、分化形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点,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2].目前对NS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源性NSC和外源性NSC的移植上,与外源性NSC相比,内源性NSC具有来源稳定,无免疫原性,无成瘤性,可避免内环境紊乱和治疗操作简便等特点[3].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构成的SDF-1/CXCR4轴,在脑梗死后内源性NSC修复受损脑组织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就此方面综述如下.

  • 儿童强迫症现象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朝昀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不仅存在于成年人,也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Pierre Janet在1903年第一次描述了儿童病例,他认为OCD是心理能量递减的结果和作为高级精神活动的衰减产物.超过50%的成年OCD患者承认自己的病情首先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儿童OCD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损害,而且诊断往往是延迟的,所以对儿童OCD的研究极为重要.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对神经干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邓鑫;宋来君;郭新宾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自新生1 d SD大鼠提取NSC,分为4组,A组加入正常培养基,B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C组加入含20 μg/L VEGF的正常培养基,D组加入含20 μg/L VEGF和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比较4组间Nestin、β-tubulinⅢ、GFAP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各组阳性细胞率,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采用两独立样本间t检验方式,比较A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间各染色阳性率差异,检测水准α=0.05,研究VEGF165对于NSC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结果 A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间Nestin染色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9、-68.89、21.33,P均<0.01),β-tubulinⅢ染色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99.78、30.61,P均<0.01)、GFAP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9、27.07、-22.59,P均<0.01).结论 VEGF165是NSC增殖及分化的促进因素,且可能存在诱导NSC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 雌激素对大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杨红旗;李学;孙治坤;蒋秋焕;尚茜;王文霞;马建军

    目的 利用去势大鼠研究雌激素对大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雌激素缺失模型(Ovx),连续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模拟痴呆,然后给予17β-雌二醇补充治疗(Ovx+E2).利用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放射免疫法测定GSK活性.结果 Ovx大鼠血液雌激素水平[(11.6±4.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3.4±10.7)pg/ml,q=8.217,P=0.003],而给予17β-雌二醇替代治疗后雌激素水平较Ovx大鼠显著上升[(67.3±15.2)pg/ml,q=7.069,P=0.001].Ovx大鼠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76.6±23.4)s]较对照组[(26.5±13.6)s]显著延长(q=9.365,P=0.004),而给予17β-雌二醇补充治疗后逃避潜伏期[(45.8±17.6)s,q=17.534,P=0.003]降低.Ovx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64.3±10.8)%]较对照组[(100.0±10.6)%]显著降低(q=10.802,P=0.007),17β-雌二醇补充治疗后BDNF表达上调[(92.5±12.7)%,q=7.160,P=0.03].Ovx大鼠海马的GSK-3β磷酸化[(58.6±11.4)%]较对照组下降[(100.0±12.2)%,q=8.063,P=0.02],GSK活性[(167.3±18.5)%]较对照组增加[(100.0±14.6)%,q=7.316,P=0.008];17β-雌二醇补充治疗后GSK-3β磷酸化增加[(92.5±10.4)%,q=6.308,P=0.036],GSK活性较Ovx大鼠[(112.3±12.8)%,q=11.305,P=0.003]降低.结论 去势大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成功的模拟了痴呆模型;去势后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痴呆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可能与提高BDNF表达和GSK-3β磷酸化及抑制GSK活性有关.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大鼠脑创伤的研究

    作者:程锦;宋来君;郭新宾;马洪星;周小芬;张朝东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VEGF165)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并通过鼠尾静脉移植对脑损伤大鼠行为学以及脑创伤区神经-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4月龄雄性SD大鼠,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约200 g,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进行VEGF165转染.选取健康雄性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转染组、普通EPC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均行中度颅脑损伤打击,术后转染组给予VEGF165转染的EPC鼠尾静脉移植,普通EPC组给予未转染的EPC移植,对照组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3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Brdu,分别于3、7、14 d每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处死前各组动物均按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定神经功能,后断头取脑,做石蜡切片,行CD34+、Brdu免疫组化染色,在200倍光镜下观察创伤侧海马齿状回并计数阳性细胞,评估每组大鼠神经及血管再生情况.将所得各组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检验,输入软件分析其数据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脑损伤后3、7、14 d各时间点测定的mNSS评分中,可得出转染组得分<普通EPC组得分<对照组得分,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40、287.21、286.64,P均<0.05).各个时间点转染组大鼠脑片创伤侧海马齿状回CD34+、Brdu+细胞均显著高于普通EPC组及对照组,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CD34+:F=321.88、82.62、284.02,P均<0.05;Brdu+:F=125.79、226.82、220.27,P均<0.05).结论 VEGF165转染血管EPC经鼠尾静脉移植能有效促进大鼠脑创伤侧神经血管再生,从而改善其预后.

  • 不同缺血时间对大鼠脑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平法;詹合琴

    目的 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再灌注损伤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 min组、60 min组、90 min组和120 min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阻塞,实验组分别阻塞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和24 h处死4只动物,取海马和纹状体备用.用RT-PCR检测各组海马和纹状体GRP78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12 h和24 h后,不同缺血时间组动物海马和纹状体的GRP78 mRNA表达均明显增多,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再灌注12 h各组变化更明显.再灌注12 h时缺血90 min组升高明显,而再灌注24 h时缺血120 min组升高明显.结论 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能上调海马和纹状体的GRP78 mRNA表达.

  • 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芬太尼用于颅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更富;姚前进;张江锋

    近几年来,术后疼痛治疗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术后镇痛的方法从开始的肌肉注射哌替啶到后来的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1],再到现在的多模式镇痛,反映了对疼痛机制的不断认识和术后疼痛治疗实践的发展过程.但是,在神经外科术后疼痛仍未得到充分的处理,这可能源于许多医师对颅内操作后痛觉程度的认识存在偏差.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多模式镇痛的常用药物,而酮咯酸氨丁三醇是第一个可供注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本研究将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观察,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陶志强;丁胜鸿;陈相兵

    硬膜下积液(subdural effusion,SDE)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已被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把它们作为一个疾病的前后阶段,已逐渐被学界认同[1].本文结合1例普通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保守治疗患者的神经影像学变迁资料,讨论SDE移行为CSDH的演变过程.

  • 第三脑室底形态在预测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是否成功的意义

    作者:谢方民;陈晓雷;张春普;郑伟;曹春光

    脑积水可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1].但是根据目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时很难确定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梗阻的部位,因此部分适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而接受了分流手术.由于神经內镜器械不断改进和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技巧的提高,内镜下ETV已被认为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术式[2-5].如何选择其手术适应证是神经外科內镜医师面临的问题,我们根据磁共振上脑正中矢状面上第三脑室底及终板向前、向下膨隆的形态改变来作为其手术适应证.本研究将上述形态的改变给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吴鸣;罗良生;张健;林忠;廖萍;陈骅;刘振;吴有志

    脑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多见于中年人,以脑前循环动脉瘤常见.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普遍认同早期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佳时机,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1].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创伤性脑损伤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作者:王茂德;祁磊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病率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欧洲约为240/100 000,在美国约为100/100 000,在我国约为65/100 000[1].近年来,虽然TBI的救治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许多TBI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但是这些患者却不同程度地残留了一些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表达理解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这些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因此,改善和恢复废损的神经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康复治疗在促进TBI的神经功能恢复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在于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融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药物治疗

    作者:罗兰兰;权伟;江荣才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继发性颅脑损伤之一,好发于有颅脑创伤史的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的进展,CSDH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近年来,CSDH的外科治疗主要以成熟而经典的钻孔引流术为主,但该方法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伴随有CSDH高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因此CSDH的药物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已经开展的多项有关CSDH药物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既有让人鼓舞的希望,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虽有不少可作为未来临床治疗的科学证据,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许多药物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的观察与评价.本文拟就近年来CSDH的药物治疗进展及本人在CSDH治疗中的经验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在神经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立新

    皮肤是一种复杂而具有高度再生能力的组织,存在众多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包括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和造血前体细胞以及神经嵴衍生的黑素细胞前体细胞等,这些干细胞可以维持皮肤稳态:包括维持毛囊、皮脂腺的更新,并且保证伤口的愈合及再生.

  • 丘脑病变二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鹏;李娜

    患者1,男,15岁,因头痛7 d于2012年7月1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部位为后枕部,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复视,时有头晕.入院前1 d出现发热,体温达到37.7 ℃,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无肢体抽搐及意识障碍.2个月前曾有头痛病史.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家族中无重大遗传病史可载.

  • 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李文涛;魏艳;张斌飞;宋锦宁;郭小叶;夏明

    目的 系统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腰大池持续引流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截止2013年4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2.3软件进行.结果 纳入15个研究,共12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腰大池引流可以降低住院期间患者的病死率[RR=0.27,95% CI(0.17,0.44),P<0.000 01]、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RR=0.25,95% CI(0.17,0.37),P<0.000 01]、降低再出血[RR=0.50,95% CI(0.28,0.90),P=0.02]和脑积水[RR=0.25,95% CI(0.15,0.40),P<0.000 01]的风险.对于短期临床预后与随访远期预后情况缺乏相关资料,暂时不能准确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其影响.结论 限于当前研究设计的质量的问题,本Meta分析无法提供确切的临床证据.趋势显示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可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期待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2017 01 02
2016 01 02 0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